物质的跨膜运输(小分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离子通道是持续开放的(如K+漏通道、 水通道),但绝大多数离子通道的开放是 受“闸门”控制,开放时间短暂,只有几 毫秒,随即关闭和。 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是连续相继的过程, 其开放和关闭快速切换,以调节细胞的活 动。
例: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冲动的传导引起肌肉 收缩活动过程:
1、电压门 控Ca2+通道 2、乙酰 胆碱受体 3、电压门 控Na+通道 4、电压门控 Ca2+通道 突触小泡
㈠持续通道
㈡配体闸门通道
㈢电压闸门通道 + + - + + +
电化学梯度
+ + +
- - -
极化膜
- -
+ + +
-
+
+ +
电化学梯度
- - 去极化膜
- -
㈡载体蛋白介导的被动运输(易化扩散) ⑴定义:在特异性的载体蛋白介导下,各种极性分 子和无机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消耗 细胞的代谢能,属于被动运输。 ⑵特点: 具有选择性、特异性 具有饱和性 存在最大转运速度,转运速率远高于简单扩散, 低于离子通道扩散 可被竞争性抑制剂阻断、也可被非竞争性抑制剂 破坏。
1、概念:小分子物质通过膜由高浓度侧 浓度梯度 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 2、特点: ⑴不消耗细胞代谢能(所需能量来源于高浓度本身所具势能) ⑵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膜蛋白协助; ⑶运输速度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脂溶性。且与溶质浓度差成正 比。(一般说,分子量越小脂溶性越强,通过速率越快。) 3、条件 ⑴溶质在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 ⑵溶质必须能透过膜 4、运输对象: 疏水(脂溶性)非极性小分子(O2、N2、苯); 不带电的极性小分子(H2O、CO2、乙醇、甘油、尿素)
1、离子通道的特点 介导被动运输 对离子有高度选择性 转运速率高 多数不持续开放,受“闸门”控制 2、门控通道的类型 配体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应力激活通道
⑴配体门控通道 离子通道型受体 与胞外特定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闸门”打开, 允许某种离子快速跨膜转运。如乙酰胆碱受体是 典型的配体门控通道。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几条基本途径:
一、简单扩散
二、离子通道扩散
三、易化扩散 四、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特点:物质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能量。 若被转运溶质不带电荷,膜两侧的浓度梯度 决定溶质的转运方向----顺浓度梯度 若被转运溶质带电荷,跨膜物质浓度梯度及 电位梯度的总和构成的电化学梯度决定溶质转运 方向----顺电化学梯度 方式: 简单扩散(被动扩散、自由扩散、单纯扩散) 离子通道扩散 易化扩散(被动转运)
如:人的红细胞膜 上葡萄糖载体蛋白, 载体为12次跨膜α 螺旋
(5万、5%、180个分子)
多数细胞:细胞外 分布: 肝细胞:细胞内
细胞内 细胞外
葡萄糖载体
蛋白
㈢载体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 在生理条件下,细胞内外许多物质浓度存在 很大差异,如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K+浓度 的20倍。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异 的呢?----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 主动运输类型: ATP直接提供能量(ATP驱动泵) ATP间接提供能量
四种亚单位构成 的五聚体,形成 梅花状通道
高浓度
配体
低浓度
⑵电压门控通道 跨膜电位的改变诱发通道蛋白构象变化,使通道 开放,离子顺电化学浓度梯度自由扩散通过细胞 膜。 通道开放时间只有几毫秒,随即迅速自发关闭。 电压门控通道主要存在于可兴奋细胞,如神经元、 肌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等。
⑶应力激活通道 通道蛋白受应力作用,引起构象改变而开启“闸 门”,离子通过亲水通道进入细胞,引起膜电位 变化,产生电信号。 如内耳毛细胞感受声波震动
第二节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半透性):指细胞膜在选择 性地允许一些物质通过细胞的同时,阻止另一些 物质通过。 膜的选择通透性决定了: 易于通过膜的物质:脂溶性物质 不带电荷小分子物质 不易通过膜的物质:带电荷物质 大分子物质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方式: 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 基本运输形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 基本运输形式: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是一类运输蛋白,跨膜 蛋白,能与特异性分子或离子等结合通过改变自 身构象使溶质穿过膜。
载体蛋白结构上具有①特异性(特异结合位点), 其上结合点,能与某一种物质进行暂时性的、可 逆的结合和分离。②可变性(构象变化影响亲和 力改变)。③饱和性。
易化 扩散 机制
Na+ 结合位点 (低亲和力)
E1 ADP+Pi ATP
K+ 结合位点
(高亲和力)
3、E1→E2变构
4、解离Na+ 结合K+
Pi
7、解离K+
Na+
K+出入细胞示意图 6、E2→E1变构
E1
5、A sp去磷酸化
Na+ -K+ -ATP酶(Na+-K+泵)
过程: ①Na+ 与泵结合, 刺激ATP水解 ②泵磷酸化,
二、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运输

膜转运蛋白定义:是指细胞膜上负责转运不能通 过简单扩散穿膜物质的蛋白质。都是跨膜蛋白。 类型: 载体蛋白: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构象改变 进行物质转运,既介导被动运输又介导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在膜上形成亲水孔道,贯穿脂双层, 介导特定离子转运,仅介导被动运输。

3、主动运输的特点
⑴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 ⑵需要能量,所需能量主要来源有二: 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 ⑶都由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介导
The Hale Waihona Puke Baidund
1、离子泵直接水解ATP进行主动运输

特点 具有载体和酶的双重作用 具有专一性。如钙泵、氢泵、钠钾泵
①Na+ -K+ -ATP酶(Na+-K+泵)
载体(四聚体): β小亚基,糖蛋白,分子量5万。 α大亚基,多次跨膜蛋白,分子量12万
2、A sp磷酸化 1、结合Na+ ATP
K+ 结合位点 Na+ 结合位点 (高亲和力) (低亲和力)
①当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时,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导致细胞膜上的Ca2+通道瞬 时开放,大量的Ca2+从开放的通道涌入细胞内,引起神经末梢内突触小泡的乙酰 胆碱释放至突触间隙内;②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结合,促使其开放一阳离子通道, Na+ 流入肌细胞,引起细胞膜局部去极化;③肌 细胞膜去极化使电压闸门Na+ 离子通道短暂开放,大量Na+ 流入肌细胞,进一步去 极化至形成一去极化波;④肌细胞膜广泛去极化,使肌浆网上的Ca2+通道开放, Ca2+流入细胞质, Ca2+增加引起细胞内肌原纤维收缩.
另有一些钙泵:Na+- Ca2+交换器(对向运输 Na+入胞,Ca2+逆浓度出胞)
Ca++ ATPase
2、离子梯度驱动的协同运输 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或H+泵)与载 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 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动力:直接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
学梯度。梯度的维持是通过泵消耗ATP而实现的。
据溶质运输方向与Na+顺电化学梯度转移方向的
关系,可分为两类型:同向运输、对向运输


同向运输: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 如: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伴随着Na+的 进入。 对向运输: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 向相反。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 H+反向运输的 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

主动运输: 特点:物质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需要膜特异性载体蛋白介导; 需消耗能量(直接水解ATP或来自离子电化学 梯度提供能量)

一、膜的选择性通透和简单扩散

细胞膜是选择性半透膜
疏水分子 小的极性分子 大的极性分子 带电分子
气体

酒精
葡萄糖
氨基酸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sion )
泵构象改变
③释放Na+ ④K+与泵结合 ⑤泵去磷酸化 泵构象改变 ⑥释放K+
作用: 直接效果:维持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特殊离子梯度。
间接效果:①调节细胞容积,维护渗透压平衡
②产生和维持膜电位
③为某些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提
供驱动力
④为蛋白质合成及代谢活动提供必要的 离子浓度。
②钙泵: Ca2+- pump、Ca2+- ATP酶 主要位于细胞膜和肌细胞内的肌浆网膜上。是一 种跨膜蛋白。 作用: Ca2+逆浓度出胞
协同运输 --同向运输
(Na+易化扩散葡萄糖主动运输)
Na+
葡萄糖
Na+
葡萄糖
Na+/葡萄糖载体蛋白
Na+
葡萄糖
low
high
协同运输 ----同向运输

协同运输---对向运输 (Na+易化扩散,其它相关离子主动运输)
Na+-H+交换载体:Na+入胞,H+出胞,有效清除细胞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H+ Na+- Ca2+:Na+入胞,Ca2+逆浓度出胞 Cl--HCO3- :人红细胞膜阴离子载体带Ⅲ蛋白 进入Cl- ,排除HCO3-

通道蛋白:运输蛋白,跨膜蛋白,蛋白形成一种充
满水溶液的亲水通道,贯穿脂双层。
通道蛋白结构上具有①特异性,一种通道蛋白只
允许某一种离子或一类离子通过。②可变性(构象 钠\氢反向转运体 变化影响通道开闭)。
载体蛋白既介导被动运输,也介导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只介导被动运输。
㈠离子通道高效转运各种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