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董长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能列表比较小分子和离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
(3)能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解读图表及坐标曲线。
3、情感目标:
能够学会参与讨论交流,能学会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2、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
(2)解读图表和坐标曲线。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及课型
1课时,新授。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学中,物质跨膜运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这个主题涉及到细胞膜的结构、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运动方式等多个方面。
本教案将突出讲解物质在细胞膜上跨膜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方式。
1.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中最简单的方式。
它是指物质在不需要输入能量的情况下,仅靠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而实现跨膜传输。
被动扩散的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浓度梯度、温度、物质分子的大小和极性等。
被动扩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自由扩散。
但是,比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就不能轻易地通过细胞膜。
细胞需要提供一些特殊的途径来实现这些物质的跨膜传输。
2. 运载蛋白运载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它可以通过与特定的物质结合,使之跨过细胞膜。
这种跨膜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主动运载和被动运载。
在主动运载中,运载蛋白需要消耗ATP等能量分子才能运作。
例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可以通过主动运载来维持。
这种运载方式可以将离子从低浓度区运输到高浓度区,从而使离子的浓度倒转。
被动运载则是指运载蛋白在与物质结合后,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就可以进行传输。
水通道蛋白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被动运载蛋白。
它可以在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浓度差异驱动下,将水分子从高浓度区转移到低浓度区。
3. 膜通道膜通道也是细胞膜上一种常见的跨膜运输方式。
跟运载蛋白相似,膜通道可以筛选特定的物质进行跨膜传输。
但是,与运载蛋白不同的是,膜通道不与物质直接结合,而是提供一个开放的通道,使物质自由地通过。
这种通道类似于细胞膜上的特定空洞,物质可以通过这些通道快速地跨越细胞膜。
膜通道在细胞代谢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细胞膜上的钾通道可以控制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平衡,而钙通道则可以促进细胞的应激反应。
由于膜通道能够快速地实现物质跨膜,也经常被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中。
总结:以上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主要方式:被动扩散、运载蛋白和膜通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实例及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2)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区别;(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问题导入: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2)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区别。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实例;(2)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5.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观察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方式的理解程度如何?3.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现象?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5.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等方面。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3. 能够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并理解其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3.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
4. 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方式和实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和教学素材。
2. 教学视频或动画: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实例材料:用于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和交流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际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概念和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业批改: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如隧道蛋白、离子通道等。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药物输送、基因治疗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方式。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知识。
3.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三种主要的跨膜运输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
2.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1. 引入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
2. 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扩散教学目标:1. 理解扩散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扩散的概念和机制。
2. 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扩散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扩散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扩散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扩散的速率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扩散的影响。
第三章:渗透教学目标:1. 理解渗透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渗透的概念和机制。
2. 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渗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渗透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渗透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水分子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渗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渗透的影响。
第四章:主动运输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掌握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机制。
2. 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主动运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
2. 解释主动运输的机制,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
3. 探讨主动运输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主动运输的影响。
教学目标: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2. 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2. 鼓励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并提出问题。
第六章: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教学目标:1. 理解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概念和功能。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膜模型、物质跨膜运输动画、PPT课件。
2.学具:实验报告、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细胞膜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1自由扩散:展示动画,解释自由扩散的特点,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1.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解释协助扩散的特点,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1.3主动运输:展示动画,解释主动运输的特点,如氨基酸、离子的跨膜运输。
2.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2.1物质浓度梯度:讲解浓度梯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2膜的通透性:讲解膜的通透性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展示细胞吸水、失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案例二:展示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2.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六、教学拓展1.进一步讲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能够区分和应用这三种运输方式。
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机制和特点。
教学难点:1.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机制和应用。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学资源:1. 生物教材相关章节。
2. 物质跨膜运输的图解或动画演示。
教具:1. 投影仪或白板。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如:“为什么氧气可以自由通过肺泡壁,而葡萄糖需要特殊的运输方式?”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3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解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2. 自由扩散(5分钟)教师讲解自由扩散的机制、特点和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跨膜运输。
3. 协助扩散(5分钟)教师讲解协助扩散的机制、特点和实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参与讨论: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
2. 教师提问:主动运输与其他两种运输方式的区别是什么?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2. 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在生物体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课堂回顾(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主动运输(10分钟)教师讲解主动运输的机制、特点和实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钾离子等。
2. 实例分析(5分钟)教师给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应用,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参与讨论:比较主动运输和其他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范文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比较。
2. 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跨膜运输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物质跨膜运输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过程。
2. 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自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例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3. 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移动,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
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4.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高浓度一侧移动,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例如,氨基酸、钾离子、钠离子等。
5.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项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特点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实例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氨基酸、钾离子、钠离子等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氧气进入肺泡细胞,引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并总结出每种方式的特点、载体和能量消耗。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教案标题: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生物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机制。
2.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3. 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3. 模拟实验或示意图。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简要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提出一个问题或引用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知识讲解:1. 介绍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2. 解释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包括能量消耗、方向性和载体蛋白等方面。
3. 详细介绍被动运输方式:扩散和渗透压。
4. 详细介绍主动运输方式:主动转运和胞吞作用。
示例演示:1. 利用模拟实验或示意图,演示扩散和渗透压的过程和机制。
2. 利用模拟实验或示意图,演示主动转运和胞吞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知识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意义,例如神经传导、细胞内物质调控等。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小组讨论,了解更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机制。
总结: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机制。
2. 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特定生物过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2.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学生教案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讲课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跨膜运输方式的3种类型、特点及其区别;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物质性,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区分三种运输方式,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物质,从而要载体与能量的参与,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特殊性。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主动运输。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以讨论法,让学生自主分析、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分析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为落实重难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现场实验演示,形象生动的为学生提供思维平台。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练习(1)下列哪项是自由扩散的特点(A)A、物质从高浓度一边到低浓度一边B、需要载体协助C、需要消耗细胞谢释放的能量D、物质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2)下列物质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才能进入细胞的是(C)A、水B、乙醇C、钾离子D、二氧化碳(3)、人红细胞中的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合理的解释是(C )。
A、细胞膜对K+、Na+的特异性吸收B、人体对K+、Na+需求不同C、细胞膜的主动选择吸收D、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七、板书设计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a、高低(1)特点 b、不耗能c、不需载体蛋白(2)实例:O2、CO2、乙醇、苯等物质2、协助扩散a、高低(1)特点 b、不耗能C、需载体蛋白实例: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二、主动运输a、低高1、特点 b、耗能C、需载体蛋白2、实例:钾离子、钠离子等。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异同。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自由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3. 协助扩散的特点和实例。
4. 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5.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跨膜运输?为什么物质需要跨膜运输?二、自由扩散(10分钟)1. 提问:自由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自由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自由扩散的实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三、协助扩散(10分钟)1. 提问:协助扩散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协助扩散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协助扩散的实例,如红细胞的葡萄糖运输。
四、主动运输(10分钟)1. 提问:主动运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主动运输的原理和特点。
3. 举例说明主动运输的实例,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钾离子等。
五、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举例说明如何解释现象,如人体排出代谢废物、药物吸收等。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 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一篇:生物学①必修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2、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反映了细胞膜的功能,这是在细胞膜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演示实验:向一杯清水中加入某种棕色液体,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学生:整杯清水颜色变成棕色教师:这是什么现象?学生:扩散教师: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现象。
通过扩散整杯清水中都有了棕色物质分子的存在。
我们怎样判断出这是什么物质呢?学生:可以闻气味,鉴定化学性质等。
(前面同学已经闻到气味,请一位后排同学验证)教师:我们可以闻出这是醋的味道。
说明醋分子除了在水中扩散,还进入了我们的肺泡,进入我们的嗅觉细胞。
那么这些分子是怎样进入我们的人体细胞的?会遇到什么障碍吗?学生:物质进出细胞需要通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回顾旧知]复习: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与蛋白质可以(运动),故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教师:生物学基本的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师生互动]教师:细胞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实际的探究中,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1。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五、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
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PPT课件(包含flash动画)等.七、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图十一、布置作业:本节课后习题及补充习题十二、板书设计: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定义特征2、协助扩散定义特征3、主动运输定义特征4、物质运输类型5、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表格)十三、课后评价:课后对本堂课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讲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生理解程度作评价。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物质通过不同方式跨越细胞膜的过程,理解物质跨膜运输对细胞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兴趣,例如水果脱水变干、呼吸时氧气进出体内等。
2.知识讲解(15分钟)2.1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介绍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教师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如何跨越细胞膜。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分为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教师通过示意图展示离子泵的作用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方式。
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依赖载体介导的运输、细胞吞噬和胞吐,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运输的方式。
3.实验展示(20分钟)3.1到实验室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3.2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植物叶片的渗入实验、观察离子泵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理解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并进行总结,并由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5.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提供一些案例,如细胞对营养摄取和废物排出的调节、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响应等,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对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6.思考提问和总结(10分钟)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如何解释水果脱水变干的机制?为什么细胞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响应如此重要?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回答和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教案授课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授课班级:高一(1)班教师:陈方方授课日期: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2、能力目标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3、情感目标(1)能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2)养成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及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min)(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3min)师:同学们,上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那它们分别是什么呢?生: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师:细胞膜具有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于与其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系,细胞膜主要由什么组成呢?生: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师: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而且其功能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有主要有三点,那是哪三点呢?生:(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师:没错!细胞膜主要有这三点功能,那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知道了细胞膜具有这些功能,我们还不知道细胞膜到底是怎样执行这些功能的?我们本节课就来详细介绍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好!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70页,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面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问题探讨。
(2)新课引入(5min)师:我们首先看看这层膜与我们的生物膜即细胞膜有什么不同呢?生:中间没有蛋白质,只有两层的脂质师:讲述问题探讨1.从图上可以看出,气体分子(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脂溶性分子(甘油、乙醇、苯)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 1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三种主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生命过程中物质运输机制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扩散解释扩散的定义和原理;给出扩散的实例和应用;讨论扩散的速率和因素。
3. 渗透解释渗透的定义和原理;给出渗透的实例和应用;讨论渗透的速率和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细胞需要跨膜运输物质?”;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演示使用PPT或板书,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使用模型或实验现象,演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
3.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讨论和解答;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评价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 PPT或板书使用PPT或板书,清晰地展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定义和重要性的讲解;使用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
2. 模型或实验器材使用模型或实验器材,直观地演示扩散和渗透的原理和过程;提供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延伸1. 比较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的异同分析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条件;讨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适用情境。
2. 探讨物质跨膜运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在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研究和应用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202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范文
202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高中生物教材的一部分,介绍了细胞内物质跨越细胞膜的方式。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机制。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①认知目标: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和胞吞作为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②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现象中的物质跨膜运输过程。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发展。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掌握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机制。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和之间的区别,以及理解主动运输的机制。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引导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PPT和实验演示,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所示: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我会给学生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细胞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通过讨论,引出细胞膜的概念。
环节二、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PPT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它是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并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环节三、探究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如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和胞吞。
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每种方式的特点和机制。
环节四、巩固和拓展运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不同运输方式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现象。
环节五、全课总结在课堂末尾,我将提供一个综合总结的环节,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并回答一些复习问题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为了增强教学的可视性,我设计了以下板书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细胞膜的结构- 不同的运输方式- 扩散- 渗透- 主动运输- 胞吞这样设计的板书能够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加清晰易记。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一起来回忆一下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实验材料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那么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又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呢?当洋葱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吸水;小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失水。
那么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什么条件呢?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细胞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要吸收水,还要吸收许多其他的营养物质,比如说氧、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
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是不是也像水一样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呢?其实科学家对此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经弄清了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问题探讨:大家来看“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图。
这是科学家做的模拟实验。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这张图所反映的膜和我们之前学习的膜一不一样?在这里脂双层膜相当于生物膜,只是这里的脂双层膜上没有蛋白质分子。
(1)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水、甘油、乙醇能通过脂双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和离子等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大家发现葡萄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我们又知道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离不开葡萄糖的,细胞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也就是说葡萄糖肯定是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到细胞内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开课教师:蔡文春开课级别:县级
开课时间:2017-12-8 开课班级:高一(4)班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第3节内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和图表数据的解读。
本节课在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介绍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机制,体现生命物质性观点,强调了生命活动具有的物质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先介绍了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之后又简单介绍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完整呈现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
并通过图形、文字结合的方式,将微观问题宏观呈现、抽象问题具体呈现,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提供给授课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使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呈现、梳理和提升知识。
本节教材有较多的图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表转换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这能量来自哪里?为后续课程《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章和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明白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通过细胞膜模型的建构过程,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知识贮备。
本班学生中等生较多,对生物有钻研的偏少,因此对主动运输的特点及意义以及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和转换能力及探究能力偏弱,需要利用本节课加强训练。
教学策略:
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学生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建构出来,是本节课设计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动画和实验数据等,采用提问、设计问题串、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接近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本人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本节课题,引发学生兴趣,继而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的简单复习,让知识复现,为理解本节内容做铺垫。
通过扩散的概念将生命现象引入到对生命的物质本质的讨论,然后引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式的异同。
怎样让学生理解难以肉眼看见的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①木材(或竹捆)从河的上游随水漂到下游;②船装白糖(或食盐、化肥)从河的上游漂到下游(不开发动机);③船装
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2.上述③船装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
与前二种情形不同在哪儿?3.结合课本P63资料分析、P71右栏图表、P73技能训练,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出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使本节课的教学摆脱机械的知识点识记,回到细胞生命活动的层面来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生命科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实践的科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时从生活实例导入,最后回到物质跨膜运输在实践中的应用,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体现了“STS”的教学理念。
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本节课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的展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且通过描点法画出曲线来表达实验结果。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本节课还通过课堂典例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异同。
(3)理解物质进出细胞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和讨论的学习过程,认识和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通过实例分析、解读数据来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随着探索比较等思维活动的深入展开,树立探索生命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对生命活动的物质性的认识。
(3)提高比较、分析、表达等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
2.图标数据的解读与展示
四、教学准备
自制PPT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胞吞和胞吐:消耗能量
1.自由扩散
特点:顺浓度
举例:气体、小分子脂溶性物质2.协助扩散
特点:顺浓度、载体
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主动运输
特点:逆浓度、载体、能量
举例:绝大多数离子被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