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主要环境问题1

合集下载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山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自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以来至xx年,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人类长期居住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最低要求)。

大多数泉源衰竭、干枯,使大多数河流无径流或仅有源头少且短的溪水,河道里流着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多年来有约60%的河道监测断面为失去使用功能的劣五类水质。

水土流失面积达70%以上,到处荒山秃岭,黄尘弥漫。

挖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和矸石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广大矿区普通存在。

山西污染严重不但是全国之最,也在当今世界之最的行列。

一、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多年来,山西省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付出了大代价的。

炸药包、推土机、停电、停运、停贷、抓人、处分干部的措施都用上了。

累计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设施以及违法建设、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或设施在2万个上下。

xx年在全国的取缔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和设施行动中,就取缔关闭了1.3万家,占到全国的1/10。

xx年在全国的工业企业限期达标、逾期关停活动中,关停不达标企业4000多家,占到全国关停总数的1/7。

近两年来掀起的环保风暴又关停了4000多家污染企业的设施。

与此同时,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建设了7000多台污染防治设施。

为什么以这样的大力度、大代价,在产污与治污的对垒、较量中,环境保护没有占到压倒优势,环境污染仍很严重呢。

通过分析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剖析深层次原因,得到如下启示:(一)过渡开发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首先是千百年来的农耕生产对地上的高强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山西丘陵山地占80%,其中20度以上坡地占60%。

在丘陵山地开荒由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形成泉源衰竭、河流干枯,反过来又因生态用水不足,影响到生态系统,使原来的生态良性循环变为了恶性循环。

二是以采煤为主的地下过度开发,破坏了地下水与地表之间的连接、贯通,加剧了水环境的失衡,造成了干旱增多,有河必干的环境。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知识点第一章位置和疆域1、地理位置: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华北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上,东邻河北省,西界陕西省,南接河南省,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2、疆域:山西省南北长690公里,东西宽490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

第二章自然环境1、地形:山西省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

其中,山地和高原占据了全省的大部分地区。

2、气候:山西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水文:山西省的河流大多属于黄河和海河水系,主要有汾河、桑干河、漳河等。

4、生物:山西省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野生动物种类也较为丰富。

第三章自然资源1、煤炭: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2、其他资源:山西省还拥有铁矿、铝土矿、铜矿等矿产资源,以及森林、水利等资源。

第四章人口和社会经济1、人口:山西省人口数量较多,主要以汉族为主。

2、社会经济:山西省的经济主要以工业为主,特别是重工业和煤炭产业。

农业、旅游业等也在逐步发展。

第五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山西省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2、环境保护:山西省政府近年来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例如限制煤炭开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污染治理等。

3、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正在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1、为什么说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衣食住行,旅游观光,求医问药,风土人情都与地理有关;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也离不开地理。

2、地理课学习什么内容?地理课将告诉我们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规律。

3、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4、怎样确定地图上的方向?说出三种确定方向的方法。

《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范文

《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范文

《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篇一一、引言山西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地,拥有众多传统村落。

这些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就山西省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发展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1. 自然环境状况山西省传统村落多分布于山区、河流沿岸等地区,自然环境优美。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使得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 人文环境状况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但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等面临消失的危险。

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年轻人离开村落,导致文化传承断层。

三、山西省传统村落发展模式探析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绿色发展的方式。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以改善生态环境。

2.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文化遗产等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应加强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弘扬传统文化。

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文化展览等方式,加强文化传承和教育。

3. 推进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破坏。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4. 强化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在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水土流失的治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山地大面积林地被开辟为梯田,山地失去植被的保护,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引起环境变化,所以说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毁,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2)若A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4分)【答案】(1)A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理由:位于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

B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

(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解析】(1)仔细读图,结合中国地形、胡泊、人口等分布状况可知,A地区位于武夷山山区,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森林资源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因而本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从而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B地区在鄱阳湖沿岸,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污水排放量大,而且围海造田现象严重。

所以该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止水污染等。

(2)A地区在武夷山山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季节变化增大,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而且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在河流下游地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同时在河流的枯水期,可能因为水量减少,造成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

山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对策

山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对策

山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对策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15年第62期山西省目前为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全国3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山西省占了13个。

全省人均排污量为全国平均值的2.9倍。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山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围绕山西省城市、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和农业区等典型地区,我们对其土壤中三种重金属Cd、Hg、Pb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程度。

山西省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1.太原市地表灰中Pb含量超标,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2.普通农田中Cd、Hg、Pb的超标主要是因为施用含有铅、汞、镉、砷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农用塑料薄膜生产应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Cd、Pb,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也可以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3.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涌入河道,使污水中含有的许多重金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

污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4.污泥施肥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随着大量的污泥进入农田,农田中重金属的含量在不断增高。

5.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也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

针对土壤重金属调查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完善土壤污染控制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土壤评价保护法律法规。

应尽快出台一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及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应进一步完善。

二是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手段,应从源头控制污染源,预防为主。

要慎重推广污水灌溉,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含汞农药、含镉化肥等;加强对工矿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对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2012-04-18 10:43生态环境是人类居住生存的环境,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生存生活的质量。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指出,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指数为42分,在全球118个国家中排第100位,中国正处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步期。

就是说,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全球是较差的。

而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状况就更差。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心愿和建设和谐山西的迫切需要。

一、生态资源概况山西省土地总面积为15.6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属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之一。

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二是黄土覆盖广泛,水土流失严重,山丘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其中53.2%的土地为黄土所覆盖,共有水土流失面积约10.8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9.1%,多年平均侵蚀量达4.56亿立方米;三是土地类型多样,宜林宜牧地潜力大;四是土地质量较差,生产率低。

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介于400~650毫米之间。

水资源特点有三:一是水资源贫乏,属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已成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二是水资源年际内丰枯悬殊,给调节利用水资源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山西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省份,全省现有林地面积为1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1.7%,比全国平均值低2.2个百分点,排位在第22位,人均占有林地0.04公顷。

而周边省份陕西、河北、内蒙古均高于山西。

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主要“瓶颈”山西的长处在煤,短处在水,煤和水的关系是典型的“木桶理论”型关系。

在自然资源丰度上,山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60立方米左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4%。

山西水资源现状1

山西水资源现状1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面临问题课程名称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专业班级给水姓名学号一、我省水资源的现状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着农业、农村和城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有效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1.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1)总体短缺,局部仍有开发潜力全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23.8亿立方米,人均、亩均都在全国的末位。

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缺水。

像我省的东部和晋东南地区水资源就相对较好,开发潜力很大。

(2)供水结构极不合理在我省年用水65亿立方米中,就有40亿立方米采自地下水,其中7亿立方米为超采量。

这种以取用地下水为主体,又以超采为代价的供水结构,导致地表水调蓄工程严重欠账,地下水位越降越深、取水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峻的局面。

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的大好形势下,今后十年,我省将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的增长也将进入一个高峰期,总需水量将从现在的65亿立方米增长到75亿立方米左右,需水量应为10亿立方米左右。

全省地表水的利用量只占到地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

全省地表水量多年平均值为72亿立方米,但年出境水量就达48亿立方米,占到了同期地表水总量的66%。

由于不少出境河流几乎没有控制性工程,致使大量水资源流出境外,没能很好的利用。

二、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一)实现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逐步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大水资源费计征力度,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水权、水市场理论,以新思路、新视点、新实践促进我国水利逐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议

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议
突出
近年来,山西省二氧化硫、颗粒物浓度总体呈 下降趋势,但是臭氧污染日益明显。2019年,以
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 的比例高达47. 9%,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 染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比例为40. 2%,环境 空气趋向复合型污染。 2. 2.2受自然因素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难度
(1) 结构性污染严重。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 的能源化工基地,产业结构以火电、钢铁和焦化等 行业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此外,产业上下游配 套的中小型企业集中,装备水平低,污染治理水平 差。产业结构导致结构性污染严重,环境历史欠 账较多,环境保护难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突出。山西省煤炭占 —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80%以上,二氧化硫 排放量绝对值高,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 出⑸。依据2018—2019年秋冬季山西省PM”源 解析结果分析,燃煤源污染占比最大,占32. 7%°
图1 2019年山西省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 月际变化趋势
1.6.2 空间变化特征 山西省6项监测指标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可
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
图2山西省2019年SO2浓度分布 图3山西省2019年NO2浓度分布
图4山西省2019年PM10浓度分布
• 142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图9 2017—2019年山西省11个地市SO2浓度
图10 2017—2019年山西省11个地市NO2浓度
图11 2017—2019年山西省11个地市PM10浓度
李晓瑞等: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及污染防治建议
• 143 -
100
□ 2017年 口2018年 D2019年
80
60
40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山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自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以‎来至200‎6年,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人类长期‎居住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最低要求)。

大多数泉源‎衰竭、干枯,使大多数河‎流无径流或‎仅有源头少‎且短的溪水‎,河道里流着‎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多年来有约‎60%的河道监测‎断面为失去‎使用功能的‎劣五类水质‎。

水土流失面‎积达70%以上,到处荒山秃‎岭,黄尘弥漫。

挖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和‎矸石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广大矿‎区普通存在‎。

山西污染严‎重不但是全‎国之最,也在当今世‎界之最的行‎列。

一、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多年来,山西省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付出了大代‎价的。

炸药包、推土机、停电、停运、停贷、抓人、处分干部的‎措施都用上‎了。

累计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设施‎以及违法建‎设、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或设施‎在2万个上‎下。

1997年‎在全国的取‎缔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和设施‎行动中,就取缔关闭‎了1.3万家,占到全国的‎1/10。

2000年‎在全国的工‎业企业限期‎达标、逾期关停活‎动中,关停不达标‎企业400‎0多家,占到全国关‎停总数的1‎/7。

近两年来掀‎起的环保风‎暴又关停了‎4000多‎家污染企业‎的设施。

与此同时,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建设了70‎00多台污‎染防治设施‎。

为什么以这‎样的大力度‎、大代价,在产污与治‎污的对垒、较量中,环境保护没‎有占到压倒‎优势,环境污染仍‎很严重呢?通过分析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剖析深层次‎原因,得到如下启‎示:(一)过渡开发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首先是千百‎年来的农耕‎生产对地上‎的高强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山西丘陵山‎地占80%,其中20度‎以上坡地占‎60%。

在丘陵山地‎开荒由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形成泉源衰‎竭、河流干枯,反过来又因‎生态用水不‎足,影响到生态‎系统,使原来的生‎态良性循环‎变为了恶性‎循环。

浅谈山西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山西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山西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解决对策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大省和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其经济发展前景不可低估,但当前由于其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省区更为突出,是全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

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已成为阻碍山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即:在发展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在环境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从而使山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和谐,相互协调,取得“双赢”。

一、山西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及原因分析(一)山西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荒漠化程度加大。

山西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调查,山西水土流失面积达1.08 ×107hm2,占全省总面积的69%,每年平均向黄河、海河输送泥沙4.56×108t,其中黄河流域输送泥沙3. 67×108t,占黄河泥沙总量的1/ 4,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水土流失分布广,全省119个县( 市、区) 几乎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尤以晋西、晋西北各县( 市、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其输沙量约占全省输沙总量的63%。

同时,干旱的气候,加之大风天气多、植被匮乏,使晋西北、晋西地区, 土地沙质荒漠化发展迅速,对山西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目前,晋西北受沙质荒漠化危害的土地面积高达100.64×104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4% 。

并且荒漠化以每年10m的速度向南扩展,使沙尘暴和扬尘天气频频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全省农村、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其影响也波及到周边省份。

2、水资源严重缺乏。

山西之短在于水,是全国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247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1.4%,全世界人均水平的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600m3的缺水警戒线, 许多城市不得不采用限时限量供水或远距离调水。

山西省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山西省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排污均是 违规排污 。 传统的排放量约束性指标是依靠环境监测机构来完 成, 只可惜 此种做 法因人力不 足 、 人为因索 以及监测频次低 、 数据代表 性、 科学性差等方面 已不能满足社会的 飞速发展 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难 题. 我国选择 采用了在主要排污 口、 主要 污染物 实行安装在线检测设备 的措施 。 由于在实际的规范性技术要求一 没有作出明确 的规定 , 卜 加之 t西省 l 1 地方政府对污染源在线监测 设备没有起到很好的监 督作用 , 导致污染源 在线监测 设备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 I在线 () 监测设备安装姿态易变 动 在实际测试中, 仪器设备的安装姿态有时 区 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如果这样的设 备安装姿态即使在投入运行前 进行过 人l对 比性测试 , 是在投入运行后 . l客观实际相 比将大打折扣 . 那 导致 测试数据的严重不可靠 。2 在线监测设备采样 管线连接易变动 () 在实际 l : 作中 , 发现有的污染源在线 监测设 备的采样管线 与分析测 试部件 曾经 的连接 口完全断开 , 但是仍然在 向管理 部门不断传输测试数据 , 的设 有 备采样 过滤装置 已经严重堵死 , 但是在线监测设备 也照样在向舒理部 ¨ 传输 着数据 。 3在线 监测 没备测试信号线 易变动 在实际 1 f 在线 () : 1 作r . 监测设 备的采样 、 分析测试部件都完全处 于停运状 态 . 或者还都处于运 行状态 ,分析测试单元信 号输 出线路与数据采集传输 设备完全断开 . 但 是管理部 门仍然能接收到源源不断的数据上传。 这样的在线监测装置其 作用 只能是令排污者满 意,让管理者被愚弄.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害 () 4 在线监测设备设 定参数易变更。在实际测 试中. 有些参数是固定的 , 只要按照客观实际一次将参数输入就可以不再改变 该参数 , 但这样的参 数如果在仪器没备上就很容易被操作 更改 , 符理部¨得到的污染物排放 量的数据也会随 参数的不客观更改而发 生不客观的变化 . 如果有意人为 操作 , 那么监测数据甚至失去参考的价值. 更谈不 七 用来执法 r 5 在 。( 1 线监测设备 中软件易变更。 随意变更 设备中的软件就会给作弊软件打入 仪器设备 留_空子 , F 就会使认 真测试 出来的数据按照作弊软件的意图魔 术般地变化为排污者满意的数据 。 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影响到澳 试数据的科学性 .公平性 和可靠性 . 0 这 蝗潜在问题不解决 , 不引起技 术上 、 管理上的高度重视 , 污染 源在线监测 系统建设将会一 步步走 向泥潭 . 既浪费 了社会大量的 财力 、 物力 、 力. 人 同时也给环境监测 部门带来 了很大的问题。 再加之没有相碰的法律法规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2012-04-18 10:43生态环境是人类居住生存的环境,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生存生活的质量。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指出,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指数为42分,在全球118个国家中排第100位,中国正处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步期。

就是说,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全球是较差的。

而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状况就更差。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心愿和建设和谐山西的迫切需要。

一、生态资源概况山西省土地总面积为15.6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属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之一。

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二是黄土覆盖广泛,水土流失严重,山丘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其中53.2%的土地为黄土所覆盖,共有水土流失面积约10.8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9.1%,多年平均侵蚀量达4.56亿立方米;三是土地类型多样,宜林宜牧地潜力大;四是土地质量较差,生产率低。

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介于400~650毫米之间。

水资源特点有三:一是水资源贫乏,属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已成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二是水资源年际内丰枯悬殊,给调节利用水资源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山西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省份,全省现有林地面积为1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1.7%,比全国平均值低2.2个百分点,排位在第22位,人均占有林地0.04公顷。

而周边省份陕西、河北、内蒙古均高于山西。

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主要“瓶颈”山西的长处在煤,短处在水,煤和水的关系是典型的“木桶理论”型关系。

在自然资源丰度上,山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60立方米左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4%。

山西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建议

山西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建议

山西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建议作者:普布次仁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21期1 当今山西省环境现状基本概况山西省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给山西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现代化举措有目共睹。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能量, 促进了当今社会的持续前进发展。

与此同时, 人类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开始扩大, 影响深刻,特别是现代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环境问题越来越大, 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各种交通工具, 特别是机动车辆燃烧汽油, 柴油等排出大量的尾气, 污染大气, 所产生的光化学烟雾使受害者加速衰老, 缩短人体寿命、各种交通工具在运行中发出的噪声直接破坏了居民的安静环境和产生其他副作用。

现代农业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也是相当大的, 表现在滥用土地资源、使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渡放牧导致草原沙化,不合理的灌溉使土壤次生盐渍化, 化学药物的使用造成污染, 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问题。

人类对周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对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现代工业、科技业发展迅速,有利就有弊,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循环和发展规律,致使环境污染恶化, 还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处理这些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制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需要做到总结经验教训,依照自然规律行事,这样做才可以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2 当今山西省环境基本问题分析近年来,全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山西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获得了璀璨的成绩,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山西省近几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要采取大措施使山西的环境面貌有大改观。

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削减排污总量为主线,大刀阔斧地对重点污染源实行摧枯拉朽式的整治,取缔、关闭、治理、改造,多管齐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山西水资源现状1

山西水资源现状1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面临问题课程名称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专业班级给水姓名学号一、我省水资源的现状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着农业、农村和城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有效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1.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1)总体短缺,局部仍有开发潜力全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23.8亿立方米,人均、亩均都在全国的末位。

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缺水。

像我省的东部和晋东南地区水资源就相对较好,开发潜力很大。

(2)供水结构极不合理在我省年用水65亿立方米中,就有40亿立方米采自地下水,其中7亿立方米为超采量。

这种以取用地下水为主体,又以超采为代价的供水结构,导致地表水调蓄工程严重欠账,地下水位越降越深、取水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峻的局面。

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的大好形势下,今后十年,我省将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的增长也将进入一个高峰期,总需水量将从现在的65亿立方米增长到75亿立方米左右,需水量应为10亿立方米左右。

全省地表水的利用量只占到地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

全省地表水量多年平均值为72亿立方米,但年出境水量就达48亿立方米,占到了同期地表水总量的66%。

由于不少出境河流几乎没有控制性工程,致使大量水资源流出境外,没能很好的利用。

二、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一)实现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逐步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大水资源费计征力度,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水权、水市场理论,以新思路、新视点、新实践促进我国水利逐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及对策建议摘要: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山西省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制约自身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给出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山西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山西作为传统的能源省份,一直依靠能源产业发展经济。

如何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顺应时代和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不悖的协调进行,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

本文从研究山西省经济与环境现状问题出发,寻找协调发展的对策。

1、山西省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本文根据山西省多年发展状况,总结得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1)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长期以来,山西省产业结构都是以“煤电”为主,并衍生出冶金、重工机械、钢铁等能源产业链。

通过比较1990~2009年这20年山西省各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在整个地区生产总值中是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直至2009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比例为6.5:54.3:39.2,全国平均水平为10.3:46.3:43.4,如表1所示。

所以山西省产业结构的总体趋势为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发展稳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虽有较快发展,但相较于第二产业仍显不足。

此外,山西省产业结构更多的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明显偏重于重型化、初级产品的生产,而建筑业所占份额较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就业结构来看,2009年山西省第一产业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占全省就业人数的39.7%,生产总值却只有6.5%;第二、三产业产值高达全省93.5%,吸纳的就业人员较少,尤其是第二产业产值最高,就业人数最少。

产值最少的产业聚集了最多的劳动力,无形中使第二产业人均gdp增高,达到92943.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698.3元;第一产业人均gdp下降,仅为7521.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857.4元,如表2所示。

浅析山西省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山西省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山西省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

草地资源是山西省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不仅可以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山西省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保护与建设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建设的扩张,大量的草地被非法占用、破坏和过度开发。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导致了草地资源的退化和破坏。

草地资源的破坏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还威胁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山西省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立法保护和加大草地生态补偿力度,才能有效保护和利用好草地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200字】1.2 问题现状山西省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草地面积减少。

受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山西省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草地被过度开发或破坏,导致草原退化严重,草地资源减少。

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草原火灾等行为使得草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草地生态功能下降。

草地资源管理不规范。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草地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导致草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现象较为严重。

山西省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下,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强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工作,以促进草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山西省草地资源现状分析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省份,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

截至目前,山西省的草地总面积约为XXX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XX%。

优质草地面积占比较高,适宜用于畜牧业发展。

山西省草地资源分布广泛,东部地区以草甸草原为主,西部地区则以高山草甸草原为主,不同地区的草地类型各有特点。

在山西省的草地资源中,存在着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过度放牧、乱采乱伐等不合理开发利用行为,导致部分草地退化严重,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系统功能遭受破坏。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山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自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以来至2006年,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人类长期居住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最低要求)。

大多数泉源衰竭、干枯,使大多数河流无径流或仅有源头少且短的溪水,河道里流着的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多年来有约60%的河道监测断面为失去使用功能的劣五类水质。

水土流失面积达70%以上,到处荒山秃岭,黄尘弥漫。

挖煤造成的地面塌陷和矸石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广大矿区普通存在。

山西污染严重不但是全国之最,也在当今世界之最的行列。

一、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多年来,山西省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付出了大代价的。

炸药包、推土机、停电、停运、停贷、抓人、处分干部的措施都用上了。

累计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设施以及违法建设、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或设施在2万个上下。

1997年在全国的取缔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和设施行动中,就取缔关闭了1.3万家,占到全国的1/10。

2000年在全国的工业企业限期达标、逾期关停活动中,关停不达标企业4000多家,占到全国关停总数的1/7。

近两年来掀起的环保风暴又关停了4000多家污染企业的设施。

与此同时,对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建设了7000多台污染防治设施。

为什么以这样的大力度、大代价,在产污与治污的对垒、较量中,环境保护没有占到压倒优势,环境污染仍很严重呢?通过分析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剖析深层次原因,得到如下启示:(一)过渡开发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首先是千百年来的农耕生产对地上的高强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山西丘陵山地占80%,其中20度以上坡地占60%。

在丘陵山地开荒由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形成泉源衰竭、河流干枯,反过来又因生态用水不足,影响到生态系统,使原来的生态良性循环变为了恶性循环。

二是以采煤为主的地下过度开发,破坏了地下水与地表之间的连接、贯通,加剧了水环境的失衡,造成了干旱增多,有河必干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上材料反映了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二是:
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山西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人均水 资源量约381 m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新中 国成立以来,山西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持续衰减,水供需矛盾尖 锐;水源建设严重滞后;地下水超采严重;煤 炭开采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当前,水资源 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和“短板”,成为不可忽视、不容回避的关系 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C该地区煤炭丰富 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环境问题产 生的重要原因. B.山西省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轻纺工业、高新 技术产业等. C.山西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今后还须进一步提 高重化工业的比重. D.山西省应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 向深加工、低附加值方向发展.
以上材料反映了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是:
水土流失严重问题
山西煤炭储量约占全国1/3,产量占全国1/4,外运 量占全国省际外调量75%以上。 山西是产煤大省,煤炭生产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 益。煤炭开采和加工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例如:挖1 吨煤要损耗约2.5吨水资源;动用3吨煤炭资源,造成 约0.248公顷土地塌陷;生产1吨焦炭要排放约1.11千 克二氧化硫、 2.34千克二氧化碳和3.07千克颗粒物 (包括粉尘和烟尘);山西平均每生产1亿吨煤造成水 土流失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如果按年产5亿吨煤计算, 山西一年会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约1225平方公里,占 山西省土地面积的0.8%。
以上材料反映了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三是:
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山西与北京是近邻,两地相距约500公里。大气环流理 论说明山西和北京同处于西风带,山西位于北京的上 风方向,其地势比北京高700-800米。作为国内大气污 染最为严重的省份,山西省大气污染对北京大气质量 具有明显影响。在冬季较为严重的时段,山西污染物 对北京的PM10 贡献率最大为53%,二氧化硫贡献率最大 为55%。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和削减山西的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就重点城 市,环境恶化趋势 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大气污染防治的任 务十分艰巨。
四大组同学讨论归 纳山西省大气污染 严重问题
小结:四、山西省大气污染严重问题(参考地图册109页) 1.产生原因: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烟尘;居民生活燃煤排放有 害气体; 交通尾气;建筑尘土;毁林毁草产生沙尘天气 等. 2.危害: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 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3.防治措施:①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无污染能源(如 太阳能等)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 ②集中供热供暖, 降低危害; ③改进燃烧技术,开发洁净煤技术; ④提倡 公共交通,使用清洁动力的交通工具; ⑤使用消烟除尘 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⑥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 市的绿化面积; 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3.三大组同学主要完成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讨论
4.四大组同学主要完成大气污染严重问题的讨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一大组同学讨论归纳山西省水土流失环境问题的 产生原因、危害和解决措施
小结:一、山西省水土流失环境问题(参考地图册63页)
1、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坡面陡峻);②土壤(土质疏松) ;③气候(暴雨
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
山西省,地理坐标为34°34′N—40°43 ′N 、 110°14 ′E —114°33 ′E 。总面积约15.63万平方 千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 到650毫米。
高考目标导引
考钢要求
考查角度
能说出并分析当前 结合我国具体地区 人类面临主要环境 的环境问题,分析 问题的产生原因、 原因、危害及解决 危害及解决措施 措施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 之短在于水,用多年平 均的数据计算看,人均 水资源占有量约为381 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 量的1/5,为全球平均 水平的4%。
三大组同学讨论 归纳山西省水资 源严重短缺问题
小结:三、山西省水资源短缺问题(参考地图册106页)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 河流径流量小且时空分布不均;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迅速发展, 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植 被湿地破坏严重. 2.整治措施: 合理开矿,避免破坏地下水;建设调水工程;修 建水库;建设污水处理厂,循环利用水资源;清 洁生产,监测管理,减少水污染;限制高耗水工 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 灌溉技术;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等.
1.下列关于山西省能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煤炭、石油、天然气均非常丰富
B.铝土矿和铁矿分布相对集中 C.大同有"煤都"之称,以生产优质无烟煤而闻名 D.煤炭资源储量大,质量好,且多数煤田埋藏浅
2.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煤炭丰富的山西省
的主要目的是( D )
A解决该地区能源不足的矛盾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作业: 请同学们就你感兴趣的某个 地理角度(如环境、农业、工 业、第三产业)为山西省的 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写在地理积累本上.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 煤炭储量约占全国 的三分之一,居各 省首位,而且煤炭 的品种齐全、品质 优良,埋藏浅。
二大组同学讨 论归纳山西省 煤炭资源的合 理利用问题
小结: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参考地图册75页)
1.存在问题: ①开矿会破坏地表土层,使地下岩层变形,可能导致地震、 滑坡等地质灾害; ②可能造成建筑物塌陷、断裂; ③开矿 废弃物堆放,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退化; ④可能破坏地 下水系,造成水资源短缺; ⑤采矿区三废排放,产生环境污 染. ⑥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酸雨等环境问题. 2.整治对策: ①优化用煤结构,提高煤的利用技术,建立煤改电、煤变油、 煤变气等清洁能源生产体系,提高煤的综合利用率; ②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压缩重化工业发展,使其产品向深加 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③治理三废:做好废渣的综合利用及充填露天矿坑、塌陷区 的复垦工作;做好消烟除尘和废水沉淀净化工作.
请同学们回顾 “选修六环境保护”内 容,思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环境
良性
良性
作用
反馈
物质能量 人类社会废弃物
恶性 作用
恶性 反馈
环境
≤ ≤ > >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 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 能力时,就出现了环境问题。
自读学案阅读材料一、 二、三、四探究归纳山 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哪些?
山西省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10.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69%. 黄土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极易侵蚀 ;从降水上 讲,属于暴雨集中的地区 ;植被覆盖率低,大量的地面 裸露 ;此外人类毁林(草)开荒、陡坡种地、过度放牧、 开矿破坏植被,这些都导致山西省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 严重的区域之一。据测算,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每生产 1公斤粮食,流失的土壤一般达到40至60公斤。
以上材料反映了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之四是:
大气污染严重问题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四个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的 产生原因、危害和解决措施,注意一边讨论,一边把主要观点 写在学案上,同时明确主要发言人,其他组员做好补充.
1.一大组同学主要完成水土流失严重问题的讨论
2.二大组同学主要完成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的讨论
集中)④植被(覆盖少)等; 人为原因: ①破坏林草,地面失去植物保护;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轮荒)陡坡开垦,造成表土流失,弃荒另垦,屡垦屡弃;③开矿及其他建 设,使林草破坏,地表裸露 。
2、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农业减产;②植被进一步破坏,生态 环境恶化;③土地崩塌,耕地减少,危及人类生存空间; ④水源枯竭,交 通阻隔,制约经济发展。⑤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增加抗洪难度;⑥水库 淤积,库容缩小,会降低蓄洪效益。 3.整治建议: 生物措施: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风林、经济林、薪炭林、 用材林、水源林等。 工程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抓好川、塬、坎、坡建设,实行“保塬、护坡、 固沟”;兴修水库、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 管理措施: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运用农林牧、水利等综合措施,退耕还 林还草,改善和保护草场;矿区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