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第2章:先秦文学

合集下载

河南省新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新乡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 《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C.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2.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用“中石没镞”来刻画李将军的独特个性,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B.细节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杂剧是元曲的一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幽魂》等。

B.《山海经》和《淮南子》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传说最多的古籍,包括《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C.杜甫的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称赞的是王粲、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初唐四杰”。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律兼行。

其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标志着汉大赋的兴盛。

4. 下列诗作中,属于乐府旧题的是()A.《关山月》B.《饮酒》C.《短歌行》D.《国殇》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诫性语句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6.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左丘明7. 下列句子中,运用侧面描写渲染演出效果的是()A.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B.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C.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D.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8.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论快乐》C.《季氏将伐颛臾》D.《论毅力》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缘故挑大梁应接不遐B.报怨缉拿煞风景秀外慧中C.脉搏松弛金刚钻原形毕露D.通牒胁迫挖墙角鸿篇巨制10.“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此诗句出自()A.A.郭沫若《炉中煤》B.艾青《我爱这土地》C.闻一多《发现》D.徐志摩《再别康桥》11.李密《陈情表》强调自己不能“奉诏出仕”的道德依据是( )A.慈父见背,舅夺母志。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A.《孟子》B.《礼记》C.《论语》D.《中庸》2.“分崩离析”一语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C.《寡人之于国也》D.《大同》3.《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是()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4.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来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辩解,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5.下列成语,不是从诸子散文中引申出来的有()A.井底之蛙B.祸起萧墙C.舍本逐末D.五十步笑百步6.下列文章不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7.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出自()A.《论语》B.《庄子》C.《孟子》D.《荀子》8.下列文章,展现孟子“王道思想”的是()A.《赵威后问齐使》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9.下列不属于孟子散文一般特点的是()A.善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的论辩手法B.善用比喻C.运用排偶句说理,富有气势D.迂曲委婉10.下列文章中不能够体现民本思想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赵威后问齐使》D.《种树郭橐驼传》11.先秦时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黑暗现实的人是()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12.庄子散文的特点不包括()A.善用寓言B.汪洋恣肆C.援譬设喻D.引人入彀13.下列成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是()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14.《礼记》成书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15.历史上的“四书”不包括()A.《大学》B.《礼记》C.《中庸》D.《论语》16.我国古代学者把“寻章摘句”归为下列哪一范畴()A.文字学B.训诂学C.音韵学D.文章学17.《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旨意是()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的纯孝与机智18.《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平叙D.插叙19.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A.庄公“寤生”B.共叔段“收贰为己邑”C.颍考叔“食舍肉”D.庄公母予“隧而相见”20.《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颍考叔21.“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A.郑武公B.郑庄公C.共叔段D.姜氏22.“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原出于()A.《战国策》B.《论语》C《孟子》 D.《春秋》23.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凿成“三窟”的最主要人物是()A.冯谖B.孟尝君C.齐D.梁王24.整理编订《战国策》的人是()A.孔子B.刘向C.荀子D.司马迁25.《战国策》作为重要文献可以很好地研究()A.春秋史B.秦汉史C.西周史D.战国史26.冯谖为孟尝君所凿的“三窟”中没有()A.以“市义”来赢得民心B.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来抬高孟尝君C.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D.修建城池来提高防御能力27.下述文章中运用了插叙方式来记叙的是()A.《背影》B.《郑伯克段于鄢》C.《爱尔克的灯光》D.《马伶传》28.《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A.风B.小雅C.大雅D.颂29.《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拟物C.正喻D.反喻30.《氓》中不是运用的比兴诗句有()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1.《国殇》是一首()A.赞歌B.民歌C.乐府诗D.祭歌32.《国殇》选自()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33.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 )A.陶渊明B.曹操C.李白D.屈原34.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 )A.《左传》B.《史记》C.《汉书》D.《战国策》35.有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A. 演绎法B. 类比法C. 对比法D. 归纳法36.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37.《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38.《氓》中运用“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诗句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9.下列有关《战国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记叙生动B.写人传神C.“策”是谋略D.笔调夸张40.先秦时主张“兼爱、非攻”的人是()A.庄子B.老子C.荀子D.墨子41.风、雅、颂是《诗经》的()A.题材B.体裁C.表现手法D.写作手法42.先秦诸子中使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论辩手法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43.《楚辞》的作者除屈原外还有()A.李斯B.墨子C.宋玉D.庄子44.先秦时主张“齐生死,等荣辱”的人是()A.庄子B.老子C.荀子D.墨子45.《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B.阐述以人为本的王道理想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46.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B.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通理念C.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理念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47.下列著作,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A.《孟子》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48.《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A.国都B.国家C.地域D.诸侯的封地49.《氓》一诗属于《诗经》中的()A.大雅B.小雅C.国风D.颂歌50.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51.《大同》中大同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是()A.天下为公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2.庄子《秋水》的主旨是()A.阐发为正义的的政治道理B.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想D.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53.“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A.《秋水》B.《召公谏厉王弭谤》C.《垓下之围》D.《冯谖客孟尝君》54.下列作品属于楚辞的是()A.《蒹葭》B.《湘夫人》C.《饮酒》D《陌上桑》55.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尚书》B.《论语》C.《左传》D.《战国策》56.冯谖第二次弹铗而歌的理由是()A.食无鱼B.无以为家C.食无肉D.出无车5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论证方法属于()A.归纳论证B.对比论证C.演绎论证D.类比论证5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A.《左传》B.《史记》C.《国语》D.《战国策》59.《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C.由个别到一般D.由一般到个别60.屈原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A.《离骚》B.《国殇》C.《涉江》D.《湘夫人》6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庄子》B.《孟子》C.《论语》D.《左传》6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A.克己复礼B.仁政、王道C.无为而治D.小国寡民6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A.渭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黄河之神64.《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65.下列文章中选自于国别体史书的是()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郑伯克段于鄢》D.《马伶传》66.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楚辞》B.《诗经》C.《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67.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A.论据B.标题C.论证方法D.论点68.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69.“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韩非子》7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左传》B.《汉书》C.《史记》D.《后汉书》71.“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源自()A.《庄子》B.《韩非子》C.《孟子》D.《论语》7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7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74.“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75.《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76.先秦散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左传》C.《战国策》D.《庄子》77.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此”的是()A.斯天下之民至焉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78.庄子在《秋水》中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做比喻,所论证的道理是()A.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B.一国之君要以德治国C.为政要以民为本D.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79.下列“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邻国之民不加少C.五亩之宅D.谨痒序之教80.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A.急忙B.迅速C.竭力D.屡次81.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A《论语》 B.《礼记》 C.《大学》D《中庸》82.《江海能为百谷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对比论证8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A.曲士B.河伯C.北海若D.河伯与北海若84.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仁政和王道B仁与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85.《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甚86.《赵威后问齐使》选自()A《春秋》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87.下列句子中,不是采用反诘修辞手法的是()A.苟无民,何以有君B.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于大泽乎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88.“祸起萧墙”一语出自()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89.《孟子》四章中,孟子认为养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90.在《赵威后问齐使》中,“二士弗业,一女不朝”来批评齐国政治失当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91.下列各句中采用例证法说理的是()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92.下列成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是()A.舍本逐末B.望洋兴叹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93.《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94.《中庸》原存录于()A.《四书》B《五经》 C. 《礼记》 D.《春秋》95.赵威后用“苟无民,何以有君”来驳斥齐使君贵民轻的思想,这种驳论方法是( )A.驳斥论点B.驳斥论据C.驳斥论证D.驳斥论题96.《郑伯克段于鄢》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春秋初期B.战国末期C.盘庚迁都时D.武王伐纣王时97.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情,这种叙述方式是( )A.插叙B.倒叙C.平叙D.顺叙98.法家的思想核心是( )A.仁政和王道B.仁和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99.下列作品不属于先秦历史散文的是()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春秋》10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学》“八条目”的是()A.格物、致知B.诚意、正心C.修身、齐家D.治国、平藩101.道家所提倡的“道”实际上是指形成自然和客观世界的一种()A.道理B.现象C.事物D.规律102.《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体现出的思想是()A.减轻赋税的养民政策B.休养生息的安民政策C.富民生民政策D.广开谏路,听政于民政策103.《氓》选自《诗经》中的()A.王风B.魏风C.陈风D.卫风104.先秦诸子中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故事的是A.孔丘B.孟轲C.庄周D.韩非子10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A.则将焉用彼相矣B.焉足以知是非邪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106.老子的思想主张是()A.为国以礼B.以民为本C.无为而治D.学而优则仕10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比喻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两者论证方法的不同在于()A.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例证法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类比法C.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法D.前者是对比法,后这是例证法108.《礼记》中的“小康”社会是指( )A.春秋战国时代B.尧舜时代C.夏商周三代之英D. 尧舜以前的时代109.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应该奉行的准则是( )A.损有余而补不足B损不足以奉有余 C.不欲见贤 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110.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 )A.君子之道B.从政之道C.养生之道D.求学之道111.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是( )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贻笑大方、分崩离析C.望洋兴叹、祸起萧墙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112.下列选自《郑伯克段于鄢》的句子,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 )A.都城过百稚,国之害也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C.多行不义必自毙D.国不堪贰113.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自然无为的是()A.孔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1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B.《召公谏厉王弭谤》C.《谏逐客书》D.《秋水》115.下列句子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C.此其自多也D.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16.《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 ( )A.国都B.国家C.地域D.诸侯的封地117.下列著作属于“四书”的是( )A.《尚书》B.《论语》C.《春秋》D.《荀子》11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出自 ( ) A.《蒹葭》 B.《关雎》 C.《氓》 D.《七月》11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 ( )A.祈使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D.定语后置局120.《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斥的对象是 ( )A.郑庄公B.姜氏C.子封D.共叔段121.以下名人的“字”,属于孟子的是()A.令伯B.伯阳C.子舆D.仲尼122.庄子《秋水》一文中,将“天地”分别比作()A.小石与小木B.大山与大仓C.大泽与大仓D.大山与大泽123.作品篇数同为“三十三”篇的是()A.《庄子》与《孟子》B.《庄子》与《战国策》C.《战国策》与《国语》D.《国语》与《史记》124.对“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中“武姜”一词正确的解法是()A.姓武名姜B.丈夫姓武C.娘家姓姜D.娘家姓武1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召公谏厉王弭谤》C.《谏逐客书》D.《秋水》126.庄子在《秋水》中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B.孔子以谈说天下显示学识,是自我夸耀C.大海是难以穷尽的D.宇宙是无限的,人是渺小的127.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A.《论语》B.《礼记》C.《大学》D.《中庸》128.《中庸》的主旨在于()A.无为而治B.仁政王道C.大同社会D.修身养性129.下列关于“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邻国之民不加少C.五亩之宅D.谨庠序之教130.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作者详写的是()A.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B.战争的起因与矛盾不断激化的经过C.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D.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131.“春秋笔法”的含义是()A.大同思想B.礼制思想C.微言大义D.儒家思想132.“庖丁解牛”出自()A.《老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133.在《秋水》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语句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C.此其自多也D.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34.李斯思想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A.兵家B.法家C.墨家D.纵横家135.《中庸》原存录于()A.《四书》B.《五经》C.《礼记》D.《春秋》136.开散文辞赋化风气之先的文章是()A.《谏逐客书》B.《陈情表》C.《出师表》D.《滕王阁序》137.《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C.由个别到一般D.由一般到个别138.《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139.下列成语出于《庄子·秋水》的是()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望洋兴叹、祸起萧墙C.贻笑大方、分崩离析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140.《左传》是一部()A.纪传体史书B.编年体史书C.断代体史书D.国别体史书141.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尚书》B.《论语》C.《左传》D.《战国策》142.《战国策》是汉代()整理编订的。

专升本必背文学常识(先秦文学部分80个)

专升本必背文学常识(先秦文学部分80个)

专升本必背中国文学常识先秦文学部分80题——主要根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2014年)整理1.中国文学史的上古期第一段文学,叫先秦文学。

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3.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4.《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它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

6.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7.《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信息。

8.《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雅”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

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每篇只有一章。

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9.《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解说其含义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具有
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备了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文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诗经》、《楚辞》和《论语》三个方面探讨先
秦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也是先秦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诗经》包含了300余篇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风俗、礼仪
和思想等多方面的情况。

其中,《小雅》、《大雅》等篇章,以史事
为背景,往往表述的是君王的恩泽、诸侯的忠孝、百姓的贡献等道德
伦理思想。

而《国风》中则记录了各地的民间生活,包括爱情、婚姻、家庭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楚辞》是一部代表性的叙事文学,主要讲述了楚国历史上的重
要事件和人物。

《离骚》、《天问》等篇章,表现了楚国君臣忠于国
家的精神,以及个人追求理想的决心。

《九章》、《招魂》等篇章,
则为楚国历史留下了浓重的文化印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论语》是一部名言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中许多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和思想有极大的影响,其中一部分成为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准则。

《论语》不但有极深刻的哲学思考,也有具体的生活行动指导。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作品形式多样,思想内涵深刻,为中国文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刻思考人性、道德和价值观念等问题。

专升本语文中国古代文学概览(含文学常识题集)

专升本语文中国古代文学概览(含文学常识题集)

中国古代文学概览第一单元先秦文学一、《诗经》二、历史散文三、诸子散文四、《楚辞》《诗经》一、概说1.诗集的编纂与传播作品数量:305篇时间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6百年间。

四家诗:汉朝传授的齐诗、鲁诗、韩诗(今文经学)、毛诗(古文学派)2.作品的分类和内容六义:风、雅、颂(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赋、比、兴(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分)风,带有地方色彩的乐调。

风诗160篇,采自15个地方,多为东周的民歌。

作品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民俗风情,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

雅,周王朝的正声乐章。

雅诗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京畿官民所作。

作品大都产生于西周后期,较多政治讽谕诗。

颂,宗庙祭祀的乐曲。

颂诗40篇,有周颂、鲁颂、商颂。

作品主要是对统治者歌功颂德。

赋,对事或物直接的叙述、描写。

比,各种形象的比喻。

兴,用在一首或一章的开头,咏眼前的景物以抒心中的情思,类似联想,也兼有比喻义和象征义,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作品特点1.《秦风·蒹葭》怀人诗重章叠句2.《卫风·氓》弃妇诗叙事艺术: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安排跌宕叙述结构完整三、《诗经》的地位和影响1.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2.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发达的基础历史散文(《左传·晋楚城濮之战》)一、概说1.史书的分类左史记言:《尚书》《国语》右史记事:《春秋》《左传》《战国策》记述体例:编年体和国别体2.历史散文的勃兴社会剧变,政治现实需要历史借鉴。

文化下移,私人著述活跃。

二、《左传》1.史学价值中国第一部私修的编年体史书(原称《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

记载详实,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

2.文学特性中国第一部叙事性的长篇著述,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①叙事周详曲折。

②情节细致生动。

③语言简洁精炼。

3.对后世的影响为史传文学开拓路子为戏剧小说提供养料诸子散文(《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一、概说1.诸子散文的勃兴士阶层的出现,形成各个学派。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2章:散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2章:散文
一波三折,最终在蓬莱仙宫找到了贵妃,但自此天 人永隔,始终无法圆满,使整个故事在玄宗、贵妃 二人绵绵无期的长恨中结束。
②人物刻画细腻传神。
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的行为举 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 心理活动。
对于唐玄宗,诗歌第一部分侧重写他贪恋美色。
在马嵬坡,作者侧重描写玄宗欲救不能、欲罢不 忍,不忍离去、不得不走的矛盾与痛苦,以大量 笔墨,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描述玄宗心头的哀 伤,如前往蜀中睹月思人,走遍巴蜀不胜哀痛, 还京路上踌躇不前,回到长安触景伤情。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 《老子》为代表;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 吕氏春秋》为代表。

(二)秦汉散文
秦代在文学史上起过一定影响的散文是 《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汉 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两汉散 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贾谊和晁 错是两汉初年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汉代散 文中成就突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要地位的是《史记》《汉书》,在整个 封建时代,都被史学家和文学家奉为典范 。
诗歌末尾,杨贵妃托付道士转达七夕之夜在长生 殿下的誓言为证,将杨贵妃感恩报德、忠于爱情 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叙事详略适宜。
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又倾注了自己丰富的 情感,使诗歌带有浓郁的抒情成分。
全诗将叙事、写景与抒情三者结合,根据故事情 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充分利用了三种艺术手 法,协调配合,增强了表现主旨、刻画人物的力 度。
明代散文中亦不少佳作,主要作家是明 初的宋濂、刘基,明中叶的王慎中、唐顺 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尤其是晚明小品 ,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章节题库 第二章 文学基本知识)【圣才出品】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章节题库 第二章 文学基本知识)【圣才出品】
6 / 7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字。D 项,绝句是由四句组成。
14.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陶渊明 【答案】C 【解析】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具有高尚的情怀,同情人民,忧世济时,被 称为“诗圣”。
厚、庄,叫做五绝。
8.被人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 A.王之涣 B.王安石 C.王昌龄 D.李白 【答案】C 【解析】王昌龄因善作七言绝句,被人称为“七绝圣手”。其七绝多采用乐府旧题。作 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练,音律铿锵。
12.李白是( )。 A.初唐诗人 B.盛唐诗人 C.中唐诗人 D.晚唐诗人 【答案】B 【解析】李白生活在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 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是唐朝的高峰时期,也是唐诗的全盛时期, 文学史上称为盛唐。
13.《蜀相》是一首( )。 A.五律 B.七律 C.七古 D.七绝 【答案】B 【解析】《蜀相》全诗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且每句有七字,因此是一首七言律 诗。A 项,五言律诗也由八句组成,但每句只有五字;C 项,七古,每篇句数不拘,每句七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章 文学基本知识
1.屈原的《国殇》选自( )。 A.《离骚》 B.《九歌》 C.《九章》 D.《天问》 【答案】B 【解析】《国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 工而成的组诗,共 11 首。其中《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将士的挽歌,也是一首咏唱将 士们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颂歌。
1 / 7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专升本先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先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先秦知识点总结一、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1.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春秋时期,是战国前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以周朝的诸侯国为主,其中以齐国、楚国、晋国、秦国、鲁国、魏国等为代表。

在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外交斗争,控制和争夺领土是主要的目标。

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形势更加紧张,各国之间的对峙以及内部的变革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2. 礼乐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在春秋时期,礼乐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礼乐思想主要表现在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这些文化形式在当时被看作是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把握礼乐思想是通过礼仪、音乐、舞蹈等形式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和稳定。

同时,礼乐思想也与政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君主统治的手段,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

3. 百家争鸣的思想盛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盛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各有特色,影响了后来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二、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1. 儒家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主张仁德、礼乐,主张以德治国,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

儒家提倡“仁”的原则,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价值观念之一。

2. 道家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另一个主要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墨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墨子、荀子等。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主张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人对人的关爱和和平共处。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

《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
详细描述
法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韩非子》、《商君书》等,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主张以 严格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社会行为和政治权力,反对人治和权谋,提倡制度化管理 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墨家文学
总结词
墨家文学以“兼爱”为核心,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主张以 实际行动来改善社会状况和救助弱者。
详细描述
墨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墨子》等,强调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主张消除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提倡以实际行动来 改善社会状况和救助弱者,并强调勤劳、节俭等品德。
01
先秦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推
动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
02
先秦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思想,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
互理解与交流。
激发艺术创造力
03
先秦文学的艺术魅力可以激发现代艺术家的创造力,推动艺术
创新与发展。
谢谢
THANKS
道家文学
总结词
道家文学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主张超越世俗纷扰,追 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详细描述
道家文学代表作品包括《老子》、《庄子》等,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人 生哲学,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功利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以达到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法家文学
总结词
法家文学以“法”为核心,强调法治、制度化管理,主张以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 护社会秩序和统治权威。
特点
先秦文学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强调文以载道,注重修辞 和文采,同时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化和创新精神。
先秦文学的重要性
思想启蒙
先秦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对后 世的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 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学语文B第二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课后练习

大学语文B第二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课后练习

第二章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课后练习一、判断题共55 题1、《前赤壁赋》保留了传统赋体文"主客问答"的形式。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2、《老子》标志着我国叙事文学的重大发展,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3、先秦古籍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保留了不少神话传说。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4、《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之通名。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5、《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6、老子批判礼乐文化,主张"绝圣弃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7、《世说新语》是干宝组织编纂的。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8、《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中燕昭王的性格特征之一是礼贤下士,从善如流。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9、《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中燕昭王的性格特征之一是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0、南朝出现了以讲求声韵、辞采、对偶、用事为特征的骈文。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1、《哀江南赋序》的作者是鲍照。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2、《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大量运用了否定句式。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3、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文体意识也表现出初步的觉醒。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4、《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中郑庄公的性格特征之一是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5、《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中郑庄公的性格特征之一是礼贤下士,从善如流。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6、《吴越春秋》所载《弹歌》是《楚辞》中的名篇。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17、《论语·侍坐》中孔子之所以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不够谦虚和礼让。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8、曹操的文章直写真情实意,绝不避讳顾忌。

()对错参考答案:正确19、《孟子》一书是孟子本人独立编著的。

()对错参考答案:错误20、《庄子》对后世各种骈偶押韵之文颇有影响。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第1章:先秦文学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第1章:先秦文学

第三节 《诗经》与《楚辞》
先秦时期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产生 的民歌、谣辞和春秋战国时期流传的《诗经》、《楚辞》。其中,上古 民歌、谣辞集中收录于清朝学者沈德潜编著的《古诗源》中,大都短小 精悍,言简意赅;《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是我 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完美的文学形式和宝贵 的历史、审美价值,堪称无价瑰宝。
(一)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曲阜市)人,全世 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民办教育的先驱,学说光耀古今中外(天 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被历代统治者尊为“至圣”、“素王”,号 称“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万世师表”。其思想核心是“仁” 和“礼”,政治方面主张“为政以德”、“天下为公”,伦理方面主张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提倡“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全部体现于儒家 经典《论语》中。《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门弟 子编纂而成,善用虚字传神(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若 将其中的“夫”字去掉,就失去了感慨时光流逝的情怀)。
(三)荀子 荀况(约前313~约前238)字卿,战国赵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和政治家,继承了儒家的“外王”思想,崇尚“礼仪”;启蒙了法家 的“法治”思想,主张“隆礼重法”(学生韩非、李斯均是法家学派代 表人物),提出了“性恶论”,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世称“荀 卿”。其作品总称《荀子》,擅长说理、取譬、排比,说服力和感染力 很强。荀子是用“问答体”写赋的第一人,与屈原并称“辞赋之祖”。
(二)孟子 孟轲(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邹国(今邹城市)人,伟大的思 想家、文学家,是儒家继孔子后成就最高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 孟”,被尊为“亚圣”,将孔子的“德治”、“礼治”思想发展到“仁 政”的高度,政治方面反对“霸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提倡“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极力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其作品总称《孟子》,由孟 子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编纂而成,善用比喻和“欲擒故纵,引君入彀” 的论辩方法,具有雄辩之风;加以大量排偶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和寓言故事(五十步笑百步、 挟太山以超北海、缘木求鱼),使文章气势磅薄,生动形象。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

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对于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来说,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科目。

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能够为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专升本大学语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文学开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诸子百家的著作也需要了解,如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等。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汉代的文学,有司马迁的《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人的作品和风格要有所了解。

唐诗宋词更是重点,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诗人,宋代的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词人的作品和创作特点都要熟知。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的代表作也要掌握。

明清小说,如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2、中国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的小说、杂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作家的作品和风格也要清楚。

现代诗歌如徐志摩、戴望舒等的诗作。

3、外国文学古希腊的神话、悲剧。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

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

二、古代汉语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实词如“爱”“安”“被”“本”等,要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虚词如“之”“而”“以”“于”等,掌握其用法和意义。

2、文言文句式判断句,如“……者,……也”的形式。

被动句,“于”“为”“见”等表示被动的标志。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省略句,要能够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三、现代汉语1、词汇词语的构成,如单纯词、合成词。

词义的辨析,包括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语法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判定和分析。

病句的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

2020年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试卷+答案)

2020年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试卷+答案)

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大学语文注意事项:1.考生领到试题后,须按规定在试题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并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2.所有答案必须按照答题号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卡区域内作答,超出各题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试卷共11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被称为()A.小雅B.风C.大雅D.颂2.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3.《世说新语》是一部()A.志怪小说B.笔记小说C.谐谑小说集D.日记体小说4.下列哪部作品开创了纪传体通史范例,而且有“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的评价()A.《三国志》B.《汉书》C.《后汉书》D.《史记》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6.下列诗歌属于汉乐府的是()A.《陌上桑》B.《氓》C.《短歌行》D.《杜陵叟》7.下列作家中,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A.孔尚任B.张可久C.睢景臣D.关汉卿8.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是()A.郭沫若B.顾城C.郁达夫D.朱自清9.《我用残损的手掌》的作者是()A.茹志鹃B.郭沫若C.艾青D.戴望舒10.下列属于“临川四梦”的是()A.《西厢记》B.《桃花扇》C.《牡丹亭》D.《琵琶行》11.“赋”作为种文体形成于()A.秦代B.战国C.汉代D.三国时期12.《爱尔克的灯光》中两条对立的人生道路是()A.长宜子孙——走向大世界B.长宜子孙——接受教育C.长宜子孙——回到故居D.长宜子孙——累积家庭财富13.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号是()A.淮海居士B.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东坡居士14.李白诗歌歌的独特风格可概括为()A.平易晓畅B.深险怪僻C.雄奇飘逸D.沉郁顿挫15.杜牧生活的年代是()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16.《马伶传》中作者借马伶学艺的经历,意在()A.描绘盛世景象B.反映人情冷暖C.讥刺朝中权奸D.表现梨园竞争17.()的《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骨三分”。

专升本先秦文学

专升本先秦文学

专升本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包含了先秦时期的各种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词、赋、散文等多种文体,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研究先秦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经》是先秦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时代的诗篇。

《诗经》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诗中也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除了《诗经》,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如《楚辞》、《国风》等。

《楚辞》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作品,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国风》则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通过歌颂和抨击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先秦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

在先秦时期,中国正处于诸侯争霸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这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原材料。

同时,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也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为文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使文学得以在不同层面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先秦文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轨迹,还能够启迪我们对当代文学的思考。

先秦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学习先秦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研究先秦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专升本先秦文学

专升本先秦文学

专升本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哲学等多个领域。

先秦文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先秦文学注重道德教化和哲学思辨。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界的认识开始深化,诗人和思想家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形成了大量具有哲理和道德观念的作品。

第二,先秦文学注重表达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艺术性。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先秦文学都强调情感的真实和表达方式的优美。

诗人们通过精炼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第三,先秦文学注重文字的传承和修辞的运用。

先秦时期的文人多以经典著作为底蕴,他们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吸收,将古代经典的智慧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创作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同时,他们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在先秦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共计305篇。

这些诗歌以其纯朴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思考。

另外一部重要的作品是《楚辞》。

《楚辞》是楚国的诗集,以其豪放的风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名。

诗人屈原通过《离骚》等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楚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痛苦和思考,同时也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对神话传说的运用,展示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

先秦时期还有《论语》、《道德经》等重要的哲学文献。

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简练的语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强调了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体而言,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借鉴,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专升学
博航教育·石木老师
第一节 政论散文
政论散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 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秦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政论作家是秦朝 的李斯和西汉的贾谊、晁错。 李斯(前284~前208)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与韩非一起 师从荀子,崇尚法家思想,后入秦任丞相多年。他的《谏逐客书》是 秦朝惟一一篇具有文学价值的政论散文。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颖川,著名政治家,崇尚法家思想。七 国之乱时,被汉景帝冤杀,代表作品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 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
对城阙宫殿、帝王游猎、禽兽草木、羁旅行役、怀才不遇进行 丰富繁缛、穷极声貌的铺陈描写,总称“汉赋”。三国六朝时, “赋”逐渐向骈文方向发展,产生了“骈赋”;唐朝时,“赋” 由骈体转为律体,称为“律赋”;宋朝时,学者好用散文写 “赋”,故名“文赋”。其中,“汉赋”又分为“大赋”和 “小赋”。“大赋”得名于恢宏巨大、气势磅礴、语言华丽, 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合称“汉赋四大家”。 张衡的《归田赋》,是大赋转向小赋的标志性作品。“小赋” 得名于篇幅短小、风格多样、语言朴素,代表作家有赵壹、蔡 邕、祢衡等人。
30篇“世家”(诸侯史传)、70篇“列传”(名人史传)、10篇 “表”(记载大事)和8篇“书”(记载典章),开创了以“人物” 为中心的史书编写体例(即“纪传体”),具有实录的精神、文学 的笔法、高超的技艺,代表着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撰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 通鉴》合称“史学双璧”,对后世的叙事散文起到了标准、示范作 用。《史记》位居《二十五史》之首,与东汉班固的《汉书》、南 朝宋代范晔的《后汉书》、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第二节 历史散文
秦汉历史散文,又叫“史传散文”,代表作品是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人,伟大的史学 家、作家、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的名将李陵辩疏减罪,触怒 汉武帝,遭受宫刑。出狱之后,他怀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 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胸襟与悲愤,竭尽毕生精力,发奋撰写 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又叫《史记》,被后 世尊为“史圣”,与司马相如并称“文章两司马”,与司马光 并称“史界两司马”。全书包括12篇“本纪”(帝王史传)、
班固(32~92)字孟坚,著名史学家、作家,东汉安陵人。 他的《汉书》是我国古代官方正式修订的第一部史书,包括 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也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将司马迁首创的“本纪”、“列 传”、“书”等体例分别改成“纪”、“传”、“志”), 删除了司马迁首创的“世家”(将该类史传直接归入到“传” 中),新增设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 文志》等内容;他是“汉赋四大家”之一,所作的《两都赋》 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为《文选》首篇;他是经学理论家, 所著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得到了理 论化、法典化。
第四节 汉乐府与文人五言诗
一、汉乐府 西汉时期,朝廷设立官方采诗机构,名为“乐府”;所采的各地民歌 (民谣),杂以文人主动创作的文学作品,总称“乐府诗”。因为主 要产生于汉代,所以又叫“汉乐府诗”。这是继《诗经》、《楚辞》 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至今保存有40余篇,具有“感于哀乐,缘事 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善用“赋、比、兴”手法,富于生活气息, 多用五言、杂言,不仅是当时流行的文学形式,而且启蒙了文人五言 诗,为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其中,《孔雀 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 府双璧”。二者又与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合称“乐府三绝”。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西汉成都人,号称 “赋圣”、“辞宗”,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 《长门赋》、《美人赋》(子虚住上林,长门倚美人)等。 鲁迅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扬雄(前53~18)字子云,西汉成都人,代表作品有《甘泉 赋》、《河东赋》、《长杨赋》。 班固的辞赋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有《东都赋》、《西都赋》, 合称《两都赋》(洛阳、长安),对张衡《二京赋》和左思 《三都赋》(洛阳、建康、成都)具有启发作用。
张衡(78~139)字平子,东汉西鄂人,伟大的作家、天作 家、地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世称 “科圣”、“木圣”,代表作品有《西京赋》、《东京赋》, 合称《二京赋》(长安、洛阳)。 赵壹(122~196)字元叔,东汉西县人,代表作品有《刺世 疾邪赋》、《述穷赋》等。 蔡邕(133~192)字伯喈,东汉圉县人,蔡琰(蔡文姬)的 父亲,代表作品是《述行赋》。 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平原人,代表作品是《鹦鹉 赋》。
《史记》“文直而事核”,夹杂着浓郁、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文学性比较强,艺术效果比较突出;《汉书》“文赡而事详”, 叙事客观,讲究体例,史学价值相对比较高,而文学和艺术成就 则稍逊。千百年来,《史记》和《汉书》并称“良史”,司马迁 和班固并称“班马”。
第三节 辞赋散文
在“辞赋散文”中,“辞”指的是《楚辞》,尤其指屈原的《离 骚》;“赋”指的是一种文体,与诗歌相似,兼具散文性质。 “赋”最早见于诸子散文,讲究文采、韵律。它们“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侧重叙事、写景, 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后来,“赋”受《楚辞》影响,具备 了它的一些特征,如多用语气词“兮”等,被称为“骚体赋”, 常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汉朝时,“赋”的体例正式确立,
乐府诗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控诉统治者的腐朽与战争的残酷。 二是对真挚爱情和美好婚姻的歌颂与向往。如《上邪》:“上邪!我 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三是表现底层百姓的苦难生活。四是展现达 官权贵之家的豪奢气象。五是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黑暗与罪恶。如弃 妇诗《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 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 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 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西汉洛阳人,著名思想家、作 家。他少有文名,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司马迁对他和屈原的遭遇寄予 深切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于是并称“屈贾”。贾谊代表着秦汉 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文风朴实峻拔,议论酣畅,名作有《过秦论》、 《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中,《过秦论》既是政论散文,又 是史论散文,总共有3篇,影响最大的是第一篇。全文气势恢宏,骈散 相间,广用铺陈,多处对比,一气灌注,卒章显志,简练提出“仁义不 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断,金石之声,振聋发聩。另外,贾谊善写 “骚体赋”,代表作品有《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二、文人五言诗 东汉时期,有意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的文人开始出现,产生了 大量优秀作品,故被称为“文人五言诗”,逐步取代了“四言诗”。 其中,收录在梁朝萧统编纂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 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被刘勰的《文心雕龙》誉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王世贞誉为“千古五言 之祖”,陆时庸誉为“风余”、“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