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二单元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统治建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2.“家天下”: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s hàn)让制。
考点二、商朝的统治3.灭夏:夏朝后期,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4.商朝的建立和发展: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5.商朝末期概况:末代商王纣(zhòu)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liǎn),施行严刑峻(jùn)法,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三、西周的兴衰6.过程: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7.结果: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史称西周。
8.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分封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等(4)分封内容: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diào qiǎn);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5)实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6)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作用:①(积极)通过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②(消极)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分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最新历史与社会七上第二单元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第2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71℅,陆地约占29%。
2、面积广大、地域辽阔的陆地是大陆,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是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是半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按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4、大洲分界线(落实到图):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欧洲和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5、四大洋按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
(2)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能量之源。
(3)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资源。
(4)为人类提供空间资源。
第二课自然环境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地形特点海拔地表(地面起伏)平原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高原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山地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一般在200-500米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被群山环绕。
2、世界著名地形区(落实到图):(1)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山峰),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高的山脉),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山峰)。
(2)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半球最冷的平原),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3)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世界屋脊)。
(4)盆地:刚果盆地(面积最大)。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复习

有人说: 有人说: 中国的气候是 中国的气候是:3:2 气候 2 请问:理解吗? 请问:理解吗?
热带季风气候
阴山
巴颜喀拉山
要求: 要求:填注 “3”与“2”
我国气候特点之二: 我国气候特点之二: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风
夏季风
发源地 冬季风 夏季风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偏北 偏南
冷暖干湿
寒冷干燥
盛行季节
秋冬
冬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地形图
一看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 三级)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 二找 三挖
第 二 级 第一级阶梯 阶 梯 第 三 级 阶 梯
32ºN 32ºN
高 原
26%
山 地
33%
丘 陵
10% 19%
盆 地
12%
平 原
我国气候特点之一: 我国气候特点之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高原高山气候
(2)省、自治区、直辖市 自治区、 23个省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共34个) 34个
省级行政单位“七字歌” 省级行政单位“七字歌”:
两湖两广两河山,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五江( 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云贵西四北上天, 内蒙台海福吉安, 内蒙台海福吉安, 还有重庆和港澳, 还有重庆和港澳 三十四个不可少。 三十四个不可少。
黑龙江省
吉林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
内蒙古自治区
治 区 宁 夏 回 族 自
河 北 省
辽宁省
省 自治区
省
陕 西 省
省 河 南 省 安 徽 省 省
省 江 苏 省
重 庆 市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新教材完整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复习材料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本单元必须记忆+理解)(一)我的家在哪里21、乡村聚落也叫村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物产也不同。
各区域之间就会产生在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交流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
3、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乡村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综合探究一一、常见地图:①政区图:②地形图;③旅游图:交通图等二、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形有一个大致了解,能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三、海拔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3、等高距: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4、几个特殊的海拔点:A、世界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B、世界海拔最低点:死海;C、中国海拔最高点:珠穆朗玛峰,D、中国海拔最低点:吐鲁番盆地。
5、等高线特点:同线同高:相同的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同图同距:同一幅地图等高距相同密陡稀缓: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势陡峭,等高线疏的地方,地势平缓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等高线向数值小处凸出等高线向数字大处凸出两个等高线中间的低处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6、判断坡度陡缓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7、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
8、居民区应该修建在: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等。
9、分层设色地形图:1)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海拔越低;绿色:平原;黄色:高原、山地;蓝色:海洋2)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2单元复习_历史与社会_七年级上

(七上P26—28)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冷夏热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大陆内部 全年降水较少 气候不同,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同。
河流
尼罗河
流向
自南向北
大洲
非洲
其它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 多的河流 水能居世界大河的首 位,。
多瑙河
自西向东
欧洲
刚果河
自东向西
非洲
亚马孙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苏伊士运河
洲和洲之间的分界 线是人为划分的,山脉、 河流湖泊、海峡等都可 以作为分界线。
直 布 罗 陀 海 峡
白令海峡
苏 伊 士 运 河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中 国 的 海 域
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 大西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 洲、非洲和欧洲包围 北冰洋:被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包围
气温 降水
最大的岛屿 最大的大陆
阿 拉 伯 半 岛 欧亚大陆 马来群岛
格陵兰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七大洲 欧洲 非 洲
亚 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南 美 洲
南极洲
七大洲
名称、位置和轮廓
七大洲与四大洋2
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 季风气候、热带沙漠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候、地中海气候、温 带季风气候、温带大 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等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亚洲的气候类型特点?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转接P9-6(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见图册P22-23的《世界气候类型图》和课本P34)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区域典型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赤道及附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雨林南、北两侧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但分旱、雨两季亚洲东南部、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与西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含浙江)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意大利)温带要求同学们必须熟悉《世界气候类型图》,熟悉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学会辨别该图对应什么气候类型;同时通过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能知道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4)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①气候影响到地区之间的旅游,如:英国人在夏季去地中海旅游。
②气候也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如:海南省是热带季风气候,种植热带作物椰子、香蕉、荔枝、杧果和菠萝;以色列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主要种节水、抗碱的枣椰树;湄公河流域是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③气候还影响到房屋建筑,如:湄公河流域和我国云南傣族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建高脚屋,房屋斜顶;格陵兰岛在北极圈内,是寒带气候,房屋的墙很厚,窗户小,双层玻璃,房屋斜顶或尖顶,利于排雪。
10 — 1) 10 — 2) 10 — 3)(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10 — 4) 10 — 5)) \s\do5(10 —6))(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④从动植物上看气候:叶小而厚,或只有尖刺,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或者当地干燥少雨;植被茂盛、高大、郁郁葱葱,则说明当地可能高温多雨;长颈鹿、斑马出现在热带草原气候地区。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人教版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复习提纲

七上社会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分布(或: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的原因):从太空看地球,蓝色的海洋约占据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
那些被海洋环抱的黄色区域是陆地,陆地仅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因此人们把地球称为“蓝色的星球”或“水球”。
2.陆地可以分为大陆和岛屿(1)大陆地域辽阔,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环境。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2)岛屿面积较小,四面环水,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林兰岛。
彼此相近的岛屿的合称为群岛,最大的群岛为马来群岛(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起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海峡:沟通两个海域的狭窄水道3.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1)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大陆全部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大洲:北美洲、欧洲大陆全部分布在赤道以南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2)大洲间的分界线:洲和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人为划分的。
有的借助了高大的山脉,有的借助了河流或湖泊,还有的借助了狭窄的海峡或运河。
①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由北到南);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③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④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⑤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⑥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⑦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3)洲内分区(见课本P27):①亚洲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地区。
中国位于东亚。
②欧洲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
4.海洋的概念: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大洋远离大陆,平均水深多超过2 000米。
5.海洋的划分——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按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太平洋(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最小)。
(1)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包围。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梳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 i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 5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的00西北东北北西东公品赤道西东西南东南南耕地林地 1508290603005 D1215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00 (赤道)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S图例和注记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必背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统治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打破了 “禅让制”,标志着 “家天下”制度的开始。
2. 统治制度与特征:夏朝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即分封制(虽以周朝为主要实施阶段,但夏朝已有雏形)。
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资料匮乏,具体细节仍有待考证。
二、商朝的统治与更替1. 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朝经历了多次迁都,最后定都于殷 (今河南安阳),因此也被称为“殷商”。
2. 统治制度与特点:商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内外服制,同时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
商朝青铜器制造发达,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商朝文字即甲骨文的出现,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商朝的衰亡:商朝末期,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周族的崛起并最终灭亡商朝。
三、西周的建立与统治1. 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
2. 统治制度与特点:分封制使周朝的疆域得以扩展,宗法制则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维护统治秩序。
西周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为后世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四、东周时期的分裂与变革1. 东周时期的分裂: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标志着东周的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形成了 “春秋五霸”的局面;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战乱不断。
2. 社会变革: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商鞅变法在秦国成功实施,推动了秦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变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思想文化的繁荣1.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及复习提
纲
1.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1 古代文明和伟大发明
-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 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 指南针的发明及其作用
1.2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 丝绸之路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1.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
- 中国古代的统一王朝制度
- 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 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 农民和奴隶的生活
2.复提纲
为了帮助大家进行复,以下是本单元的复提纲:2.1 古代文明和伟大发明
- 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描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 解释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 探讨指南针的发明及其作用
2.2 丝绸之路
- 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讨论丝绸之路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分析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2.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
- 理解中国古代的统一王朝制度
- 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 解释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 探讨农民和奴隶的生活
以上是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及复提纲,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祝你研究顺利!。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白色人种 皮肤白色 发色弯曲而金黄 鼻梁高 嘴唇薄 分布在: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北非、大洋洲
黑色人种 皮肤黝黑 头发乌黑卷曲 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脸庞平
嘴唇厚
15.国家和地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否独立,是否有主权。世界上有近 200 个国家。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 的象征。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都位于欧洲)。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
半球划分
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 线(赤道)为中心向北、向南各扩
为 180o
张 90o
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西经 南北半球是以 0o 纬线(赤道)划分
20o,东经 160o 组成的经线 的
圈划分的
5
20.语言与宗教: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被确定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伊斯兰教(第二大宗教)和佛教(第三大宗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重要海峡 马六甲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地理位置 东南亚 欧、非之间 南美洲最南端 非洲最南端
沟通的海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 地中海和大西洋 太平洋和大西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太平洋与 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美洲大陆西部)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非洲) 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知识点

盆地
不做要求
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
丘陵 多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山A地
高B原
盆C地
丘D陵
平E原
山脉
亚洲: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海拔最高大〕 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高大〕 南美: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山脉〕 北美:落基山脉〔最雄伟〕
平原
亚洲: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知 识点
各大洲的大小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 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北半球 , 海洋主要分布在 南半球 。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山脉
500米以上
主要特征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平原 高原
200米以下 1000米以上
宽广低平、分布在河流两岸和濒 临海洋的地方,是主要的生活地
西经20度,东经 赤道把地球分 160度的经线是 为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
线
谢谢
北极圈附近中 高纬地区
气候类型名称
特点
分布
寒
带 气
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长冬无夏 终年严寒
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北部边缘 地带、南极大陆、 北冰洋和一些岛 屿上
高山气候
终年低温 高山高原地区
经线 垂连 直接 相南 交北 的两 半极 圆并
且 与 纬 线
北极
、 经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圆弧 半圆,两相对应的经线组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
状况 成经线圈
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 南北方向(0度经线) 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七上知识点(第2单元)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71℅,陆地约占29%。
2、面积广大、地域辽阔的陆地是大陆,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面积较小,四面环水的陆地是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三面环水,一面与大陆相连的是半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按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4、大洲分界线(落实到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
欧洲和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5、四大洋按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
(2)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能量之源。
(3)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资源。
(4)为人类提供空间资源。
第二课自然环境
(1)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山峰),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高的山脉),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山峰)。
(2)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半球最冷的平原),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3)高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世界屋脊)。
(4)盆地:刚果盆地(面积最大)。
3、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描述。
亚洲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4、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候为主。
非洲大陆赤道南北的气候类型对称分布。
7、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如西欧北欧人喜欢到地中海沿岸旅游;海南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格陵兰岛建筑、沙特阿拉伯乡村民居等。
8、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
河流和湖泊不仅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而且还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和旅游的作用。
11、景观差异的影响因素: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主要原因)→(生长)不同的植物(主要表现)→(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①北极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北极熊;
②西西伯利亚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
③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沙丘连绵起伏;
④亚马孙平原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⑤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却由于海拔高,山顶常年积雪;
⑥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企鹅。
12、河湖与气候、河流与亚洲地形:(P38)
1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P33)
14、山地与山脉的区别:(P31)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丘陵、高原统称山区。
15、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河湖)、动植物等。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1、人口数量:2011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均匀。
使用国家最广。
6、国界划分类型:山脉、河流、经线、纬线。
国界线和领海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8、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0、人文环境的组成要素: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国籍、生活方式和发展程度等。
11、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P43)
12、国家与地区的区别:(P48)
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3)经度位置:最西端经度约73°E,最东端约135°E,东西跨经度62°,时差大约相差4小时。
(4)海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