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
电路与信号系统实验报告2-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电路与信号系统实验报告2-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163512c2195f312b3169a53b.png)
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
一、实验内容
1.Multisim仿真
(1)创建电路:
(2)设置=10mH、=22nF,电容的初始电压为5V,电源电压为10V。
利用Transient Analysis观测电容两端的电压。
(3)用Multisim瞬态分析仿真零输入响应(参数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三
种情况);在同一张图中画出三条曲线,标出相应阻值。
(4)用Multisim瞬态分析仿真零响应(参数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三种情况);在同一张图中画出三条曲线,标出相应阻值。
(5)利用Multisim中的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波特仪创建如图所示的电路,观测各种响应。
函数信号发生器设置:方波、频率1kHz、幅度5V、偏置5V。
2.在电路板上按图所示的电路(R1=100Ω、L=10mH、C=47nF)焊接实验电路。
3.调节可变电阻器R2,观察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由过阻尼过渡到临界阻尼,最后过渡到欠阻尼的变化过渡过程,分别定性地描绘、记录响应的典型变化波形,按表记录所测数据和波形。
欠阻尼:R2=35Ω
临界阻尼:R2=819Ω,衰减时间=100us
过阻尼:R2=1kΩ,衰减时间=160us
4.调节R2使示波器荧光屏上呈现稳定的欠阻尼响应波形,定量测定此时电路的衰减振荡角频率
二、实验结论
电阻越高,响应衰减地越快;电阻越低,响应衰减地越慢。
当电阻为零时,
电路无衰减。
电路实验报告 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
![电路实验报告 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25cda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5.png)
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实验摘要1.实验内容○1在面板板上搭接RLC串联电路;○2研究RL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电路参数:R=51Ω和电位器R=1K、C=10uF、L=10mH、电源电压Vi=5V;○3用示波器观测Uc(t)、UL(t)的波形,记录两种响应的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情况。
2.名词解释二阶电路在一个电路简化后(如电阻的串并联,电容的串并联,电感的串并联化为一个元件),只含有含有两个独立的动态元件的线性电路,因为要用线性、常系数二阶微分方程来描述,故称为二阶电路。
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二阶动态电路的特点、基本组态、性能参数;○2熟练掌握示波器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验环境(仪器用品等)实验地点:工训中心C栋203实验时间:12月13日晚实验仪器与元器件:数字万用表(UNI-T UT805A)、函数信号发生器(RIGOL DG1022U)、示波器(Tektronix DPO 2012B)、电位器、电容、电感、导线若干、镊子、面包板等本次实验的原理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来自Multisim 12)二阶测试电路实验原理含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电路称为二阶电路。
可以用下述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式(1)初始值为求解该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电容上的电压uc(t)。
再根据可求得,即回路电流。
式(1)的特征方程为:特征值为:式(2)定义:衰减系数(阻尼系数)α=R/2L自由振荡角频率(固有频率)※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是否显示正常;选取电位器/电容/电感○1检查示波器的使用状况,先进行自检,观察波形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问题,检查探头或接口是否存在问题;○2选出电位器、值为10μF电容和值为10mH的电感;○3检查函数信号发生器是否工作正常:先设置参数(Vpp=5Vf=500Hz 方波),再用调节好的示波器测量,看是否符合要求。
2.按照电路图在面包板上连接电路○1根据面包板竖向孔导通的特性,设计串并联电路;○2用镊子把所需的元器件插在面包板上。
一阶电路动态响应实验报告
![一阶电路动态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268d9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2.png)
一阶电路动态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概述一阶电路动态响应这个实验啊,可有意思啦。
这就像是探索电路世界里的一个小秘密一样。
咱这个实验呢,就是要看看电路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它是怎么随着时间变化而做出反应的。
这就好比是观察一个小生物,看它在不同环境里是怎么生存的。
二、实验目标1. 我们要搞清楚一阶电路动态响应的特点。
就像是认识一个新朋友,要知道他的脾气秉性一样。
2. 学会用实验仪器来测量相关的数据。
这就像是厨师要学会用锅碗瓢盆做出美味佳肴一样。
3. 能够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准确的响应曲线。
这曲线就像是这个电路的一张画像,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它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重点和难点1. 重点准确连接电路。
这就像是搭积木,每一块都要放对位置,不然整个电路就没法正常工作啦。
正确读取实验仪器的数据。
这数据可不能读错呀,读错了就像认错了路,会把我们带偏的。
2. 难点理解动态响应的概念。
这个概念有点抽象呢,就像雾里看花,要费点功夫才能看清楚。
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
误差就像调皮的小捣蛋鬼,要找出它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可不容易。
四、实验方法1. 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测量法。
就像探险家拿着地图和工具去探索未知的地方一样,我们拿着仪器去测量电路的各种参数。
2. 还有对比法。
把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就像比较两个苹果,看哪个更甜一样。
五、实验过程1. 电路连接首先把电源、电阻、电容这些元件都拿出来。
就像准备食材一样,要把做菜的材料都准备好。
然后按照电路图小心翼翼地连接起来。
这时候要特别小心,就像走钢丝一样,一步都不能错。
我会跟同学们说:“同学们啊,这电路连接就像搭乐高积木,每个零件都有它的位置,可不能乱放哦。
”要是有同学接错了,我会笑着说:“哎呀,这个小零件跑错地方啦,咱们把它送回正确的家吧。
”2. 数据测量打开电源之后呢,我们就用仪器开始测量电压和电流啦。
这时候要眼睛紧紧盯着仪器的显示屏,就像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我会提醒同学们:“大家的眼睛要像老鹰一样锐利哦,别错过任何一个数据。
系统阶跃响应实验报告
![系统阶跃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b07c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阶跃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系统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3. 分析系统阶跃响应的动态性能指标。
4.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系统动态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其阶跃响应具有以下特点:1. 稳态值: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的输出值。
2. 超调量:系统输出在稳定前达到的最大值与稳态值之差与稳态值之比。
3. 调节时间:系统输出达到并保持在稳态值的±2%范围内的持续时间。
4. 过渡过程时间:系统输出从0%达到并保持在100%稳态值范围内的持续时间。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2.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3. 阶跃信号发生器4. 数据采集卡四、实验内容1. 构建实验系统,包括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
2. 分别对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进行阶跃响应实验。
3. 测试并记录系统的稳态值、超调量、调节时间和过渡过程时间等动态性能指标。
4.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公式。
五、实验步骤1. 构建一阶系统实验电路,包括惯性环节和比例环节。
2. 将阶跃信号发生器输出接入系统输入端,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系统输出信号。
3. 测试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记录稳态值、超调量、调节时间和过渡过程时间等动态性能指标。
4. 构建二阶系统实验电路,包括惯性环节、比例环节和积分环节。
5. 同样地,测试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记录稳态值、超调量、调节时间和过渡过程时间等动态性能指标。
6. 对比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一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结果:- 稳态值:1.0- 超调量:0%- 调节时间:0.5s- 过渡过程时间:0.5s2.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实验结果:- 稳态值:1.0- 超调量:10%- 调节时间:1.5s- 过渡过程时间:1.5s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超调量较大,调节时间和过渡过程时间较长,说明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相对较差。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实验报告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6c56f028ea81c759f5780b.png)
实验六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一、实验目的1. 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 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进一步学会用虚拟示波器观测波形。
二、原理说明1.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2.图6-1(b)所示的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3.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用示波器测量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6-1(a)所示。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u c=U m e-t/RC=U m e-t/τ。
当t=τ时,Uc(τ)=0.368U m。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加到0.632U m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图6-1(c)所示。
(a) 零输入响应(b) RC一阶电路(c) 零状态响应图6-1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
一个简单的 RC 串联电路, 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 当满足τ=RC<<2T时(T 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这就是一个微分电路。
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如图6-2(a)所示。
利用微分电路可以将方波转变成尖脉冲。
(a) 微分电路 (b) 积分电路图6-2若将图6-2(a)中的R 与C 位置调换一下,如图6-2(b)所示,由 C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
电路实验八 二阶电路的响应与状态轨迹
![电路实验八 二阶电路的响应与状态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0855414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a.png)
1实验八 二阶电路的响应与状态轨迹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实验方法研究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了解电路元件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2.观察、分析二阶电路响应的三种状态轨迹及其特点,以加深对二阶电路响应的认识与理解。
二、实验原理一个二阶电路在方波正、负阶跃信号的激磁下,可获得零状态与零输入响应,其响应的变化轨迹决定于电路的固有频率,当调节电路的元件参数值,使电路的固有频率分别为负实数、共轭复数及虚数时,可获得单调地衰减、衰减振荡和等幅振荡的响应。
在实验中可获得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这三种响应图形。
简单而典型的二阶电路是一个RLC 串联电路和GCL 并联电路,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偶关系。
本实验仅对GCL 并联电路进行研究。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利用动态线路板中的元件与开关的配合作用,组成如图8-1所示的GCL 并联电路。
令R 1=10KΩ,L =10mH ,C =1000PF ,R 2为10KΩ可调电阻器,令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为Um =3V ,f =1KHz 的方波脉冲信号,通过同轴电缆线接至上图的激励端,同时用同轴电缆线将激励端和响应输出端接至双踪示波器的Y A 和YB 两个输入口。
图 8-1 GCL 并联电路1.调节可变电阻器R 2之值,观察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由过阻尼过渡到临界阻尼,最后过渡到欠阻尼的变化过渡过程,分别定性地描绘、记录响应的典型变化波形。
2.调节R 2使示波器荧光屏上呈现稳定的欠阻尼响应波形,定量测定此时电路的衰减常数α和振荡频率ωd 。
3.改变一组电路参数,如增、减L 或C 之值,重复步骤2的测量,并作记录。
随后仔细观察,改变电路参数时,ω与α的变化趋势,并作记录。
五、实验注意事项1.调节R2时,要细心、缓慢,临界阻尼要找准。
2.观察双踪时,显示要稳定,如不同步,则可采用外同步法(看示波器说明)触发。
六、预习思考题1.根据二阶电路实验线路元件的参数,计算出处于临界阻尼状态的R2之值。
动态电路响应实验报告
![动态电路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d1aa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动态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规律;3. 熟练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动态电路是指电路中含有电容或电感元件的电路。
在动态电路中,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导数和积分来描述。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规律主要由时间常数决定,时间常数τ = RC或τ = L/R,其中R为电阻,C为电容,L为电感。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分为三种: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
零输入响应是指在没有外加激励的情况下,仅由电路的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零状态响应是指在外加激励作用下,电路的初始状态为零时的响应;完全响应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和。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示波器 1台;2. 信号发生器 1台;3. 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4. 电阻(R1K、R10K、R100K)各1个;5. 电容(C10uF、C100nF)各1个;6. 面包板 1个;7. 导线若干;8. 5V电源 1个。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零输入响应实验(1)搭建RC电路,电阻R取100KΩ,电容C取10uF;(2)打开电源,使电容充电至5V;(3)断开电源,观察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多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零状态响应实验(1)搭建RC电路,电阻R取100KΩ,电容C取10uF;(2)打开电源,使电容放电;(3)观察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多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完全响应实验(1)搭建RC电路,电阻R取100KΩ,电容C取10uF;(2)打开电源,使电容充电至5V,然后断开电源;(3)观察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多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方波激励实验(1)搭建RC电路,电阻R取100KΩ,电容C取10uF;(2)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5V的方波信号;(3)观察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数据;(4)重复实验多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广工一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
![广工一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eab37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9.png)
广工一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一阶动态响应实验报告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1.实验摘要1、研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用示波器观察响应过程。
电路参数:R=100K、C=10uF、Vi=5V2.从响应波形图中测量时间常数和电容的充放电时间2.实验仪器5V电源,100KΩ电阻,10uF电容,示波器,导线若干2.实验原理(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i)电路中某时刻的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称为该时刻的电路状态。
t=0时,电容电压uc(0)称为电路的初始状态。
(ii)在没有外加激励时,仅由t=0零时刻的非零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它取决于初始状态和电路特性(通过时间常数τ=RC来体现),这种响应时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的。
(iii)在零初始状态时仅由在t0时刻施加于电路的激励引起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它取决于外加激励和电路特性,这种响应是由零开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的。
(iiii)线性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2.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用示波器测量零输入响应的波形,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uc=Um*e-t/RC=Um*e-t/τ,当t=τ时,即t为电容放电时间,Uc(τ)=0.368Um。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加到0.632Um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即电容充电的时间t.(2)测量电容充放电时间的电路图如图所示,R=100KΩ,us=5V,c=10uF,单刀双掷开关A.4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i)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连接好电路,测量电容C的两端电压变化,即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
二阶电路地动态响应实验报告材料
![二阶电路地动态响应实验报告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83512e38bd63186bdebbc13.png)
实验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学号:0928402012 姓名:王畑夕 成绩:一、 实验原理及思路图6.1 RLC 串联二阶电路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电路称为二阶电路。
图6.1所示的线性RLC 串联电路是一个典型的二阶电路。
可以用下述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s 2U 2=++c c c u dt du RC dtu d LC (6-1) 初始值为CI C i dtt du U u L t c c 000)0()()0(===-=--求解该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电容上的电压u c (t )。
再根据:dtdu ct i cc =)( 可求得i c (t ),即回路电流i L (t )。
式(6-1)的特征方程为:01p p 2=++RC LC 特征值为:20222,11)2(2p ωαα-±-=-±-=LCL R L R (6-2)定义:衰减系数(阻尼系数)LR 2=α 自由振荡角频率(固有频率)LC10=ω 由式6-2 可知,RLC 串联电路的响应类型与元件参数有关。
1.零输入响应动态电路在没有外施激励时,由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电路如图6.2所示,设电容已经充电,其电压为U 0,电感的初始电流为0。
(1) CL R 2>,响应是非振荡性的,称为过阻尼情况。
电路响应为:)()()()()(212112012120t P t P t P t P C e e P P L U t i e P e P P P U t u ---=--=响应曲线如图6.3所示。
可以看出:u C (t)由两个单调下降的指数函数组成,为非振荡的过渡过程。
整个放电过程中电流为正值, 且当2112lnP P P P t m -=时,电流有极大值。
(2)CL R 2=,响应临界振荡,称为临界阻尼情况。
电路响应为tt c te LUt i e t U t u ααα--=+=00)()1()( t ≥0响应曲线如图6.4所示。
实验报告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实验报告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d1bf595f50e2524de4187e22.png)
实验报告实验题目:RC 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目的1. 测定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 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实验原理1.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2.图1(b)所示的 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3.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用示波器测量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1(a)所示。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u c =U m e -t/RC =U m e -t/τ。
当t =τ时,Uc(τ)=。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加到U m 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图1(c)所示。
(a) 零输入响应 (b) RC 一阶电路 (c) 零状态响应图 1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 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 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
一个简单的 RC 串联电路, 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满足τ=RC<<2T时(T 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 出,这就是一个微分电路。
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如图2(a)所示。
利用微分电路可以将方波转变成尖脉冲。
(a) 微分电路 (b) 积分电路图2若将图2(a )中的R 与C 位置调换一下,如图2(b )所示,由 C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
一阶动态电路响应实验报告
![一阶动态电路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43c9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3.png)
一阶动态电路响应实验报告一阶动态电路响应实验报告引言:动态电路是电子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的特性和响应。
本实验旨在研究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索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1. 研究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3. 学习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法。
实验原理:一阶动态电路是由电容和电阻组成的简单电路,其特点是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具有指数衰减的趋势。
当电路中的电容充电或放电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
实验步骤:1. 搭建一阶动态电路实验电路,包括电容、电阻和信号发生器。
2. 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中,用于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振幅,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响应。
4.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阶动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曲线。
通过观察和分析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电容充电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呈指数衰减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增加,电流和电压逐渐趋于稳定。
2. 在电容放电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也呈指数衰减的趋势,但是其衰减速度比充电时要快。
3. 电容的充电和放电时间常数与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了解了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一阶动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而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常数与电阻和电容的数值有关。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了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路特性的理解,还培养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阶跃反应实验报告
![阶跃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0076c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00.png)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2. 定量分析最大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之间的关系。
3. 掌握二阶控制系统的电路模拟方法及其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
4. 加深对线性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即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与外作用无关。
5. 学习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二阶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二、实验原理二阶系统是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在输入端突然施加一个阶跃信号时,系统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分析阶跃响应,可以评估系统的动态性能,如超调量、调节时间等。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 计算机一台3. Matlab 6.5编程软件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一个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连接好实验设备。
2. 设置参数:利用Matlab软件设置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并观察阶跃响应曲线。
3. 分析动态性能指标:根据阶跃响应曲线,计算最大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
4. 改变参数,观察影响:逐步改变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观察系统动态性能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阻尼比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当阻尼比ζ=0时,系统处于过冲状态,超调量较大;随着阻尼比的增大,超调量逐渐减小,系统趋于稳定。
当ζ=1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超调量为0。
当ζ>1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超调量减小,但调节时间增加。
2. 无阻尼自然频率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当无阻尼自然频率ωn增大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缩短。
3. 最大超调量与调节时间的关系:随着阻尼比的增大,最大超调量逐渐减小,调节时间逐渐增加。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以及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
![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e112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1.png)
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二阶动态电路响应的研究实验报告引言:在电路研究中,二阶动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它具有较为复杂的响应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的电路搭建和测量,研究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二阶动态电路是由两个电容和两个电感组成的电路结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容和电感的相互作用,实现信号的放大、滤波和频率选择。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搭建一个基于二阶动态电路的低通滤波器,通过调节电容和电感的数值,研究其对输入信号的响应。
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我们按照电路图搭建了一个二阶动态电路。
电路包括两个电容、两个电感和一个电阻,其中电容和电感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节。
2. 输入信号:我们选择了一个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并将其连接到电路的输入端口。
3. 测量输出:通过连接示波器,我们可以实时观察到电路的输出信号,并记录下其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4. 调节电容和电感:在测量输出信号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调节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观察其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并记录下相应的参数变化。
5.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曲线,并探讨其在不同频率下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曲线。
在低频信号下,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较大,且相位变化较小;而在高频信号下,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逐渐减小,且相位变化较大。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说明二阶动态电路在频率选择和信号放大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讨论与应用:二阶动态电路的研究在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其响应特性,我们可以了解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处理能力,从而优化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
此外,二阶动态电路还广泛应用于音频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领域,对于提高系统性能和抑制干扰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报告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实验报告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7210ff031b765ce050814bc.png)
实验报告祝金华PB实验题目: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目的1. 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 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实验原理1.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2.图1(b)所示的 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3.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用示波器测量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1(a)所示。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uc =Ume-t/RC=Ume-t/τ。
当t=τ时,Uc(τ)=。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加到 Um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图1(c)所示。
(a) 零输入响应 (b) RC 一阶电路 (c) 零状态响应图 1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 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 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
一个简单的 RC 串联电路, 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满足τ=RC<<2T时(T 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 出,这就是一个微分电路。
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如图2(a)所示。
利用微分电路可以将方波转变成尖脉冲。
(a) 微分电路 (b) 积分电路图2若将图2(a )中的R 与C 位置调换一下,如图2(b )所示,由 C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82516077232f60dccca118.png)
RC 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目的1. 测定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 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1.t=0时在没有外加激励时,仅由t=0零时刻的非零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称为,它取决于初始状态和电路特性(通过时间常数τ=RC 来体现),这种响应时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的。
在零初始状态时仅由在t 0时刻施加于电路的激励引起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它取决于外加激励和电路特性,这种响应是由零开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的。
线性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
含有耗能元件的线性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也可以为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之和,实践中认为暂态响应在t=5τ时消失,电路进入稳态,在暂态还存在的这段时间就成为“过渡过程”。
2.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3.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用示波器测量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9-1(b)所示。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u c =U m e -t/RC =U m e -t/τ。
当t =τ时,Uc(τ)=0.368U m 。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加到0.632U m 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图9-1(c)所示。
(b) 零输入响应 (a) RC 一阶电路 (c) 零状态响应图 9-1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 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 它对电路元件C τ τ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f51297791eb91a37f1115c60.png)
三、 实验原理:
1. 电路中某时刻的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称为该时刻的电路状态。t=0 时电感的初始电
流 iL(0)和电容电压 uc(0)称为电路的初始状态。 在没有外加激励时, 仅由 t=0 零时刻的非零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称为, 它取决于初始状态和电路特性(通过时间常数τ =RC 来体现) ,这种响应时随时间按指数规 律衰减的。 在零初始状态时仅由在 t0 时刻施加于电路的激励引起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 它取决 于外加激励和电路特性,这种响应是由零开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的。 线性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 含有耗能元件的线性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也可以为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之和,实践中 认为暂态响应在 t=5τ 时消失, 电路进入稳态, 在暂态还存在的这段时间就成为 “过渡过程” 。
五、 实验总结:
������ =
������������ − ������������ ������������ ������������ ������������
算出。 充电公式: Uc=Umax (1- ������−������/������������ )=Umax(1- ������−������/������ ), 当 t — > ∞ ,Uc — >Umax; 当 t= τ Uc=Umax(1-������−������)=0.632Umax; 放电公式: Uc=Umax (1-������−������/������������)=Umax(1-������−������/������),当 t—>∞,Uc—>0;当 t=τ 时, Uc=Umax∗ ������−������=0.368Umax; 时 ,
仿真电路图:
四、 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1a92c58381c758f5f61f67b4.png)
分组:成绩:__ ______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学院专业方向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11月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设备 (2)五、实验步骤 (2)六、实验数据 (3)1.一阶系统实验数据及图形 (3)2.二阶系统实验数据及图形 (4)七、结论和误差分析 (6)结论: (6)误差分析: (7)八、收获与体会 (7)附录 (7)实验时间2014.11.1 同组同学 无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实验原理系统传递函数为:()()()1C S Ks R S TS φ==+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图1212R R Uo(s)K ==Ui(s)CSR +1Ts+1在实验中始终取R2=R1,则K=1,T=R2*C 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 ,T=0.25s ,T=0.5s ,T=1s记录不同的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测量并记录其过渡时间Ts (Ts=3T )2.二阶系统实验原理 其传递函数为:222()()()(2)n n n C S S R S S S ωζωωΦ==++令1n ω=弧度/秒,二阶系统模拟线路下图2所示:图2取R2*C1=1,R3*C2=1,则R4/R3=R4*C2=1/(2*ζ)及ζ=1/(2*R4*C2)理论值:3(0.05)s nt ζω≈∆=,%σ100%e =⨯四、实验设备1. HHMN-1 型电子模拟机一台2. PC 机一台3. 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实验报告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4b1ba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4.png)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仪器及准备
1、实验仪器:实验装置有示波器、仪表比较电路、模拟可变电阻、电子电路实验板和电池等。
2、实验配件:可变电阻、电容、电阻、NPN 半导体二极管、PNP 半导体三极管。
二、实验目的
通过电子电路实验板和示波器,研究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了解一阶和二阶电路的差异,观察不同电路的调节响应特性。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好相关电子零件,并在实验板上按照实验图示连接电路;
2、调整模拟可变电阻连接示波器,使其和电路产生联系;
3、接通电源,操作电路,观看示波器显示信号波形;
4、调节模拟可变电阻,改变参数,观察响应特性,记录比较数据;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调节可变电阻调整电路参数后,观察一阶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可以发现二阶响应有比一阶高得多的响应速度和抑制程度;
2、当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一阶电路只有一条响应曲线,而二阶电路则有两条响应曲线;
3、一阶电路的相应是线性的,而二阶电路的相应是线性加指数函数;
4、一阶电路响应不灵敏,而二阶电路灵敏度高;
五、实验结论
一阶电路适合于对低频信号的检测和处理,而二阶电路可以拨错并有效抑制非线性信号的出现。
在示波技术中,二阶电路比一阶电路更具响应灵敏度。
“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
![“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5d24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8.png)
“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
实验目的:
1.了解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特性。
2.学习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进行实验。
3.训练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
二阶动态电路是指由两个电容和两个电感构成的LC电路,具有自然频率和阻尼系数两个参数。
当外加一个脉冲信号时,电路会产生一定的响应,其中包括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三种响应模式。
通过观察和记录响应波形,可以对电路的自然频率、阻尼系数和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
实验设备: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RLC电路板等。
实验步骤:
1.按照图示连接电路板,设置合适的R、L、C元件。
2.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单位阶跃信号,并将其输入到电路板上。
3.将示波器分别接在电路板的两个端口上,并观察并记录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波形。
4.根据波形记录,计算电路的自然频率、阻尼系数和响应模式。
5.将电路参数和波形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示波器记录的波形,我们得到了RLC电路在接收单位阶跃信号时的响应特性。
通过计算波形图中的振动周期、振幅减衰系数等指标,我们得到了电路的自然频率和阻尼系数,并对其响应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由于实验数据和具体步骤过多,这里不再赘述,附上完整的实验报告供参考。
二阶电路动态响应实验报告
![二阶电路动态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0f2c4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2.png)
二阶电路动态响应实验报告二阶电路动态响应实验报告引言:二阶电路是电子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电路结构,具有较为复杂的动态响应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进行实验研究,深入了解其频率响应、相位响应等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验证。
实验装置与方法: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二阶低通滤波器电路以及必要的连接线缆。
首先,我们将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连接到滤波器电路的输入端,并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为正弦波信号。
然后,我们通过示波器监测滤波器电路的输出信号,并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记录不同频率下的输出波形和幅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频率下的输出波形和幅度。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滤波器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
从曲线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以及通带增益等重要特性。
在低频范围内,滤波器电路的输出信号幅度基本保持不变,而随着频率的逐渐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开始逐渐下降。
当频率接近截止频率时,输出信号的幅度急剧下降,表明滤波器对高频信号有较好的滤波效果。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滤波器电路的相位响应特性。
在低频范围内,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基本一致,而在高频范围内,输出信号的相位开始滞后于输入信号。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特性与频率密切相关。
在低频范围内,二阶电路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不敏感,输出信号的幅度基本保持不变,相位与输入信号一致。
而在高频范围内,二阶电路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非常敏感,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都会发生较大变化。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滤波器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了其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的响应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二阶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密切相关,低频范围内响应较为平稳,高频范围内响应较为敏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二阶电路的理论认识,还掌握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实验报告
1.实验摘要
1、研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用示波器观察响应过程。
电路参数:R=100K、C=10uF、Vi=5V
2.从响应波形图中测量时间常数和电容的充放电时间
2.实验仪器
5V电源,100KΩ电阻,10uF电容,示波器,导线若干
2.实验原理
(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i)电路中某时刻的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称为该时刻的电路状态。
t=0时,电容电压uc(0)称为电路的初始状态。
(ii)在没有外加激励时,仅由t=0零时刻的非零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它取决于初始状态和电路特性(通过时间常数τ=RC来体现),这种响应时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的。
(iii)在零初始状态时仅由在t0时刻施加于电路的激励引起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它取决于外加激励和电路特性,这种响应是由零开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的。
(iiii)线性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
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2.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
用示波器测量零输入响应的波形,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uc=Um*e-t/RC=Um*e-t/τ,当t=τ时,即t为电容放电时间,Uc(τ)=。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加到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即电容充电的时间t.
(2)测量电容充放电时间的电路图
如图所示,R=100KΩ,us=5V,c=10uF,单刀双掷开关A.
4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
(i)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连接好电路,测量电容C的两端电压变化,即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
(ii)用示波器测量电容两端的电压,示波器的测量模式调整为追踪。
(iii)打开电源开关,将开关和电压源端相接触,使电容充电,用示波器记录电容充电时的电压变化。
(iiii)将开关和另一端相接触,使电容放电,用示波器记录电容放电时的电压变化。
充电时波形图
放电时波形图
充电时:充电时间T=,时间常数τ=
放电时:放电时间T=,时间常数τ=
5.实验总结
(1)实验测得在误差范围内,充电时间T=,时间常数τ=
放电时间T=,时间常数τ=
(2)电路连接好后方可打开电源,否则会损坏器件,产生误差。
实验时应注意同示波器动态测量电容两端电压的方法,以便得到正确波形。
(3)将实验数据与一阶动态电路的原理进行对比,并找出实验误差,进行改进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