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知识点提示】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概述【重、难点提示】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课程即学习计划;课程即各种活动(社会文化在生产,社会改造);课程即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二、课程理论幼儿园课程类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定义(名词解释必考)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基础性、启蒙性2.全面性、生动性3.整合性4.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动态:目标—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评价静态: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知识点提示】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重、难点提示】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一、经济与幼儿园课程二、政治与幼儿园课程三、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略)【知识点提示】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重、难点提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第一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二、游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三、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第二节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一、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教学的界定二、对教学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二、游戏与教学的结合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第四节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二、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第四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泰勒特点:1.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是教育活动的终点,这些行为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外在表现。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一、名词解释:1.五大领域: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各领域的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隐性课程: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
即非预期的影响。
3.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4.单元主题活动: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五指活动课程: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
分别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两个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
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的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7.维果斯基“心理工具”:指的是认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
能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
8.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
二、选择/判断: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的标志)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高瞻理论(High/Scope)的来源: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注重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智力。
《认知中心课程》的出版,标志着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1979年,High/Scope课程模式的著作《活动中的儿童》诞生,它进一步发展了High/Scope课程,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识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社会需求和幼儿发展状况的变化,幼儿园课程理论也在不断更新。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通过加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推动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着重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科学性、寓教于乐性和个性化。
一、总体框架的调整2024年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在总体框架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目前,《幼儿园课程理论》分为素质教育和发展教育两个方向,强调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体差异的满足。
在教育目标和核心内容的确定上,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园课程理论》指出,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
在幼儿期,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思维与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的特点,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经验,以及与幼儿进行个体化的互动来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兴趣。
三、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幼儿园课程理论》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通过展开活动和提供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促进的作用,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课程的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适应幼儿的学习节奏和风格。
四、跨学科的整合《幼儿园课程理论》提倡跨学科的整合。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跨学科的整合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等方式来实现跨学科的整合。
五、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课程理论》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最早的教育环境,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需求和背景,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汇总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汇总幼儿园课程概论是一门介绍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学科。
它着重介绍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逐步介绍幼儿园课程概论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幼儿园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通过体育锻炼、游戏活动等方式,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一次社交场所,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旨在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数学、语言、科学等知识。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强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手工等活动促进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在实施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将要教授给幼儿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与文学。
幼儿园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师会通过故事讲解、诗歌朗读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
2.数学与逻辑思维。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会通过游戏、手工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然与科学。
幼儿园教育鼓励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教师会组织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科学知识。
4.艺术与美育。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师会组织绘画、音乐等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第三部分:幼儿园课程方法幼儿园课程方法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会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
2.实践教学法。
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会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学习。
3.合作学习法。
2023年课程论综合复习内容
幼稚园课程论综合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点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旳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他对幼稚园课程旳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旳维度来下旳。
2.按照课程旳体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一样旳课程类型。
3.蒙台梭利课程旳教育内容由平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旳学习这4个方面构成。
4.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小朋友营造旳三根重要支柱。
5.幼稚园课程最为关键旳方面是课程旳教育理念。
6.幼稚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稚园课程目旳旳制定、课程内容旳选择、教育活动旳组织以及课程7.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多种方式进行结合。
8.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旳活教育旳三大目旳,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应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旳价值取向。
9.“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佳旳适应不一样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小朋友旳教育方案”——假如用勃朗芬布伦纳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阐明了大系统在发挥作用。
10.光谱方案旳理论根据是加德纳旳多元智能理论。
11.“小朋友可以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旳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
”这个课程目旳是行为目旳、以小朋友详细旳、可被观测旳行为表述旳目旳。
12.在斑克街初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行中常运用旳工具。
13.综合性课程旳长处有:是由关联旳课程,能对小朋友各方面旳学习进行故意义旳联络;能使小朋友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能增进小朋友积极旳学习。
14.一般认为,幼稚园课程旳基础是心理学、哲学与社会学。
15.幼稚园课程内容旳组织原则有逻辑次序与心理次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6.直接教学模式旳理论基础是斯金纳旳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7.幼稚园课程评价旳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8.虽然“课程”旳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不过将其归类,仍然大体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旳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旳和课程即计划。
《幼儿园课程》重点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幼儿园课程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1、对课程概念大体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你倾向于哪种?为什么?(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一般认为,课程是科目和学科的代名词,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
也有人把课程与教材合二为一,视教材为课程的具体体现。
这使得通过课程而进行的教育被简化为“教书”(教教材、教课本)。
于是,教师就成为“教书匠”,学生也就成为“读书郎”。
评价:这种课程定义虽然把握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把教师的视线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圈子里,使得教师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定义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认知方面的学习,而非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对课程内容本身的理解也过于狭窄,仅局限于外在的间接经验,而忽略了学习者在校获得的直接经验。
所以,这一定义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
(2)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这种课程定义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观念以及它所导致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从学习者的角度而提出来的。
由于这一课程定义强调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所以它始终成为20世纪课程改革中的一面旗帜。
基本观念:由于学习经验是学生在与学校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心理生成物,所以,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扩大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使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等这样的问题。
评价:这种课程概念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以及所学东西对他们的个人意义。
所以,有人将这一转变称为课程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其核心就是界定这一概念的视角的转移,即从关注书本到关注学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贴近它的本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指导
2018年春期成人教育(专科)《幼儿园课程论》期末复习指导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2.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看实践中的多元智能理论。
3.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发展——互动。
4.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
5.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
6.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表现性目标。
7.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教什么问题。
8.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中间系统。
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心理顺序。
11.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主题的综合。
12.认为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熟,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的心理学家是格塞尔13.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该课程所依据的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
14.直接教案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5.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16.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1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8.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
幼儿园课程论复习资料总结Word版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1、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潜在性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层次把课程分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体验层次课程5、美国斯坦福教授艾斯纳从课程内容出发,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
6、隐形课程发挥的作用:从物质空间方面:学校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从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文化心理方面:学校的文化价值、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其行为表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开放的正规课程。
7、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对目标模式进行详尽而透彻的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并系统的确立了过程模式。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9、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儿童发展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1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直接经验性);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价值性原则12、不同的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13、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本质不同的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它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1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doc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冇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Z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休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3.课程程次视角的课程类型:①理想的课程②止式的课程③领悟的课程④运作的课程⑤经验的课程。
4.隐性课程:(1968年杰克逊在《班级牛活》屮百次提出)隐性课程是学牛在学习坏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冇潜在性。
5.隐性课程的特点:①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Q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③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6.隐性课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① 物质-空间类②组织-制度类③文化-心理类7.显性课程:是学校教冇计划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通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8.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内在联系:一方血,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
另一方而,隐性课程也在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
9.幼儿园课程的性质:①基础性◎非义务性③适宜发展性10.幼儿园课程特点:①启蒙性Q全面性、生活化③活动性、间接经验性④潜在性⑤游戏性⑥整体性11・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泰勒12.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坦豪斯13.泰勒原理四个基本问题(原理内容):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冇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在得到实现14.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于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1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①普遍性冃标②行为11标③生成性FI标④表现性忖标16.普遍性目标:普遍性bl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目标。
幼儿园课程论课程期末复习重点与难点指导.docx
幼儿园课程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复习要点及重点、难点分析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课程的四种定义课程即科目:主耍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垄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
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堇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骑。
该定义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思想。
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课程即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2.课程的类型(1)按课程对文化的选择,课程可划分为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
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屮心的课程”,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小心而设置的课程。
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按课程内容的属性,课程可划分为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又称科日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日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小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
分科课程注重使教材依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对知识和技能的学握。
活动课程,又成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逍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3)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①学习的计划性方血:显性课程是冇计划的、冇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冇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丁•课程中的经验。
②学习的环境方面:显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和机能,隐性课程则主要是通过学校坏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而得到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③学生的学习结果方而:学生在显性课程屮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两。
课程论期末复习
1.幼儿园课程概论: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3.隐性课程:即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4.5.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6.7.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8.5. 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6. 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
CTPP四个字母分别是背景、输入、过程、成果的英文首字母,这一决策过程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几个环节构成、7. 区域活动: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的一项活动。
8. 项目活动:指一群儿童以小组形式,运用多种接近客观实物与主观经验的方式方法,对于真实的生活事件和日常情景中的现象所进行的长期而深入的探索活动。
N1.幼儿园课程特点:①基础性、启蒙性②全面性、生活性③整合性④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⑤潜在性2. 美.古德莱特,(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5大层次:①观念层次②社会层次③学校层次④教学层次⑤体验层次3.依对学生影响类型划分的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4.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①对幼儿的研究②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③对学科知识的研究5.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适宜性原则③生活化原则④兴趣性原则⑤基础性原则⑥逻辑性原则6.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①论理组织法: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优点:该方法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是有益的。
由于该方法能够保持学科的体系,所以教师较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课程1-3章复习要点
幼儿园课程第一、二、三章、复习要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
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课程即教学计划。
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
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内容随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类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能。
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点。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函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性3.整合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课程目标取向的涵义和特点——表现性目标(由美国课程专家艾斯纳提出,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这些活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总结性指导的目标,特点是把一般的教育宗旨或原则与课程目标等同起来,因此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知道作用);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说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道(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024年《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总复习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总复习嘿,亲爱的幼教战士们,2024年的《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期末考试就要来临啦!我知道你们都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那么,就让我带领你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为这场期末大战做好准备吧!一、幼儿园课程概述我们来复习一下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指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生活化:课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游戏化:课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注重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操作性:课程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个性化:课程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发展性:课程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
科学性:课程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幼儿身心发展。
趣味性:课程要有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可行性:课程设计要考虑实施条件,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二、幼儿园活动设计我们来看看幼儿园活动设计的相关内容。
活动设计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幼儿能否在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1.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确定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的预期效果,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选择活动内容:根据活动目标,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的内容。
准备活动材料:根据活动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具和材料。
制定活动评价标准: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2.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贴近幼儿生活: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注重幼儿参与:活动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
适时引导: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创造性:活动设计要注重创新,避免重复和刻板。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与评价1.幼儿园课程实施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设计,有序实施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一章:一、幼儿园课程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三、幼儿园课程的分类: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第二章:一、什么是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探讨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二、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三、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
目标模式:博比特过程模式: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四、幼儿园课程模式设计取向。
1、学科中心取向2、学习者中心取向3、问题中心取向第三章:一、课程目标分类。
1、普遍性目标2、行为目标3、生成性目标4、表现性目标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四章:一、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
(一)基本方法1、论理组织法2、心里组织法(二)常用方法1、纵向组织法2、横向组织法三、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2、相互适应取向3、课程创生取向四、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1、课程计划因素2、一线教师因素第六章: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及过程。
原则:(一)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2、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二)从评价的主体看1、应以教师自评为主2、重视家长的参与3、要鼓励幼儿参与评价过程(三)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看1、评价过程应客观、真是、自然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四)从评价结果看1、正确的看待评价结果2、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过程:(笔记)一般过程:集中问题→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分析评价方案→解释资料、得出结论(书本)(一)评价方案制定阶段1、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2、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3、选择评价方法4、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5、撰写评价方案6、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二)评价方案实施阶段1、搜集信息2、整理信息3、分析信息、得出结论4、撰写评价报告专题:一、陈鹤琴物质活动课程中心思想。
幼儿课程概论知识点总结
幼儿课程概论知识点总结引言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幼儿期是孩子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1. 心智发展阶段:幼儿期是婴幼儿阶段和学龄前儿童阶段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心智的发展特点是很明显的,幼儿期是成长变化最大、进步最快、最充满朝气的阶段。
2. 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快速发展,对环境、社会、家庭都能有较大的感知、反应、表达与随意操作。
3. 生理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快速的阶段,生长速度非常快,大脑的功能逐渐成熟,需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二、幼儿教育的目标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性、情感、智力、动作、审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2. 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社会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高其自理能力与适应能力。
3.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塑造幼儿的品格,培养他们的诚实,勇敢,礼貌,友爱等良好品质。
5. 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教育:帮助幼儿区分大小、方位、颜色、形状、数字序数等基本的认知能力。
6. 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创设让幼儿充分发挥独特潜能的教育环境。
三、幼儿教育课程设计1. 幼儿教育的内容设置与特点:以游戏和体验为主,以生活为本,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 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周边资源。
3. 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并行不悖。
4. 幼儿教育的教学环境设置:实现开放性、情感性、亲亲性,安全性等的课堂教学环境。
5. 幼儿教育的教学管理:以“以儿童为本”的原则确定具体的教学管理要求。
四、幼儿教育的课程体系1. 幼儿教育的基本课程:包括日常生活、科学、社会生活、语言、数学、音乐、绘画、手工等。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综合复习内容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综合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点: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
2.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3.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这4个方面组成。
4.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5.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课程的教育理念。
6.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7.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8.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映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
9.“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大系统在发挥作用。
10.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1.“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
”这个课程目标是行为目标、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12.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13.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
14.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哲学与社会学。
1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6.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7.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8.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复习总结
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总结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依据,将课程分为五种类型:①理想课程②正式课程③领悟课程④运作课程⑤经验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或“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隐性课程主要有三种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一是物质-空间类,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活动场地、绿化美化、活动室设置等;二是组织-制度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等;三是文化-心理类,主要包括正规课程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师生关系、教师的期望与态度等。
1.幼儿园课程界定的三种倾向:①学科倾向的界定②活动倾向的界定③经验倾向的界定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3.幼儿园课程的特质:①基础性与启蒙性②全面性与生活性③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④整合性⑤潜在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2,目标模式:①博比特是目标模式的创始人。
②拉尔夫•泰勒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
③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分别是: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3,过程模式:斯坦豪斯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课程思想,批判目标模式。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1.舒伯特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2.普遍性目标的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
3.行为目标的特点:具体、精确、可操作。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一、名词解释:1.五大领域: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隐性课程: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
即非预期的影响。
3.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4.单元主题活动: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五指活动课程: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
分别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两个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的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7.维果斯基“心理工具":指的是认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
能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
8.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
二、选择/判断: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的标志)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高瞻理论(High/Scope)的来源: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注重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智力。
《认知中心课程》的出版,标志着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1979年,High/Scope课程模式的著作《活动中的儿童》诞生,它进一步发展了High/Scope课程,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识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函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性3.整合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课程目标取向的涵义和特点——表现性目标(由美国课程专家艾斯纳提出,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这些活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总结性指导的目标,特点是把一般的教育宗旨或原则与课程目标等同起来,因此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知道作用);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说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道(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
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评价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做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设计问题的启发是所提问题可以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分层次-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这六种类型的问题中,前三类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
在问题设计中,提倡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高级认知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是1.对幼儿的研究:理想发展、现实发展、理想发展和现实发展2.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三大原则:民主性原则、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原则、教育先行原则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特殊功能、一般功能、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而非专门的学术特殊价值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1.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2.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3.动作技能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层次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3.单元目标4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1.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目标紧密相连2.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包含的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3.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是有机组织的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1.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2.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3.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应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4.兴趣性原则5.基础性原则6.逻辑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超载问题以说明课程内容在量与质上与幼儿发展特点、水平不相适宜的问题。
量大质不优是课程内容超载的突出问题。
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1.课程内容选择时失去了课程自身的独立的价值判断2.课程内容的选择缺乏适宜性考虑为防止课程内容超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适宜性原则,在充分考虑幼儿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的前提下,以幼儿的愉快、自由、轻松为尺度,促进幼儿的发展。
不能以牺牲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2.掌握课程内容的整合技巧,将各学科或各领域的内容融会贯通,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3.课程内容增加要有“听证制度”,邀请专家、主管部门、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组成联席会议,对欲增加的课程内容听证、表决,集中多方面的意见,为幼儿选择和设计更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伦理组织法(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对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是有益的)和心理组织法(是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的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强调幼儿的发展特点、经验、兴趣、需要,对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用很大。
)课程的几种主要形态的特点——分科课程(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所有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课程(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并不以牺牲科学体系为代价)、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依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各自的特点——全部活动(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做相同的事,教师直接组织与指导,教师作用的突出,活动效率高,容易忽视幼儿个别差异,互动机会少,不利于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小组活动(包括内容相同的小组活动,内容不同的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教师按照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而展开的活动)实施幼儿园教育的几种途径;1.游戏2.教学活动3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4.学习环境5.家庭、社区、幼儿园合作直接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
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学习。
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教育意图不直接通过教师,尤其是不直接通过教师的语言而借助于教学环境的中介作用传递给幼儿,是间接教学的最大特点。
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发现学习为主。
课程组织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实施的几种取向各自的特点1.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2.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3.课程创生取向: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课程计划只是提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正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应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课程评价伴随幼儿园课程运作过程的始终,它对幼儿园课程具有选择、监控、总结、反馈、导向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标在于通过对课程的诊断,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为修正、调整和完善课程乃至推广课程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学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区域活动中区域空间的创设怎样设计:1.动静分开2.封闭性与开放性结合3.相关临近4.灵活性5.空间拓展6.避免死角区域活动的指导1.帮助幼儿熟悉区域2.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3.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4单元主题活动(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中单元主题的选择1.儿童:儿童的需要、兴趣、生活、已有经验是首要因素2.主题自身特征:主题中蕴含的可能的教育价值、可能涵盖的教育内容也是重要因素3.教师:教师的特长、能力、知识储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主题的选择4.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一定的教育资源呢是单元主题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5.已经开展过的主题: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而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相对比较松散和缺乏6.学科知识:学科知识的隐性地位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验到知识的意义,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蒙台梭利课程理论与课程方案的内容和优缺点理论基础: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支柱。
内容:由感观教育、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
评价:合理性1.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尊重和信任儿童2.强调个别化学习3.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4.有完整成套的教具,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局限性1.孤立的感官训练2.忽视创造力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的发展语言的机会。
五指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我国幼儿园教育家陈鹤琴创编,课程的内容由五方面组成,犹如人的五个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相互联系的。
它在幼儿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课程内容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的课程。
基本理论观点:活教育理论体系课程目标:做人、身体、智力、情绪课程内容: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课程组织:以儿童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中心课程的评价:开创了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历史;反应了“做中学”的生活教育观;开创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