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与同伴交往:小学心理辅导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心理同伴关系教案模板

小学心理同伴关系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同伴关系的概念,认识到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习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同伴的价值观,促进班级和谐氛围。

教学重点:1. 理解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2. 掌握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会尊重他人,关爱同伴。

2.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班级中有没有好朋友?你们是如何与他们相处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尊重、关爱,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新课讲授1. 老师讲解同伴关系的概念:同伴关系是指同学之间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

2. 强调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丰富课余生活。

3. 讲解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a. 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选择,不嘲笑、贬低他人。

b. 爱护同伴:关心同伴的生活,帮助同伴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快乐。

c. 宽容大度:对待同伴的缺点和错误,要有宽容的心态,学会原谅。

d. 沟通交流:与同伴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a. 你认为良好同伴关系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b. 你在班级中遇到过哪些同伴关系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c. 你认为如何才能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携手同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同伴间的关爱和支持。

2.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五、总结与作业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内容,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关爱和尊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同伴关系的概念,认识到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2. 帮助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解决同学间的冲突。

3.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尊重他人的差异,不嘲笑、歧视同学。

2. 同学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包容他人的缺点。

3. 同学间的有效沟通: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达成共识。

4. 解决同学间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和平、理智的方式处理矛盾,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有效沟通、解决冲突和团队协作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同学间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相互支持、协作。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同学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小组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2. 真实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小组活动材料:用于实践体验。

4. 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情境下如何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有效沟通技巧解决同学间的冲突。

3. 分享体验:学生分享在团队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以及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方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案孟州市韩愈小学应豫宁一、活动主题:“性格魅力测试站”同伴关系在中小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二、活动目的:1、使团体成员明确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积极融入团体,学会表达自己。

2、使团体成员突破一些心理障碍,勇敢踏出交往的第一步,并且正确对待冲突,做到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体会与人相处得到的温暖,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与同伴交往的热心。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场地:一个桌凳较少、较宽敞的大教室五、活动时间:40分钟六、活动过程:(一)、导入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

(二)、活动流程: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 并简要地说明理由。

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 优缺点各选一个。

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

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教学重点:1. 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不嘲笑、歧视他人。

2. 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3. 掌握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视频或图片。

2. 教学素材(故事、案例等)。

3. 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同学之间相处的正反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

5.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总结出同学之间相处的准则。

6.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场景,让学生模拟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7.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9.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同学之间相处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10. 课后跟进:教师在课后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组织一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对同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同学间的互动评价: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做到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一、教学目标2. 帮助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提升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同学间的冲突,学会解决矛盾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2. 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

3. 正确面对冲突,解决矛盾。

三、教学难点2.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冲突。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同学之间的互动。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尊重、关心、帮助,以及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会处理同学关系。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升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同学之间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2. 沟通技巧:倾听、表达、理解他人需求。

3. 面对冲突:冷静思考、换位思考、寻求解决方案。

4. 解决矛盾:宽容对方、道歉与原谅、共同成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基本原则。

3.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同学之间的冲突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处理冲突的过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解决冲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技巧。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会处理同学关系。

6.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升沟通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同学间的冲突,解决矛盾。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如何处理同学关系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沟通能力: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

3. 学生心理素质:关注学生在面对冲突、解决矛盾时的心理反应。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六、教学内容1. 同学之间的友谊: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维护友谊。

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案孟州市韩愈小学应豫宁一、活动主题:“性格魅力测试站”同伴关系在中小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二、活动目的:1、使团体成员明确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积极融入团体,学会表达自己。

2、使团体成员突破一些心理障碍,勇敢踏出交往的第一步,并且正确对待冲突,做到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体会与人相处得到的温暖,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与同伴交往的热心。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场地:一个桌凳较少、较宽敞的大教室五、活动时间:40分钟六、活动过程:(一)、导入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

(二)、活动流程: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

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

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

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同伴交往:辅导教案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同伴交往:辅导教案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同伴交往:辅导教案
引言
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

本辅导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其心理健康,并促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积极交往。

目标
-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交技能
- 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和沟通
教学内容
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解释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 提供一些简单的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
2. 积极的社交技能
- 教导学生如何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
-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 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同伴间的良好关系和沟通
- 强调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 提供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 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和互动
教学方法
-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和实践
- 使用案例分析和故事讲解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和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 设计一些简单的问卷或测验,以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同伴交往的理解程度
-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结论
通过本辅导教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积极的社交技能,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
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交朋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交朋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交朋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态度,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包容,建立和谐的友谊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朋友的意义:探讨交朋友的重要性,认识朋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主动交往:学习如何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联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 尊重与包容:了解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建立和谐的友谊关系。

4. 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培养友谊,提升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朋友的意义、主动交往、尊重与包容等相关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互相学习。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培养友谊,提升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讲解和讨论。

2. 准备互动游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准备教案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交朋友的认识和态度。

2. 评估学生在互动游戏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沟通能力。

3. 收集学生对尊重与包容的认知,判断他们是否学会了建立和谐的友谊关系。

4. 综合评价学生的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主题——交朋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朋友的意义:讲解朋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交朋友的价值。

3. 学习主动交往:教授学生如何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联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互相学习。

5.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

6. 互动游戏: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培养友谊,提升沟通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沟通人际交往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沟通人际交往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学会沟通人际交往教案心理健康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并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学会沟通人际交往的教案,以帮助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方面提供指导。

教案主题:培养小学生的沟通人际交往技巧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沟通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倾听技巧。

3. 引导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并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演示或黑板/白板。

2. 角色扮演或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沟通的重要性(4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课程主题,告诉他们我们将学习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沟通对于个人和社交关系的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3.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一些关于沟通的基本概念,例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语言技巧。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并分享如何改进他们的沟通方式。

第二课:沟通技巧(4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主要概念和学生的讨论结果。

2. 向学生介绍沟通技巧,如倾听、明确表达和询问问题。

3.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以两人为一组,其中一个扮演倾听者,另一个扮演发言者。

交换角色后,让学生互相给出反馈和改进建议。

4. 教师介绍其他沟通技巧,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第三课:人际交往(4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人际交往是建立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的过程,并与他们探讨这些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人际交往场景,比如与朋友吵架、与老师沟通问题等。

让他们讨论并展示如何在不同场景下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

3. 帮助学生识别并改善可能会干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如偏见、刻板印象和缺乏尊重。

第四课:解决冲突与建立友谊(45分钟)1. 讨论冲突解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或解决冲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交一个好朋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交一个好朋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交一个好朋友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里,教师应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交一个好朋友的心理健康教案,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一、教案背景和目标背景: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良好发展的重要一环。

而交友是小学生社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学会如何交一个好朋友,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内容:(1)什么是好朋友: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明确好朋友的含义,例如:互相帮助、信任、尊重等。

(2)如何交一个好朋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包括表达友善和关心他人的态度、参与并共享活动等。

(3)解决问题方法:讲解合理沟通、妥善处理冲突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与朋友产生问题时的困扰。

2. 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案例,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好朋友的定义和特点。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如何交一个好朋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利用班会或课堂主题引入,例如通过一些故事和情景来引发学生对于好朋友的思考与想法。

2. 讲解: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好朋友”的定义和特点,并让学生能够理解好朋友的意义。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就如何交一个好朋友进行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总结,促进各小组之间的互动。

4.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分配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演绎两个孩子之间的交友经历,从中学习彼此之间的交流技巧。

5. 个人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建立和维护友谊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和措施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其交流能力和对于好朋友的理解程度。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和其他人建立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重视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技巧和心理素质。

教案目标:1. 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沟通、合作和分享。

3. 探索如何建立良好的友谊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 帮助学生认识和应对人际冲突和挫折。

教学活动及内容:1.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际交往的定义、重要性和益处。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每组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人际交往场景,如交流困难、合作问题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学习如何主动倾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冷静和友善。

3. 共同合作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鼓励他们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分工合作并分享成果。

通过合作项目,学生能够锻炼沟通、合作和互助的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互信。

4. 友谊链活动:请学生在一张大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邀请他们围绕自己的名字写下与自己有良好互动关系的同伴的名字。

以此为起点,逐个将学生的名字连线,形成一个友谊链。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友谊和支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互助和包容精神。

5. 情感表达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

同时,鼓励他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以建立更加密切的人际关系。

6. 情景评估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景或案例,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情景。

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将能够掌握解决问题、跟随规则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建立基本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友好相处的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本文将会介绍一套以同学友好相处为核心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二、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间的友好相处和团队合作。

三、教案内容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1.1 通过观看有关心理健康的视频,介绍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1.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感受。

2. 发展社交技巧2.1 游戏环节:以合作为核心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和他人分享想法和感受。

2.2 角色扮演练习: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1 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问题识别、制定解决方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3.2 情景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友好相处和团队合作4.1 学习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4.2 学习共情和包容: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差异。

5. 情绪管理5.1 情绪认知:教导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

5.2 情绪表达:引导学生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冲动或攻击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1. 教学方法1.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1.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1.3 反思讨论: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的教学收获和体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案(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际交往教案1教学目的: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著名青年歌唱演员臧天朔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朋友"的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朋友,如果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朋友,如果你正面临痛苦,请你告诉我。

真挚朴实的歌,使我们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

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学生该如何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

二、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

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三、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

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四、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小学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课

小学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课

小学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课引言: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同伴交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它既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又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开展小学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课对于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了解同伴交往的重要性1.1 同伴交往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同伴交往不仅对儿童自身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也重塑着整个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通过与同龄朋友互动,小学生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沟通技巧以及共享快乐和分担困难等方面的能力。

1.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而,在同伴交往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某些学生可能面临自卑、不信任、孤独等问题,这给他们正常的成长带来了阻碍。

因此,我们需要开展相关辅导活动课程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

二、开展2.1 课程目标的确定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同伴交往并解决相关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核心目标:- 帮助孩子树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 提高互相倾听、尊重和关爱的能力;- 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2.2 活动设计方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可以设计以下几类活动: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或故事情境创设,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同伴交往场景,并引导他们思考应对策略。

合作游戏:组织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合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彼此间的观点和感受,促进沟通、理解和求同存异的能力。

艺术表达:以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内心世界。

教师示范:通过教师示范正确的同伴交往方式,引导学生模仿与学习。

2.3 辅导师资与技巧为了提供有效的辅导服务,我们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和技巧:-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便于准确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并给予妥善指导。

- 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和信任感,让孩子们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 注重培养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增强孩子们对同伴交往活动课程的积极参与程度。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教案设计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教案设计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教案设计引言:同伴交往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处于处于思维开放、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同伴关系也是他们建立自我身份和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为了帮助青少年学会良好的与他人交往,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设置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目标通过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促进学生发展积极主动、友善互助的交往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认识到同伴交往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2. 提供必要的社会技巧和行为指导,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同伴交往认知: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 良好沟通技巧:学习掌握主动倾听、表达自己观点和尊重他人等基本沟通技巧;3. 冲突管理与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冲突的成因,并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4. 增强自我认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树立积极自信的人际形象。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支持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2. 动手实践法: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以及游戏活动等方式,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模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讨论引导法: 通过针对不同场景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分享彼此的看法与经验。

4. 辅导指导法: 给予个别或小组辅导,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或群体引导。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团队合作的小游戏,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力。

2. 引入同伴交往概念:通过故事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同伴关系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3. 学习沟通技巧:通过示范、模拟情境等方式,教授倾听技巧、表达技巧以及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

心理辅导教案同伴交往

心理辅导教案同伴交往

心理辅导教案同伴交往第一节:了解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同伴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同伴关系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增强自我认知和理解他人能力,并提供支持与安全感。

1.1 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同伴关系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包括朋友、同学、社交圈等。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以下几方面积极影响:- 减轻孤独感:在孤独感强烈时,与其他人建立联系能够帮助个体摆脱孤独,并获得情感支持。

- 提供支持与依赖:良好的友谊可以提供情感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个体感到被接纳、受到鼓励,并从中获取帮助和激励。

- 促进自我认知与学习:与不同背景、观点和兴趣爱好的人交往能够拓宽视野,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成长。

1.2 探究同伴关系问题在心理辅导中,也会面临与同伴关系相关的问题。

例如:- 孤独感:学生可能感到孤立无援,缺乏亲密友谊,需要倾诉和连接他人。

- 冲突处理:同伴之间常有冲突和分歧,个体需要学会良好的沟通、妥善解决冲突的方式。

- 社交焦虑:某些学生社交能力欠佳,对与他人交往感到紧张和不安。

第二节:开展同伴交往心理辅导了解了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后,在进行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2.1 建立信任与积极支持为了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心理辅导师需要建立起与被辅导者之间的信任,在支持上给予积极的肯定。

具体措施包括:- 倾听并理解:尊重被辅导者讲述自身困扰和难题,并提供恰当的反馈。

- 鼓励并赞赏:对被辅导者的积极行为、努力和进步进行赞扬和肯定,增强其自信心。

2.2 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对于加强同伴关系至关重要。

在心理辅导中,帮助个体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解决同伴问题,例如:- 主动倾听:学习如何聆听他人,并通过适时的回应来表达理解与接纳。

- 表达需要:鼓励被辅导者直接而非攻击性地表达内心需求与感受。

- 解决冲突:教导个体如何妥善处理同伴之间的冲突,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与同伴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与同伴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与同伴与同伴的交往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与同伴的良好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与同伴的良好关系,建立积极的社交环境,让学生能够融洽地与同伴相处。

首先,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尊重和接纳他人的差异。

每个人的兴趣、能力和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差异,包容他人的不同之处。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配合,实现共同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到每个人的特点都是重要的,并且这些特点可以互相补充,促进团队的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如何与同伴建立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还不太懂得如何有效地与同伴沟通,容易出现误解和冲突。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合作游戏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与他人交流,并且学会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友善和支持。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基础,学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故事、观看电影等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他人的情感,并学会给予他人关怀和支持。

另外,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在同伴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欺凌和排挤等。

我们可以通过剧场表演、讨论和角色扮演来引导学生了解和面对这些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学会与他人坦诚沟通,寻求帮助。

最后,我们要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和肯定积极的行为,加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提高他们与同伴之间的联系。

总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同伴的关系至关重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心理健康:同伴交往技能提升教案

学生心理健康:同伴交往技能提升教案

学生心理健康:同伴交往技能提升教案
简介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同伴交往技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教授一些简单而有效的交往技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与同学们
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目标
-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同伴交往技能
- 增加学生对于同伴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 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听力技巧
- 研究倾听并理解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 练积极回应和提出合适的问题
2. 表达技巧
- 研究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练使用肯定和鼓励性的语言
3. 解决冲突技巧
- 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
- 练倾听对方观点并寻求妥协的方法
4. 合作技巧
- 研究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和项目
- 练分享责任和协作的能力
教学策略
-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实践交往技巧
- 提供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和给予积极反馈,建立友善的研究环境
评估方法
-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表现
- 分析学生的书面作业和问题解决练结果
- 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他们的交往技能和心理健康状况
时间安排
本教案将在每周的社交技能课程中进行,共计8周。

结论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提升同伴交往技能,增强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这将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自信心,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同伴交往”—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案

“同伴交往”—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案

“同伴交往”—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案心理学认为,同伴交往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交往能力关系到学生未来工作、适应社会的本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同伴交往带来的愉悦情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目标】1、了解同伴交往的必要性,知道交往的重要性。

2、体验同伴交往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交往意识。

3、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活动重点】了解同伴交往的必要性,知道交往的重要性。

体验同伴交往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交往意识。

【活动难点】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活动内容】同伴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方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活动形式】情景体验式【活动时间】30分钟。

【辅导年级】六年级学生【活动过程】一、游戏热身----盲人背伤员。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里上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在这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盲人背伤员:要求派出四名学生;两男两女,个大的男女生当“盲人”,个小的男女生扮“伤员”,为盲人指路,使他们绕过障碍到达终点。

师问“盲人”:你觉得自己一个人去完成这项任务容易吗?(不容易)能说说你在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吗?(无助、迷茫)在眼前一片漆黑,失去方向的时候你最需要得到什么?(得到别人的帮助,希望同伴为我领路。

)师:同学们,你们你觉得“盲人”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生答:(“盲人”与伤员共同努力)师:是啊!同学们,“盲人”能够顺利到达终点的原因是同伴为他们指引前进的道路,让他们绕过重重障碍,到达了终点。

有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同学们因为有了与别人的合作交往,很容易就完成任务了。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靠大家的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同伴合作很重要。

二、活动----胜利大逃亡师:同学们,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课时:《如何和同伴交往》
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好同伴关系。

主题阐述:
本节课设计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重视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健康课中获得心理支持并获得经验,培积极的情绪。

最重要的,通过“如何和同伴交往”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教材分析:
同伴交往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嫉妒就是其中之一个原因。

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

通常所说的“红眼睛”,就是嫉妒心理的典型表现。

嫉妒心理在青少年中很常见,当别人获得成功得到赞扬,而自己默默无闻或是遭遇失败时,心中便会愤愤不平,充满妒意。

此外,青少年还会因他人的身材长相,生活条件,各种用品等比自己强,而产生嫉妒心理。

不少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这样孩子就不能很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

这便会使使家长担心,尤其是不知道怎样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

所以教材设计这个问题,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性格。

学情分析:
现代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较少,再加上单元式住宅又在客观上阻碍了儿童与人交往的机会。

不少儿童存在交往心理阻碍,不够主动等现状,与人交往的能力、方法等不够理想。

与同伴之间,由于性格、生活等条件迥异,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冲突,课前通过调查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消除交往中消极的嫉妒情绪,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主动交朋友,与同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理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很多,尤其在小学高段更是青少年心理及人格各方面日渐成熟的阶段,在此阶段各种因素都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每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又有其不同人际关系交往方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嫉妒心理的表现、感知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己的危害。

2、情感目标:
辅导员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和自我调节的方法,主动克服嫉妒心,为他人喝彩而内心觉得快乐。

3、能力目标:
孩子们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主动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愿意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重点:
认识到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会避免和克服嫉妒心理,懂得赞美他人,并为懂他人喝彩。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以友爱、亲密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适时地赞美他人,为他人喝彩。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嫉妒的故事:
有一天,你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小天使出现在你面前,她说帮助你实现你的一个愿望,你有什么样的愿望呢?(生自由答)这时小天使说,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我都会帮你实现它,但是我同样会把你的愿望的两份送给你的好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愿望?你的愿望有变化吗?可这时同样的情形出现在一个坏孩子身上,这个坏孩子想了很久,最后他一咬牙告诉小天使: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二.身边的嫉妒。

情境剧:百分背后
现在请你在心里默默地想咱们班级里,你一个好朋友的名字,想好了吗?那好,现在就到他身边去,和他手拉手。

你们每天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有这样一件事发生:你们班老师刚刚发下来你们的考试卷,你刚刚及格,而你的好朋友却得了一个100分,这时正巧放学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们选择各自的角色,加上丰富的想象,把想到的情况真实地表演出来。

小结:
这样做,主要是嫉妒心在作怪。

*嫉妒心理就是看见他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舒服,甚至产生强烈的憎恨。

总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

*可见,嫉妒心理是个双面佳人。

适度的嫉妒心理能唤醒人们的进取心,使人产生赶上他人和超越他人的想法。

而过度的嫉妒心理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嫉妒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那么多,我们怎样想办法克服它呢?
三.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2.*当别人超过你,而你的心理不平衡时,请背诵下面的话:
同学进步祝贺他,制定计划赶上他,
找找同学夸夸他,换个想法不恨他。

3.做一做,乐一乐;
设置情境:班级的一位同学获得了大队长的光荣称号,同学们会怎么做呢?如果让同学说赞美祝贺大队长的话,大队长和同学各有什么感受?
两个小学生一组,一个同学向另一个竖起大拇指,让另一个同学说一下感受。

交换角色。

4.大声对自己说……
我也辉煌过,我也还一样会了不起!
四.生活感悟(格言警句)
小结:大家的感悟就像一些名言警句一样,比如:
1、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嫉妒是心灵的野草,它妨碍健康的思想生成.
3、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

五.课外作业:
搜集关于嫉妒的名言警句,和好朋友一起制作一份手抄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彼此做的好的地方,并加上适当的赞美。

儿科用药剂量表
一、抗生素
1.青霉素(青霉素G钠)
对革兰阳性球菌及某些阴性菌有高效
避免与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及磺胺类等抑菌药合用
肌注:5万~10万/kg,tid~qid
静滴:5万~20万u/kg,bid~qid
2.青霉素(青霉素V钾):
同青霉素G钠,口服吸收快而全面。

25~50mg/kg,分3~4次。

3.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新青霉素Ⅱ)
各种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感染
口服:
0.05~0.1g/kg,qid,空腹服用
肌内:
<40kg,0.05~0.1g/kg,qid
>40kg,4~6g,qid
静滴:
0.05~0.15g/kg,tid~qid
4.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
作用同苯唑西林,杀菌及耐青霉素酶作用较强。

口服:
20~50mg/kg,qid,空腹服用
肌内:
0.05~0.1g/kg,bid~qid
静滴:
0.05~0.1g/kg,bid~qid
5.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
同青霉素,但维持时间甚长。

长期应用宜加服维生素B族
肌注:
30万~120万u/次,q2w~q4w
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患儿,作预防感染措施
6.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对革兰阴性菌(尤其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志贺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有效,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故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口服:
20~80mg/kg,qid
肌内:
0.05~0.15g/kg,qid
静滴:
0.1~0.2mg/kg,qid,静滴浓度<30mg/ml,滴速0.5~1h,最大剂量14g/d。

7.氨苄西林-舒巴坦
作用同氨苄西林,但疗效增强。

肌内:
0.03~0.1g/kg,bid~tid
静滴:
0.15g/kg,tid~qid
8.阿莫西林(羟氯苄青霉素)
对青霉素敏感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不产酶金葡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肠球菌、幽门螺杆菌、螺旋体、淋病奈瑟菌有效。

口服:
40~80mg/kg,tid~qid
肌内或静滴:
0.05~0.1g/kg,tid
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用于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一代头孢耐药的耐药菌引起的感染。

口服:
25~50mg/kg,tid
静滴:
30mg/kg,q8h,静滴>30~40min。

10.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
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阴性菌作用较强,尤其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黏质沙雷菌等的抗菌活性高。

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故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深部肌内:
0.08~0.15g/kg,tid~qid
静滴:
0.1~0.3g/kg,tid~qid
11.美西林(氮卓脒青霉素)
对阴性菌的作用比阳性菌强,用于肠杆菌、肠炎耶尔森杆菌、沙门杆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外)
肌内、静滴:
30~60mg/kg,tid~qid
稀释成10~20mg/ml,药液缓慢滴入
12.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
一代头孢,偏抗球菌,口服吸收良好。

口服:
30~50mg/kg,qid
应空腹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