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校联盟2018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炼核心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校联盟2018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炼核心卷·全国Ⅰ卷(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过去都认为,艺术是与生活不同的世界。艺术摹仿现实生活,但这里所说的摹仿不等于再造。比如一位木匠造了一张床,另一位木匠照样再造一张床,这不是艺术中的摹仿。只有画家照着床的样子画床的图画,才被称为摹仿。画家所画的床,就与木匠所造的床属于不同的本体论层面,或者说从属于不同的世界。
然而杜威认为,艺术不是与生活绝缘的,艺术的世界,也不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们是现实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换言之,就是要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杜威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山峰并不是一块放在平地上的石头,而只是大地的起伏处。同样,艺术也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突出的地带,而不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东西。山峦起伏本来就是大地的风景,在一座座山峰的下面,是地壳运动所造成的起起伏伏,而不是在大平原上被安放了一块块的巨石。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夸娥氏背走太行、王屋二山,那只能是神话,山都是有根的,是背不走的,这个根就是大地,它们与大地是连续体。
这一说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艺术所提供的经验,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人没有“内在感官”,所有关于“第六感官”的说法,都仅仅是神话而已。但是,经验也有不同。杜威认为,寻找审美经验的独特之处,不应从经验的性质上,而应从经验的组织形式上来找。这就是他所谓的“一个经验”的理论。人都有对经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追求。一个经验过程被打断,人就会产生不快感,而圆满地完成一次经验,人就会愉快。艺术所能提供的,就是这种“一个经验”。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都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这种整体性的要求,为的就是满足“一个经验”。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人内在的完整性推动经验的前行而又对经验进行着评判性的反应。
这种对完整性的要求,被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活动所激活,得到训练,却又不仅限于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有过并习惯于“一个经验”的人,被熏陶出艺术的品位来,又进而将这种品位移植到非艺术的各个领域,进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看环境,是回到对自然的欣赏,也是将在艺术中陶冶的情操和品位移植到对自然的欣赏中来。我们会在评价风景时说“风景如
画”,这就是将“入画”的眼光投入到对自然的欣赏之中。我们在看待生活时,会说生活中充满故事,读了小说,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情趣。艺术进入生活,在生活中看到艺术,这种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在改变着对现实生活的看法,也改变着美学本身。
(高建平《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改变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看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过去都认为,艺术世界高于现实世界,艺术和生活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B.作者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因为这个故事没有“根”。
C.杜威认为,应当从经验的性质和组织形式上两方面来寻找审美经验的独特之处。
D.习惯于“一个经验”的人被熏陶出艺术品位后,会把这种品位移植到日常生活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构上,本文先举出了关于艺术与生活不同的观点,然后对此批驳树立论点。
B.第一段举木匠再造一张床和画家画床的例子意在表明摹仿和再造是有区别的。
C.杜威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艺术和生活关系很密切,两者其实并没有不同。
D.艺术和生活互相联系,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改变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画家照着埃菲尔铁塔所画的画,在杜威看来与真实的埃菲尔铁塔并非属于完全不同的世界。
B.艺术和现实是相连的,就像山和大地是相连的一样,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突出的地带。
C.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艺术,是因为艺术能给人“一个经验”,这个经验是具有审美性质的经验。
D.我们看到西湖时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说明现实生活对艺术产生了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消逝的灯火
张炜
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有了另一种不适。白天无阴之日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夜与昼的区别减少了。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一层莹光。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给破坏。
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它们曾经也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煤油灯、罩灯、桅灯、油气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在野外,那些远远闪亮的灯火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也可能是看林老人的煤油灯,还有可能是看瓜老人的罩灯。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是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出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只要走近它就有故事,有水,甚至有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
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百读不厌。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听着噗噗的声音,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太孤独了,所以他们的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他们的酒气直顶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头上喷浓浓的烟。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为了哄得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的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看林老人的铺子比鱼铺高爽,主人个个有枪。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这些人的枪筒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印象让人永远不忘。看林子的人身体比鱼铺老人强壮,因为他们常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什么。这些人到了夜晚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睡觉。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一声:“母!”主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主人讲故事时,大狗又抬起了头,听着,再高一点抬头,叫“呣?呣呣!”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他迎出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
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玩的人都当成了不怀好意的人。他们吝啬之极,这是职业的特征。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那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儿整个人就像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瓜。在灯光下,这个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