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校联盟2018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炼核心卷
2018届百校联盟高三TOP20四月联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百校联盟2018届TOP20四月联考(全国Ⅱ卷)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生命艺术。
书法以笔势、筋骨、血肉、神采等创造出充满生命情趣的动态之美,从而成为一种古典的生命的艺术。
林语堂说:“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
”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则就是生命的原则,书法的艺术本质是东方的生命艺术。
当代书法家叶秀山说:书法“是一种活动的线条的舞路,那么,很自然地就会以草书作为它的范本”。
中国书法由甲骨文、金文到篆隶体,至汉代出现了草书,由章草到狂草,发展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
书法由此从实用与艺术兼备发展为纯粹的艺术。
只是到了草书阶段,线才具有更多的自由的灵动性,呈现出变幻莫测的生命张力。
可以说,草书集中地体现了书法之生命艺术的本质特征,成为鲜活而灵动的笔之舞蹈。
唐人张旭以善草书著称,在当时即被尊为“草圣”。
但纵观中国书法史,并未有“隶圣”“楷圣”之类的说法。
这很可以说明草书的艺术含量与特殊地位。
张旭草书与唐代盛行的剑舞有深刻的艺术渊源。
剑舞的龙腾虎跃的生命动态之美,对张旭草书的“豪荡感激”无疑具有极大的激发作用。
张旭的草书成就,还是激情澎湃的生命感悟的写照。
李颀的《赠张旭》“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形象地描绘了张旭在素壁前笔走如流星般狂写草书的状态,他的草书创作完全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舞蹈。
因此,以张旭为代表的草书,以草书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可以说是笔的生命之舞。
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生命力,主要源于天地自然。
中国哲学对天地自然的理解就是《周易》所说的,“生生”,即认为从天地万物到人类社会,其生成、存在与发展就是一种生命运动的过程,是生机洋溢的世界。
而促使生命运动的根源则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感、消长、变化。
书法作为线的艺术,是通过笔黑之迟速、浓淡、白黑、精细之对比,表现一种阴阳对立与和合的生命之力。
东汉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联考(三)语文试题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联考(三)语文试题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联考试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
尽管存在着一些片面、过时的观念,但儒家人生哲学的确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博学而笃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等。
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孔子与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不但耍有一定的能力和才气,而且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和志向。
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人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将一事无成。
在孔子及儒家的人生哲学中,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
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艰苦努力。
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积极进取。
《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由乎己而不由乎人。
当今,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
我们所说的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语文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广东省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徽学的学科及学术价值尽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徽学有一个被人们不断认识、熟悉、理解、接受和深化的过程。
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确认其学科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古来新学问兴起,大都由于新发现。
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他还论及了殷墟甲骨文、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间的简赎、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和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等五项发现,认为:“此等发现物,合世界学者之全力研究之,当会产生新的学科。
”如今,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明清档案学早已创立了各自的学科研究体系,并为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认可。
而徽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则形成较晚,它的创立,主要得力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至今徽州近50万件原始文书的大规模发现。
加之有包括徽州族谱在内的9000余种徽州典籍文献传世,可供与文书契约互相参证。
现存8000余处徽州地面文化遗存,更是明清以来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生产与生活的真实见证。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徽学这座大厦坚实的学术支撑。
因此,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中心,整体研究徽州历史文化和徽人在外地活动的徽学,正是建立在包括徽州文书在内的大量新资料的发现这一基础之上的。
徽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徽州文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文献和地面文化遗存等资料,综合研究明清社会实态,以重新反省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这正是徽学的学术价值之所在。
因此,徽学研究的内容与对象尽管涉及各个领域和方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但就学科性质而言,应当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
徽学是以历史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的专门史研究的学科。
2018届百校联盟TOP20四月联考全国一卷语文试题
百校联盟2018届TOP20四月联考(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脱离实用书写、文字传播的功能之后,书法在今天已经变成一种纯粹供人“观看”的图像艺术。
从“阅读”转向“观看”,这是书法现代性转型带来的审美革命。
在书法史上,基于特定用途的铭文、碑刻等,构成了宋以前中国书法传统最核心的资源,也代表着传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
今天我们对这些作品时,都是以“艺术品”来对待的,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介入方式是借助有意味的书法形式来完成的,对文本内容的阅读、不过是书法审美活动中的附加意义。
但对于当时的创作者而言,文本的阅读,文字的规范和可辨识性,却是首先考虑的问题。
但现代书法已经发生转变,我们进入展览大厅,看完一个展览,可能会一下说出哪些作品感动了我们,但很少有人能够说出这些作品的文字内容。
书法审美活动中由“读”向“看”的转变,要求今天的书法家研究视觉形式规律,作为视觉形式规律中最重要的构成关系,已经成为当代书法最重要的形式内容。
可以说,传统书法具备了形式构成的所有法则,但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中的构成关系,在书法创作中占的地位不同,构成的核心内容也不同。
作为“阅读”文本的传统书法,欣赏方式是在手上把玩的,结字(字的间架结构)和点画(文字之点与横竖等笔画)是最重要的形式要素,书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不考虑整体形式的构成意味。
但在现代书法欣赏中,首先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整体构成的形式感,然后才是结字、点画,最后才考虑文字的内容。
有人质疑,既然书法审美已经从“读”转向“看”,是否在现代书法创作中完全可以打破文字的释义要求,甚至解构汉字,转向纯粹的笔墨构成呢?我认为,书法从“读”为第一义转向“看”为第一义,属于书法的审美范畴,而汉字和文字内容,则是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的本体属性,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2018届百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卷(共六套带答案)
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卷(一)(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社会为何以礼治天下翟章芬儒家思想提倡“礼治”,竭力推崇以“礼”的原则和规范构建社会生活的秩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包含的范围很广,儒家文化中的“礼”至少包含以下含义。
一是一种政治原则。
“礼”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形式。
在这种社会结构中,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自己的角色、位置办事,不可以“僭越”,社会才能井然有序。
二是一种社会制度。
“礼”规定了社会各等级的权利、义务,以此作为人们之间建立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准则,行使相应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制度规范。
三是礼仪规范。
学习“礼”、践行“礼”是不同等级的个人在社会立足的基础。
正是因为礼所具备的深刻的内涵及多重的功能,长期以来,礼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秩序维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质上,礼是维持统治阶级地位和利益的基本手段,也是进行社会控制的规范系统。
礼实现对社会秩序的控制、维护,其基础在于它建构了金字塔式的社会层级结构。
在这种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中,礼发挥了以下作用。
首先,地位等级的划分。
礼在其内容上,分为“天子礼”“诸侯礼”“大夫礼”“士礼”等,每一个等级都代表了相应的地位和层次,这是维护统治权威的重要依据。
社会的稳定运行要求这种等级结构具有连续性、稳定性。
它不仅通过制度化的政治统治保障等级秩序,而且运用教化手段,使等级观念、身份认同观念内化于人心,使各阶层、等级各安其分,服从统治。
其次,权利义务的规范。
权利义务关系是一个具有历史发展性的概念。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层级结构下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公平权利义务关系得不到保障 ,政治统治实现的是少数剥削阶级的利益和权利。
因此,在传统的“礼”所维护的秩序中,权利义务规范是一个以人治为基础的相对概念。
礼是统治者实行社会控制的工具,在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方面,礼是由统治者制定的,君主可以规定礼的各种规范,处于社会层级结构底层的民众是无权参与制定的。
(审核版)2018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
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
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
”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
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
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
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
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
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
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
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
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
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
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
百校联盟2018届高三语文—月份联考(全国I卷)及答案
百校联盟2018届TOP20—月联考(全国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
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
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
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
”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
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
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
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
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联考(五)语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联考试卷(五)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族艺术的审美情趣涂超中国民族艺术内涵丰富,浩如烟海,涵盖着绘画、舞蹈、各种手工艺等,这些艺术门类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普通大众在生活生产中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艺术追求,是先人留给后人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是后人艺术构思和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我国民族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契机,同时,民族文化的繁荣也面临着寻找断的发展之路的挑战。
尤其是绘画艺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生活态度。
继承民族艺术精髓,并在社会生活实践与创新中使之生生不息,永葆艺术魅力,是每位民族艺术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从古人认识事物的视角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天和人是合二为一的,自然界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是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向前发展,这一规律统称为“道”。
所以,在中国的文化里,“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
绘画讲“画道”,文章讲“文道”,诗讲“诗道”。
古人心目中的“道”意味着凡事都有它的规律,只有按规律去做,才可能少走弯路,才能成功。
其实,“道”也正是古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有力体现。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文化正逐步向全球性融合,中国绘画的审美情趣和自然属性。
也正受到世界各国绘画艺术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必将对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弘扬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许多人的思想和精神都处于一个禁锢状态,从不抗争。
2018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之百校联盟名师保温猜题卷语文试题(一)
2018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之百校联盟名师保温猜题卷语文试题(一)百校联盟2018年高考名师猜题保温金卷(5月23日上午)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9分)在中国,网络與论常常是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力量。
说办事群众“不是人民”的社区党总支书记,被网民怼得不再是书记了;堵住高铁门不让开车的彪悍女教师,也在网民的指责下黯然收敛了气焰。
但对于两年前曾经在医患冲突中殴打医护人员的女老师参评正高职称,是否“宜将剩勇追穷寇”?对于疑因不堪压力而结束生命的寒门博士生的指导教师,是否一定要撤职砸饭碗?离开了社会和集体,人很难再为人。
因此,人类对道德规范有着内在的需要和呼唤。
尤其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对高洁道德君子的呼唤,对失德败德行为的抨击,几千年来始终是维持社会纲纪和人们心灵秩序的重要维度。
因此,我们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实守信、急公好义、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大力提倡和褒奖;另一方面,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努力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之中。
以法治安定天下,以道德温润人心。
一般而言,法律是针对大众所作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
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失德败德行为,没有受到法律的处置;也可能会有一些在道德上值得推崇的行为,没有得到法律的特别优待。
这是因为那些达不到违法犯罪程度的失德败德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侵犯一般并不严重,所损害的往往是难以客观量化的社会道德感,法律很难对这些行为作出硬性的处罚规定。
而某些道德上值得推崇的行为是否应予特别支持,法律也经常顾及不到。
但我们也必须同时认识到,法律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一种无奈,也有其道理。
因为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处理,本来就是法律上极富争议的地方,对语意模糊的“社会公众”及其难以客观量化的社会道德感的侵犯就更难讲清楚了。
法律对这种情况的“宽容”,体现了一种极其重要的严肃和审慎,是一种惩罚与行为相适应的重要理念。
刑法上讲惩罚与犯罪相适应原则,行政法上讲处罚与违法相适应的比例原则,民法上也讲救济应该与侵权相当。
百校联盟2018届TOP0四月联考(全国I卷)语文参考答案
百校联盟2018届TOP0四月联考(全国I卷)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A项“书法向现代性转型,实现了从‘阅读’转向观看’的转变”错,从“阅读”转向“观看”,是审美革命,不是书法转型。
C项“所以”前后非因果关系,是并列关系。
D 项错在“解构汉字”,兼顾可读性就不能解构汉字,解构了汉字,就不能保持书法的本质属性。
(3分)2.D【解析】“更好地指导观众欣赏书法,是本文的现实意义”错,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更好地指导书法家的创作”,从“要求今天的书法家研究视觉形式规律”“是否现代书法创作完全可以打破文字的释义要求”等内容可以看出来。
(3分)3.A【解析】“可见这些观众不明白是什么打动了他们”错,因为现代书法观众关注的是“有意味的书法形式”,所以他们知道自己喜爱的是书法的外在形式。
(3分)4.A【解析】“希望开始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全新的人生”错,除了不教课了,她的居住场所,习惯爱好都没什么变化,文中说“她向门口快走大,向着她舒适的套间、退体的生活、成行成行的毛衣活走去”,就是依据。
(3分)5.①勤勤恳恳,尽职尽责。
她教学三十年勤恳尽心,心学生,并因此获得一枚镀金的银质勋章。
②关心他人,富有爱心。
她为穷人织毛衣。
③缺乏勇气,保守怯懦。
她在未婚夫病亡后,就放弃了恋爱的念头,即使在退休后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也缺乏追求幸福的勇气,迅速逃走。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6.①阿尔贝特这一天化了妆,戴了假牙,穿戴精心,心情不错,看起来年轻漂亮。
②侍者是个好心人,所以描述别人的时候也充满善意。
③侍者目光敏锐,他觉察到身为盲人的男子对阿尔贝特的好感,想让盲人心中产生点美好的感觉。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B【解析】“但开展海上大规模商业化试采,从2018年开始至少需要32年时间”错,应该是12年。
(3分)8.B【解析】A项,材料三报道侧重的是可燃冰开采面临的挑战。
C项,“表示忧虑,认为前景不乐观”曲解文意,原文是“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实现产业化仍然面临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
福建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民间文化的角度看,守住青山绿水,是中国传统自然观、宇宙观的体现。
失去了青山绿水,人们对众生万物的敬畏和想象,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对生活空间的叙述和表达,就失去了依托。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是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起点。
如在先秦古籍《山海经》(包含神话、地理、物产等内容)中,我们可以感受神州大地幅员之辽阔,见识山川物产之丰饶,更会为里面诡谲华丽的自然世界所震惊。
日本民俗学家伊藤清司曾将《山海经》中的空间划分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前者指人类的生活空间,与之相对的即外部世界,二者相对独立、互为依存。
在虔诚仰慕并企图利用大自然之余,人类对神秘而又神圣的未知世界充满了敬畏。
循着对善灵瑞兽的正面想象,人类赋予自身走向自然的合法性;对怪力乱神的负面想象,又恰如其分地给予人类种种约束,避免因过度索取而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
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想象,不仅在《博物志》《述异记》等历代文献中得以记载,而且在世代民众生活中实践传承。
我们在乡间田野常见的山神庙、龙王庙,正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象征边界。
敬畏在信仰中流淌,想象在仪式中演绎。
进入内部世界,民众对生活环境的选择更有能动性,对秀美山水的悦纳更具艺术性,同时也更能反映民众的生活美学。
风水便是一例,它既能体现中国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又对民众寻求生存空间、布置生活格局产生实际作用。
姑且不谈风水的科学性,就其知识受众而言,风水通常被动地与个人运势、家庭盛衰和宗族繁衍相关联,在古代社会,甚至被认为会影响帝国兴亡,一切美好的期望都寄托于风水的选定、维系与改变。
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仿真卷(一)
仿真卷(一) 高考仿真模拟冲刺卷(A)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民”政治的当代意义姜志勇“民”是国家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政治制度建立的基础,一般来说,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民”之理论上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的哲学王统治的国家是建立在把“民”分为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三个阶级且只有卫国者才能有政治权力的理论预设之上的。
雅典城邦制度中“民”分为公民、自由人和奴隶,只有公民才是城邦的主人,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更为值得思考的是,“民”之理论的变化也是政治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和动力,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天赋人权、人是具有天赋权利的人等现代“民”之理论的形成,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变迁的重要特点也体现出“民”之理论的不断衍变,产生了包括国民、公民、新民、人民等表述“民”之不同内涵的词语,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们都把“民”之理论的重新诠释和解读放在建构新的政治制度的突出位置。
儒家“生民”政治对于“民”的理解是“民”生于“天”,“君”立于“民”,“君”为民“用”,“君”“民”平等,但它又不同于自由主义对“民”的理解。
自由主义理解的“民”是政治上平等、具有不可侵犯的天赋权利的“民”(公民)。
“生民”对“民”的理解除了考虑政治上的平等之外,还关注经济问题。
在西方契约论中,政治上平等的人不论穷富都一致欣然签订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契约,而在“生民”政治中,国家诞生时就具有保障弱势群体生存的重要职责。
在这个意义上,“生民”相较“公民”来说其涵义更丰富,在“生民”的理论基础上会更容易建立福利制度。
“生民”政治的涵义包含“生民之道”,儒家的“生民之道”在关注弱势群体生活上类似西方的福利政策,都要求通过政府干预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福利政策面临保守主义的激烈批评,弗里德曼认为“福利计划会减少自由,一个社会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其结果是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校联盟2018届高考复习全程精炼核心卷·全国Ⅰ卷(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过去都认为,艺术是与生活不同的世界。
艺术摹仿现实生活,但这里所说的摹仿不等于再造。
比如一位木匠造了一张床,另一位木匠照样再造一张床,这不是艺术中的摹仿。
只有画家照着床的样子画床的图画,才被称为摹仿。
画家所画的床,就与木匠所造的床属于不同的本体论层面,或者说从属于不同的世界。
然而杜威认为,艺术不是与生活绝缘的,艺术的世界,也不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
它们是现实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换言之,就是要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
杜威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山峰并不是一块放在平地上的石头,而只是大地的起伏处。
同样,艺术也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突出的地带,而不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东西。
山峦起伏本来就是大地的风景,在一座座山峰的下面,是地壳运动所造成的起起伏伏,而不是在大平原上被安放了一块块的巨石。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夸娥氏背走太行、王屋二山,那只能是神话,山都是有根的,是背不走的,这个根就是大地,它们与大地是连续体。
这一说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艺术所提供的经验,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人没有“内在感官”,所有关于“第六感官”的说法,都仅仅是神话而已。
但是,经验也有不同。
杜威认为,寻找审美经验的独特之处,不应从经验的性质上,而应从经验的组织形式上来找。
这就是他所谓的“一个经验”的理论。
人都有对经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追求。
一个经验过程被打断,人就会产生不快感,而圆满地完成一次经验,人就会愉快。
艺术所能提供的,就是这种“一个经验”。
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有机整体”。
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都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
这种整体性的要求,为的就是满足“一个经验”。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人内在的完整性推动经验的前行而又对经验进行着评判性的反应。
这种对完整性的要求,被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活动所激活,得到训练,却又不仅限于艺术的创作和欣赏。
有过并习惯于“一个经验”的人,被熏陶出艺术的品位来,又进而将这种品位移植到非艺术的各个领域,进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看环境,是回到对自然的欣赏,也是将在艺术中陶冶的情操和品位移植到对自然的欣赏中来。
我们会在评价风景时说“风景如画”,这就是将“入画”的眼光投入到对自然的欣赏之中。
我们在看待生活时,会说生活中充满故事,读了小说,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情趣。
艺术进入生活,在生活中看到艺术,这种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在改变着对现实生活的看法,也改变着美学本身。
(高建平《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改变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看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过去都认为,艺术世界高于现实世界,艺术和生活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B.作者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因为这个故事没有“根”。
C.杜威认为,应当从经验的性质和组织形式上两方面来寻找审美经验的独特之处。
D.习惯于“一个经验”的人被熏陶出艺术品位后,会把这种品位移植到日常生活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结构上,本文先举出了关于艺术与生活不同的观点,然后对此批驳树立论点。
B.第一段举木匠再造一张床和画家画床的例子意在表明摹仿和再造是有区别的。
C.杜威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艺术和生活关系很密切,两者其实并没有不同。
D.艺术和生活互相联系,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改变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画家照着埃菲尔铁塔所画的画,在杜威看来与真实的埃菲尔铁塔并非属于完全不同的世界。
B.艺术和现实是相连的,就像山和大地是相连的一样,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突出的地带。
C.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艺术,是因为艺术能给人“一个经验”,这个经验是具有审美性质的经验。
D.我们看到西湖时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说明现实生活对艺术产生了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消逝的灯火张炜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
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
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
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有了另一种不适。
白天无阴之日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夜与昼的区别减少了。
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
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一层莹光。
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给破坏。
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
它们曾经也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
煤油灯、罩灯、桅灯、油气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
在野外,那些远远闪亮的灯火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也可能是看林老人的煤油灯,还有可能是看瓜老人的罩灯。
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是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
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出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
只要走近它就有故事,有水,甚至有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
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
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
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百读不厌。
老人日夜伴着海浪,听着噗噗的声音,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
太孤独了,所以他们的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
他们的酒气直顶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
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
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头上喷浓浓的烟。
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
为了哄得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小孩就笑了。
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的故事,小孩又吓哭了。
看林老人的铺子比鱼铺高爽,主人个个有枪。
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
这些人的枪筒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印象让人永远不忘。
看林子的人身体比鱼铺老人强壮,因为他们常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什么。
这些人到了夜晚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睡觉。
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一声:“母!”主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
主人讲故事时,大狗又抬起了头,听着,再高一点抬头,叫“呣?呣呣!”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
”他迎出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
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玩的人都当成了不怀好意的人。
他们吝啬之极,这是职业的特征。
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
”“那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儿整个人就像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瓜。
在灯光下,这个瓜真好看,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他不是用刀,而是用拳“嘭”一声将瓜击碎。
不规则的瓜片格外甜。
看瓜老人说:“知道吗?瓜一沾了刀,就有一股馊味儿。
什么都不能沾铁器。
这些灯火是野外才有的,它不怕风。
它挂在木柱上,提在手上,无论怎样都让人喜欢。
我有三十多年没有见过这些灯火了。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提到现代的灯,说现代的灯是一种浪费,为后文赞美那些消逝的灯火的亮度适中、能给人以舒适感作铺垫。
B.“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这句话把灯火比喻成眼睛,写出了对灯火的喜爱之情。
C.文中多次提到孩子,孩子为鱼铺老人带来了乐趣,鱼铺老人对孩子又哄又吓,真实有趣而又生活味儿十足。
D.文中写瓜铺老人抱瓜开瓜的细节,从视觉、嗅觉、听觉的角度入手,写得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5.鱼铺里的老人、看林老人、瓜铺里的老人在形象上各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5分) 6.文章以“消逝的灯火”为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短短49天内,“深海勇士”号历经5个试验海区,完成28次下潜、388项测试,最大下潜深度4534米,完成所有试验任务。
副总设计师叶聪说:“‘深海勇士’集成了我国近15年来的深海装备技术成果,国产化率达到95%。
”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是“深海勇士”号的最大特色。
七○二所团队瞄准低运行成本、高可靠性、高可维性的目标,先后完成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将舱内布局优化设计技术、钛合金载人舱材料和制造工艺研究等10余项关键技术一一攻克。
为攻克这些难题,团队花费了6年时间,许多自主研制的关键部件达到国家最高技术水平。
(2017年12月9日“无锡新传媒”) 材料二:中日等五国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对比图材料三:下潜深度的确是深海探索能力的一种象征。
但在专家看来,潜水器下潜深度并非越深就越好。
“我们不仅需要下潜深度大的潜水器,还需要适应不同科考需求、到达各种不同海域深度的潜水器。
”刘峰说。
目前“蛟龙”号的“兄弟”——新型载人潜水器正在进行建造和试验,它的下潜设计深度就只有4500米。
“4500米,意味着这款潜水器可抵达整个海洋面积的60%,能满足相当一部分科考需求。
最重要的是,它的各个零部件不用像‘蛟龙’号一样承受7000米水压,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刘峰说,成本低意味着可以多下潜,科考性价比会更高。
总让7000米“蛟龙”号去浅海,无疑是“大炮打蚊子”。
深海除了蕴藏着丰富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更是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新疆域。
深海领域的规则还没有完全制定好,各国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要争取在深海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这样才有底气提出中国的主张,才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掌握话语权,从而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
(201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近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海底10000米潜水器的载人球舱完成了出入口、观察窗的开孔工作。
这标志着中国距离深达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又近了一大步。
人类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的载人潜水器有过下潜万米的记录,在这一领域我们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
由于马里亚纳海沟压力巨大,这次中国研发的载人球舱从选材上就与“深海勇士”号和“蛟龙”号不同。
这次载人球舱使用的就是之前一直被广泛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钛合金材料,科研人员发现钛合金用于深海装备更为理想。
中国自主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预计将使用30年,钛合金几乎不腐蚀的特性大大提高了载人球舱的耐用性。
另外要克服深海压强,钛合金球舱可以在下潜和上浮的过程中,保持硬度不变形,给潜航员提供安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