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地球概论课野外实习报告

地球概论课野外实习报告

地球概论课野外实习报告2014/3/15#地点1:下苇甸的永定河分流任务:1.观察地面流水,几种地质过程及其产物。

2.观察沉积岩3.观察岩浆岩4.观察河流阶地过程:1.地面流水分为片流洪流河流。

片流沿着山坡流动,面状展开;片流汇聚到山谷中形成暂时性洪流;河流有固定的河床,沿着固定的路径流动了,最后流入海洋或封闭的内陆海洋。

2.片流形成的坡积物特点:分选性差磨圆度差;成分:砾石(2毫米)沙(2毫米-0.05毫米)泥(0.05毫米以下)圆度差;成分:砾石泥沙断水流方向。

5.河流的下蚀作用:以河水本身的动力及其夹杂的砾石,对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进行冲击撞击磨蚀溶蚀等作用的过程,结果是河谷降低,河床加深;控制河流下蚀的极限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6.河流的沉积作用会形成河漫滩边摊三角洲;水下的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砾岩泥岩),具有层理结构,有上下两个阶面沉积岩的描述:1)发红褐色,表面风化的黑色泥岩2)层厚10厘米,属于中层3)有节理7. 岩脉(形成较晚)好。

9.辫状河大砾石磨圆度较好,由河流冲刷形成的河床沉积物。

#地点2:丁家滩任务:观察河流阶地以及古河道过程:1河流阶地的形成:古河漫滩的抬升或者河流的下蚀作用;三个阶地经历了三次抬升。

如图所示:一级阶地—公交车所在平地二级阶地—树林后部三级阶地—所站位置区域性地壳抬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河床河漫滩的沉积形成砾岩2.台地1)白云岩3.坡积物—砾岩—河床沉积形成#地点3:军庄火车道任务:观察沉积岩和泥岩过程:1.沉积岩:中粗粒砂岩,产状倾斜(如红庙岭组)3.邻层理:(收敛)向2)判断岩石的顶面和底面4.碟瓦状砾石:判断水流方向斜倾非倒转5.泥岩—玄武岩:火山岩,灰黑色,有气孔(火山中气体上升通道)和杏仁的构造,气孔到后期有可能被封闭。

地点3:大觉寺任务:观察侵入岩,矿物的组成,根劈作用。

过程:1.长石(有节理)石英黑云母2.侵入岩的球型风化3.根劈作用。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格式(星座及四季星空的变更)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格式(星座及四季星空的变更)

旅游与环境学院《地球概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星座及星空的观测
实验人: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星图的使用;
2、利用星图,学会认识主要星座和亮星的方法;
3、通过星座及星空的观测,认识星空的周日变化和周年变化的规律,
掌握四季星空变更的原因。

二、实验用品:电子星图、指星笔
三、实验内容:
1、查阅星图,了解西安当日可见的星座;
2、根据星图中的恒星和星座的坐标,在天空中相应区域寻找主要的亮
星和星座;
3、观察星座及星空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1、画出西安当日22点可见的简略星图(画出座标网、标出行星以及
主要星座及其名称、观测日期和时刻)。

2、当日22点观测到的主要星座和亮星的特征。

3、通过星座及星空的变化观测,分析星空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周日
变化和周年变化)。

地球概论-白城师范学院

地球概论-白城师范学院

《地球概论》实验实习指导书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系编制前言《地球概论》是地球系统科学基本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地球概论》的任务,首先在于为后续课程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提供同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与地球运动参数有关的天文知识。

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关于天体和宇宙的知识在内,都是人类认识自身生存环境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相联系的。

因此,《地球概论》的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方面,在科学普及宣传方面,起着有益的作用。

《地球概论》的实践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的基本技能,即认识主要星座,识别行星,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面、太阳黑子,从而使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能带好中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基于此教学目标安排了设计性实验地理坐标的简易测定。

实验一、星空观测一、实验目的:1、通过肉眼对星空的观测,认识天空中主要星座和亮星及其相对位置;2、了解恒性的分布格局,并掌握星空指示的方向、变化规律和星图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利用星图熟悉星空分布大势,记住主要亮星及其所在的星座、星区和相对位置。

2、掌握星空变化规律,认识四季星空。

三、仪器与材料:天球仪、星图、手电筒四、实习方法与操作步骤1、星空分布大势星空按赤经分为四大星区,见教材,自西向东依次为仙后星区、御夫星区、大熊星区、天琴星区。

2、星空变化规律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星空的周日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星空的周年变化,地球每日东移1度相对于星空则每日西移1度,需4分钟,即恒星每日提前4分钟中天,一个月提前2小时。

不同纬度观测者所能观测到的星空区域不同。

两极地方,只能见到半个天球的星,赤道地区可见全天的星,纬度越低可见到的星越多。

地球概论实验结论和心得

地球概论实验结论和心得

地概实验心得实验一:天球仪的使用一开始接触地球概论的实验,是从接触天球仪开始。

让人惊叹的是,小小的的天球仪竟包含了整个星空,旋转着天球仪,仿佛感觉到整个宇宙都在我们面前。

作为初学者,天球仪无疑是我们认识天体的最好工具之一。

而通过实验一,我了解了天球仪的结构并掌握了它的使用操作方法,了解主要天球坐标和天体相对位置。

当然更让人开心的是,我可以通过天球仪演示天体视运动和任意日期与时刻的天空,从而学会认星和了解星空的变化规律,我还成功的利用天球仪验证了天体周日视运动和天体周年视运动(四季星空),我还学会了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简单的天文问题,如:我利用天球仪可以求出福州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出和日末时刻,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天球仪开启了我们探索星空之门,再仰望星空,仿佛宇宙尽收眼底。

实验二:四季星空当我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活动星图时,我对这个小东西充满好奇,它真的可以帮助我认识四季星空吗?它要怎么使用呢?听老师一一讲解,豁然开朗。

但毕竟没有实践,总觉少了点什么,当天晚上,兴致满满的爬上楼顶,唉!!众里寻星千百度,却不见它的身影啊!意兴阑珊……机会总是会有的,2010年11月03日晚,我带着活动星图上了地理科学学院实验楼的天文楼顶,终于看到星星了!迫不及待的转动星图,转到正确位置,对着头顶的星空,寻找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是牛郎星,那那……是织女星。

”我兴奋的指着天空那最亮的两颗星星,对着身边的同学说……那晚,看着牛郎和织女星,想着那美好的传说,内心充盈着幸福和期待。

那晚我还找到了天鹅座。

美好洁白的天鹅……其实那天最亮的星星是木星,但是它不是恒星,因此不能在活动星图中找到。

实验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和操作2010年11月03日晚,我第一次接触到天文望远镜。

那天晚上木星高悬于空,天文台室外架着一台天文望远镜,那是一个小型折射望远镜。

我和斐然两人,调整寻星镜与主镜同轴后,她观察寻星镜,并调整其视角,我则观察主镜,精确目标。

地球概论实验验指导

地球概论实验验指导

地球概论实习指导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2007年8 月目录实验一、天球仪的使用................................................................. 2. ..实验二、活动星图的制作与使用................................................................. 5. .实验三、月面观测.................................................................6.. .实验四、测定子午线和太阳高度................................................................. 8. .实验五、辨认北极星,用简易方法测定地理纬度................................................................. 1. 0实验六、日食和月食观测.................................................................1..4.实验七、测定地方时,计算地理经度(选作).................................................................1.. 2实验一、天球仪的使用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天球仪的结构,学习使用天球仪,进一步巩固天球坐标系的知识二、主要内容观察天球仪的结构,演示天球的视运动,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问题或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问题。

三、仪器用品天球仪(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四、原理方法1.天球仪的结构天球仪由天球、地平圈、子午圈和支架四部分组成。

如图1所示:子午圈、地平圈、竖环、支座(1)天球天球是天球仪的主体,其中心轴线代表天轴。

《自然地理综合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综合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综合实验Ⅰ》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设置类别: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课程学时:22课程学分:1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一学期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1、本实验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自然地理综合实验Ⅰ》包括《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两部分内容。

《地球概论》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它的课程所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地球概论》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

前者主要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这是本课程的重点所在;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四大天球坐标及其要点、天球周目运动、太阳周年运动、太阳系的行星运动、主要星座分布及组成、地理坐标的测量。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是基于气象学与气候学这门课程来开设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际上包含三部分内容: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

分别对应这三个子学科有三门实践性课程:气象观测、天气分析和气候分析与考察。

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温度、湿度、气压等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原理和方法;天气分析的基本要求是结合天气图等工具进行实时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考察则要求结合气候资料和实地考察判断各地的气候类型,掌握其基本气候特征。

其中,气象学和相应的气象观测是整门课程的基础;天气学、气候学以及相应的实践性内容则更加趋重于实际应用。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专业属性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各气象要素观测仪器的观测原理和观测方法,通过实验观测巩固加深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

2、本实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的效应。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大纲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大纲(一)基本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天球仪、望远镜、经纬仪的结构、构造及光学系统和主要光学性能、光学原理,学会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有关问题,学会使用望远镜、经纬仪等仪器进行有关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测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观测能力,以期达到验证、消化、运用、巩固课堂教案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他们将来在中等学校课堂教案和指导天文活动打下基础。

(二)项目总表(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天球仪的结构和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问题实验目的:1.熟悉天球仪的结构、构造;2.学会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有关问题,实验内容:.天球仪的结构、构造及在天球仪上直接求解有关问题()天球仪的结构、构造()在天球仪上读取恒星赤经和赤纬的近似值;()已知赤经和赤纬在在天球仪上找某星,并度量两星间的角距离;.天球仪的校正及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有关问题()天球仪的校正——纬度校正、方位校正、时间校正;()按已知条件在天球仪上求解有关问题;()利用天球仪演示有关天体的视运动。

实验要求:.每—人一组,按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每人均必需按要求掌握实验的内容,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工具:天球仪、两角规、细线、像皮泥。

实验二天文望远镜的安装、调试及太阳黑子的观测实验目的:.了解望远镜的结构、构造及光学系统和主要光学性能;.学会望远镜的安装、调整、使用和维护。

.掌握观测太阳黑子的方法,学会计算太阳黑子相对数和黑子面积。

实验内容:.望远镜的结构、构造及光学系统的认识;.望远镜的安装、调整、使用和维护。

.利用望远镜进行太阳黑子的观测,并计算太阳黑子相对数和黑子面积。

实验要求:.每—人一组,按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每人均必需按要求掌握实验的内容,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

实验工具:天文望远镜、记录纸、透明坐标纸、铅笔(、)、墨镜、钟表实验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调试及月面特征的观测实验目的:.学习测定望远镜的主要光学性能;.了解月球表面的各种结构和形态;.记住几个比较大的月面构造的特征。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报告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报告

《地球概论》课程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日期:2011年11月日实验1 天球仪的使用一、实验内容1、观察天球仪的结构,掌握天球仪的使用操作;2、在天球仪上直接求算天体位置;3、演示天球的周日/周年视运动二、实验目的1、了解天球仪的基本构造;2、了解主要天球坐标和天体的相对位置;3、学会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简单的天文问题三、实验练习1、天球仪由天球、地平圈、子午圈和支架四部分组成,如图A1.2。

请加以标示:1 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图A1.2 天球仪构造示意实验2 四季星空一、实验内容1、活动星图的使用;2、认识四季星空中主要星座和亮星二、实验目的1、掌握活动星图的使用用法;2、认识四季星空中主要的星座和亮星及其相对位置,对星空分布格局有宏观上的了解三、实验练习试推算出学校所在地某日观测时刻的星空分布大势,填入以下观星记录表,并用天球仪、星图和活动星图等对所推算的结果加以验证,然后再到室外与实际星空对照,认识星空演变规律。

实验3 时间和历法换算一、实验内容1、时间的推算:恒星时、太阳时和太阴时、地方时及换算;2、农历的编制:利用天文年历编制农历,算出日月合朔、中气的日期等二、实验目的1、学会在天球仪上进行时间推算;2、掌握农历编算的基本方法三、实验练习题1、已知1998年(夏历戊寅年)的3月28日、4月26日、5月26日、6月24日、7月23日、8月22日均为朔日;又谷雨在4月20日,小满在5月21日,夏至在6月21日,大暑在7月23日,处暑在8月23日。

试定各该月份的月序和大小月。

(提示:按中气定月序,据两朔间隔日数定前月的大小。

)实验4 相关软件的使用一、实验内容Skymap电子星图的使用操作;二、实验目的1、了解相关软件的概况;2、掌握Skymap电子星图的使用;三、实验练习1、借助Skymap软件(1)模拟月相变化:如找出2010年2月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具体时间。

《地球概论》小组实验报告

《地球概论》小组实验报告




及其总结
一、实验情况
照片
二、实验总结
时间
高度
方位
10:45
38°
140°
11:45
42°
159°
12:00
42.5°
163°
12:20
42.5°
168°
12:45
40°
180°


成绩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三、测量过程
(1)测量太阳高度角。转动太阳高度测量器使刻度盘影子与太阳光线平行(此时影子宽度最窄,近乎成一条直线),然后转动刻度盘上的指针使太阳光线透过通光孔。指针的另一端有块挡光板,如果刻度盘影子未不出现通光孔影子则表明此时指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此时太阳高度角度数。
(2)测量太阳方位。假设太阳方位从正北起顺时针度量,刻度盘影子与正北线的夹角为a°。利用量角器测出夹角度数,然后根据太阳方位=180°-a°即可得出太阳方位。
二、测量时间选取
(1)选取等间隔测量时间点以验证经度差与时间的关系,每1小时间隔测一次,分别为10:45、11:45和12:45,并记为时a、时b、时c
(2)已知当地经度约为东经115°,根据经度差与时间的关系——每15°推移1小时,计算出当地正午时间为背景时间12:20,然后计划在北京时间12:00和12:20时分别测量当时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最后根据这两时方位差来验证当地经度。
分工6
实验总结




(1)利用太阳高度测量器测量太阳高度角
(2)利用太阳高度测量器、指南针等工具测量太阳方位并验证经度差与时间的关系
(3)根据当地正午时间与北京太阳时间的太阳方位差来验证当地经度

9.地球概论 实验课

9.地球概论 实验课

一、天文望远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 2.实验内容
• • • • • • • 使用望远镜要注意的事项 拆、装天文望远镜的步骤 望远镜观测的操作步骤及观测练习 观察步骤 调节主镜和寻星镜的光轴平行的练习 远处目标观测练习 月面观测练习
二、月面、木星的观测
• 2.实验内容 • 上弦月期间观察月面的月海与环形山等 • 余明教材p102-104;p235
4、 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日晷的制作
故 宫 的 日 晷
用日晷测定真太阳时:
• 用泡沫塑料制作日晷面,将圆分为 24等分,表面时刻顺时针标记, 底面时刻逆时针标记。 • 在日晷面中心垂直插入圆木棒,使 之成φ角固定于底板上。 • 使用时将晷针指向天北极,晷针日 影所指的时刻则为地方真太阳时。
怎样使用活动星图? 1. 将观测日期与 观测时间对准。 赤道 黄道
2.举星图到头顶上, 将方位对准。 3.以标出纬度的圈 为地平线。 4.过北极星在心中画 一平分星空的线,就是 空中子午线。 5.从北极星到此点的度数 估计出天顶的位置。此图 大概在织女星附近。
Skymap
参考网站
• 星友空间站 /
记录表
观察日期 观察时刻 月相 月亮方位
月相规律
初一月亮看不见
初二月亮一根线 初三初四像镰刀
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更比一天胖 直到十五月才圆 廿二半夜月半圆 一天更比一天瘦 廿九三十见月难
以下有关月相的描述。请判断分别属于什么月相?
1、傍晚一弯月牙挂树梢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香港太空馆 .hk/CE/Muse um/Space/StarShine/c_index.ht m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指导书及报告(矿物、岩石实验)班级学号姓名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一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的认识一、实验目的(一)通过对矿物标本的观察,认识矿物的常见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二)通过观察矿物标本,了解和掌握矿物的物理性质和鉴定方法,为以后鉴定矿物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一)矿物的形态1、矿物的单体形态(1)一向延长:水晶、辉锑矿、绿柱石;(2)二向延长:黑钨矿、重晶石、白云母;(3)三向延长:黄铁矿、方铅矿、萤石。

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1)晶簇状:石英晶簇;(2)粒状集合体:块状黄铁矿、块状磁铁矿;(3)鳞片状:辉钼矿、石墨;(4)纤维状:石膏;(5)放射状;辉锑矿;(6)结核状:结核状褐铁矿、鲕状赤铁矿;(7)钟乳状:钟乳状方解石、肾状赤铁矿、葡萄状硬锰矿;(8)土状高岭土,土状铝土矿。

(二)矿物的物理性质1、颜色(1)自色:磁铁矿为黑色,黄铁矿为黄色,方铅矿为铅灰色,赤铁矿为红色,孔雀石为绿色,褐铁矿为黄褐色,斑铜矿为古铜色;(2)他色:石英混入杂质后程黑、紫、玫瑰色等各种颜色;(3)假色:斑铜矿表面氧化后程蓝色或紫色。

2、条痕磁铁矿为黑色,黄铁矿为绿黑色,赤铁矿为樱红色。

3、光泽(1)金属光泽:方铅矿、黄铜矿、辉锑矿;(2)半金属光泽:磁铁矿、赤铁矿;(3)非金属光泽:细分为金刚光泽,如闪锌矿、锡石,玻璃光泽如石英(石英晶面上),油脂光泽如石英断面上的光泽,丝绢光泽如石膏,珍珠光泽如白云母,蜡状光泽如蛇纹石,土状光泽如高岭石。

4、透明度(1)透明矿物:无色水晶,透明方解石(亦称冰洲石),萤石,云母;(2)半透明矿物:浅色闪锌矿,辰砂,黑云母;(3)不透明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石墨。

5、硬度(1)熟记硬度计中的十种矿物的硬度次序: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晶、刚玉、金刚石。

(2)实习标本有: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石墨、石英。

6、解理(1)极完全解理:云母。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指导书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指导书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指导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用)陈东立编写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信息工程系2010年2月《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指导书按照国家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实验课也应当进行改革创新,实验课的内容除验证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外,还应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根据《地球科学的概论》的特点,实验课主要开出了基础性实验,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实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球科学、提高认知水平。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地球科学的概论》是我校信息工程系“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列为必修课。

安排在本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学习。

《地球科学的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

它不仅承担着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的科学使命,同时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也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学科体系。

学习地球基础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使人“胸襟开阔,知识丰富”,“地相的错综,地层的累积,以及古生物进化的痕迹,既可了然如在指掌之上;更能穆然起深远神秘的思想,作人格修养之大助”。

地球科学已成为保障人类生存的科学发展与普及地球科学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繁荣昌盛。

《地球科学的概论》主要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学问。

主要包括固体地球科学和表层地球科学两部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科学中的基本理论和要素,同时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地球科学的概论》总学时32学时;讲课24学时,自习2学时,实验课6学时。

二、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1.局部(子系统)-地球整体(巨系统)。

2.重点探讨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与演化。

3.探讨人类怎样才能与地球和谐的发展。

强调地球的整体概念,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看成是具有有机联系的“地球系统”,把太阳和地心作为两个主要的自然驱动器,人类活动作为第三促动因素。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

《地球概论》课程地球概论》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完成时间:年月号1实验 1 天球仪的使用一、实验内容1、观察天球仪的结构,掌握天球仪的使用操作;2、在天球仪上直接求算天体位置;3、演示天球的周日/周年视运动二、实验目的1、了解天球仪的基本构造;2、了解主要天球坐标和天体的相对位置;3、学会在天球仪上求解一些简单的天文问题三、实验原理天球仪是用来表述各种天体坐标和演示天体视运动的天球模型,它将主要天体的视位置投影到球面上,而使其与实际星空相吻合。

因此,天球仪可作为缩小了的星空,一幅立体星图。

用天球仪可以演示天体的视运动和任意日期与时刻的星空,帮助初学者认星,了解星空变化的规律,还可以在上面直接读取各种天球坐标值,进行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换算,并求解其它有关球面天文学的问题。

天球仪用途非常广泛,是开展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和普及天文知识必备的科教仪器。

1、天球仪的结构的认识、天球仪的结构的认识天球仪主要由天球、子午圈、地平圈和支架四部分组成,如图A1.1 所示。

图中,①天球;②子午圈;③天赤道;④黄道;⑤地平圈;⑥竖环;⑦底座;⑧螺旋。

P2 13 4 5P′687图 A 1.1 天球仪构造示意2(1)天球)天球是天球仪的主体部分。

球体的直径根据需要而定。

大型天球仪观测者可以进入球内进行观测,通常使用的天球仪直径约30 厘米,只能从球外向里观测。

天球可以绕一根贯穿圆球中心的轴旋转,这个轴称为天轴,天轴两端有轴承,装在子午线圈上,用以支持天球的旋转。

球面上绘有国际通用的星座和4 等以上的主要亮星,其中著名的亮星注有中文专名。

除此之外,球面上还绘有天赤道、赤纬圈、赤经圈和黄道等基圈和辅圈。

其中,天球正中的大圆是天赤道,每隔 1 时(即15°)有一条赤经线与天赤道垂直,赤经线的经度值标注在天赤道上。

和天赤道平行的小圆是赤纬圈,间距为10°,赤纬值也标明在赤纬圈上。

和天赤道斜交约23°26′的大圆为黄道,其上标有黄经和日期,表示一年中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地球概论实验授课教案

地球概论实验授课教案

《地球概论》实验授课教案实验一太阳黑子观测【实验项目编号】4124202823001【实验项目名称】太阳黑子观测【实验目的】1.学会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方法;2.运用太阳球面坐标,黑子分型的相关知识,学会太阳黑子相应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

【实验设备】天文望远镜、太阳投影屏、黑子观测记录纸【实验步骤及内容】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1.调节望远镜,使日面像进入视场,并按要求把记录纸固定在投影屏上,启动转仪钟。

2.调节望远镜的焦距,使日像最清楚。

3.调整投影屏的前后位置,使日像大小与观测纪录纸上的圆重合。

4.确定投影屏上图纸的东西方向:调节望远镜,使其沿着赤经方向来回微动(利用电钮控制或手动操作杆来实现),移动图纸,使黑子移动方向严格地沿图纸上的东西方向运动(即图纸上的东西线与黑子移动方向一致)。

5.描绘黑子时要求大小、形状尽可能一致,位置要准确。

下笔时先轻描,当位置准确后再重描。

先描本影,后描半影,全部描完后,再检查一遍,看是否有遗漏的小黑子6.最后记录观测完毕的时刻及观测当日世界时为0h的P(日轴方位角)、B0(日面中心纬度)、L0(日面中心经度)和天气状况等。

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太阳黑子投影观测每日数据处理包括:1. 黑子的分群、编号、分型一般相距极近的几个黑子常属于同一群,但也有仅一个单独黑子而相当于一群的。

分群后,按黑子出现的先后,自西向东给黑子群一个顺序编号(见图sh8.2)。

依据黑子的分型标准,给各群黑子标出所属类型。

太阳黑子图黑子群有好几种分类方法,在此我们只介绍苏黎世天文台的分类法:按照黑子群演变的发展阶段分为A、B、C、D、E、F、G、H、J共9种类型。

演变到最强是E型和F型,演变到最末是J型。

A类:没有半影的黑子或者单极小黑子群。

B类:没有半影的双极黑子群。

C类:同B类相似,但其中一个主要黑子有半影。

D类:双极群,两个主要黑子都有半影,其中一个黑子是简单结构;东西方向延伸不小于10°。

当地纬度的简易测定地球概论实验

当地纬度的简易测定地球概论实验

当地纬度的简易测定地球概论实验
进行纬度的简易测定可以使用日晷或者影子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选择一处开阔地点,将一个垂直放置的竖杆固定在地面上,竖杆顶部应平直地向上。

2. 在竖杆旁边放置一个水平的刻度尺或者直尺,并将其与竖杆保持垂直。

3. 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的正午时刻(太阳最高点),观察竖杆的阴影。

4. 标记竖杆阴影的末端位置,并在刻度尺上记录下这个位置。

5. 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竖杆阴影的位置,并再次记录。

6. 根据两次观测结果,计算得出竖杆阴影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比如每小时移动多少厘米)。

7. 根据地球的形状和日照的角度关系,可以计算出观测地点的纬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能提供大致的纬度估计值,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纬度信息,建议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测定。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格式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格式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格式
地球概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地球的自转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地球的自转速度,加深对地球自转运动的理解。

实验材料:
1.一个地球仪
2.一个时间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在实验室桌上放置一个地球仪,并确保它能够自由旋转。

2.启动时间计时器,并准备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时间。

3.轻轻旋转地球仪,使其开始自转。

4.观察地球仪自转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以地轴为中心,在自转轨道上运动的现象。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

通过实验证明地球自转的目的是观察地球仪旋转的时间。

一旦地球仪开始旋转,我们可以使用时间计时器测量地球仪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并将其与地球自转周期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证明,地球仪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与地球的
自转周期相匹配。

这表明地球仪的旋转可作为地球自转的模型。

实验分析与讨论:
地球的自转速度决定了一天的长度,即24小时。

在实验中观察到地
球仪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接近于地球的自转周期,说明地球的自转速度
相对稳定。

地球的自转对于生命在地球上的存在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自转所形成的昼夜交替,使得地球各个地区有不同的温度和气候条件,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并测量到了地球仪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并得出结论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实验结果证实了地球的自转现象,并加深了我们对地球自转运动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实验实习指导书实验一、天球仪的构造和运用天球仪演示天体运动[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天球仪的构造,掌握运用天球仪演示天体视运动的动作技能。

[实验原理]1、概述天球仪是以观察者为中心,以圆球表示天球的教学仪器。

它在天文、地理教学上,可帮助了解天球的各种坐标、时间的概念;能形象地理解天象与季节和时间、星象和地理纬度的关系;太阳在天球上位置的变化;也可用来求解实际的天文问题。

TY一1型天球仪吸取了中外天球仪的优点,并对内容的表达、工艺的设计作了改进:用深兰色将球体突出,以衬托浅兰色的银河;用鲜艳的粗红线和粗黄线分别表示天赤道和黄道;在黄道上红圈表示太阳的位置,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阳对应。

TY——1型天球仪星等分级明显,用黄色清晰地显示在深兰色的球体上,给人以满天星斗的臆想效果。

仪上内容多于高等院校所用的教材,且专业内容也较丰富。

TY—l型天球仪尤其适合于师范院校的天文系、地理系和中学讲授地球概论之用。

也可供天文、气象、航海等专业单位和科研机关参考。

2、天球仪的构造天球仪由球体、底座、支架、子午圈、地平圈及高度方位架等组成。

天球仪用粗红线表示天赤道,它的上方标有赤经度数,它的下方标有恒星时数。

每隔15度有一赤经圈。

以春分点为零度绕天赤道一周为360度。

以天赤道为零度向南北两天极,每隔10度有—赤纬圈。

到南北天极均为90度。

赤道经度和赤道纬度组成了赤道坐标网。

天球仪用粗黄线表示黄道。

在它的上方标有以10日为间隔的月份和日期。

用红圈表示太阳在二十四节气时的位置。

天球仪上还标有银道和南北两银极。

在天球仪上,全天共分88个星座,并用粗红虚线勾划出星区界线,它与粗红的天赤道和粗黄的黄道一起,以十分醒目的形式给教学带来方便。

全天恒星分为四等,并标有著名星团、星云和变星等内容。

并按中外习惯将各星座内的恒星用实线联接起来,以便辨认。

3、天球仪的用途和用法天球仪用于:(1)查阅和辨认星座和恒星。

(2)找出某恒星的赤经和赤纬,或已知赤经和赤纬找出某恒星。

(3)求两星之间的角距离的近似值。

或已知恒星时(或真时、平时、标准时)求某恒星的时角。

(4)找出某日太阳的黄经、赤经和赤纬,或求知某天太阳出没的时刻、方位、高度及昼长、夜长的时间。

(5)已知地理纬度:求已知恒星时(或真时、平时、标准时)的某恒星的高度和方位角。

或从恒星的地平坐标求当地的恒星时(或真时、平时、标准时)。

或已知恒星时(或真时、平时、标准时)求知天象。

(6)各种坐标的换算。

天球仪用法要则:(1)、纬度校正:使子午圈靠近地平圈的度数等于某地的地理纬度,然后移动天球仪,使地平圈上的方向与某地方向一致,再使球上已知点转到自己的位置上时即已校正完毕。

(2)已知地方恒星时,使天球仪与实际天空相符:在作了纬度校正后,耙与已知恒星时相同的赤经时数转到子午圈下,即使春分点的时角等于这个已知恒星时就行。

(3)已知真时的校正:把该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转于子午圈下,记下其在子午圈下的赤经时分,然后加上已知真时,再减去12时,所得结果为已知真时的子午圈读数。

转动球体,把赤道上上述墩值转到子午圈下。

这样球上各星点与实际天空相符。

(4)已知地方平时,则加上时差成真时,再按3校正。

如已知标准时,则按经度变为地方平时。

总之,已知时间而求解的问题,主要是测定子午圈和天球上某一时圈之间的角度的,子午圈这里代表观察地点的子午圈。

同时还应熟知下列关系:(1)所有时间都是以天球上一点的时角的连续增加来量度的。

(2)地方恒星时等于春分点的地方时的时角。

(3)地方真时(或地方平时)等于太阻的地方时角 (或平太阳的地方时角)加上12时。

地方平时又等于世界时加上(格林尼治以东)或减掉(格林尼治以西)某地子午线与格林尼治子午线间经度差(以时间来表示)。

(4)北京时间(东经120度的标准时)等于世界时加上8时。

知道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把标准时化为地方平时。

例一:找出某一恒星的赤经和赤纬。

把该恒星转到上中天,从赤道上读出赤经,从子午圈的刻度上读出赤纬即可。

例二:找出某日太阳的黄经、赤经和赤纬。

太阳每日的位置标在黄道上,则黄经数可在黄道度数上读出。

太阳的赤经和赤纬,按例一方法读出。

例三:找出两星间的角距离的近似值的原则。

低纬度:用两脚规量得两星间的距离,再移规于黄道上所得弧长即为所求。

高纬度:用两脚规求得两星间的距离长后,在最接近两星的纬度圈上按已得距离长得两点。

求此两点的赤经差化为度数即得角距离的近似值。

例四:已知恒星时,求天象。

调整天轴,使天极与地平夹角相当于该地的地理纬度,转动球体使子午圈读数等于已知恒星时,也就是使春分点的时角等于恒星时。

这时天球仪上的天象即和真实天空相符合。

此后也可根据各星点的方位角、高度进行辨认、查对恒星和星座。

例五:已知恒星时(或真时),求某恒星的时角。

原则①、已知恒星时减该恒星的赤经等于该星的时角。

如已知的恒星时小于该恒星的赤经时,可先加上24时再减去赤经即得要求的时角。

原则②、已知真时则把该日太阳所在之点转至上中天,读出太阳赤经,再转动天球使该日太阳的时角等于真时减去12时,所得的差即为恒星时,然后根据原则①,求出该恒星的时角。

例六:已知标准时,求某恒星的时角。

原则,应用经度的换算求得相当的平时,再运用时差(加或减)把相当于平时的真时求出,再把真时减去12时得太阳时角然后加上太阳赤经求得恒星时,最后按例五原则①求解即得时角。

在沈阳(经度:东8时14分)当10月30日“北京时间”18时30分,求天狼星的时角。

北京时间 18时30分按经度换算沈阳平时应为 + 14分沈阳平时 18时44分加时差(+17分) + 17分真时 19时01分减去12时 --12时太阳时角 7时01分太阳赤经(从球上估出) +14时14分沈阳恒星时 21时15分天狼星赤经—6时43分天狼星时角 14时32分主要公式:恒星时=时角+赤经太阳时角+12时=真太阳时。

例七: 10月30日昴星团在沈阳上升的真时是多少?(沈阳:北纬42度东经8时14分)把天球仪的中心轴按北纬42度调整,使昴星团出现在东方地平面,这时子午圈读数为20时8分。

10月30日太阳的赤经为14时14分,所以, 20时8分一14时14分+12时二17时54分即为昴星团在10月30日沈阳上升的真时。

例八:求4月30日沈阳的昼长及太阳出没的真时。

把天球转至(4月30日时)东方地平面,则其赤经为19时33分,转至西方地平面时,则其赤经为9时17分。

那未该日沈阳昼长为9时17分+24时一19时33分二13时44分(恒星时的时间)。

合平太阳时的时间为13时42分。

该日太阳的赤经为2时25分。

则19时33分一2时25分一12时=5时8分即为日出真时。

9 时17分一2时25分+12时=18时52分即为日落真时。

例九:求大角星的黄道坐标。

,调整天轴,使地平圈北点上的子午圈度数为66、5度,转动球使秋分点在地平圈西点,使高度方位架有刻度一面通过大角星中心。

用游标卡量得高度为30‘(即为黄纬),在该平面与地平圈的交点读出黄经(在黄道上读)为203度。

如恒星在黄道以南,则只要调整天轴,使南天极向上,与地平圈的南点成66、5度角距离。

使春分点在地平圈西点即可量出黄纬和读出黄经。

例十:求北河三的银道坐标。

调整天轴,使地平圈北点的子午圈度数为28度,转动球使银道180度之点在地平圈上的西点(即使银道平面与地平圈平面一致)。

如例九方法求得银纬为24度,银经为159度。

如恒星在银道面另一面,则使南天极向上,使天轴与地平面南点成28度角距离,转动球使银道0度在地平圈的西点,同理可量得银纬和读出银经。

只不过黄纬和银纬都有正负之分而已。

4、注意事项(1)拿天球仪时要拿底座,不可以拿地平圈或子午圈。

以防损坏支架等。

(2)因球体为纸质的,故防止与尖状硬件相碰撞。

(3)球面应保持清洁,如有灰尘,可用干净湿布擦净。

(4)仪器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实验仪器及用品]主要有天球仪、星图。

[实验内容及步骤]1、了解天球仪的构造。

2、掌握天球仪的用途和用法。

3、天体视运动演示要领。

[实验总结]1、整理观察记录。

2、区别不同类型的天体。

3、天体视运动演示要领。

实验二、星空观测和行星的辨认[实验目的及要求]1、通过观察实践,加深对天球、天体、星座、星云和天体的运行等概念的认识。

2、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学校所在地天空主要的星座(10个以上)。

3、通过观察活动,辨别和熟悉学校所在地天空主要的恒星、行星、星云以及临时可能看到的流星。

了解星星的分布格局,并掌握星空指示的时间、方向、变化规律和星图的用法。

[实验原理]1、星空分布大势为了对全天星座分布大势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将星空按赤经分为“四大星区”(见图2)。

每一星区跨赤经6h,各以其拱极星座或著名星座命名,从0h赤经线开始,自西向东依次为仙后星区、御夫星区、大熊星区、天琴星区,简称“后、御、熊、琴”。

现将四大星区的主要星座和亮星的特征于表1。

2、星空变化规律(1)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星空的周日变化,即恒星在同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方位和高度有所不同。

(2)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星空的周年变化,地球每日东移1°相对于星空则每日西移1°,需4分钟,一个月提前2小时,一年后重归原位。

(3)不同纬度观测者所观测到的星空区域不同,两极地方,只能见到半个天球的星,赤道地区,可见全天球的星。

纬度越低可见的星越多。

曲靖理论上只能观察到赤纬-64°以北的恒星。

表1、1四大星区、主要星座、亮星及特征3、四季星空事实上一年中的任何季节都适宜观星,只是不同季节星座的出没情况不同。

这里以北半球为例分述不同季节天空的主要星座。

图2 四瓣简明星图(1)春季星空春季出现的主要星座有:狮子、御夫、猎户、牧夫、室女等星座。

大熊、御夫两星座分别位于子午圈的东西两侧,占有可见天空的中部、东部、西部和南部。

天琴、仙后两星区一小部分可见,出现在北天的低空(图3)。

偏东天空有大熊、狮子、室女和牧夫等星座。

偏西天空有御夫、双子、金牛、猎户、大犬、小犬等星座,亮星较多。

天顶附近有亮星北河三(双子座)南河三(小犬座α)。

狮子座最引人注目,初春的黄昏它便出现在东方,状如一匹伏着的狮子。

在弯曲的狮子头上,有颗明亮的星,即主星轩辕十四。

其东南面为室女座,其中有一蓝色的一等星,叫角宿一。

南面为室女座,其中有一蓝色的一等星,叫角宿一。

(2)夏季星空夏季出现的主要星座有:牧夫、武仙、天琴、天鹰、天鹅、天蝎、人马、室女等星座(图4)。

天琴、大熊两星座分别位于子午圈的东西两侧,占有可见天空的中部、东部、西部和南部。

仙后、御夫两星区一小部分可见,出现在北天的低空。

偏东天空有天琴、天鹰、天鹅、天蝎和人马等星座。

偏西天空有大熊、狮子、室女等星座,天顶附近有一个有5颗亮星组成的大风筝的星座,即牧夫座;风筝形尾部最亮且带浅红色的星就是大角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