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国家与社会的界分其演变
北师大7.2_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时期的很多故事成为今天的成语,把下列相 关的成语和人物连在一起。 一鸣惊人 赵括 退避三舍 勾践 围魏救赵 楚庄王 卧薪尝胆 晋文公 纸上谈兵 孙膑
改错题 小明学过了夏、商、西周3个政权更迭后写了一 篇论文,其中有5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改正。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夏朝,他的建立者是 启,建立于距今约2070年前。启取代伯益继承父亲 的王位,从此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公天下”变成了 “家天下”。到了桀在位时期,他残暴无道不得民心, 周武王带领军队灭掉夏建立了商朝。商朝的国君纣同样 不得民心,于是被推翻,西周建立。所以我们得到一个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荀子 战国 《荀子》 墨 墨子 战国 《墨子》 家 道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家 庄子 战国 《庄子》 法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家 兵 孙武 春秋 《孙子兵法》 家 孙膑 战国 《孙膑兵法》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见上 面) 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 事 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性战争, 反对侵略战争
齐 桓 公
一 匡 天 下
霸 诸 侯 ,
管 仲 相 桓 公 ,
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
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的原因和称霸的标志
材料1: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至今受其赐。——《论语》 材料2: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说的是什么事件? 齐桓公称霸 2、齐桓公能够最先称霸的原因有那些? (1)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关闭
B
答案
1
2
3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6
7
8
5.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县”这一行政机构早在什么时期 就已出现( ) A.周武王灭商后 B.商鞅变法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 D.尧舜禹时期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6
7
8
6.右图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雕像,他是(
)
A.大禹 B.管仲 C.商鞅 D.李冰
【问题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遭诬陷,他起兵反抗,兵败 被车裂。那么,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探究商鞅变法成功了。 (1)衡量一场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 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2)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 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由于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最终被处死。商鞅虽死,大部分变 法措施依然被保留下来,因此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6
7
8
3.战国时期,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的 是( ) A.魏国 B.齐国 C.赵国 D.秦国
关闭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4.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秦国受到各诸侯国的 歧视,秦孝公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 A.实行分封制 B.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C.推进大一统 D.推行汉化政策
关闭
4
5
6
《大变革的时代》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 不在于实施 变法的人的生与死, 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 达到。商鞅被处死, 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 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 变法还是获 得了成功, 因为经过变法, 秦的经济得到发 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旧
改
贵
革
族
派
商鞅
百姓 立木为信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 才能与时俱进, 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2、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
内
役
容 奖励军功 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 如.
3、都江堰
今天的都江堰
都江堰建成后, 使成都平原“水旱从 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 天府也。”
通过分析, 你能看出都江堰有什么 作用吗?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川8个市、 42个县的3000多万人提供着
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灌溉面积达
1010万亩。
读完这段材料, 你有什么感触?
叫他们去开垦行的土地
2、几年后, 我有那两种土地, 一部分是受封300亩土地(公田)另一部分是新 开垦行的土地(私田), 公田要交贡赋, 而私田的收成全是我的, 但我还是 觉的我的收成太少我该怎么办?
叫更多的努力去开肯更多的土地
商
秦
鞅
孝
公
变革是曲折的, 充满阻力的, 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
秦国变法舌战图 秦孝公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发展趋势
济 与国家 政治 的分离的思想 马克思在谈到这一点 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
的支配下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 实际上 这只是社会中 的一部分人即资产阶级获得了自由 至少享有一种形式上的平等 阶级来讲 虽然他们丢掉了身上所带着的封建枷锁 并 但他们却陷于社会经济 国家机器 为了维持经 上的不平等 国家只是一个 虚构的共同体 沦为 管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 济上的不平等
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所做的科学 论述 并要对国家和社会关系作哲学和历史的分析
一$ 国家$社会范畴的区分
国家和社会在理论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不同的规定和性质 会这一对范畴的规定 性质分别作了概括 二者具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国家和社 社会 是受
从以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分析 和界定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 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区别国家和社会范畴的不同 其一 国家是规范性领域 是一种规范性力量 它通过一系列 法律的 道德的 政治的 经济的规范去缓和阶级冲突 和阶级矛盾 以维护现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而社 会则是规则性领域 点 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按照 与国家相比具有自为性的特 自身的客观规律运行着 是政治性
和占有社会的一切领域 从而客观地形成了国家和社 会的一体化 正是由于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 国 家和社会的分化不明显 国家也同时占有着社会的领 域具有社会的职能 客观上造成了古代政治哲学观念 上的错乱 一直没有搞清楚国家和社会各自领域和职 能的划分 到了近代 随着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 济迅速发展起来 在不少地方 当国家制度还是专制主 义的时候 社会制度已慢慢改变 产生了与私人企业制 度相联系的种种自由 国家和社会的一体化趋向解体 资产阶级的 市民社会 从政治共同体中分离出来 成 为一个独立自在的领域 元化完成阶段 何影响 在 同时 了共同体的一切外观 国家和社会关系正式进入二 并清除了国家对财产发展的任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自由经济 抛离 由于私有制摆脱了共同体 国家获得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 北师大
孟 子
分水鱼嘴
飞
沙堰韩非
宝瓶口
子
荀 子
大家掌握的不错!加油啊!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 商鞅变法。
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含义。了解今天的汉 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司母戊鼎。Biblioteka 第十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的出现原因(时代背景)
第十一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10. 24
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
1. 1945年10月24日 联合国成立
2. 1860年10月24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 《中英北京条约》
3. 1898年10月24日 彭德怀元帅诞辰
以人为镜可以 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 知兴衰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地理位置、组成部 分、各部分的功效。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区,了解其演奏特 色,它表明了战国时期高超的音乐文化 水平
五课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92022/1/19January 19,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92022/1/192022/1/192022/1/19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第一章:国家的产生一、国家的概念国家是指以一定的领土、一定的人口和一定的政权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组织起来的一个政治社会组织。
它具有权力、领土和人民三要素,并通过法律、政府和国际关系等手段行使权力。
二、国家的形成过程1. 部落联盟阶段早期的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生活的。
当人口逐渐增多,部落之间发生冲突时,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部落联盟。
这是国家形成的初期阶段。
2. 城邦国家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从部落社会向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导致了城邦国家的形成,如古希腊的雅典、斯巴达等。
城邦国家具有独立的政权和一定的领土,人民也以城邦为单位进行政治活动。
3. 君主国家阶段随着城邦国家的发展,出现了君主国家。
君主国家通常由一个国王或皇帝统治,他们通过继承或征服来掌握政权。
君主国家具有更大的疆域和更多的人口,也具有更强大的中央集权。
4. 现代民族国家阶段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潮的兴起,国家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现代民族国家以民族为基础,建立了现代民主政权。
这种国家形式在18世纪后期的美国、法国等国家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形式。
第二章: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农业革命时代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大变革。
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生活方式十分原始。
农业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生产方式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生产转变。
这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化。
通过机器代替人力、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大规模生产等创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三、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第七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PPT
一、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 社会学中得社会流动,最先由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 在1927年出版得《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
• 社会流动又称为“社会位移”,指人们在社会关系 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得移动。
• 社会意义:1、对个人与社会得意义;2、社会流动 还有助于选拔人才;3、社会流动就是评价一个社 会分层体系良性程度得一个重要指标。
• 我们可以将社会视为由等级体系中得 “层”所构成,特权较多得人在顶层,而 没有什么特权得人则接近底层。
2、测量社会不平等、社会地位得方 法
• 不平等指数 • 库兹涅茨比率 • 五等份法 • 基尼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社会综合地位量 表(SES)
不平等指数
• 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得比例+最低收入者占 总人口得比例,即用两者得百分比之与得办 法来表示社会得不平等程度。
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socioeconomic score,SES)
• 用“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社会地位进行 综合性测量,它通过测量收入地位、教育地 位、职业地位,并计算其综合值,以此反映一 个人得综合社会地位得高低。
二、社会分层研究中得两大 理论传统
• 1、马克思得阶级理论 • 2、马克斯·韦伯得多元分层理论 • 财富→经济标准→市场机会、生活机遇→
四、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划分
• 1、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分化及其趋势: 孙立平:“断裂化” 陆学艺:“中产化”或“中间层化” 李强:“碎片化”
2、陆学艺:职业分类与三种资源
•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为基础,以 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得占有状况为标 准来划分社会阶层据国 家政权组织与执政党组织系统而拥有得支配社会 资源(包括人与物)得能力;
国家与社会_内涵_分化及其范式转换分析
理论与现代化THEORY AND MODERNIZATION2011-07July ,20112011年第4期NO.4,2011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经济、政治领域改革的深化和拓展,国家与社会开始二元分化,社会自治领域日益扩大,公民自主性显著增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正在发育和成长。
社会与国家的相对分离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现代化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不断发育并逐渐摆脱政治国家超常干预的过程。
社会的现代转型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议题。
这必然要求我们在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时,实现从国家本位到社会优位的嬗变。
本文力图勾勒出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内涵、理论架构、两重分化,以及从国家本位到社会优位的范式转换。
一、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内涵尽管当代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强烈冲击,但国家仍然是分析和研究社会政治问题的基本单位。
一般说来,人们主要在如下几层含义上使用“国家”概念:其一,作为地域概念的国家(coun-try),是指特定地域之内的自然和人文的统称单位。
人民(population )、领土(territory )和主权(sovereignty )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
其二,作为人口和民族概念的国家(nation ),是指以人口和民族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共同体。
其三,作为政治概念的国家(state ),是指在一定疆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实施权威公共权力的机构。
本文主要采用第三种含义,审视国家的历史演变和当代形态。
在汉语中,“国家”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尚书》,“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1]“继自令立政,其以检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
”[2]“国家”最初由“国”与“家”两个概念所合成,先秦时期,天子所治曰“天下”,诸侯所治曰“国”或“邦”,卿大夫所治曰“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3]即“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之家”。
[4]这里的“国家”显然偏重于疆域及其民众,还不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
7第七节--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A.国家形式问题
B.国家结构问题
C.国家的分类问题
D.国家的政体问题
2.(2015.10)最早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马克思
3.(2017.4)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洛克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真题训练
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以私有制为 基础,统称 为剥削者类 型的国家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国家
建立在社会 主义公有制 的基础上
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 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
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 的工具,维护的是封建制制的剥削形式
资产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 具,维护的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
A.经济基础
B.领土
C.主权
D.立法权
E.阶级性质
9.(2012.10;2015.4)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推动力量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良
E.农民起义
阶级的统治。 2.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单]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实 行的阶级统治,就有什么类型的国家。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国家的历史类型
生产方式
阶级 国家的历史类型 经济制度
维护的剥削形式
奴隶制生产方式 奴隶主阶级 封建制生产方式 地主阶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PPT课件
•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
27、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磨制石器、耒耜
原始社会末期 出现青铜器
春秋时期 出现铁农具
商朝 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春秋 战国 铁农具 开始出现 使用范围扩大 牛 耕 末年出现 进一步推广
商鞅变法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土地所有制
奖励生产 2.奖励耕战.
奖励军功
国 经济发展 富 军队战斗 兵 力增强 强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原始社会末期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商朝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规模大 品种多 工艺精美 范围广
东周的两个分期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21、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PPT课件
本单元叙述先秦时期,即公元前约2070年至公 元前221年的历史,共编9课,其中知识课7课,活动 课2课。
夏朝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我 国从原始时代过渡到奴隶社会。从此,禹传子,家天 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水平,西周的分封制在历史 上有重要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我国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揭开了由列国并立 走向大一统的历史帷幕。
1、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①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 ②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大增; ③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提 高了齐国的地位;
2、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晋楚争霸 吴越争霸
春秋时期的霸主共同点:
①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 ②重用人才; ③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④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 的优势; ⑤他们的争霸战争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 又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东
齐
南
燕
楚
西
赵
秦
北
齐 魏
燕
后
秦 韩
赵
中
魏
间
楚
韩
原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商 主要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
鞅 内容 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变
建立县制:设置31个县,县设县令。县令由国君
知识构建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 革
科技文艺 和思想
前770年
东周
当代国家与社会演变
政府在社会关系处理 中角色定位的转型:从 管理走向服务 政府在社会关系处理中 职能的转型:从全能走 向从政社合一逐步走向 政社分开 从政社合一逐步走向 政社分开
2015-6-7
我国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如何形成?
共产党和新政权通过 国家经济职能的极速扩 展、国家对社会共域的 渗透与控制以及社会成 员对国家的依附最终确 立了党——国家与社会 的高度一体化模式。
2015-6-7
如何评价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2015-6-7
经济改革与国 家——社会关 系的重构
2015-6-7
1.经济改革的影响
2.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基础
2015-6-7
1.经济改革的影响
2015-6-7
2015-6-7
经济改革对国家与社会关系有什么 样的影响?
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 改革促使社会结构分化。 经济改革引起了剧烈的利益分化。
的确立,社会成员对党-国家的依附关 系也最终形成,这种依附关系主要是通 过①劳动就业制度②户籍制度 ③身份 制度④单位制度 再由劳动就业制度、户籍制度、身份制 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所构成的制度环境中 在城市中特别是在国营部门中产生了一 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单位
评价一体化结构
随着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和 深入发展,政企分开,“单 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社区人”,政府与社会的关 系、政府与个人的关系面临 着空前的全面转型,显然, 在这样的关系转型中,政府 的决策行为居主导地位,因 而我们将研究焦点更多地集 中在政府的转型。 1. 政府在社会关系处理中 角色定位的转型:从管理走 向服 务
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控制
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
第七讲-国家类型与PPT课件
.
25
法西斯主义国家
.
26
法西斯主义国家
➢ A、对内取消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实行公开的反动独裁 统治;
➢ B、对外鼓吹和推行沙文主义,赤裸裸地发动侵略战争, 并为此制造出一整套反动理论;
.
27
威权主义国家
➢ 威权主义政体(或威权政体,威权政治,威权主义)是一 个政治概念。它的内涵是:在民主的外壳下,以威权的手 段取得政权、治理国家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既不同于民 主政体,也有别于独裁政体,既有某些民主的成分,又有 对集权的强制。
.
12
领主占有制
➢ 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由国王封赐给大封建主,然后再逐级 分封给各级领主。下级领主对上级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 如提供兵役、交纳贡赋等等。领主掌管的领地可以时代相 袭,但不能自由买卖。他们在自由的领地上经营庄园,利 用特权和暴力压榨附属农奴。其主要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 为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使用自己的工具耕种份地来维持自 己和家庭的生活,同时无偿为领主耕种保有地,并承担本 领地的贡赋、徭役等等。
➢ B、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 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实行的是官僚制;
➢ C、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思想手段来看, 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 要的思想宗教化;
.
15
资本主义国家
• ⅰ、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 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
16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第七讲 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
孟凡礼
.
1
第一节、国家类型
一、划分国家类型的方法和标准
1、亚里士多德的划分 2、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方法
二、不同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资产阶级已经不再是一个等级,而是一个阶级 了,因此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而不是地区范围内组织起 来,并且必须使自己通常的利益具有一种普遍的形式。 由于私有制摆脱了共同体,国家获得了和市民社会并列 的并且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实际上国家不外是 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 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 —卡尔· 马克思
• 5、对公民社会理论的批判:市场能否自愿形成、 市场化是否有利于民主化、第三部门是否有利于 民主、传统的社团组织是否有损于民主
五、中国的国家与公民社会
• 1、王朝国家的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三种变迁模 式 • 2、国际压力、底层造反与传统国家的解体 • 3、士绅的衰败与民间社会的散沙化 • 4、新型政党的兴起与国家的重构:党国体制的形 成 • 5、一元主义的国家与社会的消失:家族的瓦解, 公社与单位体制的逐步形成 • 6、权力分散与公民社会的初步兴起 • 7、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目标与途径
• (3)国家帮助组建的社团 • (4)社团的联结作用
• (5)社团促进国家与市场的合 作 • (6)市场利益通过社团传递到 国家
四、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与社会
• • • • • 阅读教学参考资料,讨论下列问题: 1、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生长机制 2、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互动关系 3、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4、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模式选择
• 多元主义模式:利益集团间的 竞争 • (1)国家与社会的对抗 • (2)以利益集团为基本行动单 位 • (3)自我组织的利益集团 • (4)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 • (5)利益集团防范国家对社会 的侵扰 • (6)市场利益直接传递到国家 • 合作主义模式:政府、企业与 工会的谈判 • (1)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合作 • (2)以社团为基本行动单位
(二)晚期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公民社会
• • • • • • • 1、市场的内在矛盾与国家权力的全面膨胀 2、议会的虚弱与行政权力的扩张 3、政治社会的弱化与利益集团的勃兴 4、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衰落与社会资本的流失 5、社会运动的全面兴起与发展 6、第三部门的广泛兴起 7、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
(三)发达国家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主要模 式:Pluralism and corporatism
4、作为公民社会的Civil Society:另一种分类
• • • • •
经济领域:商业公司及行业协会 宗教领域:教会及教派 知识领域:大学和独立的传媒组织 社团领域:自愿组织、慈善组织 政治领域:独立政党及其它非政府的政治 性组织
二、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理想模式
• • • • • • (一)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相互制衡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一方面公民社会需要国家调节社会内部的利益冲突;另 一方面又需要公民社会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扩张。因此,国家只能是必要的恶 (社会由国家界定,但国家又受制于公民社会) (二)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对抗 托马斯· 潘恩认为,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公民社会越 要完善,就越要需要缩小国家的活动范围。 (三)国家超越于公民社会之上 黑格尔认为,公民社会内部是一个私人利益的战场,并且存在着自我削弱的 趋势。因此,应该由超越于公民社会之上的国家来代表普遍利益调节特殊利 益 (三)公民社会与国家和谐共存 迈克尔· 伯恩哈德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来支撑;而 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卫护 (五)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合作互补 塞拉蒙认为,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和冲突关系,而应该是 一种合作和互ety
• (1) 私人领域:即市民社会或市场领域,以实现个人私利而结成的领域 • (2)志愿性组织:超越血缘关系、超越地缘关系、超越私人物质利益的非 政府、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教会、社区福利组织和邻里组织、体育俱乐部 和艺术协会等志愿者协会(又被称为是第三部门) • (3)公共领域:由私人而聚集为公众的场所,在这里,公众通过阅读报刊 杂志而对共同关心的公共问题进行自由、理性和批判性的讨论:沙龙、酒 吧、咖啡馆、理发店等公共传媒途径。由文学性公共领域中产生出政治性 公共领域,其特征是通过讨论而形成公共舆论,从而形成对国家和市民社 会关系的调节;为国家提供合法性来源,制约市场的非道德趋势 • (4)社会运动:公民的不服从传统与和平造反权利的行使场所:游行、示 威、罢工、罢课、罢市等街头政治场所,即公民的非暴力不合作场所 • 讨论与深入:不同的识字率普及方式与公共领域的强弱: 英法的读书识字与 德国的军事操练识字 • --现代社会的结构:个人—血缘亲属关系—公民社会—政治社会--国家 • 结论:公民社会所铸造的,是一种超越传统血缘关系与外在于国家控制而 横向铺开的关系网络;这一网络所产生出的信任与合作规范即为社会资本。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的强弱与否制约着现代民主政治的正常运作。
(二)汉语语境中的Civil Society
• 1、作为市民社会的Civil Society • 意指介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私人领域。私有产权和市场机 制构成市民社会的核心领域(也即马克思所指的资产阶级 社会)。 在这一领域中,人们以利益为纽带,通过自愿交换而结合 成一种横向的关系网络。 • 2、作为民间社会的Civil Society • 多为台湾学者使用,指与政治国家相对立的一个民间领域, 包括家庭、亲属关系、民间社团等一切非官方领域。这一 用法既包括了传统社会中的官民二元对立意义上的血缘亲 属组织,也包括超越血缘亲属关系的商会、行会等。
• •
• •
三、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实际历程
• • • • • • • • • • (一)早期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公民社会 1、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立与合作 基督教的平等观念与契约观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私人领域的形成 国家权力对私有产权和契约自由的保护:军事、法律与货币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发展 私人领域的成熟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强大的议会与虚弱的行政 阶级冲突的激化与现代政党的出现 讨论与思考:黑格尔与马克思在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阅读与思考:
• 参考书目: • 邓正来、J· 亚历山大 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北京:中央编译出 版社,1999年。 • 何增科 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 讨论与思考: • 1、多元主义与合作主义的比较 • 2、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建构及道路选择 • 3、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演化趋势 •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 • 5、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 • 现代国家与社会的内在矛盾
七、当代中国国与社会结构的特 殊性
• • • • • • 二元性结构的三个维度 1.传统国家的私人领域、政治领域与第三领域 2.当代国家与社会结构的三元性 (1)政党、国家与社会 (2)中央、地方与基层 (3)城市:国家、单位与个人;农村:国家、生产队与 个人 • 3、三维性与当代中国的国家建设的主要问题 • 培育公民社会的主要途径:资本、社区(村治)、工会、 社团、公共领域与社会运动的良性成长与国家能力建设
六、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演变特征
1.传统权威结构与现代民主结构的并存 • 在传统的政治形态中,政治结构是一种等级性的权威结构;在当代的 政治结构中,作为正式制度的民主结构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权威结构 并存于一体 2.国家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二元性 • 作为正式制度的平等结构与作为社会结构的等级结构:家庭、学校、 社团、公司和政党以一种等级结构组织 3.强国家与弱社会的并存 • 现代国家产生和变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来压力和内部冲突,而不是 社会独立发展之后的自主要求。国家变迁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竞争压力的大小而不是社会的推动,而竞争压力又主要表现为军事压 力、经济压力和合法化的压力 • 结论(1)政治国家本身成了缩短差距的工具和手段;(2)国家在这 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改变原有社会结 构;(3)政治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政治领域内逐步去除等级结构而 落实民主结构;(4)最终目的是促进两种二元化结构的逐步一元化
一、复杂难解的Civil Society
• (一)Civil Society的起源 • 1、拉丁文(civilis societas):意为文明社会,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 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法典、城市、礼仪、合作),以区别于 野蛮人的生活。 • 2、从14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使用civil society,同样是指文明社会,即 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状态之后的生活状态 • 结论:从Civil Society的起源可以看出,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文明社会。 文明社会之所以等同于政治社会(Political Society),是因为人类在进 入政治社会之后,就脱离了野蛮状态或自然状态(Nature State),而 以法治、礼仪和良善的风俗来治理社会。 • 甚至可以说,此时的市民社会的含义可以等同于国家,即作为政治社 会的家 • 因此,在古典时代国家即文明社会,与文明社会相区别的是野蛮社会; 在文明社会内部,又区分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二)从文明社会到市民社会的 转变
• 3、黑格尔所使用的Civil Society •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指介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领域。这一领域不 再是只与野蛮或不安全的自然状态相对的概念。而是一个与自然社会 (家庭)和政治社会(国家)相对的概念。 • 黑格尔认为,介于自然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市民社会包括三个部分:需 求的体系—市场经济;多元的体系—自愿组织(同业工会);司法体 系—警察和司法机构。 •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虽然外在于国家,但是由于它不能消弥自身内 部冲突,所以还需一个代表普遍利益的家来凌驾于市民社会之上。 • 4、马克思常常将Civil Society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 • 现代国家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管理机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是以无 产阶级的不自由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