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
指南解读|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指南解读|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经冷冻球囊消融房颤技术是近几年房颤治疗的创新技术,在临床推广普及过程中,操作、治疗参数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共同倡导并组织撰写了'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与推广该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
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内外房颤处理指南、共识和最近相关文献,对其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和评述。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而肺静脉电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已被公认为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基石。
然而,由于较低的持久性PVI而致复发率增高,很多研发致力于安全和更持久的PVI,包括发展一次性消融达到PVI技术。
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做为一次性PVI技术的代表,自2005年在欧洲上市以来,迅速推广至其他国家,已成为PVI的标准方法之一。
我国自2013年开始应用CBA治疗房颤,且在2016年由一代冷冻球囊更新至二代产品(Arctic Front Advance,美国美敦力公司),迄今已逾2万余例。
尽管多个研究均表明经CBA治疗房颤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学习曲线短、严重并发症少,但仍需较多的技术和流程规范、培训、推广和质量控制等,以进一步提高CBA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并于2020年4月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和《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同时发表'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共识)[1-2],共识撰写共分为10个部分,包括背景、原理和特点、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围术期抗凝治疗、手术操作建议、冷冻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发症的预防、术后随访和复发患者的处理、培训建议,内容涵盖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房颤的整个过程。
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康复和运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2
康复与运动管理原则
个体化评估与制定方案
综合考虑患者病情、体能、运 动习惯等因素,制定个体化康 复与运动方案。
评估内容包括心肺功能、肌肉 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针 对性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类 型、强度、频率等。
安全性考虑及风险防范措施
运动前进行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 运动导致的意外损伤。
运动类型选择及强度控制建议
运动类型
推荐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 泳、骑自行车等,可结合柔韧性 及力量训练。
强度控制
根据个体心肺功能及耐力情况, 以不引起明显症状为原则,逐渐 增加运动强度。
频率、时间、周期规划技巧
01
02
03
频率
每周3-5次,每次20-60分 钟,具体根据个体情况而 定。
时间
建议在下午或晚上进行运 动,避开血压高峰期。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运 动方案,确保患者能够适应并坚
持锻炼。
长期随访与效果评价
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定期评估 康复与运动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
评价内容包括心肺功能改善情况 、体能提升程度、生活质量变化
等。
通过效果评价,不断优化康复与 运动管理方案,提高患者康复效
果和生活质量。
03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策略
、晕厥等症状。
体征
常见体征包括心脏轻度增大、可 闻及第四心音、心尖部收缩期杂
音等。
分型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 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 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 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
动脉瓣下狭窄。
诊断方法与标准
心电图
可表现为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异常Q波等 ,但缺乏特异性。
29-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31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问题
1. HOCM行PTSMA有创压力检查方法有几种? 2. HOCM行PTSMA时,LVOTG要求是多少? 3. 确定PTSMA靶血管的方法是什么?? 4. PTSMA手术终止标准是多少? 5. PTSMA注意事项有哪些?乙醇注射的用量、酒精注射的
速度一般是多少?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32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谢 谢!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33
13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手术操作
术前准备:
同一般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 常规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测定LVOTG
造影体位:
右前斜位和后前位加头位
LVOTG测定:
单导管 双导管技术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4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测量LVOTG的方法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8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手术操作
在注射乙醇前,应检查: ① 球囊在测试过程中没有移位 ② 先前置入的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 ③ 为了减轻病人的胸痛,静脉推注吗啡5~10mg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9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9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PTSMA适应症
I. 临床症状
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且乏力、心绞痛、劳累 性气短、晕厥等进行 性加重,充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
外科间隔心肌切除失败或PTSMA术后复发 不接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患者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一、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定义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及室间隔不对称肥厚为特征,心室腔变小、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室壁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其诊断需要除外瓣膜疾病与高血压病等引起左心室负荷增加的疾病。
HCM人群发病率为0.2%,年死亡率达3%-5%,是年轻人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
HCM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HCM是由心肌肌小节收缩体系相关蛋白的突变所致,迄今已确定10个编码肌节蛋白的300多种突变参与该病的发生。
HCM根据左室流出道(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LVOT)有无梗阻可分为非梗阻性与梗阻性。
有一部分HCM患者的LVOT梗阻仅在前、后负荷以及心肌收缩力发生改变时出现,而在静息状态不出现梗阻,我们称之为动力性梗阻(dynamicobstruction)。
HCM根据肥厚心肌存在的部位,又可分为室间隔肥厚、心尖部肥厚、心室中段肥厚(最重的肥厚在乳头肌部分)、右室肥厚等等。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HCM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HCM 的1/4,因其肥厚的心肌造成左室流出道梗阻而得名。
HOCM 曾被称为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和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diopathic hyper-trophic subaortic stenosis,IHSS)。
在部分HCM病人中,由于肥厚间隔心肌将左心腔分为左室心尖部高压区及主动脉瓣下低压区,造成主动脉瓣下(即LVOT)的压力阶差(pressure gradient,PG)。
非梗阻性LVOTG:静息和负荷运动时均PG<30mmHg;梗阻性LVOTG:静息PG>30mmHg;动力梗阻性LVOTG:负荷运动时PG>30mmHg。
心肌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心肌病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心肌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且危害重大,是年轻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也是心脏移植的主要病因。
同时,心肌病血栓/栓塞的风险也较其他疾病明显增高。
心肌病患者可分别或同时出现心腔表面肌小梁增多、隐窝形成、心腔增大、运动减弱、血流淤滞等现象,且部分特殊类型心肌病(如围生期心肌病)可合并高凝状态。
以上因素均增加了心肌病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
据统计,各类心肌病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病率高达6%~33%。
而亚洲高危血栓风险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率仅为18.1%~35.6%,远低于欧美。
因此,制定和推进心肌病的抗凝治疗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部分针对各类心肌病抗凝方案的治疗建议或推荐,但仍无全面针对心肌病的统一抗凝指南或专家共识。
制定心肌病抗凝方案专家共识、推广与规范化心肌病患者的抗凝治疗,减少脑卒中与肺栓塞并发症,意义重大。
本专家共识心肌病的定义采用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肌病和心包疾病工作组发表的声明标准,是指非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
将心肌病分为五型: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限制型心肌病(RCM)和未定型心肌病[包括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应激性心肌病等。
本专家共识将从与抗凝治疗密切相关的四个方面: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心肌病合并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心肌病合并血栓、特殊类型心肌病,对心肌病抗凝治疗分别进行阐述。
本共识借鉴ESC的2014年HCM诊疗指南、2018年孕产妇心血管疾病指南、2019年围生期心肌病病生理及诊疗指南、2020年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1年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2021年心脏淀粉样变诊断和治疗立场说明以及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的2020年HCM诊疗指南,同时参考我国的2017年中国成人HCM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年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年围生期心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等,结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的系统性回顾,评估了抗凝治疗建议的证据强度,并采用以下级别进行推荐:1 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心肌病因合并心房肌病变、心房扩大、心室舒张功能不良等,发生房颤的比例高。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摘要: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应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的远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接收的20例HOCM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TSMA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手术后12个月的LVOTG与室间隔厚度情况,术后12个月室性前期收缩频发、恶性心律失常、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LVOTG与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5)。
术后12个月患者发生不良事件调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室性前期收缩频发、恶性心律失常、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远期疗效较好。
结论:将PTSMA应用于HOCM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LVOTG与室间隔厚度情况,控制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远期预后效果较好,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于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梗阻性心肌病;远期疗效HOCM是临床常见病,属于特发性心肌病的一种[1]。
患者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前区、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均具有较大影响。
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PTSMA对HOCM的远期效果,展开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接收的20例HOCM患者,进行分析。
2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30岁~70岁,平均年龄为(50.23±5.48)岁;9例患者合并为高血压,6例患者合并为心房颤动;5例患者合并为糖尿病;临床表现中有呼吸困难的患者10例,有心绞痛的患者12例,有晕厥史的患者3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确诊为HOCM;(2)所有患者最低年龄均为30岁,最高年龄均为70岁;(3)所有患者均接受PTSMA治疗;(4)本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CGP专家共识双心门诊建设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4(附图表)
CGP专家共识|双心门诊建设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4(附图表)双心医学(pycho-cardi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是一门由心脏病学和心理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学科。
双心医学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强调在关注心血管疾病改善的同时,关注精神心理状态对躯体的影响,以达到最佳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
为完善并提高我国双心医学诊治能力,加强早期识别、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合理用药和及时转诊管理,提高双心障碍和双心疾病医疗服务能力。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组织专家查阅文献、开展研讨,基于《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和《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结合分级诊疗的卫生政策,制定了《双心门诊建设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以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双心门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开展双心门诊医疗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工作,不断健全我国双心医疗服务体系,为双心障碍和双心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适宜的门诊诊疗服务,提高双心障碍和双心疾病的识别率和治疗率,降低误诊、误治率,从而改善双心障碍和双心疾病患者的预后,并有效降低患者家庭和国家医疗负担。
1.建设双心门诊的意义大量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问题。
现有数据显示,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中31.18%存在抑郁状态,30.46%存在焦虑状态,其中轻中度抑郁状态和轻中度焦虑状态分别占比30.30%和27.62%。
轻中度焦虑状态、轻中度抑郁状态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疾病,由于其临床症状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因此心血管内科医生需担负起鉴别诊断、对症治疗和发起联络会诊的首诊责任。
双心门诊为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症状的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提供规范诊治的场所,以提高诊治效率。
2.双心门诊设置2.1双心门诊组织架构双心门诊原则上由双心专业医师、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和护师组成,有条件的可以增加精神心理专科医师及康复师。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附共识解读)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有些室早不用治疗)室性早搏(室早)很常见,室早在动态心电图上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多数室早因精神紧张或劳累等引起,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建议及时干预。
病因室早,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正常人在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饮酒、吸烟或熬夜时都可能出现室早。
室性期前收缩更多见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等患者。
症状一般偶发的期前收缩不引起任何不适。
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可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出汗、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听诊时可听到突然提前出现心搏,第1心音较正常响亮,第2心音微弱或听不到,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
脉诊可以触到提前出现的微弱脉搏,随后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
处置对有症状者,应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期前收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室性期前收缩应按Lown分级,评定良性(LoWn分级<ΠI级)、恶性(LOWn分级>ΠI级)。
频发的期前收缩可并发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可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性期前收缩,必须治疗。
①频率平均25/分钟;②多形性或多源性,但要注意除外房性期前收缩伴差异传导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④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I类和In类药。
对于期前收缩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伴有心衰或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需紧急静脉给药。
微创室间隔心肌切除系统的研制
微创室间隔心肌切除系统的研制
徐扬;吴欢;李菲;梅享林;陈奋飞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23(29)1
【摘要】将微创理念带入传统心内直视手术,研制一种针对肥厚性心肌病的微创心肌切除系统,通过负压吸引和穿刺针捕获方式双重固定靶心肌组织,用旋切刀对组织
进行准确、快速、安全切除,降低手术创伤。
根据临床使用需求,对系统中负压吸引、穿刺针和切割刀组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各项性能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微创心肌切除系
统制造工艺稳定且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要求。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徐扬;吴欢;李菲;梅享林;陈奋飞
【作者单位】湖北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78
【相关文献】
1.室间隔切除术与经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即时效果
2.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Meta分析
3.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中远期
效果比较5.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在换瓣同期行或不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解读(完整版)
2019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解读(完整版)在2019年5月第40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 2019)上,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欧洲心律学会(EHRA)、亚太心律学会(APHRS)、拉丁美洲心律学会(LAHRS)共同发布了《2019HRS/EHRA/APHRS/LAHRS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
该共识汇总了近期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循证医学的成果、临床研究的结论和专家的建议,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临床检测和评估、导管消融的适应症及手术的实施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前一版指南进行了订正。
本文就该共识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适应症和实施进行简单介绍。
一、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对于特发性流出道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症状明显者,均推荐导管消融治疗。
对于特发性非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者患者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时,均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对于伴或不伴左室功能障碍的频繁发作、单形性的PVC,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患者不愿接受长期治疗时,建议行导管消融治疗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反复发作的单形性室性心律失常,优选导管消融;对于合并IHD和药物难治性VT风暴的患者,建议行导管消融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单形性VT且不愿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IHD患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对于植入ICD后首次发作单形性VT的IHD患者,可考虑行导管消融治疗,以降低VT复发或ICD治疗的风险。
对于既往有MI和反复发作的症状持续VT,曾行心内膜导管消融未成功,且有心电图,心内膜标测,或影像学证据证实心外膜存在VT基质,则可以考虑心外膜消融。
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存在下列情况:反复发作持续性单形性VT,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禁忌或不能耐受时;对于药物难治性电风暴的NICM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减少VT复发和ICD放电。
对于NICM患者,心外膜消融VT在心内膜消融失败或者怀疑存在心外膜基质或回路时可作为起始消融方案。
2023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申国心血雷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最全版)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中国约有3.3亿CVD患者,这亟需有效策略来管理CVD并改善患者预后。
心脏康复是一种墓于循证证据,采用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改变相运动训练等干预来改善CVD患者预后的综合干预措施,已被证实可以有效减少CVD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是现代CV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脏康复中心的门诊心脏康复真安全性和有效性己被证实,在2018年全球约再55%的国家及地区提供了心脏康复项目,但真转诊率、参与率以及完成率都不甚理想。
据美国医疗保险系统数据显示,2007~2011年出院患者中参与心脏康复者仅占16.3%。
美国一项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注册研究显示,2007~2010年,62.4%的患者被转诊至心脏康复,而真中32.6%参与了至少一次心脏康复,参与者中仅约一半患者完成了26次以上原复。
我国人口基数大,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数量为13.2家/1亿人口,且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只手言少数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参加门诊心脏康复,参与率及完成率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一项新研究显示,2017~2019军参与门诊心脏康复治疗的患者中完成24次以上康复次数者仅占18.7%。
鉴于此,当前迫切需要有效策略来提高患者的参与度,而居家心脏康复(home-basedcardiacrehabilitation , HB C R)则是目前国际认可的潜在策略之一。
HBCR医疗模式是心脏康复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卫生机构的心脏康复中心共同形成连续的心脏康复医疗体系,主要提供以家庭为场景的、以长期乃至终身康复指导而进行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正常心肺功能、参加社会活动和提高生活质量。
2019牢美国心血管与肺康复协会( M C VP R)、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表的《基于家庭的心脏康复科学声明》,推荐一部分低危患者居家进行心脏康复。
经验分享-精准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心肌病
经验分享| 精准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心肌病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心肌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0.6%~1.3%,猝死的发生率更低仅0%~0.7%,所以该手术在有经验的中心还是非常安全的。
该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安装永久起搏器,发生率大约10%~12%。
为避免可能的并发症,需要精准找到消融的靶血管。
一般来说,靶血管多为第一间隔支动脉。
但是把第一间隔支都消融掉可不是精准消融,所谓的精准消融是只消融室间隔左室面的SAM 征处。
要找到支配室间隔左室面的间隔支动脉分支血管。
这需要术中心超实时指导,通过OTW球囊向假定的靶血管注射造影剂,如果超声心动图显示造影剂浓聚部位位于室间隔左心室面SAM征最明显处,提示为靶血管。
否则,需要重新寻找靶血管。
要记住,2%的间隔支动脉靶血管起源于对角支。
5%的间隔支动脉起源于回旋支。
如果找的靶血管准确,酒精消融的量会很少,效果会很好。
只有做到了精准消融,才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当然,SAM征的位置至关重要,越低消融效果越差甚至不适合消融,越高消融效果越好。
SAM征的位置预示PTSMA效果的好坏。
2019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解读(完整版)
2019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解读(完整版)在2019年5月第40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 2019)上,美国心律学会(HRS)联合欧洲心律学会(EHRA)、亚太心律学会(APHRS)、拉丁美洲心律学会(LAHRS)共同发布了《2019HRS/EHRA/APHRS/LAHRS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
该共识汇总了近期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循证医学的成果、临床研究的结论和专家的建议,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临床检测和评估、导管消融的适应症及手术的实施进行详细的阐述,对前一版指南进行了订正。
本文就该共识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适应症和实施进行简单介绍。
一、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对于特发性流出道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症状明显者,均推荐导管消融治疗。
对于特发性非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者患者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时,均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对于伴或不伴左室功能障碍的频繁发作、单形性的PVC,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或患者不愿接受长期治疗时,建议行导管消融治疗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反复发作的单形性室性心律失常,优选导管消融;对于合并IHD和药物难治性VT风暴的患者,建议行导管消融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单形性VT且不愿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IHD患者,可选择导管消融治疗。
对于植入ICD后首次发作单形性VT的IHD患者,可考虑行导管消融治疗,以降低VT复发或ICD治疗的风险。
对于既往有MI和反复发作的症状持续VT,曾行心内膜导管消融未成功,且有心电图,心内膜标测,或影像学证据证实心外膜存在VT基质,则可以考虑心外膜消融。
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存在下列情况:反复发作持续性单形性VT,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禁忌或不能耐受时;对于药物难治性电风暴的NICM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减少VT复发和ICD放电。
对于NICM患者,心外膜消融VT在心内膜消融失败或者怀疑存在心外膜基质或回路时可作为起始消融方案。
心脏超声检查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 (2024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挑战诸多
规范化操作需要统一标准、培训 医生、更新设备等,面临诸多挑 战。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诊断准确性
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诊断误差 。
促进经验交流
统一标准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经验 交流。
推动技术发展
规范化操作有助于推动心脏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进步。
02 心脏超声检查基本规范
检查数量增加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心脏超声检查数量逐年增加。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心脏超声检查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检查结果解读不一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医生对检查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
规范化需求及挑战
需求迫切
心脏超声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 中占据重要地位,规范化操作有 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脏超 声检查专业人才,为推广和规范化心脏超声检 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和实施效果评价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 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
观、公正的评价。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理论 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病例 分析等,注重考核学员的综 合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心肌病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扩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心功能降低。需与高血压性心脏 病、缺血性心肌病等鉴别。
肥厚型心肌病
心室壁增厚,以室间隔为主,呈不对称性肥厚。需与主动脉瓣狭窄 等引起的继发性室间隔肥厚鉴别。
限制型心肌病
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心房扩大明显。需与缩窄性心包炎等鉴别。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筛查策略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护理体会
患者 氧疗 和药物止痛剂。本组 12例患者均出现胸痛 ,经精心护理 , 数 分钟至 1 d内疼 痛均消失 。本组 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 房室传导 阻滞,持续 2 h,经过 护理人 员精心 护理,愈后 出院。具体护理
2 结果
操 作 :临时起搏 器应该 按照标准妥 善 固定 ,密切观 察起 搏与感
年 1O月收治 12例 HOCM患者,采取 此方法治’疗’经过精心 护理 , 预后 ,大部 分存在焦虑心理。术前 护理人 员要及时的洞悉患者及
效 果满意,现报告如下o
家属的思想状况 ,帮助其 了解手术 的原理 、疗效、并发症和相关
1 资料 与 方 法
注意事 项,消除患者术前 的焦 虑心理 ,对术中和术后可能正常出
阻为特 征 的心肌 病,其危 害性 大 ,猝 死率 高。经 导管室 间隔化
学消 融术是近年来治疗 HOCM 的一种新技术 ,由于其方法简单 、 3.1 心 理 护 理
创 伤少 等优 点 ,得 到迅 速推 广c笔 者所在科 200解 较少,患者思想包袱大 ,担心手术 的疗 效和
结论 :对于产妇产后的护理干预要给予重视 ,尽量避免 不利 因素影 响产妇 ,以达到预 防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 的目的,从而改善产妇 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产后抑郁症 ; 原因 ;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7-0089—02
然后选择合适 的球囊 导管,用指引导丝插人球囊导管腔送人左 前 者可能出现 的情况,让其有 充分 的心理准备,避 免术中出现惊慌 、 降支 第一 间隔支 (s1),3~5个 大气压 充盈球囊 ,经球 囊导管 中心 紧张情 绪,影响手术,同时,遵 医嘱术前给予药物止痛剂 ;术中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Meta分析
海南医学 2 0 1 3 年5 月第 2 4 卷第 1 0 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6 3 5 0 . 2 0 1 3 . 1 0 . 0 6 4 6
【 关键词】 经皮室 间隔 消融术 ;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Me t a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 6 5 4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 - - - 6 3 5 0 ( 2 0 1 3 ) l O —l 5 4 1 —0 4
C a r d i o l o g y , R e n m i nH o s p i t a l o fW 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 W u h a n 4 3 0 0 6  ̄H u b e i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e i f v e T o s y n t h e t i c a l l y e v a l u a t e he t e ic f a c y o f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t r a n s l u m i n a l s e p t a l m y o c a r d i a l
・
循 证 医学 ・
经皮 间隔心肌消融术 与室间隔心肌切 除术 治疗 肥厚型梗 阻性 心肌病 的 Me t a 分析
周艳 丽 , 易 欣, 黎 明 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武汉大学人 民医院心内科 , 武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
但部分HOCM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这部分患者需要借助非药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HOCM 患者的临床症状[1]。
PTSMA首先于1995年由Sigwart在Lancet报道,由于创伤小、操作方便,这种技术现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一、PTSMA发展及应用1981年Waller等报告1例17岁女性HOCM患者,13年后发生室间隔心肌梗死,此后胸骨旁杂音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厚度变薄(由23mm降至15mm),左心室流出道(leftventricular outflowtract,LVOT)增宽[2]。
1983年Sigwart、1994年Gietzen等发现用类似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选择性阻塞前降支发出的第一间隔支可缓解HOCM的LVOT梗阻[3,4]。
1995年Sigwart等报道应用PTSMA成功治疗3例HOCM患者,并随访1年,临床症状明显好转[5]。
之后,PTSMA技术在世界各地开展,检索PubMed,15年(1995年至2010年)内涉及室间隔酒精消融治疗的HOCM文献700余篇。
国内,1998年赵林阳等首次报道应用PTSMA治疗1例HOCM[6],随后辽宁省人民医院等近30家单位先后开展了此项技术,于2001年全国PTSMA总手术例数已达150例,居亚太之首。
同年,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组织高润霖、李占全等专家共同制定我国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参考意见[7]。
经过十多年的历程,伴随PTSMA技术的提高,目前PTSMA已在20个省市自治区近百家医院开展。
二、PTSMA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德国Seggewiss等早期进行了当时世界最大样本PTSMA(241例)疗效及安全的观察,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和2年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LVOTG)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显示LVOTG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下降,心功能改善,运动时间及耐力也逐渐增加[8]。
Alam等荟萃分析1996至2005年已发表的42个研究,入选PTSMA患者2959例,随访观察1.5~43.2(12.7±0.3)个月。
发现PTSMA可使LVOTG持续下降,肥厚间隔变薄,HOCM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运动耐力提高。
30d平均死亡率1.5%,远期死亡率0.5%。
其他并发症:心室颤动2.2%,左前降支(LAD)闭塞1.8%,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trioventricularblock,Ⅲ°A VB)置入永久性起搏器10.5%,心包积液0.6%[9]。
2003年ACC/ESC“肥厚型心肌病专家共识”中比较分析了PTSMA与外科间隔心肌切除术(myocardialmyectomy,MM)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PTSMA可以改善HOCM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LVOTG,是药物治疗难以改善症状的HOCM 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10]。
2007年德国Seggewiss等又报道了PTSMA的长期随访结果,对100例PTSMA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8年进行了随访发现心功能NYHA 分级由术前2.8±0.6 降至1.4±0.6、1.5±0.6和1.6±0.7(P<0.0001)。
无创监测发现LVOTG进行性降低,室间隔厚度减小,运动耐力提高[11]。
2009年Alam等荟萃分析了5项PTSMA与MM的对比研究,共观察了351例患者,其中183例为PTSMA患者,168名为MM患者。
PTSMA 组随访观察时间3~27.7个月,MM组3~45.6个月。
结果两组均可改善心功能,静息LVOTG均可下降至<20mmHg(1mmHg=0.133kPa),但MM组较PTSMA组下降更明显(P<0.001)。
住院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TSMA组因Ⅲ°A VB置入永久性起搏器者多于MM组(P=0.04)[12]。
2010年Agarwal 等荟萃分析了12项PTSMA与MM研究显示在近期及远期死亡率、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和术后复发及二尖瓣反流等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融后发生右束支阻滞需置入永久起搏器的风险高于MM,PTSMA可使LVOTG下降,但少于MM[13]。
2010年,世界首家报道此项技术的英国皇家布鲁顿医院报道了最早接受PTSMA治疗的12例HOCM患者10年随访结果,发现LVOTG下降维持超过10年。
在126个月随访时,LVOTG由术前70 mmHg,降至中位数3mmHg(P<0.01)。
2例患者接受了再次PTSMA,2例患者于术后91和102个月猝死,心功能NYHA分级在术前为2.7±0.6,术后10年随访降至1(P<0.01),患者症状长期改善。
此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小队列研究证实PTSMA可长期改善HOCM患者的症状及血液动力学[14]。
2010年Leonardi等荟萃分析了19个PTSMA研究,涉及患者2207例,8个MM研究,涉及患者1887例。
发现两者术后全因死亡率和猝死率均降低,无差异。
校正患者基线后,PTSMA与MM比较,发生全因死亡和猝死的可能性更低[15]。
2001年国内报道了26例PTSMA治疗HOCM近期疗效观察,结果显示PTSMA能显著降低LVOTG,近期疗效可靠[16]。
2003年国内报道了119例PTSMA术后3.5年的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平均静息LVOTG显著下降,LVOT宽度增加,心功能提高。
患者术后无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发生[17]。
我国PTSMA注册资料显示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期间全国PTSMA286例,手术成功率达82.9%,严重不良反应1.4%,未见死亡报道。
目前国内PTSMA术后即刻至2年的文献较多,2年~5年随访的文献查有9篇,>5年鲜见报道。
现有资料显示PTSMA 是一种非药物治疗HOCM有效安全的方法,与外科手术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死亡率与症状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
三、PTSMA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PTSMA适应证:掌握好适应证是规范开展PTSMA的关键,具体适应证见表1。
表1 PTSMA适应证一.临床症状[1] 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且乏力、心绞痛、劳累性气短、晕厥等进行性加重,充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2] 外科间隔心肌切除失败或PTSMA术后复发[3] 不接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患者二.有创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1] 静息LVOTG≥50mmHg[2] 和(或)激发LVOTG≥70mmHg[3]有晕厥可除外其他原因者,LVOTG可适当放宽三. 超声心动图[1] 超声心动图证实符合HOCM诊断标准,梗阻位于室间隔基底段,并有与SAM征相关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肌声学造影确定拟消融的间隔支动脉支配肥厚梗阻的心肌[2] 室间隔厚度≥15mm四.冠状动脉造影间隔支动脉适于行PTSMA2.PTSMA禁忌证:⑴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
⑵合并需同时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疾病,如严重二尖瓣病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等。
⑶室间隔弥漫性明显增厚。
⑷终末期心力衰竭。
年龄虽无限制,但原则上对年幼及高龄患者应慎重,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行PTSMA治疗。
由于PTSMA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术前已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多数会面临Ⅲ°A VB并发症,需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以行PTSMA要慎重。
四、PTSMA操作术前准备同一般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常规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造影时,可以选择右前斜位和后前位加头位,充分暴露基底部的间隔支动脉。
拟消融的间隔支血管多数起源于LAD,以近段、近中段为佳,一般不超过LAD中段,走行为前上至后下方向。
造影结束后测定LVOTG:(1)单导管技术:用端孔导管在左心室与主动脉间连续测压,获得连续压力曲线,测量LVOTG;(2)双导管技术:经一通路送端孔导管于主动脉瓣上,经另一通路送猪尾型端孔导管置入左心室心尖部,同步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内压力曲线,在无主动脉瓣疾病时,其压差即为LVOTG。
若静息LVOTG<50mmHg时,需测量激发LVOTG。
测量方法:(1)瓦氏动作。
(2)早搏刺激法:建议采用固定联律间期单个早搏刺激,根据心率确定联律间期,RS1联律间期应在易损期外。
也可用导管刺激产生单个室性早搏,测量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的LVOTG。
为测量准确,间隔数分钟可重复操作。
(3)药物刺激法:①多巴酚丁胺激发试验:以5 μg•min-1•kg-1为起始剂量静脉泵人多巴酚丁胺,每隔5 min增加5μg•min-1•kg-1,最大剂量20μg•min-1•kg-1。
每次剂量泵入2min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或导管检查,LVOTG>70mmHg为阳性。
②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2‰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当心率增加30%以上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或导管检查,LVOTG>70mmHg为阳性。
应注意,测量激发LVOTG有潜在的风险,应用要慎重。
PTSMA方法:置入临时起搏电极至右心室心尖部,调试临时起搏器工作良好,备用。
肝素50~100IU/kg,使活化凝血时间(ACT)达到250~300s,防止血栓形成。
用左冠状动脉导引导管和置于左心室的猪尾型导管持续监测LVOTG,送入0.014英寸导引导丝至拟消融的间隔支动脉,根据该间隔支血管粗细、大小选择合适直径、长度的OverThe Wire (OTW)球囊,沿导丝将其送至间隔支动脉近端。
在选择球囊直径前,建议根据血压情况,先经导引导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100~200µg,以扩张冠状动脉,防止选择球囊直径偏小。
加压扩张球囊封堵拟消融的间隔支动脉,通过球囊中心腔快速注射造影剂1~3ml,行超选择性间隔支血管造影,了解局部血管供应区域,排除该间隔支至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