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主流电影看美国主流文化
电影《幸福终点站》折射出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电影《幸福终点站》折射出的美国文化价值观作者:黄兰堞来源:《电影评介》2018年第06期一、美国文化价值观与幸福夙愿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价值观。
好莱坞电影既是美国文化的产物,又是美国文化的载体。
本文通过对《幸福终点站》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阐释影片所折射出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包括多元主义、乐观主义、自立精神、英雄主义以及自我实现。
文化价值观是针对文化方面的价值认同,是指用来辨别人言行举止的思想观念和标准,是人们内心不成文的法律。
[1]它的形成与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经历、社会发展、民族构成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主流文化,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2004年出品的好莱坞电影《幸福终点站》(TheTermin al)由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Spielberg)执导,好菜坞影星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主演,改编自真实故事,通过对主人公在异国机场生活经历的细致描绘充分展示了美国文化价值观。
《幸福终点站》讲述了来自东欧卡科目亚的维克多-纳沃斯基为实现父亲临终遗愿,孤身一人飞往美国,就在他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时,祖国遭遇军事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护照和身份证件全都失去了效用,被拒绝入境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机场长达9个月的故事。
他在待改建的候机室安顿下来,勇敢面对机场主管弗兰克的排斥和刁难,靠一技之长谋得一份高收入的工作,结交上新朋友,成功撮合一段姻缘,邂逅美丽的空姐阿米莉亚并与之擦出爱的火花,凭一己智慧帮助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
在祖国恢复和平之日,维克多在机场员工和旅客的簇拥下走出机场,顺利得到爵士乐大师的亲笔签名,实现了亡父未了的夙愿。
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宣言的文化精髓就是强调人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幸福成功。
从漫威英雄电影 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doc
从漫威英雄电影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漫威电影作为典型的美国式英雄电影,表面上是让中国观众享受科技大国制作的视觉盛宴,但实际上电影中无处不在宣传着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这也让它沦为美国向中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工具。
纵观XX年漫威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主要是通过漫威的金字招牌和本身的高质量,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扩大影响范围;再以其他英雄系列影片轮翻轰炸,使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最大限度的影响中国观众,以实现“文化同化”的目的。
一、文化帝国主义概述1、文化帝国主义的来源和发展文化帝国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分支。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反帝反殖民斗争,纷纷获得了独立,但长时间的压迫使这些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大大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迫使它们不得不依附于以前的殖民统治者,这就孕育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诞生。
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利用发达的传播手段向不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包括宣传意识形态和倾销文化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受众国民众的思想和行为,逐渐接受并被同化,西方国家也从中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①。
而“全球化”这股东风则带来了频繁的文化产品贸易,加速了这一进程。
文化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全新侵略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2、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霸权性。
同军事和政治霸权一样,文化也具有霸权性的特征。
发达国家凭借更多的资源筹码在国际机制中能够制订出更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通过各种霸王条款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隐蔽性。
同以前通本过直接传教或推行奴化教育相比,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则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依附在自己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当中,通过正当合法的国际贸易推销到目标受众国家,由赤裸裸地强制性侵略变成了隐秘性地传播。
渗透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攫取更大的经济利润,通过大批量的生产文化产品并销往海外,受众频繁的接触这些产品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价值观念甚至被同化。
可以说这种渗透作用是由内至外的,它以看似友好平和的姿态,将帝国主义的触角伸得更远更深。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张盛【摘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
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美国梦乐观主义世纪以来的年。
世界传播事业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
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
其中电影也许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
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
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
“美国梦”和。
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
那什么是。
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
愚人电影”反智电影。
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年的第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项提名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
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阿甘的智商只有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随后开赴越南战场。
在军营里他结识了。
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
布巴在越战中丧生。
丹中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
回国后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
一系列机缘巧合后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
电影《幸福终点站》折射出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Foreign Film Review |外国电影评论电影《幸福终点站》折射出的美国文化价值观〇黄兰堞―、美国文化价值观与幸福夙愿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 有的文化价值观。
好莱坞电影既是美国文化的产物,又是美国文化的载体。
本文通过对《幸福终点 站》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阐释影片所折射出的美国 文化价值观,包括多元主义、乐观主义、自立精神、英雄主义以及自我实现。
文化价值观是针对文化方 面的价值认同,是指用来辨别人言行举止的思想观 念和标准,是人们内心不成文的法律。
m它的形成与 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经历、社会发展、民族 构成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主 流文化,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价值 观。
2004年出品的好来鸟电影《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由矢口名导演斯皮尔伯格(Spielberg.)执导,好莱坞影星汤姆•汉克斯(T〇m Hanks)主演,改编自 真实故事,通过对主人公在异国机场生活经历的细 致描绘充分展示了美国文化价值观。
《幸福终点站》讲述了来自东欧卡科曰亚的维 克多•纳沃斯基为实现父亲临终遗愿,孤身一人飞 往美国,就在他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时,祖国 遭遇军事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护照和身份证件 全都失去了效用,被拒绝入境又不能回国,被迫滞 留机场长达9个月的故事。
他在待改建的候机室安顿下来,勇敢面对机场主管弗兰克的排斥和刁难,靠一技之长谋得一份高收人的工作,结交上新朋 友,成功撮合一段姻缘,邂逅美丽的空姐阿米莉亚 并与之擦出爱的火花,凭一己智慧帮助一个买药救 父的俄罗斯人。
在祖国恢复和平之曰,维克多在机 场员工和旅客的策拥下走出机场,顺利得到爵士乐 大师的亲笔签名,实现了亡父未了的夙愿。
在美国 《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 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 权利。
由美国喜剧电影看美国文化的多元性_顾军
由美国喜剧电影看美国文化的多元性顾军(开封大学,河南开封475000)[摘要]美国喜剧电影历史较久,群星辈出,类型多样,其中展现了不同文化的互通、冲突与弥合。
这一方面是由以票房为王的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性营销策略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美国喜剧电影重个体,强调“以人为本”的平民视角有关。
尽管美国文化存在多元性已经为世所公认,但以美国喜剧电影为切入点来考察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还是很有必要的。
文章从美国喜剧电影中的异国元素、少数族裔文化、非主流群体三方面,由美国喜剧电影看美国文化的多元性。
[关键词]美国电影;喜剧电影;美国文化;多元性在美国电影界,不仅好莱坞诸多电影工作者都是外籍移民,拥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与审美观点,其出品的电影一般面向的也是驳杂的、全球范围内的观众。
因此,在好莱坞出品的电影中饱含着文化的多元性。
美国喜剧电影历史较久,群星辈出,类型多样,广受赞誉,其中也展现了不同文化的互通、冲突与弥合。
这一方面是由以票房为王的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性营销策略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美国喜剧电影重个体,强调“以人为本”的平民视角有关。
尽管美国文化存在多元性已经为世所公认,但以美国喜剧电影为切入点来考察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理解美国喜剧电影备受青睐的原因,还有助于人们从了解电影这一极具传播优势的媒介在展现、塑造一种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审美倾向时的巨大话语力量。
一、美国喜剧电影中的异国元素美国电影一贯喜欢将各国的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视听语言中,或是诠释特定的主题或思想,或是单纯营造一种浓郁的异国氛围。
喜剧电影也不例外,例如,以成龙电影为代表的系列动作喜剧电影中,无论是《尖峰时刻》(Rush Hour)、《上海正午》(Shanghai Noon),抑或是《神奇燕尾服》(The Tuxedo)等,成龙本人的黄种人面孔以及他特有的“中国功夫”都是电影的卖点之一。
成龙往往在电影中饰演身手不凡但是又不断在打斗中闹出笑话、手忙脚乱的正面人物,如《尖峰时刻》中与美国洛杉矶警察局既有合作又互相竞争的香港督察,《上海正午》中的大内侍卫黄强等,他往往是一名有拳脚功夫,但是不适应美国生活的“菜鸟”,但是最终都能凭借自己的本事赢得美国人的认可。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辛勤工作和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和幸福的理念。
作为一个代表美国文化的重要元素,美国电影展现了美国梦的多个方面。
通过电影的视角,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美国梦的文化内涵,了解美国文化乃至全球文化的影响。
美国电影创作的伊始美国电影起源于19世纪末的短片制作,而20世纪初,电影院成为了人们享受娱乐的主要场所。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经历了黄金时代,也是美国梦初现端倪的时期。
电影制片公司竞相争夺观众,以各种形式展现美国梦的理念。
这些电影中的主角常常是由贫困走向富裕、由失败走向成功的典型美国英雄。
电影中呈现的相关元素从诞生之初,美国电影中就包含着许多与美国梦相关的元素,其中包括个人自由、民主、实用主义等价值观。
同时,电影中还呈现了移民梦、社会流动、技术进步和消费文化等方面。
个人自由是美国梦的核心之一,也是美国电影中常常体现的重要元素。
电影英雄常常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和拼搏实现梦想。
例如,电影《摩登时代》中,查理·卓别林饰演的小丑通过努力工作最终战胜了贫困,实现了自己的成功。
此外,民主也是美国梦中的关键因素。
美国电影常常展现了公民的参与和个体的权力。
例如,电影《公民凯恩》通过讲述新闻行业巨头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故事,以揭示民主的脆弱性,强调了人民的力量和权利。
实用主义是美国梦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也是美国电影中常常表现的元素之一。
美国电影通过讲述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以创新解决问题的人的故事,来展现实用主义的价值。
电影《夺宝奇兵》中,男主角印第安纳·琼斯通过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克服了一个个的险阻,最终找到了失落的宝藏。
移民梦是美国梦中的核心元素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梦与美国电影结合的重要部分。
美国电影通过探讨移民梦,不仅展现了历代移民在美国实现自我价值和逐步融入社会的故事,还揭示了移民与美国主流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美国电影文化价值观解读
电影中美国文化价值观(1)电影是文化和价值观传播的载体,而美国价值观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导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有世界影响的大片,在无声无息中渗透美国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世界价值观的主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世价值,成为世界人民的生活信条和生活指南。
李徽:《变形金刚 3》所折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浅析:一、新时期美国寻梦:美国梦指的是: 在美国人人享有均等机会,可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实现理想。
二、重书个人主义英雄轶事: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幸福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追求个人自由,崇尚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精神。
美国英雄是平民英雄———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
三、再现救世主义救世神话:美国人深信“我们是上帝选中的民族,我们要把自由传播到世界各地。
个人价值、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崇尚自由这些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正随着影片不断侵入其他国的本土文化。
白姣:《当幸福来敲门》美国文化价值观浅探——一、影片创作背景:美国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美国著名的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出版的同名自传小说改编而来,是借鉴的真实的人和事,它叙说了美国一个小人物如何从社会底层挣扎着追求成功的过程,属于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
二、影片主要故事情节:《当幸福来敲门》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投资家克里斯·加德纳真实的人生故事的翻版,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它是一部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的平凡小人物的艰辛奋斗的血泪史。
三、影片所折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美国文化的三大构成要素是基督传统、共和主义和个人主义,其核心就是崇尚人人平等自由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
1. 首先,该部影片体现的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独特的幸福观。
2. 其次,该部影片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美国梦的不懈追求。
3. 然后,该部影片还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真实地再现了清教徒的奋斗历程。
4. 再者,该部影片反映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美国人非常崇尚的个人主义。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
摘要:作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片,《肖申克的救赎》带有了浓厚的美国文化元素,故事叙述的核心便是美国主流的传统文化,故事中带有的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独特的文化信仰构成了本片特有的美国文化元素。
本文也将以美国本土文化中特有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本土文化信仰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美国文化;安迪《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发行,故事的情节较为简单,讲述的就是原本前景光明的银行家因为被怀疑谋杀妻子而含冤入狱20年之久,他隐忍20年,并成功越狱,实现了个人的自我救赎。
尽管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中,最终输给了同年的《阿甘正传》,但作为一部优秀的励志片,它至今仍被众人称赞。
故事发生在1946年,当银行家安迪回家时发现自己的妻子和妻子情人死于非命,他被警察误抓误判,被判以终身监禁,从此失去人身自由,但是安迪并没有屈服,他靠着他的睿智和顽强并成功越狱,实现了人身自由,完成了自我灵魂的救赎。
本文也将以美国本土文化中特有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本土文化信仰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一个人英雄主义个人主义相对于集体主义来说,个人主义肯定个人的价值。
在这种价值观中是将个体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个体追求的个人幸福和个体自由,并将此作为整个人生追求中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美国的文化中也形成了整个社会崇尚个人奋斗,个人冒险不屈不挠的斗争和顽强精神。
整个社会都崇尚个人主义,并且这种价值观在整个美国发展进程中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已然成为美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典型的美国英雄主义电影,但这部电影和一般的英雄主义电影有所差异。
大部分的好莱坞电影多是个体有着极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改变社会,如“变形金刚”系列,“终结者”系列,这是好莱坞大片一贯风格所致。
而《肖申克的救赎》则是用一种温婉,细致,冷静地叙述笔调在黑暗中表现出美国的英雄主义,这种英雄主义就是个体在遵循整个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无力改变的黑暗现实做着自我努力,这种英雄主义更符合真实人,所以安迪的形象就像是存在于真实社会中的神话人物,他有其存在的可能性。
从美国文化模式角度分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从美国文化模式角度分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本文对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作了简介,并从美国主流文化模式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平等、物质主义、进步和改变对其进行了分析。
认为,通过欣赏美国经典电影,我们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教育、艺术、宗教等等,可以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增强文化意识,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标签:美国文化模式;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进步与改变一、电影简介《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经典的美国传记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旧金山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的故事:克里斯·加德纳代理了一个医疗器械,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处推销医疗器械。
每一天他都拎着扫描仪穿梭于街头,四处去推销。
可推销工作并不是那么顺畅。
他每一天一早出门,但每一天晚上都会空着钱囊回家。
他有妻子和一个儿子,妻子在工厂一天要干16个小时的工作,日子过得比较困苦,常常受到房租、车子罚款、税金等各种经济压力。
克里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做股票经纪人的一群人工作都很开心,他决心要成为股票经纪人。
可他只有高中学历且没有任何经验,即使是交了申请表也是遥遥无期。
于是他主动出击去找那个考官期望能达成心愿。
而正是他的发奋使自我如愿以偿。
他得到了面试的机会。
面试通过后,他开始了无薪实习期,但他没有收入。
妻子看着他无法从困境中走出,离开了他。
当妻子琳达弃他而去后,他独自抚养儿子,为自己和他五岁的儿子打拼未来。
尽管挫折一个接一个、困难接踵而至,他都没有放弃,他追求成功和愉悦的信念不变。
天真的儿子对父亲也是非常相信的,虽然总是跟父亲不停的四处奔波却从未抱怨,还会给疲惫的父亲讲笑话,他不止一次的告诉父亲,“I trust you.”“Y ou are a good father.”这给困难中的父亲是多么大的慰藉啊。
凭着这份执着,他拼命工作,发奋把握每一次机会,真诚对待他的顾客,最终他迎来了愉悦的曙光。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
35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彭颖洁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摘要:《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电影史上堪称经典的一部牢狱题材电影,上映以来广受欢迎,一举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影片中所体现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极为突出,本文以该片所体现的自由和希望作为主线,分析贯穿电影始终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意在彰显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和影响。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希望;救赎一、影片内容简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讲述了1947年银行家安迪杜佛兰,被诬陷杀人而进入肖申克监狱的19年中,他申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音乐,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打点财务,为典狱长清洗黑钱做假账,又通过瑞德陆续获得凿子之类的工具,用以打通地道,最后逃出监狱重获新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就将镜头聚焦于肖申克监狱,这里的狱警凶狠残暴,囚犯人性泯灭,监狱生活处处充满着压迫和欺凌,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中,安迪并未自暴自弃,相反他通过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的努力,用旁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凿出了一条通往光明与自由的隧洞,逃离了令人窒息的肖申克监狱。
二、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综述个人主义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并对随后的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个人主义文化传到了美洲。
欧洲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这两种文化也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宣扬了人的价值;文艺复兴崇尚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提倡人权;宗教改革以“因信称义”为核心,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也可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美国最显著的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的核心。
同时,个人主义价值观也被公认为是一门包含宗教、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政治的哲学。
从媒体文化的层面来看,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显然已经渗透到了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电影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好莱坞电影作为世界电影市场中的巨头,见证了美国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也继承了美国“英雄梦”的历史,不难发现,很多美国电影都有着与“拯救”相关的主题。
美国文化在电影中的体现
美国文化在电影中的体现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展示,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社会文化,体现时代和民族精神。
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
1889年它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当时新泽西州西奥林奇托马斯.爱迪生实验室的主任威廉.迪克逊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电影摄影机,世界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对此十分欣喜。
1896年,爱迪生及其助手成功地把影片投射到银幕上,供更多的人观看。
当时这些影片一般只放映两分钟,并穿插在轻歌舞剧中放映;直到20世纪初美国才出现专门放映电影的小影院,因为每人收费五美分,所以被称作五分钱影院,无数市民便拥入这五分钱影院欣赏那短小无声的电影。
1925年,电影对广大的美国人巳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美国电影中融入了美国文化人的精神视野,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文化价值立场,传播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电影爱好者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从文化的视角对美国电影进行分析,探讨了美国电影中所体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强烈的科技主义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包容性。
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而对别人的干涉和形响嗤之以弃。
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
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
因此,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极力制造英雄神话是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秘诀,也是美国电影蕴藏各种文化价值观的根源。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困难,无论受到何种致命的打击、毁灭性的创伤,从来就不相信失败,因而也没有任何胆怯心理,英雄们总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
《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取材于⼀个真实的故事。
该影⽚通过⿊⼈投资专家克⾥斯?加纳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美国⽂化的核⼼价值观——个⼈主义。
本⽂主要借助该影⽚从独⽴性、尊重他⼈、个⼈奋⽃以及责任感等⼏个⽅⾯对美国个⼈主义价值观进⾏解读。
⼀、影⽚简介 《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of Happyness)讲述的是⼀个感⼈⾄深的励志故事。
该⽚主演威尔?史密斯因为在⽚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男主⾓提名。
故事取材于⼀个真实的故事。
主⾓的原型就是当今美国⿊⼈投资专家克⾥斯?加纳。
克⾥斯?加纳在成为投资专家之前是⼀个推销员,尽管他很勤奋努⼒,却总没办法让家⾥过上好⽇⼦,妻⼦不堪⽣活的困苦离开了他,他却坚持带着5岁的⼉⼦追寻幸福之路。
好不容易得到⼀份证券公司实习⽣的⼯作,却被告知实习期间没有薪⽔。
在这6个⽉的实习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居⽆定所,⾷不果腹。
但是克⾥斯始终坚信,只要努⼒进取,终会成功。
他在数字上的天赋以及做推销员时训练出的与⼈打交道的技巧,再加上他超常的努⼒勤奋,克⾥斯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名投资专家,并取得巨⼤成功。
⼆、个⼈主义——美国核⼼⽂化价值观 电影作为⼤众喜闻乐见的⼀种艺术形式,它是科技与多种艺术元素诸如⽂学、⾳乐、美术的综合,它反映和表现了现实⽣活和⼈们的思想感情。
电影能够⾮常集中地表现出某类⽂化的主要特点。
美国电影中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为美国主流社会普遍认同的精神⽂化传统和⽂化核⼼价值观。
美国是典型的个⼈主义价值观国家,个⼈主义是美国⽂化的核⼼,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
加利福尼亚⼤学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赫(1991)认为“个⼈主义是美国⽂化的真正核⼼”。
胡⽂仲教授(1992) 曾指出,“不了解美国的个⼈主义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的⾏为”。
个⼈主义作为⼀种思想意识形态渗⼊了当今美国社会的⽅⽅⾯⾯。
影⽚中的克⾥斯?加纳在穷困潦倒中表现出的乐观积极、努⼒向上的精神是美国⽂化的核⼼价值观——个⼈主义的完美诠释。
三部电影了解美国移民文化
观看美国电影可以学到大量的英语的地道表达,更重要的是对美国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电影《希腊婚礼》《纽约黑帮》到《风语者》就可隐约看到一个美国移民文化的侧影。
电影《希腊婚礼》它讲的是一个希腊移民家庭的大女儿爱上了一个盎格鲁-萨克逊裔的美国蓝血家庭出身的高中教师,两种不同文化习俗之间冲突引起的让人忍俊不住的喜剧,最后当然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收场。
影片老少皆宜,各种族群观众都能认同,而且反映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美好光明一面,让人看了喜笑开颜心情舒畅。
像《希腊婚礼》这样的电影从来都有观众,而且都是讲异族文化,像中国的《喜筵》、印度的《飓风婚礼》都在艺术院线获得成功。
但他们还不属于主流市场,因为它们主要讲的还是异族文化之内的冲突故事,《喜筵》是讲中国父母与他们的留美同性恋儿子之间的冲突,《飓风婚礼》是一个留美印度工程师回印度去娶新娘的故事。
《希腊婚礼》则更与美国各种不同族裔的观众共鸣,因为它讲的是移民如何在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同时保留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各个族裔观众都感兴趣,而非少数族裔的观众则像看《喜筵》或《飓风婚礼》一样,好像看到此片可以一窥其他族裔文化的家庭内幕。
美国被称为“melt pot”-- 熔炉。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一直对自己的移民历史而骄傲,如果没有外来移民,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会滞后几十年。
与此同时,却是所谓的“本土”美国人对外来移民的排斥。
美国是由英国清教徒开国,所以后来的各种种族与文化之间的冲突其实一直没有间断过,黑人、天主教徒、犹太人、亚裔,都有过受歧视的历史。
多数“本土”美国人相信,外来移民是美国贫困、犯罪和政治腐化等问题的根源,威胁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存在与发展。
一个接一个反移民民间组织纷纷涌现,就像美国另一部影片《纽约黑帮》中所呈现的党同伐异相呼应的,是加州乃至全国充斥着“中国佬滚开”的呼叫。
在各地迅速兴起的排外主义浪潮,使得美国Government从1882年起颁发了一系列歧视性的移民法,其中当然也包括排华法案。
穿普拉达的女王英文名【论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所反映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穿普拉达的女王英文名【论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所反映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穿普拉达的女王》讲述了刚刚大学毕业初涉社会的美国女孩安迪在一家著名时尚杂志《RUNWAY》找到一份当总编助理的工作,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工作获得“女魔头”总编米兰达的认可和赏识但在这时却毅然率性放弃这份工作的有趣故事。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感受到浓烈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念深刻地体现在每一位主人公身上并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
一、影片中人物所表现出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指美国人认为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强迫和控制。
一个人想要获得个人自由,体现自身价值,就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勇于奋斗,追求成功。
想要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拥有权力并受到尊重,就必须自立自强。
怀着好奇的心情和受到对时尚事业无比耀眼光鲜外貌的诱惑,主人公安迪接受了这份与自己所学专业毫不对口甚至曾经很鄙视的工作,踏上了一条未知的陌生之路。
尽管有朋友对她这份工作的嗤之以鼻,有公司员工们对她土气打扮的明讥暗讽,还有主编米兰达对她的刻薄和折磨,但安迪总能出乎意料的解决这种种刁难。
安迪还在很短的时间里变得穿着时髦和引人注目,受到时尚男人、帅哥作家不懈追求。
安迪相信自己的能力,她大度善良,顽强勇敢,朴素坦然的面对这个恶劣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和努力奋斗终于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对工作应对自如从而得到了米兰达以及公司上下员工的认可和暗地里的称赞。
主编米兰达和第一助理艾米丽也同样坚守着自己的独特信念。
她们极端重视自己的工作,为了工作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对朋友的真诚和自身家庭的幸福。
如身在时尚堡垒里工作的艾米丽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性感,拼命减肥,她甚至认为犯肠炎是最好的减肥方法。
在被车撞坏双腿,同时安迪又对米兰达不辞而别后,她仍拄着拐杖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
米兰达对自己的工作更是看做自己的生命一般,为此她可以在刚刚得知丈夫要与其离婚后仍镇定自若坚守工作。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美国文化的解读
和需求 ,但是 主流 意识形态却 能够在 它们 的诠 释下得到有效 沉没在 了冰冷 的大洋 中 ,留给我们一个无言的爱情结局 。但 的反映 。电影事件发生 时期 的美 国 ,包括 贵族 在内的人们的 是 ,电影 《 泰坦尼克号 》并 没有 让观众在沉寂 的氛 围中暗 自 爱情正遭受着等级和 门第观念 的深刻束缚 ,而电影 中男女主 人公 的爱情是不受等级 和门第观念 的束缚 的 ,因此他们 的爱 情遭到 了上流社会 的一致厌恶 。当贫 穷的杰 克和有身份 的露 会 中终究没有这种反叛性 的爱情 ,主流社 会不可能认可这种 2 ] 。电影 《 泰坦尼 克号 》中所反 映出来的爱情文化 和美 丝的爱情刚刚萌芽 的时候 ,露丝 的母 亲就 开始 出面进行严厉 爱情 [ 的干涉。 电影 《 泰坦尼克号 》运用特殊 的方式将一 个对冲破
一
校 园中青涩 的初恋 ,热血的生活 ,以及毕业后面对现实 的无 奈 。9 O 后们虽然 如今 他们 的条件要 优越得多 ,但是那种生活
在校 园的情绪依然还在 。 ( 三 )中国电影发展及需要改进之处
步 的了解 ,也对青春有 了更深刻 的了解 。
确实 、中国近几年 以来 电影行业发展迅速 ,但仍有许多
其实 ,青春 ,是属于每一个人 的。无法在青春里不 留遗 憾 ,但要做到在青春里活得心安 。写在青春散尽之前 。
3 5 ・Fra bibliotek文化 艺 术
・
青年时代
Y O U T H T I M E S
2 0 1 5 年第瑚
二、电影 《 泰坦尼克号 》的美国追求与幻灭文化的解读
反映人类生存境遇时 ,我们可以用追求—幻灭一追求这
潜质 的。 三、研 究 结论 ( 一 ) 青 春电影具有 时代性 经调查发现 ,不同时代 不同人群对青 春电影 的看法是不
美国主流电影与文化
The forties
The fifties
雨中曲
无声电影时代,演员的形体远远比声音重要。琳娜就是凭着讨好的外形,和 唐成为大受欢迎的明星搭档。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声电影问世,这就难 倒了声音及其难听的琳娜。无论如何训练,她都不能把台词念得漂亮。于是, 唐请来了声音甜美的凯西,让她做琳娜音乐剧幕后的配音者,令琳娜的演出声 名大振。而走红的琳娜更加目中无人。
从死亡线上回来的大卫一气之下关掉主脑系统,HAL彻底失效。现在,茫茫 宇宙中只剩大卫一人,向木星进发。穿越瑰异壮观的星门,大卫仿佛去到一个 奇特的时空,那里有人类无尽的生死轮回和宇宙的终极知识……
2001太空漫游
因为这部电影,NASA每天用来叫醒宇航员的音乐就是蓝色多瑙河。 因为这部电影,卢卡斯拍摄了星球大战系列。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航员在踏上月球真实的土地后,说“JUST LIKE THAT MOVIE” 库布里克采用的太空船和空间站设计,基本全部来自于NASA 当一位小学老师在教室里打开录音机,放出蓝色多瑙河时,孩子们说, “OH ,IT'S SPACE E.T. 外星人 小埃利奥特(亨利托马斯)发现一个意外走失的小外星人,他悄悄的收留 了小外星人,并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哥哥和妹妹。孩子们与外星人友好的相处, 给他吃巧克力,带他去郊外寻找家人留下的痕迹,并为小外星人的种种特异 功能兴奋不已。渐渐的埃利奥特与外星人之间形成了某种奇妙的联系,跨越 了言语沟通的障碍。 可是不久,外星人的存在被大人们知晓,无情的追捕行动展开了。ET被抓 进实验室,小埃利奥特也一病不起。孩子们愤怒了,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营 救外星人。埃利奥特也在心灵的感召下苏醒过来,加入营救行动。他们能成 功么?
《当幸福来敲门》主题探究
《当幸福来敲门》主题探究美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
要理解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就必须了解其必要的载体——美国电影。
通过美国电影,我们可以帮助我们解读美国文化的独特特征,揭示其独特的价值观等诸多方面。
本文试图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幸福敲门》的分析,探讨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让更多的英国影迷和学生了解美国文化和整个民族的价值观。
一、《当幸福来敲门》主要内容本片的主要内容完全可以看到作为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和对美国梦的追求。
何谓美国梦,它就是一种理想,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在美国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勇气、创造力和决心走向繁荣,而不是依靠特定的社会阶层和其他人的帮助。
美国是一个极其自由的国家,政府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非常大。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顶峰。
或许你觉得这种情节太常见了,很普遍。
几年前,一部国产电影《中国拍档》也走出了这一模式,它英文翻译是《美国梦在中国》,它显示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渗透深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禁要想一想,为什么美国梦的类型片经久不衰,没有小说故事还能受到大众的欢迎?究其原因,这类电影触及了一个社会和文化的核心,即文化价值观或行为趋势。
在美国,他帮助大量美国人发现,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确实有很多广阔的空间可以开拓,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鼓舞人心的代表。
在其他国家,它是观众了解美国和“美国梦”的窗口。
透过这扇窗户,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下美国的文化价值,就像中国的搭档一样,甚至可以变成当地乌托邦式的幻想。
二、引言中“当幸福敲门”所体现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提到了对美国梦的具体解读,而这种独特氛围的形成需要人们在这里生活了100年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引导,也就是说,美国独特的文化氛围。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
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
它包括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和知识。
它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价值观是其核心。
最新 电影《风雨哈佛路》反映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解析-精品
电影《风雨哈佛路》反映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解析电影既是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
它是现实世界的缩影,能够反映人生处境的世间百态。
美国影片也不例外。
美国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通过讲述主人公莉丝·默里的经历或遭遇来清晰地展示故事情节,来凸显主题。
莉丝·默里的成长经历告诉人们不管身处何种不幸的境地,只要满怀坚定的信念、凭借顽强的毅力,通过自身的不懈的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国文化价值观亦能从莉丝·默里的成长经历中得以清晰地表现出来。
美国电影在展现文化内涵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它让人们更好地去领悟情节背后所展现的或显性或隐性的文化价值观,从而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美国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人除了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之外,非主流文化对其影响也不容小觑。
所以,作为美国文化载体的影片必然能向观众更好地诠释美国多方面的。
一、“美国梦”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显性呈现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个人奋斗”历来被西方国家的人们广为推崇,特别是从个人奋斗演变而来的美国梦,日趋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
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就是“美国梦”。
因此,它对美国人和美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美国梦”在文化价值观上的体现是个人通过自己自身的不懈努力,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来改变目前的状况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影片《风雨哈佛路》中,“美国梦”这一主流文化价值观将得到显性的呈现。
莉丝·默里出生在美国纽约的贫民窟,父母染上毒瘾,让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苦不堪言,为了维持生计,莉丝·默里不得不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甚至在她年仅8岁的时候沿街乞讨。
由于父母长期的吸毒,在她15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也被关进了收容所,让她的生活彻底陷入了绝境。
残酷的现实让她只能流落街头,靠着捡垃圾偷东西为生,居无定所。
可尽管如此,莉丝·默里也没有放弃对自己梦想的追求,她从母亲的悲惨离世中深刻地认识到,如果自己不作任何努力,继续过这样的生活,将终究逃脱不了像父母一样的凄惨命运。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个 医疗仪 器到处 推 销 , 常被 人拒 绝 。当他 觉 得机 深 层 次 的 文 化 L 。 由 此 可 以看 出 , 值 观 是 通 过 人 却 l J 价 会来 了 的时候 , 妻子 已经 无法 忍受 而 选 择 离开 。而 们 的行 为取 向及对 事物 的评 价 、 态度 反映 出来 的 , 是
[ 收稿 日期 ] 2 0 —O2 0 91一O [ 者 简 介] 周 作 翎( 9 0 )女 . 阳 医学 院外 语 课 部 讲 师 , 士 , 究 方 向 : 语 教 学 法 ; 君君 (9 4 )女 , 阳 医 学 院外 语 课 17一 , 郧 硕 研 英 李 18 一 , 郧
是 一个 十足的穷人 , 他永 远交不起 房租 , 总是 被房东 Mih e P o sr c al r se 对于 价值观 是 这样 论 述 的 : 价值 观 赶来 赶去 。失败 的投 资 , 定他 只 能 可笑 地 提 着一 是个人 或群 体通过 文化交 际构成 的模 式 。它们是最 决
当他终 于把仪器卖 掉 准 备 安心 生 活 时 , 行 的 征税 世 界观 的核 心 , 驱 使 人们 行 为 的 内部 动 力 。它支 银 是 单却 自动 将 “ 伸 进 他 的 口袋 。他 领 着 唯 一 的儿 配和调 节一 切社会 行为 , 手” 涉及社会 生 活的各个 领域 。 子 , 家可 归 , 无 只好 每天 晚上五 点到教 堂排 队等待收 文化价值 观 指导人 们 的看法 和 行 为 , 决定 了人 们会
20 0 9年 l 2月
t 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S i a c n c lI s iu e o r a o h y n Te h ia n tt t
De ., 0 9 c 2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Jo u rn al o f Harb in Vo catio n al & Tech n ical Co lleg e ?53? 从美国主流电影看美国主流文化张琪(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电影是一类特殊的文化载体,取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的不同层面。
美国主流电影即美国好莱坞各大电影工厂制作的反应时代不同主题的电影作品。
美国主流文化是指美国统治阶层和主流社会所倡导的文化,它代表了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
美国主流文化主要强调个人价值,民主自由,开拓和竞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而从美国主流电影便可以窥探到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关键词:电影;文化;主流中图分类号:J9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 8970 —(2010)03 — 0053 — 02 约翰.E.奥康纳指出,电影是“历史留下的视觉证据”是,“更为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大文化体系的一部分”电影是一种。
特殊的文化载体,它能够反映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人们的风俗礼仪、信仰、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世界观等等。
电影是最视觉化的艺术,它往往在故事中蕴含着哲理。
这些哲理都是关于生活、爱情、友谊、和平以及人类的本质。
作为一类特殊的文化载体,电影取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的不同层面,能够向人们呈现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因此,从美国电影可以看到美国文化不同层面的点滴。
一、美国主流电影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美国主流电影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反战题材的、反映个人主义题材的、反映民主自由意识的、反映民族团结的、反映英雄主义题材的、反映开拓和竞争意识的和反映宗教文化的。
在美国主流电影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的电影作品都不外乎以上的电影题材和类型。
美国主流电影的特点则是反映美国社会的主旋律,即社会统治阶层所倡导和追求的美国精神。
其电影素材总是取自于生活现实,无疑美国电影会以最直观的影像形式向我们展现美国社会的不同层面。
二、美国主流电影中美国文化的积极因素在诸多美国电影中都能看到美国主流文化的表现,尤其是在一些经典的美国主流电影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反映美国文化的积极因素。
例如,1994年的美国经典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通过对主人公阿甘人生的描述,从很多方面反映了美国人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 小说改编的,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
阿甘是典型的美国人,导演在影片中塑造的阿甘的形象正是心中真正美国人的形象,也是每个美国人心中的偶像。
同时,也强调了美国人心中的“美国梦”在标榜机遇平等的美国,。
无论你是何种肤色,无论你智商高低,只要能够像阿甘一样努力,你就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迷失自我,就如同电影中一直跟随在阿甘身后奔跑的人们,他们不清楚自己人生的方向,只是盲目的跟在阿甘的身后。
这也正是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的写照,很多美国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失望至极,他们找不到自己前进的动力和对生活的感知,所以才会迷失自我,盲目的跟随在别人身后。
而讽刺的是弱智的阿甘却一直能够清楚自己生活的方向,并积极乐观的面对现实,朝着一个目标和方向努力,最终实现对理想和成功的追求。
这正是导演以此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讽刺,也是对当时大部分迷失自我的美国民众的讽刺,而阿甘的成功正是对美国人传统价值观念的肯定。
在反映民主自由的诸多美国影片中,1995年的《勇敢的心》Brave Heart和1993年的《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 ,这[收稿日期]2009-12-25 [作者简介]张琪(1983-) ,男,陕西咸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专业学位研究生,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翻译、美国文学及英语教学。
?54?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Jo u rn al o f Harb in Vo catio n al & Tech n icalCo lleg e 两部电影将美国人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刻画到了极致,其中又不乏对英雄主义的颂扬和赞美。
制作于1995年的美国影片《勇敢的心》是一部气势恢宏、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历史画卷。
它用新好莱坞“硬汉风格” 的叙事特点,充分、完美地演绎了13世纪末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的勇敢、? 冷峻、智慧、对爱情的坚贞和民族气节。
这部影片通过对主人公华莱士的事迹描写,充分的诠释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勇敢、智慧,同时又不乏对爱情的执着。
影片自始至终都反映着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尤其是在影片结尾主人公华莱士在被贵族迫害时最后的那声“自由” 的呼喊,将这部电影推向了最高潮,并向人们再次重申了美国人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这部影片制作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它无疑是对处于和平年代美国人的一种昭示,保持美国人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和对民主的坚定。
辛德勒的名单》《是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悚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
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对于民主自由的追求和人类内在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同时,还充分的反映了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对战争的反感和对生活的希望。
三、美国主流电影中美国文化的消极因素美国主流电影不但向观众展现着美国主流文化中所倡导拥护的美国精神、大国风范,同时它也向我们呈现了美国社会现实中很多消极的阴暗面。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组成了这样的一个多元化的国家。
各种族人们的不同思想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产生了使这个国家飞速发展的诸多积极因素,但同时在美国短暂历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消极的文化禁锢。
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都充斥在美国的社会现实当中。
在美国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主流电影中也充分的向人们呈现了这些不可回避的美国社会问题。
改编自康拉德原著《黑暗之心》科波拉于,1979年拍摄的经典影片《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通过对维尔德上校一行人沿湄公河逆行而上寻找库尔兹上校的过程的描述,向观众以震撼影像的方式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扭曲,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人类灵魂的腐蚀和残害。
而改编自畅销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由罗伯特马,? 里导演拍摄于1962年的同名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Kill To a Mockingbird向人们深刻的反映了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种族歧视问题。
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充斥着整个社会,白人律师芬奇接手黑人罗宾逊强奸白人女子案件后,单纯的罗宾逊受到了来自学校同学的耻笑和原告父亲的威胁。
这样一个案件,在那个种族歧视相当严重的年代,罗宾逊的境况堪忧。
即使芬奇找到了他没有犯罪的证据,也不足以让人们抛开种族偏见。
芬奇在法庭上奋力维护事实和法律的公正,然而却没能阻止白人对黑人根深蒂固的偏见。
怀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已经把芬奇当作公敌,而罗宾逊也无法洗清罪名,最终无辜的被告罗宾逊死在狱警的枪下,原因是被告涉嫌越狱。
为什么要杀死一只不会在谷仓里做窝,也不会吃粮食,只会为人们唱歌的知更鸟呢?仅仅是因为他是个黑人,他帮助了白种女人,这个被帮助的白种女人仅仅因为她不想让白人知道她对于一个黑人有“爱”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就诬陷这只知更鸟,而知更鸟最终死在那些有色眼镜人的枪下。
影片中只有一句话讲到了知更鸟。
知更鸟是不“ 会在谷仓里做窝,也不会吃粮食,它只会为人们唱好听的歌曲。
每个看完这部影片的人在心酸之余有的便是对美国种” 族歧视的愤慨和无奈。
诸如此类,美国主流电影中很多作品都向我们呈现了美国社会现实中无法回避的消极面,我们也能从中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到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不同层面。
四、结束语美国主流电影作为美国主流文化的特殊载体有着它不可替代的特点,取材于社会现实,以最直观的影像手段向人们呈现出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中积极与消极的不同层面。
每一部美国主流电影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内容都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体现。
美国主流电影可以提供给我们学习和了解美国社会文化的大量素材,我们可以直观形象的通过对美国主流电影的鉴赏深刻全面的了解感触到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各个层面。
[参考文献] [1] John E.O’ Connor . History in Image\Images in History: Reflect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y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J].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88, (5). [2] Kolker, Robert. Film, Form and Culture. Trans. GuoQingqing[M]. Beijing: The Press of Peking University, 2004. [3]Hall, Stuart. Culture, Media, Language: Working Papers in Culture Studies[M]. London: Hutchinson press, 1980. [4]Kapsis, Robert E. The Making of a Reputation[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2. [5]叶英.不体面的种族歧视与得体的艺术表现——析美国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 , (5)(责任编辑: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