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198例眩晕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眩晕
病例分析
康某某,男,62岁,患者20年前出现头晕,初较轻微,未经治疗,后渐加重。

曾在西安市人民医院查CT示:脑沟增宽,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先后服用头痛粉、天麻丸、眩晕停等药物治疗,时轻时重。

近半年去南方工作,因不适应南方饮食、气候,眩晕加重,尤其晨起及劳累后,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有时晕仆。

现症见:头晕目眩,不敢视物和转动头部,伴恶心,耳鸣,肢体有麻木感,倦怠乏力,纳少,舌硬,言语不清,体胖,面色无华,精神不振,双目喜闭不欲睁。

舌边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痰湿阻滞,肝郁化热)。

西医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

•方药:
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橘红12g,旱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胆南星9g,龙胆草12g,天麻10g,菊花10g,钩藤15g,甘草3g。

15剂,水煎服。

二诊
头晕减轻,已无天旋地转感,诸症均减,唯耳鸣、眠差,舌脉同前。

加灵磁石30g,夜交藤30g。

15剂,水煎服。

三诊
头晕又减,已能稍稍劳作,恶心、耳鸣减轻,肢体仍有麻木感,舌硬,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方药:
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橘红12g,旱半夏10g,胆南星9g,天麻10g,菊花10g,钩藤15g,灵磁石30g,夜交藤30g,郁金10g,节菖蒲10g,乌梢蛇15g,地龙15g,穿山甲12g,甘草3g。

15剂,水煎服。

四诊
头晕基本消失,余症均无。

为巩固疗效,嘱其继服上方药1个月。

半年后随访,头晕未犯,病获痊愈。

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

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

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40例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0例,并对两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治疗后进行2组的治疗结果对比,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果:通过观察和研究不难发现,本次的研究对象在病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的病因包含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精神因素和不明原因前庭周围眩晕等因素所致。

两组通过不同的疗法,所表现出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观察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眩晕;病因分析;治疗眩晕一般是指当人体在对空间进行定位的过程中突现障碍,产生动性或者在需要定位的位置上出现错觉的一种现象。

与眩晕相联系的科目很多,通过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经历过这类疾病,所以,眩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并且导致该疾病的因素众多。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和青年患者相比,其免疫力、抵抗力以及身体各项机能都相差甚远,所以,对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40例患者是经过临床诊断确认患有老年眩晕病症的患者,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已将研究目的和流程告知患者,并得到了患者的同意,签署了同意书。

并且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的范围为57~83岁,平均年龄为(68.3±8.9)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的范围为58~82岁,平均年龄为(69.2±8.7)岁。

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与探讨韦秋洁

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与探讨韦秋洁

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与探讨韦秋洁发布时间:2021-10-21T08:20:02.812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7期作者:韦秋洁[导读] 普遍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成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现有健康问题。

(身份证号码:45022119860515****)摘要:目的对临床神经内科以眩晕为主诉的老年患者群体的原因、特点等方面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干预与治疗,评价有关治疗和干预的最终效果是否较为满意。

方法在本院神经内科所有所收治的以眩晕为主诉就诊但没有显著器质性病变、急危重症的老年患者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

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治疗干预方法方面的明显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常规进行急性发作期与间歇期方面的治疗,观察组则主要是针对其病因特点进行多方位的药物干预与治疗,选择不同的药物干预,同时细致地进行病因方面的分析。

对两组分别开展临床治疗之后的病因特点、结果进行对比,并观察有无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眩晕障碍筛查表(DHI-S)评分情况方面的差异之处,对照治疗的治疗满意度评分、治疗后复发率,评价最终分别开展治疗之后的成效以及最终的效果等方面综合情况。

结果分别进行病因方面的查找、诊断和治疗之后的对比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差异之处,主要是体现在于,70例患者经过病因方面检查发现,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生率最多(P<0.05),其次为精神因素诱发眩晕、不明原因前庭周围性眩晕、良性位置性眩晕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眩晕,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生率形成面效果差异之处(P<0.05)。

进行原因分析然后针对性采取治疗之后的效果对比也可以发现,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采取活血化瘀等为主的一系列治疗之后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而且DHI-S评分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满意度评分有所提升而复发率降低(P<0.05),存在着明显的临床干预与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之处。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160例眩晕患者病因分析目的:对神经内科临床中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进行分析,提高眩晕病的诊疗水平。

方法:连续收集桓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60例以孤立性眩晕(查体无偏瘫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为主诉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Dix-Hallpike试验及MRI、TCD等辅助检查,确定眩晕患者的病因。

结果:160例眩晕患者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2例(63.8%),前庭神经炎22例(13.8%),美尼尔氏病19例(11.9%)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7.5%),其他5例(3.1%)。

结论:BPPV是眩晕患者最常见病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BPPV的认识及诊疗水平,使更多患者受益。

标签:眩晕;BPPV;病因眩晕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患者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1]。

眩晕是基层医院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散落到神经内科及耳鼻喉科等不同科室就诊。

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患者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2]。

很多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对眩晕症认识还存在误区,总把眩晕归咎于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的最常见病因。

笔者所在医院对眩晕症患者进行常见病因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60例眩晕患者,年龄16~80岁,平均(58.4±3.5)岁;其中男98例,女62例。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耳鸣耳聋等症状,可有闭目难立征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肢体瘫痪、锥体束征、感觉障碍、复视、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及一过性视物黑朦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2 方法按照预先设计的眩晕患者调查表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详细询问病史,如眩晕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与活动及体位关系、伴随症状,以及有无头外伤史、耳科疾病、脑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等相关疾病。

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二篇)

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二篇)

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4年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概述:眩晕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晃动或不稳的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2024年,关于眩晕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本报告将对2024年眩晕病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数据收集:本次研究收集了各地眩晕病治疗的临床数据,包括治疗方法、疗效评估及患者反馈等信息。

共收集了1000例眩晕病患者的相关数据。

疗效评估:根据收集的数据,我们对疗效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2024年眩晕病的治疗疗效相对较好,超过80%的患者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占比达到60%左右。

其他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如理疗、推拿等)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眩晕病的疗效达到了显著的改善。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晕动药物(如艾克霍尔、甲氧氯普胺等),血管扩张药物(如格拉司琼、血塞通等)和镇静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根据症状的不同,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在眩晕病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理疗、推拿等物理疗法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脊柱和肌肉状态,缓解眩晕病症状。

根据数据显示,物理疗法的疗效在20%左右。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在眩晕病的治疗中是一种较为极端的选择,仅在少数情况下使用。

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能包括内耳疾病的手术修复、迷路切除等。

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仅约15%左右。

患者反馈:本次研究还收集到了部分患者的治疗反馈。

根据反馈信息显示,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反映治疗效果不如预期,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调整。

结论:综合分析2024年的眩晕病治疗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物理疗法在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但成功率较低。

将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眩晕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内科100例眩晕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100例眩晕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100例眩晕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6-07T15:37:32.3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作者:崔艳艳[导读] 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症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借助头部CT、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等辅助检查方法,对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

崔艳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150080【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症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借助头部CT、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等辅助检查方法,对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眩晕患者病因和构成因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50例,占50%;后循环血(PCI)12例;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小脑梗死,5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以上四种占24%;25例为其它病症占25.0%,包括:11例神经症、3例颅内肿瘤,2例梅尼埃病,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心律失常、1例眼源性眩晕、2例高血压、1例前庭神经元炎;其中还有1例病因不明。

结论:BPPV为眩晕最常见的病因。

医师应提高对BPPV的认识,同时应明确眩晕的其他病因,以提高眩晕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内科;眩晕症;临床分析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

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神经内科除外,还涉及到内科、耳鼻咽喉科疾病及骨科的疾病。

国内外对眩晕的临床研究表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

眩晕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头晕目眩、冒冷汗、恶心、呕吐、耳鸣以及听力出现问题等。

眩晕的病因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以及内科等多个学科,其中心血管疾病、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眼源性、血液病、神经症以及耳聋等均可导致眩晕。

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研究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研究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研究256500【摘要】目的:探究西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治疗中的效果差异。

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病例数80例,时间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随机成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眩晕的临床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获得很高的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有效性更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眩晕;异丙嗪;阿司匹林;中医推拿;临床疗效神经内科是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治疗的患者多数为神经损伤性疾病,患者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

患者在发生眩晕症状的时候,会出现身体失去平衡、无法正常站立,同时在睁眼时有旋转感觉,可伴随耳鸣、恶心呕吐以及心率血压下降表现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不利于其它神经疾病的治疗[1]。

眩晕的临床治疗以西药为主,可以减轻患者眩晕程度,但是对于疾病的病因消除效果不理想,容易反复。

中医推拿作为传统中医治病手法,在治疗眩晕上具有一定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症状,提高整体的治疗有效性,需引起临床注意,并广泛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存在眩晕症状,时间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8-84岁,平均(61.52±2.16)岁,眩晕时间1-3个月,平均(2.15±0.15)个月。

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8-85岁,平均(61.48±2.32)岁,眩晕时间1-3个月,平均(2.04±0.21)个月。

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神经内科门诊头晕的病因,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80例眩晕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眩晕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临床资料,探讨眩晕的病因。

结果:180例神经科门诊头晕患者中,120例(66.67%)伴有恶心和/或呕吐,69例(38.33%)伴有视觉旋转,32例(17.78%)伴有耳鸣、耳胀和听力损失,16例(8.89%)伴有头痛或视觉先兆,3例(1.67%)伴有颅神经和四肢瘫痪。

具体病因方面,前庭周围性眩晕73例(40.56%),心理社会障碍性眩晕62例(34.4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眩晕28例(16.56%),前庭中枢性眩晕11例(6.11%),系统性疾病相关眩晕4例(2.22%),2例(1.11%)其他原因不明的眩晕。

在性别方面,男性患者68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比例最高,占同性眩晕患者的63.24%;女性患者共112例,精神障碍性眩晕所占比例最高,占同性眩晕患者的36.61%。

就年龄而言,60岁以上的人占45%,主要是前庭周围眩晕;30~59岁人群占38.33%,以精神障碍性眩晕为主;16~29岁人群占16.67%,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

结论:前庭周围性眩晕是神经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女性眩晕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60岁以上老年人是头晕的主要人群。

头晕的常见原因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有所不同。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个体差异和对症治疗的原则。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某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80例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头晕症状为主诉就诊,且在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确诊,均为16岁以上的成年患者,各项病历资料完整有效。

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以及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63.21±8.34)岁。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体会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体会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从神经内科入院的143例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诊为头晕或眩晕患者,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结果对于头晕或眩晕患者,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必须得到重视。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问诊,查体,体检及其他的辅助检查等多项检查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并根据自身具备的丰富的临床知识给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病人正确的治疗方法与及时的转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病因分析;治疗体会1前言头晕和眩晕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两者的表现症状很相似,但是这两种病症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型障碍,表现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症状。

偶尔的头晕或体位改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持续的头晕有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征兆,要注意重视。

眩晕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头晕和眩晕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因头晕或眩晕到医院门诊部问诊的人数不断增长,所以这种症状也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143例头晕/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和病理资料,明确快捷、精准的鉴别诊断方法;研究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记录,总结出对应疾病的特点,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详细资料现报道如下。

2材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143例头晕或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78例。

年龄29至74岁,平均年龄值为(43±3.42)岁。

纳入标准:(1)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诊为头晕或眩晕患者;(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相应文件。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出现相关症状的病因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内科头晕患者200例进行病因综合性评价分析,从而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头晕眩晕的症状症状病因构成情况进行总结。

结果显示在200名头晕患者中,出现了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26例,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头晕患者46例,出现前庭周围性眩晕有104例,精神型心理障碍性头晕患者18例,因为药物不良或者是其他诊断不明出现的头晕症状有6例。

此外针对104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有美尼尔氏病患者20例,出现良性阵发性眩晕症状84例。

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神经内科患者出现头晕眩晕的最常见病因,因此我们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时应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神经内科;头晕眩晕;美尼尔氏;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病因分析1 引言在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中,很多患者主诉有眩晕症状。

临床中眩晕可以涉及多个学科,眩晕患者约占到内科门诊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左右。

眩晕可以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常常难以准确描述患者方向感觉、位置感觉方面的障碍,缺乏有效而进行客观准确衡量的标准。

眩晕有真性眩晕(通常有明显的自身或是外界事物的旋转感)和假性眩晕(通常由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内分泌疾病、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疾病原因所致,患者常有飘荡感,但旋转感不明显)之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使得患有各类基础疾病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而老年眩晕也是较常见的疾病现象,同时,临床中对于眩晕的诊治也引起了广泛重视。

本研究以本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神经内科老年眩晕的病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神经内科头晕眩晕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价并针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随访观察。

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临床观察目的:对我院神经内科眩晕症的临床特征和病因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对基本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造成眩晕症的主要原因,另外神经症、脑出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以及脑梗死等疾病也是导致眩晕症的因素。

结论:眩晕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病因进行分析判断,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以便提高确诊率和治愈率。

神经内科;眩晕症;临床观察R741 A 1672-3783(20__)09-03--02眩晕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也是在就诊于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症状,其主要是因为多系统发生病变,而导致机体自身对空间定位出现障碍而发生的一种动性或者位置性的错觉,患者很难将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用语言表达出来,眩晕症的病因十分复杂,涉及学科、领域之多,基本包括了神经内科、内科、耳鼻喉科等[1]。

为了加深临床中对眩晕症的认识,本次实验将我院神经内科20__年6月至20__年6月期间收治过的2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眩晕症的病因及临床主要表现,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主要内容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神经内科20__年6月至20__年6月期间收治过的2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24例患者中男性121例(57.76%),女性103例(42.24%),年龄在17岁到94岁之间,平均年龄(53.9±11.7)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经过诊断均已确诊为眩晕症,且已经过血脂、血糖、血常规、心电图、X线、甲状腺功能、头颅CT、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常规检查[2]。

所有患者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周围环境旋转感以及自身旋转感,并且时常伴有阵发性反复性、程度不同的头重脚轻、头晕、恶心呕吐、听力下降、眼球震颤、耳鸣、倾斜等症状,其中头晕头痛60例,占26.78%;听力下降的有29例,占12.95%;眩晕持续可达2-3天甚至更长时间的患者38例,占16.96%;眼球震颤的有60例,占26.78%;声音嘶哑的25例,占11.16%;耳鸣的23例,占10.27%;瞳孔异常的8例,占3.57%,意识表达障碍6例,占2.68%。

神经内科230例住院眩晕患者的临床分析

神经内科230例住院眩晕患者的临床分析

神经内科230例住院眩晕患者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4—11月间收治的230例眩晕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了解眩晕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确诊情况。

结果在230例眩晕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有121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共有58例,其中涵盖着小脑梗死患者1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6例,颈动脉畸形患者15例。

另外51例患者中,小脑出血患者有9例,神经症患者有18例,心律失常患者有6例,高血压病患者有7例,梅尼埃病4例,前庭神经元炎患者有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有2例,病因不明患者有2例。

结论眩晕发病的诱因多种多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非常重要的原因,另外则是后循环缺血。

医生需要关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强化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及时采取头颅CT和心电图的检查措施,以此提升基本的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neurological patients with vertigo. Methods 230 cases of vertigo patients treated from April to November 2015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the etiology and diagnosis of vertigo patients were to be understood. Results Among the 2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vertigo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 121 cases,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58 cases,17 patients of cerebellar infarction,2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carotid artery malformation in 15 patients. In another 51 patients,patients with cerebellar hemorrhage in 9 cases,1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7 cases of hypertension,4 cases of Meniere’s disease,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vestibular neuronitis,sudden deafness in 2 cases,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nknown etiology.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vertigo are diverse,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is a very important reason,the other is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Docto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timely take the head CT and ECG examination measure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basic clinical efficacy.[Key words] Neurology;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眩暈主要是因为特定的原因对于空间定位障碍出现了错觉,患者在发病之后会感觉周围的事物旋转,出现站立不稳的情况,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和出虚汗的情况,严重的时候,患者还会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1]。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急诊内科疾病180例临床分析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急诊内科疾病180例临床分析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急诊内科疾病18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增加对眩晕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并探讨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诊内科2006~2010年诊治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180例临床资料。

结果根据引起眩晕的病变部位和病因不同,中枢性眩晕占43%,周围性眩晕占18%,其他原因的眩晕占39%,最常见病因为颈椎病28%。

结论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急诊内科疾病病因复杂,特征不典型,应重视其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眩晕;病因;诊断;治疗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产生的主观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旋转或自身的天旋地转,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如果患者只有头昏、头重脚轻而无旋转感,统称为眩晕。

常伴有客观平衡障碍如姿势不稳,通常无意识障碍。

[1]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内科2006~2010年接诊的诊断明确以眩晕为主要症状180例患者(已经排除外伤,眼部视觉改变)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男81例,女99例;年龄15~78岁,平均49.5岁。

其中55例既往史分别有高血压16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15例,颈椎病21例,晕动病8例。

1.2 临床表现眩晕感类型:旋转性眩晕61例,头昏伴头重脚轻而无旋转感92例。

眩晕持续时间:发作性眩晕持续数分钟到数天134例,持续性眩晕持续一周以上至数周21例,慢性眩晕27例。

眩晕伴随症状:恶心,呕吐89例,头痛35例,视物旋转61例,单耳或双耳闷胀感、耳鸣32例,面色苍白,乏力多汗28例,失眠多梦,心悸25例,发热9例,血压升高39例,血压降低11例,有两种以上伴随症状的有152例。

1.3 实验室资料血糖高15例,血脂异常的有43例,血尿酸高的有12例,血常规异常的有43例,颈椎X线检查90例异常的有52例,脑电图检查39例异常的有17例,头颅CT检查18例,3例有腔隙性梗死、2例轻度脑萎缩,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异常的有15例,心电图检查35例异常。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

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头晕患者100例,分析、总结眩晕头晕病因。

结果:100例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中,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占比13(13.00%)、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头晕眩晕占比23(23.00%)、前庭周围性眩晕占比52(52.00%)、精神心理障碍占比9(9.00%)、药物不良或者是其他诊断不明占比3(3.00%)。

结论:神经内科眩晕头晕中占比最高的前庭周围性眩晕,所以临床中对此类病症治疗中,需积极评估患者病因,对病症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神经内科;眩晕头晕;病因;前庭周围性眩晕眩晕头晕为高发症状之一,眩晕不仅合并症状多,所涉及的学科亦是比较广泛的,其涉及心血管内科、耳鼻喉科、伸进内科以及内分泌科室等知识内容。

其中,眩晕头晕症状患者在神经内科中较为多见,引起患者发生眩晕因素多种。

在眩晕出现的时候,患者身体将会出现空间错位感、失衡感,亦会感受到自身以及自身之外物体发生升降、旋转以及倾斜等诸多的变化。

因为处于眩晕状态下,其平衡功能、定向功能均会被显著的影响,亦会有严重合并症状发生,所以对其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1]。

这就需明确神经内科患者眩晕头晕的病因,后依照病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策略,降低病症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2年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头晕患者100例,分析、总结眩晕头晕病因。

1.2方法对全部患者实施头晕检查,对其平衡跟踪、眼部实施扫视检查,后运用甩头试验,前庭咽反射抑制试验检查其头晕症状,运用电测听与前庭自旋转实验方式对其前庭的功能障碍问题检查。

若是患者发生玄幻缺血合并头晕症状,需给予其进一步多普勒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若是患者存在焦虑与抑郁的情绪,需运用对应性量表进行评估。

后对患者时候死实验室检查:对每位患者实施血红蛋白化验检查、同型半胱氨酸HCY化验检查、甲状腺功能化验检查等。

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分析

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神经内科门诊100例头晕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采用对比法,比较不同病因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结果:在100例头晕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占40%)。

其次是颈性眩晕(20%)和内耳炎(15%)。

其他病因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10%)、药物不良反应(5%)、心源性眩晕(5%)、代谢性疾病(3%)和其他原因(2%)。

结论: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病因多种多样。

在神经内科门诊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颈性眩晕和内耳炎。

对头晕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病因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神经内科;头晕;病因引言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

在神经内科门诊中,对头晕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十分重要。

头晕的感觉可以是旋转、不稳定或失衡的,常常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眩晕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内耳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因此,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系统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确定头晕的具体原因。

根据病因分析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减轻头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神经内科门诊100例头晕患者,采用对比法,比较不同病因在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1.2方法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1.3观察指标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分析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指标,如t检验、卡方检验等。

神经内科门诊210例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探析

神经内科门诊210例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探析

神经内科门诊210例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探析【摘要】目的:探析神经内科门诊以眩晕为主诉的老年患者其常见病因。

方法:210例老年眩晕患者皆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者,依据其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对其眩晕病因进行确定。

结果:210例老年眩晕患者病因主要包括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精神因素诱发眩晕、原因不明的前庭周围性眩晕、良性位置性眩晕;其次有亚急性联合变性、前庭神经元炎等几种病因。

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精神因素诱发眩晕、原因不明的前庭周围性眩晕、良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患者常见病因,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症状,辅以必要的辅助性检查,以此来做到对老年眩晕患者病因的确定。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眩晕;病因眩晕属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症,其病因复杂,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是神经内科门诊需解决的一大难题[1]。

随着我国老年眩晕发生率的增长,本文就对210例老年眩晕患者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神经内科医生对眩晕病症的病因掌握程度。

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210例老年眩晕患者皆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者,其中男性患者107例,女性患者103例,患者年龄在60~89岁,平均年龄为70.4±6.1岁。

所有患者皆主诉存在眩晕。

1.2方法对患者症状表现、持续的时间、病程、合并疾病、家族史以及伴随症状等方面进行询问、记录,并作全面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并辅以头部CT、脑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以及焦虑量表检测等其它检查。

1.3诊断标准[2-3]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既定体位导致眩晕,在纠正体位后,眩晕便有所减轻或者是消失,发作时间不超过30s,呈阶段性发作几日、几周甚至是几年,伴有轻微头痛、恶心以及其它不稳定感等症状,并无听力异常或者是耳部病变问题;②美尼尔病:伴有典型的耳鸣、眩晕、耳聋三联征发作史,做甘油盐水试验,结果呈阳性;③前庭神经元炎:病前有感冒病史,突发性的眩晕,没有听力减退、耳鸣等问题,且发作的时间长,一般是持续数天;④精神因素诱发眩晕:发作时间长,持续几周或者是几个月的时间,发作描述有情绪化因素,经检查皆正常;⑤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循原的同时还有呕吐、恶心等植物神经表现,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血管检查有椎基底动脉病变。

神经内科患者眩晕临床分析

神经内科患者眩晕临床分析

神经内科患者眩晕临床分析
张德玲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4(033)019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以眩晕为主诉的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685例眩晕患者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辅助检查,包括头部CT、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等.分析确定眩晕病因.结果:685例眩晕患者病因及构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4例(44.4%),精神因素诱发眩晕187例(27.3%),不明原因的前庭周围性眩晕92例(13.4%),良性位置性眩晕81例(11.8%),其他原因占21例(3.1%).结论:眩晕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为眩晕的常见病因,医师对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眩晕患者进行血管病因筛查尤为重要.
【总页数】1页(P91)
【作者】张德玲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兴义 56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02
【相关文献】
1.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分析
2.老年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防控研究
3.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4.神经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5.神经内科患者意外拔管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病因调查及治疗体会

中医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病因调查及治疗体会

中医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病因调查及治疗体会发布时间:2021-06-17T16:21:29.15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作者:封照萱吴柯萱刘旻马远娜*[导读] 分析眩晕的中医病因、诊断和治疗。

封照萱吴柯萱刘旻马远娜*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目的:分析眩晕的中医病因、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2019年1-12月某医院中医科75例眩晕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眩晕的病因,从中医内科角度分析患者的证型。

结果:75例眩晕患者中60~69岁发病率最高,20~29岁发病率最低。

病因分析表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性眩晕、脑梗死是眩晕的主要病因,以脑功能不全最多,脑梗死最少。

从中医内科角度看,眩晕分型痰湿阻络证型数高于其他证型(P<0.05)。

结果75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好转出院。

结论:眩晕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有关。

从中医角度看,痰湿证居多,治疗上要注意辨证论治。

关键词:中医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病因;调查治疗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临床上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1)有典型的眩晕症状,如黄动、旋转感、视觉旋转或眩晕;(2)急慢性发作,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3)有或无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耳聋、耳鸣、眼球震颤;(4)头颅CT,颈椎X线、颈动脉超声、眼球震颤5)排除血液病和肿瘤引起的眩晕。

1.2处理采用天麻钩藤汤治疗肝阳上亢证。

处方为天麻10g、钩藤15g、石蒜明18g、黄芩、牛膝、杜仲各9g。

果汁每天服用2-3次。

采用归脾汤治疗气虚血虚患者。

方剂为党参、白术、当归、酸枣仁各12g,黄芪15g,龙眼肉、木香、桂枝各9g,元芝、甘草各6g,痰湿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处方为生姜半夏9g,白术15g,天麻12g,茯苓12g,陈皮6G,甘草6G。

加生姜1片,大枣2片,汤剂;肾虚补肾助阳方治疗,处方为地黄、淮阴、菟丝子、川牛膝、枸杞子各12g,山楂、,甲鱼胶、鹿茸胶各9g,煎煮,每日1剂,每日2次。

神经内科眩晕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神经内科眩晕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4]周玮,黄镇文,杨育群,张逸仲.对21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02).
[5]孙学平.160例中医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临床病因调查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7).
1.2疾病表现
本次所纳入的患者均表现为眩晕症状,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且持续较长时间,部分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为5~10min,严重患者持续2~4h,严重患者病情连续1~5d,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虚汗等,部分患者发生一过性听力丧失及头疼、肢体麻木、眼球震颤、肢体障碍等。
1.3查体
100例患者均施以头部CT检查方法,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并未出现异常反应的为60例。18例患者出现腔隙性梗死,8例患者出现脑出血,7例患者出现小脑梗死,7例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80例患者接受静动脉彩超检查,患者并未发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显著异常反应患者人数分别为88例、70例。对20例患者展开心电图检查,患者发生心率失常2人,部分患者发生ST段压低及早搏等问题。
神经内科眩晕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及辅助检查方法,对患者发病原因展开讨论。结果:100例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中,51例为良性阵发性眩晕;发生后循环缺血症状15例,小脑梗死5例,腔隙性脑梗死13例,颈动脉畸形2例,其他疾病类型15例,包括神经症及心率失常、梅尼埃病、高血压等。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眩晕,可自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医师根据患者不同眩晕情况,进行头颅CT及心电图检查,从而为患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人数总计100例,患者年龄在40~78岁,患者中位年龄为(60±5.21)岁,患者发病时间为1~10d,平均发病时间为5.25d,所纳入的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实践。所纳入的患者均满足眩晕症标准,存在恶心及呕吐等临床表现,将存在意识障碍及一过性视物黑朦、感觉障碍、临床资料不全患者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198例眩晕临床分析
唐川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1830)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病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98例眩晕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眩晕临床特点和确定病因。

结果198例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98例;后循环缺血(PCI)45例:其中小脑梗死9例,TIA14例,腔隙性脑梗死21例,大脑后动脉梗死1例;其他54例:梅尼埃病5例、小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颅内肿瘤4例、前庭神经元炎3例、神经症26例、眼源性眩晕2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病5例;病因不明1例。

结论眩晕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学科。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患者最常见的病因[1]。

应提高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

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应及早行头颅CT、TCD、心电图,必要时MRI 等有关检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关键词】眩晕病;病因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0501(2012)12-2197-02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神经内科除外,还涉及到内科、耳鼻咽喉科疾病及骨科的疾病。

国外、国内对眩晕的临床研究表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1]。

随着对脑缺血的基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技术的发展。

对后循环缺血(PCI)的临床和病因亦有了重要认识。

国际上早已用后循环缺血(PCI)概念取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概念。

本文收集2010年7月 2012年2月神经科门诊及住院的198例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对眩晕性疾病的常见病因的理解及诊断与治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98例患者,其中男88例,女110例,年龄18 85岁,平均55.7岁。

18 39岁以下23例,40 70岁124例,70岁以上51例,其中40岁以上者175例,占患者总数的88.3%。

1.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均以眩晕起病,眩晕呈反复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缓解者125例,眩晕持续2 3d以上73例。

急性起病92例。

伴随症状和体征:伴恶心、呕吐、出冷汗163例,耳鸣、听力下降14例,眼花、黑朦26例,头痛13例,复视18例,头、面、上肢麻木26例,眼球运动障碍6例,眼球震颤44例,瞳孔异常6例,面瘫3例,吞咽呛咳7例,声音嘶哑4例,颈项强直3例,肢体瘫痪15例,病理征阳性12例,感觉障碍5例,共济失调14例,Homer征1例,意识障碍3例。

1.3辅助检查:本组患者中145例行螺旋头颅CT检查
治疗难点在疗效的持续性,特别是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临床上常在抗组胺药基础上用不同方法调节免疫,增强疗效。

卡介菌多糖核酸系卡介菌提取物,含核酸,多糖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嗜细胞功能,诱生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功能,减少脱颗粒细胞解释放活性物质,达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有效方法。

笔者应用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使其在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方面起协同作用,降低机体敏感性,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病治疗学[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12 313
[2]向耘,纪青,蔡宏为,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及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2):1173 1174
(收稿日期:2012-07-13)
110例示未见明显异常,21例示腔隙性梗死,3例示小脑出血,9例示小脑梗死,2例示蛛网膜下隙出血,1例行头颅MRI检查示大脑后动脉梗死,22例行颈椎侧位X摄片均示颈椎病,32例行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4例,部分患者示ST段压低和(或)偶发早搏。

1.4诊断: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根据患者的详细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Dix-Hallpike试验,头颅CT或MRI、颈椎摄片或CT、腰椎穿刺、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前庭功能检查、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血生化检查,部分患者经五官科、眼科会诊做出诊断[2]。

2结果
本组198例患者中BPPV眩晕98例,PCI眩晕45例,梅尼埃病5例,小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颅内肿瘤4例,前庭神经元炎3例,神经症26例,眼源性眩晕2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病5例,病因不明1例。

3讨论
临床上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两大类。

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系统性眩晕系前庭系统病变引起,包括内耳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及核、内侧纵束、小脑、大脑的前庭中枢颞叶等。

非系统性眩晕是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疾病引起,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中毒、眼部疾病、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

本组198例患者中系统性眩晕眩晕152例(76.7%),非系统性眩晕46例(23.2%)。

其中BPPV98例(全部患者49.5%)。

其次PCI45例(全部患者22.7%)。

本组患者中,门诊以BPPV和神经症诊断居多,住院患者以PCI为主,可能与病情轻重有关。

而大多数住院治疗的BPPV患者入院初步诊断均为VBI。

其原因是一些传统的认识和诊断概念不清,以及未做Dix-Hallpike试验而误诊。

本组患者年龄分析显示,18 39岁组以BPPV为主,可认为BPPV是本组眩晕的主要病因;40 70岁组BPPV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为第一病因,PCI增加较明显;70岁以上PCI已是主要病因。

BPPV的眩晕持续时间通常较短,每次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

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常于睡眠翻身、起卧时诱发。

PCI的眩晕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日,静止不动时仍有眩晕。

极少只表现为单一的症状或体征,多伴有其他症状如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Horner综合征等[3]。

BPPV50% 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30% 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4]。

PCI 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穿支小动脉病变等。

其中栓塞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端和基底动脉。

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等损害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本组中PCI患者45例,除眩晕外,大都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麻木感、复视、构音障碍和饮水呛咳等表现,极少表现为单一的眩晕、恶心和、呕吐。

询问病史时常常遗漏发病诱因、起病形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缓解方式等[5]。

对眩晕患者不能单凭眩晕主观症状作出诊断,基本的系统检查、神经系统及耳科检查很重要。

对眩晕患者应常规行Dix-Hallpike试验以便迅速识别最常见病因。

特别是要重视对症状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的分析[6]。

只有了解头晕的常见病因,才能掌握这些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才能保持正确的诊断思路。

才不会因不能区分常见病与罕见病而导致诊断延误或过度的诊断性检查。

过度的依赖辅助检查如头颅CT和MRI、颈椎摄片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

而对这些检查的临床局限性缺乏认识。

未做Dix-Hallpike检查,把BPPV当做头颅CT/MRI检查所见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或颈椎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病变。

导致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医疗资源浪费。

对PCI患者及时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分析和确定病因,积极改善这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参考文献:
[1]关秀萍.国人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综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7):755 756
[2]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3 210
[3]储旭华,夏怀林,汪滨农,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自我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22 124
[4]粟秀初.眩晕的临床诊断[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5):292 297
[5]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786 787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
科杂志,2010,43(2):146 153
(收稿日期:2012-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