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

合集下载

第八课笔墨丹青

第八课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1、指字画 笔墨,指文字或文章。 丹青,丹 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朱红色和青色),借指 绘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文房四宝
中国画 的特点:
注重线条 讲求神似、 意境和神韵
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一、绘画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 特点: 自然、质朴、粗犷、浪漫
顾恺之《女史箴图》 (局部)
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洛神赋》(摹本)
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 行反省;同时佛教和道教发展,促使文 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
二、士人群体形成,追求神韵、意境和风 骨。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 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 理论。
《西游记》 插图
《红楼梦》 插图
民间风情
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图》
杨柳青年画《莲年有馀》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什么?
布贴画
剪纸画
四、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1、写实与写意两大风格 2、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3、不断继承与创新发展,塑造民族性格
2、宋代风俗画: 代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反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的民间风情
3、明清绘画: 特点: 追求个性,绘画平民化 表现: “扬州八怪” 木刻版画 年画 剪纸画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民间风情
《水浒传》 插图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
1、宋代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成因: 宋朝“重文轻武”国策;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使人更注重内心修养。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

④张择端的文人山水画最有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我国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是( )
A、《集体舞蹈图》 B、《女史箴图》
C、《山径春行图》 D、《清明上河图》
5、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第》8之课 所笔以墨备丹受青史学家 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二、商业繁盛、城市发展
三、北宋统一,南宋偏安
文人意趣
宋元的山水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北宋·赵佶《竹雀图》
南宋·马远《踏歌图》
文人意趣
宋元的山水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元·钱选《桃枝松鼠图》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 原的朝代,给士人的感觉是凄 凉、悲愤和无奈的,这样的情 怀表现在绘画上就是郁闷的意 元·冷谦《白岳图》 境了。
A、远古的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代
D、 两汉时期
2、两宋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 ) A、画图结构 B、写实风格 C、追求意境 D、市井风情
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人山水第画8的课 叙笔述墨,丹正青确的
是( )
①山水画在宋朝时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②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宏伟
③南宋文人山水画以描述江南风光为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从新石器时代的 岩画到陶器上的彩绘,都能看到自然、生动、 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的绘画艺术。
第8课 笔墨丹青
•特点: 生活气息浓郁,神秘叙事色彩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 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
绘画艺术的起源
彩陶与岩画 帛画与壁画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笔墨丹青是一门用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学会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电脑或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纸张、铅笔、调色板、颜料、水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30分钟)1.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国绘画作品,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讲解:介绍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线条、明暗、对比、透视等。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这些概念和技巧。

3.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和明暗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技巧。

第二课时: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0分钟)1.回顾: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通过展示和讨论一些绘画作品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讲解:介绍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颜料等。

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实际应用。

3.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鼓励他们进行尝试和实验,培养创造力。

第三课时:创作和评价(40分钟)1.导入:展示一些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指导:向学生讲解一些创作方法和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画面表达等。

帮助他们改进和提升自己的绘画作品。

3.创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创作想法和主题进行绘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4.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向全班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第四课时:艺术鉴赏和评价(40分钟)1.引导: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笔墨丹青200782892330328

笔墨丹青200782892330328

特点: 取材于社会生活; 形式多样,以写实为主,并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洋溢着鲜明活泼、喜气吉祥、美好可爱的气氛。
时间
新石器时代
特点
原因
代表人物、作品
简单、粗犷
出现帛画,构图精到 色彩鲜艳,气势宏大
生产力极低
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发展
岩画、陶画 《人物龙凤图》
马王堆1号墓汉代 帛画
战国 汉代 魏晋
出现以形写神的文人画 士人群体出现
第8课 笔墨丹青
关山月 傅抱石
双猫图
陈莲涛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 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 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 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 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 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 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唐 寅 枯 槎 鸲 鹆 图
明四家之一唐寅,初字伯虎。 江苏吴县人。举乡试第一(解 元)。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 功名受挫,又遭家难,后半生 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 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个人的挫折促使他无奈地取狂 放与玩世的生活方式,“任逸 不羁,颇嗜声色”,实则常借 诗画宣泄心中郁愤。 “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 声春雨馀。”诗画映发,对象 的神态和画家的情趣融为一体, 寄寓了超凡脱俗的思想。
这是一种全新的画风,在北宋兴起,称 之为“文人山水画”,并从人物画的衬景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 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风格的绘画作品?
(1)“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壮 大 (2)注重向内心求索的理学兴起,使文 人更加注重心性情趣的修养和哲学思考。
同样都是注重意境,但不同时期的作 品所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请针对北宋 山水画和南宋山水画简要品评。

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

《黑山岩画狩猎图》
人面鱼纹盆
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距 今六千多年,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所制。
2、战国时期
作品:《人物龙凤 图》 特点: 浪漫、神秘、 古拙
3、 汉代绘画
类型:帛画和壁画。
总结:汉以前绘画共同点:质朴、浪漫
《 车 马 出 行 图 》 ,一汉墓壁画有一定说教意义,以通俗易懂的画 汉墓壁画
小说插图
明代小说插图
红楼梦小说插图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 们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新年 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 的艺术品之一。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 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杨柳青年画
二、绘画的特点: 书上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起源
﹙ 3﹚
代表:顾恺之 创作群体:文人群体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特点 : 善画人物, 代表作:《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 女 史 箴 图 〉 部 分
《洛神赋图》
5、唐时期 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
特点:创制了法度,表现了雍容华贵
的盛唐气象。
代表: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
图》、阎立本《步辇图》
6、宋代 ---明清
a、文人意趣﹙文人画﹚
扬无咎 墨梅图之三
4
宋朝 背景: 1) 文人阶层壮大、 2) 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 特点: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更加注重意境
北宋 阳刚豪 放 南宋 墨色恬 淡
南 宋 马 远 《 踏 歌 图 》
马 远 《 松 下 闲 吟 》
元朝
南方士人的郁闷心 情更通过山水画来抒发 出来。 元
魏晋到唐代-----发展 宋代到明清 繁荣

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

欧洲历史上处 于中世纪时期, 绘画艺术 处于拜占庭艺术 时期
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 (547年 意大利)
宗教绘画更趋世俗化, 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为一,以“丰肥”为时尚 的现实妇女进入画面。以吴道子、张萱为 代表的人物仕女画, 在心理刻划与细节的描写上超过了前代的 画家。而山水画则在此时已经获得了独立 的地位,代表的画家有李昭道、吴道子 和张璪。
吴道子(680-759年),汉族人, 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 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 间画工尊为祖师。相传曾学书于张 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
周昉
周 昉
(该作品为唐 代遗留下来的 真迹)
韩干,京都地 区佶的“韩干真迹,丁亥御笔” 题字。

国 夫 人游春图
著有绘画理论著作 《山水论》, 《山水诀》。
中国绘画史上,王维以独 具神韵的“水墨山水”画 绝千古,而被后世画家供 作中国文人画鼻祖一代宗 师。他所奠定的这种中国水 墨山水画基础,发展至元、 明、清三代,终于形成中国 古代绘画最重要的一种风 格。难怪后世学者认为,王 维在绘画上的地位,实际上 更高于他在诗歌领域的地位。
曹不兴创立了佛画。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 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 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 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曹不兴 顾恺之 陆探微 张僧繇
唐代张怀瓘有一段评论说: “像人之美,张(僧繇) 得其肉,陆(探微)得其 骨,顾(恺之)得其神, 以顾为最。”
顾恺之(348— 409)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无锡)人, 约364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博学 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凡人物、佛像、禽 兽、山水皆能。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行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 出之自然。画人物尤善点睛。著有《画论》、《魏晋胜 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 “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笔墨丹青的意思

笔墨丹青的意思

笔墨丹青的意思
"笔墨丹青"是一个成语,形容文章或画作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它源自《汉书·艺文志》中的一句话:“文采斐然,笔墨丹青。

”从字面上来看,“笔墨”指的是书写或绘画所用的工具,而“丹青”则指的是绘画的技法和艺术表现。

因此,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用丰富多样的笔墨和绘画技法来描绘文章或画作,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在文学方面,笔墨丹青可以指的是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一篇具有笔墨丹青的文章,不仅在语言上丰富多样,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还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来展现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在绘画方面,笔墨丹青可以指的是绘画作品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一幅具有笔墨丹青的画作,不仅在构图和细节上精心设计,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色彩和线条,还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风格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画作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笔墨丹青是形容文字或画作的内容非常丰富,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艺术价值。

笔墨丹青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笔墨丹青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笔墨丹青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研究对象。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供参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丹青是指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创作中使用的工具,更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笔墨丹青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它们在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通过对笔墨和丹青分别剖析,以及对笔墨丹青综合意义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绘画艺术、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演变。

此外,文章还将总结笔墨丹青在艺术领域的启示,以及在当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笔墨丹青及其意义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描述和说明。

在这篇文章中,为了更好地探讨"笔墨丹青的意思",我将按照以下结构逐步展开: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将对笔墨丹青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说明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2. 正文: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探讨笔墨、丹青以及笔墨丹青的综合意义。

具体如下:2.1 笔墨的意义:在这一章节中,我将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个方面探讨笔墨的重要性。

我将介绍笔墨在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作用,以及它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

2.2 丹青的含义:这一章节将深入探讨丹青的概念及其象征意义。

我将介绍丹青在绘画和艺术创作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所蕴含的哲学和审美思想。

2.3 笔墨丹青的综合意义:这一章节将对笔墨和丹青的综合意义进行综合分析。

我将解释笔墨丹青在艺术创作中的互补关系,以及它们对美学、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共同作用。

3.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在总结中强调笔墨丹青对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启示和重要性。

我还会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我将全面深入地探讨笔墨丹青的意义,展示其在艺术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并激发读者对于艺术、文化传承的思考与研究。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三、文人意趣
宋代重文轻 武的国策,理学 的兴起使人们更 注重内心的修 养。画家从追求 写实变为更加注 重意境。山水画 成为画家寄托思 绪情怀的方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三、文人意趣
宋徽宗不但书法独创一格,而且又 以画花鸟见长。他不仅建立了皇家 画院,而且还有考试制度。对中国 的绘画起了推动作用。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归纳:对比东西方绘画的不同点?
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真实 美;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 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总结篇
总结: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 1、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 • 2、不求形似,讲求神似,注重个人主观
性情的抒发。
2、战国秦汉
这幅帛画反映了先民 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 天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 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
思考:战国秦汉时期绘画有 何鲜明的特色?
想象丰富、色彩鲜艳,气势宏 伟,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
发展篇
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不拘成法,孤独冷淡。
鄙视满清统治,表达不满。
八大山人的作品
三、文人意趣
郑 板 桥 的 《 兰 竹 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 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 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 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 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 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 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 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 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 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 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 竹的勃勃生气。

笔墨丹青教案美术

笔墨丹青教案美术

笔墨丹青教案美术【篇一: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了不同学派的思想和主张,统治者会根据当时社会情况选择某一学派的主张作为其主导思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汉代的治国思想。

讲授新课——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汉初的社会状况,经历了秦末长期农民战乱和楚汉之争,汉初在经济上呈现了什么状态?生: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师: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下,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稳固政权,安定民心。

可见一个安定的环境对恢复经济、稳定统治秩序至关重要,加之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而亡的经验教训,汉初统治者奉行提倡“无为”的黄老思想,同学们看课本,什么是黄老之学?师:黄老之学指的是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传说中,黄帝善于养生,最终得道成仙,“老”指的就是老子的学说,前面我们学过,老子主张什么?生:道法自然。

师: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无为而治。

黄老之学的内容就是黄帝的治身思想和老子的治国思想,黄老之学强调什么?生:无为而无不为。

师: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那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告诫统治者不要妄为、不要胡作非为、不要过分威逼百姓,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念,那么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因时制宜、与民休息”的呢?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徭役。

我们看方框中萧规曹随的典故体现出汉初保持清静无为、不扰民事的思想。

师:正是黄老顺应自然的思想,使得社会逐渐趋于稳定,适应了汉初政治、经济上的需要,由此在汉初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汉朝社会的发展,黄老思想的权威受到挑战,这个挑战来源于儒学,课本小字部分列举了一个事例,景帝时期,儒生辕固生把《老子》一书说成“家人言”,什么是家人言?“家人”就是仆役、下等人的意思,就是说《老子》这本书不过是下等人说的话罢了,这就惹怒了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其实窦太后本事就出身庶民,还做过宫中婢女,因此听到辕固生这么说,十分生气,就命令辕固生与野猪搏斗,野猪大家都知道,攻击性特别强,一个儒生赤手空拳能不能战胜野猪?生:不能师:幸得有景帝暗中给了辕固生一把利剑,辕固生杀死了野猪,从而保住性命。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以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中国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于笔墨技法的掌握和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讲解,通过更多的示范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毛笔时还不够熟练,墨色控制上也存在困难。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多安排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练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国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中国画的美丽和实用价值,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如何创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中国画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画家的风格特点,提高审美水平。
举例:在讲解笔墨技法时,以齐白石的国画作品为例,分析其运用勾勒、皴擦等技法表现出的鱼虾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
-笔墨运用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毛笔的运用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有一定难度,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创作实践:如何将所学笔墨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是学生需要突破的另一个难点。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墨、颜料等;
2.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色运用,如勾勒、皴擦、泼墨等;

笔墨丹青的意思

笔墨丹青的意思

笔墨丹青的意思
笔墨丹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笔和墨来描绘丹青(指画作),形容书画技巧高超或文章优美动人。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笔墨"指的是用笔和墨汁来书写或绘画,"丹青"则指的是画作。

它形容了艺术家或文人的书画技巧高超,以及作品的精湛之处。

在古代,书画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会以书画为嗜好,并追求完美的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笔优美动人的文章。

它指的是作者用笔墨的技巧和丹青的艺术,来描绘出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

这种作品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形容书画和文学作品,"笔墨丹青"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它强调了艺术家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和对美的追求,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笔墨丹青"这个成语寓意丰富,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书画的推崇和追求,也表达了对于艺术作品的赞美和欣赏。

无论是用笔墨丹青来形容书画、文学作品,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它都代表了一种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笔墨丹青教案

笔墨丹青教案

笔墨丹青教案教案:《笔墨丹青》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2.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3.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和选材;4.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1.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包括神话传说、佛教题材、山水画、花鸟画等;2.学生们自由讨论,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二课: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1.通过观赏名家绘画作品,让学生们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之处和表现技巧;2.对比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异,让学生们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方式。

第三课: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和选材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和选材,如山水、花鸟、人物等;2.学生们自行选择一个题材,进行创作,并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方式进行绘画。

第四课: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式1.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如运笔、渲染、勾勒等;2.利用示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们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如皴法、点彩法等;3.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如写意、工笔等。

第五课:综合实践1.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材,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方式进行一幅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2.学生们互相欣赏和交流作品,分享创作的体验和感悟;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提高。

教学评估:1.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创作过程的记录;2.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观点表达和文化理解的文章;3.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论。

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名家作品;2.绘画材料,如画纸、颜料、毛笔等。

笔墨丹青翰墨飘香诗句

笔墨丹青翰墨飘香诗句

笔墨丹青翰墨飘香,花间诗韵妙不尚。

春风拂面柳丝舞,秋水涟漪鸟语长。

山川河流皆入画,云雾飘逸似仙家。

红楼绿树情意浓,诗句悠扬心旷怀。

墨色浓淡写人生,篆刻铭记岁月情。

才子佳人皆倾心,艺术之美永长存。

丹青妙手如神来,墨香弥漫心中开。

书写江山传千古,诗词抒发情感怀。

清风徐来听琴曲,画卷展开映山川。

笔下描绘神奇景,翰墨飘香韵如泉。

诗人笔耕文化田,用字用色皆精湛。

纵览古今文学界,无不为其所倾倒。

笔墨丹青凝思绪,艺术之美流连忧。

翰墨飘香吟诗行,传承经典赋新愁。

笔墨丹青ppt17

笔墨丹青ppt17

第8课 笔墨丹青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局部)
第8课 笔墨丹青
三、文人意趣
1、时代背景:宋朝“重文轻武”成为了国策,文人阶层 不断壮大,理学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 水画兴起。
2、成就:
(1)山水画从起初人物画的衬景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2)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成注重意境,寄托作者的 思绪情怀。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中国绘画的主要工具----文房四宝
毛笔
朱砂墨
宣纸 端 砚
中国绘画的主要工具
第8课 笔墨丹青
文房四宝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的绘画 自学: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形式?在绘画史 上有什么地位?
集体舞蹈图 (马家窑文化)
第8课 笔墨丹青 人面鱼纹图 (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
『综合探究』
第8课 笔墨丹青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
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
魏晋: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的 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的形成。——文人画,凸现个性
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追求法度……
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山水画、注重意境……
(2)成就:他将绘画推向了自觉;是中国画史上第一 个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第8课 笔墨丹青
2、吴道子
(1)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 化的发展。 (2)成就:用绘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 盛唐气象。擅长宗教画和山水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2-8笔墨丹青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2-8笔墨丹青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8课 笔 墨 丹 青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例2】
(2010· 北京)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
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
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8课 笔 墨 丹 青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2)技巧不同:西方画注重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重 刻画,追求色彩的表现力。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
观性情的抒发,以墨代彩,表现手法灵活,以自娱自乐为
绘画目的,以自我表现为创作原则,融诗、书、画、印于 一体。
岳 麓 版 历 史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8课 笔 墨 丹 青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6.宋代
(1)特征
①_______画从注重_______变为更加注重_______。 ②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2)原因 ①__________阶层不断壮大,__________的兴起使其
岳 麓 版 历 史
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8课 笔 墨 丹 青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2.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 对绘画特点的影响。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
的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的形成, 使得此时期的绘画凸现个性。 (2)唐朝时期: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导致绘画更加追求 法度和规范,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必修③

笔墨丹青中国画课件

笔墨丹青中国画课件
《笔墨丹青中国画》PPT课件
总结
时期 时代背景 形式 特点
代表作品
新石器 时代
地画岩画 线条色彩图案简单 鸛鱼石斧图
陶画
质朴又不失浪漫
战国
毛笔绢帛
汉代 黄老之学 帛画
魏晋时期 士人形成 毛笔 纸 画具改进
色彩鲜艳 神秘浪漫
文人画出现 绘画理论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非衣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唐代
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毛笔宣纸 创制法度 《笔墨丹青中国画》PPT课件
送子天王图 游春图 步辇图
画种 宋代 明清
文人画
民俗画
特点 原因 特点 原因
文人山水 画从注重 写实变为 更加注重 意境
重文轻武 理学兴起
描绘市井 生活 《清明上 河图》
继承
木刻版画
宫廷画风 时代变化 年画
山水画风 社会动荡 布贴画
出现
剪纸画
风格奇特
4.隋唐——吸收外来得美术风格,达到顶峰。代表作:隋,展子虔《游春 图》;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 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5.两宋——绘画艺术全面发展,风俗画为当时花坛最大亮点。代表作:北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突出。代表作:元代王冕《墨梅图》、明 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顾恺之
主要人物
展子虔
吴道子

阎立本
王冕
张泽端
徐渭 郑板桥
《笔墨丹青中国画》PPT课件
顾恺之 阎王郑立冕板本桥
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以忘形”
徐渭
产生及发展:
1.远古时代——起源。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展子虔 吴道子

笔墨丹青(通用5篇)

笔墨丹青(通用5篇)

笔墨丹青(通用5篇)笔墨丹青(通用5篇)笔墨丹青篇1第8课笔墨丹青【课标解读】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过程、特点难点:时代变迁对中国绘画的影响【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一.新石器时代1.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

2.特点:稚拙的、简单的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

二.战国和两汉时期:出现用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体现出浪漫、神秘、古拙。

三.魏晋时期:出现1.背景:士人群体的追求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了的文人画。

2.代表人物:,其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他提出了“ ”的绘画理论。

四.唐代: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五.宋代 1.文人山水画(1)背景: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2)特点:文人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2.民间绘画(1)兴盛原因: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发展和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2)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

六.明清时期1.文人画:由于、等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

2.民间绘画:出现木刻版画、年画、壁画、、等,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七.中国绘画的特点1.一方面盛行注重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的文人画。

2.中国画讲求、、,注重个人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风格及时代特征时代画种绘画风格时代特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新石器时代岩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战国、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魏晋文人画凸显个性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唐代画种丰富雍容华贵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吴道子“吴带当风”宋、元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马远、夏圭“残山剩水”风俗画描绘市井生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张择端明、清文人画不拘成法时代变化、社会动荡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民间绘画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课时训练】1.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是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商周时代d.春秋时代2.魏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a.注重人物画b.以形写神c.注重光线色彩的变化d.墨线造型3.中国绘画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大放异彩,从载体形式上看主要有()①彩陶画②岩画③帛画④地画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 张燕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a.人物画b.文人画c.花鸟画d.山水画5. 北宋时期之所以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6.我国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是()a.《集体舞蹈图》b.《女史箴图》c《山径春行图》d.《清明上河图》7.两宋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了()a.画图结构b.写实风格 c.追求意境d.市井风情8.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d. 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9.下列绘画中,生活实用性的特点不突出的是()a.年画 b.布贴画c.山水画d.剪纸画10.右图所示xx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羊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因找不到资 金而没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 金而没办法。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 钱。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 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 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像, 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 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 人征集捐款。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 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 挤得水泄不通。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 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 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 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这个年 欢呼声响成一片。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 青的画家就是顾恺之。 青的画家就是顾恺之。 顾恺之画画不仅重视刻画眼神, 顾恺之画画不仅重视刻画眼神,还特别注意表现人物 的特点。有个叫裴楷的人脸颊上有三根长汗毛, 的特点。有个叫裴楷的人脸颊上有三根长汗毛,别人为他 画像时,都不画出来, 画像时,都不画出来,顾恺之却把这三根汗毛画得特别突 出,而强调对象的特征。可见顾恺之善于用特征衬托人物 而强调对象的特征。 的个性。 的个性。
Hale Waihona Puke 文人画的产生: 文人画的产生: 魏晋时期凸显个性
代表: 顾恺之《女史箴图》 代表: 顾恺之《女史箴图》 特点: 以形写神” 特点: “以形写神”,注重 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 气质 背景: 背景: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们对现实不满;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们对现实不满; 民族融合,佛教、道教的传播, 民族融合,佛教、道教的传播,文化呈现多元化 的趋势; 的趋势; 在政治上碰壁的文人崇尚气节, 在政治上碰壁的文人崇尚气节,逐渐形成一个以 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文人画的发展: 文人画的发展: 明清的怪僻清新
代表: 八大山人、扬州八怪 代表: 八大山人、 特点: 或继承宋元; 特点: 或继承宋元; 或风格奇特, 或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背景:明清鼎革,时代变化, 背景:明清鼎革,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北 宋 夏 圭 《 临 溪 抚 琴 图 》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 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 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 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 模仿自然, 讲究意境美, 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 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人体美; 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 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 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 “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意味” 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文人画的发展: 两宋的山水花鸟画 文人画的发展: 两宋注重意境的山水画
代表: “马一角”“夏半边” 代表: 马一角”“夏半边” ”“夏半边 特点: 特点: 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从注重写实变成注重意境 背景: 背景: 两宋积贫积弱, 两宋积贫积弱,汉族政权无力实现大 一统,文人借画言志抒情; 一统,文人借画言志抒情; 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 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 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 理学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 的修养。 的修养。
绘画的起源: 绘画的起源:新石器时代
地位: 地位: 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特点: 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 特点: 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 主要是人物、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 主要是人物、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 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 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小结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绘画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文人画的形成 隋唐: 文人画的全面发展 隋唐: 宋代到明清: 宋代到明清: 文人画由重写实到重 意境, 意境,个性化发展 民间绘画的繁荣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 魏晋、唐朝、两宋、 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 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
《五牛图》 五牛图》
文人画的发展: 文人画的发展:两宋注重意境的山水画
“西方和东方对于人与自然有不同关系这一点, 西方和东方对于人与自然有不同关系这一点, 是两种文明的显著差异之一。 是两种文明的显著差异之一。人,在西方世界居于中 心地位, 心地位,自然界其他东西所起的作用是作为色彩不鲜 明的背景材料,或是他们的敌手。 明的背景材料,或是他们的敌手。因此西方的宗教认 为是神人同形同性的, 为是神人同形同性的,早期西方的绘画是以人物为中 心的。要明白两者之间的这种鸿沟有多大, 心的。要明白两者之间的这种鸿沟有多大,我们只要 把基督教同相对而言不具人物性格的佛教比较一下, 把基督教同相对而言不具人物性格的佛教比较一下, 或把一幅宋代山水画同一幅意大利古画比较一下就行 在宋代山水画里, 了。在宋代山水画里,小小的人物与悬崖相比显得非 常矮小,而在意大利的古画里, 常矮小,而在意大利的古画里,自然景物只是后来添 上去的背景。 上去的背景。” ——[ 费正清: 美国与中国》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请观察图画』: 请观察图画』: 说说他们都是一 些怎样的内容, 些怎样的内容, 体现了哪个时期 的艺术的什么特 点?
绘画的起源: 绘画的起源:战国秦汉
画种: 画种: 毛笔绘制的帛画 特点: 内容充满珍禽异兽、 特点: 内容充满珍禽异兽、神仙 魔怪,色彩鲜艳, 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 大; 体现浪漫、 体现浪漫、神秘又不失古 拙的风格; 拙的风格; 背景: 背景: 由分裂走向统一, 由分裂走向统一,建立和巩固专制集权国 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 家,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 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小农经济产生发展, 铁器牛耕逐渐推广,小农经济产生发展, 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丝织业发达, 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丝织业发达,为绘画提供 材料; 材料; 儒家独尊,提出“天人合一” 儒家独尊,提出“天人合一”,形成厚葬习俗
据美联社22日报道, 据美联社22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州大学最近公布的一 22日报道 项调查说,中国人和北美人对绘画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 项调查说,中国人和北美人对绘画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 这项调查说,观看一张风景图片,具有欧洲背景的北 这项调查说,观看一张风景图片,具有欧洲背景的北 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图景前面最显著的目标物上 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图景前面最显著的目标物上,而 中国学生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背景画面和图片整体上。 中国学生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背景画面和图片整体上。 研究者根据中国人和美国人看图片的目光移动做了报 报告说,美国人立即会看到前景的物体, 告。报告说,美国人立即会看到前景的物体,比如说丛林 中的一只豹子,并且会注视它很久。 中的一只豹子,并且会注视它很久。而中国人会注意到背 并且眼神会在背景和豹子之间来回游弋。 景,并且眼神会在背景和豹子之间来回游弋。调查者尼斯 比特说,这些学生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仔细关注世界, 比特说,这些学生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仔细关注世界,西 方人注意显著的目标物, 亚洲人会前后联系着看待事物, 方人注意显著的目标物,而亚洲人会前后联系着看待事物, 他们会看到事物的整体。他认为,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他们会看到事物的整体。他认为,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这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生态学和经济学。 这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生态学和经济学。 请你就中 、美学生鉴赏绘画作品不同的艺术审美观 谈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谈谈中西绘画的差异。
时代
画种
代表
时代特征 生产力落后、 生产力落后、认识自然不足 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 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丝织业 发达;儒家天人合一, 发达;儒家天人合一,厚葬习俗 社会动荡; 社会动荡;崇尚气节的士人群 体形成;民族融合,佛道教发 体形成;民族融合, 文化多元; 展,文化多元;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 中外交流频繁, 盛;中外交流频繁,文化全面 辉煌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 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 兴起 商业城市发展,市民兴起; 商业城市发展,市民兴起;通 俗文化繁荣
明清 文人画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民间 木版画年画布 绘画 贴画剪纸画
专制强化,统治腐败; 或继承宋元; 或继承宋元;或风 专制强化,统治腐败;农耕经济 高度发展, 格奇特, 格奇特,不拘成法 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程朱理学僵化, 展;程朱理学僵化,进步思潮出 传统秩序松动, 现;传统秩序松动,价值观变化 生活气息 印刷术改进,识字率提高, 印刷术改进,识字率提高,文化 普及; 普及;通俗文化繁荣
魏晋: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 魏晋: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的反 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的形 成。 ——凸现个性 ——凸现个性 唐朝:政治统一, 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追求法度 ——追求法度 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 更注重内心修养 ——注重意境 ——注重意境 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 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 ——风格奇特 个性鲜明、 风格奇特、 ——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
文人画的发展: 文人画的发展: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代表: 吴道子(画圣) 代表: 吴道子(画圣) 特点: 晕染法, 吴带当风” 特点: 晕染法,“吴带当风” 成就: 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成就: 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手法创新,题材多样, 灿烂而求备” 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灿烂而求备”。 背景: 背景: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盛;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盛; 中外交流空前兴盛,开放兼容,文化全面繁荣。 中外交流空前兴盛,开放兼容,文化全面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