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L厂商情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突破锦纶长丝的应用只限于袜业和运动装的界限,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力度,开发锦
纶新的应用领域。同时对有条件的锦纶企业进行上下游配套发展,以利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锦纶在服装面料上的应用,也将随着染整业的“瓶颈”被突破 而得到新的和更大的发展,同时也要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把 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锦 纶产业。
增加己内酰胺(CPL)产量,促使锦纶行业和谐发展
康泰斯中国顾问 中国化纤协会 金离尘
1、 我国锦纶工业发展概括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聚酰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在 50 年代中叶和 60 年代中叶分别从当时的民
主德国和西德引进聚酰胺 6 和聚酰胺 66 聚合纺丝设备,建成北京合成纤维试验厂和太原化纤厂。 70 年代从法国和日本引进聚酰胺 66 技术建成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和平顶山帘子布厂。但由于受 原料基地建设和应用领域开发的脱节,影响了聚酰胺纤维的发展,特别是国内 CPL 供应短缺, 制约了聚酰胺行业的发展。
甲苯
4.7
东丽
环己烷
1.5
EniChem
环己烷
1.5
DSM/Dupont
源自文库
丁二烯
-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 半工业化 开发
表 4 己内酰胺生产成本摘要(美分/磅)
技术
DSM
总原料
40.0
总副产收益
(3.0)
净原料
37.0
总公用工程费用
8.5
其它可变费用
0.1
可变费用
45.6
直接固定费用
10.2
表 5 2006 年世界主要己内酰胺生产厂家情况
分配固定费用
7.6
总现金成本
63.4
折旧
23.9
生产成本
87.3
10%ROI 生产成本+ROI
23.9 111.0
Allied Signal 47.9 (8.2) 39.7 5.2 0.1 45.0 10.9 8.2 64.1 25.5 89.6 25.5 115.0
Capropol 36.8 (5.2) 31.6 7.5 0.1 39.2 10.8 8.2 58.1 25.1 83.2 25.1 108.0
CPL 量
进 口 依 >90 87.2 90.2 64.4 64.1 67.1 65.3 65.4 66.4 70.2 60.5 60.9
存度
(%)
从 1985 年到 2007 年进口 CPL 的量从 4.5 万吨增加到 46.8 万吨,增加 10 倍,而锦纶纤维 占全部合纤的比例从 10%下降到 4.4%。
CPL 都超过 30 万吨,随着下游锦纶及工程塑料发展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 新建几套 10.0 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装置,但应该注意到,己内酰胺项目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因 此新建装置时可与国外合资合作进行,从而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另外,从原料供应情况看, 我国既可采用环己烷生产工艺路线,也可采用从甲苯及苯酚为原料的不同工艺路线。从原料方 面也不应该仅局限石油,也可考虑从煤化工,高温煤焦油取得甲苯、苯酚以及他工艺成熟的工 艺路线 4.1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现状
对今后锦纶工业的发展要从上、下游关联度高的纤维、纺织、织造、染整、设计技术着手, 提高面料、服装的开发、设计和制造水平,开发各类高档面料及服装,培育名牌,扩大出口。 建设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化纤生产基地,开发新型纤维材料,提高差别化率。大力开拓产业用 和装饰用锦纶产品市场。 ◆ 积极消化成本涨价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04 年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为 436.1 万吨,2006 年达到 493.2 万吨,比 2005 年增长约 3.35%;产量约为 400.8 万吨,比 2005 年增长 约 2.06%。
今后几年中,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仍有一定的增长,新建或扩建计划基本以亚洲的中国、日 本及韩国为主,装置多在原厂基础上再扩建新的生产线,进而达到扩大生产规模之目的,其中 中国及韩国扩建生产能力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生产的需求,日本扩能主要是为了出口。北美及 西欧地区受下游需求装置迟缓的影响,装置生产能力大规模新建或扩建较少。预计 2006~2011 年全球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将以年均约 2.2%的速度增长,到 2011 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 550.0 万吨,其中亚洲地区扩能是拉动全球能力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贝克曼重排中需用硫酸中和,副产硫酸铵。如何使副产硫酸铵的量最少,一直是工艺改 进的目标之一。其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己内酰胺技术摘要 技术
原料
硫酸铵副产(t/t) 状态
DSM HPO
环己烷
1.6
Allied Signal(原)现属 Honeywell 苯酚
4.2
Capropol
苯
2.5
SNIA
SNIA 38.7 (8.9) 29.7 11.2 0.1 41.0 10.7 8.0 59.7 24.5 84.2 24.5 109.0
东丽 31.0 (2.9) 28.2 9.6 0.1 37.9 9.0 7.5 54.4 26.3 80.0 26.3 107.0
图 2 己内酰胺工艺流程简介 4.2 世界己内酰胺生产主要厂家及生产现状
量将超过 120 万吨。
3、 锦纶生产行业扭亏为盈,盈利能力增加,能力扩张迅猛,企业单位数迅速增加 3.1 2002-2006 中国锦纶工业经济概括
据不完全统计,2006 年国内锦纶抽丝拟建、在建能力达到 18 万吨,其中锦纶 6 FDY 的装 置比较集中。随着抽丝装置大量投产,锦纶丝特别是锦纶 FDY 的竞争将趋于激烈,锦纶产品需 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目前一些新项目也有转向全消光丝的趋势,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为了使聚酰胺产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强化聚酰胺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增强竞争能
力,实现聚酰胺产业链各个环节健康发展。
◆ 沿着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锦纶行业产业链见图 1:
单体供给
聚合物生产
纤维生产
纺纱生产
织物织造
织物整理
服装制造
消费者
图 1 锦纶行业产业链 ◆ 结构调整
首先要加大锦纶原料发展的力度,使其自给率达到 50%以上。二是对现有锦纶企业进行结 构调整,提高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形成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使其发挥 规模效益,带动行业升级。三是通过多渠道筹集资本,加大民间资本和外资准入的力度,以调 整行业的资本结构。 ◆ 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力度
从成本面上讲,目前美元走势处于疲软状态,且伴随着原油期货价位冲击历史新高,在新 年第一个交易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达到 100 美元/桶,对下游化工衍生品构成强大的成本冲击, 对锦纶的上游原料——纯苯市场价位势也会带来影响。
目前,国内己内酰胺市场依旧处于强势运行的状态,市场价位继续上涨,现货价位也提高 至 24300~24500 元/吨,月涨幅达到 500 元/吨;美金价位上涨至 2530~2550 美元/吨,涨幅达到 50~60 美元/吨。正是由于锦纶工业产业链的各环节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以己内酰胺和国产锦纶切片为主的锦纶帘子布和锦纶加弹丝等中低端市场基本能在龙头大厂带 领下,较快地跟进上游原材料的涨幅,每月开工率比较稳定,所以,尽管近期原材料继续强势 上涨了 500 元/吨,但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企业能够转移成本的压力。
制约我国锦纶工业发展和生产稳定运行的关键是锦纶原料发展滞后于锦纶抽丝的发展。多 年来,我国 60%以上的锦纶原料依靠进口,并且国际市场货源供应不稳定,价格上下波动较大, 严重影响我国行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我国锦纶原料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 存度加大,为此我国必须增加 CPL 产量,增加聚酰胺原料的自给率,促使锦纶行业和谐发展。
1764946 2391738
销售产值(现行价)
万元
968915
1414059
1455200
1728268 2327441
出口交货值
万元
74949
170265
132776
171041
222041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人
38269
36523
30741
39953
4006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表 2 可见,我国锦纶行业自 2002-2006 年行业从亏损到盈利,并盈利不断增加,产值、 销售值及出口量也不断增加,2006 年锦纶行业经济效益继续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 239.17 亿元, 同比大幅增加 26.35%;实现利润总额 6.5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3.12%,占化纤全行业利润 总额的 9.86%;亏损面为 18.35%同比降低 7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 0.90 亿元,同比降低 了 24.15%。自 2002-2006 年锦纶产能不断扩大,造成企业数及从业人员也增加。 3.2 提高锦纶工业的利润是锦纶工业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努力的结果
1697131 2312843
产品销售成本
万元
748564
1179661
1230782
1547297 2125324
利润总额
万元
-19093
16777
39890
39329
65325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
万元
36194
10714
10274
20846
9017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
万元
966604
1429190
1480198
2、 CPL 的消费状况及发展前景 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尼龙 6 纤维(锦纶 6)和尼龙 6 工程塑料。近年来,我国尼龙纤
维在合成纤维中所占的比例已由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 20.0%下降到 2007 年的 4.4%。目前,我 国锦纶产品结构为:锦纶 6 与锦纶 66 比例为 80/20;锦纶长丝与短纤比例为 90/10;服用丝/产 业用丝/装饰用丝为 40/50/10。2006 年我国锦纶产量为 85.2 万吨,消耗己内酰胺约 60.0 万吨, 约占我国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 81.6%。依据我国锦纶行业的发展规划,预计 2005~2010 年我国 锦纶 6 纤维的需求量将以年均 7.0%的速度增长,从表 1 可见,实际上 2005、2006 年平均锦纶 纤维增长量为 13~14%,如 2007~2010 年平均增长率按 10%计,到 2010 年对己内酰胺的总需求
表 2 2002-2006 年中国锦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企业单位数
户
80
90
94
142
153
亏损企业数
户
27
24
22
36
29
亏损面
%
33.75
26.67
23.40
25.35
18.95
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852936
1323597
1377672
表 1 我国聚酰胺纤维产量在合纤中的比重及 CPL 进口量 (1980~2007) 产量(kt)
1980 85
90
95
2000 2001 2002 03
04
05
06
07
合 成 纤 314.0 770.5 1431.8 2450 6295 7577 9230 11011 13140 15065 18603 21910
锦纶长丝方面,主流 FDY、HOY 丝生产企业很难通过市场价位的上涨来化解目前的成本 压力,生产企业只能通过限产保价来减轻压力。只有积极开拓锦纶行业下游附加价值较高的产 品,才能消化原料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
4、 加快我国己内酰胺装置的建设,增加己内酰胺产量 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从二十一世纪以来,每年进口
维产量
聚 酰 胺 31.7 70.9 112.4 250 368 407 475 565
668
717
825
974
纤维产
量
聚 酰 胺 10
9
8
10
5.8 5.4 5.1 5.1
5.1
4.7
4.5
4.4
纤维占
合成纤
维(%)
进口
45.5 65.4 123.8 244.9 306.2 320.4 377 450 493 445 468.4
目前工业化的技术,以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为基础的传统路线,仍然是世界己内酰胺生产 的主流。反应序列由四个截然不同的步骤组成:环己酮的制备,羟胺的制备,由上述产品制环 己酮肟,肟用硫酸重排为己内酰胺。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 DSM 和 polimex/Polservice(Capropol) 的专利技术。Allied-Signal 拥有代表最早工艺(例如高硫酸铵副产)的改进技术,并提供专利许 可证。此外,SNIA Viscose(甲苯路线)和东丽(光亚硝化路线)工艺是两种截然不同第二工艺, 也提供专利许可证。
纶新的应用领域。同时对有条件的锦纶企业进行上下游配套发展,以利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锦纶在服装面料上的应用,也将随着染整业的“瓶颈”被突破 而得到新的和更大的发展,同时也要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把 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锦 纶产业。
增加己内酰胺(CPL)产量,促使锦纶行业和谐发展
康泰斯中国顾问 中国化纤协会 金离尘
1、 我国锦纶工业发展概括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聚酰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 50 年代,在 50 年代中叶和 60 年代中叶分别从当时的民
主德国和西德引进聚酰胺 6 和聚酰胺 66 聚合纺丝设备,建成北京合成纤维试验厂和太原化纤厂。 70 年代从法国和日本引进聚酰胺 66 技术建成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和平顶山帘子布厂。但由于受 原料基地建设和应用领域开发的脱节,影响了聚酰胺纤维的发展,特别是国内 CPL 供应短缺, 制约了聚酰胺行业的发展。
甲苯
4.7
东丽
环己烷
1.5
EniChem
环己烷
1.5
DSM/Dupont
源自文库
丁二烯
-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 半工业化 开发
表 4 己内酰胺生产成本摘要(美分/磅)
技术
DSM
总原料
40.0
总副产收益
(3.0)
净原料
37.0
总公用工程费用
8.5
其它可变费用
0.1
可变费用
45.6
直接固定费用
10.2
表 5 2006 年世界主要己内酰胺生产厂家情况
分配固定费用
7.6
总现金成本
63.4
折旧
23.9
生产成本
87.3
10%ROI 生产成本+ROI
23.9 111.0
Allied Signal 47.9 (8.2) 39.7 5.2 0.1 45.0 10.9 8.2 64.1 25.5 89.6 25.5 115.0
Capropol 36.8 (5.2) 31.6 7.5 0.1 39.2 10.8 8.2 58.1 25.1 83.2 25.1 108.0
CPL 量
进 口 依 >90 87.2 90.2 64.4 64.1 67.1 65.3 65.4 66.4 70.2 60.5 60.9
存度
(%)
从 1985 年到 2007 年进口 CPL 的量从 4.5 万吨增加到 46.8 万吨,增加 10 倍,而锦纶纤维 占全部合纤的比例从 10%下降到 4.4%。
CPL 都超过 30 万吨,随着下游锦纶及工程塑料发展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 新建几套 10.0 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装置,但应该注意到,己内酰胺项目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因 此新建装置时可与国外合资合作进行,从而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另外,从原料供应情况看, 我国既可采用环己烷生产工艺路线,也可采用从甲苯及苯酚为原料的不同工艺路线。从原料方 面也不应该仅局限石油,也可考虑从煤化工,高温煤焦油取得甲苯、苯酚以及他工艺成熟的工 艺路线 4.1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现状
对今后锦纶工业的发展要从上、下游关联度高的纤维、纺织、织造、染整、设计技术着手, 提高面料、服装的开发、设计和制造水平,开发各类高档面料及服装,培育名牌,扩大出口。 建设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化纤生产基地,开发新型纤维材料,提高差别化率。大力开拓产业用 和装饰用锦纶产品市场。 ◆ 积极消化成本涨价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04 年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为 436.1 万吨,2006 年达到 493.2 万吨,比 2005 年增长约 3.35%;产量约为 400.8 万吨,比 2005 年增长 约 2.06%。
今后几年中,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仍有一定的增长,新建或扩建计划基本以亚洲的中国、日 本及韩国为主,装置多在原厂基础上再扩建新的生产线,进而达到扩大生产规模之目的,其中 中国及韩国扩建生产能力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生产的需求,日本扩能主要是为了出口。北美及 西欧地区受下游需求装置迟缓的影响,装置生产能力大规模新建或扩建较少。预计 2006~2011 年全球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将以年均约 2.2%的速度增长,到 2011 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 550.0 万吨,其中亚洲地区扩能是拉动全球能力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贝克曼重排中需用硫酸中和,副产硫酸铵。如何使副产硫酸铵的量最少,一直是工艺改 进的目标之一。其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己内酰胺技术摘要 技术
原料
硫酸铵副产(t/t) 状态
DSM HPO
环己烷
1.6
Allied Signal(原)现属 Honeywell 苯酚
4.2
Capropol
苯
2.5
SNIA
SNIA 38.7 (8.9) 29.7 11.2 0.1 41.0 10.7 8.0 59.7 24.5 84.2 24.5 109.0
东丽 31.0 (2.9) 28.2 9.6 0.1 37.9 9.0 7.5 54.4 26.3 80.0 26.3 107.0
图 2 己内酰胺工艺流程简介 4.2 世界己内酰胺生产主要厂家及生产现状
量将超过 120 万吨。
3、 锦纶生产行业扭亏为盈,盈利能力增加,能力扩张迅猛,企业单位数迅速增加 3.1 2002-2006 中国锦纶工业经济概括
据不完全统计,2006 年国内锦纶抽丝拟建、在建能力达到 18 万吨,其中锦纶 6 FDY 的装 置比较集中。随着抽丝装置大量投产,锦纶丝特别是锦纶 FDY 的竞争将趋于激烈,锦纶产品需 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目前一些新项目也有转向全消光丝的趋势,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为了使聚酰胺产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强化聚酰胺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增强竞争能
力,实现聚酰胺产业链各个环节健康发展。
◆ 沿着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锦纶行业产业链见图 1:
单体供给
聚合物生产
纤维生产
纺纱生产
织物织造
织物整理
服装制造
消费者
图 1 锦纶行业产业链 ◆ 结构调整
首先要加大锦纶原料发展的力度,使其自给率达到 50%以上。二是对现有锦纶企业进行结 构调整,提高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形成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使其发挥 规模效益,带动行业升级。三是通过多渠道筹集资本,加大民间资本和外资准入的力度,以调 整行业的资本结构。 ◆ 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应用力度
从成本面上讲,目前美元走势处于疲软状态,且伴随着原油期货价位冲击历史新高,在新 年第一个交易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达到 100 美元/桶,对下游化工衍生品构成强大的成本冲击, 对锦纶的上游原料——纯苯市场价位势也会带来影响。
目前,国内己内酰胺市场依旧处于强势运行的状态,市场价位继续上涨,现货价位也提高 至 24300~24500 元/吨,月涨幅达到 500 元/吨;美金价位上涨至 2530~2550 美元/吨,涨幅达到 50~60 美元/吨。正是由于锦纶工业产业链的各环节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以己内酰胺和国产锦纶切片为主的锦纶帘子布和锦纶加弹丝等中低端市场基本能在龙头大厂带 领下,较快地跟进上游原材料的涨幅,每月开工率比较稳定,所以,尽管近期原材料继续强势 上涨了 500 元/吨,但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企业能够转移成本的压力。
制约我国锦纶工业发展和生产稳定运行的关键是锦纶原料发展滞后于锦纶抽丝的发展。多 年来,我国 60%以上的锦纶原料依靠进口,并且国际市场货源供应不稳定,价格上下波动较大, 严重影响我国行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我国锦纶原料的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依 存度加大,为此我国必须增加 CPL 产量,增加聚酰胺原料的自给率,促使锦纶行业和谐发展。
1764946 2391738
销售产值(现行价)
万元
968915
1414059
1455200
1728268 2327441
出口交货值
万元
74949
170265
132776
171041
222041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人
38269
36523
30741
39953
4006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表 2 可见,我国锦纶行业自 2002-2006 年行业从亏损到盈利,并盈利不断增加,产值、 销售值及出口量也不断增加,2006 年锦纶行业经济效益继续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 239.17 亿元, 同比大幅增加 26.35%;实现利润总额 6.53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3.12%,占化纤全行业利润 总额的 9.86%;亏损面为 18.35%同比降低 7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 0.90 亿元,同比降低 了 24.15%。自 2002-2006 年锦纶产能不断扩大,造成企业数及从业人员也增加。 3.2 提高锦纶工业的利润是锦纶工业产业链各环节积极努力的结果
1697131 2312843
产品销售成本
万元
748564
1179661
1230782
1547297 2125324
利润总额
万元
-19093
16777
39890
39329
65325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
万元
36194
10714
10274
20846
9017
工业总产值(现行价)
万元
966604
1429190
1480198
2、 CPL 的消费状况及发展前景 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尼龙 6 纤维(锦纶 6)和尼龙 6 工程塑料。近年来,我国尼龙纤
维在合成纤维中所占的比例已由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 20.0%下降到 2007 年的 4.4%。目前,我 国锦纶产品结构为:锦纶 6 与锦纶 66 比例为 80/20;锦纶长丝与短纤比例为 90/10;服用丝/产 业用丝/装饰用丝为 40/50/10。2006 年我国锦纶产量为 85.2 万吨,消耗己内酰胺约 60.0 万吨, 约占我国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 81.6%。依据我国锦纶行业的发展规划,预计 2005~2010 年我国 锦纶 6 纤维的需求量将以年均 7.0%的速度增长,从表 1 可见,实际上 2005、2006 年平均锦纶 纤维增长量为 13~14%,如 2007~2010 年平均增长率按 10%计,到 2010 年对己内酰胺的总需求
表 2 2002-2006 年中国锦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企业单位数
户
80
90
94
142
153
亏损企业数
户
27
24
22
36
29
亏损面
%
33.75
26.67
23.40
25.35
18.95
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852936
1323597
1377672
表 1 我国聚酰胺纤维产量在合纤中的比重及 CPL 进口量 (1980~2007) 产量(kt)
1980 85
90
95
2000 2001 2002 03
04
05
06
07
合 成 纤 314.0 770.5 1431.8 2450 6295 7577 9230 11011 13140 15065 18603 21910
锦纶长丝方面,主流 FDY、HOY 丝生产企业很难通过市场价位的上涨来化解目前的成本 压力,生产企业只能通过限产保价来减轻压力。只有积极开拓锦纶行业下游附加价值较高的产 品,才能消化原料成本上涨的不利因素。
4、 加快我国己内酰胺装置的建设,增加己内酰胺产量 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从二十一世纪以来,每年进口
维产量
聚 酰 胺 31.7 70.9 112.4 250 368 407 475 565
668
717
825
974
纤维产
量
聚 酰 胺 10
9
8
10
5.8 5.4 5.1 5.1
5.1
4.7
4.5
4.4
纤维占
合成纤
维(%)
进口
45.5 65.4 123.8 244.9 306.2 320.4 377 450 493 445 468.4
目前工业化的技术,以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为基础的传统路线,仍然是世界己内酰胺生产 的主流。反应序列由四个截然不同的步骤组成:环己酮的制备,羟胺的制备,由上述产品制环 己酮肟,肟用硫酸重排为己内酰胺。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 DSM 和 polimex/Polservice(Capropol) 的专利技术。Allied-Signal 拥有代表最早工艺(例如高硫酸铵副产)的改进技术,并提供专利许 可证。此外,SNIA Viscose(甲苯路线)和东丽(光亚硝化路线)工艺是两种截然不同第二工艺, 也提供专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