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

合集下载

《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

《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

《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第一篇:《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言情言志也!——《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十堰市广东路小学刘勇教学目标通过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在两首孤立的诗——《渔歌子》、《江雪》中找寻相似之处,在相似之中探索其不同之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宽度与深度,帮助学生掌握对比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对比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生平的角度来感悟经典作品寓情于景中所折射出的作者的心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读诗,感知诗意1、鼓励学生选择一词一诗中的一首来朗读。

2、鼓励学生选择一词一诗中的一首来谈谈对其理解。

3、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了解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设计意图】:《渔歌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学生已经学习过。

《江雪》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优秀古诗文必背推荐篇目之一,学生已经熟读成诵。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词一诗在“流畅朗读”与“字面理解”上都不成问题。

因此,笔者直奔主题,干脆利落了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抛出——探究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二、对比景物,走近诗境1、引导学生从对比景物开始探究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2、出示《渔歌子》中写景的句子,让学生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引导感知画面所呈现的悠闲自在且充满生机的美感。

3、让学生在优美抒情的音乐中带着理解及感受品读写景的句子。

4、教师多次引读写景句子,将学生带入到词所描述的画面之中。

5、出示《江雪》中写景的诗句,让学生描述诗所描绘的画面。

引导学生感知画面给人带来孤寂与寒冷并存的感受。

6、在低沉悲凉的音乐中用朗读来表达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感受。

7、教师多次引读写景句子,将学生带入到诗所描述的画面之中。

8、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这一词一诗中写景的不同。

顺势点出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诗词中写景的句子,感受《渔歌子》中写景的句子给人带来的勃勃生机的感觉及《江雪》写景的句子给人带来的空灵孤寂的感觉。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与《江雪》整合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歌子》与《江雪》整合教学设计

《渔歌子》和《江雪》教学设计临海市大田小学于娅教学目标:通过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在《渔歌子》《江雪》中发现异同,增进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宽度与深度,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对比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以景推情,知人论情的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推测作者心情,引导学生感受“融情于景”的写法,通过了解作者境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心境情怀。

教学过程:一、归类导入,明确题材导:我们积累了很多古诗词,有送别诗(读);有咏物诗,如(读),有描写儿童生活的,像(读),还有山水诗(读)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山水诗词。

1.齐读题目2.介绍“词”:江雪是一首诗,而渔歌子却是一首?(词)。

渔歌子,是?(出示读:词牌名,意思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

所以这里的子应该念轻声,再读题)二、整体诵读,读出韵味1.读准读通2.读出韵味3.了解押韵4.整体梳理(板书:景人)过渡:两位渔翁分别是在怎样的景中垂钓的呢?先走进第一首三、对比景物,走进诗境(一)走进“词中景”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1.感受色彩美(随机板书:明丽)2.发现意境美3.想象表达( a.师配乐范读 b.生描述画面)4.总结齐读(二)感受“诗中景”(出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找出景物2.理解“绝”“灭”3.理解“千山万径”①明确夸张手法②补充夸张诗句4.感悟诗句景象(随机板书:冷寂)5.朗读(三)对比异同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1.交流不同点2.对比朗读3.以景推情(板书:情)四、对比人物,感悟诗情过渡:那么,是否真像你们所说的两位诗人一个开心愉悦,一个孤独苦闷的呢?来看资料(一)知人论情1.知诗人——出示资料,交流2.明诗境——出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描述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②明确心境:这雨中垂钓,对他来说是怎样的?随机板书:悠闲3.悟诗情a.补充资料,师生合作对话——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b.引导交流,感悟诗人心志不愿归的仅仅是他的三间茅草房吗? (不愿再去做官,更向往自然闲适的生活)板书:向往自然4.回读诗句(二)知人悟情过渡: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却是(出示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垂钓-江雪-渔歌子-比较阅读

垂钓-江雪-渔歌子-比较阅读

13.(18分)比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垂钓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

《江雪》教案优秀10篇

《江雪》教案优秀10篇

《江雪》教案优秀10篇《江雪》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2、板书“注释”。

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

(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

“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

你感受到了什么?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

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

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江雪》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雪》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小学语文_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导入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课件)是呀,在这样的美景中,听着悠扬的古曲来垂钓,真是一种享受。

一根钓竿,一根丝线,就牵出了一份垂钓情。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著名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课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就是渔人唱的小曲子,子在这里读三声。

了解了词牌名我们再来读课题。

(评价:铿锵有力)二、反复吟诵,读出词的味道(一)正确、流利地读好词。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词,做到:正确、流利。

(课件)个别读;齐读2.这里有一组词语比较难读,你来读一读。

(指定学生)(1)生读词语。

(2)观察字形猜一猜,“箬笠”是用什么做的呢?“蓑衣”呢?(评价:是呀,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奇妙!通过字形或偏旁我们就可以推测它的意思。

)(3)那“箬笠”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评价:借助注释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难懂的词语。

)板书:借助注释那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什么是“蓑衣”吗?总结: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古诗词。

(4)在生活中你见过“箬笠”和“蓑衣”吗?这节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箬笠”和“蓑衣”的图片,一起来看看吧!简单地说,箬笠、蓑衣就是生活中我们用来遮风挡雨的工具。

3、理解了这组词语我们再来读,相信你们能更好的读懂这首词。

(课件)(二)读出节奏感1.孩子们,词又叫长短句,在这里,你觉得哪句是短句?(生:青箬笠,绿蓑衣)(课件) 师:同意吗?其他的都是——长句。

在这里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读短句的时候我们要读得轻快一些,我们来试一试。

自然而然,长句就要读得舒缓一些。

谁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来读。

(课件)2.同学们,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的,古人在吟诵古诗词时喜欢打着节拍来诵读。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学习古人吧!古人呀,不仅喜欢这样打节拍,还喜欢踏歌。

就是用脚来踏节拍。

跟我来。

3.手舞足蹈起来吧!评价过渡: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正是词的这种韵律美,才能给我们美的享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渔歌子》教案.doc

教材分析:这首词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2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画家张志和。

词中描绘了一片画意诗情。

色彩明丽,画面清新,加上斜风细雨,显得宁静而美好。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生分析:学生初次接触词,对词的特点不熟悉,这首词内容浅显,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背诵《渔歌子》。

2.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词中有画,词中有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料卡、彩笔。

教学过程:一、班级诗词大会1.诗词比赛:老师说前一句,学生答后一句。

2.图中有诗:根据图片回答诗句。

二、初步感知1.出示《渔歌子》和《江雪》。

学生根据课本注音读一读,找找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出词的特点。

2.介绍词和作者: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词可以歌唱,每一首词根据格律,都有一个曲调名,成为词牌。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就是词的题目,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诗人、画家,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3.自学(1)根据注音自读两遍,读准字音。

(2)同桌检查读。

(3)齐读,欣赏配乐朗读,学生再读。

(4)学习生字生词。

借助图片认识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5)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可以讨论可以问老师。

(6)全班交流诗词大意。

(7)词讲究韵律,让我们一起双手击掌,打出节拍,随节拍读。

三、品味词中画,画中情1.思考,词中介绍了几种景物?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的吗?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仅有景还有人,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不仅有动态描写还有静态描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一写或画一画。

对比阅读:让学生的文本赏析力拔节生长

对比阅读:让学生的文本赏析力拔节生长

对比阅读:让学生的文本赏析力拔节生长作者:申玲燕来源:《课外语文·下》2019年第04期【摘要】将原文本与拓展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清晰明确文本表达形式的特点,更深刻体会文本主旨,更透彻品悟人物形象,将自主合作及探究学习真正运用到阅读活动中,学生的文本赏析力也得到真正提高。

【关键词】拓展文本;对比阅读;文本赏析力【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一、阅读教学的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采取“就篇论篇”的教学方 ; 式,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已被教科书束缚。

它并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熏陶下,造成他们阅读视野的狭隘,思维方式的单一和局限,学生的文本赏析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对比阅读的意义对比阅读,是以原文本为基点,进行延伸拓展,将与之相关联的课外拓展文本引入,并与原文本对比着进行阅读。

这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原文本内容的理解,以点带面,达到触类旁通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达到用教材学语文及将薄书读厚的目的,最终提升了学生的文本赏析力。

三、对比阅读的策略下面就以几个教学片段,简要阐述对比阅读的策略。

1.拓展文本,对比阅读眀格式有幸聆听了薛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令笔者茅塞顿开——原来,教词也可以用对比阅读的方式。

【教学片段一】师:《如梦令》这个词牌名是苏轼后来改的,最开始称作《忆仙姿》,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写的词。

(出示《忆仙姿》):师:但苏轼认为这词读来如梦一般,因此改词牌名为《如梦令》。

师:“如梦令”是一种格式,凡是以“如梦令”写的词,都是多少字?生:都是33个字。

师:几句话?生:6句。

师:这里没有标点符号,标点是今人加的,一个转行就是一句,“如梦 ;如梦”这里是两句,所以一共是7句。

师:用这个词牌名写词的很多,就像是这两位姓王的同学,王是他们的姓氏,相当于词牌名一样,但两个同学的名不一样,《如梦令》的题目也各不相同,这首李存勖的这首《如梦令》就取第一句为题目,中间加个间隔符,即为《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

描绘的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

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

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

诗中充满了寒意,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

本诗的立意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

表现了他自己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

3.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孤独、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孤独、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山行》《望洞庭》)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

《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

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准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读出诗的韵律美。

(生读)二、想象诗景——寒冷凄清1.刚才大家读了这个首诗,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个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2.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个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3.再读诗句,你是从诗中哪些字句中体会到的?(生讨论交流)(1)“绝”和“灭”,凄凉的水准——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一切是如此荒凉。

师:诗人写得多么巧妙呀,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

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天气的寒冷,你会用哪一个词?(2)“千山、万径”难道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师: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持续的群山和许很多多的路。

钓翁之钓不尽同——从《江雪》、《渔歌子》谈柳宗元、张志和的思想差异

钓翁之钓不尽同——从《江雪》、《渔歌子》谈柳宗元、张志和的思想差异

钓翁之钓不尽同——从《江雪》、《渔歌子》谈柳宗元、张
志和的思想差异
杨绍斌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柳宗元的诗<江雪>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同为垂钓之作,但二人的钓趣和思想精神是截然不同的:一放贬角落与世抗俗,一放浪江湖与世无争;一悲愤难平,一心平气和.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杨绍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寒江独钓铁骨铮铮纵情山水其乐融融——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J], 金立义
2.钓翁之意不在鱼--柳宗元《江雪》诗赏析 [J], 崔敬之
3.从《江雪》到《寒江独钓图》--论马远山水画中的诗画融合现象 [J], 褚亚男
4.钓翁之意不在鱼——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钓翁"形象浅谈 [J], 屈光耀
5.柳宗元说:你们钓鱼,我钓雪 [J], 夏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实录

《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实录

《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实录一、背诵导入生背诵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诗词:离别诗,写西湖的诗,陆游的诗,写春景的诗。

引出课题。

二、整体诵读,理解诗意(生读诗词,自学生字,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师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

生齐读。

然后比较这一诗一词的异同。

) 生:都是写钓鱼的。

生:都是先写景再写人(渔翁)的。

生:作者不同。

生:《渔歌子》是词,《江雪》是五言诗。

师:体裁不同。

生:钓鱼的季节不同,《渔歌子》是春天,《江雪》是冬天。

生:描写的景物不同。

《渔歌子》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江雪》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师:那么两位诗人是如何通过“景”表达情怀的?我们先来看看写景的句子。

三、对比景物,走进诗境出示《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生画出诗句中的景物。

朗读。

)师:如果让你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要用上哪些色彩?生:鹭是白色的,桃花是粉红的,还有鳜鱼是青黄色的。

生:因为是春天,山应该是青色的。

青山绿水,江水是绿色的。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彩色的、鲜艳的画面。

生:色彩明丽的春天。

师:天空白鹭飞,水中鳜鱼游,这还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充满生气,生机盎然。

生:白鹭是闲适的水鸟,这还是一幅自由自在、悠闲快乐的画面。

(插放古筝曲。

)师:闭上眼睛,把自己放在这幅画卷中,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生:我看到了小桥流水,白鹭飞翔,鳜鱼戏水,粉红色的桃花开满两岸。

我走在小桥上,流连忘返,我成了画中的人。

师:好一个江南水乡!生:我听到白鹭欢快婉转的叫声,听到哗哗的流水声,风儿轻拂着我的脸,再看看那两岸粉红的桃花,心旷神怡。

师:好一个悠闲自乐!师:西山青翠,白鹭飞翔,鳜鱼肥美,粉红色的桃花,碧绿的春江水――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几个事物简单地串起来就勾勒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出示《江雪》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诗中有哪些景物?生:有千山、鸟、人、万径。

生:没有鸟和人。

因为是“鸟飞绝”“人踪灭”。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对比,让古诗词教学呈现别样精彩——《渔歌子》教学评课稿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对比,让古诗词教学呈现别样精彩——《渔歌子》教学评课稿

对比,让古诗词教学呈现别样精彩——《渔歌子》教学点评老师们,《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词意浅显易懂,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刘勇老师正是基于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大胆地引入了另一首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的小诗《江雪》与之进行对比教学。

而这种创新的设计,使得这节诗词教学课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一、对比景物,走进诗境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诗词中的情感都是以景物为载体的。

想要体会诗词的意境,要先走进诗词丰富的画面之中。

刘老师首先抓住这这一词一诗中写景的句子,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画面想象。

从感情基调上来看,学生初步感知《渔歌子》写景带给人的轻松愉悦,《江雪》写景带给人的孤寂寒冷之感。

二、对比渔翁,解读诗情古诗词的精妙博大来自诗情的蓬勃。

无论是字词的蕴藉还是诗境所提供的空间感,学生都能从中感悟到内在的语言之美,并建立审美体验。

对比这一词一诗中写景的句子之后,教师巧妙提问——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两位渔翁是怎样钓鱼的?这是两位怎样的渔翁?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渔歌子》中渔翁的那份悠闲自得,《江雪》中渔翁“万千孤独”的内心。

由“景”及“情”的一个过程在此教学环节中自然生成。

而“借景抒情”本身就是这一词一诗最大的表达特点。

三、对比作者,感悟情怀诗无达诂。

从意境上比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尽情解读,只要符合诗的审美即可。

但,诗词的主旨却需要从作者资料入手。

知人论世,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诗词的意境,感悟诗词的情怀。

刘老师引导学生从张志和和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中去探寻他们的诗词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其间,刘老师妙地将《和答弟渔父歌》引出,与学生进行了和诗互动,将课堂引向了一个精彩的高潮。

结合柳宗元的生平思想,刘老师又引导学生读出《江雪》所折射的“孤独寂寞”与“坚贞不屈”两种不同的味道,再次呈现课堂高潮。

_渔歌子_江雪_对比教学实录

_渔歌子_江雪_对比教学实录
:
,

: 师 一 个在 斜 风 细 雨 中不 归

: 师 我们再看 看 这 个渔翁独 钓
个是
— 细 雨 不须 归 )
, ,
`
( 生 青 碧笠 绿蓑 衣 斜 风
:
,
·

个在 冰 天 雪 地 中独 钓
:
,
此 刻有 没 有
寒 江 的 意 义 又 在哪 儿
你 们 r 解柳
— 蓑 笠 翁 独 钓 寒 江雪 ) 根 据 刚 才 的 学
。 , , , ,
的小 豆 豆

真 奇怪 难道 白 菜 心 也 长 青 春 痘
:

,

?
另 一个 学 生 写 道

又 到 观察 白 菜 心 的 日 子 了 我 第
,
一 个 抢 到 讲 台 前 那 棵 白 菜 心 像 上 楼 梯 似 的蹿 出 了 好 几 层 每 一 层 都 长 出 了 几 簇小 豆 豆
是青

,
《江 雪 》是 天 寒 地 冻 中 的 山
、 ,


: “
孤 舟蓑 笠 翁 独 钓寒 江 雪
,
,

,
湖水 洞 庭 山 狂 风 浪 起 且 须 还 ) 意
, ,
: 生 《渔 歌 子 》 中 的 鸟是 自由 悠
说 到 孤 又 说 到 独 可 见 诗 人 是 孤独
的 因 为千 山 之 内 没 有 鸟 影 万 径 之 中没 有 人 影 多 孤 独 啊
,
: 生 ( 边 说边 读 ) 语 调 不 一 样 一
,
师 好 ! 这 是孤独 的 寒
生 这 是 心寒
:

深度教学明目标诗情画意“不须归”——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渔

深度教学明目标诗情画意“不须归”——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渔

深度教学明目标诗情画意“不须归”——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渔歌子》教学为例作者:赵远利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11期浙江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310000)赵远利[摘要]古诗词教学应充满诗情画意,无论是诗词作品本身,还是师生素养的积淀,都应散发着经典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渔歌子》时,教师通过“吟诵时有韵味”“细读时有画面”“比较中有传承”“品悟中有方法”几个环节,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使教学达到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画结合;明确目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1-0070-01《渔歌子》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秀丽水乡的水彩画,整首词读来朗朗上口,文字清新明丽,色彩斑斓,青山远黛,白鹭翻飞,桃花艳艳,碧波粼粼,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夫悠然自得地垂钓于西塞山前。

全诗意境优美,动静结合,清新活泼,表达了词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寄托着词人向往自由、悠然脱俗的情怀。

《渔歌子》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本单元内容以“感受田园诗情,热爱四季美景”为主题,精选的几篇古诗和写景的文章浸润着清新恬淡美景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渔歌子》这一课时,我们就应该展现出文本的诗情画意,让课堂浸润着浓浓的诗意。

一、吟诵时有韵味《贞一斋诗说》中提到:“诗有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

”其中“音”为阅读诗歌的第一步,也是古诗教学的根本之道。

因此,在教学这首词时,可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朗读方法。

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读准字音,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的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然后是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对比读、师生对读等,教师的教学字字落实,学生的朗读由表及里,师生一起走入字里行间,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渔歌子》教案1一、设计理念。

1、通过视频品味词的语言,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

2、把握词眼“不须归”,以吟诵的方式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带多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

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背诵这首词。

2、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

四、教学难点。

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五、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词,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山、桃花、流水、鳜鱼和渔翁。

随着这美丽的`画面,我们还看到了一首优美的词,这就是千古流传的——渔歌子(课件展示:渔歌子)(二)介绍作者。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它的作者是张志和(出示课件作者简介)(三)初读诗词。

师:“渔歌子”这首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是垂钓者、打鱼人唱的歌。

这首词就是张志和在西塞山前垂钓时所唱的渔歌。

师:现在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垂钓者所唱的渔歌吧。

师: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课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诗词讲解。

师:张志和的这首词轻描淡写,全词只有短短27个字,描绘出整个春江水暖、烟雨迷蒙的清丽景象。

诗词就是这样,能用最少的字来表达出最多的内容。

这首词开头两行是写景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在一片青翠的西塞山前,有雪白的鹭鸶在蓝天中飞翔着。

溪水两岸夹着成片的桃花林,粉红色的桃花随着一丝清风翩翩落下,飘浮在水面上,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中嬉戏、追逐着。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行是描写渔翁的,渔翁头上戴着青竹笠,身穿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的细雨在悠闲地垂钓,迟迟不肯归去。

小学语文_《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渔歌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渔歌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词两首》中的一首词。

本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诗文荟萃”,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词,充分感受文辞的风流、人品的风流,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景物特点,学会文包诗写作表达方法,积累渔翁主题精彩诗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渔歌子》的内涵,会联系景物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

3、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重点难点:1、教法上采用多媒体创设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拓展对比不同诗词风格,从而进入词描绘的意境,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

2、学法上采用听、说、读、写、唱等手段,面向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本学期在本册学习《如梦令》时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了解。

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诗画合一”的表现特点,感悟不同诗人笔下勾画出的不同渔翁的心绪,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四年级学过的《江雪》吗?指名背,师生齐背,柳宗元刻画的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令人难忘,(贴渔翁),这是一首和渔翁相关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和渔翁相关的词。

齐读课题。

2、从《清平乐村居》到《如梦令》几首词学下来,我们对于词这种文学样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想抓住重点和大家一起温故一下什么是词、如何学词?3、今天我们继续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关于这首词的词题谁想和大家分享你所知道的?4、解了词题,那关于张志和大家有哪些了解?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自称“烟波钓徒”。

关于张志和创作这首词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教案及说课稿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教案及说课稿

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诵读。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

重点、难点: 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教学过程: 《江雪》《题秋江独钓图》 一、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2、渔歌子是题目还是词牌名?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

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

3、这首词的作者是唐朝的张志和。

{板书(唐)张志和},谁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 1、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词?相机正音。

二读:字正腔圆,就是少了点味道,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美丽)指名读;(悠闲)指名读。

齐读。

2、有点感觉了,不过,等你理解了这首词,那时候就能真正地读出味道来了!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

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 4、让我们把理解到的带入词中,再来读一读。

三、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

{出示} 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出示} 3、这都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在诗人的眼里,这是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桃花、流水?他又会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选择一两种景物写几句话。

{出示} 4、交流: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补充:春天的花有那么多,为什么作者独独写了桃花呢?李白呀曾写过这样的诗:{出示}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对比整合:古诗文教学的应然知道——以统编教材《渔歌子》等组诗教学为例

对比整合:古诗文教学的应然知道——以统编教材《渔歌子》等组诗教学为例

对比整合:古诗文教学的应然知道——以统编教材《渔歌子》等组诗教学为例朱文红统编教材古诗文比例大幅增加,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视。

古诗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现古诗文魅力,创造诗意灵性课堂,促进学生汲取语言养分,丰富精神体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真正落实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三方面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着眼“有声有色”,想象情境古诗重在景的勾勒,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景,是诗歌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沉潜词句,驻足细节”,借由文字,发挥想象,还原场景,走进文字营造的画面意境之中,使其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孩子们,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

生:鳜鱼、青箬笠、绿蓑衣。

生:我仿佛听到流水的声音。

生:我仿佛看到肥美的鱼在溪水中游。

生:我仿佛听到白鹭的声。

生:我仿佛还闻到了桃花的香气。

师:真会想象!再读读,这短短27个字,诗人描写了几种颜色?生:白、红、青、绿。

师:是呀,红白相间,青绿交织,好一幅色彩鲜明的山水画。

出示:《江雪唐]柳宗元一一千山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大家比较比较,这两首诗词有什么共同之处?生:两个作品都写到了山、。

师:给你的感觉一样吗?生:不ー样。

《江雪》让人感觉灰暗萧条,渔歌子》清新优美。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江雪》中千座山看不到一只鸟儿,灰蒙蒙的一片,万条路见不着一个人影,死一样寂静。

而《渔歌子》中上有飞鸟,下有游鱼,鸟语花香,有声有色。

师:好一个“有声有色”!让我们带着这种明丽清新的感觉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山水词。

放飞想象,感性读诗,使学生获得“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滋养。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没有发现。

教师通过巧妙地对比阅读、想象,引导学生发现词作的特点,帮助其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韵味。

这样的古诗教学更加鲜活,更加丰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言情言志也!
——《渔歌子》、《江雪》对比教学
十堰市广东路小学刘勇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在两首孤立的诗——《渔歌子》、《江雪》中找寻相似之处,在相似之中探索其不同之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宽度与深度,帮助学生掌握对比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对比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生平的角度来感悟经典作品寓情于景中所折射出的作者的心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诗,感知诗意
1、鼓励学生选择一词一诗中的一首来朗读。

2、鼓励学生选择一词一诗中的一首来谈谈对其理解。

3、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了解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设计意图】:《渔歌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学生已经学习过。

《江雪》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优秀古诗文必背推荐篇目之一,学生已经熟读成诵。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词一诗在“流畅朗读”与“字面理解”上都不成问题。

因此,笔者直奔主题,干脆利落了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抛出——探究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二、对比景物,走近诗境
1、引导学生从对比景物开始探究这一词一诗的异同。

2、出示《渔歌子》中写景的句子,让学生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引导感知画面所呈现的悠闲自在且充满生机的美感。

3、让学生在优美抒情的音乐中带着理解及感受品读写景的句子。

4、教师多次引读写景句子,将学生带入到词所描述的画面之中。

5、出示《江雪》中写景的诗句,让学生描述诗所描绘的画面。

引导学生感知画面给人带来孤寂与寒冷并存的感受。

6、在低沉悲凉的音乐中用朗读来表达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感受。

7、教师多次引读写景句子,将学生带入到诗所描述的画面之中。

8、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这一词一诗中写景的不同。

顺势点出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诗词中写景的句子,感受《渔歌子》中写景的句子给人带来的勃勃生机的感觉及《江雪》写景的句子给人带来的空灵孤寂的感觉。

并让学生将体会到的不同感受分别送进两处写景的句子中反复品味,带学生走近诗词所描绘的环境中,为接下来走近诗人的内心感受及进一步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做铺垫。

三、对比渔翁,感悟诗情
1、让学生说说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两个渔翁是怎样钓鱼的?
2、让学生感受这是两个怎样的渔翁?并说说从哪里感受到《渔歌子》中渔翁的悠闲自得及《江雪》中渔翁的孤独寂寞?
2、将自己的感受送进诗词中,反复品读,将两位渔翁的不同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引导孩子质疑渔翁为什么“不须归”,为什么“独钓寒江雪”?
【设计意图】:渔翁的心情从他们所处的钓鱼环境中折射出来,进一步带领学生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渔翁的心情,深切感受《渔歌子》中渔翁悠闲自得与《江雪》中渔翁孤独寂寞的不同情感。

引导孩子质疑渔翁为何“不须归”,为何“独钓寒江雪”?牵引学生由感受渔翁的心情到理解诗人创作心境过渡。

四、对比诗人,深化意境
1、介绍“知人论世”的古诗词学习方法。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3、教师结合学生介绍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张志和的仕途之路对其后来生活态度所产生的影响。

4、提问学生,张志和借渔翁钓鱼在表达他自己所“钓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5、指导朗读:用不同的节奏读出张志和悠闲、快活等情感的微妙不同。

6、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7、教师结合学生介绍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柳宗元在政治仕途上受到的迫害及他的抗争精神。

8、提问学生,柳宗元借渔翁钓鱼在表达他自己所“钓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9、指导朗读:用不同的情感分别读出柳宗元孤独寂寞、不屈气节的情感。

10、一词一诗放在一起对比朗读。

教师总结朗读方法:同一首词用不同的节奏可以读出作者不同的心情,同一首诗带着不同的理解去读就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只有带领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才能让学生明白,这一词一诗不仅仅是在单纯的借景抒情,表达渔翁钓鱼之意,而是借渔翁钓鱼来表达自己生活态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情感与志向。

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言情言志也!”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这些之后才能有感情、有味道地读好诗词,此乃诵读的更高意境。

五、课堂总结,掌握方法
1、教师总结将古诗词放在一起鉴赏的方法。

2、教师提出希望,今后学生能够在课外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时候用上本节课所介绍的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本节课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并让学生在今后课外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能够有所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