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快制止国企改制的私有化浪潮
国企私有化不能消除国资流失冰棍效应
国企私有化不能消除国资流失冰棍效应主张把国有企业送给其原领导层的人有一个论据:企业的国有资产就象夏天的冰棍一样,拿在手里的时间越长化的就越多,只有赶快卖出去才能尽量减少损失。
我的回答是:“冰棍效应”的现象在目前中国的许多地方确实存在,但是它并非产生于国有企业的所有制,而由其它原因所决定,这是一些造成中国经济困局的严重问题。
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不能消除造成“冰棍效应”的那些问题,而向原经营者白送国有企业只会使这些问题变得更严重。
进入国企产权改革专题。
造成“冰棍效应”的第一个原因是现在国有企业经营层严重的贪污受贿问题。
这种贪污受贿行为主要表现为:公然开设私营的企业,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自己所有的私营企业转移财富;在采购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收受回扣。
这种贪污受贿行为的顶峰就是现在的“经营层收购”,许多经营者先有意使国有企业亏损,再以惊人之低的价格“购买”(实际是白拿)国有企业的所有权。
这样的贪污受贿当然大大提高国有企业的帐面经营成本,造成严重的亏损和国有资产流失。
显然,制止经营者的贪污受贿要靠彻底清理和整顿国有企业,加强监督管理和财务纪律,严厉惩处贪污受贿的经营管理人员。
将国有企业私有化不仅不能丝毫减少尚存国有企业中的贪污受1/ 5贿行为,反而可能刺激经营者利用私有化前的混乱更加放肆地侵吞国有资产。
放任国有企业中的贪污受贿行为还会严重恶化社会风气,许多地方的私营企业中现在也大量出现了业务人员贪污受贿的现象。
造成“冰棍效应”的第二个原因是国有企业的大批员工实际上不能解雇,从而大大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
LocaLHosT 对1983年以前进入国有企业的员工,国家政策从未有可以解雇的规定;1983年以后进入国有企业工作的员工虽然实行合同制,但也只在合同到期以后可以解雇。
这些政策规定都是为了减轻向市场经济过渡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冲击,在这个限度内,“冰棍效应”下的国有资产流失才是为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由于行业盛衰及其它偶然因素的作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常会面临继续经营无利可图的局面,这时私营企业的所有者多半都会关闭其企业。
国企改革的方向不是私有化
我 们 要 深 刻 认 识 到 , 混 合 所 有 制
经济毕 竞是 个新 事物 ,我 们在 风 险把 控 上还 有一 个探 索的过 程。如何 科 学 发展 混合 所有 制 经济并 防止 出现 新 的 国有 资产 流 失,警惕 有人借 机掀 起新
成 败 也 在 细 则 。 要 吸 取 过 去 国企 改 革
革 的 方向理 解为是 削弱 国企 ,更不 能 把私有化作 为国企 改革 的 目标 。
马克思 、恩格 斯在 著名 的 《 共 产
的 经 验 和 教 训 ,不 能 再 把 国 企 改 革 变 成 谋 取 暴 利 的 机 会 。 这 些 话 为 进 一 步
都应 该积 极行 动起 来监 督发展 混合 所
有 制 经 济 的 整 个 过 程 , 绝 对 不 能 让 借
是 支 撑 中 国 经 济 腾 飞 的 主 要 力 量 ,也 是 坚 持 、 加 强 和 改 善 党 的 领 导 的 最 重
要 保 障
国企 改革 之 际大肆 侵吞 国有 资产 的 问 题再 次发 生,决不 允许 再 次造成 国有 资 产的 大流 失 ,我们 在 这 方面是 有沉 重教 训 的。 习近平在 十八 届 中央 纪委
我 们 一 定 要 牢 记 ,加 强 和 完 善 国
企 改革是 其通 过 自我 完善 ,在凤 凰 涅
檠 中浴 火 重 生 , 不是 抱 残 守缺 、 不 思 进 取 、不 思 改 革 ,并 且 要 确 实担 当起
人 借 机 宣 扬 发 展 混 合 所 有 制 经 济 就 是
要 大 力推 进 私 有 化 ,要 让 更 多私 企、 外 企控股 国企 ,让 更 多国企 退 出竞争 性领 域 等等论 调 ,在 社会 上造 成 了一
是否应该废除国有企业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国有企业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效率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压力,管理不善,导致效率低下。
据统计,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通常低于私营企业。
例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效率和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私营企业。
这种低效率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是腐败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通常与政府相关联,容易受到政治干预和腐败的影响。
这不仅导致了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还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秩序。
例如,中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因为腐败问题而陷入困境,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最后是资源配置问题。
国有企业通常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来维持运营,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地方。
例如,政府可以将这些资源用于教育、医疗等领域,而不是浪费在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上。
因此,废除国有企业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和公平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稳定就业。
国有企业通常拥有较大规模,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一些基础产业领域。
废除国有企业可能会导致大量失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一些关键行业,如能源、交通、通信等,通常由国有企业控制,这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这些行业全部私有化,可能会导致国家在关键时刻受到外部威胁。
最后是社会公平。
国有企业通常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贫困人口的生活等。
如果废除国有企业,这些社会责任可能无法得到有效履行,导致社会不公平。
因此,应该保留国有企业,但在管理和监督上加强改革,提高其效率和竞争力,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国有企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应该保留和发展。
”——某政府官员。
“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市场经济改革的重点,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其竞争力,而不是废除。
国有企业该被私有化吗?
国有企业该被私有化吗?作者:张夏准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2年第01期如果政府有能力实施好私有化,政府就有能力经营好国有企业;反之,如果政府没有能力经营好国有企业,政府也不会有能力实施一个好的私有化。
开始这个讨论之前,介绍一些关于国有企业的主要理论和实证的成果是有用的。
这样做是为了使大家在进入细节之前对这些东西有一个“大致印象”。
首先,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例子去支持或反对国有企业。
流行的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使“科层组织”(bureaucracy)安排(例如企业)而不是“契约”安排(例如市场)成为必需。
此外,萨平顿一斯蒂格利茨基本私有化理论(Sappington—Stieglitz Fundamental Privatization Theorem)指出,仅仅在严格和经常不现实的条件下,私营经济部门的业绩才好于国有企业。
第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大型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大型私有企业面临的问题是非常类似的。
由于庞大且复杂的组织有为数众多、相互交叉的科层组织层级,他们都遭受复杂的“代理问题”或者“委托代理问题”。
当讨论国有企业问题的时候,许多人经常不言自明地假设私有企业被他们的所有者很好地控制着,而不讨论私有企业的代理问题。
如果我们将理想化的私营经济部门与现实中的国有企业作比较,毫不惊讶,前者将优于后者。
第三,即使在逻辑层次,全面私有化这一被今天的经济正统观点支持者们推崇的方案,也只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可能方案之一。
政府可以卖掉国有企业的大量股份,但仍旧可以保留国有企业中占多数的份额,或者至少一个控股的股份(比如30~40%)。
此外,通过组织体系的改革、增加竞争及政治行政的改革,国有企业的业绩能被改善。
第四,即使对理论含糊不清,注意真实世界的运作也是重要的。
不用问,有很多国有企业是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腐败的。
然而,没有清晰的、系统的证据表明国有企业是经济的负担。
此外,关于国有企业的实证资料存在某种程度的“选择偏差”,感觉业绩糟糕的国有企业更易于讨论。
郎咸平:中国需要立刻停止国企产权改革
郎咸平:中国需要立刻停止国企产权改革2004年08月27日 16:23凤凰卫视8月27日消息最近,中国国务院发改委正组织相关学者要讨论国有资产是不是严重流失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是要讨论由郎咸平教授所提的目前产权改革方向存在的错误,警惕国有资产被合法剥削的问题。
其实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国内财经界炒的沸沸扬扬,有网民支持郎咸平教授的说法,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人士就不支持郎教授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是偏激的言论。
为此,郎咸平教授继8月25日在凤凰卫视《财经今日谈》中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后,8月26日继续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郎咸平:警惕民企伙同国企合法吞并国有资产)法律缺位无法防止国资产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最近国家出台了一些措施,包括国企改革等等,有些人认为这些办法出台之后已经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了,对此,郎咸平表示,如果这些办法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的话,我做的这三个案例就不会轰动了,也就发现不出问题来了,可见这些措施是没有办法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
为什么没有办法呢?因为请记住一个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是法律缺位。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办法是防止不了国有资产流失的。
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合什么法?合现行法律架构下的法。
可见,如果现行法律是缺位的,你用现行法律延伸出来的一些管理办法会有用吗?它还是合法的,可是职工持股会怎么办?对双方制定架构定位怎么办?你没有办法做,因为法律本身就是缺陷,所以是一个“法律缺位下的合法”,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描述,法律缺位下的任何管理办法是没有办法防止资产被贱卖的。
国企效益不比民企效益差郎咸平教授认为,从长期看,必须加强法制化,但在短期内不能这样做,但是,在经过长期的法制化之后,国有资产就没了。
问题是如何在短期内就能控制这种行为,这是我们比较关切的问题。
现在的产权改革是经过20年论证的结果,这是我最担心的。
论证是怎么论证的?我讲一句不客气的话,是“拍脑袋”式的论证。
是否应该废除国有企业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国有企业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应该废除。
首先,国有企业在经营效率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由于政府管控和官僚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往往缺乏竞争力和创新性,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
例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却面临着低效盈利和管理混乱的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其次,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扭曲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由于国有企业通常享有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其在市场上往往具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不仅损害了私营企业的利益,也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正如亚当·斯密所言,“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公平竞争,而国有企业的存在扭曲了这一特点。
”。
最后,国有企业往往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和腐败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通常受政府直接管辖和资金支持,很容易陷入官僚主义和腐败之中。
例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过去曾多次因为腐败问题受到舆论关注,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形象,也浪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财。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废除,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因此不应该废除。
首先,国有企业在某些关键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例如,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的国有企业对于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废除国有企业,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业出现混乱和垄断,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福祉。
其次,国有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市场经济的不足。
市场经济往往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衡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和调控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
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说,“政府应该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介入,国有企业可以发挥这一作用。
”。
最后,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员工的权益。
相比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往往更注重员工的福利和稳定性,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
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继续推进。
首先,国有企业改
革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据统计,中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利润率远低于民营企业,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提高效益。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比如,中国联通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了公司价值的提升和业绩的改善。
再者,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提高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管理效率。
比如,中国石油公司通过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反方观点:
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取消,因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取消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保障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可能导致大量的企业倒闭和员工失业,对社会稳定和就业形势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害。
比如,1990年代中国国
有企业改革中出现了大量的资产流失和挪用,对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再者,国有企业改革可能导致国有企业的失去国家控制权,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造成威胁。
比如,中国航空公司改革后,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和国家控制权丧失的问题,对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
“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取消,保护国有企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
”——毛泽东。
经典案例,中国电信公司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改革,实现了公司的价值提升和
业绩的改善。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
首先,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有企业被私人化所带来的资产流失和资源浪费。
毛泽东曾经说过,“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命脉,必须加以保护。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国有企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取消改制可以保护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其次,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障国有企业员工的权益。
国有企业的员工是国家的劳动力,他们的权益应该得到保障。
如果国有企业被私人化,很可能会导致员工的失业和权益受损。
因此,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保障员工的就业和生活稳定。
再者,取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避免垄断行业被私人垄断,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市场的公平和稳定,如果国有企业被私人化,很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被私人垄断,对市场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取消国有企业改制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我们应该保护国有企业,保障员工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
反方辩手观点,不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制。
首先,国有企业改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改制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竞争力和效益。
曾经有名人说过,“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成功经验,国有企业改制也是改革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改制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国有企业改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后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取消改制会限制企业发展的空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再者,国有企业改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改制,可以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
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
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国企私有化教训心得体会近年来,中国国企私有化逐渐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
国企私有化旨在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但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国企私有化的教训和体会,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政策和决策能够有所启示。
首先,国企私有化需要慎重考虑。
私有化是一项复杂的改革举措,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些国企私有化并不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出于政治考虑或利益集团的需求。
这种私有化往往缺乏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考量,导致了许多企业的衰败和资源浪费。
其次,国企私有化应该注重市场机制的引进。
在私有化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和创新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然而,在一些私有化案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导致了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国企私有化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的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第三,国企私有化需要确保员工的利益。
在私有化过程中,员工是最直接受影响的群体之一。
许多国企私有化导致了大量的企业裁员和社会安全问题。
私有化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稳定和员工利益的重要性。
在国企私有化中,应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利益,比如提供优厚的退休制度和重新就业机会等,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四,国企私有化需要确保资产流转的公平合法。
国企私有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量的资产配置和划转。
在这个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保证资产流转的公平合法。
一些国企私有化案例中存在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国有资产的财产权和公共利益。
因此,在国企私有化中,应加强监督和审计,保证私有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五,国企私有化需要制定长期规划和战略。
私有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战略。
一些国企私有化过程中,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导致了企业经营不善、发展乏力的问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革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革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革辩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消这一辩题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首先,
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失业问题,这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观点,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会导致大量的裁员,从而造成社会动荡。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会导致国家资产流失,这将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据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的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会导致国家资产流失,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再者,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会导致垄断行业的形成,这将对市场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观点,国有企业改革可能会导致垄断行业的形成,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因此,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革辩题,以避免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革辩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不应该取消这一辩题。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
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根据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观点,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国家经济的效益。
据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的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国家经济的效益。
再者,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观点,国有企业改革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
因此,不应该取消国有企业改革辩题,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是否应该废除国有企业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国有企业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国有企业应该废除。
首先,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管理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据统计,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普遍较低,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和低效率现象。
而且,由于国有企业通常受政府干预,往往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和扭曲。
因此,废除国有企业可以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其次,国有企业的存在也容易导致垄断和腐败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通常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政治资源,往往会形成垄断地位,限制了市场竞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受政治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因此,废除国有企业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减少腐败问题。
最后,废除国有企业也有利于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技术。
在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通常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国有企业的存在往往会抑制私营企业的发展,限制了市场的活力。
因此,废除国有企业有利于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应该废除,这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打破垄断、减少腐败问题,促进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正如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说,“竞争是社会秩序的发动机。
”废除国有企业有利于激发市场竞争,推动经济的发展。
反方观点,国有企业不应该废除。
首先,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有企业通常承担着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职能,如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
废除国有企业可能会导致这些领域的市场垄断,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国有企业的存在对于国家的长远利益至关重要。
其次,国有企业也可以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往往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和风险,而国有企业通常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稳定市场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国有企业往往能够发挥重要的稳定作用,保障国家经济的安全。
是否应该废除私有化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私有化制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私有化制度。
首先,私有化制度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加剧了贫富差距。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贫富差距正在加剧,而私有化制度正是造成这种不公平分配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许多大型企业和资本家通过私有化手段获取了大量资源和财富,而普通民众则面临着贫困和资源匮乏的困境。
正如马克思所说,“私有制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
”因此,废除私有化制度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一步。
其次,私有化制度导致了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大量的私有企业为了谋取利润而不顾环境保护,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枯竭。
例如,许多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正如环保主义者瑞秋·卡森所说,“私有化制度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因此,废除私有化制度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必要举措。
最后,私有化制度导致了市场垄断和消费者权益受损。
许多私有企业通过垄断市场,操纵价格,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例如,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市场份额,压低竞争对手的价格,最终导致了市场垄断和消费者权益受损。
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私有化制度容易导致市场垄断,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废除私有化制度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举措。
综上所述,私有化制度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公、环境破坏和市场垄断,应该废除私有化制度,以实现资源公平分配、环境保护和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化。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私有化制度。
首先,私有化制度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私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例如,科技巨头苹果公司通过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产品,带动了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
正如企业家杰夫·贝索斯所说,“私有化制度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因此,私有化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应该轻易废除。
其次,私有化制度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杨伟民:国企改革不必过于纠缠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07决策探索2018.10上杨伟民 :国企改革不必过于纠缠公有制还是私有制9月1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了名为《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讲。
他认为,下一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改革,而不必过于纠缠于所有权。
杨伟民表示,产权制度改革不完全等同于所有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是变动所有权,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不动所有制。
民营企业的成长是所有权改革的成果,但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改革则是在不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产权制度改革。
“如果我们过于纠缠于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就无法深入下去。
”杨伟民强调,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必须同步才能有效。
产权明晰了,资源才能流动起来,市场才能够决定资源配置。
反之,如果不能同步,即使产权明晰了,但政府仍过度干预市场,也不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章更生: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要解决好三个问题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在“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小微企业在融资难方面,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银行怕贷的问题、银行放贷积极性不足的问题、银行自身对小微企业服务的打法问题。
章更生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向银行开放有关数据信息,以解决征信问题;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银行小微客户不良贷款要加大容忍度。
对于如何调动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章更生建议,在现有支持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在以下几点下功夫:首先,在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处置上,有关方面要给予更宽泛的政策;其次,在现有定向降准政策基础上再进一步激励,给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占比越高,降准的幅度就越大;最后,制定硬性的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比要求,实行小微企业贷款与其他贷款按类按一定的比率同比率增长。
国企改革私有化的替代方案
龙源期刊网 国企改革私有化的替代方案作者:乔莫·桑德拉姆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2年第02期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改革和组织改革应该成为优先的选项。
但是,更好的选项不能被先验地决定,而是一个对组织弊病的根源进行仔细研究的结果。
在众多转型经济体、计划经济国家以及出于各种原因设置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国有企业被鼓励或允许存在。
为解释整体业绩不良的国有企业,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被提出。
大体上,私有化被定义为企业所有权从公有到私有的转移行为。
在许多情况下,“私有化”的定义是如此宽泛以至于私有化有时候竟包括许可私人企业去参与以前公共部门的专营活动。
私有化已经证明了不足以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在多数国家私有化并没有显著地带来竞争的增加、效率的提高、更低的使用成本以及改善的服务质量。
此外,对私人企业主而言能提高企业利润率的私有化改革,不必然使公众或消费者受益。
由于许多国有企业是公共垄断,私有化使得垄断权力转移到了私人利益手中,使其可能用垄断权力在短期之内谋取利益。
明显的,私人主要关注那些可获利的活动或者有可能获利的活动。
这可能意味着政府将被留在没有利润或者微利的活动之中。
这将在整体上恶化公共部门的业绩,不可避免地导致国有企业或公共部门效率低下的自圆其说。
决策的关键在于是否国有企业无效率是公有制的必然特征,因此判定只有私有化能解决这个问题。
国有企业在一些国家的出色表现颠覆了如上判断。
更少政治化的招聘、任命、提升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更大的国有企业自主性、透明度以及组织的灵活性,将可能极大地改善国有企业的表现。
如果国有企业表现糟糕源于其本身、利益或者负责人的能力,而不是公有制自身的话,那么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不能也不会克服这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改革和组织改革将取得同样的目标和结果,甚至做得更好。
因此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改革和组织改革应该成为优先的选项。
但是,更好的选项不能被先验地决定,而是一个对组织弊病的根源进行仔细研究的结果。
国企全面私有化意味着国体根本之变
国企全面私有化意味着国体根本之变何新:不修宪而推行国企改制,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近期,世界银行呼吁中国立即实施对垄断国企的全面私有化改革。
国家发改委也立即推出“新36条”予以贯彻。
但是查考作为确立中国国体根本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总纲》第六条法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上表现为土地的公有制,在工商业上的表现是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
在目前,在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未予废除的前提下,由行政部门推行国企私有化,不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而且意味着国体根本之变。
对此,全国人大有必要释宪,国务院法制办也有责任予以解释。
因此,今年内要实施和推行这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务须请有关方面先完成“顶层设计”————修改现行宪法。
否则,这不是推进改革,而是进行一场破坏现行国家体制的政变。
国有企业是否该私有化
国有企业是否该私有化——坚决反对国企私有化对于国有企业是否该私有化,人们对此看法不一,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热论的焦点,甚至众多群众坚决反对私有化,但是又对现在的国企很少失望,国企很容易就推上了“挨骂”的风口浪尖,恐怕对于人们来说到底什么是国企私有化,我在这里仔细的解释下。
国有企业私有化,是指把国有企业卖给民营公司、外资公司或个人等非国家控股的企业或个人。
衡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标准,是看这家“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如果国有股份和其他股份比较起来,不在这家改制后的企业占有主导地位,甚至完全没有国有股份,这家“国有企业”就可以被称之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家企业。
私有化是指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所有权人直接或由其代理人越权将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以及这些组织或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权利合法或非法地由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全体公民或某一集体所有转变为个别私人所有的行为及其过程。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有一下四种:第一,国有企业上市,通过证券市场出售一部分国有资产给个人。
这一做法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但到九十年代才形成高潮。
尽管在上市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同时增发股票以融资,但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把原有的一部分国有资产以股票形式出售给私人,实现部分的私有化。
国有企业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并且分阶段出售国有股份,是国际上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的通行做法。
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国有股减持给个人。
它和第一种形式相联系,是分阶段私有化的通行做法。
中国政府虽然在前两年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但实际上各上市公司减持国有股的现象始终没有停止过。
第三,mbo,管理者购买自己管理的企业。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直接出售给特定的购买者。
中国出售的大部分国有企业,虽然没有用mbo的名称,但政府强调企业出售时,管理者要得大头,尤其是原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持大股,所以,中国出售国有企业的主要方式虽然是向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出售,但由于企业管理者占大部分股份,所以它是一种变形的管理者自购企业mbo。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排除私有化思潮的干扰
作者: 周新城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页码: 12-16页
主题词: 国有企业;改革;私有化
摘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困难的也许是国有企业改革了。
国有企业改革难就难在它不断受到私有化思潮的侵扰,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私有化思潮的种种表现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分析,提高辩别能力。
另外,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必不可少的本质特征。
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公有制为主体,正确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每项方针政策,排除私有化思潮的干扰,搞好搞活国有。
国企改革不能搞私有化
国企改革不能搞私有化
佚名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最近,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在谈到加快小企业改革时指出,不能把企业财产量化给个人。
他说,国有企业改革,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
“抓大”就是扶持大企业,并不意味着要收权;“放小”就是加快小企业改革
【总页数】1页(P13-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1
【相关文献】
1.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所有制理论及现实意义——兼谈我国不能搞私有化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J], 郑吉伟;陈曦
2.中国不能搞资本主义私有化 [J], 陈其云
3.理论研究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J], 无
4.五、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J], ;
5.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J], 杨卫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肖亚庆:坚决抵制“私有化”等错误思想 做优做大国企
肖亚庆:坚决抵制“私有化”等错误思想做优做大国企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总会计师》
【年(卷),期】2017(0)6
【摘要】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日前发文称,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决抵制“私有化”“去国有化”“去主导化”等错误思想言论,理直气壮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私有化”;抵制;国企;国有企业;国家发展;国有经济;国资委;国有化【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1
【相关文献】
1.自治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肖文荪: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经济 [J], 杜蔚涛;
2.合力推动我区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企业要在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中勇担重任——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J], 马飚
3.肖亚庆:把做强做大铝加工作为中铝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J], 董春明
4.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访谈 [J], 本刊记者
5.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访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我国国有企业是否应该彻底私有化的思考
对我国国有企业是否应该彻底私有化的思考
何玉霞
【期刊名称】《商情》
【年(卷),期】2012(000)026
【摘要】对于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对于国有企业彻底私有化的话题引起了诸多争议,文章从多方面分析,得出在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下,不支持国有企业彻底私有化的结论。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何玉霞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关于我国是否应该开征遗产税的思考 [J], 王水行
2.对我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思考 [J], 胡博
3.新形势下对我国是否应该继续大量引进外资的思考 [J], 梁小冰
4.对我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思考 [J], 胡博
5.张文魁:13万多家中小国有企业应该彻底的民营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见杨斌《俄罗斯私有化的恶果与教训》(《中流》月刊2001年第6期)
有权势的腐败分子们打着“改革”的旗号内外勾结,疯狂地瓜分着全国人民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才积累起来的庞大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民营化”“私有化”的浪潮中,他们有的仅用不足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低价就买卖了十几倍几十倍的国企资产。如:洛阳有个原本正常生产的水泥制品厂,资产总额近两亿,被厂长上下串通,仅以359万元就把厂卖给了私营房地产老板(见姚文娟《359万卖掉两个亿》《中流》月刊2001年第5期)。有许多企业的领导不仅能以不成比例的低价买断国企优良资产,而且所出资金竟是利用权势动用的其它国有资产(其中许多是自己企业转移出去的资产),或是以这些资产为担保抵押(有些甚至连担保抵押都没有),从国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有些国企领导仅仅凭着现任老总的身份便享有了企业的巨额股份。《报刊文摘》2002年第1666期以《如何看待「新富」现象》为题转载《半月谈》第十三期的记者专稿说:“记者在河北、浙江、广东、湖北、江苏、上海等地采访发现,国有中小企业“经营者持大股”改制方式势头迅猛,急速推开。改制中,一大批原来的国企老总摇身一变,在“一夜之间”便拥有了巨额股份。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百万富翁”:--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煤矿中的长城矿以1040万元出售后,原矿长邢文利占股份45%。--浙江省绍兴市咸亨食品有限公司余龙生买下企业 240万资产中53%股份。在“经营者持大股”浪潮影响下,许多地方政府近年又出台了“二次”“三次”改制政策,以深化产权改革,使企业的产权迅速向“核心经营者”和骨干聚集,一大批“新富”骤然浮出水面。……有人用经济领域普遍存在的“二八”理论加以解释:企业里80%的利润实际上是由20%的“能人”创造的。人人持有相同数量的股份,人人分得相同数量的红利,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实际上是多数人占了少数能人的便宜,对20%的优秀人才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人们积极性的发挥。……记者在采访中也明显地感觉到,骤然拉开的收入差距使许多职工心态严重失衡。他们认为,企业的资产是职工多年来积累起来的,让经营者一下子切去一大块,一夜之间变成了大老板,这是合法的占有和掠夺。更有一些职工言词激烈:我们在国有企业中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你凭什么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3.在条件不具备时过早地使本位币--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致使国企私有化后形成的大量非法收入向境外转移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势不可挡。每年几百亿美元的“资本外逃”终于导致了1998年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对于俄罗斯私有化的恶果,俄国人B.C.谢维鲁哈等有更全面的概括:
“与1990年相比,国民收入和工业生产总量下降了50%以上,“市场改革”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按绝对量计算,超过卫国战争年代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给苏联造成的损失10倍。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是高技术和高科学含量部门,这些部门的产量下降了66%。……“改革”年代投资量减少了75%。现在年投资量大大低于基金的年磨损量。这意味着吃掉了以前几代苏联人创造的生产潜力。因此灾难和事故的数量每年增加20—25%。……农业部门产品产量减少了33%。牛的总头数几乎减少了50%,猪—60%,羊—66%以上。……大部分财富和收入现在集中在 1%的居民手里,而80%的居民生活水平比改革前下降了60—66%。即使按照官方的材料,也有近4000万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费。最重要食品的消费量减少了25—30%。……本国科学界遭到极大的打击,它的财政拨款减少了95%。大多数学者的工资水平大大低于最低生活费。一多半青年学者—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移居国外,在美国、德国和其它国家实验室里工作。”(周新城摘译自B.C.谢维鲁哈等著《俄罗斯只能选择社会主义》一书第二节。2001年11月出版)
《半月谈》第十三期的记者专稿部分地反映了在当今中国产权“改革”中,权势者侵吞国有资产的严重程度和普遍程度。那些互相勾结的“官仓老鼠”监守自盗合法化的理论依据除了上面提到的强词夺理的“二八”理论外,还信誓旦旦地鼓吹:只要“经营者持大股”,便不再会有“产权虚置”,企业自然就能搞好。事实果真能如此吗?众多国有企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除去93年6月以后政府宏观政策的失误,难道不正是这些要“持大股”的“经营者”及他们“近亲繁殖”的“能人”的杰作吗?他们持了“大股”,就能脱胎换骨,造福社会了吗?否!企业之所以会有成败兴亡,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企业的设备和资金,在市场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会合理利用企业设备资金及其市场条件和其它社会条件的企业家及他们任用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敬业精神才是企业活力的真正源泉。一个自然发展起来的成功的私人企业,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老板具有企业家的素质。而一个颇具规模的国有企业却不能证明这一点。由于政府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事责任制度的缺陷以及腐败的原因,往往不能任用真正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领导人管理企业,这是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会有银行财团借钱给具有发展前途的成功企业的管理层购买企业股权,称之为“管理层收购”(简称 MBO,Management Buy-outs)。但绝不会有人傻到借钱给已被历史或市场验证的失败者和败家子。而俄罗斯的“私有化”和中国的“经营者持大股”运动恰恰犯了这个大忌(可能是故意犯的)。那些经营无能却长于监守自盗的老总们一旦持了大股,他们首先要做的是把企业的资产全部变成自己永久的合法财产。他们一方面解雇大部分职工,用自己的亲信形成中间管理层,然后通过雇用农民工,尽量压低工资,不顾职工的安全环境进行掠夺性的生产(没完没了的矿井爆炸塌方和工人中毒等恶性伤亡事故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他们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复杂交易和产权重组将企业资产转移到完全属于自己的帐户,特别是更加安全的海外私人帐户上。因此,在国有企业日益被掏空的情况下,私人银行存款的迅猛增长,以及大量中国财富流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随着国企不断破产,那些被原国企老总们持了大股的“改制”民营企业,在现有的生产力被野蛮掠夺殆尽和资产移空后,也会不断死去。这是对中国人民历经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创造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毁灭性打击,是原本还能正常运转的创造具体财富(能吸收通货膨胀)的社会造血细胞的真正消亡,这其中既有工人阶级忘我劳动的血汗,也有数亿农民兄弟忍受不等价的剪刀差交换的巨大苦难所贡献的“原始积累”。这些得来不易的巨大社会财富除毁掉的部分,现都已或正在变成那些“胜利大逃亡”到国外的新富们满钵的“金银”。那些以改制企业为担保而贷款给老总们购买股权的金融机构(其中很多是国有金融机构)将因此出现巨额亏损,原本因两万多亿的银行呆账就已十分险恶的金融形势将因此更加险恶。
在目前中小型国企早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地方的大中型国企便又成了腐败的权势者谋图侵吞的目标。在中央新领导班子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形势下,地方上腐败的权势者不顾中央三令五申,反而加快了瓜分掠夺国企资产的步伐,妄图赶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前尽可能侵吞更多的国有资产。生怕错过最后的“发财机会”。
国企的私有化改革会有什么样的前途?先来看看我们的“先行者”俄罗斯的榜样吧!
一. 俄罗斯私有化的惨痛教训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了彻底的私有化改革,应该说,这场改革远比中国的私有化要规范和公平,每个公民都有一份股份。但这种形式上还算公平的改革因存在三个致命缺陷而导致大量资本外逃,终于在数年后引发了惨烈的经济灾难。
接下来又在没有了监督和制约的条件下,推开远不如俄罗斯公平和规范的,实际上只能按国企经营者和与之勾结的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和意愿进行的“私有化改革”。造成社会财富的“大出血”。
随着腐败的迅猛发展,对国企资产的掠夺也发展到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规模和程度。任何资产的交易在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只能是以低价拍卖。为创造以不成比例的低价购得国企的大好机会,腐败的权势者借“改革”之机故意把国企搞得离心离德,人心涣散,举步维艰,以促成其成批的低价拍卖。更有一些“学者”对这种“产权改革”予以配合,制造出种种成批拍卖国企的理论,什么“国企要从竞争性行业全部退出”,“产权不明是国企最大的弊端,必须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等等。
标题:应尽快制止国企改制的私有化浪潮[原创]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 杨芳洲(2004-10-23 08:41:19.0) 赞成:4票, 反对:0票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私有化改制运动已日益发展为普遍的潮流。中小型国企早在两年以前就已通过所谓“经营者持大股运动”全部私有化,而地方骨干国企的私有化改制又进一步掀起新的浪潮。由此而产生出许多日趋严重的经济问题和大量社会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及所引发的争论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社会关注。朗咸平教授关于国企私有化问题发表的看法及所引发的全国大讨论正是对这些问题不断积聚上升的社会关注的必然反映。
那些腐败的国企老总们不仅盯着所在企业的国有财产,他们还充分利用没有上级机构监督的大好机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老总们勾结起来共同盗窃银行的贷款,造成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进一步增加和社会财富更大规模的“出血”。
有些国企是按净资产被拍卖的,但买主却不承担原国企的债务。《中国改革》2002年第5期所载胡鞍钢的文章《腐败造成了多少经济损失》中,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经济损失>一节中写道:“到2000年底,51%的改制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2%(总额为5792亿元),占当年GDP的2.07%。”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损失的银行贷款本息仅是国企私有化改革损失的一部分,企业自有资金的损失还未统计在内。加之2000年以后国企私有化浪潮及其造成的损失都大大超过2000年以前。因此,到2002年底国企私有化的经济损失比2000年底时要严重得多。而资本外逃的总数早已超过2000亿美元。 这三个致命的 Nhomakorabea陷是:
1.俄罗斯国企的私有化并未变更企业的领导人员,仍旧以并不具备企业家素质的原厂长、经理继续充任企业领导。这样的改革并未解决国企最根本的弊端--经营管理者的素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