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的人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文教与学)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文教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46b939a2161479171128a6.png)
【教育教学】 【教学课件】【教育培训】【课文教育】【课文教学】
纪 念 鲁 迅 有 感
_______
导入新课
司马迁说:“人固有 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现代著名诗人 臧克家写下的《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他又 将人分成了几种呢?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
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 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 继出版了《泥淖集》,《呜 咽的去烟》,《泥土的歌》, 《春风集》,《欢呼集》及 《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侵害别人的利益
对 社 会 的 影 响
捍卫别人的利益
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那 么人民对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3、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里的“摔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 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 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 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 写出了哪两种人?
2、诗人对两种人各作了怎样 的描述?(请找出相应的诗句。)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 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的两个“活”字所寄托的感情有什 么不同呢?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 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对 作威作福,残害百姓的人的憎 恨和鄙视。
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对 造福子孙,爱憎分明的人的爱 戴和歌颂。
六年级上册语文20 有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20 有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c2f8c41ec850ad02de8041ab.png)
拓展延伸
1.具有比喻意义的词语。 牛马 鸡肋 桃李 手足 眉目 长城 心肠 须眉 血肉 血泪 骨肉 千里马 心腹 河山 禽兽 万金油
2.诗文诵习。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课堂小结
对比通常可以分为不同人物对比、不同事件对比、 同一人物的外表与内心对比、同一事件的前后情况对 比等类型。要注意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 务的,目的在于突出被陪衬事物;对比是表明对立现 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没有主宾 之分。
(2)衬托必须举出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 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这首抒情诗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 崇高的敬意;而对高居人民头上的人,则予以无情的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 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是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用奋斗 和奉献,让它充满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意义。
2.读第1节,体会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含义。
前两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 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两句指的是一 生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人,虽生命不复存在, 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 一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3.怎样理解第2节内容?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 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 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 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 马”来形容。“俯下身子”把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表达得异常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 形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同步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同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02f0cef78a6529657d53bb.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同步解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写于1949年11月1日,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小编在此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材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
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
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第20课有的人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第20课有的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d13f0c58fafab068dc0234.png)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18
有的人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对 荣 誉 的 追 求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19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生 活 的 目 的
侵害别人的利益
捍卫别人的利益
20
骑在人民头上的
25
26
赏析要求
就诗歌“遣词造句”、所运用 的“手法” 、所表达的“感情”等, 自由赏析诗歌。
可以用“我喜欢第 (句)诗,因为它 的句式进行赏析。
节 。”
27
28
一、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李素丽
全心全意 做好本职
袁隆平
大搞科研 兴国利民
29
拓展阅读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 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1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了解鲁迅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听读诗歌 自由朗读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自由赏析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2
3
4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 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 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 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 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 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 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1
12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20有的人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有的人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a6c225453610661ed9f495.png)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⑶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⑵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2、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3、小结: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芙蓉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执笔高海燕审核:教研组长签名:计划上课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三四
课题
20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材分析
重点
三、讨论、合作、交流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⑴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幻灯补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0.有的人
![20.有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f9fb3908aaea998fcc220e54.png)
小学语文电子教案六年级语文备课人:罗海花、张春美、曹奇、王雁冰、巫慧娜 2018年11月2日课题20﹡有的人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
3、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作者简介。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诗歌节奏和重音。
2.自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重音,并读出感情。
3、多种形式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合作交流,领悟内容1、小组讨论•全诗分为几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讲了什么?2、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文中为什么要写这几种人?3.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都从哪些方面展现的。
4、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情感?5、小结,对比朗读。
四、精读诗歌,领会情感。
1、自由读,思考:我们可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
2、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把对应的成语用箭头连接起来。
3、讨论:文章在赞颂鲁迅的同时为何要花费相同多的笔备注墨刻画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形象4、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和道理?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诗歌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中那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请谈谈你的看法,好吗?2、出示鲁迅的《自嘲》<<野草·题辞》鲁迅情愿充当无名的野草,当地下火喷薄而出的时候,变成熊熊烈焰,为革命燃烧自己。
这表明了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
3、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4、作为21世纪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板书设计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20课 有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20课 有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335a1e2faf45b307e8719745.png)
走进课文
整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哪三个部分? 整首诗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 第二部分(第二节——第四节) 第三部分(第五节——第七节)
走进课文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人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 鲁迅纪念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 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死的不同观点。
1、本文表现的手法是对比。
2、诗中的议论是形象化。
第一个“有的人”是一个自私自利,不可一 世,狂妄之至的人。 第二个“有的人”是一个甘愿献身人民,无 畏无私的人。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 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 鲁迅的深厚感情。
哪些词写出了彻底的献身精神?
当牛马
作野草
领悟诗歌主过与鲁 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那些 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着,热情歌颂 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 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20* 有的人
本 诗 作 者 臧 克 家 简 介
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 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 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 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 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 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 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 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99岁。 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1905年10月8日出生 于山东诸城。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 古典诗文基础。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期 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1925年 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 在晚林中》,署名克家。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
六年级上册语文-20《有的人》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20《有的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ae57ece518964bcf847ce8.png)
20 有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3.了解诗歌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歌的内容。
2.体会对比写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反思: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熏染而不是解析。
纠缠于字里行间,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思谈论不休,会导致诗歌意境的破碎。
诗歌是艺术,艺术的文字就离不开诵读、欣赏和适度的品悟。
学生对诗歌亲近的欲望应该是在这样的诵读欣赏中激发的。
所以,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
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感情朗读。
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对比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一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
课堂上,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
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最后,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
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在学生心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
荣成市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组 20 有的人教学反思2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
![荣成市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组 20 有的人教学反思2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https://img.taocdn.com/s3/m/df50d3f190c69ec3d4bb75e4.png)
A。以大见小 B。虚实结合C.以小见大
19.萧乾是多少年从美国回答国内的?( )
A.1980年B.1979年 C.1970年
20。本文的文章主旨是( )。
A。表现了主人公对枣树的喜爱
B。展示了萧乾在美国的生活
C.海外游子对祖国家乡的思念
二、填空题。(共10题)
1。“yān hóng”的汉字是嫣红。
2.“shí yàn"的汉字是实验。
3。“解释”的“释”字共有12笔笔画。(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4.“ 中选择)
5。“抱”字属于左右结构。(请在 半包围、左右和整体 中选择)
6。“顽皮"在文中的近义词是 调皮 .
7。“你相信吗?”,这句话用了疑问句式。(请从 疑问、陈述和感叹 中选择)
3。《静夜思》所表现的也是乡愁。(对)
4.本文作者生于1910年,逝与2000年.(错)
5.文中的这位华裔老人的丈夫是做应用化学的.(错)
6.文中的华裔老人有儿子和女儿.(对)
7.“我"在见到朋友之前就知道为什么她让“我"带枣核了。(错)
8。“我"的朋友是一位调皮的女士。(对)
9。对故土的思念是不会随着国籍的改变而改变的。(对)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2分)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8分)
如果……就……不管……都……
只要……就……因为……所以……
()人固有一死,( ),我们( )有任何能创造价值的能力,()要运用.()有多大的困难,我们()要努力克服.()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要做。
2。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8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0 有的人》 公开课ppt课件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0 有的人》 公开课ppt课件_1](https://img.taocdn.com/s3/m/fc37d8badaef5ef7ba0d3ce8.png)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
侵害别人的利益
对 社 会 的 影 响
捍卫别人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两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种 人 的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不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他他他群有骑有俯有把有情有他有他的众活活下的在的的的名愿的的活活下 把着着身人 人 人骑 给 人 把 名 只 到人 人字 作人 人着 着别 为场 他有 他 有 他子民在 名 要人 民 字 处刻 野别 为人 了可 抬的 的已 还给头人字春把 民 永 比 是入 草人了以举就 多人人经 活人上他 作 远 尸 青民 刻 风石,就多不数看得死着活死民:摔牛记首青头入吹头等不数能人到很了。着了当“上石到垮马住烂的,着能人;高活更;牛呵;的他得野的头的想地活更的好,马,!更草的地“下;好人地很。我方早。不的地, 活高多朽 火活着。伟” 烧。的大; 。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2.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本文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一.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
“活”--肉体还在 “死”--精神已
死--亡肉体不在 活--精神永存
20.有的人续写
![20.有的人续写](https://img.taocdn.com/s3/m/f85cd9bad0d233d4b14e69ff.png)
20.有的人续写篇一:20有的人20、有的人一、看拼音写词语。
fǔshéndiāokèbùxiǔyécǎo()()()()shuāikuǎshīshǒutáijǔ()()()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伟大---()情愿---()摔跨---()下场---(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情愿---()俯下---()永远---()忘记---()抬举---()三、按要求写句子1、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改为陈述句:3、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缩句:4、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5、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改为反问句:6、修改病句(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2)、读了《有的人》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
四、选择1、“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a.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B.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c.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d.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③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0 有的人》 公开课课件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0 有的人》 公开课课件_1](https://img.taocdn.com/s3/m/c486ce84240c844768eaee3e.png)
写作背景:
鲁迅在1936年10月19日不幸病逝,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 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鲁 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 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 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 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 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 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 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 由 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 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了解诗人:
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 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 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 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 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 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
这类诗的代表作。
要求:
1.同桌一起朗读全诗,注意读准 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和感情。
2.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你读懂了 哪些诗句?你是怎么理解 的?和小组的 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打算做个怎样 的人?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完成“五洲导学”第20课的习题。 3.阅读更多关于鲁迅的作品。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有的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有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897b7355a8956bec0975e39f.png)
赏析要求
就诗歌“遣词造句”、所运用的“手法” 、 所表达的“感情”等,自由赏析诗歌。 可以用“我喜欢第 节(句)诗,因 为它 。”的句式进行赏析。
一、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李素丽
全心全意 做好本职
袁隆平
大搞科研 兴国利民
拓展阅读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 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
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 《泥淖集》,《呜咽的去烟》,《泥土 的 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 克家诗选》等诗集。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自
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写作背景
鞠躬尽瘁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1949年10月19日,是鲁 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 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 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 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 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 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 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 就了此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f2d15aba1aa8114431d97b.png)
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汉字变脸。
乔(桥梁)(矫健)(娇小)(轿车)夸()()()()尧()()()()三、找规律,写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
生死优劣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明白抬举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对号入座(人体器官及比喻义)。
眼线心腹心肝心血骨肉肺腑眉目咽喉血肉面子心脏骨干脑筋胃口手腕口齿()喻“口才”;()喻“侦探”。
()喻“宝贝”;()喻“精力”。
()喻“亲信”;()喻“亲人”。
()喻“手段”;()喻“内心”。
()喻“欲望”;()喻“内容”。
()喻“线索条理”;()喻“身份光彩”;()喻“中坚力量”;()喻“险要之地”;()喻“要害部位”;()喻“思想意识”。
五、择优录取(词义辨析,填序号)。
牛马:①牛和马②供役使的人③受奴役而艰苦劳累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
()2.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牛马生活。
()3.草原上,牛马成群。
()抬举:①使抬升②培养③称赞;提拔1.冷空气把暖空气抬举起来。
()2.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把他交给你,希望你好好抬举。
()六、字斟句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
2.第一个“活”是指__________,“死”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活”是指__________,“死”指的是__________;七、默写填空。
1.表现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化用鲁迅《自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2.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20《有的人》课文原文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20《有的人》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811b290c10661ed9ad51f375.png)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xiǔ)”;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kuǎ);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20.有的人 预习卡
![20.有的人 预习卡](https://img.taocdn.com/s3/m/94f06920453610661ed9f4e4.png)
“对比”也叫“对照”和“映衬”。这种描写方法是把两种相对立(或相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比较,以揭示人物的某种精神、事物的某种品格、景物的某种特征等。
20.有的人预习卡
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别:
一、本文作者,与艾青、郭小川一起被誉为我国“当代三大诗人”。
二、组词
臧()藏()俯()附()府()
朽()亏()跨()垮()挎()
三、多音字
Jín()qí()xià()
尽骑吓
jìn()jì()hè()
四、找近义词
伟大—— 情愿—— 永久——
五、找反义词
渺小——拒绝—— 短暂——
六、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人民的人将,与人民为敌的人。(获得永生、必然死亡)
七、本文运用了手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
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对偶、对比、排比)
八、本文一共有节,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对生与死的评价。
第二部分(—):写对人民的态度。
第三部分(—):写人民的态度。
九、“有的人”诗中指和的人。鲁迅先生属于
。
十、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视和,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肯定和。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之情。
(怀念、赞美、轻蔑、咒骂)
十一、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5单元第20课 有的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5单元第20课 有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5ecf26194b35eefdc8d3335f.png)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重点)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难点)3.通过学习诗歌,培养灵活运用对比手法的能力。
、臧克家:(1905-2004)汉族,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
重要作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1949年,臧克家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着zhe (看着)zháo (着急)zhāo (高着儿)zhuó(着手)给gěi(送给)jǐ (给予)、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通过对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们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不朽:牛马:永不磨灭,形容某种精神或某个事物千古流传。
造句:老一辈革命家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①牛和马。
②受奴役而艰苦劳累。
③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本课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造句:旧社会的劳动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日子。
、下场:抬举:①动词,演员或运动员退场。
②名词,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造句:对人民不利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造句:做人不要不识抬举。
、记住 铭记都有“记在心里”的意思。
“铭记”是“深深地记在心里”,比“记住”的程度更深。
1.我们要记住老师叮咛的话。
2.只有铭记历史才会使我们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意义段?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2f36caf1ffc4ffe47acd7.png)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教师寄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须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将课文读通顺、流利,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4、有条件的同学可搜集鲁迅写的文章或别人写鲁迅的文章读读或观看一些与鲁迅有关的视频资料。
【走进作者】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资料链接】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的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的“枣树”“老鼠尾巴”。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诗。
【预习自测】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写作基础】仿写K20有的人_200字
![【写作基础】仿写K20有的人_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6d65a5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8.png)
【写作基础】仿写K20有的人_200字
有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灵魂,他们不是一般人眼中的“普通人”。
他们或许年轻,或许年长,但都怀揣着一份独特的才华,一份不可替代的价值。
他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有的人,像一盏明灯,照耀着别人前行的道路。
他们懂得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给人以信心和勇气。
这样的人常常能够成为他人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别人指引方向。
有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他们不甘平庸,勇于创新,不怕失败。
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社会的引领者和创新者,影响和改变社会的发展进程。
有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换来了成功和成就。
他们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他们的成功充满了鼓舞和启示,激励着更多的人拼搏奋斗,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自有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和价值。
他们是一个个闪耀着光芒的灵魂,照亮了众人前行的道路,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智慧与感悟。
让我们一起向这些有为之士致以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有的人》教学设计
陈秋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鲁迅。
2、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学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
(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
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
试着读好这一句。
)
3、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4、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5、感情朗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三、品读诗歌,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体会对比的写法。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
3、男女生对比朗读,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四、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
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
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
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
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个有价值的人。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板书设计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骑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俯人民爱
《有的人》教学反思
陈秋云
《有的人》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
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
《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
所以,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
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感情朗读。
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最后,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
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
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但在此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