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 窃读记 第一课时-
语文《窃读记》教案
语文《窃读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窃读的热爱,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窃读的热爱及复杂的情感。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地道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以下是一篇《窃读记》教案:教案:《窃读记》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林海音的生平及其作品。
2.分析《窃读记》的主题和情感。
3.学习并掌握描写人物和情感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窃读记》的主题和情感,学习描写人物和情感的写作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 自我介绍,与学生互相认识。
- 简要介绍作家林海音的生平及其作品。
2.阅读分析(20 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窃读记》。
-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来打动读者。
3.写作技巧讲解(15 分钟)- 讲解描写人物和情感的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比喻和象征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小组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窃读记》中印象深刻的场景或细节。
-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5.课堂总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作家林海音的生平与作品、《窃读记》的主题和情感,以及描写人物和情感的写作技巧。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作家林海音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和情感的写作技巧。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六年级窃读记设计教案
六年级《窃读记》优秀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窃读记》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读书的文章,如《小窃读记》。
2. 提问:你们对窃读有什么看法?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窃读记》,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2. 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2.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提问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方法。
2.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场景,让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方法。
2. 提醒学生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语文《窃读记》教案
语文《窃读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窃读记》,理解和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理解《窃读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窃读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解读《窃读记》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将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窃读记》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背景。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扩展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窃读记》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窃读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讨论故事: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提出问题和观点。
分析写作技巧: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故事的艺术性。
解读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思考和反思。
4.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提出问题和观点,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读后感或短文。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和动机。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和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或短文来评估学生对故事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5窃读记语文S版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125 窃 读 记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①“我”为什么会放慢脚步?]2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段导读:“我”放学后找书店。
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②“边走边想”说明了什么?]3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我可以安心了。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4[③“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我”到书店后先找未读完的书。
跨进店门,踮(diǎn )起脚尖,从大人的腋(yè)下钻过去。
[④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说明了什么?]5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⑤“花花绿绿”指书的颜色吗?]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6 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lán )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⑥“快乐”与“惧怕”是否矛盾?]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1☜ 2①预示着“我”已经快到书店了。
3②说明“我”读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4③说明这本书很畅销。
5 ④一是怕被书店的老板看见,二是说明自己的身材小。
⑤不全是。
除了指书的各种颜色外,还指各种各样的书。
6⑥并不矛盾。
“快乐”指读书时的心情,“惧怕”指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7[⑦请你推断一下,“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可能是哪些情况?]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段导读:第3、4自然段写“我”到书店后找书的经过。
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窃读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窃读记教学目标: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2. 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3. 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1. 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2. 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 “窃”字的含义:(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中的含义。
明确:在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 “窃读”的含义:(1)一般含义;(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 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
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
——孤独无助(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
——感动、感激(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
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5)用花生米充饥;(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25《窃读记》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25《窃读记》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3.感悟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思想情感。
2学情分析
本文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孩子们已经读过许多书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都可以加以联系。
学习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了解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谈话激趣,顺势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当你碰到你喜欢的一本书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表现吗?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六年级语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语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感悟窃读的滋味,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懂得珍惜今天的读书时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心情。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窃读的滋味。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卡片3.阅读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课外书看得多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课外阅读的感受吗?二、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1)读准生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边读边思考,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三、课堂讨论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进行批注。
4.学生交流喜欢的词句,教师引导体会:(1)“书店里又湿又暗”一句中,“湿”字表现了什么?“暗”字又表现了什么?明确:环境的“湿”和“暗”,从侧面表现了生活的艰难,同时也说明了作者读书环境的恶劣。
(2)“我很高兴,同时也惧怕那种窃读的滋味。
”一句中,“窃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窃”字?明确:“窃”是偷的意思,用“窃读”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书店读书时的独特感受。
5.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窃读时的独特感受。
1.小结:同学们,作者把读书的感受写得如此生动,相信大家也一定有深刻的体会。
下面,我们就把窃读的感受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2.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课外阅读《窃读记》后半部分,了解作者窃读时的心理变化。
六、板书设计窃读记环境:湿、暗心情:惧怕、高兴滋味:窃读的滋味七、课后反思1.对学生的关注要更加细致,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年级语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语文窃读记第一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导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窃读记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窃读记教案《窃读记》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这篇课文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窃读记》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25课《窃读记》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读书的意义。
评价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会作者感情及表达方法,可以通过生生评价,找出共鸣,在师生的评价中,找准前进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从“窃”中明了文意(5分钟)1、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课件出示名言)2、你们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同学交流)3、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仔细观察这个“窃”字,有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交流)看到“窃”字,我们马上想到“偷窃”。
课题《窃读记》的“窃”字是什么意思?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二种)(课件出示)那么本篇课文就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偷偷读书的事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窃读记教案1语文S版
25 窃读记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我”“窃读”时的独特感受与百般滋味,将一个极其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充满灵性的“我”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对“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品读,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引导学生感染作者热爱读书的心情,用心去体会“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涵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努力做一个乐读、善读的人。
设计理念:“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课程标准提出要求。
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一个小女孩“窃书”的经历与感受,来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
通过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功力,加深对作者读书的多种滋味的感受,来领悟作者“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难以言表的复杂的“窃读”的滋味。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帮助学生学会“踮、腋、婪、辘”4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撑、唾”4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5 窃读记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下册课 文:25 窃读记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的课文,作者通过自悟式的独白及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窃读”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时,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中心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探究理解,感悟作者窃读时的复杂滋味。
并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受到爱读书的启发和教育。
教学目标:1.会认“踮、腋、婪、辘”4个字,会写“窃、婪、撑、唾”4个字;掌握“窃读记、贪婪、支撑、知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思想情感,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林海音的照片和课文生字词、重点句段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顺势导入(一)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说说你是怎样喜欢读书的,有哪些具体表现。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二) 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窃读”的理解。
(三)(展示课件第三屏)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
(四)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找出重点(一)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作者“窃读”感受的一句话。
(展示课件第四屏)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二)为什么说这种读书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三)再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我”感受“窃读”复杂滋味的句子。
四、交流汇报(一)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第25课《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第25课《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情感。
3.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1.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2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1.2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经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2学生组内互相练习,确保生字词的掌握。
3.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让学生现场造句。
4.修辞手法理解4.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4.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5.课文主题探讨5.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5.2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课文主题。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巩固学习成果。
7.课后作业7.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2学生选择一本课外书籍,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修辞手法,探讨课文主题。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
六年级窃读记设计教案
六年级《窃读记》优秀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窃读记》,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2.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学会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 学会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窃读记》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窃读记》的阅读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窃读记》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感受,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3. 合作交流,分享心得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拓展学生对读书的理解和认识。
5.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知识。
2.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经历的作文。
2. 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说明推荐理由。
九、课程进度安排:1.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阅读拓展。
2. 下一节课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十、教学总结:1. 本节课通过阅读《窃读记》,使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年级语文《窃读记》教案
六年级语文《窃读记》教案教案:《窃读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窃读记》的内容和情节;2. 能正确运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 正确运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三、教学准备:1. 板书:《窃读记》;2. 教学素材:课文《窃读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板书《窃读记》,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如果有人有所了解,可以向全班介绍该故事的情节。
2. 阅读与理解:教师安排学生整齐地坐在座位上,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课文《窃读记》的小练习,要求学生先默读,然后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将答案做在纸上,并提问学生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解答。
3. 讲解和示范: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并给学生讲解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然后,教师先进行示范,根据课文内容,用正确的时态和语态完成一篇类似的短文。
4. 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用正确的时态和语态写一篇大致相同的短文。
5. 展示评价: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上台朗读所写的短文,并与全班分享。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表扬优秀的表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6. 总结与扩展: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提供一些类似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窃读记》的内容和情节。
同时,学生也能够正确运用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并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并充分展示和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
然而,要注意教师的问题引导和反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阅读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窃读记》中的主题和情节,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窃读记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我”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品读课文,我们会认识一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她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体会到她读书时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这种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现在的学生虽然都不曾有过窃读的经历,但教师要利用本文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的语言,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文章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冲突,但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
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时的惊喜、窃读时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感知作者强烈的求知欲。
1.帮助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窃”,本义是“偷”,这里指“偷偷地”。
读书本来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情,可本文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偷偷地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读完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2.指名汇报。
3.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指名回答)
(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
4.再读课题,鼓励质疑。
说说自己在文中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我”要偷偷地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5.师: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这篇文章。
请大家带着你刚才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品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三、品读课文,认知贯通
1.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适宜:适合,相宜。
文中指在书店的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店员态度发生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咕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文中是说“我”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时,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的目的也不过是想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
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2.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师:题目告诉我们,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一件事。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的主要内容,再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情。
事件:课文以“窃读”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的整个“窃读”经历,细腻地描绘了“窃读”的复杂滋味。
心情:百感交集。
3.划分段落层次。
(1)自主划分段落层次,再与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读书。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我”害怕被发现而藏身于众多顾客中读书;“我”借雨天读书。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我”一直读到晚上饥肠辘辘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四、课时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tōu qiètān lán
()()
zhī chēng tuò mo
()()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
切窃
亲() () 听()贼
恳() () 国大盗
() 肤之痛
3.照样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你不下苦功夫,怎么学得到真本事呢?
你不下苦功夫,学不到真本事。
(1)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上本来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难道会有十全十美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亲切的呼唤,难道不是我心底最甜蜜的回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切窃窃切窃切
3.(1)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不好意思赶我走。
(2)世上本来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事。
(3)母亲亲切的呼唤,是我心底最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