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平镇新城大道北段南城路至华达旅店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18号

常平镇新城大道北段(南城路至华达旅店)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东莞市常平镇市政重点工程办公室

编写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

1.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濒临狮子洋,扼东江与广州水道咽喉,东临惠州、博罗,与番禺隔海相望,背靠广州,南连深圳,毗邻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改善东莞投资环境,加速经济发展,东莞市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总体目标指导下,东莞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国道、省道和城市快速路为骨架,镇与镇之间的道路为血脉的较便捷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

随着东莞市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道路交通系统在路网结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矛盾开始呈现;道路规划滞后,以镇为界、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部分乡镇道路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镇区之间道路不成网络,影响了整体的通行能力。因此对现有的道路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镇与镇之间道路、主干公路与乡镇道路连通势在必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东莞市常平市政重点工程办公室委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在充分研究工程设计资料、现场踏勘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2.1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路线全长1.528公里,路基宽35m,全线不设桥梁涵洞,与现状或规划道路平面交叉4处,路基土石方253020m3、路面(行车道及路缘带)33400m2、彩色面砖(人行道)16086 m2;沿线设置交通工程 1.528Km;排污管道0.437Km;给水工程1.366 Km;燃气管道 1.477 Km;电力管道工程 1.277 Km;通讯管道工程 1.483 Km;道路照明 1.528 Km;绿化工程 1.528Km。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设规模分别见表1.2-1、1.2-2。

1.2-1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1.2-2 本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1.2.2工程投资及建设周期

本项目的估算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间接环保投资14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8%,直接环保投资277万元,约占总投资的9.2%。

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竣工通车,施工期预计为12个月。

1.3 项目选线合法性分析

1.3.1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

1.3.1.1与《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维持现状“一中心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和“一个中心连接东西两翼”的城镇发展形态。以东莞市区为市域发展中心,加速发展以常平为东部副中心的广深铁路城镇带和以虎门为西部副中心的西部城镇带。特别重视发展位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的西部城镇带。按照中心城、副中心城、重点镇和一般城镇的四级等级序列,加速市域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提高。除继续极化发展中心城区、常平和虎门两个副中心外,进一步加速发展塘厦、长安、厚街等现状经济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的城镇。扶持麻涌镇区的临港开发,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市域西北部的城镇发展。

拟建公路的正是东莞城市布局规划需要的实施。因此,它的实施将更进一步带动常平镇的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促进东莞城市现代化建设。

1.3.1.2与《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确定常平镇的城市性质为“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铁路枢纽,客流、物流中心,东莞市东部经济、文化中心,华南商贸重镇”。规划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31平方公里、36平方公里和54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为主要向南,并适当向东发展,采取生活内聚、产业外延的拓展方式。本项目新建道路连接东深公路与常平镇的环城路,有利于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有利于沿线土地利用开发。

在城市道路方面,以现有常平大道、北环路、振兴路及在建环城路为基础,进行道路系统的延伸、完善、扩展、调整,形成由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略四级道路构成的城市道路网络。

本项目在《常平镇总体规划》的道路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规划已为本项目的建设预留了交通建设用地,项目建设符合《常平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1.3.1.3与《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见表1.3-1。

在农用地结构方面,规划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为103480.99公顷,比2005年减少17984.98公顷。到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792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9318.1公顷,其中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22337.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必须保证规划期间区内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在建设用地结构方面,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17677.53公顷,比2005年增加19400公顷,其中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22077.53公顷,比2005年增加5914.41公顷。

根据《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廊线空间管制规划,东莞市干线道路网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高等级公路,由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组成,红线

宽度控制150米;第二层次:国道、省道,红线宽度控制100米;第三层次:全市主要联网公路,红线宽度控制80米。

本项目道路红线宽度符合廊线空间管制规划的控制要求,占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占用的农用地通过补偿和局部调整满足总面积不减少的要求,符合《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要求。

表1.3-1 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主要指标

1.3.2项目与用地合法性分析

本项目永久占地以未利用地为主,其次是园地;未利用地主要为荒草地。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1.3.3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不在东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不占用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路线选址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合理的。

1.3.4环境功能区划概括及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选址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区,项目选址不在一类保护区内,从大气污染控制规划角度分析,选址是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