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最为系统的古文字。主要记载的是殷商时期商王占卜的记录,涉及征伐、狩猎、畜牧、农事等等,距今约3000多年历史。它是研究殷商社会的宝贵资料,也是最早的用甲骨文记载历史资料的文献资料。

2金文:青铜器上多刻有文字,叫做“铭文”,古人也称青铜器为金,故又称之为“金文”。青铜器以钟鼎为代表,故又称金文为“钟鼎文”。铜器铭文价值很高,反应的内容极其丰富,是研究先秦史的第一手资料。

3 简牍简牍是较为正式的书籍。我国先秦两汉以至魏晋古文献大多是写在简牍上的。用竹制作的叫“简册”,用木制作的叫“版牍”,合称“简牍”。

4 帛书帛是丝织品的总称,也叫“缣帛”。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在简牍出现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

5 经书“经”本为织物的纵线、直线。引申为“常道”,即经久不变的义理、法度或原则。后来又把含有这种常道、可作为典范的书叫经。

6 易传《易传》产生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伪托孔子作的较早的释《易》著作,有7种10篇,称为《十翼》,即为“经”的羽翼。它作为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是我们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篇目。

7 政书政书是记述历代王朝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书籍。把这类史书称作“政书”,始于清代修《四库全书》。A 有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讲的,如《通典》《文献通考》等;b有把某一朝制度分类编纂的,如《唐会要》《五代会要》等;c 有把当时制定的文件汇集成册的,如《大明会典》《大清会典》等;d 还有专讲某一部分制度的档案书籍,如《唐律疏议》《大清律例》等。

8 九流十家指的是先秦各派学说,即九流指的是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外加“小说家”成“十家”。

9 总集指的是汇录多人的多题材的作品成为一书,创始于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10 别集同“总集”相对,指汇录一人的诗文等作品成为一书,此类著作集非常多,内容非常广泛。诸如《白氏长庆集》《蒲松龄集》等。

11 丛书又称“丛刊”“合刻”等,是按照一定的意图,把若干种同类或不同类的各种图书汇编在一起,并冠以总名的一种文献形式。我国的丛书历史悠久,大约创始于南宋。《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2影抄本也叫做“影写本”,影抄时先把白纸覆盖在世人稀见的宋元版本书页上,轻轻手钩描填,一点一画,一丝不苟,务求同原刻无毫厘之差。这种抄本叫做影抄本。它创自明末清初的汲古阁主人毛晋。影抄本最能保存宋元旧本原貌,以精工、纸佳著称。

13 类书类书是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或杂钞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门别类地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14汲古阁本指的是明末清初常熟人毛晋所刻之书,汲古阁是毛氏刻书、藏书处。它是明末刻本中的精华,明末清初天下最通行的版本。(毛晋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并用以指导刻书。刻书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学术的发展有较密切的联系。)

二、填空

1最早的采用雕版印刷术的书籍是《金刚经》。

2 我国古代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编辑的古代诗文总集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辑的《文选》。

3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与《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刘宋范晔、晋司马彪)《三国志》(晋陈寿)

5 “《史记》三家注”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

6 《汉书》注本唐颜师古《汉书注》、《后汉书》的注本唐章怀太子李贤作注、《三国志》注本裴松之《三国志注》。

7 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隋末唐初虞世南)《艺文类聚》(唐欧阳询)《初学记》(唐徐坚)《白孔六帖》(白居易、宋孔传)

8 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广记》(宋李昉)《太平御览》(宋李昉)《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玉海》(宋王应麟)

9 清代四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陈孟雷)《渊鉴类函》(清张英)《佩文韵府》(清张玉书)《骈字类编》(清张廷玉)

10 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录主要有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

11“三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12“六通”清乾隆时作,《续通典》《续通志》《续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续皇朝文献通考》

13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总集:南朝徐陵《玉台新咏》、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宋李昉《文苑英华》、清严可均《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清董诰《全唐文》、清王先谦《骈文类纂》等。《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孙洙)

三、简答或者论述:

1古典文献的散失原因:

其一,统治阶级的禁毁。历来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护统治思想的尊严、地位,就对各种不同的思想严加禁止,禁毁不利于统治的各种文献典籍,以愚弄百姓,实现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例如:秦始皇焚书隋炀帝焚书明朝清朝文字狱

其二,战乱——文献之大厄。战争四起,无数典籍毁于一旦。例如:东汉董卓迁都,文献典籍,荡扫一时。唐安史之乱,宋靖康之祸等。

其三,水、火、虫——自然的灾害。由于保管不善,自然灾害作用下毁掉的书籍不计其数。例如:宋真宗时,崇文院失火,秘阁所存文献尽数毁掉。

其四,藏书家的过错。私人藏书,源远流长。藏书家视书如命,虽然保存古籍有功。但多数书籍束之高阁,自己不阅,也不与他人读,因而也算是书的一难。例如:“绛云楼”主人钱谦益,楼毁人亡,珍本古籍绝迹于世。

其五,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古人重德轻艺,将科学技术等看作雕虫小技,视经学道德、科举仕途为人生大事。所以,科技类的书籍大多失传,而即使官方明令禁止的经典却流传于世。例如:《庄子》与《墨子》的对比

其六,贵族殉葬。考古表明,在商代已有殉葬制度,而贵族的殉葬品,除奴隶、器具外,还有大量的典籍。之后这些文献大多腐朽,成为憾事。例如:《易经》《周书》《国语》等均为坟墓考古发现。

注:隋人牛弘归纳为“五厄”A秦始皇焚书B王莽之乱,图书并毁C东汉末年,献帝移都D西晋“八王之乱”E南朝时,北方动乱

明朝胡应麟补为“十厄”F隋朝藏书,毁于隋炀帝杨广之手G唐朝藏书,毁于“安史之乱”H唐末战乱I宋朝遭“靖康之灾”J南宋图书,遭蒙古骑兵“绍定之祸”

近代K嘉庆宫火L太平天国起义M英法联军N日本侵华O“文化革命”

2图书形式的转变

答: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书籍形制上的变革。它促使书籍形式向册页式过渡,即将印刷散叶累积在一起装订成书册的形式,这种积页成册的形式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其中经历了龙麟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这样一个过程。

龙麟装:又称旋风装,纸页两面写字,天地不留空白。纸页有段留有余尾,将尾纸贴在素纸卷面上,由左向右主页粘贴,形如鱼鳞,卷时由右至左,翻阅时如旋风旋转一样,故名。盛行于唐代。

经折装:也叫“梵夹装”“褶子装”。这种形式主要运用于装订佛经,是把卷子的长幅改作折叠,一反一正折叠成长方形的折子,再在其前后粘以书面。始于唐末,宋代多用。

蝴蝶装:简称“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背裹住做封面。翻阅时如蝴蝶飞舞,故称“蝴蝶装”。盛行于宋元。

优点:1不怕虫蛀。2书口向下,背朝上,不进灰。

缺点:1 只一面有字。2粘合处易开裂。

包背装:同蝴蝶装相反,它是以版心中线为主,版面向外对折,在两侧余纸上打眼,用纸捻装订成册,后背用书皮裹住。起于元代,明中期多用。

优点:版心向外,两侧都有字,无白面。牢固。

线装:是最普通的装订形式,约起于明朝中叶,风行于清代,且一直沿用下来。前后各加书皮,然后打孔穿线成册。

3四部分类法

答: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今人对古籍的分类仍然沿用着这种方法。

a这种方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此时讲典籍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初时所定甲乙丙丁四部的顺序是经子史集。

b东晋李允著《晋元帝四部书目》将乙丙两部的顺序加以调换,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

c唐代初年,魏征等修《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从此确立了以经史子集为部称的四部在图书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