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三:话题作文“眼球经济”导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三:话题作文“眼球经济”导写

作者:云天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第19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盛夏,老王正在销售他的“刻字”西瓜。他的西瓜上雕有“正宗”“好甜”“新鲜”等大字。如此“与众不同”的西瓜,颇受顾客的喜爱,每天比别的摊贩多卖几十个。

材料二:有位作家说:“过去我们的一个作品,别人说好就成功了,喝倒彩就失败了。现在却变成了一喝彩成功了,喝倒彩也成功了,但是无人理睬就彻底失败了,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写作指导

材料一涉及到的是新闻热点材料“老王卖瓜”,材料的隐性信息暗示只有“与众不同”的西瓜才能赢得顾客的喜爱,由此可见“创新”“独特”是这则材料体现出来的关键词。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是“关键是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

就是说只要东西卖出去,被关注了就是被消费了,从作者的导向来看,这应该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

纵观两则材料,涉及到的话题其实就是如何看待“眼球经济”的问题,“眼球经济”乃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创举。

由此可立意为:如何理性的看待“眼球经济”,承认它的缺憾却不漠视它的存在,既不是一味地追逐又不是一棍子打死;文化人在文化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不断探索前行,必然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

例文

炒作风靡的背后

□晏怡

如今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每天的新闻数以千计。在让人眼花缭乱、新品迭出的传播界,没有“吸引眼球”的“真功夫”,你的文化产品内容再好,也无人理睬。《百万新娘》一边骂声不停吐糟不断,一边收视爆红;某地车展,车倒成了摆设,车旁的模特倒是赚够了眼球;有些书店,将××明星重磅推荐的烂书放在最显眼处,而把那些真正有内涵的书,扔在角落无人问津。这种种怪现象都指向一个矛头——这年头不炒作就真没出路吗?

在“眼球经济”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校正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这在现实中尤为关键。无疑,无论是一部作品还是一部电视剧,有了点击率或收视率之后,并不等于这个文化产品就一定有上乘的内容和质量,哗众取宠、制造噱头的现象在当下也是屡见不鲜的。你能吸引人们一时的眼球,却不能吸引人们持久的注意力。

可真有不靠炒作、不靠宣传搏眼球而获得世人赞誉的文化作品。那些经典不都还被我们铭

记于心吗?沈从文笔下充满人性美的边城,鲁迅笔下深刻辛辣的文字……它们始终占据我们心

灵一角,因为它们真正值得一看,有底气自然就不用靠虚假夸张的宣传来壮胆。

炒作风靡的另一个不良后果就是鱼龙混杂,让人们分辨不清。适当宣传是创新的一种方式,珠宝要经过加工雕饰才会愈加动人,人靠衣装马靠鞍,包装产品,推销自己也是成功的法宝。

但当人们不辨黑白,觉得有趣好玩就捧场点赞,喝倒彩,求关注,那就违背初心了。

真正的好东西无须包装炒作,时间会证明:记得住的永远不是每天更新的新闻,而是那些

令人回味的经典。请记住,炒作、包装,永远炒不出一部经典,捧出的热点永远会在下一秒被

替换。

评点

文章开篇用信息爆炸的时代引出“眼球经济”的话题,入题简洁有力,不枝不蔓,然后从

电视雷剧、炒作等社会热点的延伸,点出了要理性看待眼球经济的主旨。文章主体部分,例子

鲜活,条分缕析,将论述逐步引向深入。文章最后卒章显志,呼应开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