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什么时候发射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于2007年10月24日。
作为中国探月计划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开启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随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相继发射,为我们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
本文将对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轨道探测和数据传输。
嫦娥一号搭载了绕月探测器、撤退级和上升级,发射成功后进入近月点轨道,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登月国家。
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0年10月发射。
嫦娥二号也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并在进入绕月轨道后成功拍摄了独特的月球背面影像。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进行了近距离拍摄,这些影像为我们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天文学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三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3年12月发射。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着陆器软着陆,并将“玉兔”月球车成功移出着陆器,进行了月面巡视和探测任务。
月球车“玉兔”在月面自由行驶,采集了大量的月表数据,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物理特性和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线索。
嫦娥四号是中国第四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8年12月发射。
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它携带了巡视器和着陆器,并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四号的任务是对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和环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也为未来人类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五颗月球探测卫星,预计于2020年底发射。
嫦娥五号将进行采样返回任务,这将是人类自从1976年苏联“月球20号”任务以来的首次月球样品返回。
这将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地球和月球的起源以及宇宙进化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发射和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
嫦娥登月计划
嫦娥登月计划嫦娥登月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4年启动的一项月球探测计划,旨在实现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巡视和返回地球的目标。
嫦娥一号于2007年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
嫦娥二号于201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嫦娥三号于2013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着陆和巡视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开辟了新的篇章。
嫦娥四号于2019年成功发射,成为世界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二号,为人类对月球深度探测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五号于202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成功采集了月球样品并安全返回地球,为中国航天探索贡献了重要成果。
嫦娥六号于202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的续航,成功采集了月球样品并安全返回地球,为中国航天探索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嫦娥七号于2023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南极着陆和探测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三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开创了新的先河。
嫦娥八号于2024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南极着陆和探测任务的续航,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四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嫦娥登月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中国航天探索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更为人类对月球的深度探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为人类探索宇宙、探索未知开辟了新的道路。
嫦娥登月计划的每一次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结晶。
嫦娥登月计划的未来,将继续为中国航天探索注入新的动力,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贡献更多的成果。
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嫦娥五号,摘回一片“明月”
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嫦娥五号,摘回一片“明月”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承载无数人希冀的目光,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2月2日,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我国的月球探索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2月3日23时许,月球坑洼不平的灰色表面上,点缀着几朵绽放的深色“花朵”。
那是嫦娥五号完成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后,留下的新鲜印记。
摘回一片“明月”,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翩然落月,一切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嫦娥五号时隔近两年,中国航天器又重返月球。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登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如今仍巡视在月球背面的“永夜之地”,入夜则眠,日出则醒。
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
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壤的国家,而距离上一次成功采集月壤,已经过去了40多年。
01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这无疑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
因为,载人登月乃至载人登火星,所用到的技术不会超过为“绕、落、回”这三种任务形式设计的技术。
借用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可以说,嫦娥五号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重要铺垫。
02这次嫦娥五号没有使用中型火箭长征三号系列,而采用长征五号大火箭发射,主要原因是嫦娥五号的探测器重达8200公斤,远超之前的嫦娥系列飞行器,只有长征五号才能把它送入太空。
除了重,嫦娥五号还极具复杂性,堪称国内迄今最复杂的航天器之一。
嫦娥五号胜利归来,大国航天再创辉煌
嫦娥五号胜利归来,大国航天再创辉煌之嫦娥五号回来路上为什么打水漂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后收官之战,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将挑战我国航天史上的四个“首次”,分别是:①首次月面自动采样;②首次月面起飞上升;③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④首次带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这里,我对嫦娥五号归来为什么必须打水漂比较感兴趣。
查找了相关资料,科普如下:先从速度说,航天器往地球外跑,一般三级跳(离开地球表面时相对速度):第一跳,突破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能围绕地球运动;第二跳,突破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能永远离开地球;第三跳,突破16.7千米/秒的第三宇宙速度,能永远离开太阳系。
根据动能方程,能量与航天器质量和所需速度平方成正比(系数1/2),还要考虑到空气阻力、运输它的火箭质量和速度,综合下来突破每一跳都是巨大的障碍。
嫦娥五号去月球,就一定需要逃离地球引力、被月球捕获,考虑到变轨和余量需求,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代价极大:嫦娥五号才8.2吨重,要消耗掉一个870吨重的长征五号火箭。
回来时候,航天器自身制动能力在地球引力面前就是弱鸡,地球强大引力会让返回的嫦娥五号轨道器/返回器再次达到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样子。
这就麻烦了,因为空气阻力跟动能方程类似,也跟速度平方成正比,这么快的速度,会产生远超神舟飞船(第一宇宙速度级别)的冲击。
一方面,摩擦产生大量热量;另一方面,巨大且持续积累的冲击负荷可能导致结构出问题,材料受不了。
举个例子,高速上110码限速大约是30米/秒而已,嫦娥五是11000+米/秒。
高速上这么快的速度你敢开窗?敢的话,再给你来个300多倍加成,受得了么?答案是,受不了,所以得想办法。
有效解决途径就是打水漂,道理看起来简单:石子在水上漂的过程中,瞬间接触水面产生足够大“浮力”(冲击力)让它脱离水面,“缓一缓”再落下来,来回几次,最终落到水底。
2021年中考地理时政热点 3“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2021中考地理时政热点03中国航天:“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时政热点】2020年11月24日凌晨4点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并且将“嫦娥五号”顺利地送入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五”奔月:探月工程三期迎来收官战探月工程三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是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
中国航天史上五个“首次”①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②地外天体的起飞;③月球轨道交会对接;④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⑤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专题训练】2020年11月24日04时30分,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并且将“嫦娥五号”顺利地送入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完成1~3题。
1. (2020福建漳州质检·23改编·2分)该日,地球运行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2. (2020福建漳州质检·24改编·2分) (2019福建福州质检·8改编·2分)该日,福州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注: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3.(2019福建厦门质检·22改编·2分)“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期间,北京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北海清波浮画舫,香山红叶染霜天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2017福建中考·22改编·2分)11月24日正午时分,我国海门市(20°N)某学校的旗杆影子朝向(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2020年11月24日,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5~10题。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哪里发射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哪里发射嫦娥五号是中国的一次重大空间探测任务,旨在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
该任务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成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那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在我国的哪个地方发射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嫦娥五号发射地的相关信息。
发射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是中国空间探测任务的主要发射场之一。
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之一。
文昌航天发射场于2016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与中国其他几个主要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它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纬度低于其他发射场,这使得从该发射场发射的探测器能够更容易进入月球轨道。
其次,文昌航天发射场地处于中国南海沿岸,这在海上发射任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航天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自197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航天计划,并逐渐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
嫦娥五号的发射以及使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选择,都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和实力。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探月任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月球探测技术和能力。
其中,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为嫦娥五号的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嫦娥五号的发射是中国继续探索月球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突破。
嫦娥五号任务的重要意义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探测的一项重大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
首先,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月球样本返回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
这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月球探索开辟全新的领域。
其次,通过嫦娥五号的任务,中国将继续拓展自己的航天技术和能力。
嫦娥五号将完成包括着陆、采样、起飞和返回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这将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最后,嫦娥五号任务还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嫦娥五号专题练习】物理篇
1.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并于12月1日着陆月球,12月3日嫦娥五号的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从月面起飞进入预定环月轨道,计划于12月中旬返回地球。
这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下列有关探月卫星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B.卫星在围绕月球转动时不会坠落地面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燃气向下喷射,火箭携带卫星向上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如果到月球表面取样成功,取回的样品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表面大【答案】B【解析】A、在航天领域,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故A正确;B、卫星在围绕月球转动时,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卫星不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燃气向下喷射,火箭携带卫星向上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D、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是地球表面重力的六分之一,因此,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样品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表面大,故D正确。
2.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与地面控制站的联系是依靠()A.超声波B.次声波C.电磁波D.可见光【答案】C【解析】AB、声按照人的听觉频率分为超声波,声音和次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是真空,故AB错误;C、所以嫦娥五号任务与地面控制站的联系不能依靠声传播,C正确。
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容易传到地面,故D错误。
3.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在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探测器的重力势能将(变大/变小/不变,下空同),机械能将,火箭中选择氢作为燃料,是因为它燃烧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答案】变大;变大;内。
【解析】(1)在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探测器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则动能变大;同时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因机械能=动能+势能,所以其机械能变大。
2017年嫦娥五号发射全程的情况
2017年嫦娥五号发射全程的情况 嫦娥五号计划于2017年前后在海南⽂昌卫星发射中⼼发射,完成探⽉⼯程的重⼤跨越—带回⽉球样品。
下⾯由店铺为⼤家介绍嫦娥五号发射全程的情况,供⼤家欣赏! 2017年嫦娥五号发射全程⾼清图 2017年嫦娥五号将于11⽉在⽂昌发射!届时店铺会及时更新2017年嫦娥五号发射全程直播视频,欢迎收藏本页⾯! 嫦娥五号11⽉主要任务 承担我国探⽉⼯程“绕、落、回”三步⾛中最后⼀步任务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近⽇已完成着陆器推进⼦系统正样热试车,这标志着嫦娥五号研制⼯作中的关键⼀步取得成功。
记者22⽇从负责嫦娥五号抓总研制⼯作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研制⼯作⽬前正进⾏探测器正样阶段的最后冲刺,开展总装测试阶段各项相关⼯作,嫦娥五号技术状态和质量受控,计划进展顺利。
嫦娥五号将创中国航天四个“⾸次” 按计划,8.2吨重的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11⽉底,由我国⽬前推⼒最⼤的长征五号运载⽕箭从中国⽂昌航天发射场进⾏发射。
此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次”:⾸次在⽉球表⾯⾃动采样;⾸次从⽉⾯起飞;⾸次在38万公⾥外的⽉球轨道上进⾏⽆⼈交会对接;⾸次带着⽉壤以接近第⼆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球探测卫星总指挥顾问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介绍,嫦娥五号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四部分。
到达⽉球轨道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绕⽉飞⾏,着陆器和上升器在⽉⾯降落。
着陆器⽤所搭载的采样装置在⽉⾯采样后,装⼊上升器所携带的容器⾥。
中国探⽉后续有啥“⼤动作”?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此前表⽰,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实施世界上第⼀次在⽉球背⾯软着陆并巡视探测。
同时要在⽇地拉格朗⽇L2点发射⼀颗中继卫星,作为中继通信数据传输所⽤,为⽉球乃⾄深空探测提供服务和⽀持。
吴艳华说,按国家航天局对未来⽉球探测的规划,启动实施探⽉⼯程四期,其中包括2020年左右,发射嫦娥六号等⽉球探测器,实现⽉球极区采样返回。
非常23天!“嫦娥五号”奔月带回“土特产”
◎本刊综合地了解一下吧。
“嫦娥五号”是我国目前发射的最重的探测器,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串联”而成,犹如一串糖葫芦。
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各自独立,又常常“抱”在一起组成不同的“组合”,比如着上组合体、轨返组合体、四器组合体等。
或许你会问,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这重要的“四器”是用来干什么的?顾名思义,上升器负责携带月球样品从月球表面起飞,然后进入环月轨道,与轨返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并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里。
着陆器携带上升器在月球表面着陆,之后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及封装。
返回器的功能是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轨道器犹如“太空邮差”,在地月之间构建一条太空“物流”通道,既承担地月往返运输任务,将“乘客”安全送往目的地,又在太空中稳妥地完成月球样品的“接收”、“装箱”工作,将珍贵的样品送回地球。
为了完成科学任务,“嫦娥五号”上还装载了多种有效载荷,包括全景相机、全景相机转台、降落相机、月球光谱分析仪、月壤结构探测仪、有效载荷数据处理器等。
返回地球时,“嫦娥五号”以接近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高速摩擦使表面温度超过3000℃,如此高的温度会严重影响月球样品,所以科学家给嫦娥五号返回器穿上了“防热装”——嫦娥五号返回好似糖葫芦身穿“防热拼接装”“嫦娥五号”的四部分(图/国家航天局)嫦娥“五姑娘”长啥样器采用防热材料。
防热材料需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是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骨骼”。
由于各部位受热情况不同,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大底迎风面、大底背风面、大底拐弯角环、侧壁迎风面、侧壁背风面、侧壁舱盖与边缘防热环、稳定翼这7个部位分别采用了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烧蚀材料,材料体系以碳为主。
这样看来,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防热装”还是时尚的“拼接款”呢。
“嫦娥五号”脚下的月球(图/国家航天局)在人们眼中,月球就像一个恬静的姑娘。
她的自转周期为655.2个小时,与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约等于地球上的27.3天。
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归来
E S T SCIEN CE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归来0*庞之浩2020年11月24日,我国用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成功发射了嫦餓五号月球采祥返回器在闯过月面采祥封装,上升器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超高速再人返回等一系列唯关后,嫦哦五号返回器在2020年丨2月17曰携带1731克月球祥品顺利返回地球圆满芫成探月任务.也为我国探月工程 ''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探测月球具有重大的科技、政治和经济等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在 开展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与时俱进,经过从 1990年代初到2004年约10年的酝酿,于2004年适 时开展了一系列以月球探测为起点的深空探测活动。
本着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断跨越的原则,制定了作为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中国月球探测计划,计划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m,预定2020年前后完成。
第一阶段为绕月探测,即在2007年起发射绕月探 测器。
原定由嫦娥一号、二号完成,二号作为一号的备 份。
后因一号表现出色,二号就改为第二阶段的技术先 导星。
第二阶段为落月探测,即在2013年起发射携带月球车的落月探测器。
原定由嫦娥三号、四号完成,四号是三号的备份。
后因三号表现出色,四号改为执行探 月第四阶段任务,并增加了发射嫦娥二号技术先导星,用于先行试验嫦娥三号需要的六大关键技术。
第三 阶段为采样返回探测,即在2020年发射月球采样返回 器,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软着陆并采样,然后将月球样 品带回地球。
原定由嫦娥五号、六号完成,六号是五号 的备份。
现在,六号改为执行探月第四阶段任务,并增 加了发射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简称嫦娥五号T1),用于突破和掌握嫦娥五号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 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
由此看出,“嫦娥工程”的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 深化,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绕月探测是对月球进行全球性综合普查;落月探测是对着陆区附近进行区域性详查,包括原位探测和巡视探测;采样返回探测是对月 球进行区域性精查,科学家在实验室对月球样品进行详 细研究。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器成功发射升空。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
如图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
完成1~2题。
1.“嫦娥五号”返回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A.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 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2.“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B. 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C. 丙-丁段空气对流显著D. 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读地质时期(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 总体比较寒冷B. 总体比较湿润C. 冷暖干湿交替D. 温暖干旱明显4.在图示甲时期()A. 被子植物繁盛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 海平面高于现代D. 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如图为我国某山区小学附近面图,当地多发滑坡,对小学以及附近公路产生成。
当地政府为了减轻滑破威胁,做出多方面努力。
读图,完成5~6题。
5.为了获取该地的滑坡位移信息,提前预警灾害,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RSBB. BDSC. GISD. 数字地球6.为了稳固岩层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A. 排水B. 建抗滑挡墙C. 植树种草D. 清除土方减载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
读某城市生物滞留池剖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生物滞留池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A. 降水B. 水汽输送C. 下渗D. 径流8.推广建设生物滞留池,对城市的影响是()A. 解决缺水问题B. 降低地下水位C. 减轻城市内涝D. 消除热岛效应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较为广泛,例如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
中国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
中国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20年11月24日宣布,中国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
这是中国继2013年嫦娥三号和2019年嫦娥四号任务之后,再次开展的一项重要探月任务。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再次突破,同时也为人类探索月球、深入了解月球资源和月球背面的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环。
该任务的目标是在月球表面采集样品,并将这些样品携回地球。
这项任务的成功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施月球样品返回的国家。
与前两次任务相比,嫦娥五号任务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该任务采用了更加复杂的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模式,这使得任务的成功实施对于火箭发射、着陆器与上升器的联合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发射,离不开中国航天领域多年来的积累与努力。
自2003年成立以来,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并成功发射了月球车进行巡视勘测。
嫦娥四号任务则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背面的软着陆与巡视勘测。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与付出。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发射不仅给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了骄傲和喜悦,也对全球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迄今为止,只有美国与前苏联成功实施过月球样品返回任务。
随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实施该任务的国家,将在人类探索月球与太空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嫦娥五号任务将利用月球车对月面进行巡视勘测,寻找理想的采样地点。
随后,任务将进行自动采样,并由上升器将采样样品送回月球轨道。
在月球轨道上,返回器将与轨道交会对接,将采样样品转移至返回器。
最后,返回器将脱离月球轨道,实施返航。
这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将严格按照计划展开,以确保任务的完美成功。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对人类深入了解月球资源以及推动未来太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月球样品的研究,科学家们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的成因和演化过程,探索月球有无可用资源,为未来的深空探索与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嫦娥五号卫星
嫦娥五号卫星嫦娥五号卫星简称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卫星。
嫦娥五号计划于2018年左右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它将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等多个部分组成,由于体积庞大,故将使用中国新一代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
嫦娥五号执行的是我国月球无人勘探任务中最关键的一步,在基本完成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后,中国将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月球基地。
目录1卫星介绍2主要任务3科学目标4携带设备5发射时间6发射地点1卫星介绍嫦娥五号主要任务就是月球取样返回,它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
根据目前的设计方案,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等多个部分组成,其中着陆器将进行月面软着陆,并自动进行月面采样、样品封装等操作,将样品由着陆器的上升段携带升空进入月球轨道,与环月轨道上的轨道器对接,将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内部,最后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点火机动,从环月轨道直接返回地球,返回器将在再入大气层前分离,最后降落在我国北方的内蒙古草原上。
嫦娥五号构造图从这个轨道器、着陆器以及环月轨道对接的复杂设计方案看,嫦娥五号完全就是无人版的阿波罗登月,目前同样计划使用类似设计的深空探测器方案,是美国尚未立项的火星取样返回探测器(MSR),不过MSR最早也要2024以后发射,而我国的嫦娥五号预计2018年左右就要使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嫦娥五号取样返回的复杂性和先进性在已有和正在研制中的深空探测器里是空前的。
目前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的变推力发动机、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研制都在紧密锣鼓的进行中,着陆器上升段和轨道器所使用的3000牛发动机首次整机试车圆满成功,已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嫦娥五号可以携带约2千克样本返回地球,这是使用复杂的月球轨道对接设计的结果,之前的苏联Luna 16探测器整体落月,最终取回样品仅有100克。
按照我国航天的惯例,嫦娥五号肯定还有一个备份星,如果嫦娥五号任务顺利的话,它很可能赋予嫦娥六号的编号,增减部分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根据探月一期和二期的月球探测成果,选取探测价值更大区域如月球极区或是在月球背面取样返回。
中国航天的时间记事表
中国航天的时间记事表1964 年7 月19 日:中国正式迈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发射并回收了一枚携带小白鼠的实验性生物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将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1975 年11 月26 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可回收卫星。
1999 年11 月20 日:中国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用自己的火箭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度过了大约21个小时。
2005 年10 月12 日:中国派出两名男子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为期五天的飞行。
2007年11月5日:中国第一颗绕月飞行器嫦娥一号在起飞12天后进入月球轨道。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宇航员从飞船中爬出,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2010 年10 月1 日: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探测器从西南部四川省的一个偏远角落发射升空。
2011 年9 月29 日: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或“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进行对接和轨道实验。
2011 年11 月3 日:中国首次在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舱这两个无人驾驶飞船之间进行对接演练,这是确保长期载人太空存在的关键测试。
2013 年12 月14 日:中国无人驾驶飞船实现了自1976 年以来的首次“软着陆”,与美国和前苏联一起实现了这一壮举。
2016 年9 月15 日:中国发射了第二个实验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这是在2022 年左右拥有永久性载人空间站服务的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
2019 年1 月3 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以前的航天器飞过远端但没有降落在上面。
2020 年6 月23 日:中国将其最后一颗北斗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多年建设的导航网络,并为挑战美国拥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奠定了基础。
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大学生心得感想五篇_10
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大学生心得感想五篇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大学生心得感想五篇在2020的年末,我国再次迎来了一次激动人心的伟大举止,我们的嫦娥五号发射并成功回家了!对此大家有哪些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大学生心得感想五篇,欢迎大家查阅!2020嫦娥五号登月成功心得1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
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
”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
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
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
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
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
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成功发射嫦娥五号具有什么特点
成功发射嫦娥五号具有什么特点
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五次探月任务,于2020年12月24日成功发射。
它是中国
第一次探月着陆任务,也是世界上第三个实现着陆的探月任务。
嫦娥五号具有多项特点:
首先,嫦娥五号是一次复杂的探月任务,它由三部分组成:探测器、着陆器和
转移器。
探测器用于收集月球表面的科学数据,着陆器用于实现月球表面的着陆,转移器用于将探测器和着陆器从月球表面转移到月球轨道上。
其次,嫦娥五号搭载了多种科学仪器,包括红外摄影仪、紫外摄影仪、X射线
谱仪、磁力计、热释电仪和激光雷达等,用于收集月球表面的科学数据。
此外,嫦娥五号还搭载了一台月球表面探测器,它可以收集月球表面的矿物质、结构和地质构造等信息,为未来探月任务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
最后,嫦娥五号还搭载了一台月球表面着陆器,它可以实现月球表面的着陆,
为未来探月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之,嫦娥五号是一次复杂的探月任务,它搭载了多种科学仪器,可以收集月
球表面的科学数据,还搭载了一台月球表面探测器和一台月球表面着陆器,为未来探月任务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实用类文本《嫦娥五号顺利升空探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20年11月24日凌晨,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追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当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期待并相信‘嫦娥五号’将平安返回,带给大家来自月球的问候。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和平探索与利用外空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并应该为全人类谋福利。
中方一直致力于和平探索与利用外空,愿同各国继续携手努力,为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2020年11月24日“国际在线”报道《嫦娥五号顺利升空探月》)材料二:“嫦娥五号”探测嚣由四部分组成,从上到下依次是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
上升器功能是携带样品从月球表面起飞,着陆器功能是在月球表面进行着陆,返回器功能是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轨道器功能是控制各个不同轨道上的飞行。
相比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探测器结构更复杂。
在月球表面“抓把土”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的主要任务。
其采样区域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西北部。
这一“年轻的”区域,从未有其他国家探测器到访过。
据介绍,此前对美国和前苏联获取的月壤样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在35亿年前达到顶峰,然后减弱并停止。
但人们观测月球表面发现,某些区域可能含有最近10亿至20亿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这与“嫦娥五号”着陆地区的年龄相仿。
如果“嫦娥五号”采回的样本能够证实这段时间月球仍在活动,或将改写月球的历史。
(摘编自2020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材料三:“嫦娥五号”发射前,欧洲航天局表示,对于能够参与中国探月工程感到荣幸.为了能够追踪“嫦娥五号”的飞行数据,法属圭亚那地面站已经做好准备,将负责确定航天器的位置,并以此建立通信链接以验证航天任务的执行情况。
“嫦娥五号”12月15日返回地球的时候,西班牙- inta所营运的航天站将负责捕获航天嚣信号.对于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欧洲方面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根据欧洲航天局的说法,“嫦娥五号”发射有两个关键阶段,在南美和非洲的两个航天基地,都会为探洲嚣提供数据传输中继服务,以便北京航天控制中心能够实时了解轨道运行状态.(摘编自2020年11月26日“国际在线”报道)材料四: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颗流星、划破天际,以百米冲刺的姿态迫不及待回到地球。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着陆地点的是
嫦娥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阿木古郎大草原。
是我国最重要的航天着陆场地之一。
同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主着陆场、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俄罗斯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等世界著名的航天着陆场齐名。
中国的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一号飞船,都在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五号什么时候发射
嫦娥五号主要任务是月球取样返回,它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
嫦娥五号什么时候发射呢?嫦娥五号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什么时候开始?一起来学习吧!
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11月,由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嫦娥五号计划进展顺利:航空航天概念股一览承担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最后一步任务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近日已完成着陆器推进子系统正样热试车,这标志着嫦娥五号研制工作中的关键一步取得成功。
22日从负责嫦娥五号抓总研制工作的中国航天科技(37.43 +1.77%)集团公司获悉,研制工作目前正进行探测器正样阶段的最后冲刺,开展总装测试阶段各项相关工作,嫦娥五号技术状态和质量受控,计划进展顺利。
据新华社1月23日消息,按计划,8.2吨重的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11月底,由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此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
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顾问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介绍,嫦娥五号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四部分。
到达月球轨道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绕月飞行,着陆器和上升器在月面降落。
着陆器用所搭载的采样装置在月面采样后,装入上升器所携带的容器里。
随后上升器从月面起飞,与轨道器、返回器组成的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把采集的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分离。
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飞向地球,在距离地面几千公里时分离,最后返回器回到地球。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此前表示,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实施世界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
同时要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发射一颗中继卫星,作为中继通信数据传输所用,为月球乃至深空探测提供服务和支持。
吴艳华说,按国家航天局对未来月球探测的规划,我国设想未来五年、十年开展两次以机器人(20.41 +0.84%)为代表的月球南北极的探测。
归纳起来,就是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其中包括2020年左右,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极区采样返回。
我国发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书《2016中国的航天》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
吴艳华曾就此回应,当前我国还需对载人登月的科学目标和技术途径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
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工程。
随
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对月亮还会有更多畅想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