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第一篇: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谈谈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应注意从阅读中入手,教会学生作文。
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感知写作方法。
教师在教讲读课文时,分析完课文后,画龙点睛般地把写作特点讲清楚,就能很好地知道单元的作文训练。
在习作例文中训练写作方法。
在教学例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特点,仿照例文的写作来练习,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写出的文章才能会生动活泼。
总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结合,在读中教认识、教写法、练表达,既加深了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理解,又加强了作文教学的运用,把作文教学寓于读中,做到读中悟写,以读促写,学生写作必有长进。
提到作文教学,很多老师只注意去研究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而不注意从阅读教学中教作文,作文难写也就在所难免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与课文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选词造句、造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这就清楚地说明了读要为写打下基础,读要为写练基本功,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要教读,亦应教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写作文。
所谓“读中不教,作文必难。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写是知识的技能的运用,是阅读的继续、延伸和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读是内化的吸收,写是一种外化的表达。
由此看出,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以读为前提,两者同是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那么,读中如何教作文呢?就是要把阅读与作文教学的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语文知识的传授与协作基本功的训练科学地结合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教语言、教写法,练表达,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在读中消化。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指导学生把在阅读中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表达中,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逐步提高。
一、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感知写作方法“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不会作文,常常是由于认识事物的水平、认识材料价值的能力低,面对文题,无物可言。
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增加学生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有助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实现终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
纵观现阶段小学低年段课外阅读指导现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为此,笔者立足于学情,就如何有效开展低年段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进行指导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低年段;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写进了教学目标,而且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量及要求也作了明确的指引。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课外阅读已成为一种教学常态,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孩子沉迷手机、电脑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阅读纸质书籍不感兴趣。
对这一现状,笔者把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进行探索,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养成自觉读书习惯的首要条件。
(一)绘本阅读引路对于刚入学认字还不多的孩子,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呢?低年段的学生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学习方面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鉴于这样的特性,笔者从绘本阅读入手,利用每天午休后的20分钟自主阅读的时间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教师在展示绘本的同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讲解,这样就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刚开始的时候根据绘本给他们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慢慢地讲到一半让他们看着画面自己试着续讲或讲给同桌听,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多读·会读·巧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性地探究文章的细节和难点。这一教法改变 了传统“ 直 奔主题法” 的那种生硬感 , 减轻 了学生 的阅读难度 , 培养
章 的 读 分 析 能 力 : 时 还 要 积极 校 方 沟 通 , 展 学 拓
感 , 了他们 的阅读兴趣。 提高 其次就是 逆向式讲读法 。 所 谓 “ 向式讲读法 ” 逆 就是在阅读 文章之前 , 先让学生对文 章 的篇未 内容进行 分析 , 因为一般 的文章 , 篇末 的 内容
操 。在整个的阅读过程 中, 既不可以忽视语文教师 的示 范 朗读角色 , 也不可以让学生失去情感 朗读 的机会 。通 过角 色扮 演朗读和关键 句分析 ,使学生 逐步参 透文章 大意 , 提高他们对文章后问题 的 自我解答能力 。而如何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呢?根据我多年 的经验 , 总
只是为了让学生识 文断字 ,更为重要 的作用是 让学生 在 阅读 中体会文章所蕴 含 的深刻 意蕴 ,陶冶他 们 的情
文 的生 涩 , 教师可 以适 度地 提 出一些 引导性 问题 , 积极 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细节。 学生在教师 的引 让 导 阅读下不断地对文章细节作 出一些质疑 , 然后通过互 动讨论将问题一一击破 , 这样也 就使学生最终掌握 了全 篇 的意义。 质疑性阅读 , 是一种 比较有效 的阅读方法。 它 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对文章 细节 的把握 , 让学生在阅读 中
看似放纵学 生的做法实 际上 正是源 自于对 学生 主体性 的尊重 , 这样 不仅可 以增 强在课 堂教学 中的主体意识 , 还可 以充分地调 动他们 阅读 的积极性 ,提 高他们综 合 分析 问题 的能力 ,同时也改 善了传统语 文课 堂生硬 化 的氛围:除此 以外 , 我们还应该想方设法扩大学 生的课 外阅读量 。这 里所 说的 “ ” 量 不足单纯 的讲究 在数量 上 的增加 , 而是要 讲求一种 多样性 , 提高学 生对各类 型文
浅谈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浅谈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与识字教学同步进行,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学习生字,还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环节:一是要用心备课。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的环节不要太复杂,要让学生一听就懂,很快地进入情境,有探索的兴趣,有学习的欲望:二是要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要因文而异,不能教条死板、千篇一律;三是要激情导入。
教学一开始,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荷叶圆圆》这一课,教师可以拿一朵荷花图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会说:“这是荷花。
”教师说:“对,这么漂亮的荷花还需绿叶的衬托。
”由此引出荷叶图。
然后让学生回答:荷叶是什么样的?由此导出课文《荷叶圆圆》;四是要明确任务。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可以把课文的重点设计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学。
一年级是学生的最初学习阶段,虽然识字教学是重点,但是在教学时绝不能忽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该让学生边学习课文边进行识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文识字”;五是要精心点拨。
教师要点拨一些平翘舌音和一些难认的字以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对于一些重点段落,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韵文,图文并茂,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此,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为学生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如:我在教授《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景,从而把学生带入其中,去聆听小水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对话,感受夏日的的温馨。
学生学得认真、读得动情,还自己加了动作,声情并茂,很令人感动;六是要充满激情。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论文摘要:大多数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经常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情感教育,让阅读不再成为一种考试的手段。
抓准共鸣点,创设情境、强化体验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渗透;体会一、缘何而发最近几日在教习《木兰诗》,因诗歌朗朗上口,且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大声地诵读,大声地背诵。
课堂教学很顺利,学生钦佩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当我问及如果你是当时的木兰,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回答是逃避。
这不禁使我感到惊讶,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和情感目标的落实是相分离的。
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渗透是刻不容缓的,不仅有利于达成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迷途点睛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达成阅读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双优呢?根据笔者的实践,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1.抓准共鸣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准课文中容易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要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
共鸣点就是指那些在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能触动学生内心柔软之处的地方。
只有找准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共鸣点的选择很重要。
有些句子看似平常,经过老师的处理,就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从而成为完成情感目标教学的突破口。
比如,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时,学生读到杜小康那句梦中的呼喊"我要回家……"时,学生感动了。
这时,作为教师,我就引导学生放开说出自己的感受。
有学生说自己为杜小康的懂事、不让父亲担心而感动,他白天隐忍孤独,只有夜晚在梦中才敢喊出来,我们也应该多体谅自己的父母;有学生站在杜小康的角度感同身受,以自己的心情去理解杜小康的处境……因为学生与杜小康年级相仿,所以只有抓住了情感共鸣点,我们的情感教育才更深入。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享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享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
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动力是学习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播放精彩的动画片、展示精美的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读给学生听、听学生读、带领学生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字音字形的认读,教授一些常见的字音规律和字形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阅读文字。
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填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绘画、写作、剧本创作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意思。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阅读故事、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记录、读书分享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并形成持久的阅读习惯。
最后,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在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
通过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体裁教学法的概念体裁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教授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征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体裁即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分类和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体裁教学法强调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学习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体裁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通过体裁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体裁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语文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和文学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可以拓展他们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
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还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审美情趣。
阅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拓展学生视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 正文2.1 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原理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原理是指根据文本的具体体裁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对不同体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体裁教学法强调对不同体裁的认知和区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定义、特点和结构,并通过鲜明的对比分析,帮助他们掌握体裁间的差异和联系。
体裁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实际运用。
如何教一年级孩子阅读理解
如何教一年级孩子阅读理解
教一年级孩子阅读理解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耐心、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
在家里和学校都
应该有丰富多样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随时阅读。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
中接触各种文字,比如菜单、广告、标签等,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
其次,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和材料。
一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尚未很强,所以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书籍。
可以从图画书开始,慢慢引导孩
子接触更多文字和句子。
同时,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可以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讨
论书中的内容,提问孩子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帮助孩子理解
故事内涵。
还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巩固对书中内容的
理解。
最后,及时反馈和鼓励。
在孩子阅读过程中,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
鼓励,让孩子对阅读有积极的认知和体验。
同时,根据孩子的理解水
平和学习进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帮助孩子逐步提高阅读理
解能力。
总的来说,教一年级孩子阅读理解需要耐心、方法和技巧。
创造良
好的阅读环境,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和材料,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和鼓励,这些都是提高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希望
家长和老师们能够根据上述方法,帮助孩子在阅读中不断进步,享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皋兰县段家川小学魏艳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
”可见,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
但是对于刚从幼儿园上来的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还很低,甚至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对白的神奇世界。
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的重要途径。
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今后的阅读。
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不纯粹是一种“阅读”的教学,不纯粹是一种只注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
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一年级阅读教学总结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一年级阅读教学总结浅谈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心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级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开头,做好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但一年级学生识字少,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所以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尤其特殊性。
本文试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在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上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级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开头,所以积极做好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语文课标》对小学阅读教育的阅读做出明确要求:对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然而,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为一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不同是一年级学生有特殊的智力特点和心理特点,这就使一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施增加了不少困难。
二、分析学情。
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情,首先看其特殊的智力特点和心理特点。
虽然学生智力的可塑性非常大,而且发展的速度会非常快。
但是缺少生活经验又未经规范教育的孩子,他的思维还是处于未分化的状态的。
比如思想幼稚、思维具体形象、知觉水平低;观察事物不系统,没头没尾,显得杂乱无章等等。
而且一年级学生识字少,理解能力低,所以阅读对他们而言是特别困难的。
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刚步入校园的一年级学生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静心阅读对他们而言更是难事。
语文一年级认识阅读与理解
语文一年级认识阅读与理解母语教学的核心是语文教学,而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如何帮助他们认识阅读与理解的重要性,成为了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认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
在一年级,我们需要向学生传达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让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年级,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
只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阅读,并从中获取快乐和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故事书、童话故事等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
2. 组织有趣的阅读活动:举办读书分享会、阅读角、趣味阅读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3.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教室中设置专门的阅读角落,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学生能够专注地进行阅读。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年级阶段,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几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1. 教授字母与基本词汇:学生在认识字母和一些基本的词汇之后,才能进行简单的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字母歌、词语卡片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字母与基本词汇。
2. 教授字的构造规律:字的构造规律是学生了解字词内部结构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教授字的构造规律,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辨认和阅读字词。
3. 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阅读习惯,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语文一年级阶段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种有效方法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种有效方法分析作者:张喜明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24期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61-01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要从情感上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
最能体现这点的就是教师的有感情范读。
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
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例如,在探讨《花潮》一课时,在品读“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一句时,我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读(学生闭眼倾听),学生终于领悟到了“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的精妙。
二、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
普通教学模式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将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特色,一个流程下来,生硬地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作者:张馨月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11期摘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质量。
兴趣是人们能够自主进行某项活动的重要前提。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措施,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阅读作为小学生拓展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下面,将就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一、课内指导,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书籍能够拓展人们视野,丰富知识面,是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认识世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作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主体,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挑选内容丰富、充满童趣的文章,并富有感情的为学生朗读,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阅读课堂学习过程中。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朗读文章,并让学生互相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不仅能够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阅读中,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正确引导以及学生的坚持,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精选晨读内容,并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或者每天安排不同的学生朗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带入阅读的世界中,尽情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有限时间中发挥阅读的最大作用,从而为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奠基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但是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在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对新型教学思路毫无关注,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对整本书阅读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在简单介绍整本书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一、整本书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小学生往往具有年龄比较小、学习习惯尚未成型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质阅读习惯,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语文是一种工具类学科,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
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和优质的表达方法,这对学生进行写作、扩充知识面都有一定的裨益。
具体来说,整本书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可分成以下几方面理解。
1.整本书阅读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对书籍内容有全局性的理解,还能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
更重要的是,书籍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将会在阅读过程中深深刻印到学生的记忆中,这能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得到提升。
能让学生主动积累、梳理、整合语言文字,会让学生的语文功底愈加深厚。
2.整本书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落实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在素养成型阶段,接触更多的优质表达方法和更丰富的文学知识,在长时间独立阅读后,学生必然会形成对文章的独特见解。
比如,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文章的主要情节、文章中的经典语句等,都能成为学生表达时运用的素材和参考的方向。
浅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化阅读教学研究
浅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化阅读教学研究摘要:所谓的单位内容整体性的全面阅读就是对本单元的一种更加全面系统,对其中写作的手法和写作的内容都充分了解以及懂得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观,让学生从整体中提升。
本文将对其整体阅读进行系统的分析且给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提升其语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方法单元进行整体化的阅读,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的,却也能更好的提升学生们阅读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归纳能力,且在如今的时代下,这样整体的阅读变得越来越普及且被重视。
目录一、采取主题单元整合教材,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二、做好单元整体阅读记录三、单元整体阅读的实际开展(一)主题回归(二)阅读内容概括(三)精彩内容分享(四)作品赏析(五)复习回顾(六)主题拓展四、参考文献一、采取主题单元整合教材,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在实际的操作中,想要学生很好的进行单元整体阅读,就需要先划分好合适的主体单元,也就是在语文课堂的学习或者只是单一的几篇课文中进行分类和划分,让学生在这些内容中掌握和练习单元整体阅读。
这需要教师首先对于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知识的划分足够准确,这样老师进行总结和划分时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了解和体会到其中的主体含义。
这也就需要老师在授课之前的备课环节足够用心,将其中的内容和板块进行划分,掌握其中各个部分的重点难点,且也需要教师有很好的整体观,这样才能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同时不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力也不同,需要老师做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了解学生的不同阅读特点和思路以及喜欢的文章类型的了解,从而找到着手点来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阅读。
二、做好单元整体阅读记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是拿着书本在看,学生需要做到在学习和阅读整体单元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和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这样以来,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整体观,同时也能很好的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让学生懂得如何更快更高效的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教学叶圣陶先生语:“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吕叔湘先生在谈什么是语文时也明确指出:“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
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
”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了较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交融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第一课时,还体现在第二课时,体现的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第二课时的特点,取得“走一个来回”的实效。
一、理清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毋庸置疑,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探究,理解内容,感悟情感,应注重以读为本;第二课时的任务是扎扎实实地做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因素,并进行更多训练;在回顾第一课时达成教学目标基础上安排相关的拓展阅读、拓展练笔。
二、明确第二课时的阅读目的“读”在两个课时中的目的、程度是不相同的。
第一课时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在理解感悟基础上再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出理解。
读通、读顺、读出感情,是有层次的读,读要贯穿整节课。
第二课时的读是对第一课时的升华、深入,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表达的巧妙和作用,从而探究表达的方式,经过拓展来练习表达的运用。
两个课时中,“读”的作用很重要。
三、探究第二课时阅读的有效策略对于第一课时的“读”的策略,研究了很多,方法很多。
如何在第二课时读好?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回顾内容读。
学习不能灌输,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第二课时开始应该回顾课文内容。
可以让学生迅速读后思考并简述来达到回顾课文的目的。
浅谈一年级阅读教学
浅谈一年级阅读教学王兰进入一年级,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唱数而不是读书,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
课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朗读不流畅原因一:没有牢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识字量根本不够。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每课的生字数量增多,难记,特别是这学期,识字任务更大,字行复杂,有些很难找到好的识记方法,没有识字经验,只能死记。
而识字又是阅读的基础,因此我利用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
第一是看图识字。
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如果通过生动而有趣的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将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自选商场》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形象认识感知,能够一下子将图片更相对应的物品名称联想记忆。
第二是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形近的,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把形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
第三是游戏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设计丰富多彩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第四是结合生活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的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我让学生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鼓励学生自己去识记,不认识的字主动回家问家长,达到识字目的。
但是阅读仅仅靠识字还不够,还要将识字与读文有机结合。
于是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找字找词找句,在句中读字读词或者是识后再读句读文。
(读准字——读顺句——读通文),这样就将识字与读文的紧密结合,既识了字,又读了文;既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朗读能力,一举两得。
【一年级】浅谈一年级阅读教学
【关键字】一年级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际。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一大段足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习惯的培养、方法的传授和思路的点拨。
也就是说,充分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识字、写字是低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
那是不是我们就只抓识字写字就能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但是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刚进入阅读初始阶段,还不具备阅读的基本能力。
新课标也强调低年级的课文重在朗读,不要刻意去理解,因此,我觉得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不宜过高。
教学目标要简明集中,指向性要强。
那么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阅读教学中平时的的一些做法,和大家探讨、交流,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给我指正给予帮助,也希望这一次发言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巧用课文插图1、凭借插图引领学生顺利走进课文。
课文插图是根据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一般来说,只看插图就能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领孩子走进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如本册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是本学期第一次出现全文不注汉语拼音的课文,但是却有八幅课文插图,一段话就配有一幅插图。
对一部分的孩子来说,要把课文准确地读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时,如果能借助插图来引领孩子走进课文,利用插图来猜读,那么难度将大大降低。
教学时,我让学生静静地观看每一幅画面,让孩子们根据画面内容猜测课文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再让学生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读等方式认读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级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开头,做好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但一年级学生识字少,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所以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尤其特殊性。
本文试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在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上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字: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一、背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年级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开头,所以积极做好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语文课标对小学阅读教育的阅读做出明确要求:对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教师要极力做好他们的起步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日后达到有效阅读。
然而,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特殊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这就使阅读教学成了一项极备挑战的工作。
因为一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不同是一年级学生有特殊的智力特点和心理特点,这就使一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施增加了不少困难。
要有效做好一年级阅读教学,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情。
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情,首先看其特殊的智力特点和心理特点。
虽然学生智力的可塑性非常大,而且发展的速度会非常快。
但是缺少生活经验又未经规范教育的孩子,他的思维还是处于未分化的状态的。
比如思想幼稚、思维具体形象、知觉水平低;观察事物不系统,没头没尾,显得杂乱无章等等。
而且一年级学生识字少,理解能力低,所以阅读对他们而言是特别困难的。
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刚步入校园的一年级学生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静心阅读对他们而言更是难事。
所以,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要比高年级的更具挑战,因为它要求教师既要煞费苦心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克服诸多因素回归课堂。
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只有阅读了语言文字,破译了文字符号,才能感悟其中温含的内涵。
这对大多数人应该没问题,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但苦涩难懂的一列汉字让一年级学生理解就不容易了。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结合一年级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们作了一次探讨。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歌德认为: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可见,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小孩子而言,兴趣的有无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
所以,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自觉地把“要
我学”变成“我要学”。
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必须做好准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视频、以及生活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用这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吸引住学生,学生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才会萌发学习的欲念,并且会保持注意力一直紧跟教师的步伐。
所以,只有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和利用好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好感。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的生成只是阅读教学的开端,引导好学生有效阅读,关键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可见习惯的形成是积极重要的,教师应该着力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为好的习惯它有着巨大的力量,查·艾霍尔说:“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那么,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得做好两方面。
一是阅读姿势的形成,二是阅读时做简单的标记。
首先,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步入校园,对规范学习没有认识,训练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是必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口令、儿歌、比赛、个别示范、鼓励表扬等方式强化训练学生的阅读姿势,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应该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做些简单的记录,比如圈生字、加拼音、标自然段等。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检查,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
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行为。
其三,要致力于保持学生阅读的注意力。
一般而言,5--7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7--10岁是20分钟左右;由此看,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约在20分钟左右。
而阅读教学是一个约四十分钟的学习过程。
其中,还有着多种不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外界的干扰,学生个人的状态等。
所以,让学生把注意力持续集中于阅读教学的学习,那就得赖于教师的教学了。
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利用图片演示、视频、学生表演、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并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投身至阅读学习中。
另外教师还可变换“读”的形式,在课堂中把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比赛读、配乐读、男女生读、角色朗读等形式相互穿插,互为补充。
这样,学生在形式的变换中体会趣味,在相互的比拼中迸发情感,那么,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到阅读学习中。
也只有这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效地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四,教师要发挥恰当的指导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
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的朗读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最好的学习资源。
因为,小学生意识薄弱,学习多源于对别人的模仿,教师在他们眼中具有“高、大、全”的完美形象。
所以,他们常常下意识地模仿老师的言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的即兴范读应该盛情并茂,把自己的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效地运用于课堂的示范朗读。
这样,教师才能用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的美妙声音,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才能以一个感情充沛的形象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此外教师除了发挥示范性的朗读作用外,还要及时和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权威”性的评价,谁读得感情充沛、谁读得酣畅流利、谁的声音洪亮、谁的语音标准、谁的神情最好等等都一一点评,并一一表扬。
学生得到表扬就会越发积极,没有得到表扬的同学也会趋之模仿,努力争得老师的肯定。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一年级阅读教学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而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殊性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克服其诸多因素回归课堂,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保证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