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及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设题陷阱及解题技巧例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章(统称科学文章)阅读题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选项无论正确还是错误一般不会照搬原文,而是对原文作适当的改写,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
考生如能了解其设题陷阱,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必能使自己如虎添翼,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现结合2005年高考科学文章阅读题,对其设题陷阱一一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题对策。
科学文章阅读题一般有4种题: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文意理解及推断题。
下面按照这四种题的先后顺序加以例析。
一、词句理解题这种题往往设在对文中某一重要概念的理解上,其陷阱常常有:1、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即在选项表述中暗暗地改换了概念,将说明甲概念的用在了说明乙概念上。
例如天津卷第5题C项:[试题]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原文有关信息]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分析]原文说的是“显形文化”,而选项却偷换为“文化的浅显层次”,这显然是偷换了概念。
2、以偏盖全,扩大概念,即在选项表述中把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的说明扩大为对这类事物、这类现象的全部的概括。
例如全国卷II第5题A项、C项、D项:[试题]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绳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原文有关信息]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
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分析]原文说“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只是表明含羞草、合欢等属于豆科植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豆科植物,更不意味所有“植物”,所以C、D两项说“所有豆科植物”、A项说“植物”,显然是以偏盖全,扩大了概念的范围。
高考语文 分析干扰方法提高答题分数-谈现代文小阅读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 新人教版
分析干扰方法提高答题分数--谈现代文小阅读选择题解题技巧一·教学目标:掌握现代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的解题规律二·考试说明规定:阅读一般论述类、实用类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教学重难点①探索命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②主要集中探索现代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如何设置干扰。
四·教学方法①讲练结合②多媒体教学③寓教于乐一、导入由游戏导入二.整体把握解答“小阅读”的基本思路三.具体方法(一)·设陷点:突破口:(1)讲:【有效阅读信息】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2010年全国卷Ⅰ7题)【试题】A项与有效信息是否相符()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
(2)练:【有效阅读信息】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2010年湖北卷)8、 A项与有效信息是否相符()A.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壁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
(二)·设陷点:突破口:(1)讲:【有效阅读信息】塞内加是竞技庆典最严厉的批评者。
但他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只是反对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屠杀。
“三步”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速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三步”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选择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一题,考查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其考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形象、思想内容、结构、语言、手法、标题、细节等,既是对文本的综合考查,又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自2017年由原来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后,几年来一直保持“四选一”的考查形式。
【“三步”法快速突破选择题】1.一标标注选项敏感点,题干中已经明确选项敏感点(考查点),即“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等,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其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2.二找回归原文找对应,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内容。
3.三排排除判断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火眼金睛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
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立足,一招鲜,吃遍天嘛。
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或一团一团的火球。
大高早就不玩这个了。
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初级的。
他玩的是眼中喷火,两股火苗从眼睛里喷出,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不是直线飞射,是带拐弯的,像舞蹈着的火龙,想想就很精彩、刺激。
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传得久了,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
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
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
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睛”,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没有答应。
问的次数多了,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
因为表演过程中需要用到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等,一不小心非死即伤。
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以为大高自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都要留一手。
离了王屠夫——也不能带毛吃猪。
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也学得八九不离十了。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
高考论述文阅读选择题陷阱设置方法及答题技巧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原文: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选项: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高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有哪些高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1.采取排除法,“缩小包围圈”。
不一定要先去找答案,最好先排除迷惑选项。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迷惑项数量多,四个里面占了三个,错误比较容易发现。
容易排除的迷惑项排除掉了,迷惑项数量减少,检查剩下的选项就要容易一些。
这就是采取排除法,好比逐步“缩小包围圈”。
2.选择题当直接选择答案不确定时可以用排除法进行选择,排除掉最不可能的项就会知道答案了。
而假如排除法也不能达到目的,可以暂时选择一个你觉得最可能的答案,然后对该题目进行标记,继续做下面的题目,最后试卷做完再反过头来看这个题目。
千万不可以一直停留在这个题目上面。
因为后面可能有许多你会的题目,不能因为一道题耽误了后面的题目。
3.词语运用题是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题,要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
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
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高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方法一、辨析病句的步骤辨析病句是修改病句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正确的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快速而又准确地辨析病句一般有三个步骤:1.将句子先读上一两遍,凭语感感觉一下句子是否正确,这样发现病句自然是最快捷最理想的。
可是高考试题中的病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走下一步了。
2.从语法角度分析。
之所以先语法而后修辞、逻辑,是因为语病中语法错误占的比例最大。
另外,即使不是语法错误,分析一下句子结构对把握句意也有一定的好处,便于我们再作修辞、逻辑的分析。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技巧总结高三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二、用原文答题法: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高三语文选择题答题有什么技巧1.仔细审题,吃透题意。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题条件,通过审题,可以掌握用于解题的第一手资料--已知条件,弄清题目要求。
主题仔细完全理解这个问题,经常在考试有一些缺陷,容易出错没有仔细推敲。
因为测试时间紧,候选人往往一看匆忙,筛选“欺骗”很容易,因此,必须要仔细的习惯。
2.反复析题,去伪存真,形成解题思路。
析题析题就是剖析题意。
反复析题的过程就是去伪存真,根据题意,联系知识,形成思路的过程。
在仔细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剖析。
由于所选问题具有相似性和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对选项逐一进行比较,并结合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和提高。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正确的。
速率。
3.抓往关键,确立解题方法,正确计算。
通过审题、析题后找到题目的关键所在十分重要,在具体解题过程中,还得从关键处入手,找准突破口,运用正确有效简单的解题方法,化难为易,准确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才不会误入“机关”。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教衔接,现代文阅读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
一、202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命题规律和2024年备考对策一、规律与对策1.老高考选择项55字左右,新高考第二个题选择项38字左右。
[如](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一部分。
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
(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对策】新高考注意联考习题字数选择,选阅读量合理出题规范的联考题。
2.重视教材,重视比较阅读。
[如](2023全国乙卷)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
(人物形象比较)(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自然环境比较)比较阅读+自然景物作用(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
高考语文现代文选择题技巧指南
高考语文现代文选择题答题技巧今天我们就来专题讲解现代文阅读中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同学在做选择题时有哪些困惑:1.应该先看题目和选项再读文章吗?2.选项要一个一个去文章中找出对应句子吗?可是这样很费时,还不一定正确。
3.做选择题的时候总是凭感觉选,每一个选项都显得模棱两可,怎么办?解答:1.先通读全文,再看题目作答。
或许有很多老师建议你先看题目再读文章,或者看完题目后直接跳读文章找答案,以此来节省时间。
当然,如果你运用这种方法得心应手并且正确率和效率都很高的话,那么你可以继续使用这样的方法。
但是,我建议大家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前提下再有针对性地跳读文章。
毕竟先看题目的话,你就带着太多问题去看文章,不仅会扰乱阅读的顺畅性也可能因为先入为主的观点扰乱思维。
而且,遇到需要把握全文的题目,碎片化的跳读就无法解答了。
2.找准文本,定位信息。
每一个选项几乎都是对文章中具体语句、段落的解读,自然要求我们从原句中找出来进行对照然后判断。
当然,不是每一个选项都需要你费力寻找,如果你能一开始把握全文,有些明显的错误你自然可以直接排除。
3.排除陷阱,培养敏感度。
做选择题真正能做到凭感觉就判断正确的话,那是对文章有相当高的敏感度的表现。
如果你凭感觉却模棱两可,那不妨就老老实实按第二步来做吧,避免过度犹豫而浪费时间。
当然,碰到似是而非的选项时,也就是你碰到陷阱了,这也是做选择题最大的瓶颈。
那么,接下来春龄老师就教你认清这些陷阱。
选择题十大陷阱:一.原因——结果二.客观——夸大/缩小三.未然——已然四.言此——言彼五.部分——整体六.或然——必然七.有据——凭空八.先期——后期九.主要——次要十.肯定——否定前七种是常见的陷阱,接下来我们具体举例分析这七种陷阱。
一.原因——结果此类陷阱就是把原因和结果颠倒,或者原因和结果不相符。
所以请注意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使得、致使、导致、因此、因而、为、为了、由于、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2024年高考备考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者挖的“十大陷阱
答案 选项张冠李戴。把“美国人和欧洲人”说成“当地人”。这道题十分简 单,考生在原文找到比对区域后,将选项与之比对,答案很明显。具体分析:
“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根 据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 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知,应是“美国人 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黎麦带有歧视的看法,不是本地人。
边练边悟4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3·新高考Ⅰ卷,T2-D)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 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 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 [找原文] 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 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 成真正的伤害。 解 析 未然变已然。原文最后一段第二句: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 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根据文本信息“可能会”推断,选项 “造成了”表述过于绝对化。
边练边悟5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0·全国Ⅱ卷,T1-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 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找原文]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 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 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 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 “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 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高考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在高考中语文是必考项目,那么语文中最容易拿到分的就是选择题,那选择题有什么技巧吗?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语文选择题一定要仔细审题高考语文选择题中第一步最关键的就是要仔细审题,仔细审题的目的也是在于充分的理解题意,审题时正确解题的首要条件,通过审题,可以掌握解题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一直条件,弄清题目要求。
在高考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陷阱,如果你不仔细的推敲就容易出错。
由于高考语文的时间比较紧,很多的高中生往往会匆匆看一下就提笔,因此,必须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对于高考语文中词义的理解,你可以先从你最精通的语词去排除,对语词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重点就是在前后语句上的搭配。
高三网小编表示,高考语文选择题要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2.语文选择题解题攻略在高考语文选择题中对于找到正确发音或者是错误发音的题目,高中生们一定要在答这个道题前做好准备,对老师的出题策略做到心中有数。
一定情况下,有一些常见字和多音字等,会出现在这道题中。
这类题没有什么技巧,无非就是学习高中语文的时候多积累。
高三网小编表示,对对词语题来讲,就考研学生平时使用词语的熟练度了。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平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用词的正确性。
3.怎么提高高考语文选择题的准确性在高考语文选择题给出的选择过于绝对的时候,特别表示在语言的运用上。
高中的同学们在审题的时候,对于选择的陈述切莫以主观喜好,习惯思维去评价,而要整体考虑,认真的去权衡每一道题。
小编表示在阅读时要注意主要的人物,地点,及故事情节及一些主要的细节等。
高考语文高分的答题技巧1、首先是选择题当直接选择答案不确定时可以用排除法进行选择,排除掉最不可能的项就会知道答案了。
而假如排除法也不能达到目的,可以暂时选择一个你觉得最可能的答案,然后对该题目进行标记,继续做下面的题目,最后试卷做完再反过头来看这个题目。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课件
• 4.弄错条件。
• 这类命题陷阱将关注点瞄准逻辑问题,设题方式有两种:一是设置的条件不充分;二是将必要条件设 置成充分条件或者相反。考生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 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尤其要从逻辑事理上判断是否与文本中的意思相符。
• 【例】 • 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 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
的真实性”。选项张冠李戴,转换了陈述对象。
3、张冠李戴
命题人在题目的选项表述中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把张三的行为说 成是李四的行为,以此来误导考生。 例1.(2015天津卷T6-B) 选项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 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原句: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 挥的同样的作用。 比对结果:(x) 选项分析:张冠李戴。 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 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样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 律”。选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复习
考点一筛选整合信息
客观题 选择题
一、信息整合分析考点解读
高考卷现代文阅读工第1题选择题题干关键词均为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内容是对相关 材料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这需要在准确解读 全部阅读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 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把握材料的内涵和外延,推出恰 当答案。这类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是考查信息整合、 分析的关键能力。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技巧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技巧1 分析题干,快速定位。
现代文阅读中,主观题占得分数比重加大,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这就找到了答题的中心,分析题干,题干就提示了答题的范围,规定了答题的角度,只要找准了题干中提示的答题相关区域,那么这题就成功了80%,大多数题目的答案都在原文中找。
2 编辑话术,定向表达。
首先由第2步我们得出要分析题干,根据题干得出的答题区域进行筛选组合,编辑自己的答题话术。
在编辑话术之前,我们必须得了解题干中所表达出来的态度或者是倾向,抓着一个整体的方向再去组织语言。
3 从原文中找答案。
现代文的阅读在于把握和理解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意思。
答题不管有什么公式啊技巧啊,都不如依照的思路去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但是原文中找答案并不是说直接抄文章的一段话,而是要有一种整合思维,把提取出来的信息整合起来答题,这一点可谓是高考现代文答题中出现最多的类型了。
4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的问题。
表达方式通常有: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等。
而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一个概念,写作手法中涵盖了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只是写作手法中的一个,还有修辞方法、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等。
这个也是常见题。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备选术语】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二)、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如属议论文体中举例论证,答题思路则可概括为“论点+作用”,具体事例一般有“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2)
高考论述文阅读选择题陷阱设置方法及答题技巧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原文: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选项: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高中语文阅读文选择题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语文阅读文选择题答题技巧归纳大全1高中语文阅读文选择题答题技巧简而言之,就是你把题目的意思(第一感觉)得出后,看看还有其他意思的解读,如果有的话,那很有可能会出错。
这种排除法是跳出原有语文思维,只去理解试题的本身含义,这种技巧有些类似于考驾照科目一,理论题目,很多人没看书的人,照样能够考高分,同样的道理,是因为用常识去做题,而不是带着知识点去做题,每到题目出来拼命思考这事那个知识点,由于记忆不全,都是是是而非的答案,这样出错率就比较高了。
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方法高考语文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
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已有的积累来回答命题者问题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选择题共42分高考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选择题当直接选择答案不确定时可以用排除法进行选择,排除掉最不可能的项就会知道答案了。
而假如排除法也不能达到目的,可以暂时选择一个你觉得最可能的答案,然后对该题目进行标记,继续做下面的题目,最后试卷做完再反过头来看这个题目。
千万不可以一直停留在这个题目上面。
因为后面可能有许多你会的题目,不能因为一道题耽误了后面的题目。
不仅对于选择题,对于明显不会的题目都可以做标记然后跳过,这样可以尽最大可能的将自己会的题目做出来。
2高中语文阅读的选择题做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一)、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 什么怎么样)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感情、人生哲理).”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的情感.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四、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五、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3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想要提高语文成绩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掌握一些语文答题技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题方法一、合理安排顺序,把握题目关联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在高考考场上,学生担心时间不够用,压力会很大,因此不能像平时训练时那样从容淡定,常常会出现对文章理解不透彻,甚至误解的情况,这也是阅读的大忌。
二、利用主旨句,找准突破口一篇文章的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标题、开头句、结尾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反问句等处,文章的主旨句恰恰就隐藏在这些包含关键词的句子里。
所以,学生阅读时必须高度重视,尤其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中心的词语。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时候会出现判断正误,这样的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命题者通常会跟学生玩文字游戏,改变句中的定语或者状语,从而改变句意,出现以偏概全、正话反说、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现象。
当做这类题型的时候,学生首先要找准答题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到备选答案中哪个地方是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从而快速地选出答案。
三、理解字词意义,明确解题思路一般来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表面意思,往往会考查更深层次的引申义,这样才能符合考纲的要求,更好地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
在现代文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某句话的深刻含义”等类型试题,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对此,学生要找到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明确解题思路,透过表面的意义去体会深刻的内涵,然后联系具体语境和上下文,做出正确的解答。
学生要谨记命题者既然出了这道题,那么答案就一定会在文中。
四、弄清文章结构,理清答题要点弄清结构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从结构和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把文章结构层次弄清了,就基本上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技巧、建议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技巧、建议现代文阅读中的题目中,除了很明显的让考生发挥的题外。
绝大部分题目都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
尤其是选择题、解释词语的特定含义等题型。
同学们答题时切勿天马行空。
先在原文找到对应处,增删修改即可得到对应答案。
而对科技文阅读来说,这一个原则更是至高无上的。
所有的选项都应该在文中找到支撑。
所有问题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选择题的原则:部分省市的现代文阅读中会有一道多选题。
这道题可能放在前面,也可能放在后面。
给同学们的建议是阅读完文章后,先做这道选择题。
这样可以利用客观题的文字描述去回答其它的主观题。
此为答题技巧。
答选择题时同学们要记住三点1。
答案都在文中,一定可找到对应处。
2。
答案为积极、正面的,和作者观点一致的。
(但不一定为褒义的)。
如06北京卷中的选择题,即使对原文没有太深的把握,也容易判断出选项B和D均为负面意义的,即为错误判断。
一定要看清题目,是要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要拿笔把题目要求划出,切记)。
每年都有同学在此因失误而选了相反的选项,懊恼不已。
积极向上原则这在语文和英语阅读中是通用的,由于高考具有社会导向型,因此积极向上不难理解。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同学们都应注意,积极向上的基调不能变。
这个原则可用来在选择题中排除选项和为答案把关。
阅读中常常会碰到要归纳段落主旨大意的题。
此时一定要注意,开头结尾是重点。
该段开头的前两句和结尾的倒数两句都是归纳的重点。
同学们常常可利用其的描述归纳出段落大意。
理解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的题,注意答题的套路。
基本套路是用了什么方法。
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答题建议:同学们拿到题后,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的题。
尽量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如遇发挥题和概括题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
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有资深教师认为,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中策,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
高考实用类现代文小阅读选择题解题技巧
10、有据与凭空。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 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 出这种说法。
10、有据与凭空。
【有效阅读信息】目前,我国的这种“煤 变石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约 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 【 试题】下列对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的 “大约每四吨煤可产出一吨油”并不表明 分析和概括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煤变成石油”的“损耗实际上大约四 (四川卷 7题) 分之三”,煤和石油并不等价,“损耗” 之说没有可比性。 D .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 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 有四分之三。
4、先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 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 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 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 述为“先期和后期”。
4、先期与后期。
【有效阅读信息】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 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 周 髀算经》 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 试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 可推断,“盖天说”诞生时间的上限 不早于《周髀算经》一书的成书。 思的一项是( )(全国Ⅰ卷6题)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 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 周髀算经》中就 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选用教材一致 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
【有效阅读信息】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 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 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 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 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 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试题】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 程度缩 不正确的一项是( )(辽宁卷 5题) 小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 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上海高考语文考试马上开始了,高考语文该怎么答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上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部分1、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
A、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B、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C、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2、进行全面的解答。
强调三点:A、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不能用否定的形式。
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C、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 !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
A、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方能回答得全面。
B、查语境。
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
C、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在2-5分,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
一般情况,每一分往往对应有一点,2分题对应有两点,三分题对应有三点,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5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专题第二节细心比对要点清(教师版)学习目标:熟悉比对点,掌握命题人常用的设置干扰项的方法手段,善于利用干扰点,提高现代文必考选项正误判断能力。
学习步骤:一、试题回顾:【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中国古代隐逸文化与文学的自然情结》】1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隐逸行为由封建文人士大夫的个体行为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文化史独特和独有的B.隐逸反映了隐逸者对人生价值的抉择,而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背景、哲学观念及审美趣味对隐逸者的选择也起到决定性影响。
C.在古代隐逸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老子庄子的哲学和实践的影响是最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隐逸文化的根旨。
D.山水田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要早于隐逸文化的形成时代,但山水自然的人格化和成为审美对象,要归功于隐逸文人对白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E.真,作为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追求,也是陶渊明田园诗超越前人的一个重要原因【A、E(B.:"对隐逸者的选择也起到决定性影响"与原文“渗透着”意思不相符;C"对老庄哲学的实践"不能偷换为"老子庄子的哲学和实践";D"山水自然的人格化"是"诸子作品"而非归功于隐逸文人)】【第一周测题】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文化的定义难以统一,因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给文化下的定义有几百种之多,各个定义有很多差别,所以无法解说。
B.因为“文化”与“自然”“原始”是相对立的,因此原始社会没有文化,只有到了现代人们上学读书才有了文化。
【12.AB。
A. 作者认为“文化”的定义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有很多细微的差别,但关于文化的理解,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B. “文化”与“自然”“原始”不是对立的,自从有了人,开始按照人的方式改造环境,改造地球,从事耕种土地、改造自然这种人为事业,就是文化的起点。
】二、知识钩玄:比对甄别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分析题干操作要点阅读题干,分析其构成要素,明确:对象-话题、范围、角度、指令、要求。
第二步:仔细比较操作要点 1、利用感觉判断---- 利用整体阅读所得对选项做初步判断。
2、利用命题人设置干扰项的干扰点导引,仔细比较后,作出判断。
注意题干,注意语言标志。
三、(非常讲练)认真阅读提示,先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后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2008年广东高考试题)诗与直觉(朱光潜)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这里“见”字最紧要。
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
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
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
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
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
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
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
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
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 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
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
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
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
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
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
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
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
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
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
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
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
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
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
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
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删改)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12.答案:CD【解析】C项中“全靠”的说法不正确。
原文说“必须用”,这不意味着“全靠”。
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不正确。
灵感常常在艰苦思索之后获得。
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3分)()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13.答案:C【解析】“巍峨高大、雄伟壮丽”是诗中所写泰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就是直觉。
而“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已经通过联想由此及彼了。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14.答案:正确。
因为“直觉的知”才是对所觉对象本身形象的感知,这才是对诗的意象的理解,而“名理的知”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就名理的知而言,形象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15.答案:①读诗时,诗的见必须关注形象本身,必为直觉,即对个别事物的知。
②必须经过艰苦思索,并且豁然贯通。
即灵感。
③此外,诗本身也应该有完整的形象,必须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
四、(独立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王朝闻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性。
艺术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造才能的多样性,群众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规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多样的风格,才能适应对无限丰富多样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满足群众对于艺术的多样的需要和爱好。
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表明,艺术繁荣的时代,往往伴随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于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中,而且也表现于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中。
伟大的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包括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他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
他所创作的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主导的、占优势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创造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布封曾说:“随着不同对象,写法就应该大不相同”,“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在不同作品上都盖上同一的印章,这就暴露出天才的缺乏……”胡应麟对杜甫的艺术风格的评价是:“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众调。
”这里所说的“本调”与“众调”的关系,体现了艺术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
一般说来,沉郁是杜甫作品中占主导的风格,但并不能用这一种风格来说明杜甫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杜甫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采的,有“欲倾东海洗乾坤”那样的豪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深沉,也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那样的悲壮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那样的轻灵……尽管杜甫作品中的基调还是那种积极的忧国忧民的沉郁的精神。
其次,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常常包括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时期,由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变化,构成了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可能性。
在风格的多样性之中之所以又显示出一致性,乃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条件自身构成因素的对立和统一。
就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来说,他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最终不能不为他所具有的创作个性所制约;就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来说,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的变化,不能不为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阶级、民族的审美需要和艺术发展所制约。
艺术发展史表明,具有各自不同创作个性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出他们生活的时代、阶级、民族的共性,这就规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个性不能不带有一致性。
辩证地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对于正确认识艺术风格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承认多样性而否认一致性,必然导致否定风格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相反,否认多样性而只承认一致性,在创作上必然导致千篇一律,阻碍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节选自《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是艺术繁荣时代常有的特征,这是我国古代许多有关艺术史的著作证明了的结论。
B. 伟大作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是因为其作品反映的生活包括了广阔的天地。
C. 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间当然会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D. 布封说“一个大作家决不能只有一颗印章”,是说天才作家不能只有一种创作手法。
E. 创作上之所以出现千篇一律的毛病,只承认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否认其多样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B、C(B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以偏概全,绝对化,仅是“常常”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