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王戎不取道旁李》注释及译文
四年级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
四年级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和翻译如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如下: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的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们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呀,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作者简介如下: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
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
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 1 —
赏析如下:
故事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
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善于思考、冷静推断。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的译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的译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的译文是: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了他七岁时发生的一件小事,当时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看到路边树上结满的李子,都纷纷伸手去摘取,只有王戎一眼看穿了李子“苦”的本质。
这件事反映了王戎具备善于观察的优秀品质,使其获得了“神童”之誉。
原文是: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共10字
一.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共10字
答:王戎不摘道路旁的李子。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多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简介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
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王戎不取道旁李 翻译
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王戎不取道旁李》的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
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大家问他,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原文内容: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①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
④游:嬉戏玩耍。
⑤子:李子。
⑥折枝:压弯树枝。
⑦竞: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⑧走:跑。
⑨唯:只有。
⑩信然:的确如此。
赏析:在《世说新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开头第一句,就向我们说明了故事发生的缘由就是一个字“游”。
在文言文当中,“游”有很多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发现这里的“游”就是游玩的意思。
而《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通过一个“游”字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孩子们欢乐玩耍、打闹嬉戏的场景。
而这样的单纯欢乐、天真烂漫场景也为后文中王戎和伙伴发现路边李树埋下了伏笔。
而后我们也可以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句话,了解到这棵李子树对年幼的孩子到底有多大的诱惑。
一个“折”字,就可以非常形象地为我们展示李子树硕果累累的场景,沉甸甸的果实似乎就快要把李子的树枝压弯了。
紧接着文章就写道“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这真是一幅非常令人感到奇怪的画面,大部分的孩子看到满树的李子都兴奋不已,只有王戎在原地不动。
一边是孩子们的“争前恐后”,而另外一半则是“格格不入”的王戎,安静的站立,这样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这样的人物行为上的动静对比,也是在侧面反应出了不同人物之间的心理状态。
大部分孩子的“争前恐后”其实透露出的是那种孩子的活泼好动、单纯无知的天性;而静立在原地不动的王戎则反应出另外一种状态:从容与笃定。
王戎不取道旁李题目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题目的意思王戎七岁时,就经常和很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到路边的李子树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路边的李子树竟然还有这么多果子,肯定是苦李子。
”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出自典故:晋文帝时,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
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
他是竹林七贤其中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
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弯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
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大又圆的李子,多好呀!”王戎不取道旁李题目的意思 1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
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道旁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意义相同。
请问《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意思是什么?简单点儿。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原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佚名〔南北朝〕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及启示
【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翻译及启示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接下来分享王戎不取道旁
李翻译及启示。
供参考。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多得树
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
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
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
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
自如。
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王戎不取道旁李》 知识清单
《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清单一、原文及译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二、重点字词解释1、尝:曾经。
2、诸:众多。
3、游:嬉戏玩耍。
4、子:果实。
5、折枝:压弯树枝。
6、竞走:争相跑过去。
7、唯:只有。
8、信然:的确如此。
三、文章主旨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王戎在看到道旁李树多子时,能够冷静判断李子是苦的而不去摘取的故事,赞扬了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盲目跟从的品质。
同时也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事物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人物形象分析1、王戎聪明机智: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判断出道旁的李子是苦的。
善于思考: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冷静沉着:在其他孩子都争相去摘李子时,他能保持冷静,不动声色。
2、诸小儿盲目从众:看到李树多子就争相去摘取,没有自己的思考。
五、写作手法1、对比通过王戎与其他孩子的不同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王戎的聪明和冷静。
其他孩子“竞走取之”,而王戎“唯戎不动”,更加凸显了王戎的独特之处。
2、以小见大文章通过一件小事——王戎不取道旁李,反映出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大道理。
六、启示1、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我们在生活中要像王戎一样,多观察周围的事物,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思考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2、不盲目跟风不要随大流,要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
在面对各种诱惑和选择时,要冷静分析,不盲目跟从他人。
3、学会推理和判断运用逻辑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七、相关拓展1、历史上的王戎王戎是魏晋时期的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不取道旁李》 知识清单
《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清单一、原文及译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二、重点字词解释1、尝:曾经。
2、诸:众多,许多。
3、游:嬉戏玩耍。
4、子:果实,这里指李子。
5、折枝:压弯树枝。
6、竞走:争相跑过去。
竞,争着。
走,跑。
7、唯:只有。
8、信然:的确如此。
信,确实,的确。
然,这样。
三、文学常识1、出处《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雅量》。
2、《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四、人物形象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聪明机智的孩子。
他看到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却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盲目去摘,而是通过冷静的思考和判断,得出“此必苦李”的结论,展现了他超越同龄人的智慧。
五、主题思想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王戎不摘道旁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事物时,要善于观察、思考,不能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六、写作手法1、对比通过将王戎的“不动”与其他小儿的“竞走取之”进行对比,突出了王戎的与众不同和聪明机智。
2、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王戎不取道旁李,反映出观察、思考和判断的重要性,以及不盲目从众的道理。
七、启发与思考1、培养观察能力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细节和规律。
2、学会思考分析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现象就匆忙下结论,要深入思考,分析其内在原因和可能的结果。
3、不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王戒不取道边李的这篇课文的意思
王戒不取道边李的这篇课文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这篇课文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
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大家问他,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作者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
原文内容: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折枝的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折枝的意思王戎七岁时,和父亲到果园里去。
在路旁看见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长得十分可爱,熟透了的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李子也挂在树枝上摇摇欲坠。
于是,他摘了一个李子吃。
王戎在路上采摘李子这件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便把他叫过来,问道:“为什么不在路边摘些李子解渴?”王戎说:“果树不是应该生长在路旁的吗?”王戎的父亲听了,便对他说:“因为这样的果实多呀!”王戎听了便回家去了。
后来,王戎成了晋国大名鼎鼎的人物,被人们称作“奇童”,可是没有人再知道“道旁李”的故事了。
七岁的王戎坐在路边的李树下,吃着美味的李子,父亲见了便问:“你是从哪儿来的?”王戎答道:“是从我家路旁的那棵李树下来的。
”父亲说:“李树长在道路旁边,它的果实再好吃,又怎么能摘呢?”王戎听了,就跑回去跟母亲说了父亲的话。
母亲说:“确实如此,天下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啊!”王戎听了,说:“可是有人认为‘以为果实不是本地所产的就不要’,我还认为这种做法荒谬,岂不是一样的糊涂吗?”树高万丈,根却深植土地;虽然比喻极言事情体积、规模等超越寻常,但根须不能离开原来的地方。
道旁之李,离其本根,无枝可依。
说明不是当地的果实再美味,即使它长在路旁,也不能随意攀折。
李子虽甜,却也需要立足生根;人虽无量,亦当立志自强。
出自唐代刘驾《洛桥晚望》:“树高千丈人何在,叶落归根自不知。
”道旁的李子虽然又甜又多,但其实离它的本根太远了,它没有依靠的东西。
正如人的品德高尚,却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也要懂得自尊自重,才能流芳百世。
刘驾是唐朝的诗人,出生于官宦之家。
14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春宫怨》的诗,暗讽宫中黑暗。
唐穆宗很赏识他的才华,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
由于他性格耿直,多次上书谏诤,引起权贵的憎恨,几度遭贬,几乎丢了性命。
虽然他官场失意,但仕途坎坷并没有影响他的生活。
唐穆宗驾崩后,他从长安奔赴洛阳,准备参加由僖宗主持的储君李复的葬礼。
途经洛桥时,诗人凭吊李白墓,想起李白身前壮志难酬的处境,想到自己目前困窘的处境,不由悲从中来,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七绝。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翻译及注释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翻译及注释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多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这样。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译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译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短聚业曲,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的确如此。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道路旁的李树上有乎张学就袁求或善热止盾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
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大家问他,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这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这个古诗告诉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多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同时告诉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到事物的表象,更要透过表象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
意思:(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李树,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一些小朋友们一起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看到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
看到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的意思
看到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的意思: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1、出处:出自《世说新语》。
2、原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们一起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