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范式与跨国并购之动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文化差异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 了投资企业在国外利用其所有权优 势的比较成本。资产寻求型 ,-! 通 常被吸引到那些在技术、创新以及 教育等方面活跃的区位。区位优势 的分析吸收了贸易理论和区位理论 的成果。 —— 业 为 什 么 通 过 ,-! 方 —企 式将所有权优势在企业内部利用, 而不是把这些优势出售给其他企 业? 考虑到通过契约方式将这些无 形资产出售给其他企业的可行性和 收益, 内部化分析( 认为最有价值 !) 的和新的优势倾向于内部化,因为 这些资产难以随着时间变化而确定 价格并订立契约。而比较成熟的无 形资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定价容 易, 对所有者来说价值比较低, 更可 能通过许可证方式转让出去。跨国 公 司 也 能 够 通 过 纵 向 的 ,-! 把 其 特殊的工艺或职能安排到国外, 服 务于它的整个生产体系,而不是转 包给独立的供应商。尤其是在技术 密集型或战略性活动中,企业更倾 向于通过内部化安排来进行国际生 产活动,因为通过契约安排把这些 活动和职能交给其他独立的企业成 本是非常高的。这种内部化分析来 自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 邓 宁 的 &+! 模 型 简 单 来 说 就 是: 所有权优势、 区位优势和内部化 优势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 力。该范式容纳了国际生产领域的 的大多数不完全的微观和宏观理 论,曾经是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通 用理论。 然而, 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 变化, &+!. 范 式 对 一 些 国 际 生 产 活 动中一些新现象的分析也显示出了 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把跨国公司视为一个集团控制组 织, 由于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 中间 产品在外部市场转移时会遇到较高 的交易成本, 因此, 跨国公司选择将 这些中间产品在其组织体系内进行 内部化转移。内部化理论是在发展 了现代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 的。这种理论注重解释个体企业的 行为,并吸收了国内企业的理论来 解释跨国公司的存在和成长。这一 理论吸引了不少学者, 凯夫斯、 拉格 曼、海纳特等人均从不同角度研究 过企业的内部化机制。在解释跨国 公司的经济活动时,这种分析方法 注重于在不同形式的国际活动中作 出选择: 创建外国子公司, 直接出口 给最终消费者,纵向一体化以及转 包合同等。 以上每一方面的理论都有助于 ・ F@・
’(& 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转
轨经济国家的流动,然而对解释跨 国公司之间的巨型合并并不是特别 相关。这些巨型合并不仅仅集中了 跨国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也集中了 它们世界范围的生产网络的全球区 位优势。另外, 传统的 $%& 模型并 没有考虑到非经济因素的解释, 如 经理人的个人动机和战略性相互依 赖下公司的反应等。
B" 年 代 海 默 的 垄 断 优 势 理 论 到 邓 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 范
式) , 在产业组织理论、 交易费用理 论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 成熟的理论。 然而, 跨国并购作为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 对 外直接投资理论是不是能充分解释 这种现象呢? 本文将评析这一领 域 最 著 名 的 $%& 范 式 对 跨 国 并 购 分析的适应性,并探讨这一理论在 分析跨国并购动因方面的新进展。
注: 目前全球的跨国并购中有三分之二是横向并购。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动态发展
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不断变百度文库化 , 邓 宁 已 经 认 识 到 将 $%& 范 式 进行修正和扩展以适应新形势需 要的必要性。在最近的一些研究 中,邓宁分析了近 !" 年来对外直 接投资三种决定因素的动态化发 展。
工! " #
$%& 范 式 与 跨 国 并 购 之 动 因
王海平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对外直接 投 资 ( 有两种方 ()&) 式:新建投资 ( *+,,-./,012 /-3,456 7,-5 ) 与 跨 国 并 购 ( 8+9446:9+1,+2 。从 !" 世纪 >" 年代中期开 ;<= ) 始, 跨国并购逐渐取代新建投资, 成 为 ()& 的主要方式。到 ?@@@ 年, 国 际 生 产 增 长 的 >"A 都 是 通 过 跨 国 并购来实现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 使 跨 国 公 司 在 进 行 ()& 时 越 来 越 多地选择跨国并购呢? 对外 直 接 投 资 理 论 从 !" 世 纪
?C 不 完 全 竞 争 和 市 场 寡 占 。 第一 ?@B" 年美国学者海默( DE7,+ )
国际经济合作 !""! 年第 # 期
工! " #
我们理解跨国公司以及他们的国际 生产活动,然而这些理论都是部分 的、 不全面的, 每种理论都倾向于解 释跨国公司活动的一个特殊方面。 英国里丁大学的著名跨国公司理论 专家邓宁尝试着将不同的对外直接 投资理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 更为一般和广泛适用的理论模式, 即著名的折衷理论, 也称为 &+! 范 式。邓宁的 &+! 范式讨论了与 ,-! 有关的三个问题。 —什么样的企业进行 —— ,-!? 邓宁认为, 进行 ,-! 的 企 业 必 须拥有特殊的所有权( 优势。这 &) 种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专有的技 术、 商标、 获得某种要素市场或产品 市场的特许权、 规模, 以及组织管理 能力等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企业 的市场垄断力量,可以使企业克服 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额外的经营 成本。形成这些优势的成本是很高 的,但能以较低的成本转移到新的 区位当中去。企业利用这些优势得 以到国外投资,国际扩展又能反过 来为企业提供新的优势 ( 进入资本 市场、 获得信息、 分散风险等) 。 在资 产寻求型的 ,-! 中, 企业可以补充 或提高它们现有的“ 优势, 在它 &” 们自己的与国外其他企业的优势之 间, 寻求协同作用。 对所有权的分析 吸收了产业组织理论、资源基础理 论、 进化论和管理理论的成果。 —— —企业选择在国外的哪个区 位进行 ,-!? 通常,企业所选择的区位要具 有与他们的“ 资产优势形成最佳 &” 搭配的区位优势( 。这一优势主 +) 要包括要素成本和运输成本、市场 规模和特征、 政府政策( 如稳定性、 可预见性、 关税、 税收、 以 ,-! 规则) ・2* ・
一是通过选择靠近最终消费者或能 使企业绕过贸易壁垒的区位,实现 市场准入;二是获得较低的生产成 本和技术技能方面的资源。企业因 此在世界不同的国家进行投资活 动, 以获得不同的比较优势。 这种理 论分析主要强调了企业活动中不同 阶段的国际分配, 如生产、 研发和销 售。
FC 内部化。巴克利和卡森等人
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为什么一个 国家的企业能够比外国本土企业更 好地渗透到当地市场中去?为什么 这些企业希望到国外去控制增值活 动? 垄断优势理论认为, 其根本原因 就是市场中垄断结构和不完全竞争 的存在, 这些因素决定了具有成本、 创新、规模经济和异质性等特定优 势( 垄断优势) 的企业能够把他们的 经济活动从国内转移到国外,寻求 更大的利益。 后来, 美国学者尼克尔 博克进一步提出了寡占反应理论, 认为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出现 “ 跟随效应” 。当寡占企业率先在国 外进行投资时,同行业的竞争者为 了缩小差距、降低风险并保持双方 力量的均衡,会纷纷跟随其后向同 一地区投资,导致相关部门中普遍 的国际化。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强调 了世界范围的寡头为赢得市场份额 所做的努力,并因此形成国际生产 和销售的增长。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历史上,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了企业的对 外直接投资活动:
!C 比较优势。小岛清从宏观的
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要进行 对外直接投资。 小岛清认为, 当生产 资本可在国际范围内自由流动时,
()& 与国际贸易是一致的,都应遵
循比较优势原则。投资企业的区位 选择, 基本上是基于以下两种情形:
!"#$%&’($)**)
工! " #
有实力或资本化更强的企业接管规 模较小或实力更弱一些的企业, 通 过收购可以迅速获得后者的所有权 资产和区位资产,并将这些资产通 过内部化整合到收购企业中去。如 果跨国收购是被目标企业的无形资 产所驱动,那么这里的内部化就不 是 $%& 范式中通常的内部化解释, 而是一种“ 反向内部化” 。 跨国并购及其特点要求对传统 分析加以改进。跨国并购活动迅速 增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跨国 并购允许投资者以最快的速度获得 被并购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或提供新 的所有权优势,而不只是利用投资 企业现存的优势。跨国并购的内部 化因素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存在 着联合内部化和反向内部化。传统 的区位优势分析仍然能够适用于领 先企业对较弱企业的收购,或者是
并购类型 决定因素
表一: $%& 范式与跨国并购
所有权优势 区位优势 内部化优势
当两家跨国公司合并其 双方都拥有在规模、 财务、 双方都通过内部化联合 在全球的生产体系时, 合并 效率以及市场力量上互补 优势寻求获得规模经 横 与标准的区位因素无 的 $ 优势。 济。 向 关。 收购方倾向于比被收购方 并 如同新建投资,不同的 如 同 新 建 投 资 , 收 购 有 更强的 $ 优势, 或是寻 购 收购 是许多 ! 优 势 内 含 在 被 企 业 通 过 内 部 化 加 强 其 求特定的新 $ 优势 ( 技 收购企业中。 竞争位置。 术、 联系等) 。 企业双方在生产链的不同 与 新 建 投 资 相 同 , 但 也 合 并 企 业 双 方 寻 求 获 得 纵 向 并 购 收购 合并 工 序 中 具 有 互 补 的 " 优 能 看 到 类 似 于 横 向 合 并 安 全 、 信息、 财务或市场 的特征。 势。 收购企业有较强的财务或 管理基础,这使它们得以 同 横 向 收 购 。 收购外国纵向关联企业。 优势, 降低交易成本。 同新建投资一样,收购 企业通过内部化加强其 竞争位置。
企业双方在不相关的领域 合并企业双方寻求更大 主要是市场规模、增长 域中,或许有范围经济, 的资本基础或范围经 或资本增值的前景, 不 混 合并 但没有技术上的补充。合 济,而不是内部化它 是 "!# 意 义 上 的 区 位 优 合 并可能仅仅涉及到获得融 们的 " 资产来降低交易 势。 并 成本。 资渠道,而不是基于通常 都具有 " 优势, 在这些领 购 意义上的 " 优势。 收购方有较强的财务或管 主 要 是 市 场 规 模 和 增 长 收 购 方 寻 求 多 样 化 或 收购 理资源,但没有通常意义 以 及 资 本 增 值 的 预 期 ,范 围 经 济 , 但 不 是 $%& 上的 " 优势。 没有区位优势。 意义上的内部化。
&+! 范式在跨国并购 分析中的局限性
实际上, 目 前 普 遍 接 受 的 &+! 范 式 并 没 有 明 确 区 分 不 同 的 ,-! 进入模式, 而且此范式当初主要是 针对新建投资而不是跨国并购提 出来的。在所有权优势方面, 该范 式所依据的最初的理论是海默的 垄断优势理论, 主要是利用产业组 织方面的分析, 解释了美国企业为 了突破外国进入壁垒而在国外建 立新生产设施的动因。随后, 又扩 展到对多工厂经营的解释, 但也是 从企业建立新工厂的角度来分析 的。内部化分析是基于科斯的交易 成本学说, 通过对企业资产的集团 控制成本( 内部化) 和市场控制成 本( 外部化) 的比较来解释企业的 边界如何确定。这里所隐含的假定 是指企业通过建造新工厂使其所 有权资产内部化, 而不是通过并购 企业双方资产的联合内部化来达 到扩张的目的。 因此,为分析跨国并购的决定 因素,就需要考虑并购特定的 &+! 要素,并将合并与收购及其各自的 三种方式分开考虑( 参见表一) 。合 并发生在规模与能力大致相当的企 业之间,企业双方将它们的所有权 优势联合内部化, 以获得协同经济、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里的联合 内 部 化 与 &+! 范 式 中 的 内 部 化 是 不同的, &+! 范 式 中 的 内 部 化 是 所 有权优势从投资企业流向新建外国 子公司,而联合内部化是合并双方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同时流向合并后 的联合企业。 然而, 两种内部化的决 定因素是相同的,在某种意义上都 是交易成本。 收购是指规模较大、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