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之痛与现代性话语——从《北京》到《正红旗下》
为政治服务老舍_西望长安_与沙叶新_假如我是真的_对照记
1956年,老舍学习罗瑞卿的报告,“看到罗部长希望有人用骗子李万铭的材料写个讽刺剧”①,便争取到机会,写出话剧《西望长安》。
到了1979年,沙叶新与合作者被一起骗子冒充高干子弟行骗的新闻耸动,特意躲到无锡锡剧团,仅用了十一天,写出激起“巨大的风波”②的话剧《假如我是真的》。
从古到今,行骗的故事常说常新,因为骗术中自有一番真假虚实之间的辩证、纠结,更因为经由骗术哈哈镜的扭曲和夸张,原本模糊、平淡的世道人心会展露得无比生动和鲜明。
我们之所以从那么多的骗子故事中,单单挑出这两部话剧作“对照”,是想从它们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里,看看“新时期文学”与“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断裂抑或承传?甩掉重负的轻装前行抑或喝进了吐也吐不尽的狼奶?一老舍擅长小说,却在抗战和“十七年”这两个时间段,专注于话剧创作。
他在不同时期截然不同的文体“偏好”,源于他不无偏颇的文体意识:小说是“志愿”,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的个性化追寻,关乎一己心性;话剧则是“组织化”(“组织化”既可以是抗战的全社会总动员,也可以是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教育民众、浸染人心的利器,往往为时局服务。
比如,关于战时的“戏剧热”,他说:小说自五四以来,本是比较占优势的,但抗战期间为了配备抗战,诗歌、戏剧反而赶过了它。
因为戏剧、诗歌能应抗战需要,可以救急地很快写出来,而且能马上收效。
如朗诵诗可马上在群众中引起反响,戏剧更不要说了,小说无此便利,必须印出来放在人眼前才行。
③如此强调戏剧的工具属性,老舍的剧本便大抵紧跟着某项政策、某场运动,时时不忘为政治服务,自我的表达倒是无足轻重。
他甚至详尽探讨过如何在剧本中表现政策的为政治服务老舍《西望长安》与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对照记翟业军施军“新时期文学”与“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断裂抑或承传?甩掉重负的轻装前行抑或喝进了吐也吐不尽的狼奶问题:现在我明白过来:从现实生活中体会政策,以现实生活表现政策,才是更好的办法。
这就是说,剧中的一切都从生活出发,使观众看过之后能意味到政策,细细地去咂摸,由赞叹而受到感动,才能有余音绕梁的效果。
诵中华经典,庆新中国70华诞“我和我的祖国”经典诵读晚会在京举办
诵中华经典,庆新中国70华诞“我和我的祖国”经典诵读晚会在京举办作者:来源:《新阅读》2019年第10期本刊讯(记者宗蕾)金秋十月临近,北京的大街小巷国旗飘扬,各种绿植景观又增添了不少秀色,全国人民都在翘盼着国庆日,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迎接这个庄严美好的日子来临。
9月19日晚“我和我的祖国”经典诵读晚会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文化馆风尚剧场拉开帷幕。
中国话,像东方一样神秘而古老/中国话,像太阳一样新鲜而富有活力/中国话,像行云流水般灵活而自由/中国话,就是诗,就是画,就是曲/你是屈原的长叹,项羽的啸吼,司马迁的痛述/你是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激愤,苏东坡的豪放/你是陆游死前的《示儿》,你是辛弃疾登楼阑干拍遍/“五四”前夜,那是李大钊在拊掌欢呼《庶民的胜利》/面对敌人的屠刀,那是鲁迅在指斥《无声的中国》/迎着特务的枪弹,那是闻一多拍案而起,弘扬正义/礼炮声中,那是毛泽东庄严宣告:民族站起/那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是中国话/那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是中国话/那大山的雄伟,高原的粗犷,是中国话/那江南的温柔,水乡的秀雅,是中国话……十几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的专业激昂的朗诵拨动着现场听众的心弦。
经久不息的掌声传递出每个人的共鸣。
自從认识了那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我就认识了我的南方和北方/自从认识了那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我就认识了我的北方和南方/我的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近,近得可以隔岸相望/我的北方和南方相距很远,远得无法用脚步丈量/大雁南飞,用翅膀缩短着我的南方与北方/燕子归来,衔着春泥表达着我的北方与南方……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张默、奕丹深情地朗诵着《我的南方和北方》,这是一首传递了南北相连,携手奋进,共同谱写新时代华章的赞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长啸与郑丽带来的《可爱的中国》不仅令人心潮澎湃,也激励着每一位新时代的“追梦人”砥砺前行。
由曹灿艺术团表演的情景朗诵《永远的九岁》将小萝卜头的经典故事重现,让观众动容惋叹。
新中国走过了70载,然而我们无法忘记那些为之献出生命的千千万万可亲可爱的先烈和同胞们。
读正红旗下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正红旗下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正红旗下》有感(一)文/463匡韬微老舍有许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批判老市井人民、教人深思的长篇小说,比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也因为这些出色的作品,荣获”人民艺术家”这一称号,可我偏偏在《老舍集·茶馆》中找到一篇特别喜欢的长篇未完的小说《正红旗下》。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故此,我想试着说说我的感受以及喜欢这篇小说的原因。
第一遍阅读时,只略略看了看,可越看在后面,就越觉得有了乐趣。
第二遍看完后,我才明了朱自清曾说过的”这部书使我们,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于悲愤了。
””正红旗下”本是清朝满族的一种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小说主题与帝王大臣相关。
可并不是如此,小说主要是用旗人的市井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政治漏洞,以及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北京市民如何与生活斗争。
康有为和梁启超维新变法、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在如此激荡的社会,旗人们依旧有滋有味地养鸟、放爆竹、听评书。
正如序中所说:老舍点到了我们民族根性中最为顽劣的一面。
《正红旗下》的语言极具特点,京味浓厚,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六类人:一类是寄生于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过着”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一类是想从八旗制度中挣脱出来,为自己重新设计一条生路,如福海二哥等人;一类是晚清时期进入中国的洋人,他们仗着本国使馆的力量胡作非为,或者在殖民地为非作歹;一类是当时依靠洋人的”大毛子”、”二毛子”,他们反过来欺凌中国老百姓,如多大爷等人;还有一类是受不了教会、洋人的欺凌,自发组织起来反抗的人,如十成等义和团成员。
最后一类是惨遭封建压迫、受封建礼数束缚严重的妇女,但又拥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秀品质,如大姐和母亲。
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与人民是否强大有关。
我终于明白,为何当时英法联军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打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吓得慈禧太后挟皇帝以令洋人,都是因为有一群寄生于八旗制度、依靠铁杆庄稼过日子的旗人。
正红旗下读后感
《正红旗下》读后感
《正红旗下》是一部充满京腔和老北京风情的作品,让我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部作品是老舍先生自传体长篇小说,创作于1961年至1962年。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老舍并未完成这部作品,就被迫停笔。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依然让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京味语言和老北京文化的深深眷恋。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通过鲜活的人物、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描绘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风土人情等。
尤其是那些满族旗人,他们虽然已经失去了骑马射箭的能力,但却依然附庸汉文化,让我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文化同化力。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不仅描绘了老北京人的生活,还通过许多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例如,小说中描写了八旗子弟的堕落和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正红旗下》是一部充满京味风情和老北京风情的作品,让我对老北京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这部作品并未完成,但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红旗下》中的年节叙述及意义
《正红旗下》中的年节叙述及意义作者:陈祖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4期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专项任务项目“节日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08ZX019)成果。
摘要:《正红旗下》浓墨重彩地叙述“我”——一个城市平民的孩子腊月二十三日出生后一个来月的故事,由于这段时间的特殊性,小说展开的毋宁是对于年节的叙述。
小说呈现老北京城市平民的年节,北京年节节俗成为叙述的重要内容,故事情节的推演、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展示借助北京丰富多彩的年节节俗的描写得以展开和绵延。
北京年节节俗在这里起了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关键词:《正红旗下》;年节;叙述;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029-02《正红旗下》是老舍的压卷之作。
小说从“我”的出生写起,以“我”的家庭——一户普通的城市平民家庭为中心,联结众多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囊括清末北京社会的各个阶层,从王公贵族到下层市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都有所涉猎,展开了老北京特有的民俗风情的长幅画卷。
作者的雄心显然是要创作一部全方位、多角度、长时段地展示近代以来北京旗人的生活面貌及精神状态的史诗性巨著。
小说开篇即宣告“我”的诞生,叙述者用非常自豪的口气说道:“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1]随着作者的叙述,小说展开多条线索如“我”的“洗三”典礼和满月、父母亲的喜悦和担忧、大姐婆家的“讲究”及“赊账”生活、福海二哥的周旋能力与精神变异、王掌柜和他的肉铺、定大爷的奢侈生活等,到最后,定大爷为解决一场和洋人有关的纠纷而请客的故事还没讲完,这部巨著的写作就遗憾地戛然而止了。
因此这部拟想中的巨著实际上更多的是“我”出生后一个来月里亲人及周边人们的反应,这一个月正处于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年节期间,小说对这段时间里人们的活动有浓墨重彩的描写。
由于这段时间的特殊性,小说展开的毋宁是对于年节的叙述。
正红旗下读后感800字
正红旗下读后感800字《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部作品以清末时期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八旗子弟的生活经历,展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福海。
福海是一个典型的八旗子弟,他出生在一个已经没落的贵族家庭,但他的心中仍然充满了对清朝的忠诚和热爱。
他渴望能够重振家族的雄风,但却无法摆脱时代的束缚和现实的压力。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人物塑造的功力。
他通过对福海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内心世界。
福海的忠诚和热爱不仅仅是对清朝的,更是对家族和自己的荣誉的追求。
他的矛盾和挣扎则体现在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家族复兴的渴望之间。
这种刻画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除了人物塑造之外,老舍先生还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
在这个时期,清朝已经走向了末路,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老舍先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时代的反思和思考。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的文学才华和人文关怀。
他的文字简练明快,生动有趣,让读者能够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他的思考深刻而独特,让人感到震撼和思考。
这种关怀不仅仅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更是对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探索和思考。
总的来说,《正红旗下》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对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探索和思考。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的文学才华和人文关怀。
我相信这部作品会一直被人们所传颂和铭记,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部分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试题
部分⾼校中国现当代⽂学专业考研试题部分⾼校中国现当代⽂学专业考研试题清华⼤学2001年——中国现当代⽂学——中国现当代⽂学史⼀、试述“五四”以前⼏年中国知识界出现的思想启蒙运动。
20分⼆、试⽐较分析三⼗年代“⾃由⼈”的⽂艺观与四⼗年代后期的⾃由主义⽂艺思想。
20分三、试从各个层⾯阐述胡风“精神奴役创伤”的观点与他的现实主义⽂艺理论之间的关系。
20分四、简述⼋⼗年代后期的“先锋⼩说”。
20分五、简述九⼗年代的重要⽂学现象。
20分2001年——中国现当代⽂学——⽂艺理论与⽂学史⼀、解释下列词语(共16分,每题4分)1、游戏说2、意境3、悲剧4、时代风格⼆、简述汉赋的发展历程。
15分三、谈谈《红楼梦》塑造⼈物形象的⼿法。
15分四、谈谈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在叙述上的特点。
15分五、简述意⼤利⽂艺复兴时期的⽂学成就及其影响。
15分六、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诸⽂艺思潮中,你认为何者会占据中国⽂学未来发展的主流?为什么?24分2001年——中国现当代⽂学——综合考试⽂学批评写作试题(只此⼀题):请仔细阅读这篇刚刚发表的⼩说,然后写⼀篇⽂学评论。
请不要孤⽴地评论,⽽要联系90年代末当代⽂学创作的态势,并着重于“如何写”,⽽不是只谈“写什么”。
作者:史铁⽣作品:《两个故事》中国⼈民⼤学2000年研究⽣⼊学考试试题招⽣专业:中国现当代⽂学考试科⽬:中国现当代⽂学史试题:⼀、填充题(每题1分,共10分)1、《缀⽹劳珠》的作者是( )。
2、《为奴⾪的母亲》的作者是( )。
3、《天⼭牧歌》的作者是( )。
4、徐义德是(《》)中的⼈物。
5、《正红旗下》是( )⾃传体⼩说。
6、《⾚都⼼史》的作者是( )。
7、《⼆⽉》的作者是( )。
8、鲁迅曾为( )编辑了《乱弹及其他》9、《布礼》的作者是( )。
10、《可爱的中国》的作者是(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胡风2、穆旦3、论语派4、⽹络⽂学5、民间⽂学三、简释题(每题10分,共20分)1、解放区⽂艺2、茅盾⽂学奖四、论述题(中国现代⽂学⽅向选做1、2、3题,中国当代⽂学⽅向选做4、5、6题,每题15分,共45分)。
2021年北京市一七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年北京市一七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陈忠实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
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
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
”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
”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
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
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
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
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
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
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
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
那人说:“我找张总督。
”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
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
”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
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
浅析《正红旗下》“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浅析《正红旗下》“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摘要: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试着分析这部小说“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作品的“京味”根源在于作者的生活经验。
二凸显北京文化特征是《正红旗下》“京味”形成主要因素之一。
三小说语言呈现出的幽默也是“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总之,《正红旗下》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京味”这一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格现象。
关键词:京味生活经验文化特征幽默《正红旗下》创作于六十年代的初期,共写了十一章,约八万字。
是老舍先生的一部没能写完的作品,让人深感遗憾。
在2008年春季,我从图书室借阅了一本名为《春风》的书,这本书是中国现代经典文库中的老舍专辑。
1988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了老舍先生的六十余篇散文,一部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和一部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最初读这部小说常因作品的诙谐语言而忍俊不禁,也让我对清末没落了的旗人子弟的生活有了些许了解。
老舍的夫人在小说代序中说《正红旗下》“保持了老舍的北京味”。
这样的评论使我把《正红旗下》与“京味”联系起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试着分析此部小说“京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作品的“京味”根源在于作者的生活经验《正红旗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一带,出身于月饷三两银子的旗兵之家,生于戊戌政变那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酉时,这些和小说“我是腊月二十三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着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你看,我只顾了交代我降生的月、日、时,可忘了说是哪一年!那是有名的戊戌年啊!……我的父亲是堂堂正正的旗兵,负有保卫皇城的重任,每月不过才领三两银子。
”1的描述是相符的。
小说中的母亲勤劳、朴实、节俭,老舍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中对母亲的描写也是这样。
“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2母亲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这个生于北京德胜门外一个小村子里生活于清末的北京城,一生过着穷苦生活的女人对老舍的影响极深,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正红旗下读后感
正红旗下读后感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经常会因为太多的选择而迷失方向,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正红旗下》,这本书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思考。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人性、生命和存在的本质,使我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产生了新的看法。
《正红旗下》通过一个主人公的故事,勾勒了一个充满了爱、痛苦、幸福和迷失的世界。
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男子,他在世界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对人生感到迷茫和无措。
然而,一次机缘巧合,他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组织,这个组织以红旗为象征,代表着积极向上、奋斗和拼搏的精神。
在这个组织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成长,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环境和他人的期望而迷失自己。
然而,在《正红旗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努力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个人的价值。
这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一盏明灯,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拥有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除此之外,《正红旗下》还让我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义。
当人们遇到痛苦和挫折时,常常陷入绝望和颓废之中。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不仅仅是困难和苦难的积累,还有美好和幸福的部分。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困难和挫折,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主人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另外,这本书还引发我对存在的探索。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因为消极的情绪、无聊和迷茫而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
然而,《正红旗下》却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是存在和体验。
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命最真实的呈现。
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和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勇气。
总的来说,《正红旗下》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
《正红旗下》读后感
《正红旗下》读后感《正红旗下》是一部由中国作家王蒙所著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为背景,以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为主线,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生活的百态。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普通家庭展开,通过家庭成员的生活经历和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历程,看到了人民群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奋斗。
小说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生活的百态。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塑造,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命运起伏。
从家庭成员的个人命运到整个家庭的命运,再到整个社会的命运,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的命运和情感引人深思。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社会变革的期待和追求,也看到了他们在变革中所遭遇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塑造和家庭生活的描写,小说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态。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和磨难,也看到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分析,让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通过对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小说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磨难和奋斗,也看到了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说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生活的百态。
总的来说,《正红旗下》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对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分析,让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风云,也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正红旗下》读后感300字
《正红旗下》读后感300字
《正红旗下》读后感
一部奇书啊!能把名著的趣味性便当写得和泡面文学一样强!大家经
典风范。
可惜了,最后没有完结就……其实老舍先生才应该是第一位
中国第一位该奖作者,因为众所周知的其原因,失之交臂。
看到一半,戛然而止,憋死……
开篇平平淡淡的交待背景和家族关系,有一点戏虐,有一些幽默,可
是又无不透漏着那个属于时代的悲凉。
有点儿不大能理清他家的关系网,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深入其中的视角,时代的录像机,比
监控更深刻细致的展现。
如果不是结合郁达夫,鲁迅,老舍先生的文字,很难想象当时人类的思想三观有多思想不正。
真是勤劳善良倔强
限制了我的想象。
通篇小说浓浓京味,似乎我都身处北京城下,听到
那说相声似的对谈了。
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臭贫,但是又极喜欢儒雅作
揖的长袍作揖。
很有味道~
很喜欢老舍先生的二弟,能在那个时代就知道跳出“旗人”的身份限制,自立自强,难怪有位这样的家庭能出一位老舍先生。
而我的关注
点比较与众不同,就是他在描写二哥会功夫时则描述的“远踢近打贴
身摔”#(笑眼) 散打和这个一样唉!!!中国武术!!!另外,我觉
得我要是摊上这么个大姐婆婆,不是离婚的话就是家里出人命……忍
不了!。
正红旗下读后感
正红旗下读后感在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甲午海战等风波后,高鼻子的洋人越来越狂妄,竟看不起清人,在老舍的【正红旗下】里将晚清的状况作了生动的描述。
【正红旗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五类人:一类是寄生于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过着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把全部生命都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注死水里。
一类是能够审时度势,想从八旗制度中挣脱出来,为自己重新设计一条生路,如福海二哥等人;另一类是晚清时期进入中国的洋人,他们或着仗着本国使馆的力量胡作非为,或者在殖民地为非作歹;还有一类是当时依靠洋人的大一毛一子、二一毛一子,他们反过来欺凌中国老百姓,如多大爷等人;最后一类是受不了教会、洋人的欺凌,自发组织起来反抗的人,如十成等义和一团一成员。
此外,书中还对清末满族社会风俗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遗憾的是,当时中国文坛出现了极左势头,迫使老舍先生搁笔,只写到了定大爷请牛牧师吃饭一节。
然而我们仍能从现存的十一章里窥一探到清末北京城内飞万千景致。
如大姐公公一家,他们能赊就赊,发下银两再还钱。
可是还钱之后又所剩无几,只好再赊。
福海二哥等人则是工商兵一体,并为民族的前途担忧。
牛牧师呢,虽然没做什么坏事,但任其信徒们胡作非为。
多大爷等人呢,仗着洋人的势力横行霸道,吃饭不付钱,赊账并不还,让人敢怒不敢言。
而十成等义和一团一成员受不了洋人、大一毛一子、二一毛一子的欺凌,进行了反抗。
在老北京,不但老百姓赊欠东西,连官僚都靠赊欠生活,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不同人的不同一性一格。
老舍的小说显示了他艺术视野的开阔,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和鲜活。
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老舍对人物注重揭示个一性一。
不过老舍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对社会、文化的批判,但老舍的散文、作品少不了对生命的感悟。
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看,看便引起了心灵的感应,这个感应便是心灵的呼唤。
《正红旗下》读后感(二篇)
《正红旗下》读后感一本没写完的书,是老舍的不幸,也是老舍的幸。
老北京的风情、旗人的风俗、面子文化的精髓被老舍的一支妙笔写的如此自然、熨帖、俏皮,却又是一首浸到骨子里的挽歌。
放眼现当代中国文学,再没有谁能把热闹中的哀伤,嬉笑中的悲凉写的如此毫不做作。
钱钟书在某些方面可以与之一较,但是钱钟书的学术素养让他的文字太过机智、诙谐,多了些卖弄、表演的嫌疑。
可是即便是钱钟书,建国后恶劣的文学环境也让他无法再写出心中的佳作。
在以往的大家们纷纷辍笔、转行,或作应景文章时,老舍能写出《正红旗下》实在不能不算是一个神迹。
老舍投了湖,《正红旗下》未能完成,确实是一大不幸。
但是,好在此书没写完,堪堪留在了那个大厦将倾未倾,旧梦将醒未醒,人人都惶惶无所终的时刻。
老舍真的是要求进步,一定要努力按照典范标准写些个觉醒人物、帝国主义、历史规律的必然性,结果就是十成、牛牧师这些人单薄得如同纸片、抽象得如同公式,拿什么跟机灵可爱又周到的福海二哥比、跟尖酸刻薄又自负的姑母比?此书如果继续写下去,一定就是觉醒、革命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我不想看福海变成一个革命者,因为福海再懂得变通也是旗人、再苦也不会造皇帝老子的反。
老舍没能写下去,没能向着规定好的创作条框更进一步,其实成全了他心中的老北京,成全了我们这些读者。
这是《正红旗下》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正红旗下》读后感(二)《正红旗下》是中国作家孙家正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描写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社会变革中普通人的命运和精神面貌。
这部小说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故事。
主人公正红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崭露头角。
小说以正红的成长为主线,通过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小说的主题是人民群众的命运和尊严。
作者通过描写正红的遭遇和奋斗,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社会变革对普通人民的影响。
正红的丈夫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抢救工作中的一次意外而丧生,正红从此一人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正红旗下读后感700字 正红旗下读后感_读后感.doc
正红旗下读后感700字正红旗下读后感_读后感《在红旗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清末北京旗手的生活场景。
它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五种人:一种是姐姐、岳父、大伯、姑姑和其他人,他们过着富有和贫穷的生活,他们的一生都漂浮在死亡的水中。
一是能够审时度势,努力摆脱八旗制度,想象自己的生活,比如福海二哥等人。
另一个是晚清进入中国的外国人。
他们要么利用大使馆的力量犯罪,要么在殖民地犯罪。
还有一个依赖外国人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的群体,他们反过来欺负老中国人,比如许多大爷和其他人。
第一个群体是那些无法忍受教会和外国人的欺凌并组织起来反抗的人,比如100%的拳击手成员。
此外,该书还生动地描述了晚清满族的社会习俗。
《在红旗下》是老舍死前的第一部小说。
无论他的文字多么简洁,他如何使用它们,他如何磨练他的写作,这都是最值得一读的小说之一。
老舍以自传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了晚清满族人的生活、行为和事件。
虽然小说从第一行到第一行只有11章,但所呈现的人物场景是如此的不同寻常。
老舍曾经说过:我这辈子没有怜悯之心。
唯一遗憾的是,《红旗下》还没有完成。
我认为这不仅是作者的遗憾,也是读者的遗憾这篇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既简单又幽默,但其中有一个伟大的真理。
在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作者对清政府的失败和无能感到愤怒,痛恨满族儿童天性中的软弱和无能,他们整天忘记睡觉和吃饭,并对逐渐萌发的新时代思想感到兴奋。
我们不得不说老舍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始终关心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民族精神。
作为旗手的一员,作者通过他自己作为主角,引导读者进入旗手家庭的生活。
有时讽刺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阿尔巴尼亚社会,这是时代的缩影。
也许这部小说才开始一点点,但无论是人物塑造、场景描写还是御寒的深刻意义,我认为这本书足以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
推荐阅读:曹文轩800字,邓小平1300字,邓小平1400字,邓小平1800字,邓小平500字。
作文读后感800字 正红旗下读后感_读后感.doc
作文读后感800字正红旗下读后感_读后感《在红旗下》是老舍死前的最后一部小说。
无论他的语言多么简洁,无论他如何使用修辞,无论他如何努力写作,他都达到了顶峰。
可以说这是最值得一读的小说之一。
老舍以自传的形式,从他所见所闻,向读者讲述了晚清满族人的生活、人物和事件。
虽然这部小说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只有11章,但书中人物的场景却是如此不同。
老舍曾经说过:我这辈子没有遗憾。
唯一的遗憾是《红旗下》还没有完成我认为这不仅是作者的遗憾,也是读者的遗憾作者老舍描写了晚清满族上层阶级的奢侈和闲散生活。
中层官员的生活也是如此无忧无虑。
然而,普通汉族人的生活是如此的悲惨,以至于引发了读者对满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思考。
文章说:200年的历史剥去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使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走向衰落。
在世界潮流面前,它不仅失去了竞争潜力,也失去了自我控制甚至生存的潜力。
是的,自从清军进入海关,旗手的社会地位迅速上升。
直到晚清,尽管清政府腐败,旗手的生活并没有改变。
他们骨子里傲慢、散漫、骄傲。
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错误、自私、傲慢、懦弱和其他缺点。
在晚清,外国列强的入侵不得不说与旗人的文化有一点点联系。
这篇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既简单又幽默,但其中有很大的道理。
在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作者对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感到愤怒,对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满族孩子的懦弱和无能感到厌恶,对新时代思想的出现感到兴奋。
我们不得不说老舍是一位关注我们民族和民族精神的伟大作家。
作为旗手的一员,作者通过他的主角将读者带入旗手家庭的生活。
有时,讽刺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社会,这是时代的缩影。
也许这部小说才开始了一点点,但无论是人物塑造、场景描写还是御寒的深刻意义,我认为这本书足以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
我看过老舍先生的作品评论:他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是从生命树上扯下来的。
是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民族也许这就是老舍作品的成功之处推荐阅读:写书评作文500字:邓小平时代正面红旗下书评700字:正面红旗下书评1100字:正面红旗下书评700字:正面红旗下书评1000字:正面红旗下书评。
满族民俗民风的诗意记忆--读《正红旗下》
满族民俗民风的诗意记忆--读《正红旗下》
严革
【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16)003
【摘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满族作家,他的作品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满族的生活画卷.小说<正红旗下>从八旗制度、宗教祭祀、规矩礼节、饮食习俗和娱乐消遣等几个方面体现了满族文化特色.
【总页数】7页(P10-15,25)
【作者】严革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北京,1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当代满族小说中的民俗文化书写——从老舍《正红旗下》到朱春雨《血菩提》[J], 王雅凤
2.论《正红旗下》中的满族文化情结 [J], 李娟
3.论《正红旗下》中的满族文化情结 [J], 李娟;
4.论《正红旗下》的满族女性书写 [J], 范庆超
5.浅谈老舍作品中的满族文化身份认同--以《正红旗下》为例 [J], 王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国素材作文
爱国素材作文爱国素材作文集合5篇爱国素材作文篇1充满智慧的反唇相讥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分布在世界上各个角落,主要是在欧洲和美洲。
虽然并没有自己的祖国,但是犹太人是一个凝聚力非常强的民族。
德国大诗人海涅就是个犹太人。
他写诗充满爱国激情,但是有些人就因为他是犹太人而对他抱有成见。
有一段时间,他在公共场合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侮辱和攻击。
有一天,在一个晚会上,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对他说:“告诉你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缺陷!”以生命维护祖国尊严的小孩这个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在的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一队日本兵驻扎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
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名堂,就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就把你放走。
”一个日本兵就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六个字。
小孩接过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唧唧喳喳讨论了一会,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意思,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对小孩说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死拉死拉的!”小孩拿起小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绑在木柱上。
过了一夜,他们把小孩放了。
可是第三天,日本兵又把小孩抓了回去,原因是他的家人“顽固不化”,没有带孩子去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
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已经气息奄奄,但是就是不求饶,不肯把“中国战胜日本”几个字颠倒过去。
日本兵眼看小孩就要不行了,就假装仁慈的把他放回了家。
第二天,孩子就离开了人间历的小英雄古代的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少年叫汪踦。
一次,鲁国受到外敌入侵,军队将士打了败仗,土气消沉。
爱国素材作文(最新)
爱国素材作文6篇一、道理论据:1、忍看图事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秋瑾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3、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二、事实论据:1、苏轼牧羊,虎门销烟2、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得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科学家归国。
40年代后期,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生活、科研环境,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辗转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精彩素材2】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面容忧郁,衣衫褴褛。
两年前,他那当农民的双亲把他卖给了戏班,戏班里的人对他又打又骂,还经常饿他的饭。
他再也不能忍受虐待,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求助。
领事让他上了这艘船,叫他回到父母身边。
这可怜的孩子衣衫破烂,人也虚弱不堪。
舱房里的每一个人都盯住他看,问他一些问题,可他一言不发。
后来有三位外国旅客纠缠不舍的提问终于让他开口说话了。
这三个人,一半出于怜悯,一半出于酒后的高兴,便给了他一些硬币。
男孩子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因为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饱一饱两年来的饥饿的肚子了,他甚至还可以买上一件夹克衫……就在男孩幸福遐想的时候,那三个旅客正在闲聊。
他们说到了意大利---“这真是个无知愚昧的国家。
”第一个人说。
“一个肮脏不堪的国家。
”第二个人加上一句。
“强---”第三个人想说“强盗”,可没等他说完,一片片硬币就像冰雹一般打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洒落在桌上和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辱与失语 的时代 。民国初年多事之秋 , 政府筹款发放 不力 ,旗族又一时无法从 旧的生活轨道骤然 转型变
易, 排 满思 潮的余绪同样也影响着他们 , 旗族 尤其是
怀有“ 满族情结 ” 。“ 老舍 在四十余年 的创作 生涯里 , 以作为满族作家 的笔 ,写出北 京满族下层人 民的生 活和整个满族发展兴衰 的历史悲剧 ,始终是缠 绕他
翔 总 。 期
,
家 国之 痛 与现 代性话 语
从《 北京》 到《 正红旗下》
◎杨 早
满清入关 以后 , 实现 “ 旗民分治 ” 、 “ 以满 制汉 ” 的 管理策略 。顺治五年( 1 6 4 8 ) 颁布上谕称 : “ 京城汉官、 汉 民, 原与满洲共处 , 近 闻劫杀抢夺 , 满汉人等 , 彼此 推诿 , 竟无已时。 似此 光景 , 何 日清宁。 此实参居杂处
之所致也 。 朕反复思维 , 迁移虽劳一时 , 然满汉皆安 ,
不相扰害 , 实为永便 。” _ 从此北京 的旗族与汉 民分
隶内外城 , 管辖 各异 , 刑罚 有差 , 不交产 , 不通婚 , 形 成了两个不 同的社会群落。 满汉 隔离的举措 ,表面上是 为了便 于管理与保 护, 实乃缘于少数族群 统治多数族群 的“ 同化恐惧 ” ,
E 京》 为代表 的小说之 中。 穆 儒丐在《 北 京》 中, 透过 主人公伯 雍表 明 自己
舍 的家史 : 穷苦的旗人 家庭 , 父 亲作 为旗兵 , 在庚 子 年 抗击 八 国联军 之 战 中丧 生 。母 亲含 辛茹 苦 带着 孩 子们 挣扎 于 民元 之后 的旗族 底 层社 会 。正 如老 舍 夫人 胡 絮青所 说 : “ 这段 悲惨 的家史 是 天然 的小
心 中的一个无法排遣 的追 求。 ” [ 与此相映衬的是老
下层旗人的生活充满 着悲情 。 这种悲情在 民国最恰 当的代言人 , 当推穆儒丐 。 北京掀起如火如荼 的启蒙浪潮 时,穆儒 丐正在 日本 早稻 田大学 留学。他回国之时, 正好碰 上了辛亥革命 的洪流 。虽然穆 儒丐 自己并未沦落 到生计艰难 的地 步, 但辛亥 以后 , 北京旗人 的悲惨境 遇被 他写进 了以
而隔离本身 , 以及旗族作 为统治族群 的权 力优 势 , 又 赋予了旗族心理上的优越感 。这一点在清末排满 思
“ 北京完了。……他几经摧残 , 他 的灵魂早已没有了” “ 现在 和未来 的北 京……是魔窟 , 是盗薮 , 是 一所惨 不忍闻见的地狱。 ”
穆 儒丐 并非仅仅 哀叹 同族 旗人生 活沦入 底层 , 而是将这种变动的原 因上升到 了国族的高度 ,既愤
不可逆转的现实。 、 真正对北 京满一 汉为核心 的社会阶层造 成毁 灭
是 笑贫不笑娼 的 时代 ,有钱 的王八 ,都能大三
辈, 有侵 占北京。它让二百 多年 等级秩序分明的北京社会重新洗牌。 虽然清末许 多旗
人 的经济生活状况 已很窘迫 , 以致必须从 事前所不 为 的活计 ,但 他们毕竟在社会地位 上仍然 自觉高于 汉 人, 此时则不得不反思这种代代相传 的优越感。 如果说庚子 之后 , 通过清末新政与 启蒙运 动 , 旗 族还 能看到保种 自救的希望 的话 , 辛亥 之变 , 旗族 社 会 被猝不及防地拖入 了平 民化轨 道 , 开始 了贫 困、 屈
说 题材 , ……它都一次 又一次地 回到他的记忆里 , 勾
起他 的无限辛酸和义愤。” _ 6 ] 为什么老舍足足等 了近四十年 , 到1 9 6 1 年底 才 真正动笔写这部 自传体小 说呢?除了在 民国时期 或 许不太愿意公开 自己的旗 人身份之外 ,老舍创 作这 部小说真正 的难点或许在 于“ 它是 写满人为主 , 还偏
所持 的主义 , 是 和平稳健 的 , 他视 改革人心 、 增 长 国
民道 德 , 比胡乱革命要 紧得 多。” 伯雍 回答被 迫为娼 的旗 人女性秀卿“ 咱们北京好几十 万人 。 好几 十里的 面积 , 有一个地 方能养 活穷人 吗” 的疑 问, 将 原因归
结为“ 政治不 良 , 社会 腐败 ” , 同时极 其愤慨 地指 出 :
然而《 北京》 毕竟没有能力将旗族 的命运置于现
代 性话语 的总体架构 中进行思考 。“ 现代 性话语化解
家国之痛” 命题 的进一步 推进 , 体现 在另一位旗人作 家老舍的《 正红旗下》 中。 正 如许 多评论 者指出 的那样 , 民 国时期 的老舍 ,
一
方面隐匿 自己的旗人身份 , l 4 另一方面他又一 直
你也不想想 , 如今 是什 么 时候 ?如 今 是 民 国 了! 你 别 想 碴 蹦硬 正地 当你 那分 穷旗 人 了。 如 今
潮 中, 又被种 族革命论 者引 为 口实 , 如 邹容在《 革 命 军》 中指 出满汉 “ 虽 阅二百 年有 奇 , 而 满 自满 , 汉自 汉, 不相错 杂” , 出发 点是满 人“ 时 时恐 汉人之 叛我 , 而羁束 之如盗 贼” , 同时也“ 显然 有贱族 不得等伦 于 贵族之心” 。[ 庚子之前 的晚清 社会 变动剧烈 ,旗族 “ 坐食汉 人” 的状 况已经无 法维持 , 虽 然朝廷没 有 明文降 旨 , 但 民间的旗 民畛域正 在逐 渐被打破 。虽 然旗族 还保 留着心理上 的某些优 势 , 旗、 汉社会 生活的融合却是
于外人欺凌 、 政府腐败 , 更慨于 “ 国性沦亡 ” 。他最主 要的关注点 , 是社会心理 在时代剧 变中的价值 错位 、 伦理混乱。穆 儒丐发表于 1 9 2 3年的《 北京》 不但延续 了清末 北京 启蒙运动 中诸旗人 的“ 自揭疮疤 ” , 而 且 将旗人 的惰性 、 苟且 与冷漠 上升到 “ 不 懂人 的价 值 ” 的层面 。正如《 北京》 第 二章 里黄 氏将外甥女桂 花送 进窑子时对桂花娘说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