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压强浮力公式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

物理专题四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一、复习目标(1)熟记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公式(2)学会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二、知识储备1、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变形公式m= v=2、压强的计算公式p=(适用于所有压强) p=(适用于液体压强和密度均匀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计算浮力的公式有:(1)F浮= G排=(适用于知道液体密度和能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时)(2)F浮=(适用于知道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探究实验中用得较多)(3)F浮=(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4)F浮=(适用于知道压力的题目中)三、典例解析1、有关密度的计算例1、一个容器装满水,总质量为65克,将30克的沙子投入容器中,有水溢出,此时容器及水、沙子的总质量为83克,求沙的密度?针对性练习:1、质量0.9千克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0.1升,求:(1)冰的质量是多少?(2)冰的密度是多少?2、纯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某工厂生产的酒精要求含水量不超过10%,用抽测密度的方法来检验,则合格产品的密度应在什么范围之内?2、有关压强的计算例2、如图1所示,一梯形截面容器重10N,容器底面积是200cm2,倒入4 Kg水的高度是30cm。

(g=10N/Kg )求:(1)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2)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针对性练习:1、通常情况下,物体压在同样的泥地上,如果压强相同则压痕深度相同。

野生动物调查员在泥地上发现黑熊刚留下的足印,为了估算黑熊的质量,他把底面积为10 cm2的容器放在足印旁边的泥地上,再慢慢往容器中倒沙子,直到泥地上出现和黑熊足印相同的痕迹,测出此时装了沙子的容器总质量为1.25Kg,g =10N/Kg ,求:(1)装了沙的容器对泥地的压强(2)量出黑熊与地接触的足印痕总面积共800cm2,估算黑熊的质量有多大?2、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烹煮食物的温度,缩短烹煮的时间,人们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性质制造出了高压锅。

高中物理压强,浮力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压强,浮力归纳总结

压强、浮力单元复习一、学习要求:压强的基本概念复习液体压强的公式及其应用复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及相关复习浮力的基本概念复习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计算复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复习二、要点揭密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支承面相垂直.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支承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面,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3)单位:如重力、摩擦力等其他力的国际单位一样,是N.(4)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2.压强(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计算公式: p=F/S上式为压强的定义公式,可普遍适用于固体、液体以及气体,式中F为压力,单位用N;S为受力面积,单位用m2,p即为压强.(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Pa.1Pa=1N/m2它表示每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4)在生产和生活中,如果要减小压强,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果要增大压强,则可以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但从实际出发,压力大小往往是不可改变的,则减小压强应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应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3.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3)计算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ρgh式中ρ为液体密度,单位用kg/m3;g=9.8N/kg;h是液体内某处的深度,单位用m;ρ为液体压强,单位用Pa. 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的压强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ρ、深度h有关,跟液体重、体积、容器形状、底面积大小等其他因素都无关.由公式p=ρgh还可归纳出:当ρ一定,即在同一种液体中,液体的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在不同的液体中,当深度h相同时,液体的压强p与液体密度ρ成正比.(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如果只装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船闸、锅炉水位器、马路涵洞等就是连通器原理的应用.4.大气压强(1)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能流动,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1atm=76cmHg=1.013×105Pa。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一、压强的概念
1.压强的定义
2.压强的计算公式
3.压强的单位
二、压强的性质
1.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
2.超压与负压的概念和特点
三、压力的传递与压强的应用
1.压力的传递
2.压强的应用
a.刀刃原理与利刃的设计
b.空气垫原理与运动与气垫车
c.鱼类捕食的群体优势
d.液压装置的应用
四、浮力的概念和性质
1.浮力的概念
2.浮力与物体的浸没、浮沉条件的关系
3.浮力的计算公式
4.浮力的性质
五、建立浮力的经验规律
1.等体积法则的实验验证
2.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验证
3.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浮力的应用
1.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游泳救生圈和浮标原理
b.鲸鱼的浮出原理
c.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2.浮力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a.船只和潜水器的浮力原理
b.浮桥和浮码头的构造原理
c.浮石和浮冰的成因和运动规律
七、小结回顾
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压强的性质和应用
3.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4.浮力的经验规律和应用。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2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解析版)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22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解析版)

专题22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速记手册)考点1 计算浮力方法(1)称重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3)漂浮、悬浮:F浮=G物(二力平衡求浮力);(4)阿基米德原理:F浮=G物或F浮=ρgV排(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2.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上浮);(3)根据浮沉条件列出等式(一般平衡状态的居多)。

3.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①物重G与视重F;②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③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④上浮、漂浮、悬浮;⑤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⑥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体积V物、物体露出液体的体积V露。

4.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①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②密度;③液体内部压强规律;④浮力;⑤阿基米德原理;⑥物体浮沉条件。

考点2 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例1】一艘质量为2 000 t的货轮沉没在主航道60 m深的水底。

相关部门派出满载排水量为4 000 t 的打捞船进行打捞。

经过现场勘探后得知沉船排开水的体积为1 500 m3,决定采用浮筒打捞法(利用充满水的钢制浮筒靠自重下沉,在水下充气将筒内水排出,借助浮力将沉船浮出水面)进行打捞。

若打捞时所用钢制浮筒体积为200 m3,浮筒充气排水后的质量为30 t。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1)60 m深的水底受到水的压强。

初中物理·密度、压强和浮力

初中物理·密度、压强和浮力

中考复习资料·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密度、压强和浮力
【知识点汇总】
1.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2. 压强计算公式:P=F/S (则F=PS, S=F/P)。

3. 单位:帕斯卡Pa(国际单位);牛/米2。

(1帕= 1 牛/米2)
4. 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5. 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2)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 3)公式:P= ρgh(单位:h:米;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6. 大气压强:
1) 产生原因: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

(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Pa(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m高的水柱))
2)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3)测量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4)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

《压强和浮力》复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总结在初中物理中,压强和浮力是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是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的知识点总结:
1. 压强(Pressure):
- 压强定义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

公式为:压强 = 力/面积(P = F/A)。

-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N/m²)。

- 压强与力和面积成正比,当力增大或面积减小时,压强增大。

2. 浮力(Buoyancy):
-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浮的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强造成的。

-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除液体或气体的重量,即浮力 = 排放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出的液体的重量。

3. 浮力的原理:
- 浮力的大小与所处液体或气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和受力区域的形状有关。

-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在液体或气体中。

- 浮力的方向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反,即向上。

4. 浮力的应用:
- 船只和潜艇的浮力原理使其能够浮于水面或在水下航行。

- 气球和飞机的浮力原理使其能够在大气中飞行。

以上是2024年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密度、压强、浮力期末专题复习

密度、压强、浮力期末专题复习

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密度1.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定义式vm =ρ 对于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是恒量。

不能只从数学形式上得出ρ与m 成正比,ρ与v 成反比的结论。

对于同种的物质,无论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密度都是相同的。

例如,当铁的质量是原来的几倍时,它的体积也是的原来的几倍,而铁的质量跟它的体积的比值vm 却总是不变的,这体现了密度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这一特殊性。

2.掌握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会用密度公式求密度,把公式变形后求质量或体积;会运用密度公式做求比的问题;会用比例法解密度知识的应用题。

对密度,质量,体积三个物理量的关系,要注意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正比或反比的关系的。

①如果是同种物质,密度ρ就跟质量m ,体积v 没有比例关系,但由于ρ一定,可以说m 跟v 成正比;②如果物质不同,体积相等,则m 与ρ成比;③如果物质不同,质量相等,则v 跟ρ成反比。

学习利用比例关系解题,有时会使解题十分简捷和方便,平时也要注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考试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二)压强1.抓住特点,对比进行复习,将有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公式等对比进行分析。

是学习物理常用的方法。

如:①学习“压力”这一概念时,可将压力和重力进行对比分析,便于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认识列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压力不一定是由物体重力产生的。

但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支撑面上静止时,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

②学习“压强”概念时,可将压力和压强进行对比分析。

2.抓特性,简化分析和计算过程。

SF P =一般用来计算固体对受力面的压强。

p=ρgh 一般用来计算液体内在某一深度时的压强。

但对于上下截面相同,密度相同的柱形物体,如圆柱体、长方体等,也可以用p=ρgh 计算固体压强,若容器为柱形容器,这时,容器内所盛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的大小就等于液体的重力,所以就可以用S F P =计算液体的压强。

(三)浮力1.采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

浮力和压强物理知识点整理

浮力和压强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部分 质量 密度 浮力复习提纲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初二物理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点

初二物理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点

四、密度1•密度P: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p 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X103千克/米3;p水=1X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2•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X10-4米2,1毫米2=1X10-6米2。

五、压强1•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p ghh:单位:米;p:千克/米3;g=9.8牛/千克。

3•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X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3)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3)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力的计算和力的合成1. 力的概念•描述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N)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弹簧弹性力计算公式:F = k * x•重力计算公式:F = m * g3. 力的合成•最大合力和最小合力简介•多个力的合成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压强的概念: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 / A•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2. 浮力•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被浮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比例三、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v = Δx / Δt,a = Δv / Δt 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和半径、角速度的关系•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3. 动量•动量的概念: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量的计算公式:p = m * v•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合外力为零时,动量守恒四、力和机械功1. 功的概念•功的定义:力在运动物体上做的功•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功的单位:焦耳(J)2. 功率•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功率的单位:瓦特(W)3.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有用功 / 输入功) * 100%五、摩擦力和斜面1.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2. 斜面•斜面的概念:倾斜的平面•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分解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的定义和组成元素•杠杆的作用和原理•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2. 轮轴•轮轴的定义和组成元素•轮轴的作用和原理•轮轴的应用:滑轮组、齿轮等3. 力的传递和转换•力的传递:通过轮轴传递力的原理•力的转换:通过简单机械将力转换为有用功的原理七、能量和能源1. 能量的概念•能量的定义:物体做功的能力•能量的单位:焦耳(J)2. 势能和动能•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Ep = m * g * h•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Ek = 1/2 * m * v^23.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的转换示例: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总量不变八、电路基础1. 电流•电流的概念: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数量•电流的计算公式:I = Q / t•电流的单位:安培(A)2. 电阻•电阻的概念: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 / I•电阻的单位:欧姆(Ω)3. 电压•电压的概念:电势差,驱使电流流动的动力源•电压的计算公式:V = W / Q•电压的单位:伏特(V)九、串联与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概念:电流依次通过多个电器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串联电阻的计算公式:R = R1 + R2 +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概念:电流分流通过多条路径•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1/R = 1/R1 + 1/R2 + …3. 电路中的功率•电路中功率的计算公式:P = V * I•功率与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十、静电学1. 静电现象•静电现象的概念:电荷的积聚和移动•静电带电体和静电非带电体的概念2. 感应和导体的性质•感应现象:带电物体靠近导体时的电荷分布变化•导体的特性:导体内部电荷分布均匀3. 防静电和静电的应用•防静电方法:接地、加装避雷器等•静电的应用:静电粉末喷涂、静电贴画等以上提纲涵盖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的重点内容,适用于进行复习及备考使用。

有关密度压强浮力公式复习提纲

有关密度压强浮力公式复习提纲

F G mg = = S S S
F浮 = F向上 − F向下
若物体的下底面紧贴容器的底部,因为不存在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没有受到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 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排液=m 排液 g=ρ液 V 排液 g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或表示物体全部体积在液体里;或表示物 体部分体积在液体里,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2、若“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则表示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
有关密度 压强 浮力公式复习提纲
m (ρ与 m、 无关) 可变形为 m = ρV 和 m , 一、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V , ρ = V = 体积 V ρ ▲ 对公式的理解①同种物质ρ一定,m 与 V 成正比。当ρ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②同质量不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 ③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 。 ▲ 水的密度写作 1.0×10 千克/米 ;读作:1.0×10 千克每立方米;含义:每立方米水的 质量为 1000 千克。 ▲ 单位换算:10 千克/米 =1 克/厘米 =1 千克/分米 =1 吨/米 1 吨(t)=10 千克(kg);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 千克=10 克
3
3
;
3
1 克=10 毫克
3 3 3
3
1 米 (m )=10 分米 (dm )【升(L) 】; 1 分米 (dm )【升(L)】=10 厘米 (cm )【毫升(ml)】 当由G 求 ρ时,则用 G=ρVg 变形得 ρ = G Vg F 压力 二、压强公式: 压 强 = P= S 受力面积 变形得压力 F=PS 受力面积 S=F/P (以上公式对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 ▲ 单位: 帕斯卡 (国际单位) 简称帕, , 用符号 Pa 表示, 另有单位: (hPa) 千帕(KPa)、 百帕 、 兆帕(MPa) <G 物或ρ液<ρ物 ③ 悬浮 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④ 漂浮 F 浮=G 物或ρ液>ρ物

水的密度 ,压强,浮力复习

水的密度 ,压强,浮力复习

一.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二.密度的计算公式:三.密度的单位:四.常同见物质的密度:五.密度公式的应用:1.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2、一个铅球用了多年,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三者都没改变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2: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若把甲物体截去1/2、乙物体截去1/3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

注意:密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应用)4、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C、对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也大D、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5、一只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能装下1千克()A、酒精B、汽油C、柴油D、硫酸6、用质量相同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同的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C、铜球是实心的,铝球一定是实心的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7、一个铝球,它的体积是500厘米3,质量是540克,问是否是实心的?(已知ρ铝= 2.7克/厘米3)六.密度的测量:1、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2、液体密度的测量3、思考:不规则泡沫的测量(密度比水小的物体的测量)1、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瓶子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酒精、和盐水,不打开瓶盖,便可判断()A、甲瓶装酒精B、忆瓶装盐水C、丙瓶装水D、乙瓶装洒精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探究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2、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剩余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密度 压强和浮力

密度 压强和浮力

密度 压强和浮力要点提纲 一、密度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外界条件环境变化而变化。

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公式Vm=ρ(定义式)。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 3);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 3);单位转化,如=水ρ 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或体积大小无关,对于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改变物质密度的因素有: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等。

(可以和电阻的性质相类比)5.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 -V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右图所示。

6.测物质的密度:实验室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使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液体和固体不同)。

二、压力:由于两接触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注意:压力可以由重力引起,也可以是其他力引起的,如下图所示。

(F 压表示压力)GF =压FF =压FGGF F -=压FGG F <压GGGG三、压强 1.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帕(Pa )。

2.公式:SFp =,注意:这是原始公式,单位要统一使用国际单位,S 是受力面积,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存在的那个面。

3.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一般方法:(1)在受力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2)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3)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gh p ρ=mV 甲乙O 乙甲ρρρ>=甲甲甲,V m 甲m 甲V注意:这是SFp =的推导式,gh p ρ=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容器中液体的压强,h 为深度,为液面到液体内某点的竖直距离,同时也适用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的压强。

初三物理总复习第四讲力学专题之密度压强浮力.doc

初三物理总复习第四讲力学专题之密度压强浮力.doc

初三物理总复习第四讲力学专题之——密度、压强、浮力2 .压力压强大小的比较固体压力和重力的区别液体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区别比较压力压强(固体倒置、切割或叠加)比较液体压力压强(同一容器倾斜、倒置、装不同液体,不同容器)3 .比较浮力大小的三种方法典型应用例1两种液体,密度分别为Pl、P2,若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液的平均密度P=o 若等质量混合,则混合液的平均密度P=。

用它们来装满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烧杯,甲杯中两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乙杯中两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

若两杯的质量分别为M甲、M 乙,则M甲M 乙。

(填“>”、"V”或“ = ”,液体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例2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小球密度之比。

甲:P乙=2:3。

将它们都放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时两球所受的浮力之比F甲:F乙=6:5。

求甲、乙两球的密度。

例3如图所示为底面积和高都相同的两个容器4、8,里面装有深度相同的水,问:(1)分别放入相同的小木块浮在水面上(水不溢出),则液体对底部的压力大小是否相同?(2)如果原来两容器中液体都装满,再放入小木块,此时液体对底部的压力大小又是否相同?(3)如果仍是图中所示,当温度上升时底部压力大小乂怎样?A.人所受的重力逐渐增大C.人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9.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浮力都是由水产生的C.只有固体才能受到浮力的作用A.铁块的质量C.铁块所受的重力与浮力之差11.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则A.铁块受到的浮力大C.铁块与铝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B.铝块受到的浮力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强化练习1.试估算普通成年人受到的空气浮力是N (p空气=1.29kg/m3)。

2.假设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突然变为原来的1/2,对于航行在海洋中的轮船,它的质量将,它的吃水深度将。

3.某同学练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在横梁调平衡之前,他忘了将游码拨回零刻线,游码的示数为0.2go之后他测得某物体的质量为56.8g o物体的真实质量应该为go4.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5g处。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复习(学生版)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复习(学生版)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复习
一、密度、压强、浮力的基础知识:
1.密度公式:
2.压强公式:,液压公式:
3.浮力:
(1)称重法:□
(2)阿基米德原理:
(3)压力差法:□
(4)漂浮或悬浮:□
二、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理解,巧解其中物理量:
1.计算密度 的几种方式
2.计算体积v的几种方式
3.求解其他物理量
三、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运用:
【练习1】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和细线测定石块的密度,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受到的重力为2 N,再将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则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解:作出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力图:
【练习2】如图所示,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总体积的1/5 露出水面,不可伸长的悬绳处于松弛状态.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 N,木块边长为0 .1 m,容器底面积为0.03 m2,容器底部有一阀门K,求:
(1)木块的密度;
(2)打开阀门使水缓慢流出,在细绳断裂前一瞬间关闭阀门,
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
(3)在细绳断后木块再次漂浮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与断绳
前的瞬间相比,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如何变化? (g取10 N/kg)
解:(1)作出木块漂浮水面受力图:
(2)作出细绳断裂前一瞬间木块受力图:
(3)。

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点和练习 编辑稿luohu

密度、压强、浮力知识点和练习  编辑稿luohu

水的密度1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

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ρ与m 、V 无关),
▲ 对公式的理解①同种物质ρ一定,m 与V 成正比。

当ρ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②同质量不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或密度越小,体积越大)。

③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也越大)。

▲ 水的密度写作1.0×103千克/米3;读作:1.0×103
千克每立方米;含义:每立方米水的质
量为1000千克。

▲ 单位换算:103千克/米3=1克/厘米3=1千克/分米3=1吨/米3 1吨(t )=103千克(kg ); 1千克=103克 ; 1克=103毫克 1米3(m 3)=103分米3(dm 3)【升(L )】; 1分米3(dm 3)【升(L)】=103厘米3(cm 3)【毫升(ml)】 当由G 求ρ时,则用G =ρVg 变形得G Vg
ρ=
二、压强公式:=
压力
压强受力面积 F P S
=
变形得压力F=PS 受力面积F S P
= (以上公式对固体、液体和气体都适用)
▲ 单位:帕斯卡(国际单位),简称帕,用符号Pa 表示,另有单位:百帕(hPa )、千帕(KPa)、
兆帕(MPa) 单位换算:1kPa= 103Pa ,1MPa=106Pa
1帕=1牛/米2 1Pa=1N/m 2 含义:物体1平方米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 对公式的理解①F 是压力而不是重力,但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自由静止时F=G ,此时有:
F G mg
P S S S
===
②S 是受力面积——相互接触的(小)面积。

对“多腿物”要分清多少只“脚”的接触面积。

③压力F 一定时,受力面积S 越小,压强P 越大;反之受力面积S 越大,压强P 越小。

④受力面积S 一定时,压力F 越大,压强P 越大;反之压力F 越小,压强P 越小。

⑤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国际单位。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③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办法:•①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③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 水的压强: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面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

①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就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只适用于液体) 液体压力公式:F=PS (只要求会用公式判断液体压强、压力的大小,而不要求具体计算) 三、浮力(一)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向下向上浮F F F -=
若物体的下底面紧贴容器的底部,因为不存在向上的液体的压力,所以没有受到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

即:F 浮=G 排液=m 排液g=ρ

V 排液g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或表示物体全部体积在液体里;或表示物体部分体积在液体里,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2、若“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则表示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

3、V 排液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它与V 物(物体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排液= V 物
(2)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 排<V 物 ,此时V 物=V 排液+V 露 4、F 浮=G 排液,G 排液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而不是物体本身的重力
5、由F 浮=ρ液V 排液g 可知,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ρ液)及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液)有关,而与跟物体本身的性质(密度)、形状、质量、体积、液体的质量、深度没有直接关系。

6、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亦适用:F 浮=G 排气=m 排气g =ρ空气V 排气g(物体一定全部浸没在大气中,此时V 排气=V 物) (三)浮力计算方法:1、公式法: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液=ρ

V 排液g
2、二力平衡法:悬浮或漂浮时F 浮=G 物
3、压力差法(定义法):F 浮=F 向上-F 向下(已不要求)
4、称重法(三力平衡法):F 浮=G -F 拉(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为重力G ,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称得的是拉力F 拉) (2、4式不能同时用) 当求物体密度时还要结合用到G 物=m 物g =ρ物V 物g(由G 物或m 物求ρ物) (四)判断物体的浮沉:
①上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②下沉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③悬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④漂浮F 浮=G 物或ρ液>ρ物
(五)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①采用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 浮=G 计和F 浮=ρ

V 排液g 原理工作的
②密度计上的刻度线不均匀,读数“上(浸得深)小下(浸得浅)大”。

2、船:①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必须做成空心,虽然受到的重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很多,排开更多的水,达到增大浮力F 浮=ρ

V 排液g ,最终使F 浮=G 船,浮在水面。

②a 、轮船由江河驶入海里: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上浮一些(吃水浅些)。

b 、轮船由大海驶入江河里:重力不变,浮力不变,轮船将下沉一些(吃水深些)。

3、潜水艇:①采用:浸没水中后浮力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向水舱充水或排水)来实现沉浮。

②潜水艇在水面下无论在上浮、下沉,受到的浮力不变。

a 当向水舱充水时,潜水艇的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潜水艇下沉;b 当重力等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时,潜水艇悬浮;而排水时,重力减小,当重力小于浮力,即ρ平均<ρ水,则潜水艇上浮。

4、气球和飞艇:①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升空时ρ
平均

空气。

②气球和飞艇重力不变,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

如减小体积,则有F 浮<G 球下降。

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