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势病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 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输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手指托住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主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住患者头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2-5指,肘后部顶住患者肘窝部,令患者屈肘,然后医者右手推按患者头部,左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2) 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3) 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 X线片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前凸改变,椎间隙可能变窄,边缘可有骨赘。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典型表现:
1) 有明显急性腰扭伤史。
2) 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下腰段为好发部位。
3) 腰骶部有明显疼痛点和肌痉挛,伴脊柱侧弯以减轻疼痛,有明显的放射性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
2.查体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肌痉挛、僵硬,脊柱侧弯畸形,活动受限。
3.X线平片检查常无明显阳性发现。
根据外伤后腰骶部疼痛、肌痉挛。有明显的放射性牵涉痛,咳嗽,小便时加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肌痉挛、僵硬。x线平片常无明显阳性发现等可确定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腰部有外伤史,腰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痛处拒按,腰部板硬,活动困难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薄或薄黄,脉沉涩。
2.湿热内蕴证:伤后腰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体红肿,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方案
1.推拿治疗
(1)治则:舒筋通络、消肿止痛。(2)穴位及部位:肾俞、委中、阿是穴(3)手法:滚、按、揉、弹拨、扳法。(4)操作:
①.患者俯卧位。用滚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到疼痛点,然后在伤侧顺骶棘肌纤维方向用滚法,往返3~4遍,配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压力由轻到重。②.患者俯卧位。按揉肾俞、拿委中,以酸胀为度,再在痛点上下方用弹拨法治疗,手法以柔和深沉为好。③.患者俯卧位。在受伤一侧,在骶棘肌纤维方向,进行直擦,以透热为度。
④.腰椎伴有小关节紊乱、滑膜崁顿者,可使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做腰部斜扳法治疗,亦可选用背法治疗。⑤.术后患处可配合湿热敷、蜡疗、磁振热治疗
2.药物治疗
①气滞血瘀证: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可选身痛逐瘀汤、活络效灵丹等。②湿热内蕴证;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可选二妙丸方加减。③疼痛剧烈时可选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和肌松类药物治疗。
3.功能锻炼;早期卧床休息,后期功能锻炼,如采用五点式法,飞燕点水等治疗,以加强腰背肌力量,防患于未然。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腰部活动障碍评分标准
2.湿热蕴结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每遇热天或腰部着热后加重。遇冷减轻,活动后或可减轻,口渴不欲饮,身体困重,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处固定,痛处拒按,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后不利,则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常有外伤、劳损病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4.肾虚证
(1)肾阴虚证:要不隐隐作痛,缠绵不愈,腰膝酸软无力,喜按喜揉,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肾阳虚证:腰痛恶寒,喜温喜按,腰膝酸软无力,遇劳加重,卧则减轻。常伴有肢寒怕冷,少气乏力,少腹拘急;舌胖,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机体情况,可选用以下治疗手法。
1.点穴法:以双手拇指指腹前部从肺俞穴开始,顺棘突两侧点按各腧穴直到膀胱俞。可按压片刻后放松,然后再按压,反复按压时可配合局部揉法。
2.推压法:用双掌按压与脊柱两旁,给与一定的压力并推向两侧。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上腰部棘突开始逐渐向下直至腰骶部。重复3~5遍。
3.弹筋法;用拇指及四指相对,捏起肌束,然后稍加挤捏由手指间将肌束挤弹而出。此手法要求轻柔。
4.揉法:单手张开虎口,以拇指及其他四指分别置于两侧肾俞穴,轻轻揉按,也可只用双侧拇指分别按于两侧肾俞穴进行上述手法。
5.侧扳法: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腿伸直,患腿略屈曲。医师立于病人腹侧,一手置于髂嵴处,另一手放于肩部。使病人躯干扭转到一定程度,轻轻晃动。待肌肉完全放松后,双手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可感到腰部有弹响。要注意手法用力轻柔、适度。
6.提捏法:用食指和拇指提捏腰部及大腿后侧肌肉,由上而下,由轻到重,反复数次。可起到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
7.其他手法:如坐位旋转法。
(二)中药疗法
1.寒湿阻络证
治法:散寒祛湿,温通经络。方药:双了拐
2. 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方药:二妙散加减。
3、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安络痛胶囊。
4. 肾虚证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方药: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肾阳虚)
(三)西药治疗
可依据病情需要给予对症治疗,如非甾类止痛药。
二、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