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概念发展与生活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发展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发展(许明智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人们都希望健康,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和幸福的源泉。
任何时代和民族均把健康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原来单一维度、消极的健康模式向着多维度、积极的整体健康模式发展,加深了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健康事业的发展[1]。
一、传统的健康观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
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将有无疾病视为健康的标准,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2]。
这个单一维度的健康模式使医生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是一种消极的健康观。
同时也忽视了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不同的职业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也不相同。
运动教练也许认为,饮食规律,经常体育锻炼,保持体重正常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就是健康;临床医师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心理学家认为健康还要包括具有应对情绪问题和心理创伤的能力[3]。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入,发现这些观点不够完善,仅强调了健康的某些方面或维度,而忽视了整体健康(holistic health)。
现代医学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向着多维度的、积极的、整体的健康模式发展。
二、现代的健康观现代的健康观认为,健康不在仅局限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47),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4]。
健康的概念及内涵

健康的概念及内涵健康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到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健康并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它的概念还囊括了许多其他方面。
本文将探讨健康的概念及内涵,并对如何保持健康提供一些建议。
1.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
它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平衡和稳定,包括自我感觉良好、具有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包括人际关系的良好、社交能力的强化等。
2. 健康的内涵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全面的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包括身体机能的正常,如良好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健康等。
心理健康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情感的稳定和调节等。
社会健康包括积极的社交关系、健康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参与等。
健康的内涵还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来理解。
对于个体来说,健康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注重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对于社会来说,健康也包括社会公平、环境卫生等方面。
3. 保持健康的建议为了保持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重视健康教育。
提高个人和社会对健康的认识,了解如何保持健康,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基础。
其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此外,人们还应该避免暴饮暴食、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和长时间久坐等不良习惯。
最后,保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总结起来,健康是一个关于身体、心理和社会的综合概念。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针对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保持全面的身心健康。
除了个人的努力,社会和政府也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和条件。
+2200字完成。
健康内涵发展历程

健康内涵发展历程
健康内涵发展历程: 人类健康是生活的基石,随着社会的进步
和科技的发展,对健康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变。
健康内涵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理健康
在人类对健康的认知初期,主要关注的是生理健康。
这时人们认为,健康是指身体机能正常,没有疾病或病症。
人们关注的主要是营养摄入、体重控制以及一些基本的身体指标,如心率、血压等。
这个阶段聚焦于疾病的防治和身体健康的维护。
第二阶段:心理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
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心理压力、情绪管理以及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人们更加注重平衡个人心理健康与外界压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健康是身心和谐的结果。
第三阶段:社会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体的健康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环境的改善。
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个体、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
第四阶段:全面健康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心理和
社会健康的综合,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健康内涵。
例如,环境健康、职业健康、情感健康、全球健康等。
人们开始倡导全面健康,提倡综合性的健康理念,并不断研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体和社会的健康水平。
总结:健康内涵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关注生理健康到逐渐关注心理、社会和全面健康的过程。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健康内涵的发展还将继续前行。
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内涵

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内涵健康,是人类追求的一种基本价值和目标。
它是指人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正常状态,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以及积极、全面地参与社会生活。
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状况,还包括心理的平衡和社会的适应。
1. 健康的综合概念健康并非一个单一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理解和定义。
一般来说,健康可以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
1.1 生理健康生理健康是指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包括身体运动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等。
它表征着身体的正常生理状况,是基本的健康状态。
1.2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平衡状态。
它不仅仅涉及到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表达,还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感知和互动。
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提升。
1.3 社会健康社会健康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和群体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状态。
它包括了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以及以合理方式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社会健康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健康的本质内涵健康的本质内涵体现了健康概念的深度和宽度。
它不仅代表着一个人身体和精神的良好状态,还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状况。
2.1 身体的良好状态健康的本质内涵首先体现在个体身体的良好状态。
这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以及维持正常体重、饮食和运动的习惯。
身体的良好状态是健康的基础,它给个体带来了积极的生活体验和能量。
2.2 心理的平衡和稳定健康的本质内涵还体现在个体心理的平衡和稳定。
这意味着个体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以及具备应对困难和逆境的能力。
心理的平衡和稳定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3 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健康的本质内涵还体现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一个健康的个体不仅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还注重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个体的健康状况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健康的个体能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健康的概念定义

健康的概念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整的健康状态。
具体来说,健康涉及到个体的生理功能和器官的正常工作,以及心理的平衡和社交能力的正常发展。
健康既是个体的基本权利,也是个体能够实现自己潜能和幸福的基础。
一、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健康的核心要素之一。
身体健康包括个体的细胞、器官和系统的良好运行,以及身体的健全和抗病能力。
身体健康的标志包括正常的体重、正常的身高发育、强壮的肌肉、灵活的关节、良好的体力和耐力等。
同时,身体健康还包括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如营养、水分和休息等。
身体健康需要个体注重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合理的饮食包括摄入充足的各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
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定期洗澡、保持环境整洁和预防疾病传播等。
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保持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作。
二、心理健康健康还涉及到个体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情感、思维和行为方面的平衡和稳定。
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正向的思维方式和适应性的行为模式。
个体的心理健康取决于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平衡和调节。
内部资源主要包括个体的自尊、自信、内在动力和适应能力等。
外部资源主要包括良好的家庭关系、支持性的朋友群体和积极的社会环境等。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个体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个体应该尽量采取积极的情绪体验,平衡正向和负向情绪,并及时通过适当的途径来表达情感。
个体应该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正面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调整不良心态。
个体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避免过度压力和不良行为,如滥用药物、过度饮食和不良社交习惯等。
三、社会健康健康还涉及到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的良好关系和积极参与。
健康的概念是指哪一种状态

健康的概念是指哪一种状态健康的概念是指哪一种状态健康的概念是指“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汉语成语,意思是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
出处是《八骏图》。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健康领域包括哪些方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健康的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四大类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2、环境因素: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
3、生物学因素:即基因遗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卫生医疗因素: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
科学锻炼身体有哪些主要方法1、首先,一定要熟悉自己的身体状态,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
知道哪些运动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2、在锻炼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物极必反。
”并不是锻炼的时间越长、力度越大就对身体越好,锻炼量一定要适中。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锻炼方式,这样,才能将锻炼当成是一种乐趣,在锻炼中获得快乐,获得身体健康,一举两得。
4、一定要坚持住。
良好的身体健康并不是一两次的锻炼就可以带来的,需要的是日积月累。
如何在工作中保持身体健康过平衡的生活。
不要太忙,也不要太闲。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也知道忙到什么时候该给自己放个假,哪怕是一天之中也要劳逸结合,这种忙与闲的节奏感要有意识的把控好。
健康的定义概念

健康的定义概念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完全良好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病症,还包括身体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生理的平衡状态。
健康的定义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多个方面。
健康不仅是个体的状况,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身体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一个人身体的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身体疾病。
身体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疾病,还包括了充足的能量、良好的体重、适当的运动、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身体健康的人通常有充沛的精力和活力,可以积极地去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个体的心理和情绪的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了积极的情绪、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社会健康包括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实的社会活动、尊重他人、参与社会公益和对他人负责等。
社会健康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并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互信和和谐的关系。
环境健康是指个体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健康包括了清洁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健康的饮用水、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
环境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环境中的污染和毒素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
环境健康的人通常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和有益健康的环境中。
健康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推动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总之,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多个方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需要身体和心理的完全良好状态。
个体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关注健康问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
只有在健康的基础上,个体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健康的理解

对健康的理解健康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它不仅指身体的健全,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
对于每个人来说,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健康的概念、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和促进健康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对健康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一、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
从身体层面来看,健康意味着没有疾病,器官功能正常,身体机能充沛。
同时,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备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挑战,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和情绪管理能力。
社会健康则强调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和谐与适应能力,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参与度。
综合来看,健康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状况,还包括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
二、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良好的健康状况使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身体健康的人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更有活力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其次,健康对于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只有身体健康,人们才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拥有更多的社交和娱乐活动的机会。
在心理层面,健康的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更快乐,更乐观,更有自信。
最重要的是,健康是实现个人梦想和目标的基础。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人们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充分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三、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方法为了保持和促进健康,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科学饮食: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摄取充足的各类营养物质,限制高糖、高盐、高脂的食物摄入。
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
2. 定期锻炼:适当的运动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瑜伽等,坚持每周锻炼几次,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
这些习惯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健康的几个概念

健康的几个概念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完整性的状态。
它不仅仅是缺乏疾病或身体不适,而是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以下是关于健康的几个概念的详细解释:1. 生理健康:生理健康是指身体系统的正常运作和功能。
它包括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有无慢性疾病、能量水平和代谢率等。
保持适当的体重、正常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都是保持生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心理适应能力和认知功能。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缺乏心理疾病,而是指一个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挑战,具备适应和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学会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实现。
3. 社交健康:社交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良好状态。
它包括个体与家庭、朋友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
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与他人建立支持性的关系,参与社交活动和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都是保持社交健康的重要因素。
4. 心灵健康:心灵健康是指人们心灵内在的和精神层面的健康。
它包括一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对生活的及时和适当的反应。
拥有积极的心灵健康对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修养心境、追求内心平衡和寻找人生意义来保持心灵健康。
5. 全人健康:全人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交领域都处于良好状态。
它强调身体和心灵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人健康的影响。
全人健康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个人行为等。
总而言之,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不仅仅是身体的状况,而是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心灵的健康。
它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实现全人健康的目标。
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健康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健康是一种积极而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关注。
谈谈你对健康的认识

谈谈你对健康的认识健康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我们应该对健康有更多的认识和关注。
在本文中,我将谈谈我对健康的认识,包括健康的定义、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健康并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等多个方面。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器官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疼痛;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状态稳定、积极向上,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社交健康是指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社交活动和参与。
二、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首先,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快乐。
其次,健康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就也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身体不健康,就很难有精力去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
此外,健康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大部分人都拥有健康,社会就能够更加和谐稳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如何维护健康维护个人健康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营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太多加工食品。
2. 适度的运动: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瑜伽等运动方式,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免疫力。
每天坚持30分钟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3. 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神,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4. 积极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压力过大。
可以通过娱乐、阅读书籍、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自己,减少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6.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
名词解释健康

名词解释健康健康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上的不适,而是一种身心灵的完整和平衡状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健康的定义、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持健康。
健康一词最早来自于古英语中的hǣlth,意思是“整体”或“完整”。
从根本上说,健康意味着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平衡和协调。
这不仅包括了身体健康,也包括了心理和社会福祉。
在身体健康方面,健康意味着体内各个系统正常运作,没有疾病或疼痛。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体能和充足的能量,能够完成日常活动和应对各种挑战。
此外,身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营养和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睡眠,以及合理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
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思维和情感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生活挑战和压力。
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情绪问题,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除了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一个社会健康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互动和支持关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维持健康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健康的个体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拥有更高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此外,健康还与个人的幸福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身体健康使人能够参与各种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
心理健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情绪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健康也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健康的社会成员可以更好地贡献给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健康的社会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减少对社会资源的压力。
为了维持健康,个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一个健康的饮食应包括丰富多样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产品和健康脂肪。
健康概念的表述

健康概念的表述引言健康是人们对身体和心理完美状态的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探讨健康概念的表述,通过多个层次的讨论,全面、详细、完整地探索健康的定义、保持健康的方法以及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定义健康的复杂性1.维基百科的定义:–健康是指在生活的各个层面达到良好状态的综合概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交方面的适应能力。
–健康与疾病相对,在不同文化和时代有不同的解释。
2.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完全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无残。
–健康不仅仅是缺乏疾病或残疾,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维持健康的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1.饮食健康:–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食用蔬菜和水果:提供丰富的纤维和抗氧化剂,有益于身体健康。
2.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或骑自行车。
–增加肌肉和骨骼强度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3.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晚应保持7-9小时的睡眠,充分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思维清晰。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建立积极的心态:–心理健康和积极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培养乐观的心态、培养适应力和心理韧性,有助于面对困难和压力。
2.应对压力和焦虑:–学会放松技巧,如冥想、呼吸练习和休闲活动。
–建立有效的应对策略,如寻求支持、解决问题和调整期望。
社交与健康的关系1.社交关系的重要性:–社交互动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提供支持和增加幸福感。
–缺乏社交关系会导致孤独、抑郁和健康问题的增加。
2.健康社交关系的建立:–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俱乐部或志愿者团体。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和情感。
健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个人层面:–健康是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健康使个人能够充分发挥潜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2.社会层面:–健康人口能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健康概念

健康概念最初的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也不虚弱,这样就健康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内涵也在逐年丰富和完善。
如今,健康的概念已经由一维发展到了四维。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里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
这个概念中的四维指的就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修养。
也就是说,作为21世纪的健康人。
应该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完美结合。
健康的十条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个人卫生要做到四勤讲究个人卫生,既体现了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修养,又有利于促进个人健康,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健康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讲究个人卫生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漱口刷牙。
抽烟酗酒损人不利己医学研究表明吸烟可以造成40种致命疾病,包括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肺癌等。
另外,几乎所有的肌体组织、器官或系统均可受到吸烟的影响,其中最敏感的部位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就连免疫系统也被认为很可能受到吸烟的破坏。
抽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其中的有毒成分(尼古丁、焦油、亚硝胺)等。
酗酒造成的危害其实不亚于抽烟,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车辆意外事件与酗酒有关的占第一位,酗酒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肝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另外,酗酒还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打架斗殴,性骚扰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完全身体、精神和社会福祉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这个定义是在1948年WHO宪章中首次提出的,但这只是一个简要而抽象的定义,没有具体细则。
然而,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WHO对健康的定义已经得到了更细致的阐述。
首先,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健康。
这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上都具备良好的健康状况才能被认为是健康的。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并且没有严重的疾病或疾病风险。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上的平衡和良好的情感状态,包括积极的情绪、健康的心理自我和适应力。
社会健康是指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关系,包括能够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区关系。
其次,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残疾,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的福祉。
这意味着健康不仅仅是缺乏疾病的状态,还涉及个体以及社会对健康的整体评估。
身体和心理的福祉可以通过各种标准来评估,包括生命质量、身体功能状况、心理幸福感等。
社会福祉则涉及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例如就业、社交参与、社区参与等。
此外,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个体的健康状态可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行为、环境和社会因素。
例如,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习惯、环境条件以及社会支持和社会不平等等的影响。
因此,个体的健康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评估和干预。
最后,健康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目标。
个体和社会应该不断努力提高和维持健康状态,通过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和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个体责任与社会责任相互交织,个体的健康行为和选择会对整个社会的健康产生影响,而社会的政策和环境也会影响个体的健康。
总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残疾,还包括福祉的综合评估。
健康是一个动态且不断推进的目标,个体和社会应积极参与保持和促进健康。
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历程

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历程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健康概念主要与自然界的平衡和人体的调和相关。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健康是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而疾病则是身体和心灵的不和谐状态。
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逐渐深化。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医学被纳入科学体系中,人们开始将健康与疾病联系到人体的解剖、生理和化学等知识上。
法国医学家巴斯德提出了病原体学说,认为疾病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这引发了人们对预防疾病的关注。
同时,人们还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开始关注,如水质、空气污染等对健康影响的认识逐渐增强。
到了19世纪,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入。
以德国的自然医学为代表的整体主义观念开始盛行。
自然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健康就是人体与环境的和谐状态。
这种观念的典型代表是霍米奥斯理论,即“相似疗法”,认为治疗应该选择与疾病症状相似的药物来调整人体的平衡状态。
20世纪初,人们对健康概念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
社会学家介入研究健康不平等问题,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人们意识到,不仅个体的生物学状态对健康产生影响,社会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也对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进一步扩展。
在20世纪中叶以后,医学和生物学的进步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科学化。
人们开始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发展了基因检测和预防医学等新领域。
此外,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又出现新的变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无疾病的状态。
健康概念开始转向综合性的理解,强调身体、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健康。
人们追求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交健康、环境健康等多维度的健康观念。
总之,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历程经历了从自然和整体观念到科学化和综合化的转变。
[最新]健康教育与发展
![[最新]健康教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552d8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8.png)
健康教育与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健康的认识逐渐深化,对健康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人们比过去更关注自己的健康。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必要的健康知识,掌握保持健康的技能,使具有健康实用价值的科学知识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改善、维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提高全民族的基本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水平。
一、健康概念的演变与发展关于健康,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作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提出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作为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英国教育家洛克则强调若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而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则形象地指出,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的确,没有健康作为基础,人生的一切都会黯然失色。
健康是一个综合的历史性的概念,是人类生命存在的良好状态,是人们生活的目标。
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发生变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搏斗过程中,若失去了健康就无法生存,此时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就等同于生命。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社会物质资料的日渐丰富,人类才有可能考虑抵御和消除疾病和伤痛,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衡量健康的标准是以其是否患病为尺度的,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
随着科学枝术的发展和新兴边缘学科的兴起,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日益深入,对健康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这一定义改变了以往健康仅指无生理异常现象而免于疾病的观念。
20世纪5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健康不仅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心理、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传播一定的健康知识,促进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的环境,并学会在必要时求得适当的帮助,从而保护和促进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健康的因素〔2022-01-11 13:55:00〕一、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二、健康的标准标准一,依据WHO对健康的定义,人的健康的标准可概括为三条:1、躯体健康:指人的肌体及其生理功能方面的健康,包含身体发育正常,体重适当,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皮肤有弹性,睡眠好,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等。
2、心理健康: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含智力发育正常,自我人格完整,心理平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较好的自控能力,精力充分,情绪稳定,处事乐观,能沉着不迫地负担一般生活的付出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劳累,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准则及道德标准,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具有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法的主观心愿和自觉行动,能够对健康障碍采取及时、合理的预防、医治和康复措施。
3、社会适应性良好:指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同时,还应该经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掌握与自身开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科学知识或专业技能,培养从事工作、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综合素养,不断丰富人生经历、累积人生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标准二,WHO依据健康的含义,还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分的精力,沉着不迫地负担一般生活的付出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劳累。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当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特长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响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牙,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饱满,皮肤有弹性。
以上10条,表达了健康所包含的躯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内容。
健康的概念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的概念健康的定义是什么健康是为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福利所必需的,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
健康的定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健康的定义,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
现代健康的含义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
健康的标准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衡量是否健康的十项指标:精力充沛,能积极地对待日常生活和工作1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逃避、不挑剔;2.良好的休息习惯,充足睡眠,味觉、嗅觉和听觉灵敏;3.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4.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5.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6.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7.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8.头发光洁,无头屑;9.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10. 足趾活动性好,足弓弹性好,肌肉平衡能力好,脚且没有疼痛、没有拇外翻。
11.社会关系相处融洽,也可谓健康。
12.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基本财富之一;健康是优质生活质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从容不迫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和身处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公式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后,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科学的休息)疾病=(懒惰+嗜烟+嗜酒)以上公式说明,有益于健康的是“长寿三要素”,公式中分子越大身体越健康,分母越大身体越差。
健康的概念有哪四条

健康的概念有哪四条健康的概念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它涵盖了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的各个方面。
健康不仅仅是缺乏疾病,还包括身心的平衡与和谐,以及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
在本文中,我会探讨健康的四个主要方面,并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
首先,身体健康是健康概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拥有健康的身体状况、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强大。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通常会感到活力四溢,拥有足够的能量去应对日常生活的各种挑战。
身体健康还意味着没有严重的疾病或慢性病,并保持了适当的体重和体型。
例如,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会经常锻炼身体,比如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或进行瑜伽课程。
他们会关注自己的饮食,并选择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来满足自己的营养需求。
此外,他们会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例如血压、心率、胆固醇和血糖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自己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第二个方面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意味着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会拥有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能够适应生活的压力,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还涉及到一个人的认知和情绪的平衡,比如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
举个例子,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失败、挫折和压力。
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适当的支持,并通过与亲友交流、写日记或参加冥想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此外,他们还会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以维持心理健康的平衡。
第三个方面是社交健康。
社交健康涉及到一个人的社交关系和社会参与度。
一个社交健康的人会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互动。
他们会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如加入团体、社区服务或志愿者工作等,从而感受到社会的认同和归属感。
举个例子,一个社交健康的人会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比如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关系。
他们会参加团队活动、社区活动或社交聚会,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此外,他们还会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并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来回馈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的概念发展与生活
摘要: 本文对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健康四维新概念的内涵,由于人体结构、生理、心理、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4个层次, 并且后面的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以及提出对健康新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健康概念健康层次健康发展生活
人人都希望健康,但什么是健康,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怎样维护健康,也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的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
1. 建立在疾病基础上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主要围绕着如何抵抗疾病这一核心,先后出现了依赖巫医、医疗治病、求长生之道和预防疾病等多种形式。
远古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不能正确解释疾病的实质,只能用“上天和神灵的力量或惩罚”来认识疾病。
把人类的健康与并不存在的鬼神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唯心的不科学的健康观。
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医药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健康是可以把握、不依赖于天命的。
并逐渐形成了健康就是能正常工作或没有疾病的机械唯物论的健康观。
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疾病的原因有了一定了解,形成了健康就是保持病原、人体和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的健康观。
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通过炼丹术和养生之道等途径来达到预防疾病、长生不老的做法,这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健康的极度需求程度。
18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提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疾病就是健康受损,在形式上形成了健康的循坏定义,只反映了健康的负向作用,是健康的消极定义。
这类定义既没有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阐明健康的特征,只是借助健康的对立面——疾病来证明健康。
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健康、谋求健康和评价健康实际意义并不大。
事实上健康和疾病以及亚健康都是人体生命过程中的不同的质态。
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所以,这种建立在疾病基础上的健康概念
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健康的发展。
2.四维健康新概念的出现尽管人们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事与人违,疾病往往悄悄缠身,使人感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人生旅途的艰难,有的人因此而英年早逝,有的成了长期“专职”病患者,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也越来越宽,新病、奇病、时代病、富贵病不断袭来。
人们在与疾病不断抗争中,慢慢地认识到健康不单纯是肉体无痛无病,还与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健康的内涵不断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 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 。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著名的健康三维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新概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四维健康新概念是WHO对全球21世纪医学发展动向的展望和概括,要求当前的生物医学模式必须向生物—心理—社会新模式改革发展,要求由单纯治疗疾病的cure medicine变为预防、保健、养生、治疗、康复相结合的care medicine,要求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无药物治疗相结合,与环境自然和谐发展,与科学和社会协调协同可持续系统化发展。
四维健康新概念同时也为体育科学在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空间,指明了方向。
二、健康新概念的内涵
健康新概念从人体结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入手,从4个层次理解健康。
1. 生理健康层次生理健康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
这是生物医学的基本认识。
人体的生理功能指以结构为基础,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目的,协调一致的复杂而高级的运动形式。
生理健康是其他健康层次的基础,尽管它是低层次的自然人的健康。
2. 心理健康层次心理健康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发展。
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三项原则是:(1) 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指心理反映客观
现实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均应同客观环境保持一致;(2) 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指一个人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和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的统一体;(3) 人格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 道德健康层次道德可简单解释为做人的道理和应有的品德。
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他”;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
4. 社会适应健康层次社会适应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及婚姻、家庭、工作、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适应。
社会适应良好, 不仅要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不仅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且能创造性地取得成就贡献于社会,达到自我成就、自我实现。
这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缺乏角色意识,发生角色错位是社会适应健康不良的表现。
所以,社会适应健康是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为基础而发展了的高级健康层次。
三、对健康新概念的理解
最新的健康概念包含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其实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身体和心理的素质状况,而道德健康则取决于自身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
因此,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的治疗疾病变为积极主动的掌握健康,由治身病发展到注重治心病、治社会病、治道德缺损病。
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工作繁重、风险多、压力大,人们烦恼丛生,旧烦恼刚刚消除,新烦恼又产生,无论高官还是平民,无论富者还是贫者,差不多都有大大小小的烦恼,许多疾病包括身病心病、社会病、道德病大多由烦恼伴随而生。
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为什么烦恼反而越来越多。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贪欲并不因为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减少,精神滑坡导致道德缺损是现代病的重要根源。
因此,预防疾病单单注意衣食住行和加强个人卫生、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看来首先要从完善道德做起,治愈道德缺损症是健康之本。
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他必然是心理健康者,心理健康心地善良、心态安定就能与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就能适应社会
的变化,又不会随波逐流。
道德完善、社会安定、心理健康必然净化自然环境,促进生理健康,达到“仁者寿”的目的。
健康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过程,现代健康具有多维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明的丰富以及对健康概念认知的影响因素,健康的维度还会继续扩展。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对健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身体强壮并不等于健康,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理解健康,注重我们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多接触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忠伟.人类健康概念解读[J].体育学刊,2004,11(1) :132- 134.
[2] 韩萍.健康新概念[J].中国中医药.2003,1:46.
[3] 梁浩材主编,戴汉腾著.心理与健康.第1版.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1: 4.
[4] 王效道主编.心理卫生.第1版.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8—30.
[5] 金燕.浅论健康在现代生活中的内涵、外延及意义.高等理科教育,2002,2:1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