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合集下载

音乐学概论音乐的审美性1000字

音乐学概论音乐的审美性1000字

音乐学概论音乐的审美性1000字音乐是小学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歌唱音乐,了解音乐的各种要素,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和魅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教唱式”教学模式,老师按照学习歌词、歌谱、领唱、学生跟唱的套路照搬,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

这种教学模式手段单一,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1启发生动之想音乐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

如果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纪律,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音乐就是去了本身的意义。

只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孩子们心情愉悦,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

反之,使学生感觉厌恶、压抑的音乐课,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所以,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注重语言的艺术,用快乐感染学生,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选取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片,每一首曲子都是视觉与听觉的盛宴,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以教会孩子唱一首歌为目的,更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意境之美,培养审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鸟,请到这边来》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启发孩子们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象,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时,笔者先这样导入课题:“春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小朋友,你们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用天真的童言诉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

接着,笔者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轻松的音乐配着深情的朗诵:春天来了,春风轻轻的吹,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

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景象映入学生的眼帘,他们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

学生一边聆听着优美的旋律,一边欣赏着春天的美景,在这惬意的享受中很容易就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春天之美,音乐之美。

音乐学概论期末总结

音乐学概论期末总结

音乐学概论期末总结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表达情感、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

在本学期的音乐学概论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了更高的欣赏和鉴赏水平。

首先,我们学习了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音乐起源于人类生活的本能需求,是一种天然的语言形式。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流派。

我们学习了古代音乐发展的历史,了解了古代音乐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同时,我们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习了巴洛克、古典、浪漫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与代表作品。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素养,也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

其次,我们学习了音乐的元素与结构。

音乐的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分析了不同类型音乐的旋律特点与节奏形式,并通过作曲分析的实践课程锻炼了我们对音乐结构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学习音乐的元素与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水平。

此外,我们学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音乐类型。

音乐是不同文化间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不同文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我们学习了非洲音乐、亚洲音乐、美洲音乐以及俄罗斯音乐等不同地域的音乐类型。

这些音乐类型各具特色,有的强调节奏感,有的注重和声,有的突出情感表达,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类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此外,在课堂上我们还学习了音乐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音乐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

我们学习了音乐史学、音乐分析学、音乐心理学等音乐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了音乐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音乐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恰当地进行音乐分析和音乐评价。

最后,本学期的音乐学概论课程还通过讲座、现场听课等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音乐鉴赏机会。

一部民族音乐学领域的经典之作r——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

一部民族音乐学领域的经典之作r——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

一部民族音乐学领域的经典之作r——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
概论》有感
汪淑婷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16(036)002
【摘要】在关于民族音乐学众多理论著作中中,其中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最为突出,这本论著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清晰的论点,详细的论述了民族音乐学及相关理论知识.对于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我们应该遵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阅读相关的田野调查实例,带有实证性、思辨性和创见性去学习和探索.
【总页数】1页(P10)
【作者】汪淑婷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民族音乐之基础学科著述之经典——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 [J], 苗欢欢
2.田野调查在民族音乐学中的重要性研究——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J], 马鸽鸽
3.读后感之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 [J], 赵承
4.甘香清纯的一杯茗茶——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 [J], 孙丽丽
5.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 [J], 陈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廖乃雄音乐教育学概论上编读后感

廖乃雄音乐教育学概论上编读后感

廖乃雄音乐教育学概论上编读后感篇一廖乃雄音乐教育学概论上编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廖乃雄的《音乐教育学概论上编》,这感觉,还真有点复杂,就跟我听一首旋律多变的曲子似的。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有多有趣呢?”也许是我先入为主了,不过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书里讲的那些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就像是一道道亮光,照亮了我对音乐教育那有点混沌的认知。

比如说,其中提到的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来教学,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但真正做起来可不容易。

我就想啊,我们平时的音乐课堂,是不是有时候太千篇一律了,可能把那些有独特音乐天赋的小伙伴给埋没了?还有啊,书中强调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技巧,更是培养情感和创造力。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以前理解的音乐教育是不是太狭隘了?我觉得吧,可能我们都太注重让学生学会演奏某个乐器,唱准某个音符,却忽略了音乐带给我们内心的触动。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兴奋,想着以后要是能把这些理念用到实际中该多好;时而又有点沮丧,担心自己做不好。

不过,这一路读下来,我真的收获满满。

我想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宝藏,得慢慢挖掘,才能发现其中的珍贵。

也许它不会一下子改变世界,但对于像我这样热爱音乐教育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琢磨的好书!篇二廖乃雄音乐教育学概论上编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廖乃雄的《音乐教育学概论上编》,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想:“能有多厉害?”谁知道,这一读就像掉进了一个充满奇妙音符的魔法世界,让我有点晕头转向又欲罢不能。

书里提到的各种关于音乐教育的观点,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强调音乐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这不是废话嘛,可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真正做到吗?也许,我们都太把音乐教育局限在教室里、课本上了,而忽略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元素。

还有那个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我就一直在琢磨,这到底要怎么操作呢?是多给他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还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音乐的奥秘?我觉得吧,这可能是个难题,但也是个超级有趣的挑战。

俞人豪先生《音乐学概论》再读札记

俞人豪先生《音乐学概论》再读札记

俞人豪先生《音乐学概论》再读札记作者:张鑫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3期【摘要】音乐学这门学科或者这个名称不仅对一般读者,而且对专门从音乐工作的人也是比较陌生的。

俞人豪先生讲授的两门课的讲稿加以整理,并根据近年来收集的资料做了一些补充,编成《音乐学概论》这本书。

本文是笔者在研读了音乐美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在对中国近三年八大音乐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过后,由此对《音乐学概论》这本书产生的一些体会,对音乐学这门学科也开始有进一步的了解。

如果说音乐美学是音乐学中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学科,那么《音乐学概论》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对音乐学乃至它的各门子学科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美学;学科性质;一般美学;音乐的特殊性音乐学这门学科或者这个名称不仅对一般读者,而且对专门从音乐工作的人也是比较陌生的。

即便是问一下下专事音乐研究的理论工作者,也未必人人都能确切回答出什么是音乐学,这个问题。

但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音乐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音乐学所涉及、研究和阐释的各种课题:从某首乐曲的解说、某位作曲家的介绍、某场音乐会的评论等。

为了使更多的读者了解这门学科以及它下属各分支的研究对象、原理、方法、发展历史、学派和他们的学术观点,俞人豪先生讲授的两门课的讲稿加以整理,并根据近年来收集的资料做了一些补充,编成《音乐学概论》这本书。

第一章是对音乐学的总论,之后再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民族音乐学三大部分,逐一介绍它们主要的子学科。

其中音乐美学属于体系音乐学的一个子学科,但是由于已有专著,所以没有过多的介绍,下面是笔者在研读了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在对中国近三年八大音乐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过后,由此对《音乐学概论》[1]这本书产生的一些体会,对音乐学这门学科也开始有进一步的了解。

如果说音乐美学是音乐学中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学科,那么《音乐学概论》就是一本指导我们对音乐学乃至它的各门子学科进行学术研究的参考书。

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

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

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缪志娟/安徽大学摘 要: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一书是众多关于民族音乐学理论著作中最为经典的一部著作。

也是当代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大学生必备的理论教科书。

该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

而作者伍国栋先生对于学术的态度也极其客观、理性。

这种学术精神也使得他立足于学术前沿。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 伍国栋 田野实践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理论学科。

在20世纪之前被广泛的称为“比较音乐学”,1950年荷兰音乐学家、现代民族音乐学奠基人吉卜·孔斯特在他出版的音乐学著作《民族音乐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民族音乐学”这一学术称谓,并主张用它来代替以往人们习惯称呼的“比较音乐学”。

至此之后,这一学术称谓被大多音乐学家所接受和采纳,并且沿用至今。

在中国,“民族音乐学”作为比较音乐学之后的一个新学科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音乐学的外文翻译资料中。

中国音乐史学家、音乐活动家王光祈,最先系统的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从“史学”中的“乐制”(乐律学)角度,将中国民族音乐,同西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首开东方民族音乐学之先河。

1980年6月,南京艺术学院召开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

会后出版了《民族音乐学论文集》,这标志着中国“民族音乐学”被视为一个独立的音乐学理论学科开始兴起并受到音乐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一书是许多关于民族音乐学研究成果中最为经典并且令人瞻目的一部论著。

这部著作是伍国栋先生于2012年在总结了1997出版的《民族音乐学概论》的漏洞和不足后,经过对初版内容和结构的修订和增订,而重新完善再版的民族音乐学基础理论著。

作为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笔者带着虔诚的学习态度读完了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全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通过7章23小节的内容来阐述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内容。

第一章是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定义,内容包括了学科名称的来源、学科的定义、性质、对象和范围,以及民族音乐学简史和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音乐学概论》读后感我在读《音乐学概论》一书时,着重看了第一二章,书中在介绍各个分学科时遵从了唯奥拉的分类法将音乐学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三个部份来谈。

其中历史音乐学是音乐学的历史研究领域,以音乐学为主体,同时包括与它相关的一些学科。

从历史观点动身研究音乐和与它相关联的现象首先,阿德勒1919年在《音乐史的方式》中给出的音乐史的概念将研究对象肯定为音乐作品,而且要对其进行分类。

可是如何进行分类,将什么作为分类的标准和依据。

在研究这些音乐作品时通常要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乐谱,聆听音乐作品,以后再研究作曲家本身,和他所处的时期和环境。

再这一环节中,应搜集到全数资料。

而且由于地域的关系咱们又不能切身体验本地的风俗和环境,这同西方国家的音乐史研究相较可能会处在劣势。

尤其在对作曲家进行研究时,若是不了解本地文化传统、民间习俗、历史传承也会对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转达的信息产生歪曲从而不能准确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另外在谈到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时,书中指出应分析作品的形式,通过度析作品的曲式、和声、旋律、调式等对作品的形式结构有一个完整的熟悉,以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阶段,和作品的内容。

但也不仅限于此,我以为除从有关的文献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外,还应培育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毕竟相对来讲西方音乐在理解上有必然的难度,例如民歌、戏曲普通人一听就可以够理解作品的内容梗概。

可是在听交响乐时若是不看文献的注释或已给出的音乐所载负的内容便很难理解和欣赏,更不用说听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观情感。

乃至在听一些作品时会感觉并非能引发听觉上的享受。

如中世纪的一些圣咏或经文歌,几个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怎么去欣赏,可能听清楚都很难,更不用说欣赏。

其次,书中还提到在研究某一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时,应把它们放在必然的历史环境中来熟悉,把它们看做历史进程中的一部份,在研究一部作品的风格时应肯定它在音乐史中的地位,包括与同一名作曲家的其它作品相较较,与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其他作曲家相较较,和从更大的范围,包括与历史、文化其它艺术门类相较较。

《音乐理论》读书笔记

《音乐理论》读书笔记

《音乐理论》读书笔记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音乐理论的书,看看蛮有意思的。

很多概念是民乐的乐理中没有系统研究或记录的。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错觉,就是绝对音高辨别能力比相对音高颤音鉴别能力要更重要。

事实上,比较高绝对音鉴别能力与相对音高鉴别能力就和比较苹果和橙子一样,是没什么意义的。

绝对音高和即使相较音高的辨别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但是反而互补的技术,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集训达到的。

DavidLucasBurge说过,绝对音高鉴别就和用眼睛分辨颜色一样,当听到一个卷舌的时候,具有音高鉴别能力的年轻人响度不需要调音器就可以告诉你这个音是什么。

工作频率甚至有的人可以说出这个音是以什么频率的A作为标准音的(442,443,444……)。

经过观察,我发现,具有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以学民族音乐的为主,尤其是学钢琴的。

而相对音高的甄别,就是可以通过耳朵,听出音程关系,也就是说,具有相对音高鉴别能力可以人不一定的听出一个和弦里的每个音高,但是可以分辨出和弦的类型,比如说“大三和弦”一类。

通常我们在调音的时候,调地一根弦主要是跟标准音对,第二根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和第一根弦的音程关系来做调整,这就是相对音高鉴别的一个少见的应用。

那么,两样技术怎么合作呢?简单来说,相对音高辨认可以告诉你和弦的性质,而决对音高鉴别可以告诉你和弦具体响度的位置是什么。

也许,有的人会有疑问,“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绝对音高鉴别,可以很轻松地找出听到的音程关系吗?”即便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可以听出半音不同的音高,因为分辨不出和弦的种类,和弦的类型与其说是一种低音提琴乐理本体论,更多是一种感觉。

就好比我们教育学语言,笔画构成熟识了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字,就好像琴弦音符构成了我们熟悉的音程,可是字放进只有放在句子里才会有准确的含义,就好像和弦,只有在乐句里才有含义。

颤音有的人认为绝对音高辨别比相对音高辨别更为重要和直接,事实上不然,音乐不是由单个的音符不为共同组成的,相对音高辨别能力可以让你在听到音乐的第一瞬间,分辨出有音乐的旋律性。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音乐学概论论文怀揣着我所有的梦想来到了大学,可能是以前被初中高中老师灌输了一种思想、对大学的定义特别的肤浅。

来到石大才发现现实和想象有很大的差别、我能感到那些压力、甚至比高中还让人分身乏术。

第一节课张老师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所要学习的、我们上完大学出来最基本的定位、以及我们的学分和所有课程的任务,听完感觉负担很重。

一节课让我深刻明白我们的大学并不是来玩的也不是来消遣的、是让我们学习知识、学习做人、提升内涵、完善自我的。

我也让自己很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些问题。

我们这节课由好几位老师来为我们授课、分别讲了音乐和艺术中不同的领域,老师让我们了解大学明白我们的任务和大学生要做到的基本的事情、让我们明白四年之后出来怎样就业怎样择业怎样在单位为人处世、学习钢琴的要领和我们要怎样学习、声乐的要领声乐的重要性、最后还有一场演出所要具备的以及一个舞台所需要的这些要领。

上完这些课我才明白音乐所涵盖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我们学到才是皮毛中的一点点。

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我的理解可能太浅薄、这也根本算不上论文、但是还是应该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这门课程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爸爸妈妈对我有很高的期望,我一点也不想让他们失望,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必须得承认我来的时候所抱着的心态就不对、和大多数上完高中的同学是一样的,觉得大学意味着解放意味着放纵,第一节课给了我响亮的一巴掌、我也明白确实该醒醒了,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不是来玩的。

但是压力确实很大,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都擅长有很不擅长的地方就很懊恼、有难过也有无助、但是我很清楚只有压力才能不断进步,我应该去努力去奋斗青春才不至于被荒废。

人的一生有很多活法,虽然我不喜欢争抢、但是我不应该让自己后悔。

作为学生我不能旷课不能迟到、就算不是最优秀的我也应该用尽全力去努力。

老师说我们培养的是中小学的音乐老师,其实我也很愿意当老师、这个职业很稳定。

说到职业,老师也跟我们讲了大四的时候要去实习、其实我还蛮期待的,那些比我小的孩子我可能会很喜欢他们,我愿意去教他们知识愿意与他们沟通交流。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闫娜【摘要】民族音乐学是一门年轻且新兴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历程并不长,对于我国学者来说则算是一门“舶来品”。

伍国栋老师出版的《民族音乐学》则是中国首部论述民族音乐学的专著,他的研究在中国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意义,为学界提供了学术榜样,树立起了一面旗帜,其后诸学者的相关论文与专著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作为学界的领航人,他的学术研究与意义自不待言。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4(000)018【总页数】1页(P86-86)【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调查【作者】闫娜【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民族音乐学是属于音乐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所涵盖的研究范畴与对象内容,可谓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动辄就牵涉到许多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性质,这是一门具有兼容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学科,选择了这个专业就等于选择了寂寞,我们要坐得住冷板凳要守得住浮华,耐得住寂寞,还要做好准备长期吃苦的思想准备,从历时的角度纵观学域内的前辈,无一不是集各种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可谓是一位杂家。

学科性质要求研究者要具备较高的广博的文学涵养、一定的文字功力和跨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储备,因为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我们所学习的目标就不应仅包括本学科所拥有的作为知识的基础理念、发展脉络,治学特点等,我们还要广泛涉列、触类旁通地去探索相关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习,因为伍老师曾经指出:“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有着母源性质的直接影响与关联,民族音乐学的学习离不开人文社科的观念与方法支撑,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则是民族音乐学学习的基础。

“①说它具有前瞻性是指我们的学术研究一定要站在学术前沿,要与世界的发展同步,还要广泛关注与之相关并影响深远的其他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概况与讯息。

1980年6月,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术讨论会”正式确立了民族音乐的概念,标志着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音乐学领域逐渐确立了它自身的音乐学分支学科地位。

思虑各殊旨归同一——《中国当代音乐学》及《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思虑各殊旨归同一——《中国当代音乐学》及《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思虑各殊旨归同一——《中国当代音乐学》及《音乐学概论》
读后感
陈晶晶
【期刊名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当代音乐学的学科建设,数十年间中国音乐学人始
终坚持"人文科学"的理念,立足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音乐学学科学理研究.在世纪
之初,一批学科理论专著的相继出版,为中国当代音乐学学科理论研究事业又添"新绿".<中国当代音乐学>与<音乐学概论>是两部具有总结性质的学术著作,体现了中国当代音乐学学科理论研究进程中意义不同的学术内涵,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领域的
优秀之作.
【总页数】6页(P176-181)
【作者】陈晶晶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田野作业”对民族音乐学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J], 王珂
2.田野调查在民族音乐学中的重要性研究——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J], 马鸽鸽
3.川音音乐学系研究生在第九届“上音院社杯”音乐书评征文比赛中荣获佳绩 [J], 无
4.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生在第六届“人音社杯”全国音乐书评征文比赛中取得佳绩 [J],
5.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和云峰教授在川音音乐学系开展学术讲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由伍国栋先生的所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是我国比较早地论述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 这门年轻的学科专著, 在此之后国内才有一系列相关书籍的出版, 如2002 年由杜亚雄编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1992 年冯步岭编著的《民族音乐基础教程》等等。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音乐理论学科, 它是一个复合词语, 由“民族学(Ethneiogy) ”“音乐学(Musiciogy) ”两个概念复合而成,在未使用这一称谓以前, 它曾被广泛地称为“比较音乐学” ,直到1950年, 荷兰音乐学家, 现代民族音乐学奠基人金斯特在他的《民族音乐学》一书中首次使用“民族音乐学”这一学术称谓, 由此, “民族音乐学”作为学科名称便一直沿用至今。

伍国栋先生的这本《民族音乐学概论》架构清楚,论述全面, 行文简洁,通俗易懂,诚如作者在引言中所讲, “为这门学科深感兴趣的学习者们提供一套相对完备、系统并更多联系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实践的基础读本”。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为:1. 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其定义;2. 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3.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观念;4. 实地调查的理论及方法;5. 描述与解释;6. 民族音乐学著述类型;7. 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论文及其写作, 在每一章节下面对标题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如果把他们再概括一下的话,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 章)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与相关学科关系,第二部分(3-5) 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及其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第三部分(6-7 章)民族音乐学的著述类型与论文写作。

笔者在上大学阶段曾学过民族音乐欣赏课, 后来又辅导过学生,工作之余也会经常听听民族音乐, 但其实未能真正对“民族音乐学”这一概念进行思考, 也不能说清楚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国乐以及民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阅读本书, 对照一些音乐词典和相关资料, 现在对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有了一定认识对于这本《民族音乐学概论》有一些感受和想法, 总结如下:1. 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 曾经看到有关比较音乐学的介绍, 书中讲到王光祈, 他是我国第一个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音乐史的, 也是第一个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论述的人。

在《音乐学概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在《音乐学概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在《音乐学概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自音乐课程改革以来,广大音乐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并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音乐学概论》。

一时间,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撒满了每个角落: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的赞叹频频可见;学生或说、或唱、或跳、或演,给人一种师生共乐、欣欣向荣的感觉,令人兴奋不已。

却不知,这些热闹景象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暗流,遇到了一些困惑。

部分教师所谓的“创新”与新课程理念“形似神异”,肓目“追风”,讲究“时髦”“人云亦云”,以至于让这些貌似丰富多彩、白花齐放的音乐教学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使音乐教学走入另一个极端,陷入“时髦”的误区。

《音乐学概论》提出:音乐教学的任务是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

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

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陈 雪(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伍国栋先生作为国内民族音乐学科的早期“带头人”,积多年田野考察研究成果及丰富知识储备,撰写的《民族音乐学概论》是民族音乐学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宝贵佳作。

对于民族音乐学学者们来说,实属“必读”的指南性和工具性的理论著作,本文将对先生的著作略作总结及引发的思考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伍国栋;概论;田野调查【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5-0042-02【本文著录格式】陈雪.民族音乐学之“引路灯”——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述评及有感[J].北方音乐,2020,08(15):42-43.约18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从音响、生理、心理等多学科不同视角出发,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音乐,这在当时被广泛地称为“比较音乐学”,即“民族音乐学”的前身。

1950年“民族音乐学”这一学术称谓被首次使用在荷兰音乐学家Jaap Kunst的著作《民族音乐学》一书中,自此“民族音乐学”作为学科名称便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20年代初,王光祈先生首开东方比较音乐之先河,用中国传统音乐同他国音乐较之比较研究,试图引导中国学者深入到此学科的研究和探讨中来,为日后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0年6月“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学者们对该学科在中国未来如何发展和完善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学术热情并展开研究,自此,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分支下的一门年轻学科在中国音乐学领域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学科地位。

多年来通过音乐学者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为此学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学术研究成果,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最为耀眼,是此学科的代表性著作,引领着后续相关学者们深入到此项学科研究中来。

我也有幸拜读了此书,阅后收获颇丰,作为民族音乐学的后辈特此为全书做个总结和反思。

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有感

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有感

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有感这个学期,我按照书中的指导思想和鉴赏教学方法来上音乐听赏课,注重对学生听赏习惯的培养和鉴赏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轻松、安静的氛围中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走近音乐,到走进音乐;从喜欢听音乐,到享受音乐。

我也从这些音乐中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妙。

《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一书由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名誉教授、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会长高�c保治所著。

缪裴言先生、林能杰先生和缪力女士将这本以如何指导学习“怎样欣赏音乐、怎样学习音乐以及怎样用音乐进行表现”为目标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并将它介绍给中国的音乐教育同行们。

《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一书以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吸收、融合了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章节安排及整体结构方面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书中既有对音乐教育意义与研究课题的宏观把握,又有对音乐教育具体环节的微观分析;既有对音乐教育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状的批评与展望。

应该说,这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小学、初中、高中各级音乐教师和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具有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的一本佳作。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外,还需要以各种理论书籍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一边记录下好的教学方法,一边将这些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我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特别是我以前不擅长的鉴赏教学。

本书对学习鉴赏教学的意义和鉴赏教学的内容与阶段做了具体的阐述。

书中提到音乐教学的两个重要的基本点:“一方面,需要培养积极的、自主的音乐表现能力,就是演唱自己喜爱的歌,演唱自己喜爱的乐曲;另一方面,还要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就是在他人进行音乐表现的时候,能够理解它的含义,体验音乐的美感,这就是音乐教育的两个重要的基本点。

”(日本-小泉文夫夫《音符无用论》)这也是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感受与鉴赏所要达到的目标。

书中说道:“音乐教育不单是停留在听一听乐曲就算完了,而是要与音乐的表现相互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将音乐表现和音乐鉴赏相互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音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音乐学作为对音乐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涉及着音乐的起源、历史、演奏技巧、理论和音乐审美等方面。

本篇论文将概括性地介绍音乐学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以及其在音乐艺术与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学的定义与发展音乐学是研究音乐的学科,致力于对音乐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

它包括音乐的构成要素、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教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音乐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哲学。

二、音乐学的研究内容1. 音乐的构成要素音乐包含了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构成要素。

音乐学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了音乐的内在结构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音乐史音乐史研究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和发展趋势。

从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音乐史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和意义。

3. 音乐理论音乐理论关注音乐的组织原则和规律。

它包括调式系统、和声学、节奏学等各个分支,旨在解释音乐的结构、创作原理和表达效果。

4. 音乐心理学与音乐审美音乐心理学研究音乐对人类心理和情感的影响,探讨音乐与情感、记忆以及智力等心理过程的关系。

音乐审美研究则关注人们对音乐美感的认知和评价标准。

三、音乐学在音乐艺术中的应用1. 创作音乐学为作曲家提供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掌握音乐结构的规律和创作方法。

通过对音乐理论和古代名曲的研究,作曲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为人们创作出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2. 演奏音乐学为演奏者提供了对音乐技巧和风格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不同作曲家和作品的研究,演奏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表达的意图,并将其通过演奏技巧传达给观众。

3. 音乐教育音乐学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通过系统学习音乐理论和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音乐学提供了教师们必备的教学知识和方法。

《音乐理论》读书笔记

《音乐理论》读书笔记

过去,我虽读过一些音乐理论但没有如此深刻的感触。

第一,雷默的不断进取精神。

坚持自己的音乐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不断的跟踪、消化,融会贯穿,并运用到他对音乐教育的理论探索中。

第二,雷默对不同观点的包容态度。

面对音乐教育界内部外部的质疑,受到的一个又一个理认思潮的冲击和挑战,雷默并不是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认,对持与他不同观点的学者,雷默没有粗暴地批评或一味自我辩护,而是心平气和地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将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因素加以分析地展示给读者,同时提出一种求同存异的融合主义立场,主张在成认差异的根底上将不同观点的合理局部融合起来。

第三,雷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以真心去探究不同民族文化的灵魂,“从内心认知〞国于他的理论在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的传播。

第四,雷默的严谨治学的学风。

书中参加了其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心理学、神经学。

在自己深入研究后本着融合主义的态度对其进行引述、分析而运用不同观点时,不是将这些观观点简单化到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的极端状态,而是辛辛苦苦地把这些思想异同仔细区分出来。

另有,我读完此书后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我国初中音乐课程大量安排了艺术欣赏内容,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

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在书中雷默以美国国民音乐教育内容就中国的音乐教育也提出一些建议:理想的教师应是鼓励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到达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

1、唱各种曲目,独唱并与他人合唱2、用乐器演奏各种曲目,独奏并与他人合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学概论》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在读《音乐学概论》一书时,着重看了第一二章,书中在介绍各个分学科时遵从了唯奥拉的分类法将音乐学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三个部分来谈。

其中历史音乐学是音乐学的历史研究领域,
以音乐学为主体,同时包。

从历史括与它相关的一些学科观
点出发研究音乐以及与它相关联的
现象
首先,阿德勒1919 年在《音乐史的方法》中给出的音乐史的定义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音乐作品,并且要对其进行分类。

但是如何进行分类,将什么作为分类的标准和依据。

在研究这些
音乐作品时通常要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乐谱,聆听音乐作品,之后再研究作曲家本身,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再这
一环节中,应收集到全部资料。

而且由于地域的关系我们又不能亲身体验当地的民俗和环境,这同西方国家的音乐史研究相比可能会处在劣势。

尤其在对作曲家进行研究时,如果不了解当地文化传统、民间习俗、历史传承也会对作曲家在作品中
解从而所传达的信息产不能准确
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此外在谈到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时,书中指出应分析作品的形式,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和声、旋律、调式等对作品的形式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作品的内容。

但也不仅限于此,我认为除了从有关的文献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外,还应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毕竟相对来说西方音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民歌、戏曲普通人一听就能够理解作品的内容梗概。

但是在听交响乐时如果不看文献的注释或已给出的音乐所载负的内容便很难理解和欣
赏,更不用说听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观情感。

甚至在听
一些作品时会觉得并不能引起听觉上的享受。

如中世纪的一些圣咏或经文歌,几个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怎么去欣赏,大概听清楚都很难,更不用说欣赏。

其次,书中还提到在研究某一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时,应把它们放在一定的历
中来认识,把它们看作历史进史环境
程中的一部分,在研究一部作品的风格时应确定它在音乐史中的地位,包括与同一位作曲家的其它作品相比较,与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其他作曲家相比较,以及从更大的范围,包括与历史、文化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较。

这样有助于理解某一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如在谈论巴洛克时代的音乐风格时要涉及当时的时尚、建筑和美术。

对我而言,有关西欧的人文、历史的知识了解的很少,对各个时代和地域的作曲家的作品也并不熟悉,虽然知道作品的名称,但听过的并不
多,更何谈比较研究。

而且对于如何比较音乐作品,怎样把握作品的风格更是一头雾水;再者什么是音乐风格,判断音乐风格的标准又是什么?是否有一个可以操作的判断尺度。

同时又该如何积累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培养风格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要博览群书,完善知识结构。

广泛阅读有关西方的人文、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了解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而且要通过这些途径在更高的层次上去解读音乐作品。

不但要知道音乐是怎样的,还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音乐。

以求准确的理解作曲家通过作品要表达的内容;2、要学习和声和曲式分析,力求能准确的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还要学习配器和复调这样才能够分析作品的风格3、要多听音乐作品,熟悉各时代作曲家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

最后,书中还讲到研究课题的确
定。

由于各时代的史学家的史料研究和整理,尤其二战后各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准确,要想在对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家的研究中凭借自己的力量提出创新的观点决非易事。

我们再确定课题之前应先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逐渐将课题确定下来。

论文的题目要选取某一点,不能太大,否则只会大题小做。

在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要在学术上有所创见,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或者突破某一传统的看法或观点,最好是无人涉及的领域。

在此我也想了解中国在西方音乐史研究方面是否有权威性的著作和学术观点发表;在世界学术界处于何种状况和地位;同西方国家相比是否存在差距。

以上是我读《音乐学概论》的一些感受,请予以指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