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20则简短的成语小故事大道理
导语: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下面是简短的成语小故事大道理,欢迎阅读。
1、沆瀣一气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
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
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
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
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
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
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
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
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
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
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
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
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
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
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
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
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
”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
“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
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20个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情节,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20个常见成语及其故事和解释: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瞬间龙焕发出生机。
解释:比喻在文章或艺术作品的关键处加以点染,使之更加生动深刻。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劝他不必多虑,他却认为这是大事。
解释:比喻无端地、不切实际地多虑多惧。
3. 指鹿为马故事:秦始皇时期,有人故意指着鹿说它是马,希望见风使舵,试探人心。
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 杀鸡儆猴故事:一位官员为了警告众猴子,就杀了一只鸡,猴子们都吓得不敢再犯错。
解释:用严惩少数人的错误来警告其他人。
5. 鹤立鸡群故事:鹤本身高洁孤傲,站在鸡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解释:形容一个人在一群人中,因为过于出众而显得格格不入。
6.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7.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别人的铃,把铃藏在耳朵底下,自以为没人听见了。
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不了真相。
8. 纸上谈兵故事:战场上没有实际经验,只是在纸上谈论兵法。
解释:比喻只是空谈理论,没有实践经验。
9. 对牛弹琴故事:传说有个人对着牛弹琴,牛当然不会懂音乐。
解释:比喻对对方讲解、说明,而对方却不懂。
10. 狐假虎威故事: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
解释: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1. 亡羊补牢故事:羊跑掉了,主人赶紧修牢,以防止更多的羊跑掉。
解释:比喻为了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12. 画蛇添足故事:有人画了一张蛇,又画了一只脚,以为足够完美,实际上画错了。
解释: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13. 守株待兔故事:有个农夫守着树根,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解释:比喻不做实际努力,只是幻想着奇迹出现。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成语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成语当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1.坚贞不屈【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
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
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
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2.老泪纵横【解释】纵横:交错。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植揖场A诰游仕秸问辈拍芙崾⑺咚导蚁绲目嗄眩旱孛挥懈郑⒆用潜槐迫ゴ蛘�……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3.近水楼台【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反义词】隔岸观火【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4.鸡鸣狗盗【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相近词】旁门左道【反义词】正人君子【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5.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6.盲人摸象【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20个成语故事
20个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丰富的故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1. 画蛇添足。
相传古时候,有个人画了一张蛇,觉得不够完美,就在蛇的尾巴上又加了一只脚。
结果蛇变得奇形怪状,失去了原有的美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杯弓蛇影。
古时候,有个人在夜晚看到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误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心里的恐惧而产生错觉,所以要冷静对待事物,不要被杯弓蛇影所迷惑。
3.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结果过着惶惶不安的日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无端瞎担心,要有信心面对生活,不要成为杞人忧天。
4.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铃铛,却把耳朵捂住了,以为别人听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的人自己以为聪明,其实只是自欺欺人。
5. 画龙点睛。
古时候,有个画家画了一幅龙,觉得还缺少点什么,于是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下。
结果龙仿佛有了生命,栩栩如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点睛之笔就能让事物焕发出新的生机。
6. 杀鸡取卵。
有个人为了一时的利益,杀了鸡取了鸡蛋,结果失去了长期的收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失去了更大的好处。
7. 守株待兔。
传说有个人守着一棵树,等待兔子自己撞死在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去努力。
8. 井底之蛙。
井底的蛙只看到了井口的天空,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目光短浅,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要成为井底之蛙。
9. 望洋兴叹。
有个人站在海边,看着远方的海洋,感慨万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不要望洋兴叹,要勇敢面对,努力克服。
10. 胸有成竹。
古时候,有个人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在画画的时候毫不犹豫,一气呵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做事才能游刃有余。
11. 画蛇添足。
相传古时候,有个人画了一张蛇,觉得不够完美,就在蛇的尾巴上又加了一只脚。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1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2大放厥词【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
但文学成就很高。
散文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他死后,韩愈写《祭柳子厚文》称赞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3乘人之危【成语故事】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
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
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4才气无双【成语故事】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地诸侯叛乱,他立了大功,调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
公孙昆邱担心他的安危就上书汉景帝,请求保护这个才气无双的将领。
汉景帝就把他调往内地任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讲解5道不拾遗【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
20个成语故事
20个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既可以传达深刻的哲理,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古老成语的魅力吧!1. 画龙点睛。
相传古代有位画家,他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龙,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他冥思苦想,最终在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滴墨水,龙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后来人们就用“画龙点睛”来比喻在事物的关键之处加上恰到好处的点缀。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整天忧心忡忡,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担心,他说,“我怕天塌下来啊!”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来形容无端的忧虑和杞人忧天。
3. 守株待兔。
古代有个农夫,他种了一棵树,坐在树下守着,希望能等到兔子撞上来。
他的愚蠢行为被人们取笑,后来“守株待兔”就成了形容无所作为、不求上进的人的成语。
4. 刻舟求剑。
古时候,有人在河边刻了一艘小船,船掉到水里了,他却在原地寻找剑。
别人告诉他,剑已经掉到水里去了,他却不信,还在原地寻找。
后来“刻舟求剑”就成了形容人们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成语。
5. 指鹿为马。
秦始皇时期,有个大臣想试探秦始皇的权力,他抓来一只鹿,说是马,问秦始皇认为是什么。
秦始皇居然说是马,大臣得知秦始皇已经被蒙蔽,暗自庆幸。
后来“指鹿为马”就成了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成语。
6. 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有个人为了报仇,每天都在火炉上烤着薪木,用来激励自己。
他最终成功报仇了,后来“卧薪尝胆”就成了形容为了达到目的,不怕牺牲、忍受艰难的成语。
7. 杀鸡取卵。
有个农夫每天都杀掉母鸡,取鸡蛋。
别人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他却不听,最终所有的母鸡都被他杀光了,也就再也没有了鸡蛋。
后来“杀鸡取卵”就成了形容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成语。
8. 守口如瓶。
古时候,有个人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他一直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出去。
后来“守口如瓶”就成了形容保守秘密,不泄露出去的成语。
9. 胸有成竹。
古代有个画家,他心中已经有了画面,所以他在纸上轻轻一笔,就能画出精美的竹子。
20个超短成语故事
20个超短成语故事1.狐假虎威:一只狐狸被老虎逮住,它骗老虎说自己是百兽之王。
于是它们一起走在森林里,小动物们看到老虎都吓跑了,狐狸得意洋洋地说:“你看,大家都怕我!”其实是小动物们怕的是老虎呢!2.井底之蛙:有只青蛙住在枯井里,觉得自己的世界就是整个宇宙。
直到有一天小鸟飞来告诉它外面的天空多么辽阔,青蛙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3.守株待兔: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后,每天守在树旁等第二只兔子来撞死,结果庄稼荒废了也没等到另一只“傻”兔子。
4.画蛇添足:几个人比赛谁先画完蛇就能赢酒。
有个人很快完成却想给蛇加上脚,结果反而成了最慢的一个,因为多此一举而输了比赛。
5.刻舟求剑:有人坐船时丢了剑,他在船上掉剑的地方刻了个记号,想靠这方法找回剑。
船继续前行,他才发现这样做根本找不到已经沉入水底的剑。
6.掩耳盗铃:小偷想偷钟又怕被人听见钟声,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搬钟,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实际上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7.自相矛盾:有个卖兵器的人夸耀他的矛能刺穿任何盾,同时又吹嘘他的盾坚固无比,什么矛也戳不穿。
路人问如果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样?那人哑口无言了。
8.亡羊补牢: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丢了几只羊,邻居劝他修补但他没听。
第二天又少了羊他才后悔莫及,赶紧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丢失过羊。
9.南辕北辙:一个人想去南方却驾车往北走,旁人提醒他方向错了,他却坚持认为自己马好、路费充足、车夫技术高一定能到达。
殊不知方向错误再努力也是徒劳。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仅展示前九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每个故事的精髓在于简短而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经典成语故事2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它由于其简洁而深入人心,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20个关于成语的经典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故事一: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个人非常善于画蛇,他的画蛇非常逼真。
有一天,他看到一幅别人画的蛇的画,觉得上面还缺少点什么,于是他拿起画笔,给蛇画上了足。
结果,这只本来很完美的蛇变得怪异而可笑了。
从此之后,人们用“画蛇添足”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
故事二:杯弓蛇影有一天,一个人在夕阳下散步,从远处的一家酒楼走过,突然发现一个酒杯的倒影移到他的面前。
他惊恐地以为是一条蛇,吓得急忙躲避,结果摔倒了。
原来,他只是看到了酒杯的倒影,做了莫须有的事情。
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为过度紧张而对事物产生错误判断的情况。
故事三:因果报应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心中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得逞了。
然而,过不了多久,他也被人抓去偷东西。
这时,他才明白偷盗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从此以后,人们用“因果报应”来形容善恶有报,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道理。
故事四:守株待兔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树苗,每天都在旁边辛勤地照料,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坐在树下休息时,看到一只兔子从旁边奔过,结果一头撞到了树枝上死了。
这让他非常开心,觉得以后只要守株待兔就能得到兔子肉吃。
可是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得到兔子肉。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株待兔”来形容不会主动争取,只想靠机会得到好处的人。
故事五:镜花水月很久以前,有两个朋友一起游泳。
其中一个朋友看到水中有漂亮的花和月亮的倒影,觉得非常美丽。
但是另一个朋友知道那只是镜花水月,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存在。
从此以后,人们用“镜花水月”来形容虚幻的事物,不能长久保持的东西。
故事六:牛刀小试一个年轻人非常聪明,但是他却看不起用小刀的人,认为只有能使用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关于成语典故(通用20篇)
关于成语典故(通用20篇)成语典故篇1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
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
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成语典故篇2三国时的曹操是当时的一代枭雄。
他叱咤风云,挟天子以令诸侯,纵横天下三十余年,才削平群雄,统一了北方,进爵为魏王。
曹操晚年,患有严重的头疼病,且经常发作。
他头疼病发作的时候,头痛得像要裂开来一样。
虽经宫中太医无数次诊疗,但毫不见效。
20个成语故事
20个成语故事01、囊萤映雪:形容尽管家境贫穷,依然勤学苦读。
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
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两人都成为饱学之士。
02、东阁待贤:指接纳贤良、爱惜人才。
成语出自班固《汉书·公孙弘传》。
汉武帝时期,平民出身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他非常爱惜人才,特地在自家庭院的东边开一个门,广招贤人,请他们为国献计献策。
03、解衣推食:脱下衣服给别人穿,让出食物给别人吃。
指对人器重而关怀备至。
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04、辩日炎凉:古人记载两个孩童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
多以其形容儿童的聪明智慧。
《列子·汤问》记载:孔子游学,看到两个儿童争辩不已,就上前询问。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到正午的时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恰恰相反。
第一个孩子解释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的顶盖那么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外一个孩子反驳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05、伯俞泣杖:汉韩伯俞受母责打,感念母亲力衰而哭泣,后比喻孝顺。
成语出自见《说苑》。
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
母亲教育他十分严格,会因他做错小事而用手杖打他。
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杖打他,但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疼。
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
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原著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原著1、三纲五常成语故事【解释】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2、高屋建瓴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刚登基不久,有人向他报告说楚王韩信谋反。
刘邦按照丞相陈平的计策,借机把韩信降为淮阴侯。
大夫田肯对刘邦说:皇上治服了韩信,皇位稳定。
关中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是皇上建立霸业的根据地。
这里进可攻,退可守,非常便利。
如果从这里发兵攻打诸侯,可以居高临下,就好象从高高的屋顶向下倒水一样,势不可挡。
这个成语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也形容人洞察事物的能力非凡。
3、甘拜下风成语故事西晋大官僚石苞的儿子石崇没有得到父母的一点遗产,靠自己的功劳晋升为荆州刺史,他不择手段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很快成为西晋头号富翁。
晋武帝的亲舅王恺也是一个大富翁,但和石崇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他自己也承认甘拜下风。
【成语解释】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4、慢条斯理成语故事从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聪明,善于画荷花,画出的荷花就像刚从水里摘下贴在纸上一样。
他不求官也不结交朋友,终日在家读书作画。
官府请他画几幅荷花送给上司,他推辞不掉画了几张。
知县惊叹他的才华就亲自去拜访他,他慢条斯理地出门迎接。
慢条斯理的意思是: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5、安如泰山成语故事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
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
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
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
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经典成语故事20则
经典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20则成语看似简简单单却又意味深长,成语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成语的意思。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20则,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完整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完整1、祁奚之举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盈,并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
大夫祁奚向晋侯请求告老还乡,晋侯问他谁可以接任,他推荐了他的仇敌解狐。
晋侯问谁可以担任中军尉,祁奚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
【释义】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2、熟魏生张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寇准镇守北部,收蜀人魏野到门下。
当时北部有一个漂亮而举止生硬的妓女,士人叫她生张八,来寇府聚会,寇准即兴要魏野作诗,魏野立即作诗:“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话,半生半熟未相谙。
”【解释】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
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3、爱鹤失众成语故事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百姓怨声载道。
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解释】:比喻因小失大。
4、胶柱鼓瑟成语故事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
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
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
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成语“胶柱鼓瑟”的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后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5、空洞无物成语故事“空洞无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空空洞洞,没有内容,没有东西。
比喻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或不切实际。
周顾,字伯仁,是东晋的一位大臣。
他少年时就长于谈吐,成人后颇有名望,谈吐幽默诙谐,为人宽宏大量,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从不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
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有雅量,友爱过人”。
由于他的才识、品德和他的名望很高,官居尚书左仆射之职,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满和妒忌。
一次,兄弟俩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着的蜡烛朝周顾投了过去。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1、光恶不善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赵公明助阵。
赵公明带上神鞭、缚龙索、定海珠前去,将姜子牙打伤,同时也打伤了玉鼎真人等五位大仙,坏事干绝。
姜子牙在昆仑山陆压的帮助人打败。
光恶不善的意思是: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2、置水之情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汉阳太守庞参听说本地隐士任棠有才能,想请他出山辅佐。
庞参到任棠的门前等候并说明来意,任棠不说话,拿出一筐薤菜及一盆水放到门前,自己抱着孙子埋伏在旁边。
庞参的手下以为他在傲慢待客,庞参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3、负隅顽抗成语故事“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
比喻依仗其中一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
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
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
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
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
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
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
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
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4、尸位素餐成语故事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
经典成语的故事经典成语的故事(精选20篇)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经典成语的故事,欢迎阅读!经典成语的故事篇1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
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来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势群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
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
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
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钱财、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
于是人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
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
“雪中送炭”的故事便这样不胫而走,一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经典成语的故事篇2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20个成语典故
20个成语典故以下是关于20个成语典故:1、掩耳盗铃: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典故: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珠宝却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
现在經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丢了西瓜捡芝麻,不值得。
典故:有一个来自楚国的商人,他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
为了能把珍珠卖个好价钱,他决定为珍珠做一个漂亮的盒子。
商人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为珍珠做盒子。
盒子的做好后,木匠用香料把它熏得香气扑鼻。
熏完香后,木匠又对盒子进行装饰,让这个盒子立刻变得精美绝伦,与众不同。
商人拿过盒子,小心翼翼地将珍珠放进去,抱着盒子快步走向市场。
商人把盒子一拿出来,市场上的人就被盒子美丽的外表和香气吸引了。
这时,人群中的一个郑国人从商人手中拿过盒子,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终于出高价买了下来。
可是,郑国人拿着盒子没走几步,突然又走了回来。
商人以为郑国人后悔了。
可谁知,郑国人拿出盒子里的珍珠递给商人,然后拿着盒子,一边欣赏一边走了。
成语典故120个
成语典故120个1.完璧归赵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得到和氏璧,秦王听闻后表示愿用十五座城交换。
蔺相如奉命带璧前往秦国,见秦王并无诚意,便凭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
寓意: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典故: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等功绩,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廉颇。
廉颇得知蔺相如的苦心后,深感惭愧,于是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寓意: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3.纸上谈兵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寓意: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卧薪尝胆典故: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迫求和,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回国后,勾践睡在柴草上,每天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最终经过长期准备,打败了吴国。
寓意: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5.三顾茅庐典故:东汉末年,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去拜访他。
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才见到,并成功请得诸葛亮出山。
寓意: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人。
6.望梅止渴典故: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天气炎热,士兵们口渴难耐。
曹操心生一计,告诉士兵前方有大片梅林,梅子又酸又甜,士兵们听后,口中生津,暂时缓解了口渴,加快了行军速度。
寓意: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7.毛遂自荐典故: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赵胜准备挑选二十名门客随他去楚国求救。
毛遂自我推荐,要求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毛遂凭借出色的口才,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救赵。
寓意:指自己推荐自己,承担某项工作。
8.破釜沉舟典故:秦朝末年,项羽率领楚军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巨鹿。
项羽下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只带三日口粮,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
20个历史典故成语有哪些呢
20个历史典故成语有哪些呢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20个历史典故成语吧,仅供大家参考。
20个历史典故成语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结果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导读:导语:当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时,可有想过他们的出处呢?这里面可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以下20个成语中包含着20个历史典故,爸爸妈妈们趁暑假有空快教给孩子吧!
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
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
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
释义: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1.中华成语典故故事精选6则
2.中考作文成语典故素材整理
3.高考作文成语典故素材
4.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
5.中考作文最新素材成语典故
6.中考作文必备成语典故素材
7.雷锋故事素材
8.「素材」爱心小故事
上文是关于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