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一、数据分析类公式1.平均值公式平均值=总和÷样本数量在数据分析中,计算平均值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中位数公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分为两等分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对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更具有稳定性。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奇数,中位数就是排序后的中间值;对于数据量为偶数,中位数是排序后中间两个值的平均数。
3.众数公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频率出现最高的数值,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典型值。
众数可分为单峰众数和多峰众数。
4.极差公式极差表示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百分位数公式百分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一些百分比位置的值,可以用来描述整体数据的分布情况。
百分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对于数据量为n,取第p百分位数,计算公式为(n+1)×p/100。
6.方差公式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性的统计量,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Xi-平均值)^2]÷样本数量7.标准差公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标准差=方差的开方二、比例计算类公式1.百分比公式百分比=(所占数÷总数)×100%在数据比较和分析中,百分比是比较常用的计算方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相对大小。
2.比例公式比例=(所占数÷总数)×比例基数比例基数可以是任意值,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增长率公式增长率=(现在数值-原始数值)÷原始数值×100%增长率是用来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增长或减少幅度的指标。
增长率为正数表示增长,为负数表示减少。
三、概率计算类公式1.概率计算公式概率=事件发生数÷总样本空间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2.基本概率公式在等可能的情况下,基本概率可以通过统计总数和事件发生数来计算。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在行测中,公式是解题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掌握行测中常用的公式,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下面是行测中常见的几类公式及其应用。
一、百分数公式1.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相互转换关系:小数=百分数÷100,分数=百分数÷100。
例如:80%=0.80,20%=1/52.若一个变量y与它的百分数x成正比,则有以下关系:y = kx ÷ 100,其中k为比例系数。
如果变量y与x成反比,则有:y = k ÷ x。
3.百分数的连乘与连除:若A=B×C×D,其中B、C、D均为百分数,则A也为百分数;若A=B÷C÷D,其中B、C、D均为百分数,则A也为百分数。
例如:75%×50%=(75×50)÷100=37.5%;80%÷20%=(80÷20)×100=400%。
二、利息计算公式1.简单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其中本金为P,利率为r,时间为t。
例如:笔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2年,则利息计算为:利息=5000×0.05×2=500元。
2.复利的计算公式:复利=本利和-本金,其中本利和为P(1+r/100)^t,本金为P,利率为r,时间为t。
例如:笔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5%,存款期限为2年,则复利计算为:复利=5000×(1+0.05)^2-5000=525元。
三、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1.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例如:如果小明骑自行车以20km/h的速度骑了2小时,则他所走的距离为:距离= 20 × 2 = 40km。
四、比例相关问题中的公式1.比例的计算:若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为a:b,则有a/b=c/d;若已知a/b=c/d,且已知其中一个变量的值为x,则可以根据比例计算其他变量的值:a=x×c/d,b=x×d/c。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备公式资料分析必须要做到稳又快,基本来说我们需要25分钟内做完20道小题,因此要有快速计算的方法。
截位直除法是非常实用的,截位指的就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保留的是有效数字。
例如一个分数13674879,他们的首位分别是4与1,截位直除就是将式子变成144879。
一、基期与现期 今年比前年。
比字后面是基期,前年是基期。
二、增长量与增长率 增长率r=基期基期—现期 三、基期量=现期-增长量 基期量=r+1现期量 四、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基期量×(1+r )五、一般增长率 一道题目中问到增长或下降了百分之几、几成、增长速度、增长幅度等,都是问的增长率 r=基期量增长量=增长量—现期增长量=基期基期—现期 六、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r+1现期×r年均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年份差七、现期比重=总体部分 占字前面的量是部分,占字后面的是总体。
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比重八、基期比重=B A ×ab ++11 A :部分的现期量 B :整体的现期量 a :分子的增长率 b :分母的增长率九、两期比重比较=现期比—基期比=B A -B A ×a b ++11=ab a B A +-⨯1若a 大于b,比重上升,若a 小于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十、现期平均=个数总数=BA 十一、基期平均=ab B A ++⨯11 十二、平均数的增长率=bb a +-1 a 为分子增长率,b 是分母增长率 十三、现期倍数=B A 基期倍数=a b B A ++⨯11十四、间隔增长率 中间隔一年,求增长率R=r1+r2+r1×r2 当r1与r2绝对值均小于百分之十时,r1×r2可忽略十五、间隔倍数=间隔增长率+1十六、间隔基期量=间隔增长率现期量+1。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题常用指标及计算公式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
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在行政执法和管理中,数据分析和计算是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分析调查数据、评估趋势,还是进行预测和制定决策,都需要使用一些基本的公式和方法。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平均值计算公式(Mean)平均值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值=总和/数据个数2. 中位数计算公式(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中间值。
计算公式如下:中位数=(第(n+1)/2)个数据(当n为奇数)中位数=(第n/2)个数据与(第(n/2)+1)个数据的平均值(当n为偶数)3. 众数计算公式(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用于描述一组数据中的典型值。
计算公式如下: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4. 方差计算公式(Variance)方差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数据分散性。
计算公式如下:方差=(∑(数据-平均值)^2)/n5. 标准差计算公式(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方差6. 百分位数计算公式(Percentile)百分位数表示一组数据中有多少比例的数据小于或等于一些特定的值。
计算公式如下:第p百分位数=(p/100)*n7.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取值范围为-1到1、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Σ((x-平均值(x))*(y-平均值(y)))/(√(Σ(x-平均值(x))^2)*√(Σ(y-平均值(y))^2))8. 回归分析计算公式(Linear Regression)回归分析用于建立一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计算公式如下:Y=a+bX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a是截距,b是斜率。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一、概述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和热议。
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诸多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其中,数学实在是行测中的一大难点,而其中的公式更是让考生头疼的部分。
我们特整理了以下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以便考生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数量关系题目公式1. 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 = 总值 / 个数2. 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多者 / 较少者3. 反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少者 / 较多者4. 增减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比增加 = (增加值 / 原值) * 100百分比减少 = (减少值 / 原值) * 1005. 资料图计算公式根据柱状图、折线图或饼状图进行计算6. 存在关系计算公式混合物的平均浓度 = (已知浓度1 * 体积1 + 已知浓度2 * 体积2) / (体积1 + 体积2)三、判断推理题目公式1. 判断题公式真命题的否定为假命题假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2. 排序题公式正序排列:A<B<C逆序排列:A>B>C3. 相同字母代表相同物品四、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公式1.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2. 词类变化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词→代词→连词→介词→感叹词3. 词语搭配正词相反:冷热、高低动名结合:吃饭、送信五、综合分析题目公式1. 逻辑判断公式A→B 非B→非AA→B 非A→非B2. 选择判断公式对A的肯定是否定了B的否定3. 数字推理公式数字之和、差、乘积、商之间的规律4. 资料分析公式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表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六、总结以上整理的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只是行测知识点的冰山一角,但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学习和掌握,能让考生更快地应对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综合分析等题目类型。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来判断大小
21.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为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为b%
基期比重= ×
先计算 ,然后根据a和b的大小来判断大小
比重比较
22.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现期比重=
分数打下比较
23.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为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为b%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量= ×x%
特殊分数法,当 %可以被视为 时,公式可以化简为
增长率计算
13.已知基期量与增长量
增长量=
截位直除法、插值法
14.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增长率=
截位直除法
15.如果基期量为A,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
= -1
代入法
增长率比较
16.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基期量=现期量-N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3)化同法。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增长量=基期量×x%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核心公式总结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核心公式总结1. 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1+增长率)2. 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3.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 4. 平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n 5. 年均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年份差 6.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100%=(现期量基期量−1)×100% 当增长率˂5%时,现期量1+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现期量−现期量×增长率7. 间隔增长率r = r 1 + r 2 + r 1×r 28. 平均增长率:如果n 年的增长率分别为r 1、r 2……r n ,则平均增长率r ≈r 1+r 2+⋯+r n n如果 A 的增长率为 a%,B 的增长率为 b%,那么A B 的增长率为:a%−b%1+b%末期值=初期值×(1+平均增长率)n ,n 为相差周期数 9. 年均增长率r =√现期量基期量n −1(n 为间隔年限,n=末年-初年)10. 初/基期量=末期量-nx ,这个求解过程是一个逆向的求解过程,所以这时候用的是一个减法11. 末期量=初/基期量+nx ,其中n 代表的是增长的年份,具体计算就是两个年份之差12. 平均数增长率=a%−b%1+b%(1+a%1+b%−1) 13. 翻番:末期量基期量=2n ,翻了n 倍14. 比重=部分/整体×100%15. 现期比重/倍数= A B16. 基期比重/倍数= A B ×1+b%1+a%17. 两期比重变化量:现期比重−基期比重=A B −A B ×1+b%1+a%=A B ×a%−b%1+a% 18. 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总面积 19. 每平米多少钱=总额总面积乘5=除2(除5=乘2),乘25=除4(除25=乘4),乘125=除8(除125=乘8)50%=12,33.3%=13,66.6%=23,25%=14,75%=34,20%=15,16.7%=16,14.3%=17,28.6%=27,42.9%=37,12.5%=18,37.5%=38,62.5%=58,11.1%=19。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同比增长率本期数:A 上年同期数:B 同比增长率:m%已知:本期数A 和上年同期数B 求:同比增长率m% 公式:%100m%⨯-=BB A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率m% 求:上年同期数B 公式:%1m A B += 已知:上年同期数B 和同比增长率m% 求:本期数A公式:)m%1(+⨯=B A同比增长量本期数:A 上年同期数:B 同比增长率:m% 同比增长量:X已知:本期数A 和上年同期数B 求:同比增长量X公式:B A X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率m% 求:同比增长量X 公式:%m m%1⨯+=A X 已知:上年同期数B 和同比增长量X 求:本期数A公式:X B A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量X 求:上年同期数B公式:X A B -=已知:本期数A 和同比增长量X 求:同比增长率m% 公式:%100m%⨯-=XA X 环比增长率本期数:A 上期数:C 环比增长率:n%已知:本期数A 和上期数C 求:环比增长率n%公式:%100n%⨯-=CC A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率 求:上期数C 公式:n%1+=A C 已知:环比增长率n%和上期数C 求:本期数A公式:)n%1(+⨯=C A环比增长量本期数:A 上期数:C 环比增长率:n% 环比增长量:Y已知:本期数A 和上期数C 求:环比增长量Y公式:D A -=Y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率 求:环比增长量Y 公式:n%n%1⨯+=A Y 已知:上期数C 和环比增长量Y 求:本期数A公式:Y C A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量Y 求:上期数C公式:Y A C -=已知:本期数A 和环比增长量Y 求:环比增长率n% 公式:%100n%⨯-=YA Y 跨年份增长假设第n 年某指标为A ,同比增长m%,增速同比增长n 个百分点,则)()(年该指标第n%m 1m%12-n -++÷=A 1-n%-m%1m%12-n n )()(年的增速年相比于第第+⨯+=年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增长的数量。
(完整版)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考点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备注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基期量=现期量1+x%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基期量=现期量1+M截位直除法基期量计算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基期量=现期量-N尾数法,估算法基期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比较:基期量=现期量1+x%1.截位直除法2.化同法(分数大小比较)3.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4.差分法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x%=基期量×(1+x%)特殊分数法,估算法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M =基期量×(1+M )估算法现期量计算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现期量=基期量+N 尾数法,估算法已知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尾数法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基期量×x%特殊分数法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x%现期量1+x%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1n 被简化为:增长量=现期量1+n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增长量计算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x=B ‒A N直除法增长量比较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增长量=×x%现期量1+x%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时,公式可1n被简化为:增长量=现期量1+n2.公式可变换为:增长量=现期量×,其中为x%1+x%x%1+x%增函数,所以现期量大,增长率大的情况下,增长量一定大已知基期量,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已知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求平均增长率:如果基期量为A,第n+1期(或经n期)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x%=-1nBA代入法,公式法B=A(1+X%)n当x%较小时可简化为B=A(1+nx%)求两期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一期和第二期增长率分别为r1和r2,那么第三期相对第一期增长率为r3r3= r1+r2+r1r2简单记忆口诀:连续增长,最终增长大于增长率之和;连续下降,最终下降小于增长率之和(正负号带进公式计算)求总体增长率:整体分为A,B两个部分,分别增长a%与b%,整体增长率x%x%=A×a%+B×b%A+B x%=a%+B(b%-a%)A+B已知总体增长率和其中一个部分的增长率,求另一部分的增长率增长率计算求混合增长率:整体为A,增长率为a%,分为两个部分B,C,增长率为b%和c%混合增长率a%介于b%和c%之间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增长率比较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比较增长率=代替增现期量基期量长率进行大小比较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发展速度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发展速度==1+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已知部分增长量与整体增长量增长贡献量=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增长贡献率贡献率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贡献率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投入量与产出量之比拉动增长求B拉动A增长几个百分点: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x%x%=B的增长量A的基期量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为B现期比重=AB截位直除法,插值法某部分基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基期量为B,增长率b%现期比重=AB×1+a%1+b%一般先计算,然后AB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基期比重=×AB1+b%1+a%一般先计算,然后AB根据a和b的大小判断大小比重计算求基期比重-现期比重: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两期比重差值计算:现期比重-基期比重=-×ABAB1+b%1+a%=×(1-)AB1+b%1+a%=×ABa%‒b%1+a%1.先根据a与b的大小判断差值计算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2.答案小于|a-b|3.估算法(近似取整估算)4.直除法某部分现期量为A,整体现期量为B 现期比重=AB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比重比较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量为A,增长率a%,整体现期量为B,增长率b%基期比重=×AB1+b%1+a%直除法,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大于基期比重。
行测资料分析总结
������ 1+������������
(1)基期比重变化=������ × ������������−������B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1.
增长率
=
现期值−基期值 基期值
=
增长量 基期值
=
现期值 基期值
−
1
2. 现期值 = 基期值 × (1 + 增长率) 3.基期值= 增长量 =现期值-增长量
1+增长率
4.增长量=现期
值-基期值
=
现期值 1+增长率
×增长
率=基期值×增
长率
(1)如何判别增长量:增长+具体数值+单位(元、吨、亩……)
������ 1+������������
1)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比重上升;
2)部分增长率小与整体增长率,比重下降;
(2)两期比重:两期比重大小比较,通过������������ − ������B比较大小
10.番数
一番=Ax2 两番=Ax22 三番=Ax23 n 番=Ax2������ 11.基期比重、倍数、平均数=������ × 1+������B
������ 1+������������
积,乘积大的那一组增长量大。
5.隔年增长量率=q1+q2+(q1xq2)(隔年:中间隔了 1 年 q1 为第二年到第三年的 增长率,q2 为第一年到第二年的增长率,隔年增长率为前一年到第一年的增 长率)
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1.百分比计算公式:
百分比=(部分/全部)×100%
2.平均数计算公式:
平均数=总和/数量
3.增长率计算公式:
增长率=(增加量/原始量)×100%
4.比例计算公式:
比例=(部分/全部)×100%
5.环比增长率计算公式:
环比增长率=(本期数-上期数)/上期数×100%
6.季度增长率计算公式:
季度增长率=(本季度数-上季度数)/上季度数×100% 7.面积计算公式:
矩形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π×半径^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8.速度计算公式:
速度=路程/时间
9.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0.折扣率计算公式:
折扣率=(原价-折扣价)/原价×100%
11.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
投资收益率=(收益-成本)/成本×100%
12.年增长率计算公式:
年增长率=(今年数-去年数)/去年数×100%
13.运动距离计算公式:
运动距离=初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2/2
14.分数计算公式:
百分数=数分/总分×100%
15.概率计算公式:
概率=指定事件发生的次数/总事件的次数
以上是一些行测资料分析中常用的计算公式,考生在应用这些公式的时候,需要灵活运用,并且注意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和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考试前做好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对于提高行测得分是非常有帮助的。
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已知2005的量为a,2006年的量比2005年的量增加r%,求2006年的量b。
b=(1+r%)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增加r%,求2005年的量a。
a= b÷(1+r%)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增加r%,求2006年比2005年增加多少。
b÷(1+r%)×r%已知2005的量为a,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6年的量b。
b= a×(1-r%)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5年的量a。
a= b÷(1-r%)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6年比2005年减少多少。
b÷(1-r%)×r% 已知2006年的量为b,年平均增长率为r%,求n年后的量a是多少?a= (1+r%)n另外,增长率的增长,只要考虑增长率自身相加减,比如已知2004年的量为b,2005年比2004年增长5%,2006年增长率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请问2006年的增长率为多少? 5%+5%=10%“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除以计划数乘100%,比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比如计划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100%=20%;“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比如去年100,今年256;就是(256÷100)×100%=256%;“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一、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
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汇总
行测资料分析公式大汇总1.比例关系公式:比例公式可以用于解决关于数量、长度、面积、体积等方面的题目。
设物品A的数量为a,物品B的数量为b,物品C的数量为c,则有:a:b=c:d(a与b的比例等于c与d的比例)a:b:c=d:e:f(a与b与c的比例等于d与e与f的比例)a/b=c/d(a除以b的比例等于c除以d的比例)2.百分数公式:百分数是将一个数表示为百分之一的形式。
百分数常用于解题中的比例关系和计算。
3.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用于求解数据集中倾向性。
设一组数据的和为S,数据个数为n,则平均数为A:A=S/n4.概率公式:概率是指其中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常用的概率公式有:P(A)=m/n(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次数m除以总次数n)P(A∪B)=P(A)+P(B)-P(A∩B)(事件A或事件B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发生的概率加上事件B发生的概率减去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5.利润公式:利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额。
在行测中常用的利润公式有: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6.指数增长公式:指数增长是指以指数形式递增的增长方式。
常用的指数增长公式有:P(t)=P(0)*(1+r)^t(在时间t内的人口为初始人口乘以(1+增长率)^时间t)P(t) = P(0) * e^(kt) (在时间t内的人口为初始人口乘以e的k 次方^时间t)7.距离、速度、时间关系公式: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和数学中的基本知识,常用的公式有: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这些公式是行测资料分析过程中常用的工具,掌握了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应试者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式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之一,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得出正确答案。
国考省考行测资料分析必看公式技巧
资料分析5.比较基期量的大小,先估算,再直除。
6.增长率保持不变,①蒙两年;②估算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
二.增长量1.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柱状图:直尺;截位,两位)=基期量×增长率(增长率保持不变)=现期量1+增长率 ×增长率 2.年均增长量=末-初n3.增长量=现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 ①增长率可化为1n ,则增长量=现期量n+1 ;②可化为m n ,则增长量=现期量×m n+m;取区间。
4.比较增长量大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1+增长率 ×增长率=现期量×增长率1+增长率 ①大大则大(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长量大)②看现期量×增长率三.增长率1.给百分点求增长率,或给增长率求百分点---增长率相加减2.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 =增长量现期量-增长量①选项首位不同,截两位,直除;②首位相同,插值法 3.增长率>a%←→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a%4.比较增长率:①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②现期量基期量 -1,比较现期量基期量(发展速度)的大小。
5.间隔增长率: r=r 1+ r 2+ r 1 r 2 ,r 1 r 2 其中一个凑分数,直除;r 1 、r 2 均<10%,可忽略。
6.混合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偏向于量多的增长率。
7.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量 ;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8.年均增长率:(1+r%)n =末初;①当r ≤5时, -1)/n;②当r>5时,(1+r )四.比重 1.现期比重:部分整体 =A B;①选项首位不同,截两位,直除;②首位相同,插值法①a%>b%,则比重上升;②蒙最小(上升或下降最小的)×∣a%-b%∣ 5.①两个比重,看是乘还是除;②比值/……之比,前除后;③已知部分求整体=部分比重;④已知整体求部分=整体×比重。
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经典题型,掌握一些常用公式对于考试十分有帮助,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欢迎大家学习。
资料分析常用公式:(1)已知2005的量为a,2006年的量比2005年的量增加r%,求2006年的量b。
b=(1+r%)(2)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增加r%,求2005年的量a。
a= b÷(1+r%)(3)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增加r%,求2006年比2005年增加多少。
b÷(1+r%)×r%(4)已知2005的量为a,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6年的量b。
b= a×(1-r%)(5)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5年的量a。
a= b÷(1-r%)(6)已知2006的量为b,2006年的量比2005的量减少r%,求2006年比2005年减少多少。
b÷(1-r%)×r%(7)已知2006年的量为b,年平均增长率为r%,求n 年后的量a是多少?a= (1+r%)n(8)另外,增长率的增长,只要考虑增长率自身相加减,比如已知2004年的量为b,2005年比2004年增长5%,2006年增长率比2005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请问2006年的增长率为多少?5%+5%=10%资料分析常用公式例题: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2012年,F省社会保险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如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目标任务为725.0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目标任务为1260.00万人,失业保险目标任务为428.50万人,工伤保险目标任务为504.00万人,生育保险目标任务为453.00万人。
1.从2012年3月末到12月末,平均每个月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月多少万人?( )A.4.5B.5.5C.6.5D.7.52.与上季度末相比,2012年三季度末新增参保人数最低的社会保险项目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长贡献率
(21)已知部分增长量与整体增长量
增长贡献率 =
拉动增长
(22) 如果 B 是 A 的一部分, B 拉动 A 增长 x%
x% =
B的增长量 A的基期量 A B
(23)某部分现期量为 A,整体现期量为 B (24)某部分基期量为 A,增长率 a%,整体基 期量为 B,增长率 b% (25)某部分现期量为 A 增长率 a%,整体现期 量 B,增长率 b% 比重计算
x% = N
B −1 A
代入法或公式法
r3 = r1 + r2 + r1r2
简单记忆口诀:连续增长,最终增长大于 增长率之和;连续下降,最终下降小于增 长率之和
r% =
A × a % + B × b% A+ B
r % = a% +
B(b% − a%) A+ B
则 rA 介于 rB 和 rC 之间
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
增长率 =
截位直除法
(15)如果基期量为 A,经 N 期变为 B,平均 增长率为 x% 增长率计算 (16)两期混合增长率: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 增长率分别为 r1与r2 , 那么第三期相对第一期增 长率 r3 (17)合成增长率:整体分为 A、B 两个部分, 分别增长 a%与 b%,整体增长率 r% (18)混合增长率:整体为 A ,增长率为 rA, 分为两个部分 B 和 C,增长率为 rB 和 rC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考点 已知条件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 x%
计算公式
基期量 = 现期量 1 + x% 现期量 1+ M
方法与技巧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基期量计算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 M 倍
基期量 =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 N
基期量 = 现期量 - N
尾数法,估算法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 大, 增长率相差不大, 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现期比重 = 基期比重 = 平均数 =
A B A × (1 + b%) B × (1 + a%)
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 当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 重大于基期比重。 (方法为“看”增长率) 凑整法
平均数计算 直接读数类
n1 + n2 + ⋯⋯ nN N
综合分析题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 N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 x%
尾数法,估算法 尾数法 特殊分数法 ( 1) 特殊分数法, 当 x%可以被视为
1 时, n
增长量计算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 x%
增长量 =
现期量 × x% 1 + x%Leabharlann 公式可被化简为: 增长量 =
现期量 ; 1+ n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 x%
比较: 基期量 =
现期量 1 + x%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 x%
现期量 = 基期量 + 基期量 × x% = 基期量 × ( 1 + x%)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 M 倍
现期量 = 基期量 + 基期量 × M = 基期量 × ( 1 + M) 现期量 = 基期量 + N 增长量 = 现期量 - 基期量 增长量 = 基期量 × x%
增长率比较
(19)已知现期量与增长量
比 较 增长率 = 大小比较
现期量 代替增长率进行 相当于分数大小比较,同上述做法 基期量
发展速度
(20)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发展速度 =
现期量 = 1 + 增长率 基期量 部分增长量 整体增长量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一般先计算 断大小 一般先计算 断大小
现期量 1+ n
( 2 ) 公 式 可 变 换 为 :
增长量 = 现期量 ×
x% 1 + x%
, 其 中
x% 为增函数,所以现期量大,增长率 1 + x%
大的情况下,增长量一定大。 (13)已知基期量与增长量
增长率 =
增长量 基期量 现期量 - 基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 (2)插值法
(14)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
A A 1 + b% - × B B 1 + a% A 1 + b% = (1- ) B 1 + a% A a% - b% = × B 1 + a%
( 1) 先根据 a 与 b 的大小判断差值计算结 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2)答案小于丨 a-b 丨 (3)估算法(近似取整估算)
(27)某部分现期量为 A,整体现期量为 B 比重比较 (28)基期比重与现期比重比较:某部分现期 量为 A,增长率 a%,整体现期量为 B,增长率 b% (29)已知 N 个量的值,求平均数 (30)方法:读题做标记,辅助工具(直尺) (31)四项基本原则:题干短原则,不计算原 则(时间与材料时间一致) ,信息易得原则,简 单计算原则
现期比重 =
A × (1 + a%) 现期比重 = B × (1 + b%) A 1 + b% 基期比重 = × B 1 + a%
两期比重差值计算:
A ,然后根据 a 和 b 的大小判 B A ,然后根据 a 和 b 的大小判 B
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
(26) 基期比重-现期比重: 某部分现期量为 A 增长率 a%,整体现期量 B,增长率 b%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 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 A,经 N 期变为 B,平均 增长量为 x
x=
B− A N
直除法 ( 1) 特殊分数法, 当 x%可以被视为
1 时, n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 x%
现期量 增长量 = × x% 1 + x%
公式可被化简为: 增长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