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 北师大版选修《唐诗欣赏》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共5篇)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共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李凭箜篌引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不少学者常用“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来形容唐朝的两位诗人,分别是李白和李贺。
李白人称诗仙,李贺人称诗鬼,这两个人能相提并论是因为他们的诗风相同,都是浪漫主义,运用大量的夸张和想象营造一个神秘莫测,变幻诡谲的艺术境界。
李白暂且不提,就是李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梦天》已经领略过他的天马行空般的思维了,还记得其中写世事无常的两句吗: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千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就只能人云亦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
李贺特立独行,追求不落俗套,他的诗句很少用别人已经用过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几句名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司马光给了评价:奇绝无对。
)多少人望洋兴叹,只有羡慕,嫉妒。
后世有一个石曼卿对了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
虽然工整,但是缺少新意,再也找不出更好的了。
但是李贺,也留下了遗憾,少年天才却与功名无缘,要怪只因怪他的父亲:李晋肃。
名字取错了,晋与进谐音,所以要避讳,就不能考取进士,所以韩愈就非常生气,讽刺说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叫仁,那么儿子连人都不能做了吗?但是中国的小人想来很多,想方设法打击你,说如果一个人连父亲都不孝敬,他还会看重皇权吗?最终李贺只做了三年奉礼郎,但是就是这三年,他把握了机遇:和当时乐师李凭结为知音,写出了李贺最得意的一首描写音乐的《李凭箜篌引》,这一首居于李贺诗集第一篇,其分量可想而知。
后人认为有三篇诗歌是“摹写声音至文”,除了李贺外,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49张PPT)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现实 天上 神山
赏析: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现实 天上 神山
赏析: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露珠
名家 朗 诵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设计:李凭演奏会海报
设计:李凭演奏会海报 思考:海报上应有些什么内容呢?
清脆而激昂 舒缓而幽怨 惨淡而悲戚 清丽而欢乐
通感
美的 享 受
美的 享 受
旋律美:饱满高远----低回幽怨----清脆----和缓---悲戚----欢乐----气势磅礴
美的 享 受
旋律美:饱满高远----低回幽怨----清脆----和缓---悲戚----欢乐----气势磅礴
(高低强弱、变化多端、如梦如幻)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繁密的声势; ——轻幽的音韵; ——清脆而和谐; ——悠扬而明快; ——低沉而冷涩; ——突发而激烈; ——清脆而尖锐; ——刚劲而激越。
李凭 箜篌引
琵琶行
【描摹音乐的异同】
面 烘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托
现实 天上 神山 月宫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李凭箜篌引》精品课件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前融冷光”写乐声由欢快转为 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十二门” 代指长安,清冷的乐声仿佛使整个长安城都 沉浸在寒光之中。诗人用“融”这个充满暖 意的字来极力渲染音乐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 渗透力。“冷光”和“高秋”不谋而合,都 散发出清寒之气,音乐的境界和自然界和谐 一体。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香兰笑。
这一乐章也是以山崩地坼的气势开端,然后转 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忧伤情绪就在这温婉中绵延。 “芙蓉泣露香兰笑”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 “芙蓉泣露”承接上句,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 凄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 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 缓。“香兰笑”写音乐表情的变化,“笑”具有诉 诸听觉的属性,描摹出乐音的流丽爽朗,它还能给 人以“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描摹出乐音的流畅 鲜明。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江娥啼竹素女愁”巧妙地点出了音乐表 情:“愁”。如长堤决口的高潮过去之后,幽 怨低回的情绪延展开来,仿佛湘夫人对竹挥泪, 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仿佛善鼓瑟的神仙素 女愁容满面。此时,音乐的节奏中才有了一个 小小的间歇。诗人趁此机会交代了演奏者的情 况: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城弹奏箜篌。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演奏结束了,诗人还没有从音乐的境界 中走出来,神志还徘徊于凄迷的仙境幻觉中。 整个演奏过程像一场梦,李凭不是在人间演 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 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 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 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 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 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 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像出仙界 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 乐曲的美妙。
北师大版李凭箜篌引课件

思考并回答: 这些听众都在演出现场吗?诗人为
什么这样写?
云(颓不流)
侧
江娥 (啼竹)
素女 (愁)
赞 美
面 十二门 (融冷光)(动)紫皇 技
烘 托
女娲 老鱼
(跳波)
(教)神妪 瘦蛟 (舞)
艺 高 深
吴质 (不眠) (湿) 寒兔
品读体味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兰笑”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正面描 摹声音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 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品读体味
少时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 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 艳诡谲(júe)的诗风,故被称为“诗 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 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 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 域,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风格。《李 凭箜篌引》是他的代表作,清人方 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箜篌引
李贺这首诗用瑰丽的词采,天上人间的想象 来描摹听音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 惊天动地。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通感的手 法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的形象化、视觉化,化 无形为有形。 字里行间显露出诗人对李凭高深 的演奏技艺的赞美之情。
赏读升华
李凭要在长安演奏,假如他要让我们 为他设计一张海报,你觉得要设计哪些 内容?
时 间:高秋 地 点:中国(京城长安) 演奏者:李凭(大唐知名箜篌演奏大师) 乐 器:箜篌
品读体味
演奏会开始了,听众为李凭高深的 演技所叹服,深深地沉浸在了他所奏出 的美好的乐曲中。读了全诗,你觉得这 场演奏会的听众除了诗人,还有哪些? 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画一 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表情、表现(先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课件(38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昆山玉碎凤凰叫: 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像凤凰鸣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像莲叶上洒满露珠,像兰花迎风开放 笑语轻柔。
『竖箜篌』
东汉之时,由波斯 (今伊朗)传入我 国一种角形竖琴, 也称箜篌。为避免 与汉族的箜篌混同 ,称竖箜篌,或“ 胡箜篌”。
『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 在东晋时自 印度传入中 原,明代后 失传。 箜篌酷似 一只顾盼生 姿的大凤凰 。
弹箜篌图
解题
引:
一种古代诗歌体 裁,篇幅较长, 音节、格律一般 比较自由,形式 有五言、七言、 杂言。
分析说明: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 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 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 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诗歌前四句的正常语序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
这样安排?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 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 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箜篌
箜篌: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 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 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 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 箜篌等数种。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 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 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箜 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音乐效果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乐声传到正在炼石补天的女娲那里,补天 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一场秋雨。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0 阁夜 李凭箜篌引 含解析

课时作业10 阁夜 李凭箜篌引[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疲乏.(fá) 积忿.(fèn)淫.威(yín) 缔.造(tì)B .奢.望(shē) 昂.然(án ɡ)纠.缠(jiū) 颓.废(tuí)C .神妪.(yù) 芙蓉.(rón ɡ)谦恭.(ɡōnɡ) 毗.邻(bí)D .颤栗.(lì) 突兀.(wù)雕琢.(zhuó) 谄媚(xiǎn)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日光。
B .野哭千家闻战伐. 伐:征讨。
C .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悠长。
D .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岁暮阴阳.催短景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①野哭千家闻.战伐②仙乐风飘处处闻.C.⎩⎪⎨⎪⎧ ①夷歌数处起渔樵..②渔樵..于江渚之上 D.⎩⎪⎨⎪⎧①人事音书漫.寂寥②漫.卷诗书喜欲狂 4.下列各句中“国”字含义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 .李凭中国.弹箜篌 B .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C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方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B .古来万事东流水。
C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D .二十三丝动紫皇。
6.名句默写(1)《阁夜》中,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作者面对这霜雪初歇的寒宵,倍感凄凉寒怆的句子是 , 。
(2)《阁夜》中,借听觉写出了兵戈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的句子是 , 。
(3)《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
(4)《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
北师大版语文选修《李凭箜篌引》ppt课件2

品——品诗韵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李凭的乐声传到了女娲娘娘补天之处, 灵石迸破震撼了天庭,引出漫天的秋雨。
品——品诗韵
李凭箜篌引
李贺
知人论世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其诗独树一 帜,被称为“李长吉体”,被人称为“鬼 才”、“鬼仙”。 李贺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诗人,据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记载,李贺每天都要骑着毛 驴外出游览,遇有所得,便写在纸上,投入 身边锦囊中。晚上在灯下取出,再仔细修改。 虽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对当时、后世影 响都很大。他十八岁时写的诗《雁门太守 行》,让一代文豪韩愈读后也不由肃然起敬。
• 作者在诗中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描写了李凭 的乐声,在李凭的演奏下,人间的云、神 女、百姓、帝王被打动了,天上的女娲、 神妪、鱼、蛟、神仙、玉兔也被打动了, 天地都沉浸在他高超的演奏之中,沉浸在 这惊天地、泣鬼神、动人间的箜篌声中。
反思:
• 音乐是最难描绘的。但是李贺却做到了,而且 做得如此之好,让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你 觉得李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各种修辞手法(比喻、通感、夸张等)的运用; 侧面描写的运用; 魂丽的想象。
品——品诗韵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 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 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 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 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 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 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 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 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 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 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唐诗鉴赏辞典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是怎样的呢?李贺是唐代名噪一时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唐诗上作出了一番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水芙蓉在低声地抽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
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温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
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
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
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
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动心之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山凝云颓不流
❖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
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 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 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 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 白居易《琵琶行》 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 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
空山凝云 江娥 素女等意象 表现音乐的悲哀情绪由强到弱, 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
❖ 第二段: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怎样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
思考: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 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 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 ❖ 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韩诗外传》
云:“其声若箫。”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深沉 哀郁,演奏时余音袅袅,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之感。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以形类声 ❖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
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 , “以形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 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 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 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 感。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以声类声 ❖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 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 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 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作者简介: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 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 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
❖第一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诗歌开头四句的叙述顺序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何好处?
吴丝蜀桐张高秋
❖ 吴丝蜀桐:“公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欲言音乐之美, 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 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
吴丝蜀桐张高秋
❖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 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 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 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 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 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风格。
❖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 《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 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 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白诗移人——琵琶声使人心动神移; 李诗泣鬼——箜篌音使鬼神动情流泪; 韩诗惊天——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
❖ 面对这样出神入化 的音乐,人们不仅要问, 这是谁呀?能够弹奏也 这么感人的音乐?有人 告诉我们,这原来是李 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
李凭中国弹箜篌
❖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 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
开头四句的叙述顺序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另作精心安 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 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杰东 伦风
破
周
·
听《东风破》片断,谈谈听周杰 伦歌曲的感受。
杰东 伦风
破
周
·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 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江娥啼竹素女愁
❖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幽怨低回,我们仿佛听到 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 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 起愁
❖ 侧面烘托————写出了 音乐声的神奇美妙,感人肺 腑,具有“惊天地,泣鬼神” 的魅力。
写声音至文” 。
李
凭
箜
篌
李贺
引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 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 识。
❖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 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 力。
❖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 艺术特色。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思考: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 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 难点:置身诗境感受音乐魅力
音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乐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之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
妙 难收。
音 乐 之 妙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明湖居听书》(刘鹗):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 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 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 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