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咬文嚼字PPT模板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五PPT课件

《咬文嚼字》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五PPT课件
王若虚改句 (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 (意境改变)
善用联想意 反对“套板”效应
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8)
探讨研究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 骂宋玉说: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地灵人杰
安徽桐城
桐城派散文家
方 苞
刘 大 櫆
姚 鼐
文章特点: 简洁, 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
文学私塾中读书, 旧学功底很深。
整体感知
围绕着“咬文嚼字”, 朱光潜先生讲述了几个问题? 共用了几个例子?
所讲问题
一、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正反对比) (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二、文字的联想意义值得玩索(正反对比) (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石秀骂梁中书: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
《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
“你是个好小子, 出来动一 动你茗大爷。 ”
郭沫若: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 “你是” “你有”
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
关键看哪一个更能表达作者当时的 思想感情。 因为文学就是借文字 表现思想感情的。
广出猎, 见草中石, 以为虎 而射之, 中石没镞, 视之, 石 也。 射之, 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 没镞, 既知 其为石, 因更复射, 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 射之, 没镞。 视之, 石也。
文字是不是越简洁越好呢?
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斟酌文字, 实际上是调整思 想和感情。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推”“敲”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36张PPT)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36张PPT)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重量)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思考:文章第五段开头两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B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思考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些 实例有何用意?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译文:踏遍江南各地,遇到山就流连景色。带着如明月般
沁人心脾的茶来试试惠泉山的水。登山路来回盘绕像龙的脊梁 一般,水光荡漾翻动着太湖倒映的天空。登山归去时,半个山 岭的松林风声依旧回荡在山间。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 字”的正确意思:
A.形容卖弄才学。
B.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C.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
嚼字 。(
)C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
哗众取宠之能事。( ) A
美发店——
整妆待发 最高发院
魔发师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 课件 (共25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 课件 (共25张PPT)

课堂小结
朱先生为了阐明“咬文嚼字”的道 理,举了刚才我们分析的三个例子。这 三个例子是语言表达应该注意的三个问 题,但这三点不是单纯的、表面上的语 言文字的问题,还和我们的“思想情感” 的表达结合起来的。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 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 和情感。
一、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 内容。
故事: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 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 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 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 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 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 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 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 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回答是,“放狗屁” 意思还算是人,只是放狗的屁,三者中算上等;“狗 放屁”说明已属狗,但除放屁外,尚能看家护院,还 可列中等;“放屁狗”则是除了放屁外,再也没有别 的用处了,自然列为下等!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 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 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又能受到什 么启发。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 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C)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 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也就是说, 朱光潜先生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将其 贬词褒用了,认为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精神。

2024版年度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件PPT模板

2024版年度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件PPT模板

模板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修辞手法运用•经典案例剖析与讨论•跨文化对比:中英文表达差异•实际应用与写作指导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主要成就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内心感受。

其抒情散文主题集中在歌颂亲情、友情、爱情,表现出浓郁的人情味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作者生平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时代背景20世纪初,中国文学正处于变革时期,白话文运动兴起。

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积极推动新文学的发展。

文学流派朱自清属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散文流派,其散文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创作动机及影响意义创作动机《咬文嚼字》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旨在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揭示语言文字的奥秘和魅力,引导读者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影响意义这篇文章对于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提高全民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也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结构清晰文章按照“引言—主体—结论”的结构展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写作特点鲜明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咬文嚼字技巧分析01词语选用作者善于选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得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02句式变换文章中句式变换多样,既有长句也有短句,既有整句也有散句,使得文章更加灵活多变,富有节奏感。

03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这句话强调了文学作品中文字的准确性对于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11. 《咬文嚼字》课件(22张PPT)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11. 《咬文嚼字》课件(22张PPT)
清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摇、舞、扶) (映、隐、失)


“清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 唯有“扶”字才能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清风徐来柳枝 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 “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既然恬 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 显眼,在月光辉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 一个“失”字,就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 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地意境。
准、 狠
有发现错误而 惊讶的意味
有失望而放弃得 很斩截的意味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
射,终不能入。
无惊讶之意
只表结果
非也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理清文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王若虚改《史记》 繁简不同 意味不同
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
“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 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 西南诸山,林壑尤美。”
父母之爱
(情节)爱因斯坦 贝多芬 张迪(素材)“环滁皆山也。”
理清文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
韩愈改诗 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
清茶 (味觉)
水中月

(视觉)

清沁心脾
字的联想义
• 善用联想 • 误用联想易 意蕴丰富 生流弊
结构思路
郭老改字
【引】
(反)李广射虎




读 (正)贾岛吟诗
嚼 字

苏轼写诗(正) 套板反应(反)
【结】
达到艺术美
拓展应用
请你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
咬 文 嚼朱 字光

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

北师大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ppt课件1

[文脉· 探究]
1.朱光潜在文中论述的“咬文嚼字 ”和现代汉语词语上“咬文嚼字”的 义项是否相同? 【提示】 文中的含义不同于现 代汉语词典上的义项,朱光潜赋 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即在 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
另外,“嚼”有“玩赏”的意思,所以 又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 这些,无论在写作或阅读时都要 注意,提高到审美、鉴赏的境界。 《咬文嚼字》一文将“咬文嚼字”和 思想情感的辩证关系一线贯底, 突出了“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 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 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而现代汉语
技法借鉴
1.举实例,讲道理。不举例子, 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 不到位;例子解说得不好,道理也 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讲不 充分。朱光潜先生这篇文章,好就 好在举了很多例子,而且每个例子
2.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读这 篇文章,我们对朱光潜先生的学问 佩服得五体投地。文章也启示我们: 学问靠积累。做学问,首先是占有 材料,材料是学问的基础。即使不 是鸿篇巨制,就像本文那样的单篇
第11课 咬文嚼字
诗海探珠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佳诗品韵清幽书香 【赏析】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
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
间。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
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 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 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 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 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

《咬文嚼字》(共57张PPT)

《咬文嚼字》(共57张PPT)

语言变化的趋势
1 2
语言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化,未来语言 可能会更加简化,词汇量可能会减少,表达方式 也可能更加直接明了。
多样化表达
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词汇的引入和本土化 改造可能会更加频繁,表达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3
语音识别技术的影响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 更多地依赖语音输入和输出,这将对咬文嚼字产 生一定的影响。
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培 养良好的语感和语境意识,提高自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读者能够意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 性和价值,将其视为传递信息、沟通 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认真对 待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保护。
感谢观看
THANKS
文化差异和误解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也 可能存在差异。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背景 ,尊重文化差异,以及在行文时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应性。
误解
误解是指对于某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为了避免误解,需要加强 学习和理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背景,以及在行文时注重语言的清晰度和明确性 。
03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表达
咬文嚼字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 和使用语言,避免歧义和误解,
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丰富词汇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 词汇的含义、用法和搭配,从而丰 富自己的词汇量,使表达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
规范语法
咬文嚼字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语 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规 范、流畅。
《咬文嚼字》
• 引言 • 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起源 •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

《咬文嚼字》课件25张

《咬文嚼字》课件25张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03
课程安排
本课件共有25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有不同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课程简介
01
课程目标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咬文嚼字》这篇文章,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汉字的文化内涵
06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1
汉字中的文化内涵
2
3
汉字的形态和构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书写和表达,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和美学价值。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汉字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
学习汉字的意义
实用技能
学习汉字及其读写技能,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还能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维能力
学习汉字有利于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汉字的构成富有变化和创意,通过学习可程内容
本课件包括《咬文嚼字》文章内容及注释、练习题及答案等相关内容。
《咬文嚼字》剖析
02
《咬文嚼字》概述
所属专辑:新春音乐会
歌曲原唱:民乐合奏
类型:轻音乐
表达主旨:汉字的魅力
重点内容:歌曲把文学的美感、内容、特色等融入其中
涉及范围:广泛
《咬文嚼字》的主要内容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背景概述
语言与文字
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演变过程

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PPT课件教案.ppt

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PPT课件教案.ppt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 人。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笔 名孟实、孟石。 代表作《文艺心 理学》、《诗 论》、《谈美书 简》、《西方美 学史》(第一部
重点字词
咬 岑寂文嚼(c字é(n) jiáo)锱没铢镞必较 (mòzú()zīzhū)
烟榻 (tà) 蕴藉 (yùn付jiè梓)
启示:思想感情不同。
启示: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要破费周 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 要仔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态度和治学精神。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使用 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写作方式:对比 作用: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具 有说服力。
3.所举例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给我们的启示?
(zǐ)
尺牍 (dú) 下乘 (ché倒ng涎)
(xián)
咬文嚼字释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 不领会精神实质)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 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 。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 ,但在人前说 起话来却常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
C.形容事强。词夺理或狡辩。来自总结第一部分的写作特点
本部分例子多,分析精辟, 令人心悦诚服,例子是具体 的,具体的例子可以给人以 丰富的启发。
分析第二部分
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负两面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 ,请各用一个成语。 A. 正面:点石成金
B. 负面:陈词滥调
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 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题 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
意义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 一种不好的习惯,即过于斟酌字句,或 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ppt必修五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ppt必修五

经典诵读的意义
01
经典诵读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

文化素养。
经典诵读活动的形式
02
经典诵读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学校组织的诵读比赛、社
区组织的诵读晚会等。
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广
03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部门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等方式,推广经
典诵读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
05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朱光潜在文章中强调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他主张在文学创作中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追求 语言的精确、生动和形象,以达到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目的。
朱光潜生平与成就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中国美学家、文艺 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02
通过感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美感和审美元 素,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比分析、评价作者观点等方法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水平。
04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汉字文化及其传承价值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 》ppt必修五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章内容梳理与解读 •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艺术 •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讨 •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咬文嚼字》创作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关于文艺的论争,即“文艺大众化”的讨 论。这场论争涉及到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如何为工农兵服务 等问题。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 张。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课件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五《第11课咬文嚼字》课件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你们觉得是“推”好还是“敲”好?
补充总结:
如果“僧”为李凝,则“推” 比“敲”好,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 推”,他自掩自推,无须敲门。如若“僧”为贾岛或他人,则“敲” 比“推”好。因此关键是 “谁”敲月下门。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本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的寻常小事(《唐诗鉴赏辞典》也持此说,并没 有找到资料表明诗的题目是后人所加),所以题目和除“僧敲月下门”之外的诗的内容都是“僧”拜 访友人的诗意。据此,这里的“僧”为贾岛之说是说得通的。从诗的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 负言”来看,敲门者也应是贾岛,而不是李凝。
•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 比较这组句子中的上下两句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表达效果上 有什么区别?(从语气、情感方面思考)
例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例②: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例③: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4字)
这三则材料讲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字,你认为
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王若虚修改《史记》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字数不同 意味不同
失去了: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 终不能入。
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
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 代美学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石,先后就读 于6所大学。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 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曾任北京 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有:《文 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最新精编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精美课件

最新精编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精美课件

鄂尔多斯的秋
• 蓦地几声闷雷,这时节不知变换了多少乾 坤。十几日不见个日头,水珠子肆意妄为 玩儿了个高兴。告别了胡乱穿衣的日子, 人们大多把身体裹了个严实。那几个爱美 的姑娘,不要命的冻着打颤,看着却不如 食堂大妈来的朴素自在,一盘烩菜,一碗 羊肉面,风雨中体内一股暖流。就像这当 地人的脾气,深沉中透着直爽,硬朗中带 着热情。前夜飞雪,八月深秋,我早已分 不清这季节的边缘了。
中心论点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 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课文第三段)
一、郭沫若改字
•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 2.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 • 3.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一、郭沫若改字
•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
这大虫口里倒涎……
一、郭沫若改字
三、韩昌黎改诗
•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四、苏轼《惠》诗
•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五、套板反应
• 美女:柳腰桃面、沉鱼落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叙离别:柳岸、灞桥
• 排印书籍:付梓、杀青

陈词滥调 落入下乘
鄂尔多斯的秋
• 金秋十月,天空一片湛蓝,凉爽舒适。一 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叶; 湖水清的可以见底,可以照人,好像明镜; 菊花也已开放,那样绚丽、那样娇艳,真 是别具风姿。还有那沉甸甸的玉米、黄橙 橙的柿子、苹果也红艳艳的。每到金秋时 节,稻子飘香,那黄橙橙的稻田翻着金浪。 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 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
•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 茗大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从文字表达的意境。 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第二部分6—7段,作者旨在回答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 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 A.正面:点石成金。B.负面:陈词滥调。 2.“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 不行。前句与“联想”衔接,后句与“熟路”衔接。换后,就不衔接连贯了。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 堡大学,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 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 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 美学史》、《谈美》等。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 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3.作者举从前做诗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图何在? 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 4.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作者无创作动机。②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5.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容易产生“套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①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层想。 6.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东西? 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 B.必须勤奋。 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 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背 景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壹部分
2020/11/11
3
课文导入
打一谜语:小老鼠看书—— 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 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第三部分,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应该有谨严精神; 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 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0/11/11
21
回顾结构
第一部分(1一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句的佳话。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 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 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 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 合理)就行。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0/11/11
6
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 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 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 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 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课文研习
文章结构 《咬文嚼字》全文8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二部分6——7段,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8段,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一)第一部分1——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l、2段为第一层次。
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启示:思想感情不同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
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一)第一部分1——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l、2段为第一层次。 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对比; 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一)第一部分1——5。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 l、2段为第一层次。 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 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 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 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 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咬 文 嚼 字 三级 四级 五级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
2020/11/11
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目 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01 学习背景
03 五级 课堂检测
02 课文解读
04 延伸拓展
2020/11/11
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二层次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例子。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 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 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