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汇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并识记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3.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举例分析。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阐述。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文言文,如断句、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3. 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5. 翻译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学会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的推断,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例句,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复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示范翻译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言文现象,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篇章分析:选取一篇高考真题文言文,进行篇章分析,讲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分析文言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
七、教学过程1. 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讲解文言文题目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真题,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017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汇总
寿县二中2017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考点提示】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及一些固定句式。
在高考中很少直接命题来考查文言句式,但在文言翻译、文言断句中往往涉及,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每种特殊句式的难点或易混淆点。
【真题回放】1、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2009 全国高考浙江卷)此题涉及到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的知识。
“人之所有”的后面,省略了“书画” ,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惟恐其不吾予也”的正确语序应为“惟恐其不予吾也” 。
全句翻译为: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常不见听信。
(2010 全国高考山东卷)此题涉及到被动句的知识。
“常不见听信”中的“见”表被动。
全句翻译为:申甫屡次把他的谋略陈述给各位公卿,却常常不被听从信任。
3、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010 全国高考江苏卷)此题涉及到省略句、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的知识。
正确的语序应为“以(其)嫁时之衣殓,吾贫甚矣可知也” 。
全句翻译为:用(她)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放人棺材,我太贫穷,就可以知道了。
【内容详解】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 )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公开课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 女妻侃子瞻。 【关键字词】(1)时,当时;(2)为,是; (3)荐,推荐;(4)相与,相处、交往;(5) 以,把;(6)妻,嫁给;(7)子,儿子。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例3:捷至,上曰:“使贼(俞瑱)知固结 人心,谨守是关(居庸关),虽欲取之,岂 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 户吴玉守之。(3分) 【得分点】(1)授予,古今异义1分;(2) 省略句1分;(3)大意1分。
启示三: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
例3: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 “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 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 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2014年浙江高考)
启示二:落实关键字词
例2: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 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 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 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 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 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2008年广东高考题) ①散吏:闲散 的官员。
启示一:树立语境意识
(何远)后来做了武康县令,更加清 廉严厉,废除了不合礼制的祭祀,以 自己正直的行为给他人做表率,人们 都非常称赞他。太守王彬巡视属下各 县,各县都准备了丰盛的宴会接待他。 到武康,何远只给准备了干粮和水。 武帝听说他贤能,破格提升他做宣城 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从来没 有过这样的事。
学生作业:
2分
喜好奇异的东西,难得的东西,不远的东西不要, 居于上位的人喜欢奢靡,下位的人敦朴,是没有这样 的事的。(赵雅梅) 喜好崇尚奇特怪异的不是已得到的事物,没有远 的不追求,皇上喜好奢靡却希望臣下敦厚朴实,这是 从来没有的。(郭芸秀)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全套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与策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与策略。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快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与策略文言文句式、词汇的理解方法阅读速度与理解率的提高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与策略。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识别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识别和运用实词、虚词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常见实词、虚词的识别与理解方法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实词、虚词的运用练习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识别方法。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词、虚词的识别与运用练习,教师指导。
第三章:文言文特殊句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结构与用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运用特殊句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与结构常见特殊句式的用法与例句特殊句式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特殊句式的运用练习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特殊句式的结构与用法。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特殊句式的识别与运用练习,教师指导。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文言文翻译的练习与指导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指导。
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综合训练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技巧与方法。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的综合能力。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2.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成语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如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成语等的用法和意义。
3.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何准确翻译实词、虚词、成语等。
4. 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学习,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实词、虚词、成语等的用法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经典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翻译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实词、虚词、成语的用法和意义,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如倒装句、被动句等,以及一些难理解的成语和词语。
七、教学安排:1. 每个章节安排2-3个课时,共计10个课时。
2. 每个课时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练习环节。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考文言文复习的教材,如《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文言文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九、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2. 第二课时:讲解实词、虚词、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教学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断实词词义。
教学重点: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教学构想:1、实词重在积累,督促学生每周复习两篇课内文言文,120个实词分为12组,每天落实一组。
2、设计导学案,了解学情。
3、精选课内和高考真题作为实例,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业检查2、明确复习目标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应考对策: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与技巧。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二、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提前印发学案,学生完成练习。
2、讨论六组练习,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第一组:1、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请推断词义: 弄璋弄瓦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弄璋、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纺锤。
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
(“璋”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
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
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瓦”是纺车上的零件。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认识,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对文言文经典篇目的学习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5.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解释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和大意,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3. 文言文分析方法:学习如何分析文言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4. 经典文言文篇目学习:选取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
5. 文言文翻译技巧:教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的概念、特点、阅读技巧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经典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翻译练习法: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阅读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文言文阅读练习的情况,评估其阅读能力。
3. 翻译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来综合评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每课时进行相应的讲解和练习。
3. 作业安排:布置相应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翻译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案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主旨、理解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等。
3. 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词序调整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2. 课后作业: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家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3. 考试评估:在考试中设置文言文阅读和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如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
2. 教学参考书: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巧。
七、教学时间:1. 每节课时:45分钟。
2. 课程总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议至少10课时。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法:学生通过阅读和翻译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阅读理解:教师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内容。
3. 翻译练习: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十、教学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完成教师发放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和翻译练习。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教学案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本要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
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近几年许多省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
由此看来,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
一、粗读,明白文章大意针对文言文阅读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考生在第一遍整体阅读原文的时候,要找出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相关的地方圈点出来:①人有几位,如何称呼;②主角是谁,与他人有什么关系,有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品质,行为有哪些特征;③事有几件,由谁所为;④事与事有何关联,有什么思想意义。
粗读时,对其中的某些细节,此时只要能“以意会之”,看懂七八成就可以了。
粗读文章,可采用以下技法:1.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古人写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2.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在记述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或贬为某某官职止。
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所以它就像是记述传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轴,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贯串了起来。
3.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北京市2017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0课时 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应试策略:掌握词类活用的判定方法。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或动宾结构,其中一个名词视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
(2)名词出现在动词前,句子已有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倡优蓄之。(《报任安书》)“倡优"作“蓄”的状语,翻译为“像对待乐师优伶一样”。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 】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1.根据高考典型例题,自主分析总结命题规律。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全套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指导1.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词义推断的方法句子结构的分析技巧文章主旨的把握方法1.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1.4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词义推断和句子结构分析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经验第二章: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策略2.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常见的词义推断方法词义推断的技巧和策略实词词义推断的实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2.4 教学活动:讲解常见的词义推断方法和策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词义推断的心得和经验第三章:文言文虚词用法解析3.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虚词用法的解析技巧虚词用法的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3.4 教学活动: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解析技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虚词用法的解析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虚词用法的心得和经验第四章: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训练4.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技巧,提高翻译能力。
4.2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句子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句子翻译的实例训练4.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实践训练法4.4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句子翻译的能力第五章: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5.1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综合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5.2 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综合训练题训练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训练题的分析和总结5.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实践训练法5.4 教学活动:给学生发放综合训练题,进行实践训练讲解训练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训练题的分析和总结,分享阅读理解的心得和经验第六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练习6.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县二中2017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考点提示】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及一些固定句式。
在高考中很少直接命题来考查文言句式,但在文言翻译、文言断句中往往涉及,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每种特殊句式的难点或易混淆点。
【真题回放】1、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2009全国高考浙江卷)此题涉及到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的知识。
“人之所有”的后面,省略了“书画”,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惟恐其不吾予也”的正确语序应为“惟恐其不予吾也”。
全句翻译为: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
常不见听信。
(2010全国高考山东卷)此题涉及到被动句的知识。
“常不见听信”中的“见”表被动。
全句翻译为:申甫屡次把他的谋略陈述给各位公卿,却常常不被听从信任。
3、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010全国高考江苏卷)此题涉及到省略句、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的知识。
正确的语序应为“以(其)嫁时之衣殓,吾贫甚矣可知也”。
全句翻译为:用(她)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放人棺材,我太贫穷,就可以知道了。
【内容详解】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庄子《鱼我所欲也》)(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划线的这个句子同样是判断句。
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
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讨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以上两句是判断句吗?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就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这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义来判别。
例如: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②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就是此种用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
还有,“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
这是一个难点,注意理解掌握。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也称变式句,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等几种类型。
(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韩愈《师说》)⑤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屈原《离骚》)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②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③彼且奚适也?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④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⑤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左传〉)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韩愈《祭十二郎文》)3、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①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⑤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⑥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①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②惟马首是瞻《冯婉贞》③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5.“相”字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充当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可译为“我”、“你”或“他(她)”。
例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孔雀东南飞》)6.“见”字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充当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可解释为“我”。
例如:①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孔雀东南飞》))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宾语前置小结〗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二)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位置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北)南”即“战(于)河(北)南”,应理解为“于河(北)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介词结构后置。
例如: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②得双石于潭上。
(苏轼《石钟山记》)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