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论》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读后感

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读后感

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读后感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论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分享我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一、对生活教育的理解陶行知在《论生活教育》一文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适应生活、改造生活。

这一观点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实际,而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二、生活教育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和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提醒我们,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合作、创新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对我个人教育的启示读完《论生活教育》,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意识到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同时,我要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对教育行业的建议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我建议教育行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加强生活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活技能;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信心;3.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教材,提高教育质量;4.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结:陶行知的《论生活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启示,生活教育理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践行这一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全面发展,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篇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这心里头啊,那是翻江倒海,感触多得不要不要的。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话一开始我还不太懂。

啥叫生活就是教育呢?后来我仔细琢磨了琢磨,可能啊,就是咱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能变成让咱成长、让咱学习的机会。

比如说,我帮妈妈洗碗,这看似简单的活儿,让我学会了做事要有耐心,要细心,这不就是一种教育嘛!还有“社会即学校”这个观点,也挺有意思的。

也许有人会说,学校才有老师,才有知识,社会那么乱,能学到啥?但我觉得吧,社会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学校,到处都是老师。

街边摆摊的大叔,可能会教给你做生意的窍门;公园里遛弯的大爷,没准能给你讲讲人生的经验。

不过呢,我觉得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那我们是不是啥都学呢?这可就不好说了,是吧?但不管怎么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让我知道了,学习不仅仅是在教室里,生活中的每一刻,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是我们成长的课堂。

我觉得,以后我可得多留点心,说不定在不经意间,就能学到超级有用的东西呢!篇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读后感哇塞!读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整个人都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思绪那叫一个乱飞!说真的,“教学做合一”这个理念,太让我震撼啦!以前我总觉得,学习就是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然后死记硬背。

可陶行知先生说,要在做中学,这可太新鲜啦!就像我自己尝试着做一顿饭,从买菜、洗菜、切菜到炒菜,这整个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可比单纯看书多得多。

但是吧,我又在想,这在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很难呢?毕竟现在学校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要一下子改变过来,可能不太容易。

也许有人会说,考试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呀,光注重实践,能考出好成绩吗?我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

不过再仔细想想,生活教育理论也许能让我们更全面地发展。

我们不仅会考试,还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变得更独立,更有创造力。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简短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简短

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简短篇一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嘿,朋友!最近我读了陶行知的教育论著选,这感觉,咋说呢,就像在黑暗中突然被点亮了一盏明灯,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开始我还不太理解,心想生活咋就成教育了?但仔细想想,可不是嘛!我们每天经历的点点滴滴,遇到的人和事,哪一样不是在教我们成长?就像我上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原本以为只是去帮帮忙,可在那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人沟通,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难道不是生活给我的教育?还有他说的“教学做合一”,这也太有道理了!我们在学校里学了一堆知识,要是不拿去实践,不亲自去做做,那跟没学有啥区别?也许有人会说,考试能考高分不就行了?但高分能代表一切吗?我觉得不能!真正的学习是能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中,能解决问题,这才是王道!读着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论述,我不禁反问自己:我是不是一直在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没有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可能以前是这样,但现在我明白了,我要改变!我不能再死读书,要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不过,话说回来,要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说的这些,也不容易啊!这需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还得有勇气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愿意尝试,愿意改变,就一定能行!总之,读了陶行知的教育论著选,我真的是收获满满,也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践行他的教育理念。

篇二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读后感哎呀呀,读完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我这心里头那是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呐!陶行知先生主张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可太戳我心窝子了!想想我自己,以前总是光想不做,梦想着成为学霸,却连每天多做几道题都坚持不了。

这不是典型的知道却不行动嘛!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行动才是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啊!还有他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简直就是教育的真谛!我们在学校里学了那么多知识,可如果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那学再多有啥用?我就想起我们班有个同学,成绩特别好,可为人特别自私,一点都不懂得关心别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习心得近段时间,我学习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唤起了我“师陶、学陶、践陶,打造爱+智慧教师”决心和信心,也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知道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除了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高尚人格外,在教育中还体现了“爱满天下”博爱精神,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民主教育也成了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被陶行知的精神所感动。

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几点体会:在学陶的过程中,首先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爱孩子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孩子,对孩子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教师只有对孩子抱有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孩子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我用真心疼爱着孩子们,孩子们也用他们的童稚爱心回报着我,我特别喜欢看到听到孩子们甜甜的笑脸,喜欢他们围拥在我的身边,喜欢他们稚嫩的呼唤声,“老师,老师”这是个崇高的职业,让我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

在这种充满爱的师生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也学会了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

同样,我们也应爱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各种滋味,爱自己的家庭,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爱工作着的幼儿园,有了它,才有我们的安宁幸福。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我会带着一颗对教育对孩子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使自己能在这一路上有更大的收获,能采撷到更多的陶果。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最终五篇)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最终五篇)

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最终五篇)第一篇: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读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有感读书使人明智,读书能引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每一位教师只有通过读书和自身的不断学习,不断进修,不断面对教学中的变化,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位专业人员。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读了他老人家的书,使我很有感悟。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可以说,“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中无时无刻不蕴含着教育,而世界充斥着生活,也就到处是教育;生活的场所是社会,那社会也就是教育的场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以书本为中心,这不就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反观素质教育的现状,面对家长的期望,考试的压力,升学的重荷,教师和学生可谓身心俱疲,学校教育似乎走入两难的境地:1、教育与生活脱节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升学考试的成绩成了学校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教师的生命线。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人们普遍默认的口号却是“成绩是生命”、“考试才是硬道理”。

不久前曾看过一则新闻,说某地的中学响应教育政策,不再补课,这一来,学生家长却不依了,又是写请愿书,又是按手印,纷纷联名要求开补习班,这让学校很难做。

这种种情况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和考试的机器,学习成了学生唯一的生活内容,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

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

2、学校与社会隔离现在,很多学校以升学为一切导向,因而不少学校只希望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长期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使得学生似乎成了笼中鸟,他们习惯了被安排、被思考,一旦有机会能够出去“飞翔”,他们没有胆量,没有能力,也是飞不起来的。

生活实践教育陶行知感悟

生活实践教育陶行知感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性。

在当今社会,生活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对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感悟。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到“生活即教育”的真谛。

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从孩子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入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既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 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

在学校,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同时,要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是教育的延伸,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到“社会即学校”的内涵。

1. 利用社会资源社会资源丰富多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教育服务。

例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参加企业实习,可以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重视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注社区建设,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例如,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关注社区环境,共同维护社区和谐。

3. 互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与他人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例如,参加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有感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这部作品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研读著作,我又一次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尤其是他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更让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著述宏丰。

如果把它的整个体系视为一组宏伟壮丽的建筑群,那么,生活教育理论理应是其中的主体性建筑,陶行知的其它理论命题都是沿着生活教育的筑基递延并建构起来的。

生活教育理论风格峻峭,高自标持,具有为一般理论难以企及的浑厚与峭拔,从这一点上说,生活教育理论又是全部体系中的标识性建筑。

它代表着陶行知一生所取得的主要理论成就。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篇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哎呀,说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我这心里可真是有不少想法呢!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教育界的一大“宝藏”理论。

你想想,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这得多牛啊!以前我总觉得教育就是在教室里,老师讲,我们听,然后做题考试。

可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的机会。

比如说,我帮妈妈做饭,这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切菜,怎么掌握火候,这不就是一种教育吗?“教学做合一”也让我深思。

也许我们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如果不去实践,那有啥用呢?就像我学了数学的公式,但是在实际买东西的时候不会算账,那不是白学了吗?我觉得这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看别人游,听教练讲技巧,自己不下水试试,永远也学不会。

不过呢,我又在想,这理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啊!学校和老师能真正做到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吗?家长们能理解这种教育方式,不只是盯着成绩吗?可能很难吧。

但反过来一想,要是大家都努力去做,那得多棒啊!总之,陶行知先生的这个理论让我又兴奋又有点担心,兴奋的是它真的很有道理,担心的是实施起来的困难。

但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尝试的,你们说呢?篇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读后感嘿,朋友!今天我想跟你聊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这可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开始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能有这么神奇?”但仔细琢磨琢磨,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到处都是教育的机会。

比如说我上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里的老人打扫卫生,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团队合作,这可比在书本上学到的“关爱”两个字深刻多了!“教学做合一”,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

以前我总是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结果一到用的时候就傻眼了。

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自己不上去练,永远也掌握不了平衡。

这理论不就是告诉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在做中去学,去巩固吗?不过,我也有点疑惑。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读书笔记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读书笔记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读书笔记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一次重要思考和阐述。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1. 学生作为生命的主体
陶行知认为,学生应该是生命的主体,而不是教育的客体。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活成一个真正的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是以学生的发展和健康为中心的,强调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地位和价值。

2. 生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和学科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生活教育是学科教育的基础,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科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而学科教育可以又回馈到生活教育中,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教育的本质是爱,生活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结合,可以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爱和关怀。

3. 真正的教育是自然成长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然成长,让学生在自由、愉悦和和
谐的环境中成长。

学校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自由空间。

教育者应该以自己的品德和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最自然、最真实的环境和人文生态。

总之,《陶行知论生活教育》通过对生命、人性、爱与教育的探讨,力图让每一个学生发掘自身丰富的个性和潜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挥和实现。

如果您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者是对教育问题感兴趣的人,这篇文章会给您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篇一工作之余,反复翻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

这与当今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对实践课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种理念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禁锢于书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而生活无时不在改变,那么生活中就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的观察,并发现问题,同时及时的做出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那学生就如同一个机器般被灌输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更是无从谈起。

联系我们的教学,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在关键地方给予学生提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告诉学生。

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和印象,相信在以后碰到同类型问题的时候,一定也能迎刃而解,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

对照一下自己,当然与陶先生所言还有相当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不能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探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让学生不但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探究解决新的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生存。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学生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陶行知的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生活即教育读后感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即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沾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对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有在种种生活中实行。

第三,“生活即教有”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2022《陶行知生活教育》读后有感

2022《陶行知生活教育》读后有感

《陶行知生活教育》读后有感
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百废待兴之时,陶行知怀着“教育救国”的宏志留学归国,构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为基本要点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这是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不断进行教育实践从而逐步改进完善而形成的,经历了分析、批判和革新的过程,对当时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书本与经验相脱离的传统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使初中物理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然而纵观中国教育改革十余年,在教育体制的僵硬、教师教学的惯习、利益博弈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地课程改革进度不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

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一定契合性,加之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有完善的必要性,因而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初中物理教学有一定合理性。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百废待兴,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教育了。

陶行知怀着教育救国的宏志开始教育实验,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批判吸收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并结合当时国情,创造性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联系教学实践活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颇有收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篇。

第一、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

学了“米、厘米”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量爸爸、妈妈的身高等。

学了“10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

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可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价格。

学习“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利用“比例知识”,帮李阿姨算一算她家和三位房客的水电费情况(按人口比例)。

学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比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中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第二、教学做合一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作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作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作文《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作文读完《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先生许多独特的教育观点与开拓性地教育实践便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内心,他让我看到了教育更为广阔与深远的内涵,他也让我有了太多值得思考与借鉴的实践范例。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涵盖所有社会生活的,教育也是贯穿整个人生历程的,他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有限范畴,认为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

教育是要教人们更好地生活,教人们一切对实际有用的东西。

陶行知先生将其总结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虽然只有简单的15个字,但这15个字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并不那么容易。

当前社会,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还是主管、老板、政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与陶行知先生相类似的观点,他们希望孩子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能够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懂得为人处事之道,能够完成各种工作内容,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只懂课本的书呆子。

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在现实面前却显得特别的无力,大部分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忙碌地参与各种兴趣班,然后是学业的提高班、补习班……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来接触生活、感受生活、学习生活,自然有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难以适应生活,难以满足老师、家长、或是用工单位的殷切希望。

面对如此的困境,或许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完满的解决方案,但我从陶行知先生身上学到的一些东西,也许能够为改善这样的困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想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需要对教育实情作出全面的调查与了解。

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理论,开展办学是在对中国教育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之后进行的,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论文是《中国教育哲学与新教育》,其中描述了中国当时的教育形势,包括教育人口的构成、比例,学校开办的数量、地域……。

正是因为拥有了事实与数据,陶行知先生才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去坚持自己的教育观念,这些客观的东西会告诉他,也会告诉那些阻碍他的人什么是真相,什么是对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范文.doc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范文.doc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作者是周洪宇。

这本书能为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学习、研究和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些微帮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一)今年假期,学院党总支布置党员利用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我阅读了《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一书,虽然陶行知先生的观点、理念我并不陌生,但今日精读周洪宇先生著的《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重温陶先生的言语,又有了新的感悟,平添了几份敬意。

一、新的角度,给人启迪周洪宇先生对陶行知先生的研究颇深,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本书为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学习、研究和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有效帮助。

本书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系统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把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学说,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思想文化氛围里来认识、理解与描述,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结合、抽象与具体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土与域外的结合。

因而将陶先生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分析透彻,将陶先生生活教育学说的当代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颇有启发。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任务空前繁重。

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始启动实施。

未来几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

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如何从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出发,借鉴、运用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了解、学习与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是我们读者所需要思索的问题。

二、古为今用,实践探索1、文化立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和优秀的大众诗人,也是我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读书心得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读书心得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读书心得“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社会即学校”是对待统教育中的封闭性的一种挑战,是在批判杜威“学校即社会”基础上提出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应当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

”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

这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在这里教育不是少数贵族的事,而是普通人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也可以做的事。

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读后感
龙喜平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内涵十分深广,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他认为生活决定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拥有什么样的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很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教育作为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取决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其性质、目标、方法和方式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教育一定要促进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为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服务,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就是要用教育力量,来达民之情,遂民之欲,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这体现了民生、民本思想。

生活教育的出发点、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模式等与当今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培养模式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说,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国职业教育值得研究和借鉴的重要理论之一,对当今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性。

一、职业教育应以改造生活、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直接动力
生活教育存在的现实前提就是关注民生、发展生利。

针对封建教育对人的束缚、人权的否定、个性压抑的社会现实,陶行知积极主张通过生活教育要恢复人欲,解放人性,张扬个性,让人们在生动的生活
中接受教育、学会生计、懂得生活、获得尊严、开启心智。

同时,他还提出教师只有在生活中跟着三百六十行的人才学,才能培植新人才;以生活为舞台,依据人的智能水平发展的程度进行生利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其增长智能,使之掌握生存的本领,突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其改造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教育思想符合中华民族获得独立与解放的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陶行知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他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各有其特点和要求。

在20世纪,中华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完成以后,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经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成为当今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题中的一个重要的主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激发人的各种潜能和创造力,建设人力资源大国,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技能人才,解决就业,保障民生,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四位一体”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要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在生活教育中不断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增长生活阅历,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确立人生目的和信念,培养科学精神,树立责任意识
和奉献意识,创造人生价值,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

二、职业教育应强调知行统一,突出实践性
在知行关系上,陶行知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同时,他还认为:“真知识是安根在经验里的。

从经验里发芽长叶,开花结实的是真知灼见。

”所以,“我们必须由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的相似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

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

”职业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方式决定了他们获得知识与经验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所以,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更多地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实践性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是与实践经验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需要、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知识是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的,对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在职业教育中,要依据学生生活经验、认识特点和思维规律,将学生学习兴趣与生活需要、个性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感性认识中渗透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操作与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化实习、实训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过程中、在亲历与任务
驱动中体验知识与经验,在相互合作中完成任务,收获成果,获得快乐,体验成功。

因此,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达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性,充分体现着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的实效性,也充分体现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统一”的教育主张。

三、职业教育应提倡“教学做合一”,创新教育模式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这突出强调了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主导性与主体性、学习知识与掌握实际技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育模式的创新。

陶行知在成立工学团时,将工学团定位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就是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明了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

工学团是一个小工厂,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

在这里面包含着生产的意义,长进的意义,平等互助自卫人的意义,它是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产生一个富有生活力的新细胞。

工学团的定义是做工、科学、团体三种生活打成一片,它的宗旨是“义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教学做合一”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工学团合作模式对职业教育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师生观、教育目的观,体现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精神为灵魂,突出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看出,人才模式是由办学理念、教学
计划、课程大纲、教材教案、职业教师、学练方式、教学管理等因素构成,并由这些因素的相互渗透、结合运作来铸造和体现培养质量的一种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和方式。

在职业教育中,我们要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企业需要确立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的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通过企业充分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与学校共同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与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条件,实现教学与实习、实训的一体化,实现教学与科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和强有力的保障,以此不断提升职业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