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身份认证

合集下载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研究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研究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如密码、证件等,不仅存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还易被伪造。

而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则通过采集个体固有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等,进行自动化识别,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因此,本文将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第二章: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概述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通过对个体的生物特征进行采集、提取和匹配,从而确定身份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人体生物特征包括指纹、虹膜、人脸、掌纹等。

这些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不易伪造的特点,因此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身份认证领域。

第三章: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原理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利用生物学特征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来进行身份认证。

其主要包括特征采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三个步骤。

特征采集是通过传感器或相机等设备对个体的生物特征进行图像或数据的采集。

特征提取是从采集到的图像或数据中提取出能够反映特征的特征向量。

特征匹配则是将提取到的特征与已有的特征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个体的身份。

第四章: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4.1 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指纹特征是人类手指皮肤上形成的独特花纹,其纹理、方向等特点使得每个人的指纹都是唯一且稳定的。

通过采集、提取和匹配指纹图像,可以实现对个人身份的快速准确识别。

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边境检查、考勤管理、手机解锁等领域。

4.2 虹膜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是利用眼睛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技术。

虹膜是位于瞳孔边缘内侧朝眼角方向的一个环状组织,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

虹膜识别技术通过采集、提取和匹配虹膜图像,能够实现对个体身份的高精度识别。

虹膜识别技术已被应用于银行、机场安检等领域。

4.3 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是利用人脸的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

身份认证安全管理制度

身份认证安全管理制度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本单位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保障单位业务正常开展,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及访问本单位的第三方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防范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可靠,方便快捷;3. 严格管理,责任到人。

#### 第二章身份认证系统第四条本单位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确保所有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身份认证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 用户注册与激活;2. 用户登录与权限控制;3. 密码管理;4. 身份验证;5. 访问记录与审计。

第六条用户注册时,应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 第三章身份认证流程第七条用户登录:1. 用户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 系统验证用户身份,若验证失败,则拒绝登录;3. 验证成功后,用户可访问相应权限范围内的资源。

第八条密码管理:1. 用户密码应复杂,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2. 密码长度不得少于8位;3. 系统定期提示用户更换密码;4. 系统禁止用户使用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密码。

第九条身份验证:1. 系统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如密码、指纹、人脸识别等;2. 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身份验证方式;3. 系统对身份验证结果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验证过程的安全性。

#### 第四章安全管理与责任第十条信息技术部门负责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维护与管理。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用户信息的收集、审核与更新。

第十二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负责。

第十三条用户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不得将用户名和密码泄露给他人;2. 不得使用他人身份登录系统;3. 不得利用系统漏洞进行非法操作;4. 不得干扰系统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身份认证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信息技术部门。

第十五条违反本制度,造成单位信息安全事故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网络安全授课教案

网络安全授课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教研室):软件工程授课教师:陈晓丹职称:讲师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17 学时—第 20 学时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29 学时—第 32 学时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33 学时—第 36 学时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身份认证数字证书管理办法

身份认证数字证书管理办法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身份认证数字证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规定了财务公司身份认证数字证书及其载体购买、制作、用户绑定、权限管理、日常管理等各环节的管理办法。

第二条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一)证书即身份认证数字证书,是核心业务系统识别人员登录身份的凭证,证书具有使用有效期。

(二)U-Key 证书的载体,证书通过加密算法存储其中,可以保证证书不被复制。

(三)密码即U-Key密码,用户在登录核心系统及进行资金支付时必须输入。

(四)密码信封装载U-Key初始密码的信封,必须由最终用户亲自开启。

(五)解锁当密码连续错误输入五次,U-Key即被锁住,须持相关手续到信息技术部解锁。

(六)柜员登录核心业务系统的财务公司操作人员。

第二章职责第三条财务公司总经理或授权分管副总经理负责确定证书实施方案。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负责核心业务系统及安全网关和验签服务器的技术实施及技术支持;负责证书及U-Key的购买;负责将证书导入U-key;负责U-Key初始密码的设定及密码信封制作;负责U-Key解锁;负责核心业务系统客户端证书相关技术支持。

第五条综合管理部负责财务公司柜员身份审核及权限分配。

第六条结算部负责成员单位U-Key申领、发放、权限设置、更换、注销等管理工作。

第七条以下操作流程均设经办岗和复合岗双人操作。

第三章财务公司柜员U-Key管理流程第八条申领柜员填写《陕煤化集团财务公司业务运营管理用户申请表》,经信息技术部和综合管理部确认后,信息技术部管理人员在核心系统中增加该用户。

第九条绑定柜员填写《陕煤化集团财务公司U-Key申领表》,经信息技术部和综合管理部确认后,信息技术部管理人员为该柜员绑定U-Key。

第十条权限分配及调整由申请部门填写《系统权限分配表》或《系统权限调整表》,明确岗位名称、岗位人员及岗位职责,综合部进行系统职责管理和系统授权管理。

第十一条解锁信息技术部接到综合管理部或其他业务部门《陕煤化集团财务公司U-Key解锁申请》,经审核无误后为指定柜员解锁。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第四章 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第四章 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

密钥生成算法Gen
者消以息签对名(m秘, 密s)密为钥输S入k对,消输息出m0所或做1,的即 V签er名(P,k,即m,Ssi)g→(S{k0,,m1)}→,s如。果
签名生成算法Sig
s∈Sig(m),则输出1说明签名有效; 反之输出0,则说明签名无效
签名验证算法Ver
21:09:30
4.2 消息认证与哈希函数
第4章 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
21:09:30
第四章 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是信 息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的重要保障,是公钥密 码体制的重要应用。信息的发送方可以对电子 文档生成数字签名,信息的接收方则在收到文 档及其数字签名后,可以验证数字签名的真实 性。身份认证则是基于数字签名技术为网络世 界中实体的身份提供可验证性。
21:09:30
哈希函数的结构
由Merkle提出的迭代哈希函数一般结构如图 所示,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哈希函数(MD5、SHA-1、
RIPEMD)的结构。其中,IV称为初始向量,CV称 为链接变量,Yi是第i+1个输入消息分组,f称为 压缩函数,L为输入的分组数,l为哈希函数的输 出长度,b为输入分组长度。
哈希函数的性质 哈希函数的结构 安全哈希函数(SHA) 消息认证
21:09:30
哈希函数的性质
定义 哈希(Hash)函数是一个输入为任意长的二元
串,输出为固定长度的二元串的函数。一般用
H(·)表示哈希函数,若输出是长度为l的二元串,
哈希函数表示为:
H(·):{0,1}*→{0,1}l
21:09:30
碰撞性(Collision Resistant),是指求出
任意M,M′∈{0,1}*,且M′≠M,使得 H(M′)=H(M)是困难的。

身份认证与生活

身份认证与生活

身份认证与生活摘要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信息也是独一无二的,现代信息安全关系到自身的利益,现实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身份认证就是确认身份是否本人操作,但是现在社会复杂有些不法分子利益网络信息的漏洞损害他人利益,身份认证技术作为网络资产的前线保护屏障掌握了解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保护我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本文主要论述身份认证技术的概念、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以及阐述身份认证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独一无二;身份认证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第一章身份认证技术简述身份认证(即“身份验证”或“身份鉴别”)是证实用户的真实身份与其对外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从而确定用户信息是否可靠,防止非法用户假冒其他合法用户获得一系列相关权限,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合法利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互相之间认识最大的特征就是外貌,但在互联网世界计算机只是看脸,计算机网络世界会把你所有的信息或者独一无二的特征录入系统转换成计算机自己能够识别的一组数据,因为计算机网络不是人类没有感情只认,用户的一系列数据身份认证技术就是更好的帮助计算机准确识别是否本人,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二者缺一不可,这项技术作为网络资产的第一道关口看似简单实则重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章身份认证基本方法第一节“你知道什么”?用户需要拿出自己知道信息与计算机想要知道的信息进行精确匹配证明本人,就像你的父母同学朋友在看不见你的情况下突然向他们借钱,他们就问你和他们之间才知道的信息,比如生日日期或者某一件事情,证明你是本人不是骗子,才能取得信任,不然就不把钱借给你,当登录一个系统就需要密码和账号或者短信验证码,只有准确把信息输入才能登录。

第二节“你有什么”?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行身份的证明计算机存储了你的关于你“东西”的信息,但你需要操作的时候拿出相应“东西”进行验证,拿出的东西和本人匹配系统才能认证通过,比如你是一名学校的学生但你要在校办理什么事情的时候,老师就如计算机的认证系统告诉你需要学生证和身份证才能进行认证办理,那就是属于你的“东西”,必须本人和东西同时符合条件才可以缺一不可。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设计与实施指南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设计与实施指南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设计与实施指南第一章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概述 (3)1.1 系统背景与意义 (3)1.2 防沉迷系统的发展历程 (3)1.3 国内外防沉迷系统现状 (4)第二章网络游戏用户行为分析 (4)2.1 用户行为分类 (4)2.1.1 按行为目的分类 (4)2.1.2 按行为方式分类 (4)2.1.3 按行为时长分类 (5)2.2 用户沉迷原因分析 (5)2.2.1 游戏本身的吸引力 (5)2.2.2 用户个体因素 (5)2.2.3 社会环境因素 (5)2.3 用户行为监测与识别 (5)2.3.1 数据挖掘技术 (6)2.3.2 用户画像 (6)2.3.3 智能预警系统 (6)2.3.4 社交网络分析 (6)第三章防沉迷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6)3.1 设计原则 (6)3.1.1 用户为中心原则 (6)3.1.2 简单易行原则 (6)3.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6)3.1.4 法律法规遵循原则 (6)3.2 设计目标 (7)3.2.1 提高用户自律能力 (7)3.2.2 降低沉迷风险 (7)3.2.3 保障用户权益 (7)3.2.4 促进网络环境和谐 (7)3.3 系统架构设计 (7)3.3.1 用户身份认证模块 (7)3.3.2 用户行为分析模块 (7)3.3.3 干预策略模块 (7)3.3.4 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 (8)3.3.5 系统监控与运维模块 (8)第四章用户身份认证与注册 (8)4.1 用户身份认证方式 (8)4.2 注册流程设计 (8)4.3 用户信息管理 (8)第五章游戏时长控制策略 (9)5.1 游戏时长限制设置 (9)5.2 时长控制算法 (9)5.3 时长调整与优化 (10)第六章消费行为控制 (10)6.1 消费行为分析 (10)6.2 消费限制策略 (11)6.3 消费预警机制 (11)第七章防沉迷系统实施策略 (11)7.1 技术实施策略 (11)7.1.1 实名认证系统 (11)7.1.2 时间限制与消费限制 (12)7.1.3 巡逻识别技术 (12)7.1.4 家长监管功能 (12)7.2 管理实施策略 (12)7.2.1 完善客服体系 (12)7.2.2 加强内部管理 (12)7.2.3 联合社会各界力量 (12)7.3 法律法规支持 (12)7.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2)7.3.2 加大执法力度 (13)7.3.3 落实法律法规执行 (13)第八章用户教育与引导 (13)8.1 用户教育内容 (13)8.2 教育方式与方法 (13)8.3 用户引导策略 (14)第九章数据分析与评估 (14)9.1 数据收集与整理 (14)9.1.1 数据收集 (14)9.1.2 数据整理 (15)9.2 数据分析方法 (15)9.2.1 描述性分析 (15)9.2.2 摸索性分析 (15)9.2.3 预测性分析 (15)9.3 防沉迷系统效果评估 (16)9.3.1 沉迷程度评估 (16)9.3.2 用户满意度评估 (16)9.3.3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6)9.3.4 长期效果评估 (16)第十章防沉迷系统与家长监管 (16)10.1 家长监管功能设计 (16)10.2 家长监管操作流程 (17)10.3 家长监管效果分析 (17)第十一章防沉迷系统与政策法规 (18)11.1 政策法规对防沉迷系统的支持 (18)11.2 防沉迷系统与法律法规的协调 (18)11.3 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9)第十二章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未来发展 (19)12.1 技术发展趋势 (19)12.2 系统优化方向 (20)12.3 防沉迷系统与行业合作 (20)第一章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概述1.1 系统背景与意义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Windows系统安全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烟台职业学院

Windows系统安全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烟台职业学院

Windows系统安全技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烟台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第一章测试1.信息(Information)是指通过在()上施加某些约定而赋予这些数据的特殊含义,通常我们把信息理解为消息、信号、数据、情报和知识等。

A:信号B:知识C:消息D:数据答案:数据2.篱笆的入口相当于大门,采用虚拟专用网技术,这属于网络通信安全,也属于()。

A:网络级安全防护B:网关级安全防护C:桌面级安全防护D:服务器级安全防护答案:网关级安全防护3.对现代企业而言,信息是宝贵的资源和资产,例如()、人员、设备、公司形象和声誉都属于信息的范畴。

A:网络上的数据B:纸质文件C:物理环境D:软件答案:网络上的数据;纸质文件;物理环境;软件4.对现代企业而言,信息是宝贵的资源和资产,例如()、人员、设备、公司形象和声誉都属于信息的范畴。

A:纸质文件B:网络上的数据C:物理环境D:软件答案:纸质文件;网络上的数据;物理环境;软件5.现在的网络结构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桌面、服务器和网关。

()A:错 B:对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

A:细菌感染B:生物病毒感染C: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D:被损坏的程序答案: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2.以下措施不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是()。

A:保持计算机清洁B:先用杀病毒软件将从别人机器上拷来的文件清查病毒C:不用来历不明的U盘D:经常关注防病毒软件的版本升级情况,并尽量取得最高版本的防毒软件答案:保持计算机清洁3.所有恶意软件是由两个英文单词融合而成,分别是()。

A:WindowsB:MaliciousC:SoftwareD:information答案:Malicious;Software4.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A:身份认证B:口令C:审计D:加密答案:身份认证;口令;审计;加密5.防火墙是入侵检测系统的屏障。

身份认证条例

身份认证条例

身份认证条例
第一章总则
该条例的目的是规范网络身份认证行为,保障网络安全和用户合法权益。

第二章网络身份认证类型
1. 身份证认证:用户使用身份证号码作为主要凭证。

2. 银行卡认证:用户使用银行卡号码作为主要凭证。

3. 手机号码认证:用户使用手机号码作为主要凭证。

4. 人脸识别认证:用户以人脸信息作为主要凭证。

第三章身份认证机构
1. 身份认证机构应为依法设立的企业和机构。

2. 身份认证机构不得泄露用户信息。

3. 身份认证机构应当保存用户身份认证信息。

第四章身份认证流程
1. 身份认证机构应当提供明确的身份认证流程。

2. 身份认证机构应当记录用户身份认证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信息。

3. 身份认证机构应当采用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技术。

第五章身份认证风险管理
1. 身份认证机构应当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2. 身份认证机构应当及时发布身份认证服务风险提示。

3. 用户应当自行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认证信息。

第六章法律责任
1. 身份认证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用户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1.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网络身份认证服务的机构和企业。

电子商务安全笔记整理

电子商务安全笔记整理

电子商务安全笔记整理第一章电子商务安全概述1、电子商务安全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

其特征是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为目标。

⏹商务交易安全则紧紧围绕传统商务在互联网络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保障以电子交易和电子支付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

即实现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从等级上来说,从下至上有密码安全、局域网安全、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安全之分,电子商务安全属于信息安全的范畴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四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联网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防盗;2、防火;3、防静电;4、防雷击;5、防电磁泄漏逻辑安全: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来实现。

可以限制登录的次数或对试探操作加上时间限制;可以用软件来保护存储在计算机文件中的信息;限制存取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硬件完成,在接收到存取要求后,先询问并校核口令,然后访问列于目录中的授权用户标志号。

此外,有一些安全软件包也可以跟踪可疑的、未授权的存取企图,例如,多次登录或请求别人的文件。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

同一计算机可以安装几种不同的操作系统。

一些安全性较高、功能较强的操作系统可以为计算机的每一位用户分配账户。

通常,一个用户一个账户。

操作系统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

联网安全:联网的安全性通过两方面的安全服务来达到:⏹1、访问控制服务: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

⏹2、通信安全服务:用来认证数据机要性与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

3、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网络需要与外界联系,受到许多方面的威胁⏹物理威胁:偷窃、废物搜寻、间谍行为和身份识别错误⏹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乘虚而入、不安全服务和配置和初始化错误。

第四章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ppt

第四章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ppt

最常见的身分认证机制:口令(Password)
在现实中,黑客攻击目标的时候,90 %会把破译普通用户的口令作为第一步。 比如先用“finger 远端主机名”找出主机 上的用户账号,然后用字典穷举法进行攻 击。因为事实上,很多用户都把自己常用 的英文单词或者自己的姓名作为口令。通 过一些程序,自动地从计算机字典里面去 找单词作为用户的口令输入给远端的主机, 尝试进入系统。这个破译过程是由程序来 完成的。
直到最近,先进的生物测定学身份验 证方法非常昂贵,并且只在高度安全的环 境中使用。目前,几百家公司已经生产出 低成本的生物测定学解决方案。这种方 法的例子包括指纹、面部特征扫描、视 网膜眼部扫描和声音分析。例如,康柏公 司提供标准鼠标大小的指纹扫描仪,它适 合安装在监视器旁边。
你在哪儿
“你在哪儿”是最弱的身份验证形式, 这种策略通过系统的位置确定你的身份。 例如 ,UNIX系统的rlogin和rsh应用程 序验证用户、主机或进程是部分根据它 们IP地址的来源。 但是,基于位置的身份验证方法很 容易被愚弄,尤其是在本地网络。
出示你所拥有的
这个方法稍微先进一些,因为需要通 过物理设备进行身份验证。证明“你所拥 有的”的一个好的例子是大楼准入门卡。 任何通过了扫描仪扫瞄门卡的人将会准许 进入大楼。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是,身份验 证的基础是持有门卡。如果你把卡给了其 他人,这些人就可以进入大楼。因此,应该 建立一种更复杂的进入大楼的身份验证的 系统,不仅需要一张门卡,还要有口令,这 样就结合了拥有物品和知晓内容两种机制。
⑴口令的安全性
口令是计算机和用户双方知道的某个 "关键字“,作为一个确认符号串只能由用 户和操作系统本身识别。 口令的实际使用往往降低了其安全性。 三个方面: 口令字符串的选择 口令数据存放 口令查找匹配

企业身份认证管理制度

企业身份认证管理制度

企业身份认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企业内部身份认证,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内部系统中使用各类账号密码的场景。

第三条企业身份认证管理制度的遵循者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企业信息安全,保护企业利益。

第二章身份认证管理原则第四条身份认证管理遵循“合法、合理、必要、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身份认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防止身份冒用,确保企业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六条身份认证信息属于敏感信息,不得随意泄露或外传。

第三章身份认证管理流程第七条身份认证管理分为注册、认证和维护三个阶段。

第八条注册阶段:员工在入职时,需在人力资源部门注册一个唯一的身份认证账号,并设置密码。

第九条认证阶段:员工使用注册账号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登录企业内部系统进行工作。

第十条维护阶段:员工需要定期更换密码,保障账号安全;如账号被离职员工使用,需及时停用。

第四章身份认证管理责任第十一条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制定明确的身份认证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十二条人力资源部门有责任审核新员工的身份认证信息,确保注册账号的唯一性。

第十三条 IT部门有责任监控系统安全,确保密码设置的复杂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四条员工有责任妥善保管个人的身份认证信息,不得将账号密码泄露给他人。

第五章身份认证管理措施第十五条采用多因素认证,比如密码加密、短信验证、指纹识别等方式,提高身份认证的可靠性。

第十六条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防止受到网络攻击。

第十七条定期对账号进行审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建立黑名单机制,对账号使用不当的员工进行惩罚处理。

第六章身份认证管理制度遵守第十九条员工应当自觉遵守本制度,保障身份认证信息的安全。

第二十条如有违反本制度的情况,企业有权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停用账号等。

第二十一条企业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身份认证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信息安全(1)

信息安全(1)

2、密码算法分类

对称密码制(也叫作单钥密码、秘密密钥密码、对称密钥密码 private key encryption/symmetrical encryption ):如果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 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者虽然不相同,但是由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很 容易地推导出另一个,则该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对称密码体制。对称算法 可分为两类。序列密码(流密码)与分组密码。 cipher):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处理,用已 知的密钥随机序列(密码流发生器)与明文按位异或。
o序列密码(Stream o分组密码(block

cipher ):把明文分成等长的组分别加密。 非对称密码 (也叫作双钥密码、公钥密码、非对称密钥密码 public key encryption / asymmetrical encryption ):如果一个加密系统把加密 和解密的能力分开,加密和解密分别用两个不同的密钥实现,并且不可 能由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或者不可能由解密密钥推导出加密密钥), 则该系统所采用的就是非对称密码体制。采用非对称密码体制的每个用 户都有一对选定的密钥,其中一个是可以公开的,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 密保存。
6、常用的哈希函数:消息摘要5算法(MD5);安全哈希算法SHA-1; MD5是MIT的Rivest设计的,按512bit块来处理其输入(任意长度),并产 生一个128bit的消息摘要。首先它对杂凑信息进行填充,使信息的长度等于 512的倍数。然后对信息依次每次处理512位,每次进行4轮,每轮16步总共 64步的信息变换处理,每次输出结果为128位,然后把前一次的输出作为下 一次信息变换的输入初始值(第一次初始值算法已经固定),这样最后输 出一个128位的杂凑结果。 SHA-1是NIST开发的,按512bit块来处理其输入(小于264),并产生一个 160bit的消息摘要 7、数字签名: 1)A用其私钥加密文件,这便是签名过程 2)A将加密的文件送到B 3)B用A的公钥解开A送来的文件 基本特征: 1)签名是可信的:因为B是用A的公钥解开加密文件的,这说明原文件只 能被A的私钥加密而只有A才知道自己的私钥。 2)签名是无法被伪造的:因为只有A知道自己的私钥。因此只有A能用自 己的私钥加密一个文件。 3)文件被签名以后是无法被篡改的:因为加密后的文件被改动后是无法被 A的公钥解开的。 4)签名具有不可否认性:因为除A以外无人能用A的私钥加密一个文件。

真实身份认证管理制度范文

真实身份认证管理制度范文

真实身份认证管理制度范文真实身份认证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用户真实身份的确认和管理,提高网络交易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制定本真实身份认证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提供在线平台服务的企业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金融机构等。

第三条真实身份认证是指通过一系列操作和验证过程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并与其在线账号进行关联。

第四条在进行真实身份认证过程中,企业和组织应采用合法、公平、公正、安全的方式,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用户在进行真实身份认证之前,必须明确知悉认证的目的、范围、方式和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同意按照企业和组织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六条用户在进行真实身份认证时,应按照要求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身份证明文件和个人信息。

第七条企业和组织应建立真实身份认证管理机构,负责对用户提交的身份证明文件和个人信息进行认证和核实。

第二章真实身份认证的方式第八条真实身份认证可采用以下方式之一或多种组合:实名制注册、人脸识别、身份证扫描、银行卡绑定、电话号码验证等。

第九条在进行真实身份认证前,用户需要注册在线账号,并根据平台的要求填写个人信息。

第十条对于已注册的用户,如需要进行真实身份认证,应按照企业和组织的要求完成相应的验证流程。

第十一条用户应配合企业和组织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身份证明文件和个人信息,如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

第十二条对于用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和个人信息,企业和组织应进行认证和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用户在真实身份认证过程中,不得冒用他人身份、盗用他人个人信息或提交虚假证明文件。

如发现上述行为,企业和组织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取消认证、封禁账号、报警等。

第三章用户真实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第十四条企业和组织应采取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用户真实身份认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真实身份认证信息不得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公开或提供,除非根据法律法规或用户授权的情况下。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第一章绪论身份认证是信息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用户的身份,控制系统或资源的使用权限,防止非法的访问或使用行为。

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是基于用户名和密码的认证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安全问题,例如密码泄露、社会工程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的身份认证技术。

其中,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身份认证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该技术的概念、特点、优缺点、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章多特征融合身份认证技术概述2.1 多特征融合身份认证技术定义多特征融合身份认证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多种特征组合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旨在提高认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这种技术是一种多因素身份认证方式,相比较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其更加可靠和有效。

2.2 多特征融合身份认证技术特点(1)安全性高:多种特征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攻击者的攻击效率,增加了认证的安全性。

(2)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可以结合不同的特征,从而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身份认证。

(3)用户友好:相比单一的认证方式,多特征融合认证方式更易于用户使用。

(4)高效性:多种特征同时验证,可以提高认证的效率。

第三章多特征融合身份认证技术的组成特征多特征融合身份认证技术的主要组成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特征:生物特征是指基于生物参数进行身份认证,包括指纹、人脸、虹膜、视网膜等。

(2)行为特征:行为特征是指基于人的行为模式进行身份认证,包括语音、手写、签名等。

(3)密码学特征:密码学特征是指基于密码学算法进行身份认证,包括数字签名、公钥密码、哈希函数等。

(4)数据特征:数据特征是指基于用户的数据行为进行身份认证,包括位置数据、浏览数据、距离数据等。

第四章多特征融合身份认证技术的优缺点4.1 多特征融合身份认证技术的优点(1)安全性高:多特征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

物业人脸识别管理制度范本

物业人脸识别管理制度范本

物业人脸识别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小区安全水平,便捷业主出行,节约人力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人脸识别系统,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业主及物业工作人员进行生物识别,实现身份认证和自动放行的系统。

第三条物业公司应合理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

第四条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人脸识别系统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二章设备安装与维护第五条物业公司应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并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区其他关键部位安装。

第六条物业公司应确保人脸识别设备的安装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取得业主大会的同意。

第七条物业公司应定期对人脸识别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八条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和升级记录,方便查验和追溯。

第三章数据管理与保护第九条物业公司应合理收集、使用和存储人脸识别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可靠、高效。

第十条物业公司应对人脸识别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滥用。

第十一条物业公司应建立数据保护制度,明确数据保护的责任、义务和措施。

第十二条物业公司应定期对数据保护措施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数据安全。

第四章身份认证与放行第十三条物业公司应建立身份认证制度,对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身份认证的准确性负责。

第十四条物业公司应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结果进行审核,确保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物业公司应建立自动放行制度,对人脸识别系统识别通过的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实现自动放行。

第十六条物业公司应建立应急处理制度,对人脸识别系统出现故障或识别失败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第十七条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人脸识别系统的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范围、权限和责任。

第十八条物业公司应加强对人脸识别系统的使用监督,防止滥用和侵犯业主隐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生物识别认证


依据人类自身所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识别。 生理特征(characteristics):人的指纹、声音、笔 迹、手型、脸型、血型、视网膜、虹膜、DNA,以 及个人动作方面的特征; 目前人们研究的个人特征主要包括:容貌、肤色、发 质、身材、姿势、手印、指纹、脚印、唇印等。
(5) P按要求实现(以咒语,即解数学难题帮助); (6) P和V重复执行 (1)~(5)共n次。
若P不知咒语,则在B点,只有50 %的机会猜中V的要求, 协议执行n次,则只有2-n的机会完全猜中,若n=16,则若每 次均通过B的检验,V受骗机会仅为1/65536。
零知识证明的基本协议
哈米尔顿回路
口令



口令验证简单易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身 份认证方法之一。 口令是双方预先约定的秘密数据,它用来验证 用户知道什么。 一些简单的系统中,用户的口令以口令表的形 式存储。
1.口令认证


(1)口令加密技术: 用单向散列函数对口令进行处理; 再采用加密技术对该散列码进行加密。 认证中心数据库中存储口令的的散列码 口令以散列码的密文传输到认证中心后解密 生成散列码 ,以此来核对身份 . 困难在于加密密钥的交换,涉及密钥分发管理问题. 攻击者仍可以采用离线方式对口令密文实施字典 攻击。
服务器端存储加密的口令
示证者 验证者
ID
口令p ID
q
比较
p’ ID
f
数据库中存放的是加密的口令
口令经MD5算 法加密后的密文
同样,由于未保护的口令在网络上传输,上 述方案容易受到线路窃听的攻击。所以,我们 应该综合前两个方案的优点。
同时对抗线路窃听和危及验证者攻击
示证者 验证者
口令p
f
p’ ID
A
B
设Petor知道咒语,可打开C和 D之间的秘密门,不知道者 都将走向死胡同中。
C D 图8-4-1 零知识证明概念图解
协议: (1) Vetor站在A点; (2) Petor进入洞中任一点C或D; (3) 当Petor进洞之后,Vetor走到B点;
(4) V随机叫P:(a)从左边出来,或(b)从右边出来;
防止重放攻击的实例-要求输验 证码
质询-应答(challenge-response)机制 -防止重放攻击
示证者 验证者 ID 口令p
p
f
ID
n
n
f
r’ ID
比较
上述方案称为询问-应答机制,较好的抵制了 重放攻击。但付出的代价是通信量的提高。若 是简单的应用还不成问题。但不适于用在一些 需要频繁认证的场合,如RPC服务。 另外,它还存在与以前类似的问题,防外 不防内。系统管理员可以很轻松地获得用户的 口令。而且,如果经过中间结点的话,还可能 遭受中间人(MAN-IN-THE-MIDDLE)攻击。
在前面的基础上增加对抗重放攻击
示证者
n 口令p ID
验证者
ID
p
f
r’
ID n
f
比较
上述方案中的n是一个非重复值,认证方负责 检查n是否以前曾被用过。若用过,则请求被拒 绝。非重复值可用的实现方法有时戳,随机数等。 若用时戳方法的话,则两边要维护时钟的同步。 很明显,时戳的精度越高,抵抗攻击的强度也越 好。若是在局域网上,精确同步还比较容易实现。 但若是延时较长的广域网,要时钟精确的同步就 比较困难了。 若用随机数的话,认证方必须保存以往用过 的所有随机数,避免重复,随着服务次数的增加, 这张表会越来越大。
示证者 口令p
验证者 ID
f
p’ ID
p
比较
ID
危及验证者的攻击
对口令系统的另一个潜在威胁是来自内部的 攻击。因为口令通常是存在口令文件或数据库 中。万一口令文件被攻击者打开看到,或是系 统管理员有意冒名用户。这些恶劣的攻击者就 可以为所欲为了。
前面的方案对此威胁都无能为力。因为认 证方都存着用户的密码。所以要设计一种机制, 使得认证方不直接保存用户的密码,又能验证 用户的身分。
第四章 身份认证
认证的分类

认证可分为消息认证(也称数据源认证) 和身份认证.
•消息认证:这消息真的是他发出来的吗?是不是 假冒的?有没有被篡改过? •身份的认证:和我通话/信的这个人真的是他吗? 是不是假冒的?是不是录音重放?
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的定义:
–户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 相符的过程
S/KEY 服务器
7. 传送口令 6. 产生本次口令 口令计算器
总结
设计认证协议时应注意的问题
1.有可能线路被窃听
2.有可能受到重放攻击
3.可能有口令文件被盗的危险
4.可能有恶意的管理员企图假冒
5.可能遭受中间人攻击
身份的零知识证明


通常的身份认证都要求传输口令或身份信息 (尽管是加密传输)。如果不传输这些信息,身 份也能得到证明就好了,这就需要零知识证明 技术(The proof of zero knowledge) 。 零知识证明是这样一种技术,被认证方P掌握 某些秘密信息,P想设法让认证方V相信他确 实掌握那些信息,但又不想让V也知道那些信 息

一次性口令(OTP,One Time Password): 用来对付重放攻击 主要思路:在登录过程中加入不确定因素,使 每次登录过程中传送的口令都不相同,以提高 登录系统的安全性
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
4. 输入私钥
1. 用户登录
客户端 5. 私钥与质询 输入计算器
2. 登录请求
3. S/KEY质询

认证是判明和确认交易双方真实身份的重要环 节,是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 只有确保双方身份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和 可靠性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才能确保电子商 务安全有序地进行。
身份认证系统模型

一个身份认证系统一般由三方组成,一方是出示证件 的人(示证者),另一方为验证者,第三方是攻击者, 认证系统在必要时也会有第四方,即可信赖者参与, 经常调解纠纷。
最基本的口令认证模型
示证者 验证者 ID 口令 ID 口令 比较
网页上的用户登录- 基于最基本的口令机制
口令机制:明文口令表
用户输入PW 用户输入ID ID OK? Y 查找与该ID对应的PW PW‘ 相同? PW N 拒绝 N 拒绝 ID 身份标识 ID1 ID2 ID3 .... IDn 注册口令 PW1 PW2 PW3 .... PWn
(3)零知识证明技术
1. 示证者:Petor; 验证者:Vetor; 被认证方P掌握某些秘密信息,P想设法让 认证方V相信他确实掌握那些信息,但又不想 让V也知道那些信息(如果连V都不知道那些秘 密信息,第三者想盗取那些信息当然就更难 了)。
2. 零知识证明的基本协议
例[Quisquater等1989] 。
Y 接受
明文方式传输口令的缺陷


攻击者可能在传输线路上截获用户口令 利用网络嗅探软件(Sniffer pro)
用单向散列函数对口令进行处理后再传送;
示证者
验证者
口令p
f
p’ ID
ID
p’
比较
ID
其中,f(x) 是单向函数。即计算f(x) 是较为容易 的。而计算其反函数是不可能的。
上述方案的主要缺陷是:p仅是口令的单向函 数,如果把口令和id的连接串一起用单向函数加 密将使口令的密文更难破解
(1) A将G进行随机置换,对其顶点进行移动,并改变其 标号得到一个新的有限图 H 。因 G H ,故 G 上的 Hamilton回路与 H上的Hamilton回路一一对应。已知 G上的Hamilton回路易于找出H上的相应回路; (2)A将H的复本给B; (3) B向A提出下述问题之一:(a) 出示证明G和H同构, (b) 出示H上的Hamilton回路; (4) A执行下述任务之一:(a) 证明G和H同构,但不出 示H上的Hamilton回路,(b) 出示H上的Hamilton回路 但不证明G和H同构; (5) A和B重复执行 (1)~(4)共n次。
(4)提问/应答技术



用户登录系统时系统随机提示一条信息,用户 根据这一信息连同其个人化数据(种子密钥)共 同产生一个口令字。 它的基本特点是认证过程不传递任何秘密,而 是代以交换具有随机特征的数据来实现问答, 使攻击者无从下手。 避免静态密码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持证认证
持证认证是利用授权用户所持有物进行访问控制的认 证技术.如,身份证、信用卡等。 IC卡可简单地分为三种类型: 集成电路的类别,存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 通信的方式,可以分为接触型、 非接触型和混合型三类。

身份认证又叫身份鉴别、实体认证、身份识别 认证目的:
使别的成员(验证者)获得对声称者所声称 的事实的信任。身份认证是获得系统服务所必 须的第一道关卡。
身份认证的过程



认证的一般过程是,通信的一方声明他的身份, 而另一方对他的声明进行验证。确认身份后, 进行相应的服务。 认证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所谓单向,即通信中只有一方向另一方进行认 证。 所谓双向,即通信中双方互相进行认证。
身份认证的常见方法
– –

– – –
口令机制、 一次性口令机制、 质询—应答机制、 基于地址的机制、 基于个人特征的机制 个人鉴别令牌。
认证技术的发展
基于地址的信任机制
基于口令的信任机制
口令结合物理或生物 特征的信任机制
基于地址的认证机制



基于地址的机制假定声称者的可鉴别性是以呼 叫的源地址为基础的。 在大多数的数据网络中,呼叫地址的辨别都是 可行的 这种机制最大的困难是在一个临时的环境里维 持一个连续的主机和网络地址的联系。地址的 转换频繁、呼叫—转发或重定向引起了一些主 要问题。 基于地址的机制自身不能被作为鉴别机制,但 可作为其它机制的有用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