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1.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对应学生用书P81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乾隆进士,官国子监典籍。
学识渊博,史学理论有独到见识,章学诚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方志立三书议》提出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标志着其方志理论的成熟、修志体例的完备和方志学的建立。
他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
他曾参与《续资治通鉴》的纂修,又主修《湖北通志》,著有《文史通义》9卷,《校雠通义》4卷,《方志略例》2卷,《文集》8卷,《外集》2卷,《湖北通志检存稿》4卷及《未成稿》1卷,《外编》18卷等。
去世120年后由刘承干搜集整理出版了《章氏遗书》。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
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
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自题画像说:“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亦仕亦隐,天之幸民。
”钱氏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部分乾嘉时期学者的典型代表。
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
全书共九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Word版含解析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走近先贤中国“方志之祖”——章学诚1.生平简介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章学诚少年时酷爱文史书籍,且能举其得失。
后寓居北京,游于内阁学士朱筠之门,得以遍览群书,并与钱大昕、邵晋涵、戴震诸名流往来甚密,讨论学术源流及异同。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
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等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
章学诚虽长于史学,但从未得到清政府的重用。
因此他把自己的史学理论,用于编修方志的实践中。
编修方志在他一生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使他成为方志学建立的极其重要人物。
梁启超把他誉为中国“方志之祖”“方志之圣”。
2.主要成就参与《续资治通鉴》纂修,主修《湖北通志》。
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等。
3.地位影响章学诚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提出了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
他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其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背景呈现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主张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对“当世之务”漠不关心。
清朝统治者在采取高压政策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
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
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空言..讲也空言:抽象的理论说教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高雅,高尚C.究其所以纷纶..纷纶:纷纭,纷乱D.以其各有事事..故也事事:治事,做事【解析】选B。
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C。
A项,“为”,①动词,写作;②动词,是。
B项,“于”,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比较。
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朱陆异同,干戈..门户C.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D.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解析】选C。
A项,“行事”,文中指具体的历史事件。
B项,“干戈”,文中是动词,动干戈。
C项,“门户”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派别”的意思。
D项,“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认为,司马迁探究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而不用空洞抽象的理论,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史记》。
B.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讽刺的原因是那些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的儒生,只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
C.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误区。
D.作者认为,浙东学术各派虽然源流不同,境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相同,但他们的卓越之处是有各自的事情可做。
【解析】选D。
分析不全面,卓越之处还应包括“不空谈德性”“不空谈学问”。
5.翻译下列句子。
(1)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课件: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9.2浙东学术
5.明句式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被动句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判断句 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判断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1.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 说,而为经世之书。
点评:汉代的董仲舒将周代以来儒家的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 合起来,杂以法家、道家思想,建立了“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 授,天限皇权。作为董仲舒的学生,司马迁不能不受他的影响。但 司马迁主要吸收了董仲舒关于历史演变、儒学兴起等论述,“亦欲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成《史记》,所以章学 诚称之为“经世之书”。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名词,事件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名词,事情 事 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动词,做 阳明得之为事功 名词,事业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动词,取得 其制稍异于前 名词,规格,形式 制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动词,规定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动词,统率 履至尊而制六合 动词,控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
2.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也”为判断句的标志。成为千百年来制约人们思 想的东西,也是千百年来繁杂、棘手的荆棘之林。 2.判断句。“也”为判断句的标志。这也是《春秋》成为经国济世之 书的原因 。
3.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词,尽
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3.得
) )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此言得之(《六国论》)(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当/副词,应当、 应该
固非空言著述也 (
)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 )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答案:动词,放弃/名词,房屋/动词,居住/动词,安置住宿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 6.制
) ) )
其牙机巧制(《张衡传》) (
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
答案:动词,取得/名词,形制、构造/动词,控制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1)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答案:连词,所以/名词,原因/副词,仍旧/副词,故意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2.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
)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 )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答案:名词,胜利/动词,超过/形容词,美好的/动词,禁得住/形容
)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九单元相关读物浙东学术+Word含解析.doc
第九单元相关读物浙东学术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天铎.(duó)桎.(zì)梏.(ɡù)纷纶.(lún)B.蕺.山(jí) 荆.(jīnɡ) 棘.(jí) 史裁.(cái)C.白苇.(wěi) 干戈.(ɡē) 迥.(jiónɡ) 殊.(shū)D.训.(sùn) 诂.(ɡǔ) 禀.性(bǐnɡ) 讥.笑(jī)解析:A项,“桎”读zhì;C项,“迥”读jiǒnɡ;D项,“训”读xù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彼不事.所事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后人贵.经术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晋灵公不君.解析:例句中的“事”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君”的用法与之相同。
A项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贵”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B.我欲托之空言C.戍卒叫,函谷举D.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解析:A、C、D三项均为被动句,B项为省略句。
答案:B4.下列各句中的“诸”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解析:A项为“各、众”的意思,B、C、D三项均为兼词。
答案:A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儒者欲尊.德性尊:尊崇、推崇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诗经中的一种文体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阳明得之为事功..事功:事业和功绩解析:B项,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答案:B6.下列对“本”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本来B.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本来C.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书册D.若止印三二本(《活板》) 量词,书册计量单位解析:A项,本:探究,推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天铎.(duó) 八佾.(yì) 桎梏..(zhì ɡù)蕺.山(jí) 宸濠..(chén háo)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遇⎩⎪⎪⎨⎪⎪⎧ 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名词,境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动词,对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动词,接触,感触)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名词,待遇)(2)胜⎩⎪⎨⎪⎧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动词,胜利)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并序》)(动词,胜过,超过)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副词,尽)(3)知⎩⎪⎪⎪⎨⎪⎪⎪⎧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动词,知晓,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名词,知识)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动词,管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动词,感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名词,同“智”,智慧)(4)说⎩⎪⎪⎪⎨⎪⎪⎪⎧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名词,说法,学说)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并序》) (动词,说出,讲出)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名词,一种文体)及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 (动词,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形容词,同“悦”,高兴)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2)千古桎梏..之府(名词作动词,约束) (3)后人贵.经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4)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用作动词,以……动干戈) (5)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 (6)不得不殊.门户(形容词作动词,属于不同的)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可以..空言讲也古义:两个词,可以用。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9单元_相关读物_浙东学术_word版有答案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天铎.(duó) 八佾.(yì) 桎梏..(zhì ɡù) 蕺.山(jí) 宸濠..(chén háo)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遇⎩⎪⎪⎨⎪⎪⎧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名词,境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荆轲刺秦王》)(动词,对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动词,接触,感触)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名词,待遇)(2)胜⎩⎪⎨⎪⎧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动词,胜利)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并序》) (动词,胜过,超过)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副词,尽)(3)知⎩⎪⎪⎪⎨⎪⎪⎪⎧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动词,知晓,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名词,知识)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动词,管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 (动词,感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名词,同“智”,智慧)(4)说⎩⎪⎪⎪⎨⎪⎪⎪⎧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名词,说法,学说)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并序》) (动词,说出,讲出)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名词,一种文体)及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 (动词,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形容词,同“悦”,高兴)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2)千古桎梏..之府(名词作动词,约束) (3)后人贵.经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4)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用作动词,以……动干戈) (5)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 (6)不得不殊.门户(形容词作动词,属于不同的)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可以..空言讲也 古义:两个词,可以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即使争论不可避免,请至少保持风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别人发表的某个见解,觉得谬误至极,于是留言反驳,但往往完全说服不了对方,于是就演变成了一场各执己见,最终不欢而散的辩论。
更有的时候,觉得某个人的观点荒谬到不可理喻,与自己的“三观”完全不符,更是恨不得拉黑对方,永不相见。
另一些时候,面对热点话题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想要告诉别人这样的冲动是很难避免的,因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比如巴黎恐袭事件之后,对于欧洲是不是应该继续接收难民等问题;每个关心这件事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会在转发微博或者文章的时候表明自己的倾向和立场。
于是,往往会引来持不同观点的人的驳斥,最终又变成一场两败俱伤的口水战。
如果在社交媒体上的争论不可避免,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辩论的风度。
不要把对一种观点的否定,变成对持这种观点的那个人的否定。
微博上时不时就有人放言“三观不合取消关注”,我曾经也信奉要凭价值观来交朋友,但后来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在一个问题上和你观点一致的人,在另一个问题的观点上往往又会和你唱反调;在一件事情上大义凛然的,很可能在另一件事情上面目可疑。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所谓价值观完全吻合的人,结果有一天糟了,突然发现他喜欢看《小时代》……如果总是用排除的方式去交友,那最后可能会把你所有的朋友都删除掉。
也不要试图说服对方,因为这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就算说服了对方,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和帮助呢?讨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
讨论真正的目的,是倾听对方的观点,看看是不是有你没考虑到的角度,有没有值得你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这样的讨论才是对你自己最大的帮助。
抱着这样虚心、谦和的态度,对方也会投桃报李,更容易接受或者理解你的观点。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4.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 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点评:作者在这里用了“黄茅白苇”一词来形容“陋儒”的空泛学说, 这是一个在《文史通义》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多次出现于不同篇章。 此词源于苏轼给他的学生张耒(字文潜)的一封信(《答张文潜县丞 书》)中,原本是批评王安石搞学术垄断的。其中说道:“文字之衰, 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 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 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 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王安石在变 法的同时,还实行文化革命,极力推行他的《三经新义》(三经:《周 礼》《诗》《书》),把它打造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不照此 答卷,即无缘及第。
-4-
浙东学术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天铎. 八佾. 桎.梏.
duó yì zhìgù
加点字 蕺.山 宸.濠. 迥.殊
读音 jí chén háo jiǒnɡ
2.解多义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连词,所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名词,原因 故
-14-
浙东学术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这些“陋儒”,因为不学无术,既不通历史,也不关心社会现实,所以 面目可憎,议论雷同,不得不刻意持门户之见以相攻伐,来显示自己 的“见地”,实在是浅陋不堪,荒唐可笑。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3.思想内容 其一,“六经皆史”论。关于我国史学的源流,《文史通义》 开卷便宣称“《六经》皆史也”。他提出“六经皆史”的命题, 以为《六经》皆属先王的政典,记述了古代的典章制度,说明 史之源起先于经,并且指明经术乃是三代之史而为后人所重视。
其二,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章氏发展刘知几的史学理论, 于“才、学、识”之外,提出“史德”问题。认为史学家治史 要有尊重历史真实的基本态度,即“填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 而不益以人”的态度。章学诚所说“史德”的内容,实际上就 是“尽其天而不益以人”的治史态度。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走近先贤 中国“方志之祖”——章学诚
1.生平简介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 市)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 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章学诚少年时酷爱文史书籍,且能举其得失。后寓居北京, 游于内阁学士朱筠之门,得以遍览群书,并与钱大昕、邵晋涵、 戴震诸名流往来甚密,讨论学术源流及异同。
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古吴越地,会稽因绍兴会稽 山得名。癸未,八岁,即公元前 2198 年,大禹大会诸侯于此。 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作茅山。因大禹在此召集全国诸侯,“大 会计,爵有德,封有功”,禹会后病死而葬于此,为纪念大禹 的功绩,诸侯“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一、一词多义
1.书而 上素为 书不.经 谏闻世 寡诗之 人书.者书之.,训_受名__中_词___赏_名,__词__著__,___作___名泛___词___指__,__经__奏__书__章______ 《 从余 书.问 》古 曰: 事“ ,满 或招 凭损 几学 ,谦 书.受益 __动_。_词_”_,_写_名__字__词____,__《__尚__书_》_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
浙东学术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空言/空白 摭拾/蔗糖 八佾/俏丽B.干戈/干货桎梏/水蛭纷纶/经纶C.隐逸/恻隐迥殊/扃牖陋儒/孺子D.宸濠/壕堑天铎/彭泽史纂/撰述解析:A项,kōnɡ/kònɡ,zhí/zhè,yì/qiào;B项,gān,zhì,lún;C项,yǐn,jiǒng/jiōng,rú;D项, háo,duó/zé,zuǎn/zhuàn。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空言讲也 空言:抽象的理论说教。
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高雅,高尚。
C.究其所以纷纶纷纶:纷纭,纷乱。
D.以其各有事事故也事事:治事,做事。
解析:B项,“大雅”的意思是“才德高尚的人”。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而为经世之书②圣如孔子,言为天铎B .{①未有不切于人事者②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C .{①知有史而不知有经②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 .{①以其即三代之史耳②犹且不以空言制胜解析:A项,①动词,写作;②动词,是。
B项,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比较。
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D 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B.后人贵经术C.犹且不以空言制胜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不可以空言讲也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解析:A项,“行事”,文中指具体的历史事件。
B项,“可以”,文中是两个词,可以凭借。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 Word版含解析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儒者欲尊德性尊:尊崇、推崇。
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诗经中的一种文体。
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
D.阳明得之为事功事功:事业和功绩。
项,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而讲学者必有事事C.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项,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做事。
B项,古义:谈论学问;今义:公开讲述自己的学术理论。
D项,古义:社会现实;今义:事理人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朱陆异同,干戈门户B.后人贵经术C.马牛而襟裾D.而讲学者必有事事项是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其他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
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
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含答案
浙东学术即使争论不可避免,请至少保持风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别人发表的某个见解,觉得谬误至极,于是留言反驳,但往往完全说服不了对方,于是就演变成了一场各执己见,最终不欢而散的辩论。
更有的时候,觉得某个人的观点荒谬到不可理喻,与自己的“三观”完全不符,更是恨不得拉黑对方,永不相见。
另一些时候,面对热点话题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想要告诉别人这样的冲动是很难避免的,因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比如巴黎恐袭事件之后,对于欧洲是不是应该继续接收难民等问题;每个关心这件事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会在转发微博或者文章的时候表明自己的倾向和立场。
于是,往往会引来持不同观点的人的驳斥,最终又变成一场两败俱伤的口水战。
如果在社交媒体上的争论不可避免,那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辩论的风度。
不要把对一种观点的否定,变成对持这种观点的那个人的否定。
微博上时不时就有人放言“三观不合取消关注”,我曾经也信奉要凭价值观来交朋友,但后来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在一个问题上和你观点一致的人,在另一个问题的观点上往往又会和你唱反调;在一件事情上大义凛然的,很可能在另一件事情上面目可疑。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所谓价值观完全吻合的人,结果有一天糟了,突然发现他喜欢看《小时代》……如果总是用排除的方式去交友,那最后可能会把你所有的朋友都删除掉。
也不要试图说服对方,因为这是一件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就算说服了对方,对你又有什么意义和帮助呢?讨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
讨论真正的目的,是倾听对方的观点,看看是不是有你没考虑到的角度,有没有值得你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这样的讨论才是对你自己最大的帮助。
抱着这样虚心、谦和的态度,对方也会投桃报李,更容易接受或者理解你的观点。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东学术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空.言/空.白 摭.拾/蔗.糖 八佾./俏.丽 B.干.戈/干.货 桎.梏/水蛭. 纷纶./经纶.C.隐.逸/恻隐. 迥.殊/扃.牖 陋儒./孺.子 D.宸濠./壕.堑 天铎./彭泽. 史纂./撰.述 解析:A 项,kōnɡ/kònɡ,zhí/zhè,yì/qiào ;B 项,gān ,zhì,lún ;C 项,yǐn ,jiǒng/jiōng ,rú;D项,háo ,duó/zé,zuǎn/zhuàn 。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可以空言..讲也 空言:抽象的理论说教。
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大雅:高雅,高尚。
C.究其所以纷纶..纷纶:纷纭,纷乱。
D.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事事:治事,做事。
解析:B 项,“大雅”的意思是“才德高尚的人”。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而为经世之书②圣如孔子,言为天铎B .{①未有不切于人事者②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C .{①知有史而不知有经②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 .{①以其即三代之史耳②犹且不以空言制胜解析:A 项,①动词,写作;②动词,是。
B 项,①介词,表对象;②介词,表比较。
C 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D 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 B.后人贵.经术 C.犹且不以空言制.胜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不可以..空言讲也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解析:A项,“行事”,文中指具体的历史事件。
B项,“可以”,文中是两个词,可以凭借。
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D项,“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
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
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有不切.于人事者切:切合。
B.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究:考究。
C.知史学之本.于《春秋》本:根本。
D.不特.无门户可持特:只是。
解析:C项,“本”在此句中是动词,意思是“发源、来源”。
答案:C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从正面说明“不可以空言讲”的一项是()①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②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③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④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⑤朱陆异同,干戈门户⑥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解析:②是从侧面说明“空言”被讥;⑤是说明“朱陆”徒争“空言”。
答案:C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司马迁本着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而不用空洞抽象的理论,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史记》。
B.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讽的原因是那些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的儒生,只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
C.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误区。
D.作者认为,浙东学术各派虽然源流不同,境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但他们的卓异处是有各自的事可做。
解析:D项,理解错误,根据文意应为:浙东学术,虽然源流是一样的,但因为他们的境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
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2)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参考答案:(1)后人看重经术,认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了。
(2)推究他们争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只是沸沸扬扬地争论空话而不切合世事罢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吏道[元]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
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
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
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
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
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有改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日夜窃人货殖..货殖:财物。
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固:固然,虽然。
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蕃息:繁衍。
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才:人才。
解析:D项,“才”的意思是“有才能的”。
答案:D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项是()①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②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③取民愈广,害民愈深④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⑤吏无避忌,白昼肆行⑥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解析:①是发生在古代的事;⑥是作者对盗贼之祸的看法。
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解析:A项,因果关系不当,“上世之士”指古时的贤士,他们不肯做官的原因在文中没有点明。
答案:A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参考答案:(1)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
(2)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
(3)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参考译文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
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
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
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
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
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唯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
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
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
如今一名官员,职位高的封邑多到数万户,职位低的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
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
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
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
二帝三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
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
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