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https://img.taocdn.com/s3/m/ac01135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2.png)
国务院组成部门
01 历史沿革
03 组织机构 05 现任领导
目录
02 机构职责 04 人员编制 06 地理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成立于2018年3月,前身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 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五)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 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参与制定国家药典。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 全标准。
组织机构
内设机构
派驻机构
(一)办公厅。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工作。
(七)医政司。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
主要职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委纪检监察组)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接 领导、统一管理。依据党章、宪法和监察法,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授权,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两项职 责,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负责。监督重点对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国老龄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机关等6家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中管干部和司局级干部, 着力加强对6家综合监督单位本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监督。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谢观看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 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将国家卫生健 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 部。
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d9d770f3bcd126fff6050b2c.png)
医疗卫生管理和医务人员对卫生改革的看 法和意见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及其利用快速评价 调查。
a
15
抽样设计
国家点的抽样设计
–是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利用多元统计的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全国县(市、区)分 成5层,按比例抽取各层的县(市、区),再用 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乡镇(街道)、行政 村(居委会)、住户
a
17
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员入户询问所有住户成员
收集资料人员
–一个样本乡镇/街道组织两个调查组和一名调 查指导员,每组一男一女两人,具体负责一 个村/居委会
收集资料工具
–住户一般情况调查表,住户成员健康询问调 查表,卫生服务利用调查表
a
18
定性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小组访谈、个人专题访谈、快速 评估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核心内容保 持连续性,补充了千年发展目标指 标、WHO健康调查关键指标、公共卫 生和卫生系统反应性的内容。
a
7
调查的主要目的
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卫生服 务需要、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卫生服 务可及、利用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卫生服 务支付能力、保障水平和疾病负担;
调查机构人员 –五个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华中科大、重庆医大
a
19
现场调查质量控制
卫生部将组织质量检查小组随机检查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严密组织和动员 统一方法、加强培训 调查指导员及负责同志认真检查复核 调查员积极主动,认真调查和自查 具体现场质量控制办法将由陈育德教授
东中部地区扩点样本
卫生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9b9e3fa8114431b90dd8b9.png)
卫生服务利用医疗服务利用是综合描述卫生服务系统的重要指标。
分析了解我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服务利用情况,掌握卫生资源投入与居民卫生需求的变化,为预测今后我区卫生服务的供需关系提供了客观依据。
xx98年国家卫生部开展了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资源的抽样调查(xx93年在相同的县开展了第一次卫生服务调查),抽取了我区的合浦县(一类农村地区)、宾阳县(二类农村地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三类农村地区)共xx99户、8xx6人进行家庭询问调查。
调查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区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情况。
(一)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分析1、两周患病率居民的健康状况客观地反映了医疗服务需要量,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通常用两周患病率等指标来反映。
调查结果显示,广西样本县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xx2.9‰,略高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
除三类农村地区外,一、二类农村地区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均高于全国相应地区,但低于xx93年第一次卫生服务调查水平(xx1.3‰);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71.4‰(xx93年为75.66‰),低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居民年龄别慢性病的患病率分布呈现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的现象,与全国趋势一致。
但各年龄段的患病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不同年龄组中,0~4岁和55~64岁以上人群的两周患病率最高,说明儿童和老年人群是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女性的患病率普遍高于男性。
xx98年调查地区居民患病率情况调查地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按患病人数计按患病病例数计一类农村xx2.5 xx3.6 xx2.1 1xx.4 1xx.0 xx8.1 xx8.6 xx6.3 xx1.4 二类农村xx3.0 xx2.9 xx4.0 95.1 88.7 1xx.8 1xx.2 98.5 xx4.3 三类农村xx3.7 xx8.5 xx0.1 xx3.7 1xx.1 xx5.0 xx0.3 xx6.5 xx5.0 广西样本县合计xx2.9 xx9.4 xx6.8 71.4 69.2 73.8 77.6 73.7 82.0 合浦县xx2.0 xx9.8 xx3.4 82.7 81.8 83.7 91.8 88.0 96.1 宾阳县xx1.4 xx1.4 xx2.3 73.7 66.4 80.3 81.0 72.7 90.2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xx5.1 xx6.5 xx4.5 58.3 59.3 57.2 59.8 60.0 59.5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服务研究——xx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资料来源:《国家卫生服务研究—xx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2、两周就诊地点患者的就诊单位反映了病人的流向,也反映了患者对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在缺乏双向转诊的情况下)。
中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回顾与思考
![中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回顾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8845ae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1.png)
\TIB SIXTH删购NATIONS IIHimiiiHMMEiSllimf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無doi:l0.3969/j.issn.1672-5166.2021.01.02中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回顾与思考王帅①谢学勤饥张耀光①文章编号:1672-5166(2021)01-09-07中图分类号:R-34;R197.1文献标志码:A摘要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献,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前期工作基础和历次调查的背景与主要目的、调查样本的变化、调查内容的稳定性及不同点、特定人群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改变与完善。
从保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确保调查内容稳中有新、继续完善和优化调查系统、开展多来源数据整合研究、探索开展人群队列监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展望,以期相关科研人员与读者能够对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调查内容调查方法Review and Conside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WANG Shuai,XIE Xueqin,ZHANG Yaoguang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100810,ChinaAbstract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historical datum and pertinent literatur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from aspects of the preliminary work basis,background,objective,the changes of survey samples,the stabil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survey content,particular respondent,the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 of survey methods in detail.In terms of maintaining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sample,ensuring the stability and inno v ation of the con t ent,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the investigation system,conducting multi-source data integration research,and exploring the population cohort monitoring research,thorough thinking and prospec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enable relevant researchers and readers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Keyword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survey content;survey method0引言卫生服务研究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的Hagerstown和医疗服务费用委员会所进行的研究⑴。
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初步报告
![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初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a662fa0242a8956bece48a.png)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组 2004年12月
报告内容
I II III IV V VI. V
我国卫生服务调查简介:方法和质量 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及其变化 我国城乡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其变化 我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进展 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启示与相关政策建议
2003
城镇医保
无医保险
23
农村不同医保居民两周就诊率的变化(‰)
1993
200 193 150 140 100 50 0 159 132 109 103 190 172 161
2003
144
城镇医保
合作医疗
其他社保
商业保险
无医保险
24
城市不同医保居民住院率及变化(%)
2003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城镇医保 其他社保 商业保险 无医保险 6.2 6.0 4.2 2.0 3.7 3.0 3.3 6.3
1998
2003
合计
城市
农村
28
未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未治疗比例(%)
1998 50 40 30 20 10 0 城市 农村 2003
36 32
39 32
29
城乡住院患者出院原因构成(%)
城乡 合计 城市 合计 农村 合计
类别 病愈医生要求 未愈医生要求 自己要求 其中:因经济困难 其他
46.1 7.4 43.3 63.9 3.2
5
第三次调查目的与内容
定量调查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 卫生服务需要量:城乡居民 健康状况、患病与失能状况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医疗 需求、费用、医疗系统反应 性 影响因素:社会人口学特 征、经济、环境、卫生服务 可及性、医疗保障 MDG指标、公共卫生可 及: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服 务、健康教育等情况 定性调查 --专题评估调查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 体制改革的社会学评估调 查 农村卫生发展与新型合作 医疗制度的社会学评估调 查 农村流动人口卫生问题和 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估调查 贫困和弱势人群卫生问题 和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估调 查
卫生服务研究(课题计划书)
![卫生服务研究(课题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3f2aa23d376baf1ffc4fade9.png)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课题计划书研究题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学生姓名年级2011 级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号2012年 2 月7 日研究背景医疗保障制度是保护居民健康、抵御疾病风险、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有效途径。
在国家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当中,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居民医疗保障的数据。
1993年的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调查人口中享受免费医疗的比例是1 5.50%,城市地区为53.48%,农村地区为2.69%,(四类农村仅为1.06%);享受部分免费医疗(如半公费、半劳保、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和统筹等)的比例为12.11%,城市为27.75%,农村10.96%;调查中自费医疗的比例是69.86%,其中城市为27.28%,农村地区为84.11%(经济落后的三、四类农村地区自费医疗的比例达到90%以上)[1]。
1998年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调查人口中享受免费医疗的比例是4.95%,城市地区为16.01%,农村地区为1.16%;6.5%参加了合作医疗(主要在农村地区);76.40%自费医疗。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之和的覆盖人口不足5%,自费医疗比例高达90%以上。
与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享有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人群的比例下降,自费医疗的比例进一步增加[2]。
2003年的第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仅为9.5%[3]。
2008年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农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大幅增加,增长至89.7%。
截止到2008年6月,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到达93.0%[4]。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2003年开展新农合以来,农民的参合率逐渐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体现了新农合的优越性和可研究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45c8c30c763231126edb110f.png)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卫生部今天公布了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一、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居民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逐步改善。
调查显示,我国重大疾病的预防工作不断加强,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自来水普及率与1998年相比有所增加,城市水冲式厕所比例与1998年相比显著增加,农村改厕的比例也达到了30%。
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前一年内做过妇科检查的农村妇女比率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大幅增加。
健康教育不断普及,城乡居民卫生知识水平逐步提高。
1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中,47.2%能自己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不健康的行为逐步得到改善。
城乡居民吸烟率、经常饮酒率下降。
而我国居民主动参加走、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
二、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增加,但医疗服务的利用明显下降。
我国城乡居民患病率随着人口老年化、城镇化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排除季节性影响,据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不容忽视。
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在农村呈现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转移。
调查发现,患者中自我医疗的占35.7%,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
三、城乡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明显,城市、农村不同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有扩大趋势。
城市、农村在利用卫生服务上存在明显差异,农民缺乏医疗保险、经济条件差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未就诊率、未住院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卫生服务调查是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定期开展卫生服务调查来了解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卫生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卫生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a882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1.png)
卫生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卫生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卫生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3篇)卫生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篇1在本学期寒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来XX市卫生和环境状况的社会实践活动。
全国卫生资源及医疗服务调查制度
![全国卫生资源及医疗服务调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2e7c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1.png)
卫生设施调查
床位数
反映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
建筑面积
反映医疗机构的规模和设施条件。
医疗设备
如CT、MRI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卫生装备调查
医疗车辆
01
如救护车、转运车等。
诊疗仪器
02
如心电图机、B超等。
消毒设备
03
如消毒柜、消毒剂等。
03
医疗服务调查
门诊服务调查
01
02
03
门诊服务时间
调查门诊服务时间是否满 足患者需求,是否需要延 长或调整。
加强与各地区和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数据采集 和使用的有效性。
培养专业的调查和分析人才,提高调查队伍的整 体素质。
对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发展的思考
卫生资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是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提 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服 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的基 本需求。
诊疗效率
调查医院的诊疗流程是否高效,是否存在排队时间长、等待时 间长等问题。
床位周转率
调查医院的床位周转情况是否良好,是否存在床位空闲或紧张 的情况。
药品使用效率
调查医院药品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药品浪费或滥用的情况 。
04
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方法
1 2
现场调查
组织专业调查员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
评估卫生政策和规划的实施效 果,为调整和完善政策提供数 据支持。
调查范围和内容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 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乡镇卫生院等。
医疗服务能力、质量、效率和服务 满意度等。
卫生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药品和 卫生费用等卫生资源情况。
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概述
![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6d9e7eb52acfc788ebc92d.png)
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卫生事业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个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水平的改善。
当前,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国家政治稳定,经济逐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卫生事业是关系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事业,其发展和改革终将影响到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回顾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严峻挑战,结合当前国家对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有利形势,阐述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卫生事业发展历程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医治战争创伤,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
通过充分发挥动员能力强、组织水平高的优势,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集中财力建设城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构建起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
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体系不断加强,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病,推广预防接种,普及新法接种等取得重大进展。
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建立了符合当时国情国力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有效地缓解职工及其家属患病的经济负担。
传统医药学的地位得到确定,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学得到恢复、继承和发展。
1965年,毛泽东同志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重要指示,大批城市医务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防病治病服务。
到70年代末,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国家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卫生机构实行全额拨款,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包工资并核发发展经费”,对集体所有制卫生机构实行“民办公助”、“社办公助”;医疗机构实行低收费政策,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e4d7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4.png)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国家卫生服务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报告。
卫生服务是国家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卫生服务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家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从而为卫生服务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3.1. 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对象,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卫生服务的质量、卫生服务费用等。
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并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
3.2. 实地访谈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对部分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和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卫生服务的具体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 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4.1. 卫生服务便利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便利性表示满意。
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布较为均衡,且就近性较好,方便了人们就医和健康咨询的需求。
然而,一些偏远地区仍存在卫生服务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4.2. 卫生服务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质量普遍较为满意。
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得到了肯定。
然而,一些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
4.3. 卫生服务费用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费用感到不满。
尽管卫生服务费用普遍较为合理,但在一些地区和特定服务项目中仍存在价格不透明和过高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卫生服务费用的监管,确保费用合理和透明。
5.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5.1. 增加卫生服务投入针对卫生服务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对偏远地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民在健康和医疗需求上的平等权益。
两周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
![两周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5fea58d1f34693dbef3ea6.png)
二、两周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分析居民卫生服务需要是由居民健康状况所决定。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主要是通过询问居民在调查前两周是否“患病”、前半年是否患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病严重程度、短期失能、长期失能和残障来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的需要。
下面分别就两周发病和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失能和残疾情况等分别进行分析。
(一)两周患病情况分析1、患病和两周患病的概念卫生服务研究所定义的“患病”是从居民对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角度考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患病”。
主要依据被调查者的自身感受和调查员(医务人员)的客观判断综合确定。
定义为:①自觉身体不适,去医疗卫生单位就诊治疗;②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医疗单位诊治,但自服药物或采取一些辅助治疗;③自觉身体不适,未去就诊治疗,也未采取自服药物或辅助疗法,但因身体不适休工、休学或卧床一天及以上者。
上述三种情况有其一者,认为“患病”。
由于回顾性调查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倚,为了减少回顾性偏倚,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调查前两周内的患病情况来估算患病率。
两周患病率是调查居民中两周内患病人次数与调查总人数之比(百分率或千分率)。
1、两周患病人数、人次数及两周患病率被调查216101人中两周内有31244人患有各种疾病。
两周患病人次数为32364 (城市10213、农村22151)。
由此计算被调查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4.98%,其中:城市为18.72%(大城市22.37%、中城市15.90%、小城市16.97%);农村为13.71% (一类农村13.25%、二类农村13.30%、三类农村15.38%、四类农村11.47%)。
城市两周患病率高于农村,一是由于城市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农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对疾病的认同程度较农村高,自报疾病比农村多。
表2-2-1: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一一城乡及其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两周患病人数、人次数和患病率城乡城市农村大中小一类二类三类四类调查项目合计合计合计城市城市城市农村农村农村农村1993年第一次调查结果调查人数215163 54249 160914 17377 18424 18448 36918 49921 51837 22238 患病人数29565 9163 20402 3298 3325 2540 4492 6806 6287 2817 患病人次数30135 9502 20633 3491 3451 2560 4591 6893 6323 2826 两周患病率140.1 175.2 128.2 200.9 187.3 138.8 124.4 138.1 122.0 127.1 其中:男性128.4 158.0 118.7 181.0 165.2 129.9 112.5 131.0 113.3 114.1女性151.9 191.8 138.1 220.0 208.5 147.7 136.7 145.3 131.0 140.4 1998年第二次调查结果调查人数216101 54549 161552 20775 15581 18193 36136 47785 53815 23816 患病人数31244 9551 21693 4236 2358 2957 4658 6223 8086 2726 患病人次数32364 10213 22151 4648 2477 3088 4788 6357 8274 2732 两周患病率149.76 187.23 137.11 223.73 158.98 169.74 132.50 133.03 153.75 114.71 其中:男性136.19 170.74 125.05 204.34 145.97 154.66 123.66 122.84 138.48 101.24 女性164.07 203.54 150.12 242.74 171.79 184.82 142.11 144.07 170.03 129.56与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相比,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比1993年14.01%增加了6.9%。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94dec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e.png)
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第一部分绪论一、前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科学决策的要求,加强卫生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实施过程的监督、监测和评价,卫生部于一九九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调查获得的信息对于了解和评价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掌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变化,对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控卫生事业各种供求关系,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重要作用;过去五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和供给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贯彻执行,我国卫生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等已经提到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议事日程,也对调查研究产生新的需求;为此,卫生部部务会决定在1998年开展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并要求此次调查在认真总结首次调查经验、保持调查连续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围绕卫生改革和发展目标和重点,对全国城乡及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健康水平、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量、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健费用、卫生服务资源及其利用效率进行深入了解和系统分析,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服务供需之间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今后卫生服务供需变化的趋势,为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评价卫生事业第九个五年计划及二000年规划设想实施进展情况提供客观依据;根据部务会的要求,我们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以及各样本县、市卫生局相互配合,于1998年2月完成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预调查和方案论证,4-5月完成国家和样本县、市两级现场调查培训,6月底完成现场调查,10月底完成数据复核、数据录入和上报,12月底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这次调查的抽样框架、样本地区,调查时间、基本调查项目和调查人员组成要求不变,调查住户重新随机抽取,调查内容有所扩充;既保持调查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又反映当前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变化和卫生改革重点;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组织和动员了近2000名各级卫生行政机构领导和医疗卫生单位医务工作者,他们为完成调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报告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这次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调查结果的质量评价;第二部分是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包括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要量、需求量和利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第三部分为影响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多变量分析,包括门诊就诊概率、就诊单位选择概率、就诊费用、住院概率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为卫生机构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包括样本县、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工作效率、效果分析;第五部分为调查结果的总体估算、主要发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包括对调查结果的基本评价,通过样本对全国居民健康和卫生服务主要指标的估算,分析变化的趋势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并提示当前卫生服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二、调查目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基本目的是提供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量、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资料,为制定政策和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具体目的如下:⑴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各类疾病患病率、伤残率、疾病严重程度及其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等健康状况的调查,掌握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和特殊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分析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⑵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拥有量的调查,探讨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向需求转化的程度、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的效率,发现卫生资源配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客观依据;⑶通过对样本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保健费用的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展、各种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居民医疗保健负担能力和负担水平,以及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等,为建立健全我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国家卫生筹资政策提供有关信息;⑷分析和研究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及卫生服务资源之间的联系,探讨卫生服务供需的平衡关系,为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三、调查方法和内容1、被调查者与调查时间家庭健康询问全国城乡被抽中样本户的全部实际人口凡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其他人,或单身居住、生活的,均作为一个住户;卫生机构调查被抽中样本县市或市区、样本乡镇街道、样本村居委会的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组织;1998年6月为现场调查时间,10月底初步完成了资料复核,数据录入和上报,12月底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抽样设计1993年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遵循经济而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实践证明,抽取的样本对全国及不同类型地区有较好的代表性;第二次调查抽样设计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资料的可比性;二是对第一次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过去五年中不同类型地区之间的差异加剧,但同类地区之间的差异变化不明显,原有抽样框架仍具有代表性;表1-1: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样本容量和抽样概率单位名称全国总数抽样样本数抽样概率县/市区2450 95 1:26乡镇/街道71250 475 1:150村/居委会1045000 950 1:1100户0 56000 1:5000因此,“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沿用了第一次调查的样本地区,除住户在样本村重新随机抽取外,样本县市区、样本乡镇街道和样本村居委会基本不变;此外,由于过去的五年中,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如重庆直辖市的成立,这次调查时增加了3个样本县、市;调查样本地区包括:95个县市区、475个乡镇街道、950个村居委会;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最终的抽样单位是户,在每个样本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60户,全国共抽取56,000 户21万多人口;全国平均每户被抽取的概率约为 1:5000;3、调查内容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两个组成部分,即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和卫生机构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家庭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教育、就业等;②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可得性及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制度等;③调查前两周内患病、调查前半年慢性病患病名称、频次、持续时间,因病伤活动受限及丧失劳动能力情况残疾和失能;④调查前两周内因病伤就诊人次数、就诊费用、就诊机构种类,患者未就诊原因、采取自我医疗的方法和药品来源;⑤调查前一年因病伤住院的人次数、住院日数、住院机构种类、住院费用、需要住院未能住院的原因等;⑥1996-1997年孕产妇和婴儿保健情况,包括生育史、最后一次妊娠的结局、分娩的地点、接生方式及接生者、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婴儿出生体重、母乳喂养、健康状况、接受系统保健等情况;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减去了单列的5岁以下儿童保健和60岁老年人调查表;卫生机构调查内容与1993年第一次调查基本一致,包括:①全县市或市区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②全县市或市区卫生资源配置,包括机构、人力、床位、卫生经费等;③县及县以上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站等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④样本乡镇街道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⑤样本村居委会卫生组织形式、卫生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情况;由于预防保健服务对于居民而言大多是被动的,因而在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站、乡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组织的调查表中,增加了一些预防保健服务需要量指标;4、调查方法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派调查员入户询问调查方式;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对调查户进行摸底调查后,深入住户按调查表项目对该户所有的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卫生机构调查采用文件抄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常规报告、报表和工作记录已有的指标,可根据调查表具体的要求抄录;需要调查的指标由样本县市或市区卫生局、被调查卫生机构的统计人员在有关人员配合下进行实地调查;1调查人员: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设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调查员负责入户调查;调查员均选择当地的医务人员承担,在农村主要挑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防保人员,并由所调查村的乡村医生配合;在城市挑选街道和地段医院医生;非医务人员由于他们在疾病诊断方面存在困难,不予考虑;一般一个样本乡镇街道组织两个调查组,一个调查组有2名调查员,具体负责一个样本村的调查;调查指导员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调查问卷的验收复查工作;调查指导员均为县市区卫生局指定乡镇卫生院负责人担任;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组织和动员了近2000名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领导和医疗卫生单位医务工作者,他们为完成调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2资料收集的工具: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调查表,具体调查表包括:①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②孕产妇和婴儿健康调查表;③两周病伤调查表;④调查前一年住院调查表;卫生机构调查采用:①全县市或市区基本情况调查表;②乡镇街道卫生机构调查表;③村级居委会卫生组织情况调查表;④医院县及县以上医院、中医院情况调查表;⑤卫生防疫机构情况调查表;⑥妇幼保健机构情况调查表;四、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调查质量评价1、调查实施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调查顺利展开和调查质量,对每一个环节实行了严格质量控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⑴调查方案设计、论证和试调查:在总结第一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调查指标、保证指标解释清晰、标准统一,召开两次专家论证会,并在天津市蓟县进行了试调查,检验调查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⑵调查人员培训:按统一计划、教材进行了两级培训,卫生部负责培训省级调查管理人员和样本县、市负责人及师资,省督促各样本县、市市区直接培训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要求每一个调查员必须明确调查目的意义,了解调查设计原则,掌握调查询问方法和调查表填写内容,保证调查质量;培训结束后,对每个调查员进行考查,合格后方可参加正式调查;根据各调查点调查人员统计:95% 以上的调查员是具有医士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医学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⑶明确调查人员工作职责:建立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调查人员职责及现场工作准则”,要求每一个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必须按照工作准则进行调查;4建立调查质量的核查制度:包括:①现场调查中,在每户询问并记录完毕后,调查员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有疑问应重新询问核实,如有错误要及时改正,有遗漏项目要及时补填;②每个乡镇街道的调查指导员要对每户的调查表进行核查验收,从正式调查开始后的当晚检查调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错漏项时,要求调查员应在第二天重新询问予以补充更正,认真核实无误后,方可签字验收;③每个县市区设立质量考核小组在调查过程中抽查调查质量,调查完成后进行复查考核,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复查考核应在已完成户数中随机抽取5%,观察复核调查与调查结果的符合率;机构卫生服务调查的复核应与有关报表如人员、财务、工作报表等核对,考查其符合率;④卫生部组织有关省成立质量检查组,分赴一些地区进行质量考核;5 调查的质量要求:从各省5%的质量抽查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质量要求;①一致性百分比,用来衡量调查人员调查技术的一致性,要求经过培训后,调查人员调查技术的一致性达到 100%;②符合率:复查考核中,同户复查与调查结果的符合率除了两周患病情况有所差异以外,其他项目符合率均在97%以上;③调查完成率:在出现了三次上门无法调查而放弃该户时,应从候补户数中按顺序递补;因个别地区自然灾害等情况,全国调查完成率为%;④本人回答率:回答应以本人为主,成年本人回答率在70%左右,本人不在场时应由熟悉其情况的人代替回答,婴幼儿由直接抚养者回答,育龄妇女基本是本人回答,农村地区此比例略高一些;2、调查数据质量与代表性的检验与评价调查资料的质量还可以通过调查数据内部的逻辑关系加以判断,并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照比较,进一步对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如调查的人口年龄别与全国总体比较的一致性检验Myer's Index和Test of Goodness for fit、某些人口学指标如家庭人口规模、结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与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一致性检验 Delta Missimilarity Index 和Gini Concentration Ratio;⑴玛叶指数MYER'S INDEX玛叶指数是判断调查质量的一种方法,它先假设在一个不存在任何数据偏好的人口中,以0-9中的任何一个数字结尾的年龄别人口数,应该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实际人口年龄分布与理论分布差数的绝对值之和,称为玛叶指数;玛叶指数取值范围为0-99,0表示实现数据严格符合理论分布,没有任何堆积现象,99表示该人口年龄都是同一个数字结尾;一般情况下,由于各年龄组均存在死亡、迁移等现象,而且各年龄组死亡概率、迁移率均不一致,实际人口年龄分布与理论分布有偏差,但玛叶系数不能大于60,大于60可以肯定该调查人口数据存在严重的年龄偏好即堆积现象;此次调查计算的玛叶指数为,说明调查质量较好;表1-2 : 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调查人口玛叶指数计算表年龄10-49 岁区间20-59 岁区间占累计与结尾数字⑴混合人口⑵权重系数⑶⑵⑶⑷混合人口⑸权重系数⑹⑵⑶⑺⑷+⑺⑻人口的百分比⑼10%的离差⑽0 15996 1 15996 14026 9 126234 1422301 141242 28248 11819 8 90048 1182962 13193 3 39579 11256 7 82082 1216613 137294 54916 11726 6 69222 1241384 135745 67870 11537 5 59125 1269955 135286 81168 11825 4 44240 1254086 12857 7 89999 11060 3 33246 1232457 12897 8 103176 11082 2 22634 1258108 13218 9 118962 11317 1 11071 1300339 13249 10 132490 11071 0 0 1324901270306⑵拟合度检验Test of Goodness for Fit比较调查数据是否与其他调查数据相吻合,我们将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作为理论数并假设其分布是正态分布,把这次调查的数据作为抽本数据,观察样本数据的分布与理论频数分布的拟合程度,也就是把样本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较,作为判断调查质量的一个方法;表1-3: 调查人口年龄构成与总体参数的拟合度检验顺号年龄分组全国人口构成Pi样本人口构成SiSi-Pi^2Pi1 0-42 5-143 15-244 25-345 35-446 45-547 55-648 65及+9 合计1卡方值表1-3是这次调查人口年龄结构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的拟合度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过去的八年,不论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肯定要比1990年要偏老年化,在没有近年全国人口结构的情况下,与1990年人口结构相比,如果是偏老年化,没有显着性差异,也可以表明调查的质量和代表性;检验结果在自由度为K-1-2=5;卡方值为,小于95%n=5=,P值大于,说明样本年龄结构指标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的差异无显着性;⑶ DELTA不相似系数与GINI集中比DELTA不相似系数和GINI集中比均是反映样本指标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的一致性的大小;它们不仅能判断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同时也能反映抽样调查数据质量;表1-4是样本地区实际调查的住户人口分布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住户人口总体分布的DELTA不相似系数和GINI集中比,第⑹栏|⑶-⑸|的合计被2除是DELTA不相似系数,第⑺栏合计数与第⑻栏合计数差的绝对值是 GINI 集中比;这两个指标越接近0,表示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一致性越好;表1-4: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住户规模构成与总体参数有关指标的计算表每户人数大小⑴全国构成%⑵户数累计Pi⑶样本构成%⑷户数累计Si⑸|⑶-⑸|⑹PiSi+1⑺Pi+1Si⑻12345678910+ -- --合计指数△= GINI=表1-4的结果显示,DELTA不相似系数等于和GINI集中比为,样本与总体的差异非常小,也可以理解样本住户人口分布与总体分布相差%或%;通过上述方法的检验和判断,我们认为这次调查样本对全国的代表性较好;。
国家基本公卫服务调查问卷题目
![国家基本公卫服务调查问卷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a82ef1d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8.png)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1个专项的知识评估问卷尊敬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您们好!此问卷拟在调查基层人员关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问卷一共分为2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各个专项的知识评估问卷。
本调查只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填写问卷,我们将对您的回答进行严格保密。
请您根据要求填写问卷,在题目后面的横线上填写选项的数字或有关内容。
衷心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帮助和支持!第一部分基本情况1.您的姓名是:_________2.您的性别是:_________ ①男②女3.您的年龄为:___________①20岁及以下②21—30岁③31-40岁④41—50岁⑤51岁及以上4.您目前所在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湖北省xx市xx县(区)xx乡镇卫生院xx卫生室)5. 您参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时间: 年第二部分各专项的基础知识一.高血压、糖尿病专项评估试卷单选题:1。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筛查对象是()。
A、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B、18岁及以上的户籍居民C、3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D、35岁及以上的户籍居民2.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提供每年至少多少次的面对面随访( ).A、2次B、3次C、4次D、5次3.某病人初测血压为180/110mmHg,应建议在什么时间内随诊( ).A、立即处理B、2个月C、半年内D、2周内4。
对于紧急转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在(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A、1B、2C、3D、45。
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达标标准是()。
A、高血压管理人群年内其中一次随访记录的高血压值小于140/90mmHgB、高血压管理人群年内两次以上随访记录的高血压值小于140/90mmHgC、高血压管理人群年末次随访测量或记录的血压值小于140/90mmHgD、高血压管理人群年内几次随访记录的高血压平均值小于140/90mmHg6、下列不属于高血压易患人群的是( )。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5735f58fe4733687e21aa81.png)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卫生"赫然在列。
因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突出地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与市场经济发展造成医疗卫生的不适应1949年,中国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机构数为0.07个,1980年增加到1.83个,增加了25倍;1949年,中国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为9.32人,1980年增加到28.48人,增加了2倍。
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1981年的68岁,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78年的6‰,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0‰左右下降到1981年的35‰。
很多研究都对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给予积极评价:"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当时特殊的社会脉络造就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成绩":其一,社会经济环境日益改善使健康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其二,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可以有效地将医疗卫生服务推行到基层并落实到家庭和个人;其三,国家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生产具有强大的控制力。
还有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当时的最高政治权威毛泽东的思想,如"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等等,具有普适性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原来的医疗卫生体系逐渐与市场取向的体制转轨不相适应。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计调查制度试行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计调查制度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840c70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9.png)
2023-10-29•总则•组织领导•调查实施目录•质量控制•数据发布与管理•附则01总则监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通过调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提供支持。
指导公共卫生政策制定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通过统计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改进和完善服务项目提供依据。
全国范围内开展该统计调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收集全国各地的公共卫生服务数据。
涵盖各级卫生机构调查范围包括各级卫生机构,如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及以下基层卫生机构等。
涉及多种服务项目调查涉及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010302调查内容调查各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覆盖情况、服务质量、服务数量等。
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居民健康状况调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了解各地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情况。
收集与居民健康相关的数据,如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以及居民的健康行为和健康教育情况。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评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02组织领导卫生行政部门职责制定统计调查制度负责制定统计调查制度,明确调查目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方案等。
审核调查数据负责审核调查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组织调查实施负责组织调查实施单位开展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负责制定统计调查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人。
负责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负责将调查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布,实现信息共享。
负责数据发布与信息共享统计机构职责调查实施单位职责承担调查任务承担指定的调查任务,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负责数据采集与上报负责采集和上报调查数据,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三、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
• 2、享受不同医疗保健制度人群慢性病患病率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四、居民就诊和急诊情况
• 1、两周就诊人数和就诊率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一、村医疗点的资源和使用 • 4.中、西药拥有பைடு நூலகம்况
结论和政策
一、有关问题的初步讨论 1、我国社会卫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我国不同类型地区所 面临的卫生问题有很大的差异。 2、我国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卫生服务的利用方面,尤 其是一些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利用不足,效率不高,卫生资源的不 足和浪费共存。 3、医疗费用的增加过快,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居民的 负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医疗需求的增加和卫生服务的利 用。 4、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卫生行政部门在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 能力和手段逐渐削弱。 近几年来,卫生资源的配置有逐步向城市 地区、医疗和少部分特定人群集中的趋势
四、居民就诊和急诊情况 • 2、两周患病就诊的医疗卫生单位构成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四、居民就诊和急诊情况 • 3、两周患病就诊费用分析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四、居民就诊和急诊情况
• 4、两周就诊费用按医疗费用负担形式分析
一、乡镇卫生院资源的现状分析 • 1. 调查地区的医疗需要与利用程度
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现状、利用及投入产出分析
一、乡镇卫生院资源的现状分析 • 1. 调查地区的医疗需要与利用程度
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现状、利用及投入产出分析
一、乡镇卫生院资源的现状分析 • 2、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收入与支出
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现状、利用及投入产出分析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一、调查住户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分析
•
1、调查住户的经济收入与年支付医疗保健费用
表2--4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住户平均收入和医药费用(单位:元)
• •
调查地区 城市月收入 农村年收入 人均年收入 户年均医费 人均年医费 全国总计 555 2886 948 287 73 城市地区计 555 . 1789 381 114 大城市 617 . 2291 394 122 中城市 555 . 1947 388 114 小城市 493 . 1158 361 106 农村地区计 . 2886 665 247 60 一类农村 . 3823 927 275 71 二类农村 . 2942 677 263 63 三类农村 . 2394 561 240 58 四类农村 . 2134 441 172 36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五、调查地区住院率和住院情况
• • • (一)调查地区住院率和住院情况 1、 住院人次与住院率 本次调查人口中,1992年全年住院人次为7654人,全 年住院率为3.56%。其中:男性住院率为3.30%、女性住 院率为3.82%,女性住院率高于男性。城市人口住院率为 5.04%, 农村人口住院率为3.06%。各种类型城市和农村人 口住院率分别为:大城市4.90%、中城市5.09%、小城市 5.12%、一类农村3.28%、二类农村2.96%、三类农村 2.88%、四类农村3.30%。由此可见,城市人口住院率高 于农村人口,而各类城市或各类农村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五、调查地区住院率和住院情况
• • 2、住院病人手术情况 调查的住院病人中,21.73%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城市居民住 院手术的比例略大一些为24.10%,农村为20.41%。 • 3、住院者费用负担形式 • 调查住院者中,13.82%的住院费用由公费医疗负担,13.71%由劳 保医疗,4.65%由半劳保医疗,0.66%由医疗保险,5.51%由合作医 疗支付。57.13%的住院者住院费用由自己支付。城市居民住院者中, 75%是由公费劳保等医疗形式支付,个人自费的住院病人为18.73%; 农村地区近80%住院病人是自费。
村级卫生组织卫生资源及利用的现状分析
二、村医疗点的资源和使用 • 1卫生技术人员现状
村级卫生组织卫生资源及利用的现状分析
二、村医疗点的资源和使用 • 2.房屋面积及固定资产价值
村级卫生组织卫生资源及利用的现状分析
一、村医疗点的资源和使用 • 3.设备配套情况
村级卫生组织卫生资源及利用的现状分析
城市街道卫生院资源现状及利用的分析
一、街道卫生院卫生资源的现状分析
•
1. 调查地区的医疗需要与利用程度
城市街道卫生院资源现状及利用的分析
一、街道卫生院卫生资源的现状分析
• 2.街道卫生院的收入与支出
城市街道卫生院资源现状及利用的分析
一、街道卫生院卫生资源的现状分析
• • 3.卫生院房屋、设备拥有情况 城市街道卫生院86、88、90、92年院均固定资产额呈现稳步增长 的趋势,中等城市地区卫生院固定资产额大大低于大城市地区, 也明显 低于小城市地区卫生院,92年分别为它们的3.86%和26.31%,这与中等 城市街道卫生院人力规模和服务人口少相适应。总体城市院均固定资 产规模要大于农村,92年农村仅为城市的40.79%。万元资产服务人口 为543人,比农村卫生院少。 • 街道卫生院院均建筑面积仍以中等城市地区为最少,仅达267平方米, 大城市为最多达2148平方米,小城市次之达910平方米。房屋结构均以 混合结构为主,质量最好的框架结构以小城市所占比重为最多达 33.29%, 中等城市地区其次达15.75%,大城市地区反而最少仅达 7.57%。中等城市地区街道卫生院仍有9.16%为土坯结构,亟待改善,大、 小城市地区该比重所占极低。
1993年国家卫生调查报告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
本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 查共抽取了92个县(市),其中城市27个 (大城市9个、中城市9 个、小城市9个); 农村县65个(一类农村16个、二类农村20 个、 三类农村21个、四类农村8个)。家庭 健康询问调查共调查住户54984户,占应调 查户数的99.6%,其中城市地区16186户, 农村地区38798户,调查人口共215163人。
一、调查住户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分析
• 4、住户离基层卫生组织的距离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二、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分析
1、两周患病人数、人次数及两周患病率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三、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
• 1、慢性病患病人数、患病例数及患病率
结论和政策
二、有关政策建议 1、强化政府职责、卫生事业发展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2、对卫生发展战略重点实现政策倾斜,继续改善农村卫生、加 强预防保健、继续振兴中医药。 3、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制度; 4、深化卫生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卫生保健体制; 5、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高 效率; 6、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控制卫生技术队伍数量,提 高人员素质,促进卫生发展和服务水平提高; 7、加快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健立健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8、转变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加强宏观管理
一、乡镇卫生院资源的现状分析 • 3.人员的效率
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现状、利用及投入产出分析
一、乡镇卫生院资源的现状分析 • 4.病床的利用率
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现状、利用及投入产出分析
一、乡镇卫生院资源的现状分析 • 5.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村级卫生组织卫生资源及利用的现状分析
一、村医疗点的资金来源和使用 • 1.收入支出差额分析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四、居民就诊和急诊情况 • 5、两周未就诊人数及未就诊率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四、居民就诊和急诊情况 • 6、两周患病未就诊的原因分析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四、居民就诊和急诊情况 • 自我医疗服用药品的来源分析 • 本次调查发现未就诊的患者中57.07%采取了自我 医疗。进一步调查自我医疗的药品来源:45.13% 是患者或家属从药店购买的,42.16%是家庭贮备 的或前一次看病剩下的药品。家庭贮备药品在城 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极为普遍,城市地区63.02% (大城市72.23%、中城市63.20%)的未就诊患 病自我医疗的药品来源均为家庭贮备的。农村未 就诊者中自我医疗的药品来源57.48%是从药店购 买的,有些农村地区从药店购药达到60%以上。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五、调查地区住院率和住院情况
• (二) 需要住院未能住院的情况 • 1、需要住院未能住院率 • 本次调查未住院率和未住院原因情况显示,本次调查全部调查人口 未住院率为35.9%,其中:城市地区未能住院率为26.2%(大城市 26.8%、中城市26.9%、小城市24.9%);农村地区未能住院率为 40.6%(一类农村29.4%,二类农村38.8%,三类农村46.4%,四类农 村47.8%)。农村未能住院率高于城市。从各类城市和农村未住院情 况看各类城市中未住院率变化不大,而在各类农村中随农村类别的增 加(即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未住院率增加。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一、调查住户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分析 • 2、调查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形式
基本医疗情况,两周就诊率,两周患病率,住院率等 调查报告分析
一、调查住户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分析
• 3、调查人口经常就诊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