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0b99de886529647d27285291.png)
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目前,卫生部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果为:一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
按2008年人口总数13.3亿推算,当年全国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65.4亿。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1.5亿人次。
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的结构在过去的十年间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的两周病例中,新发病例的比例由1998年的61%下降到2008年的39%,而慢性病持续到两周内的病例由39%增加到了61%。
可见,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
以此推算,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
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
这也说明全国医药卫生战线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巨大。
调查发现疾病负担有所增加。
调查地区两周内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为1537天、每千人口因病卧床天数为185天,每千劳动力人口因病休工天数为90天,每千在校学生的因病休学天数为44天;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每千人口疾病持续天数、因病卧床天数增加,休工、休学天数有减少。
二是2008年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缓解。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4.5%。
由此推算,2008年全国门急诊人次数达50.1亿,与2003年相比,增加2.6亿人次。
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e756c389eb172ded63b7d7.png)
汉卫字(2008)57号签发人:****关于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的报告县人民政府:现将《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随文报来,请审阅。
二00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主题词:卫生总结报告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市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考评办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重点卫生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着力加强乡镇卫生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认真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严格卫生监督执法,不断提高卫生行政管理能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一)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完善乡镇防保站管理机制,制定了考核办法,工作成绩与工作经费挂钩,按照服务人口调整了防保人员编制,新招录的29名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充实到防保工作岗位,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的防保工作队伍。
在防保队伍中择优培训了28名卫生助理监督员,成立了乡镇卫生监督派驻所,实行综合执法,提高了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二)健全卫生应急处置机制。
规范应急管理,强化卫生应急准备,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加强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制订应急处置程序、应急调查处置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完善部门协调制度,搞好应急培训和演练,开展了一期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急诊急救培训班,组织了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和救治水平。
做好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防,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及时调查处置能力。
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快速、准确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传染病疫情全部实现网络直报。
认真开展“提高能力建设”达标创建活动。
从各级防保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提高抓起,举办乡镇防保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达150余人次。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a8b208d71ed9ad51f11df233.png)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1)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主要健康问题、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2)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医疗服务利用及其负担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3)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保障水平及其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4)调查了解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质量、存在问题、服务提供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5)调查了解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提供及利用的社会期望,分析供需各方对卫生服务认识的异同点,探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四部分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覆盖到全国31个省的94个县(市、区)、470个乡镇(街道)、940个行政村(居委会),共有56400住户,近20万城乡居民接受了询问;机构调查主要涉及样本地区乡(街道)、村(居委会)两级的基层卫生组织;医务人员调查对象是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94个县(市、区)中的7160名医护人员接受了调查;专题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与国内著名院校的教授及研究人员合作实施。
此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
各样本地区卫生部门克服了地震、暴雨、疫情等灾害带来的恶劣影响,全力以赴完成了现场调查任务。
目前,我们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主要发现一、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及主要健康问题(一)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持续增加。
通常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因病伤短期、长期失能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反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量和主要健康问题。
不同时期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比较及作用
![不同时期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比较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9f0effaef8941ea76e059a.png)
供应体系, 实现人人享有均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 生改革与发展政策为目标, 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 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使全体人民 病有所医 目标 为核心。主要目的 是对前五年卫生工作进行 回顾和总
际发展署 ( DFID) 的支持和援助, 世界卫生组织 ( WHO)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等国际组织、有关专家给予 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这次调查结束后最重要的是国家 出台了建立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政府 加大对公 共卫生和农村卫生投入的政策。
第四次国 家卫生服务调查 在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
21
第三次 定量研究 、定性研 究、 小规模的社会学评估
同上
扩大了西部贫困地区的调 查规模
增 加了公共 卫生服务 需求和服 务 方面的指标、居民对卫生系统反应 性的指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 健康评价方面的指标; 不同社会阶 层、卫生事业管理机构、医疗卫生 机构对卫生改革的看法和评价; 贫 困 人口及流 动人口的 卫生服务 需 求、利用及医疗保障情况等。
世界卫生组织每 年都会在调查 的基础上发表 一份
四、小结
卫生报告, 主要目的是向各国、国家组织和其他机构提 供卫生信息, 帮助他们决策, 或确立来年的国际卫生工 作的主题或重点。2008 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题为 初 级卫生保健 过去重要, 现在更重要 的报告 [5]。这份 报告与 30 年前提出的 初级卫生保健 实现人人享有 基本健康的权利 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建立在事实调查 研究基础上, 都重视初级卫生保健, 预防重于治疗。报告
卫生服务研究(课题计划书)
![卫生服务研究(课题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3f2aa23d376baf1ffc4fade9.png)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课题计划书研究题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学生姓名年级2011 级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号2012年 2 月7 日研究背景医疗保障制度是保护居民健康、抵御疾病风险、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有效途径。
在国家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当中,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居民医疗保障的数据。
1993年的第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调查人口中享受免费医疗的比例是1 5.50%,城市地区为53.48%,农村地区为2.69%,(四类农村仅为1.06%);享受部分免费医疗(如半公费、半劳保、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和统筹等)的比例为12.11%,城市为27.75%,农村10.96%;调查中自费医疗的比例是69.86%,其中城市为27.28%,农村地区为84.11%(经济落后的三、四类农村地区自费医疗的比例达到90%以上)[1]。
1998年的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调查人口中享受免费医疗的比例是4.95%,城市地区为16.01%,农村地区为1.16%;6.5%参加了合作医疗(主要在农村地区);76.40%自费医疗。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之和的覆盖人口不足5%,自费医疗比例高达90%以上。
与93年第一次调查相比,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享有各种医疗保障制度人群的比例下降,自费医疗的比例进一步增加[2]。
2003年的第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仅为9.5%[3]。
2008年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农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大幅增加,增长至89.7%。
截止到2008年6月,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到达93.0%[4]。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2003年开展新农合以来,农民的参合率逐渐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体现了新农合的优越性和可研究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https://img.taocdn.com/s3/m/15098ceb4afe04a1b071de48.png)
一、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的变化
与2003年相比,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 提高了近3倍,保险覆盖率在人群中的分布 不均的现象有改善;城市地区基本消除了 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性别差异;儿童、无业 人口及低收入人群的参保率也有较大幅度 的提高,农村地区基本消除了参保率在人 群间的差异。
二、市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率
1、医疗服务的利用明显增加。 2、就医流向变化明显。 3、经济困难依然是阻碍居民利用医疗服 务的重要原因。 4、疾病系统别就诊率变化明显。 5、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2008年,调查地区87.1%的居民参加了 社会医疗保险。城市地区社会医疗保险的参加 率为71.9%,主要社会医疗保险种类为城镇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 加率分别占城市调查人口的44.2%和12.5%。 农村地区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参加率为92.5%, 主要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9.7%。
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 分析报告
• 调查目的 • 调查方法 • 调查内容 • 居民医疗服务费用的分析 • 居民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情况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 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 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 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2020” 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 依据。
二、门诊就医间接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平均每次门 诊间接费用为16.1元,城市20元,农 村14.9,不同类型城市间差别不大, 四类农村地区明显高于一、二、三类 农村地区,达20.7元。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doc 9页)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doc 9页)](https://img.taocdn.com/s3/m/8a31775771fe910ef02df82a.png)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doc 9页)附件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卫生部从1993年开始,每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前三次调查结果对促进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高卫生行政科学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按计划,2008年将开展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我中心在认真总结前三次调查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领会卫生改革及发展新思路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框架及内容。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的卫生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预测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长远健康问题,为卫生改革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并为今后卫生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资料。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在关注以往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等相关核心内容的同时,还将根据当前卫生改革的需要增加新的调查内容,特别是加强了对卫生服务提供系统的信息收集,如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及满意度、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提供质量及效率等内容。
一、调查目标(一)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主要健康问题,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需求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二)了解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及特点,分析居民服务利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居民服务利用的经济负担。
(三)了解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对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作用,研究医疗保障制度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
(四)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和服务质量,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发现服务提供与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
(五)了解医务人员的需求、思想以及他们对卫生改革的期望,分析供需双方对医疗卫生服务认识的异同点,揭示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调查方法调查采用定量调查与社会学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医务人员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和专项调查等构成。
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
![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7f74d40ebb68a98271fefa88.png)
2008年,各级卫生部门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大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着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取得了明显进展。
现将全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简报如下:一、卫生资源2008年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政府和社会卫生投入比例上升、居民个人支付比例下降。
(一)卫生人力总量持续增加。
卫生人力总量即“卫生人员数”与“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之和。
2008年底,全国卫生人力总量预计达698万人,其中:卫生人员达60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17万人,增长2.8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2万人。
2008年底,全国卫生技术人员预计达49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5万人、注册护士162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3万人(增长2.7%),执业(助理)医师增加4万人、注册护士增加8万人。
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07年1.54人增加到2008年1.5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1.18人增加到1.22人。
(二)医疗机构床位持续增加。
2008年底,全国医疗机构床位预计达396.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85.2万张(占72%)、卫生院床位83.8万张(占21%)。
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床位增加26.7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17.7万张、卫生院床位增加7.5万张。
全国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由2007年2.63张增加到2008年2.75张。
(三)卫生总费用增加,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
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1289.5亿元,人均卫生费用854.4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4.52%。
与2006年相比,卫生总费用增加1446.1亿元,人均卫生费用增加105.6元。
由于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得到一定控制,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基层卫生服务专题研究报告中文摘要
![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基层卫生服务专题研究报告中文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83fcb70290c69ec3d5bb754d.png)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空前发展,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居民就医的物理可及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工作量持续增加,服务效率不断提高:1、卫生机构总数增加,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
1981年底,我国城乡共有卫生机构19.0万个,其中医院1.0万个、农村公社卫生院5.6万个、门诊部、所11.1万个。
2007年底,全国卫生机构数达29.8万个,其中:医院2.0万个、街道卫生院803个、乡镇卫生院4.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万个、门诊部、所19.7万个。
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卫生机构增加10.8万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市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相衔接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地区,虽然卫生院的数量因乡镇调整与乡镇数同步减少,但现有卫生院因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了长足发展,农村逐步形成了具备一定卫生服务能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2、卫生人力总量增加,人员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1981年底,全国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379.6万人,其中医院171.3万人、农村公社卫生院106.4万人、门诊部、所54.9万人,另农村地区有赤脚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139.6万人。
2007年底,全国卫生机构人员数达590.7万人,其中医院355.5万人、街道卫生院3.0万人个、乡镇卫生院103.3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7万人、门诊部、所48.7万人,另农村地区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3.2万人。
值得提出的是,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从法律上规定了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78.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1.3万人,注册护士154.3万人。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e4d7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4.png)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国家卫生服务进行调查及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报告。
卫生服务是国家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卫生服务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家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从而为卫生服务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以下方法:3.1. 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对象,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卫生服务的质量、卫生服务费用等。
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并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
3.2. 实地访谈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对部分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者和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卫生服务的具体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 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4.1. 卫生服务便利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便利性表示满意。
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布较为均衡,且就近性较好,方便了人们就医和健康咨询的需求。
然而,一些偏远地区仍存在卫生服务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4.2. 卫生服务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质量普遍较为满意。
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得到了肯定。
然而,一些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
4.3. 卫生服务费用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受访者对卫生服务的费用感到不满。
尽管卫生服务费用普遍较为合理,但在一些地区和特定服务项目中仍存在价格不透明和过高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卫生服务费用的监管,确保费用合理和透明。
5.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5.1. 增加卫生服务投入针对卫生服务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对偏远地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民在健康和医疗需求上的平等权益。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公布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公布](https://img.taocdn.com/s3/m/a4796130b90d6c85ec3ac66c.png)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公布逾10亿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已经渐行渐近。
2月27日,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七成城市居民、九成农村居民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比5年前明显增加。
此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4个部分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共有56400住户、近20万城乡居民接受了调查。
逾10亿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2004年发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44.8%的城市人口、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本次调查显示,城市地区居民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为71.9%,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为44.2%,比2003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2.5%。
农村居民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人口的比例达到92.5%,89.7%的被调查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拥有其他社会医疗保险。
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参加新农合人口达8.14亿人,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291万人,2007年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亿人。
也就是说,10亿余中国人已经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此外,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补偿水平也提高了。
调查发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的居民中,有72.6%的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全部或部分得到了报销,或从医保卡中直接进行了支付;94.8%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费用的66.2%。
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人群中,有1/3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报销;79.3%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49.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的居民中,有33.5%的门诊患者得到报销或从家庭账户中支付,65.6%的门诊患者需完全自付医药费用;有85.3%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获得的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34.6%。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f93889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8.png)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公布日期】2008.06.26•【字号】内卫发[2008]67号•【施行日期】2008.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监督正文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发〔2008〕67号)各盟市卫生局:卫生部定于2008年6月15日~7月1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实施方案卫生部定于2008年6月15日~7月1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回顾和总结前5年卫生工作,为卫生改革政策的制定和评价提供依据。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经内蒙古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背景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患病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由1993年的36%上升到2003年的49%;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30%;出院者中,病情未愈主动出院的占43%(大多数是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农民由于经济原因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由1998年的64%上升到2003年的75%;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贫困户数比例由22%上升到34%。
这些数据深层次的反映出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体现社会公平的、保障国民基本健康权益的制度安排;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利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成本效果好的卫生发展战略及其制度安排,有限的卫生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疾病诊断治疗,尤其是高、精、尖技术层面上;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形成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补偿机制或科学的支付制度,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日益淡化,趋利行为日益突出等问题。
(售后服务)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
![(售后服务)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f7a35271866fb84ae55c8d38.png)
(售后服务)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附件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思路卫生部从1993年开始,每5年于全国范围内开展壹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前三次调查结果对促进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高卫生行政科学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按计划,2008年将开展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我中心于认真总结前三次调查经验和教训,深入学习领会卫生改革及发展新思路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框架及内容。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的卫生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预测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长远健康问题,为卫生改革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且为今后卫生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资料。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于关注以往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等关联核心内容的同时,仍将根据当前卫生改革的需要增加新的调查内容,特别是加强了对卫生服务提供系统的信息收集,如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及满意度、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提供质量及效率等内容。
壹、调查目标(壹)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主要健康问题,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需求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二)了解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及特点,分析居民服务利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居民服务利用的经济负担。
(三)了解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对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作用,研究医疗保障制度对缓解居民“见病难、见病贵”的作用。
(四)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和服务质量,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于的问题,发现服务提供和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
(五)了解医务人员的需求、思想以及他们对卫生改革的期望,分析供需双方对医疗卫生服务认识的异同点,揭示医患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调查方法调查采用定量调查和社会学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医务人员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和专项调查等构成。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方案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b3fe175f0e7cd1842536a7.png)
附件1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方案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是我国政府掌握城乡居民健康,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信息来源,对认识医疗卫生服务的行业特点,了解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变化的规律,推动卫生改革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往调查结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决策之中,对政府制订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合理配臵卫生资源,有效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高卫生行政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每五年一次,已于1993年、1998年和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三次。
第四次调查将于2008年6月开展。
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预测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长远健康问题,为卫生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为今后卫生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线资料。
本次调查是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宗旨;以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卫生改革与发展政策为目标,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全体人民实现“病有所医”目标为核心。
调查设计是在深入领会卫生改革总体要求,认真总结以往调查经验,全面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进行的,力求客观反映几年来卫生改革发展成就及问题,为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预测今后卫生服务供需变化的趋势,推进城镇和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合理制定卫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并为今后改革政策的实施提供基础信息。
一、调查目标(一)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主要健康问题,分析卫生服务需要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二)了解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水平及特点,分析居民服务需求、利用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居民服务利用的经济负担。
(三)了解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对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对减轻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作用,研究医疗保障制度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
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a560654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6.png)
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9()1
【摘要】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此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机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四部分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共有56 400住户,近20万城乡居民接受了调查。
【总页数】1页(P15-15)
【关键词】卫生服务调查;卫生部;询问调查;问卷调查;家庭;调查资料;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国家;结果;健康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相关文献】
1.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情况 [J],
2.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对规避需方道德风险的启示 [J], 蒋涌
3.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表明:服务需求利用增加慢病防治形势严峻 [J], 王朝君
4.卫生部将举行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J], 郭玥
5.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https://img.taocdn.com/s3/m/023404d2360cba1aa811da48.png)
• • 主 要 发 现 与 建 议 重 式健 需低 需老 妇 意卫 利社 及居 居 调 调 点 康 求收 求年 幼 度生 用会 费民 民 查 查 疾 相 入 与群 卫 系 医 用医 健 家 研 病 关 人 利体 生 统 疗 疗 康 庭 究 的 群 用卫 保 反 保 服 及 人 基 行 医 生健 应 险 务卫口本 为 疗 服 性 与 需生基情 与 卫 务 及 医 求服本况 生 生 需 居 疗 、务情 活 服 要 民 服 利需况 方 务 、 满 务 用要 • • • • • • • • • •
第三章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需要
4.3 居民两周患病类型迅速转变。慢性病持 续到两周内占两周患病的比例由1998 年的 39.0%上升到60.9%;城乡居民循环系统以 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患病率率迅速上升; 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则有所下降。 4.4 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谱存在明显差异。 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等已经成 为威胁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的三种疾病; 而在农村地区胃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患病率仍处于疾病谱的前几位。
第五章社会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利 用
5.1 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明显扩大。2003 年启动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2008 年开展的城镇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使得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 迅速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口中女 性及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5.2 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水平不一。相比之下,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相对较高;城镇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报销住院费用为主,大部分 地区病人的门诊费用仍然需要自付。同样情况也 出现与新农合,而且,相比于其他两种制度,新 农合住院保险比例较低。
第一章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1.1 调查目的:
(1)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主要健康问题、变化及因 素; (2)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医疗服务利用及其负担水平 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3)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保障水平及其对居民医疗 服务利用的影响,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 (4)调查了解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质量、存在 问题、服务提供差距; (5)调查了解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提供及利用的社会期望,分析供需各方 对卫生服务认识的异同点,探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对规避需方道德风险的启示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对规避需方道德风险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634f00816fc700abb68fc1c.png)
( 责任 编辑 叶 向明 )
A r asE / L .t : / w w i h ue gv me c 【 B O ] h p / w w. ht os .o . in t e
如居 民平 均 支付 医疗 花 费 的 Nhomakorabea 大值 ( E ) M X 、自费 支 出医 疗费 用 比率 (E F 、 S L ) 人均 年 收入 ( C M ) 涉 及 居 民对 I 0E, N 医疗 服 务反 应性 的变量 , 如两 周 就诊 率 ( P ) 就 诊 等待 OR 、 时 间不 满意 比例 ( A t 、 上 时 间不 满意 比例 (R L 、 w r) 路 T V )
然而 新 “ 医改 ” 的制 度变 化 可能 导 致 消费 者过 度 消费 医疗
量, 包括居民 自报健康状况 ( S 和被调查居 民患病人数 H) ( W 。调查者对 自己健康状况 的自我评价采用排序变 N R)
量 即离散多元选择模型 ,将 自我健康评价分为不同的等
级 ,这一 类 变量 是 实证 检验 重 点关 注 的方 面 。第 二类 是 保 持 健康 的努 力 水平 变 量 ,这部 分 主要 是讨 论 吸 烟 和饮
2o 0 9— 0 8—3 . 0
中国和美国的国情相差很大 ,美 国的医疗卫生制度
总体走在世界前列 , 但此次 “ 医改” 依然对我 国有很大的
借鉴 意 义 。另 外 , 中美 两 国的 “ 改 ” 可 以看 出一 些 从 医 中
医疗卫生发展的国际趋势 : 首先 , 政府在卫生领域 中越来 越 占据主导地位 ; 其次 , 公共卫生事业想要效率和公平兼 顾. 就必须要有政府参与 ; 最后 , 卫生经济学 的应用将会 越来越广。
浅析职工医疗费用报销现状及对策
![浅析职工医疗费用报销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0f3e176561252d380eb6e33.png)
浅析职工医疗费用报销现状及对策贾小芳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摘要:职工医疗费用报销直接影响着职工医保收益水平,如果报销的费用比例较为合理,那么职工的医保受益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与此同时也会消减过额的医疗保险金额给予企业和医疗单位的施压。
职工的医疗费用报销工作的到位与否是提升职工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前提之一。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疗报销;职工医疗保险一、职工医疗费用报销之现状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1988年在我国逐步实施,不断地提高着城镇职工的身体健康水平和日常经济生活水平,同时有利于基本医疗服务的普及实施以及职工医疗消费负担的消减。
随着新世纪以来新医改在我国的不断实施,中国的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也在实施中不断地完善。
直至2010年,全国三大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实现了12.5亿的突破,基本实现了医保全面覆盖的总体目标。
(一)从住院费用的维度而言数据显示,近年来城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为66.2%、城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为49.2%、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为34.6%,这正说明了职工医疗费用报销的普及率和有效成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面对着后全民医保的时代背景,更多的人开始放眼于如何在有限资源下,使职工医疗费用报销的制度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献言献策。
但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难题,譬如医疗费用的中高速增长、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过量等一些关于职工医疗费用报销的结构性问题,给城镇职工的医疗受益水平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医疗费用开支的补偿水平又被称作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高度”,我国的医疗制度首先应该达到一个公平公正的水平,换言之,我国的公平性的医保制度应当能覆盖医疗费用开支的绝大部分,同时减少其城镇职工自付费用和共同保险比重。
(二)从筹资角度而言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主要有两个来源,分别是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由二者共同缴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 An Analysis Report of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in China, 2008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 编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MOH
2008 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正值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的时候,因此这次调 查的意义不仅可以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还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 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动计划的制定提 供依据。
调查由卫生部统一组织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样本县、市参与。按 照《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方案及调查指导手册》中的要求于 2008 年 6-7 月份开展了现场 调查,8 月完成数据复核、录入和上报,9 月完成数据清理和建立数据库。本次调查的抽样框 架、样本地区原则上与前几次调查保持一致,被调查户重新随机抽取。
5
第二章 调查家庭人口基本情况
本章关注调查人口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具体而言,本章将从家庭 规模、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基本生活设施等方面描述调查人口家庭的基本特征;从调查人 口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等方面描述调查人口的特点;从就医距离、 医疗保险覆盖面等方面描述卫生服务可及性。
1.5 报告内容
报告分为十二章。第一章调查研究基本情况,简单介绍调查背景及本报告的分析方法及 研究内容。第二章调查家庭人口基本情况,详细描述了调查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调 查人口社会学特征、卫生服务可及性等。第三章居民健康及卫生服务需要,描述了 15 岁以上 人口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详细分析了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水平、特点及 其变化趋势。第四章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费用,分析了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特 点,包括利用水平、就医行为、医疗费用以及服务需求未满足的程度及原因等。第五章是社 会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利用,描述了医疗保险在不同人群中的覆盖情况,分析了主要医疗保 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的服务 利用特点、医疗保险受益水平等。第六章卫生系统反应性及居民满意度,通过门诊及住院患 者关于就医过程满意度及卫生系统反应性调查结果的分析,详细描述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总 体满意度及居民不满意的主要方面。第七章妇幼卫生保健,对 15-49 岁已婚育龄妇女孕产期 保健、分娩及费用、5 岁以下儿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等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第八章老年 群体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对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经济与社会保障状况、健康 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社会支持与社会参与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九章 低收入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按照国际上对低收入人群的分类方法,定义了调查地区低收入 人群,并对这组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经济负担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第十章健康相关 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居民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健康体检及高血压病防治、健康知识的 获得等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第十一章重点疾病,就高血压、 糖尿病、结核病、伤害等的防治进行研究。第十二章主要发现和讨论,总结本次调查的主要 发现并对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国际发展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 会、美国中华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以及国内外有关专家给予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在此 表示衷心感谢!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2009 年 9 月 8 日
3
第一章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1.1 调查目的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开始于 1993 年,每五年开展一次,由卫生部统一组织。2008 年第四次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 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 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具体目标:(1)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主要健康问 题、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2)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医疗服务利用及其负 担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3)调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保障水平及其 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作用;(4)调查了解城乡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服务质量、存在问题、服务提供与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5) 调查了解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提供及利用的社会期望,分析供需各方对卫生服务认识的异同点, 探讨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克服了 地震、极端气候和多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带来的困难,尤其是调查期间遇到抗震救灾、北 京奥运会卫生保障等重大任务,大家团结协作、统筹兼顾,出色地完成了现场调查和分析任 务。在此,我代表卫生部对参加单位、调查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全体调查人员表示衷心 的感谢!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认真总结了前三次调查研究的经验,在保持核心内容连续 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围绕着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 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将陆续产出《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中国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服务研究》、《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卫生服务研究》等一系列研究 报告。我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提供大量信息和政策依据,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提高我 国卫生事业管理水平和循证决策能力。
卫生部部长:
二○○九年九月八日
2
前言
卫生部每 5 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1993 年、1998 年、2003 年先后 开展了三次。调查结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决策之中,对政府制定 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有效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高卫生行政科学管 理水平,促进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是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系列研究报告之一。报告内容在 保持以往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及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等核心内容连续性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本次调查目的,增加了社会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重大健康问题(重大疾病如高血压、伤害等的防治等)、重点人群(如:老年 人口、低收入人口)的分析研究。此外,报告最后还附上了数据分析表及重要指标的历次调 查结果比较。
调查的数据处理依然采用分省、县录入,集中汇总分析的方法。各样本县、市完成调查 表审核后,在本县、市组织人员进行录入,或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有关人 员按照卫生部统一编制的程序进行数据的双遍录入,最后通过电子邮件将数据报送卫生部。 我们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数据进行了认真地清理和逻辑检查,质量较好。数据整 理、建库采用 Access 软件、分析采用 SAS 软件。
1.4.2 不同特征人群的差异比较。比较城乡、不同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性别、年龄、 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医疗保险、收入水平人群间的差异。
1.4.3 变化趋势分析。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前三次调查主要结果相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 区、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1.4.4 主要分组情况的说明。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自然环境和地理分布的巨大 差异,在分析时突出城乡、东中西部,并比较不同收入组间的差异。城乡分类。城市是指行 政区划为地级市及以上的地区;农村是指行政区划为县(包括县级市)的地区。大、中、小 城市是将城市按照人口规模由大到小进行划分。在农村是根据“社会经济因子得分”由高到 低分为一、二、三、四类地区。一类地区状况最好,四类地区最差。东、中、西部地区的划 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将参与调查的 31 个省份分为东、中、西部。东部包括 11 个 省、中部包括 8 个省、西部包括 12 个省。相应省份的样本县(市、区)分别属于相应地区。 收入分组。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按照家庭人均年收入将所有被调查者等分为五组,分别定义为 “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 况下,收入分组均按此分类方法。
1
序言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是我国卫生事业宏观管理、循证决策的重要依据。2008 年第四次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前五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新一轮深化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提供基础信息,为“健康中国 2020”规划目标、指标、重大行 动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由卫生部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局 参与,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了 94 个县(市区)、470 个乡镇(街道)、940 个行政村(居委 会)、56400 户开展了“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现已完成了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