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左宗棠的传奇人生路与湖湘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9No.12

2012年12月

第9卷第12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Dec.2012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晚清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上世纪末,有学者说他的一生颇有传奇性: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派,洋务运动的主力派,“东海防,西塞防”的兼顾派,中俄伊犁交涉的抗俄派,中法战争的抗法派,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派;也有人说左宗棠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晚清政坛的一大“怪人”,等等。笔者以为这也许代表了我国近代社会或受湖湘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湖湘文化的特定性。

左宗棠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湖南湘阴的一个以耕读为本的穷苦家庭。自幼聪颖,从小便接受“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训,四岁随祖父在书塾读书,五岁随父亲到长沙读书,九岁学做八股文,十四岁湘阴县试,名列第一,十五岁长沙府试,名列第二,十六岁家遭不幸,父母双亡,经受着“早岁孤贫”,孤单无助而踏进社会之苦。

在人生的道路上,左宗棠是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人。在封建社会里,传统知识分子的抱负是“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成为道德的楷模;立功,是要为国家社稷建立事功;立言,则要求著书立说。晚清期间,左宗棠深受这种影响,他的道德文章,文治武功,堪称名人之首。

一、议“立功”

左宗棠从年轻时就开始专心致志地学习研究治国安邦的“经世致用”之学。细心研读明末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齐绍南的《水道提纲》廿八卷,重要之处,往往“另编存录”,读得十分精细。道光十二年(1832年)之后,他六年内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清史稿·左宗棠传》,其所读之书,对他一生中带兵打仗,兴办洋务,施政理财,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左宗棠生活的年代,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时刻,国内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国外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利用船坚炮利敲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而在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尤其为官一时的封建王朝命官,一般都具有多重属性,对封建的最高统治者具有“愚忠”依附性,对外国侵略者具有妥协性,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反对西方侵略势力,又具有抗争性。

左宗棠大器晚成,青壮年时期,他不过是个塾师。1851年(咸丰元年),左宗棠39岁,初入湖南幕府,且屡遭诟病。时逢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直捣两湖,遍及大江南北,占领南京。1852年,太平军进犯湖南,长沙危急,巡抚骆秉章三次急求左宗棠入幕,担任其谋主与宾师。左公初试宝刀,于长沙天心阁防城,一炮击毙太平军西王萧朝贵,再战湘潭八仙桥,大破太平军主力,威名大振。

1856年(咸丰六年)助湘军头子曾国藩攻克武昌,曾氏奏陈左

宗棠有“济师济饷之功”,加封四品,随从治军。1860年(咸丰十年)受命招募团练5000人,号称“楚军”。1860年10月,曾国藩、胡林翼荐举左宗棠襄办皖南军务,左公率楚军,取道江西,克德兴、婺源,大战于乐平、鄱阳,陈尸十余万,太平军主将侍王李世贤也不得不“易服而逃”。“自是江皖军势(指清军)始振”,(《清史稿·左宗棠传》)1861年(咸丰十一年),左宗棠诏授太常寺卿,襄办江南军务,乃率楚军八千,“策应七百余里,指挥若定”(同前注)曾国藩也为之信服。1865年(同治四年)十二月,左宗棠合闽浙江粤清军于嘉应(今广东梅州市)一战,“俘斩贼将(指太平军)734首级,可计数者万六千”,皇上诏赐“双眼花翎”。至此,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长达14年之久,在左宗棠的指挥下鸣金结束。

1866年(同治五年)春,左宗棠凯旋回闽,时北方捻军,西

北回民起义。左宗棠已成“消防大员”,又被朝廷急诏挥师北上,“移督陕甘”,率湘军镇压河北捻军和陕甘回民。仅1868年(同治七年)十月,左宗棠进军乾州,金积堡一战,回民死者三万,降众十七万,然后,督丁壮耕屯,教以农作技术。《清史稿》在总结左氏事功中说:“自咸丰初,天下大乱,粤盗最剧,次者捻,逆次者回,宗棠既于戡定之,至是陕甘悉靖,塞外平回,朝廷犹矜宠焉。”(《清史稿·左宗棠传》)

由此可见,这位晚清重臣的花翎顶戴是由无数人民群众的鲜血染红的!诚然,左宗棠受历史时代的局限,不可能认识到他的行为违背历史,危害人民,逆历史之潮流,遵儒家之古训,行“兴灭国、继绝世”之所为,图挽回清王朝大厦之将倾。名为事功,实为败笔。如今,史实犹存,功乎过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民自有评说。

我们是历史唯物论者,评价历史人物,应主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不可苛求于前人。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书写历史的科学方法。因此,不能以上述历史而否定左公一生的功绩。他的一生还有很多事功,是很值得赞誉的。

漫议左宗棠的传奇人生路与湖湘文化

熊次江

(广东培正学院科研与发展规划处,广东广州510830)

要:本文从左宗棠传奇跌宕的一生立文,试论述左宗棠如何在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指

引下,在为传统知识分子所看重的“立功”、“立德”层面实现人生价值的全过程。

关键词:左宗棠;湖湘文化;立功;立德

28··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代史上发生过很多抵御列强侵略的抗争。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时,左宗棠才30岁左右,血气方刚,对投降、屈辱、求和,深恶痛绝,力主“非严惩主和玩寇之诛,诘纵兵失律之罪,则人心未由震动”,要求“将卖国贼斩首军前,数其输国之罪,布告中外,庶有以壮三军之气而寒彼族之胆”。(《左文襄公全集·书牍》七卷25页)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下,左公力排投降派非议,捍卫祖国的主权和疆土完整。1860年,左公始受命建立楚军,此后27年的军旅生涯,他叱咤风云,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近代史上仅有的三次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都由左公直接指挥或有他部将的参战。

第一次是率部西征,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失地。1865年(同治四年)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随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和卓侵入我国喀什,占领南疆,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汗国,自称为汗,受英、沙俄殖民主义者的积极支持,使侵占的区域,沦为英、俄的殖民势力范围。沙俄乘机派兵进驻伊犁,诱迫清政府使臣崇厚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妄图扩大侵占范围,永久占领伊犁。左公为击败阿古柏,收复伊犁,粉碎战争威胁,积极揭露沙俄的侵略野心,提出战略方针,在新疆南北分三路布防。1880年(光绪六年)6月,“左宗棠舆櫬发肃州”(今酒泉市),誓与沙俄决一死战。同时,曾纪泽正与沙俄谈判“换约”(指《里瓦几亚条约》),沙俄受新疆军事部署的震摄,把吞下的权益,不得不又吐一部分出来,同意换约,重订《中俄伊犁条约》,取得了击败阿古柏和支持中俄外交谈判的丰硕成果。

第二次是1883~1885年,法国侵略者发动对中国的战争。7月,法军进攻顺化,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攫取了对越南的“保护权”,11月,法军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动战争。左宗棠义愤填膺,誓死决战,要求亲赴前线督师抗法。1885年(光绪十年),法军进犯广西边界,左公的“恪靖定边军”,在王德榜、苏春元的率领下配合冯子材于镇南关(今友谊关)击败法军。同时,王德榜与黑旗军将领刘永福合力抗法,于临洮设计,杀了法将安邺,歼其全军,平定了边境。

第三次是在防务方面,左公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兼顾。中法战争期间,台湾是中法战争的主要战场。1884年7月,时任远东舰队司令的孤拔,用“友好”、“交流”的欺诈手段率舰队主力进驻马尾港,8月,命令法舰空袭停泊马尾的中国船舰,致使马尾水师11艘兵舰,被击沉7艘,封锁沿海航运,福州船政局被夷为平地。9月,清廷急命左公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援台抗法军务。10月,孤拔移师进犯台湾,攻陷基隆,封锁台湾,台北府城危急。左公急派王诗正、陈鸣志统率恪靖军,扮作渔人,星夜纷起。潜渡法军封锁线,支援基隆附近的驻军,加强台湾的军事力量,淡水一战,法军大败。1885年3月,孤拔率法军侵扰浙江定海,被左公部将邓世昌,欧阳见利炮击重伤,6月死于澎湖。

以上两次抗法战争,都使侵略者遭到可耻的失败。但是,由于清政府的投降路线,终于导致中国不败而败,法国则不胜而胜的结局。1885年(光绪十一年),清廷与法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左公闻讯,满怀激愤,气得口吐鲜血。且密陈清廷“要盟宣慎,防兵难撤”一折。1885年9月,左公在弥留之际,口授遗折:“……臣督师南下,逾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临终之时,还在关心台湾的防务和建设。

左宗棠创兴洋务,学以图强。在洋务运动的倡导和推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青年时期,林则徐提出“制炮造船则制夷可以裕如”,魏源进一步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左宗棠十分崇拜前辈林、魏及其主张,萌发并积极参与国家自强自救的洋务创新运动。首先提出了“中不如西,西学可也”。他认为中与西彼此同以大海为利,彼有所挟,我独无之。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左宗棠年谱》岳麓书社83年出版)怎么办呢?其结论是“中不如西,西学可也”。把发展国家的思路,置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中,指出“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视无也”。只有学西方,赶超西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866年5月,左宗棠向清廷提出创办福州船政局,自行设计制造轮船的奏折。1868年1月,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员工多达2600多人,还雇有50多名洋员工,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最大的机器造船厂。1867年,设立福州船政学堂,办学宗旨是:“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驭之术耳。”为晚清海军建设,抗击侵略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879年,左宗棠在西征途中,于兰州、西安创办了机器制呢局和机器制造局,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给我国采用现代机械化生产,作出了首创性的重要贡献。

二、议“立德”

左宗棠在中国近代的历史情况下,其道德理念,既受儒家传统“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的深刻影响,又蕴含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内涵。既重视“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全集·诗文家书》470页),又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左宗棠是一个很有道德的人。他的道德境界可以说超越了当时以个人利益为主宰的功利境界,开始超越单纯的利益观念,用自己特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自觉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左宗棠受其祖父、父亲两代人的影响。首先,读书明理,又不以中举做官为人生目的。这一点与他年轻时的人生历练有关。六年中“三试礼部不第,遂绝仕进,究心舆地兵法”(《清史稿》)。依我看并非原意不图仕进,而是缘于朝廷科考腐败,家庭出身农耕等因素,又受“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之学的影响,把“好读书”的志向与现实紧密结合,其目的更加明确,也决定了他一生的修身立命。其目的不在功名利禄,而在于立身做人。认为“科名一道,我生平不为重,”教育子孙也是“读书只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据左景伊先生(左公的曾孙)回顾,其祖上三代,仅一位叔祖父曾任过晚清县台,“左家子弟多以耕读为本,为官者鲜矣。大都有些先曾祖父的遗风,秉性孤梗刚直,不长于迎合奉承,在旧社会吃不开。”(《光明日报》1983年10月16日)其次,立志高远,胸怀坦荡。从当时农耕家族的传统观念来看,读书人只有“有抱负、有追求”的人生,才是高尚的人生,才是子弟有“出息”。左宗棠认为:“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全集》127页)“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全集》第8页)他从小便受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薰陶,很崇拜林则徐的人生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从不把个人的得失放在第一位,左公自认为最大的特点是“忠介”

2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