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南京条约》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教师利用生活图片,历史视频、图片素材及情境创设引发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林则徐、三元里人民敢于抗击侵略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感2、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一、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的历史学习,将带领大家走入中国近代史——一部百年屈辱、抗争、探索的历史!那么,这段历史是如何开始的呢?投放鸦片战争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引入新课二、教学过程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及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结论: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深入思考: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恶之花恶之果恶之膏?合作探究:鸦片带来的危害(提示:国家层面,白银外流、官僚腐败、军力下降;社会层面,人民体质下降,不利于参军、劳动生产等)3.引导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怎么办?道光帝派主张禁烟的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经过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组织学生依据下列要素讲“历史故事”。
1)时间:1840年6月2)涉及地点:定海、天津、厦门、宁波、镇江3)涉及人物:林则徐、琦善、关天培、陈化成4)起因:林则徐销烟5)经过:6)结果:大清王朝失败教师引导讨论: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学生合作探究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感知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学图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闭关锁国的改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一场战争,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师: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人鸦片?英国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芽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为了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材料,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英国将绒、布匹等工业品销往中国,但销路并不好。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师:社会背景: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样地。
继17世纪40年代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18世纪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又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虽说已走到了封建末世,新的社会因素逐渐进行了量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新旧交互渗透的过渡性状况,但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统治黑暗,国防力量薄弱,财政拮据,国势日衰,到了19世纪以后,嘉庆、道光王朝更呈现江河日下之势。
2.林则徐禁烟(1)鸦片输入带来的危害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制明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在广东查禁烟片。
(2)林则徐的烟措施派人明察暗访,拿烟贩。
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840年英国为开拓市场、破坏中国的禁烟政策,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1856年英法联军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重大冲突。
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概括课文内容,识记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清政府的对策;《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严重危害。
通过阅读课文地图,识记五口通商的城市与方位。
通过比较清政府内部对鸦片走私屡禁不绝的三种对策,理解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通过对圆明园的描述,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的对于文明的破坏性;通过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示意图,理解沙俄是近代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
通过应用《南京条约》基本内容的知识,推论这个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
2.能力与方法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尝试训练学生以下能力和方法:从具体史实进行归纳和推论。
如从吸食鸦片的人会脸色发黑、骨瘦如柴,甚至导致家破人亡等史实,推导出吸食鸦片摧残人民身心的结论;从鸦片走私数额达5亿元,推论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等;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推论这个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教师可以从正文与小字的对应关系或上下文之间的叙述中启发学生作上述推论,掌握本教材编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渲染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前将面临的种种困难(英国政府和鸦片贩子的破坏、官僚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等),突显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通过比较中英双方的武器装备,深刻认识马克思为什么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避免落后挨打悲剧重演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单元导言本单元共5课内容,涉及1840-1895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着两个主题:1、清政府是如何被迫向西方学习的?2、中国向西方学习最初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主要学习哪些方面和通过哪些途径?成效如何?本单元导言分三个层次。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A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B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
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下表: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项目中国英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2.虎门销烟(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
(向学生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争。
两次鸦片战争 高中历史课教案
两次鸦片战争高中历史课教案课题:两次鸦片战争一、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战略过程和重要战役。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通过讨论和研究活动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
二、教学材料:与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和视频素材。
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研究资料的摘录和介绍。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展示与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对两次鸦片战争了解多少?你认为这两次战争对中国有何重要意义?”讨论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认识和疑问,引入本课的主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15分钟):介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解释鸦片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和战略过程。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15分钟):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解释鸦片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和战略过程。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与启示(15分钟):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探讨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启示和教训。
小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拓展活动: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作文,深入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通过PPT或海报展示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战略过程和影响,展示他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成果。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华师版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
华师版两次鸦片战争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能力培养(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工具:? 课件《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导入。
一、虎门销烟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
)答案:会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导入
出示图片:英国舰船皋华丽号
教师:这幅图片是英军铁甲舰皋华丽号,也是清政府与英国政府《南京条约》签订仪式所在的场所,《南京条约》标志这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终结。我们不禁要问:英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清军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南京条约》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引导教育并出示毒品吸食者的图片: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对人的精神与身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现如今毒品的种类层出不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拒绝与克制,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
教师分析教材第3页图片: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理解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熟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地图,学习中英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识图,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1:两次鸦片战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导火线、事件经过及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2.能力培养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虎门销烟”,大家知道这段历史吗?二、问题探究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4.鸦片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两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启示。
3.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鸦片战争的起因1.课堂导入(10分钟)通过给学生看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有关鸦片战争的知识。
2.概念解释(10分钟)讲解清楚“鸦片”和“封疆大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含义。
3.讲解起因(20分钟)通过讲解清楚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向学生介绍英国为何会进行军事侵略和成立鸦片贸易,并带学生回顾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和措施。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英国选择进行鸦片贸易?清政府为什么长期对鸦片贸易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5.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知识。
第二课时:鸦片战争的经过1.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张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经过(20分钟)讲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包括露口之战、南京会战等。
3.视频观看(15分钟)播放一段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例如相关战斗的重现或者相关领导人的演讲,以加深学生对战争经过的理解。
4.个案研讨(20分钟)选取一个具体的战役,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个案研讨,并回答以下问题:此战役的胜利和失败分别给哪方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5.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经过的知识。
第三课时:鸦片战争的结果与启示1.课堂导入(10分钟)给学生看一段视频,展示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讲解结果(15分钟)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包括罗马条约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鸦片战争会对中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4.总结与思考(20分钟)通过讲解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启示,提出对中国未来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思考。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备课人:王建辉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危害;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以及评价;3.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结果;4.记住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5.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生的影响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第一板块: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A.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B.毒品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页的“自由阅读卡”材料,再结合教材内容,探究问题:3.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危害?A.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B.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C.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4.清朝的哪一位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道光帝)5.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A.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B.实施虎门销烟;特别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是:。
6.简述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
A.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对林则徐的重要评价: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探究与交流一: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
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
1.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3.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
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学生齐读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总结得不全面,因此,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拓展。
对下面的问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解决,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最后汇总整理答案,并给予适当时间背诵记忆犹新,巩固知识第二板块:中英《南京条约》指导学生通读课本P4页2——4段材料,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导火线)是什么?林则徐虎门销烟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4.鸦片战争的经过:先战:代表人物:林则徐.关天培 后和:代表人物:琦善结局:以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结束。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教案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教案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内容标准】(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2)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⑵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⑶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⑵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
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
【教学要点】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教案标题: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鸦片战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了解。
知识讲解:1. 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从印度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人民对鸦片上瘾,引发了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2. 解释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林则徐的禁烟令、英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南京条约的签订等;3. 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开放多个港口、赔款等。
讨论与互动:1. 分组讨论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看法,引导他们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启示,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扩展活动: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小短文,包括起因、过程和结果;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和变革。
总结:1. 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重要影响;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评估:1. 布置一份简单的问答或填空题,检验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观察他们对鸦片战争的观点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入资源;2. 课堂讨论的提问问题;3. 学生研究鸦片战争的扩展资源;4. 评估题目。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部分,要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鸦片战争的兴趣;2. 在知识讲解部分,要简明扼要地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避免过于冗长;3. 在讨论与互动部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4. 在扩展活动部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的难度和要求;5. 在总结部分,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发他们思考历史的启示;6. 在评估部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既考察知识点的掌握,又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d.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与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b.基础知识讲解: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c.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关注程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教学拓展: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难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国家命运的长远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具体战役、条约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
4.作业评价:
a.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b.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作业提交与检查:
a.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b.对于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了解原因,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积极性。
1.必做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旨在检验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掌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秀教案鸦片战争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形势的差异2、使学生概述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3、使学生认识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涌现出的民族英雄4、使学生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并解释不同条款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并理解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双重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指导学生观看相关的情况图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与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通过课后习题的布置,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促使学生为着“中国梦”而奋斗2、通过讲述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事迹,使学生积极关注并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深刻感悟历史,激发其爱国热情。
二、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二)教学难点:1、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三、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以PPT展示为辅;提问法;讨论法四、授课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罂粟花)同学们,这些花儿漂亮吗?你们认识这些花儿吗?(若认识,则接着提出,在你们的印象中它主要是用来做什么毒品的原料——引出鸦片;若不认识,提示在金三角边境现在属于非法种植,再引出是座鸦片的原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鸦片或者这些花儿有关系的一课----鸦片战争(二)讲授新课:一般一场战争的讲解大概是从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四大因素出发的,那么今天我们也大致按着四大要素讲解。
(课本上对鸦片战争的介绍也是四目:第一目是鸦片战争前中英的形势对比——战争的根因,虎门销烟——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二目是烟片战争的经过;第三目是鸦片战争战败及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结果;第四目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高中历史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历史课程为背景,深入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两次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条约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使学生全面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规律和时代特征,认识到民族自强和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近代史知识,对鸦片战争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两次战争之间的联系、战争影响等方面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战争起因、时间、过程、主要战役、条约内容等;(2)了解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背景,分析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3)通过对比分析两次战争的影响,理解其对中国近代史、民族觉醒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4)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梳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5)学会运用历史资料,进行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规律和时代特征;(4)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时间线、分析战争影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5)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真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2)通过学习战争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3)教育学生珍视和平,反对战争,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观念;(4)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
)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
)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3
1课时
入:视频材料
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
;教师出示鸦片输教师出示《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国际上把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作为国际禁毒日。
面对毒品,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853提问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问题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火烧圆明园”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
八上历史 第1课 鸦片战争 电子教案
学引用清,情景教学,归纳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9世纪以来的岁月对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长度来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时间点。但这个节点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却无与伦比,百味交糅,是沉重,是耻辱,是鲜血,是伤痛,是从天空坠入地狱的恐惧与沮丧,是在暗夜找寻光明的彷徨与曲折,是从低谷向巅峰攀登的艰辛与壮丽,太多太多的往事与情怀足以让辩才无碍的智者无语凝噎。——《复兴之路》
引导探究: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近史的开端。
五、目标升华本课知识框架
思考:通过本课学习,对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什么启示?
六、当堂诊学:出示清学习题,学生当堂完成(见课件)
七、强化补清:整理并检查笔记,识记课本上基本内容。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材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结论:林则徐精神——爱国,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
5、引导探究:虎门销烟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引申:引导探究: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为纪念“虎门销烟”,1987年6月,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初二
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
课时安排:1课时
主备人:马婧
日期:2018年8月16日
目标引领:
1.了解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2.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3.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重
难
点
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此后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不断地遭到破坏,中国也因此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开篇之课,也是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求索的开场,涉及的历史知识非常丰富有趣,又带有一定的理论难度,故本课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搜集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打破重点知识,同时又尽可能地利用老师个人的理论功底和讲解技巧将理论难点,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的抽象概念用平易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加以打破,以期较好地实现三维目的。
【课标精解】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对林那么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时间有一个整体把握,可以对这一事件的信息熟记于心。
对?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应该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并可以对它的影响做简单的评析。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老师的讲述和解释,能使学生根本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并知道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可认为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开展轨迹的交汇点。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场,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究富强道路的开场,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场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中国近代史开展的几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开展起来,但认识才能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外表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开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和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以及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②理解林那么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展虎门销烟的正义之举;③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兼顾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提供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模式,梳理两次战争的线索,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剖析,深入浅出,让其更好地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历史场景“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生自学
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
并联系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看书分析认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
授课
类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教学
方法
讨论法,合作学习分析与综合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过程
导入:视频材料美丽娇艳的罂粟花鲜花是美丽的,但有一种花却是与罪恶联系在一起,这种花在金三角地区满山遍野,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与它有着怎样的关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呢?
在本课结尾部分,通过小结,将本课知识进一步升华,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师:国际上把虎门销烟结束的第二天作为国际禁毒日。
看一看:国际禁毒日(6月26日)各国的禁毒活动
说一说:面对毒品,我们广大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4.有人说“鸦片战争”因林则徐禁烟而起,你同意吗?为什么?
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6.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重大变化?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难点:(1)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
2、能力培养(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布置讨论
(1)、“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
一、虎门销烟
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教师出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图示》;教师出示鸦片输入的危害的视频……
教师出示《林则徐》的奏折,林则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建国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座浮雕是虎门销烟,这是为什么?
教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材料,学生感受虎门销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师出示材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对比这段材料,你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出什么结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
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学科:历史备课组:八年级历史组主备人:执行时间:1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
备课
课题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材料归纳鸦片输入的危害。
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官员,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你将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和影响,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比较说明。
(2)、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三、.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
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签订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毁;沙俄趁机侵吞中国领土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让学生简述: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以南京为都城。提问:太平军为什么要抗击洋枪队?归纳讨论: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是不会屈服于列强侵略势力的,先进的中国人将努力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