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韦庄优质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菩萨蛮优质课课件

菩萨蛮优质课课件

写作背景
❖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 词,本词是第二首。
❖ 黄巢起义后,藩镇混乱,韦庄避难江南长达 十年之久。本词即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
(1)好在景美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
春水碧于天 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
绿,令人心旷神怡。
江 (2)好在生活美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
画船听雨眠 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
总结:
这首词描写了江 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 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 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 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 苦之感。
艺术特点
❖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 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 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
菩萨蛮
韦庄
作者简介
韦庄(836年─910年),字 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 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 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 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 “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 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 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 “温韦”,也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第二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第二首中心事件是观潮。词人不铺叙钱 塘江潮,却从山寺桂子写起。古籍载:杭州 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 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词 人借此引出观潮处郡亭,或离山寺不远;着 一“寻”字,便再现了三秋月夜赏桂的清幽, 更为江潮的汹涌出场作铺垫。悠然郡亭静卧, 看江潮澎湃,一为清静之境,一为壮阔之景, 这柔美与壮美两美齐来,真是其美无比。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2)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2)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2)3、江南确实是美啊,韦庄他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一气呵成,全力促成“游人只合江南老”理由,而且理由也非常让人信服。

那么“人人尽说江南好”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

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好,游人留恋江南,合乎常情;但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乎有悖常理,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加体现了江南的好处。

4、教师出示PPT:韦庄词的特点“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意思: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本词写了那么美的一幅江南春景图,有人说韦庄在表达赞美江南的情感,你同意吗?再次齐读词作,细细品悟。

要点:结合词人生平的际遇,领会到他表达情感时“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把怀念故土却欲归不得的情感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语中。

(教师补充背景介绍:韦庄是五代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分析:“人人尽说江南好”,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隐藏的意思是自己有没有认为江南好呢,自己并不一定认为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合”者,“应当”也,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点评:韦庄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土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

分析:“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①“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

②“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

③“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点评: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为什么不还乡?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五、深层探究1、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从学生的讨论中也得出一个结论:江南好。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介绍、词牌知识、词文朗读、词义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涵,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朗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义的理解与赏析,艺术特色分析。

重点:词的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韦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音韵美。

3. 背景介绍: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词意。

5. 艺术特色分析:讨论《菩萨蛮》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词义解析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

(2)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答案:(1)略。

(2)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如对仗、比拟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韦庄的其他诗作。

(2)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用诗词表达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义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词义解析1. 生僻字的解释:对于词中出现的生僻字,如“画楼”、“桂堂”等,教师需详细解释其含义,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2. 关键词的解读:如“画楼西畔桂堂东”,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画楼、桂堂的象征意义,以及诗句中的空间关系,从而揭示词人的情感内涵。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

韦庄《菩萨蛮》教案(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主要内容包括词作者韦庄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以及词的具体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2. 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词的内容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风山水画,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审美情趣,进而引入韦庄的《菩萨蛮》。

2. 讲解:介绍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阐述《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3.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分析:详细解析词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菩萨蛮》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令。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教案2. 内容:韦庄生平《菩萨蛮》词牌特点词内容分析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艺术特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个人理解:《菩萨蛮》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韦庄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菩萨蛮》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令。

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

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

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理解词句的内容、含义及主旨。

2、体会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菩萨蛮,词牌名,属小令。

“书江西造口壁”即诗人将这首词书写在江西造口的石壁上。

二、整体感知: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

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

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

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

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有《稼轩长短句》集。

2、背景资料:宋孝宗淳熙二、三年,作者在江西为官,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他来造口登临时,联想起四十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抚今追昔,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先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作者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苦闷的词。

3、教师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词。

三、细读品味: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这是感慨,也是控诉。

“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个“望”字,一个“可怜”,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衰亡的惋惜。

上片,控诉金兵南下,对北方国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远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收复失地之决心是不可阻挡的。

4、“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韦庄《菩萨蛮》甘肃一等奖瓜蜜嫩鲶PPT课件

韦庄《菩萨蛮》甘肃一等奖瓜蜜嫩鲶PPT课件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 还乡,还乡须断肠。
14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 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 呵,人生能几何。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 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 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 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 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菩萨蛮
(其二)
韦庄
1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 “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最为词中胜境”。
2
画春 船水 听碧 雨于 眠天 。,
游人 人人 只尽 合说 江江 南南 老好 。,
3
白描: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 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 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 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 品味,却意味深长。
4
5
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 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 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 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 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菩萨蛮》全国诗歌教学大赛一等奖

《菩萨蛮》全国诗歌教学大赛一等奖

鬓云欲度香腮雪。
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足以唤起 人活泼之意象。” 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 气——岂不撩人乎? 鬓云: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新 妆度
帖 照 梳香 小
绣 花 洗腮 山 罗 前 迟雪 重 襦 后 。。 叠 。镜 懒金
菩 萨 蛮
双, 双花 金面 鹧交
起明 画灭 蛾, 眉鬓
温 庭 筠
鸪相 ,云
。映 弄欲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 襦。双双金鹧。
温庭筠
花间鼻祖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与韦庄并称“温韦”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
花 间
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
词 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
派 思离别为主要特征,风格秾艳华美的
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
编为《花间集》,故名。温词为《花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金色, 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 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 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 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 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 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菩萨蛮
温庭筠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词的鉴赏,初步了 解温词及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的情感。 3、掌握鉴赏诗词的一般步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领会韦庄词“疏淡明丽,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词的语言。

②了解诗意江南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

③通过宋之问的《渡江汉》与韦庄的《菩萨蛮》进行比较,深入了解词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情感。

④背诵。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教学方法:读背、质疑探究、交流、师生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汤非的《乡愁不老》。

正如歌里所唱,不管是冰封万里雪飘半壁的塞北,还是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江南,远在他乡的游子,千里万里总回首,最疼是乡愁。

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去感受如画江南和那颗游子之心。

ppt展示主题《江南好,乡愁不老》。

展示标题《菩萨蛮(其二)》,板书题目。

二、助读资料(韦庄与花间词),了解背景。

韦庄:善白描,词风清丽,其词名曰《花间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秦妇吟》反应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被称“秦妇吟秀才”。

花间派:•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温庭筠为鼻祖。

•成员:温庭筠、韦庄、薛绍蕴、毛文锡等。

•来源:赵崇祚集众作品,名《花间集》。

•内容:多歌咏男女相思离别、旅愁闺怨、合欢离恨。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词,强化朗读节奏。

四、以意逆志,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词中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你认为“江南好,好在哪里?”。

(学生)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老师)景美、人美、生活美。

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小结:这两句写景。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美丽的女子。

5《菩萨蛮》-韦庄 教案 一等奖

5《菩萨蛮》-韦庄 教案  一等奖
内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质疑、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许多诗篇都以此为题材,通过看《江南烟雨》的视频,请同学们说明与北方相比江南的不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上阕两句先从美景写起,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在碧蓝的水上、精雕细刻的画船中,听雨入眠的悠闲意境。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下阕转而写人,酒家女貌美似月,肤白如雪。“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词人写到这里,把江南的美景美人刻画得淋漓尽致。以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并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作结。
二、思考:写什么
①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江南好
②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③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景美、情美、人美
三、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播放视频)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韦庄,字端己,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韦应物之四世孙。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风格清新明朗,感情真挚。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韦庄《菩萨蛮》ppt优秀课件

韦庄《菩萨蛮》ppt优秀课件

意象的运用
韦庄精心选择和组合意象 ,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意境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12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
女性形象
诗歌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或 娇美动人,或哀怨凄婉, 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 女性之美。
2024/1/27
男性形象
男性形象在诗歌中也得到 了生动的刻画,或英勇豪 迈,或柔情似水,展现了 男性的多面性。
2024/1/27
26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2024/1/27
27
2024/1/27
21
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解读韦庄对江南的深情厚爱,以及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欣赏韦庄描绘江南春色的细腻笔触,感受其意境之美。
2024/1/27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品味韦庄对女性美的独特赞美,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作。
作者在洛阳生活期间,对江南有 着深厚的情感,因此写下了这首
词。
词中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和 女子的柔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
的深深眷恋之情。
2024/1/27
5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 人墨客多寄情于山水之间。
2024/1/27
韦庄作为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 ,其作品多描写闺情离愁和游 乐生活。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虽为豪放派词人,但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也展现了柔情细腻的 一面,与韦庄的《菩萨蛮》有异曲同工之妙。
20
不同风格流派对比分析
豪放派与婉约派
通过对比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和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分析 不同风格流派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等方面的差异。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其二》课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其二》课件
二胡·江南
想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江南 想要忘记丝竹,却记住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
年年台门拂柳,杏花春雨 在二胡流浪的步伐中 时刻有着江南的足迹
而在等待的江南深刻的眸子里 总少不了二胡的影子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作者及词派
韦庄,字端己,晚唐京兆杜 陵人。著有《浣花集》。
《花间集》与“花间词派”
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同为“花间”重要词人。
小组讨论:词作中哪些地 方流露出词人的思乡之感?
《秦妇吟》韦庄
• 内库烧为锦绣灰, • 天街踏尽公卿骨
《江外思乡》韦庄
• 年年春日异乡悲, • 杜曲黄莺可得知。 • 更被夕阳江岸上, • 断肠烟柳一丝丝。
《绝句》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登楼赋》王粲
• 虽信美而非吾土, • 曾何足以少留!
(2)好在生活美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
画船听雨眠 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

意闲适。
(3)好在人美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皓垆 腕边 凝人 霜似 雪月 。,
(1)好在景美
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
春水碧于天 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
江 绿,令人心旷神怡。
(2)好在生活美

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
画船听雨眠 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

意闲适。
(3)好在人美
垆边人似月 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 皓腕凝霜雪 之白皙、细腻。
还未 乡 老 须:必定。 须 莫 断肠:形 断 还 容非常伤
心。
肠乡 。,
背景材料:广明元年(880) 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 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 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年) 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 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其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其二)》
好 生活闲
美人伴
三知、人知论人世论世知,人精论读诗文本
早年为实现其“平生志业匡尧舜” (《关河道中》)的抱负,始终“强亲文墨 事儒丘”(《惊秋》),但也曾游历江南。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 词。本词为第二首。广明元年(880)十二 月,黄巢的农民起义军以迅猛之势一举攻破 长安。年约45岁的韦庄身陷重围,与弟妹、 友人失散,只身藏匿,大病几死。直至中和 二年(882)春天他才脱身长安 ,避乱江南 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 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重组吟诵

《菩萨蛮 》 (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瞧!)春水碧于天 自行添加标题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游人只合江南老,(是啊!)未老莫还 乡,还乡须断肠。(重复一遍)
五三、、课精读外文拓本展,阅再读次探情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 《菩萨蛮·大柏地》(毛点击春天》为题, 写一篇散文或者诗歌。
谢谢大家!
江南风情
美读,读出美

《菩萨蛮 》 (其二)

韦庄
• 男人)人。尽春说水江碧南于自好天行(添女,加)画标,题船游听人雨只眠合。江南老(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齐)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白描
• 描写事物简洁却不简陋。不花俏,却耐人 寻味。
春水蓝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目标
导入方式: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如情境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导学生进入 本节课的学习
导入效果:简要介绍导入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氛围等
导入新课:通过 展示江南美景图 片或视频,引导 学生进入课文情 境
讲解生字词:重 点讲解生字读音、 词义及用法
●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一等奖”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教学重点与难点”,请帮我生成“重点”为标题的内容 ● 教学重点
● 《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写作技巧
● 词中描绘的江南美景及其文化内涵
●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 知识与技能: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美景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 为“《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一等奖”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教学重点与难点”,请帮我生成“重点”为标题的内容 教学 重点
思维水平
引导学生通过 课后作业、课 堂反思等方式, 巩固所学知识 和提高学习效

感受江南美景, 培养审美情趣
体会诗人对故乡、 亲友的思念之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背景介绍:唐 代教坊曲名
背景介绍:词 牌格律
背景介绍:词 牌名
背景介绍:词 牌特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七、作业布置
韦庄是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花间词词风香软,用词多华艳。韦庄的语言却比较清丽,多用白描。
韦庄和温庭筠同属花间词派,我们可以拿本词和温庭筠的《菩萨蛮》比较。
从色彩和人物形象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作的不同,从而更好的把握花间派的词风。
八、板书设计
江南好——游子思乡
(乐)(哀)
4、学生自主品味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看看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这种浓浓的乡愁,
勾画点评。教师相机引导。
①人人尽说——别人都说,自己似乎不是那么认同。尽管江南很好,但是词人心中故乡是最美的。说明词人其实不愿久居江南,意在回乡。
②游人——词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自己对江南而言只是一个游客罢了。
③只合——只该,有一种不得不如此,无可奈何之意。
“尽说”重读,“好”重读,但语调上扬,“老”字要语重心长,轻读,延长,像一位老者语重心长的悄悄劝说你。“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莫”重读,“须”读出一种肯定语气,“断肠”要读的悲哀。
2、练习朗诵,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此词,点评。
3、欣赏朗诵视频。
4、齐背此词,体会江南之美和思乡之痛。
五、品味乡愁
1、再次朗读,细细品味。
2、有人说韦庄表达赞美江南的感情,你同意吗?
有这种情感,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深情——思乡之情。
3、知人论世
教师出示背景介绍
广明元年,45岁时,韦庄到长安应举。正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遂陷于战乱,家人失散。两年后逃离长安赴洛阳,不久避乱来到江南。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不断,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做。
菩萨蛮(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诗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把握韦庄舒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韦庄《菩萨蛮(其二)》导学案

《菩萨蛮(其二)》导学案【学习目标】①领会韦庄词“疏淡明丽,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词的语言。

②了解诗意江南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

③通过宋之问的《渡江汉》与韦庄的《菩萨蛮》进行比较,深入了解词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情感。

④背诵。

【教学重难点】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抒情方式。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汤非的《乡愁不老》。

ppt展示主题《江南好,乡愁不老》。

展示标题《菩萨蛮(其二)》,板书题目。

二、【助读资料】(一)花间词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

(二)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三)背景介绍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

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

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诗歌赏析】自由诵读,整体感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wàn)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以意逆志,学生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韦庄《菩萨蛮》优秀课件

韦庄《菩萨蛮》优秀课件

韦庄《菩萨蛮》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五单元《唐五代词》中的《菩萨蛮》,详细内容包括词的创作背景、词牌介绍、韦庄生平简介、词的文本鉴赏、意象解析及艺术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了解韦庄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2. 通过对词中意象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解析及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特点、韦庄的创作风格、文本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菩萨蛮》优秀课件。

2.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

3. 学生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风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讲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介绍韦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3. 文本鉴赏: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分析词的文本结构、韵律美。

4. 意象解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词中意象,如“春水”、“梨花”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5.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古典诗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菩萨蛮》为词牌的诗词,互相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词牌特点:介绍《菩萨蛮》的词牌特点3. 韦庄生平:简要介绍韦庄的生平事迹4. 意象解析:列出词中的重要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一首古典诗词,并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韦庄的诗词作品,深入了解唐五代词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意象解析意象是古典诗词的核心要素之一,能够传达诗人情感,塑造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 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 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 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
讨论主旨
❖ 按常情,做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 乡而愁绪满怀,但这首词确偏偏反过来 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 是为什么?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 什么关系?(联系写作背景)
《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 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①久居他乡的游子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 到老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 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的极度赞美 和留恋之情。
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我”没有老所以不 还乡,而心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 的愁苦之情。因为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 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所以有人评价韦庄词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艺术手法分析
1.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 卖弄。写景清新秀丽。
2.细描 :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 如酒家女的皓腕,诗人给读者 来了一个特写镜头。
3.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似直 而纡,似达而郁。
比较赏析:
将韦庄的这首《菩萨蛮》与温 庭筠的《菩萨蛮》进行比较,两首词 有怎样的异同。
学习目标
1. 朗读并背诵全词。 2. 透过诗句,体会情感,结合
写作背景,探究主旨。
【菩萨蛮】
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 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 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作者简介
韦庄(836年─910年), 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 西省长安市附近)人,诗 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 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 有《浣花词》流传。曾任 前蜀宰相,谥文靖。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 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 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 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 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 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 ,也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
写作背景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本词是第 二首。
菩萨蛮 温庭筠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明确】
❖(温词擅铺陈,浓墨重彩,显得 “密而隐”,如富丽堂皇之牡丹, 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擅素描,疏 朗淡雅,又多直抒胸臆,显得“显 而疏”,如展包初放清新明丽之芙 蓉,情感上“似直而纡,似达而 郁”。)
品读诗句
1.“人人尽说江南好”中“人人尽说” 隐藏意思是什么?
自己不一定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 说江南好而已。
“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 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 老。
2. “游人只合江南老。” 为
品读诗句 什么江南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
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
在江南韦庄是一个游人客子,劝他在江 南终老,那一定是他的故乡有什么让他不能 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拓展探究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黄巢攻占长安,藩镇混乱,他身陷 兵火,弟妹失散,逃至洛阳,后流 落江南,韦庄避难江南长达十年之 久。本词即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
“人人尽说江南好”, 好在哪里?
春 水 碧 于 天
画 船 听 雨 眠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江南的水澄明碧绿可与蓝天媲美;躺在 画船上,看江南蒙蒙雨景,听着细细雨 声悠悠入梦。
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特点,又凸显了江南 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
垆 边 皓人 腕似 凝月 霜 雪
垆边人似月,Βιβλιοθήκη 腕凝霜雪当垆卖酒的女子肌肤似雪,如卓文君般美丽。
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 酒 垆 。 《史记·司马相如传》:“而令文君当 垆”。《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 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