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详解

合集下载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水平面和地形的高低起伏。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步骤:
1. 准备工作:在测量之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测,确定测量区域的边界、水准原点和测量站点的位置。

还需要准备水准仪、水准尺等测量工具,并检查它们的精度和灵敏度。

2. 设置水准原点:在水准测量中,水准原点是一个重要的基准点,用于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

通常选择地形高程最高的点作为水准原点,并在原点周围设置水准线路。

3. 测量水准线段:使用水准仪测量水准线段的长度,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报告中。

通常使用两个水准仪进行测量,一个在水准原点附近,另一个在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处。

4. 测量水平面:在水准线段测量完成后,使用水准仪测量线段两端点之间的水平面距离,并将其记录在水准测量报告中。

通过计算水平面距离和水准原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可以确定水平面高低起伏的位置。

5. 整理测量结果:在完成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测量起点、终点、水准线段和水平面的距离、高度等信息。

6. 后处理: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后处理,包括检查测量工具的精度和灵敏度、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计算水平面高低起伏的位置等。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可以测量出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并为地形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仔细准备测量工具、精确测量、准确记录和后处理测量结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四等水准测量详解

四等水准测量详解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后尺下丝读数-后尺上丝读数]*100 前视距离=[前尺下丝读数-前尺上丝读数]*100
❖ 2.前、后视的距离差=[后视距离-前视距离] 要求:三等≤ 3m,四等≤ 5m
❖ 3、前、后视距累积差Σd=前站前、后视距累积差+ 本站前、后视的距离差 要求:三等≤ 6m,四等≤ 10m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4.同一水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 后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后黑中+k-后红中 前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前黑中+k-前红中 要求:三等≤ 2mm,四等≤ 3mm
❖ 5.高差计算 黑尺面求得的高差=后黑中-前黑中 红尺面求得的高差=后红中-前红中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6.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高差之差=h黑-(h红±0.100) 要求:三等≤3mm,四等≤ 5mm
❖ 7.平均高差 = [h黑+(h红±0.100)]/2
❖ 8.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 ∑前视距
四 等 水 准 测 量 的 记 录 表
一个测站上的检核
❖ 检验: ❖ 1.视距部分
∑后视距- ∑前视总和 = ∑ h黑+ ∑ h红=2 ∑平均高差 =2 ∑平均高差±0.100
3.0mm
5.0mm
往返较差符 合或闭合闭
合差
±12 L mm
±20 Lmm
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 简称:为后→前→前→后 ❖ 后尺(黑面)—前尺(黑面)—前尺(红
面)—后尺(红面) ❖ 后视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读数; ❖ 前视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读数; ❖ 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 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观测地面上的水准点,确定其高程,从而绘制出地面的高程图。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基于大地水准面的概念,通过测量地面上的水准点,确定其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差,从而得出地面上各点的高程。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需要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水准仪是一种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地面上各点的高程。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液面的平衡来确定地面的高程差。

当水准仪放置在一个水平的基准面上时,液面会处于水平状态。

通过观测液面的位置,可以确定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建立基准点,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在测量区域内建立起基准点。

基准点是用来确定地面高程的参考点,通常选择地势较高、地质稳定的地点作为基准点。

2. 观测水准点,在建立基准点之后,需要选择一系列的水准点进行观测。

这些水准点通常会沿着一条线路进行布设,以便于后续的高程计算和绘图工作。

3. 进行观测,利用水准仪对各个水准点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保持水准仪的稳定,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4. 计算高程差,通过观测结果,可以计算出各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

这些高程差可以用来确定地面上各点的高程。

5. 绘制高程图,最后,利用计算得到的高程数据,可以绘制出地面的高程图。

高程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面的起伏情况,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基于水准仪的观测和大地水准面的概念。

通过观测地面上的水准点,确定其相对高程,从而绘制出地面的高程图。

这一原理在工程测量和地理勘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工程设计和规划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和地形信息。

四等水准测量总结

四等水准测量总结

四等水准测量总结1. 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差。

它可以用于修建道路、铁路、水利工程和建筑物等项目中。

本文将总结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基本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两个点之间的水平线的高差。

在测量过程中,使用水准仪测量起点和终点的高程,通过分析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3. 测量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如下:3.1 设置基准点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点,作为整个测量过程的起点。

基准点应该具备以下要求:地势相对平坦、稳定、不受地质变化影响等。

3.2 设置测点在需要测量的点上设置测点,可以使用铁钉或其他固定的标志物。

测点应该固定在地面上,并且能够保持平稳的高度。

3.3 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测点上,确保水准仪的水平仪处于水平状态。

根据需求,可以选择自动水准仪或者经纬仪。

3.4 观测通过观测水准仪的读数,记录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数据。

在观测过程中,应该保持水准仪的稳定,并且尽量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3.5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差值法、闭合差检查法等。

3.6 修正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如果发现观测结果存在误差,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正。

常见的修正方法包括使用校准曲线进行修正或者进行闭合差检查。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水准仪的读数不准确如果发现水准仪的读数存在偏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检查水准仪是否放置平稳,重新调整水平仪。

•检查水准仪是否受到振动干扰,避免在风大、地面不平稳的情况下使用水准仪。

•检查水准仪的刻度是否清晰,需要及时进行刻度清洁和维护。

4.2 数据处理错误如果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仔细检查数据输入是否准确,包括记录的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查阅相关资料。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水准仪在不同测站上的观测数据,可以确定各测站之间的高差,进而绘制出地形图和高程图。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是指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1. 基本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各测站的视线高度差,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各测站之间的高差,从而建立起高程网络。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考虑到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以及观测仪器的精度和测量误差的控制。

2. 实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选择测站、设置水准仪、观测视线高差、记录观测数据、计算高差、检查和校核观测数据等。

在选择测站时,需要考虑到测站之间的地形和距离,以及测站的稳定性和可达性。

设置水准仪时,需要保证水准仪的水平和稳定。

观测视线高差时,要注意避免大气折射和仪器误差的影响。

记录观测数据时,要准确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和观测条件。

计算高差时,需要考虑到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的修正,以及仪器误差的校正。

3. 数据处理。

在四等水准测量实验中,观测数据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首先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各测站之间的高差,利用计算结果绘制高程图和地形图。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观测误差的控制和修正,以及数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4. 结果分析。

最后,根据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发现和解决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同时,还可以对四等水准测量实验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总结和改进,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总之,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大地测量方法,通过测量水准仪在不同测站上的观测数据,可以确定各测站之间的高差,建立起高程网络,为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一、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地表的高程差。

本文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法。

二、准备工作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站点,确保其地理位置准确。

其次,需要准备好测量仪器,如水准仪、测量杆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

三、设置测量基准点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设置测量的基准点。

基准点是一个已知高程的点,可以通过国家或地方提供的基准点数据来确定。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选择离测量线较近且高程相对稳定的位置作为基准点。

设置基准点后,需要使用水准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四、测量控制点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设置一系列控制点,以确定测量线的方向和距离。

这些控制点可以是地面上的固定点或物体,也可以是测量杆上的刻度。

通过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差,可以计算出测量线上其他点的高程差。

五、测量中间点在设置好控制点后,需要在测量线上选择一些中间点进行测量。

中间点的选择应尽可能均匀分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测量中间点时,需要使用水准仪对测量杆进行读数,并记录下相应的高程数据。

六、计算高程差测量完所有中间点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测点之间的高程差。

计算高程差时,可以使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处理。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需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精度。

七、绘制测量曲线根据计算出的高程差数据,可以绘制出测量线的曲线图。

绘制测量曲线有助于直观地了解测量线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可以帮助分析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绘制曲线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坐标轴刻度,以使曲线图更加清晰明了。

八、数据分析和报告完成测量和绘制曲线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测量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量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以便他人理解和应用测量数据。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高程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对地形的初步了解和粗略计算等级较低的水工渠道和灌溉基础设施的高程。

其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基准点:找到一个稳定、不易移动的标准点,通常采用混凝土柱或钢筋水泥柱。

将基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点。

2. 设立测站: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称为测站,采用经验估计其高程,记录在记录本上。

3. 连续接测:从基准点出发,逐一到达每个测站,插入水准仪,记录测量数据。

重复该过程,直到测量全部站点。

4. 数据处理:将每个测站的高程值及其上下距离(即高差)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计算和校验,得到最终的高程数据。

注意事项:
1. 选择基准点时,应尽可能选择稳定、不易移动的物体作为标志。

2. 设立测站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以便后续工作的参考。

3. 连续接测时,应尽可能保证水准仪的平稳和稳定,确保高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建筑工程测量)

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建筑工程测量)

4.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 观测顺序 尺的顺序:后-后-前-前 尺面颜色:黑-红-黑-红 ➢ 读数原则 每把尺子,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面时读三丝读数,读红面时只 读中丝读数。
5.填表与计算
1.概述
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是在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点)的基础 上进行,常用作小地区的首级高程控制,以及工程建设地区的工 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的基本控制。
与普通(等外)水准测量相比它的精度更高,削弱观测误差的 措施更多,一般需采用黑红双面水准尺。
2.选点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尽可能沿铁路、公路以及其他坡度较 小、施测方便的路线布设。尽可能避免穿越湖泊、沼泽和江河地 段。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易于观测的地方。凡 易受淹没、潮湿、震动和沉陷的地方,均不宜作水准点位置。
5.0
4.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 水准尺的读数
中丝读数:1.931 上丝读数:1.966 下丝读数:1.896
4.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 每一测站上,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1)、(2)、(3)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4)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5)、(6)、(7)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8)
水准点选定后,应埋设水准标石和水准标志,并绘制点之记, 以便日后查寻。3.技术指标 Nhomakorabea等级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见下表
仪器 型号
视线长度 m
前后 视较 差m
前后视 累积差
m
黑红面读 黑红面所测 数差mm 高差之差mm
三 DS3
80
3.0 6.0
2.0
3.0
四 DS3

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方法与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方法与步骤

实践二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一、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二、仪器和工具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1)从某一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站,如图所示。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15)=100×{ ⑴-⑵ }前视距离(16)=100×{ ⑷-⑸ }视距之差(17)=(15)-(16)∑视距差(18)=上站(18)+本站(17)红黑面差(9)=⑹+K-⑺,(K=4.687或4.787)(10)=⑶+K-⑻黑面高差(11)=⑶-⑹红面高差(12)=⑻-⑺高差之差(13)=(11)-[(12)±0.1]平均高差(14)=1/2{ (11)+(12)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 ),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18) ),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 ,L 为线路总长(单位:km )。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测量是一项测量技术,通常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工作
1.检查测量设备的正确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校准;
2.准备测量工具并将其布置在测点附近;
3.计算测量距离,根据测量要求、测量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安全措施,按照相对应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定义基准
1.根据测点的位置确定最终测量的基准;
2.利用垂液水准仪进行高度测量,在测量点建立平行点;
3.按照四等水准测量设计计算,并建立依照基准点建立的比较测点。

三、实施测量
1.在比较测点安装水准仪,控制垂液测量,对两点进行高度测量;
2.使用探角仪测量两点之间的角度;
3.将垂液测量和探角测量的结果进行综合计算;
四、测量数据处理
1.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2.将测量结果进行评定和描图;
3.根据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形成最终报告或描图。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首先,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上各点的高程差。

水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面高程差的仪器,它利用水平方向的平衡原理,可以准确地测量地面上各点的高程。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测量点,然后利用水准仪对这些点进行测量,得到它们之间的高程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地表高程的分布情况。

其次,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的关键在于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控制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精细的处理和分析,以消除误差,得到准确的地表高程数据。

另外,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还涉及到大地测量学的相关知识。

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等地球物理现象的学科,它与四等水准测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考虑地球形状的影响,以及地球重力场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大地测量学的知识来支持。

最后,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求。

在工程建设、地质勘探等领域,对地表高程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是一种基于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方法,通过对地表高程的测量,可以获得地形的详细信息,为工程建设、地质勘探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控制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大地测量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的需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高程差,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地理测量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第一步:设立基准点四等水准测量需要在测区内设立基准点,以确定测区的零点。

基准点通常位于较高的地势上,可以选择山顶或建筑物等。

设立基准点时,需要考虑地势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和易于观测等因素。

第二步:测量起点在测区内选择一个相对平坦的地点作为测量起点。

测量起点需要与基准点建立起连接线,以确定起点的高程。

第三步:设置测站在测量起点附近选择一定数量的测站,测站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测区的大小和地形的复杂程度而定。

测站的设置要求稳定、易于观测,并且要能够与测量起点和基准点建立起连接线。

第四步:进行观测在每个测站上,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观测时要注意保持水准仪的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观测时要记录下水准仪的读数,并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第五步:计算高程差测量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测站的高程差。

计算高程差时,需要考虑地球曲率、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第六步:绘制高程图根据计算得到的高程差数据,可以绘制出测区的高程图。

高程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地面起伏的情况,对于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七步:检查和校正在完成测量和计算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检查和校正。

检查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校正时要考虑各种误差来源,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完成四等水准测量的工作。

四等水准测量作为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度较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测量时,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地面上的点的高程,来确定地形的起伏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高程控制。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是基于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精密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实验操作,来实现高程的准确测量。

在四等水准测量实验中,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在这两个点之间设置一系列的测量点,以便进行连续的高程测量。

接下来,需要使用水准仪来进行实际的测量操作,通过观测水准仪的仪器读数,来确定各个测量点的高程值。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到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还涉及到高程的精度要求和误差控制。

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形的特点,确定高程测量的精度等级,以及相应的误差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误差分析和处理,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还包括了测量数据的处理和成果的表达。

在测量结束后,需要对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出各个测量点的高程值,并进行成果的表达和呈现。

同时,还需要编制相应的测量报告和图表,以便于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和应用。

总的来说,四等水准测量实验原理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测量工作,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实验操作。

只有在严格遵循测量原理和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高程控制。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较大范围的地形测量,例如确定道路、铁路、管道等的高程。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
1. 配置基准点: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已知高程的基准点,称为基准标志。

这个基准标志应该是可靠、稳定的,并且在地理上容易识别。

通常,基准点会选取在基准高程附近的一座永久性建筑物或者特殊的地物。

2. 设立测站:在需要进行高程测量的位置,我们需要设立测站。

测站是一个临时的标志,用于确定该点的高程。

它可以是一个三角架或者其他具有稳定性和可见性的设备。

3. 进行观测:使用水准仪测量仪器进行观测。

水准仪是一种精密的仪器,用于测量地面的高程差异。

观测时,技术人员会对准测站和基准点,然后记录下两者之间的高程差。

4. 进行校正: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校正。

校正是通过观测一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来调整测量结果。

这个控制点通常是已知高程的基准标志或者其他被广泛认可的高程点。

5. 计算高程差:将测量得到的高程差与校正值相加或相减,得到最终的高程差结果。

这个结果代表了两个测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6. 绘制等高线图:最后,使用测量得到的高程差结果,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图。

等高线图是一种显示地势高低的地图,通过等高线的密度和间距来表示地形的起伏。

总结起来,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包括配置基准点、设立测站、进行观测、进行校正、计算高程差和绘制等高线图。

这些步骤有助于准确测量地面高程差异,并提供地形信息,以便进行工程设计和规划。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是一种精度较低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测量工程和地形地貌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一、四等水准的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方法。

测量时,将水准仪放在基准点上,通过和下一设站点之间利用塔尺等仪器所测得视距差,反算出下一站点高程,并通过多次测量来逐层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二、四等水准的设站基本要求1. 所选设站点的地形地貌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

2. 设站点的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用水平仪来进行检测。

3. 设站点要易于找到,方便后续的定位和测量。

4. 设站点的周围地形开阔,可以保证测量到了完整的水准线视线。

1. 选定起始基准点和终止基准点首先要选定一个起始基准点,以这个基准点为起点,逐步往后推导出所有站点的高程值。

同样地,要选定一个终止基准点,确定测量的结束点。

通常而言,起始点和终止点要相对稳定和固定,便于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等高线的高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连续性,可以采用单向游动法确定观测点。

具体而言,从起始点开始,逐个测量每个点的高程,并继续向前推导出其他站点的高程。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通常会按照前进方向来选定每个测量点的位置。

3. 记录测量结果完成每个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后,要准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通常而言,使用记录簿来记录每个观测点的编号、高程值、观测时间、测量人员姓名等信息。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误差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均值平差法等方法,对每组数据进行合并和整合,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总结四等水准是一种比较基础的水准测量方法,适用于小规模、中低精度的测量工程。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遵守设站、观测、记录和调整等过程,注意技巧和细节,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
等水准测量是建立测区首级高程控制 最常用的方法。通常用级水准仪和双面水准 尺进行,各项技术要求见表7-1和表7-2。
7.2.1 观测方法
❖ 1.四等水准测量 ❖ 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每一测站上,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 (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 ❖ (2)后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4); ❖ (3)前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 ❖ (4)前视水准尺的红面,读中丝读数(8)。 ❖ 以上的观测顺序称为后一后一前一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读黑
7.2.2 计算和检核
❖ 1.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 (1)视距计算 ❖ 后视距离 (9)=(1)-(2) ❖ 前视距离 (10)=(5)-(6) ❖ 前、后视距在表内均以m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 ❖ 前后视距差 (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5m;对于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 ❖ 前后视距累积差 (12)=本站的(11)+上站的(12)。对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
差不得超过10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6m。 ❖ (2)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 ❖ (13)=(3)+K-(4) ❖ (14)=(7)+K-(8) ❖ K为水准尺红、黑面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K分别为4.687和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
量,红、黑面读数较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 (3)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 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所得的高差分别为:
❖ (15)=(3)-(7) ❖ (16)=(4)-(8) ❖ 黑面和红面所得高差之差(17)可按下式计算,并可用(13)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它是以水准仪为主要测量工具,通过测量地面上不同点的水准高差,来确定各点的高程。

四等水准测量原理是指在四等水准测量中所采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

首先,四等水准测量基于重力的垂直方向。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而水准仪正是利用了重力的垂直方向来进行测量。

水准仪是一种利用液面的平稳性来确定水平面的仪器,它能够保持水平,从而可以测量地面上不同点的高程差。

其次,四等水准测量基于测量点的相对高程差。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选择一些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然后在这些基准点周围选择若干个待测点,通过测量它们与基准点的高程差,来确定它们的绝对高程。

这种相对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的传递,提高测量的精度。

另外,四等水准测量基于水准路线的连续性。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选择一条水准路线,沿着这条路线逐个测量各个点的高程差。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保持水准路线的连续性,即相邻测量点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重叠,以便于检查和调整测量结果。

最后,四等水准测量基于数据处理的精度控制。

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检核、平差和精度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精度控制,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对结果进行修正,以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总之,四等水准测量原理是基于重力的垂直方向、测量点的相对高程差、水准路线的连续性和数据处理的精度控制。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原理,可以确保四等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工程测量和地质勘探提供可靠的高程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4.同一水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 后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后黑中+k-后红中 前视尺黑、红尺面读数差=前黑中+k-前红中 要求:三等≤ 2mm,四等≤ 3mm
❖ 5.高差计算 黑尺面求得的高差=后黑中-前黑中 红尺面求得的高差=后红中-前红中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6.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高差之差=h黑-(h红±0.100) 要求:三等≤3mm,四等≤ 5mm
作业:四等水准计算
测点 编号
BM1 |
TP1
后 下丝(m) 前 下丝(m)
中丝读数
尺 上丝(m) 尺 上丝(m) 后距(m) 前距(m)
方向 及
尺号
K+黑 黑面(m) 红面(m) -红(mm)
视距差(m) 累加差(m)
(1)
(4)
后尺1# (3) (8)
(14)
(2)
(5)
前尺2# (6) (7)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 仪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后视 黑红面 级 类型 距之差 读数差
视线 长度
视线 高度
前后视 距
差累计
黑红面所 测高差之差
三 DS3 ≤3.0m 2.0mm ≤75m 0.3m ≤6.0m
3.0mm
四 DS3 ≤5.0m 3.0mm ≤100m 0.2m ≤10.0m
5.0mm
检测间 隙高差
2.548
TP1
2.138
|
BM2
1.284 0.871
后尺1# 前尺2# 后-前
2.338 1.076
7.028 5.864
之差
3.0mm
5.0mm
往返较差符 合或闭合闭
合差
±12 L mm
±20 Lmm
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 简称:为后→前→前→后 ❖ 后尺(黑面)—前尺(黑面)—前尺(红
面)—后尺(红面) ❖ 后视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读数; ❖ 前视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中丝读数; ❖ 前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 后视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一个测站上的计算与检核
❖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后尺下丝读数-后尺上丝读数]*100 前视距离=[前尺下丝读数-前尺上丝读数]*100
❖ 2.前、后视的距离差=[后视距离-前视距离] 要求:三等≤ 3m,四等≤ 5m
❖ 3、前、后视距累积差Σd=前站前、后视距累积差+ 本站前、后视的距离差 要求:三等≤ 6m,四等≤ 10m
❖ 7.平均高差 = [h黑+(h红±0.100)]/2
❖ 8.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 ∑前视距
四 等 水 准 测 量 的 记 录 表
一个测站上的检核
❖ 检验: ❖ 1.视距部分
∑后视距- ∑前视距=末站视距累积差 ❖ 2.高差部分
红黑尺面后视总和-红黑尺面前视总和 = ∑ h黑+ ∑ h红=2 ∑平均高差 =2 ∑平均高差±0.100
(13)
(9)
(10)
后-前 (15) (16) (17)
(11)
(12)
2.837
0.381
后尺2# 2.661
7.45
2.489
0.058
前尺1# 0.22
4.908
后-前
高差 中数 (m)
(18)
备注
已知水准点 BM1的高程 =30.867m。 尺1# 的K=4.687 尺2# 的K=4.7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