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分析

------浙教版

凌海双新桥中学

摘要:一方面,对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了取材来源和分布的统计与分析,结合《课标》理念,分析取材来源和分布比例。其中,浙教版教材阅读材料随年级的增长而数量减少的现象。另一方面,以学生认知过程为线索,对阅读材料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知识桥梁作用、知识拓展应用和数学文化熏陶的价值分析。呈现数据说明四类作用所涵盖的数量基本均衡,在知识学习和建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桥梁和知识拓展作用两类价值所占数量相对较多。同时对浙教版教材阅读材料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作分析。

关键词:阅读材料;取材来源;分布;价值:不足: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基本理念有:理念一,提倡大众数学;理念二,中学教育中的数学应该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一种文化;理念三,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理念四,改变教师数学教学的方式;理念五,建构新的评价体系;理念六,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从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来看,它与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有明显的不同:由精英教学到大众数学教学理念的变化说明教学面正在进一步普及,突出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由注重知识的传递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重视数理能力的培养;并强调将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和各个学科相融合,加强了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注重几何直观,增加随机数学(包括概率和数据处理的内容)重视估算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尽早引入坐标思想等;废除了许多陈旧的公式、刻板的运算规定、过度的形式化表述以及脱离学生实际的抽象内容等;内容的呈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加强了可操作性;教学方式也被要求将传统的接受式扩充到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并提倡主动探索和彼此交流;相比之下理念六的提出进一步指导教学要与时俱进,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变化下的新型产物,是课程实施的良好工具。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材料,是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教学教材。虽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很多其他的工具,但是教材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学材料,其重要性与基础性的主导地位并未动摇。因此,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是有必要的。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短小精悍,集

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以及一些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应用,是教材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融为一体。阅读材料是围绕教材的教育主旨、突出教学要点而切入教材中的,教材中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紧紧扣住有关教材知识设计的,实际上是对课本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它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数学知识。

本论文以浙教版初中数学实验教科书中阅读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阅读材料取材、阅读材料价值两个基本维度,结合《标准》对教材中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求阅读材料选材的合理安排,探讨阅读材料价值的合理体现。并就教材中存在的些许不足加以分析,对推进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进行具有一定的意义。

1.浙教版取材来源分析

通过对前言和后记部分的阅读可知,该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2004年“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之际”编写的,并且“力求使本套教科书能充分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注重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反映社会进步(包括信息技术)对学校数学的新要求,并适当体现现代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和自主学习的空间”。特别是在前言部分发现浙教版的编者们将“阅读材料”与书中的“合作学习”、“探索活动”、“设计题”、“课题学习”等版块平行看待,并将阅读材料定位于帮助学生“接触许多有趣的数学史实,开阔数学视野”。

笔者对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九年级上/下)中阅读材料取材来源进行统计分类,统计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浙教版统计数据表(按取材来源分类)

通过对六本教材的统计,结果共有19篇阅读材料,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其中有一篇“神奇的π”同时归于数学史大类和现实生活大类,一篇名为“王冠疑案与浮力定律”同时归于数学史大类和与学科的融合大类,两篇名为“立体图的一种画法”和“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同时归于现实生活大类和与学科的融合大类。其中这一版本中与学科的融合仅涉及与数学、物理、计算机的融合,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一篇名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同属来源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两小类。

数学教育应该从数学史中吸取养料,来丰富数学的教与学。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教材中数学内史主要介绍一些数学的发展小史,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小史”,“杨辉三角”相关内容的介绍。数学外史部分浙教版共3篇名人生平事迹、2篇经典数学话题。这些材料无论对于深刻认识作为科学的数学本身,还是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理念二和理念三中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说明数学的学习必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阅读材料中加入来源于现实生活以及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材料非常重要。在对阅读材料取材来源的统计过程中,来源于现实生活主要是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过程中的发生的问题或者是从一些生活现象中发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主要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各方面中的应用这些阅读材料作为教材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起到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深化数学知识的作用。

《标准》中的理念二中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同时理念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对阅读材料取材来源的统计过程中,将与各学科融合的篇数进行统计比较得知,与物理融合的1篇,与计算机融合的3篇。这些融合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价值。

2.阅读材料在各个年级段的分布分析:

表2 浙教版统计数据表(按年级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