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道情音乐刍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特殊的人文环境哺育了陇东道情
土生土长的道情之所以能在陇东环县孕育
诞生, 发展成熟, 是因为在这里具有繁衍生存的适 宜条件。得天厚的地理位置为环县道情皮影艺 术的诞生奠定了必要的地域基础。 环县位于陕、 甘、 宁三省之交界, 古时地处边 关,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环县志 #记载: 环, 古用武地也 !。故早在秦时 就设北地郡, 统管境内军政大事, 又修筑秦长城 300余里以御胡人, 宋元以来还屡遭吐蕃、 羌、 夏、 金、 回、 满等外族人的侵扰。于是, 在抗击外族人 入侵的斗争中, 特别是在抗击满族人入侵统治的 明末清初, 当时信奉者便纷纷走乡串户, 用渔鼓和 简板伴奏, 以道教的形成演唱道情故事, 宣扬道家 思想, 鼓动人民御敌保国, 捍卫家园, 反对异族人 的侵扰和统治。同时在道情的传唱过程中, 当地 艺人为使道情故事更直观达意, 逐渐将皮影引入 道情, 使二者合二为一, 用皮影表演道情故事, 用 道情曲调配合皮影表演, 久而久之, 道情皮影的演 唱形式便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最终形成独具地方 特色的环县道情皮影戏, 广泛流传, 百年不衰。 闭塞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文化生活为陇东 道情皮影艺术的发民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环 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腹地, 境内丘陵起伏, 沟壑 纵横,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过去几乎与外界隔绝, 谈不上经济的交流与文化的渗透, 发展十分缓慢, 尤其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近乎空白。因而当土 生土长的环县道情皮影戏一经诞生, 立刻受到当 地群众的无比喜爱, 犹如沙漠里发现了绿洲。环 县道情皮影戏演职人员少, 五六人即可, 且道具简 单, 两只木箱, 便可装完, 一条毛驴驮上就可跋山 涉水, 走乡串户, 为乡亲们演唱。演出时在一只宽 敞豁亮、 聚光收音的窑洞里, 用一盏小小普通的油 灯即可搭台, 天黑即唱, 鸡鸣而止。只要皮影队往 那里一坐, 撑开 亮幕 !, 拉响胡弦, 乡民们便扶老 携幼, 争相观看, 由于长期耳濡目染, 所以这里的 群众不分男女老幼, 随口都能吼上几句, 唱两嗓 子。 走亲戚毛驴一赶, 心慌了牛窑里一喊 !的俗 语正反映了道情皮影在环县的普及程度。群众 的需要不仅促进了陇东道情皮影日趋成熟并走 上繁荣, 而且造就了解长春、 史学杰、 史呈林等一 代又一代优秀的道情皮影艺人。当年曾有 看了 解长春的戏, 三天两夜不想睡 !之说, 足见艺人的 技艺之高超和群众的喜爱程度。 上世纪五十年代, 环县民间道情皮影团三次 上京参加了 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 会 !, 受到毛泽东, 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 接见, 周总理风趣地说: 听了陇东道情, 我又像回
48
创新发展陇剧艺术的序幕。 当时阵容极为庞大, 易炎、 邸作人、 陈明山等 一批德高望重的作曲家, 是改造陇东道情音乐、 发 展新生陇剧音乐的第一代奠基人。剧作家金行 健、 陈文乃、 石兴亚、 李迟、 姚妨、 谢宠以及导演范 雨、 郭东来, 舞美设计王天一、 王永德、 乐队指挥李 波等, 都作为推动创新陇剧艺术尽快走向成功的 首批中坚力量, 他们奉献出自己的德、 才、 学、 智。 另外还有苏琴兰、 王素绵、 杨莲珠、 景乐民、 安志 诚、 王景乐、 李晓惠、 代兴民、 孙菊兰等大批老、 中、 青演员, 也作为陇剧新声的尝试者, 无悔无怨地承 受过陇剧发展途中的反复与折腾。其后又有贾 忠国、 郭效文、 姚富汉、 史光武、 史英杰等一批音乐 家参与音乐创新的行列。至为关键的是, 当时的 甘肃省委、 省政府以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 都给予 陇剧艺术的发展以高度重视, 不仅体现在政策、 方 向上的宏观指导, 还在于艺术、 技术上的参与和操 作。原副省长陈曾固、 省委宣传部长阮迪民、 副部 长吴坚、 省文化局长王彪等, 无一不是陇剧初创时 期, 对一个音符、 一句台词、 一个动作、 一件道具的 审查者、 修改者和设计者。省艺术学校校长陈光 等, 在培养演员人才方面尽职尽责。正是集体智 慧所共同形成的合力, 1959年 10月, 以崭新、 独特 音乐品格的道情剧 ∀枫洛池 # , 带着甘肃人民的心 愿, 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作品而大演于北京舞 台时, 着实使首都观众和全国戏曲界叹为观止, 从 此, 陇剧艺术便真正迎来了自己的辉煌。 道情剧 ∀枫洛池 # 音乐发展的成功, 奠定了陇 剧艺术正式登台的基础, 使它作为中国戏曲文化 家族的当然成员。以集中体现地方审美的那种 独特表达方式, 充分显示着自身价值的存在。 然而, 陇剧音乐的发展之路并不十分平坦, 它既饱含着第一代陇剧音乐家一生的磨砺与艰 辛, 更需要数代甚至数十代陇剧音乐工作者的奉 献与探索。因为, 陇剧作为一种戏曲艺术, 无论是 改造传统, 还是发展新腔, 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 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不断 向未来延伸的无限运动。至今在它走过近五十 年的历程中, 已有几代陇剧作曲家为它的完善和 提高作出了不懈努力, 而且从改旧腔到发展新腔,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从初创阶段走向发展阶 段, 无不倾注着他们的心血, 相信陇剧在继承, 改 造, 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走向辉煌。
46
唱, 站唱, 单唱, 对口, 合口等不同表演形式。除渔 鼓, 简板外, 加用四胡, 笛呐等乐器伴奏。
一、 兴隆山的道教诞生了陇东道情
陇东环县兴隆山又称东老爷山, 它是环县的 道教圣地。位于县城东北 40公里处的四合原乡 东北崇山峻岭之巅。北与宁夏盐池县相望。东 与陕西定边县毗邻。民间曾有 鸡鸣听三省 !之 称。兴隆山海拔 1774 米, 气候高寒多风, 但植被 良好, 风景宜人。 明朝中期, 各方云游道士就开始在山上修建 庙宇、 道观和亭台楼阁。清代康熙、 道光年间曾进 行两次大规模的复修和扩建。清光绪年间再次 修护。到二十世纪初, 共有大小庙宇、 道观、 楼阁 70余孔 (座 )。规模之大, 方圆百里独一无二。三 月三日庙会祭神, 更是盛况空前。 庙宇群共分 3组布于三峰之上。即北峰玉 皇山、 南峰魁星峁、 中峰兴隆山。北峰玉泉山上玉 皇庙, 南峰为马王、 牛王、 城隍地庙宇。中峰兴隆 山是主峰。从主峰第一阶沿坡而上, 穿过灵宫洞 (洞顶有灵宫楼 ) 即到了第二阶。第二阶中为黑 虎庙和灵官庙, 左为关帝庙和药王洞, 右为三官庙 和虫王庙。从第二阶踩 33级台阶而上至祖师宫 山门, 就是兴隆山之顶峰。正南而开的门额上书 兴隆宝山 !。正中为祖师庙, 山门东西有钟鼓二 楼, 旁有佛洞、 观音庙、 百子阁、 韦陀庙。顶峰四周
乔權二木丛生, 楼阁、 庙宇隐于其中, 使主峰兴隆 山尤为肃穆森然。庙宇、 道观、 亭台楼阁均为砖木 结构, 飞檐翘首, 脊兽望空, 风铃叮咚、 雕梁画栋、 朴素典雅、 美观大方。庙内泥塑百余尊, 壁画近千 幅, 造型逼真, 生动优美。 兴隆山每逢庙会, 香烟缭绕, 乐鼓不息, 善男 信女和各方游客云集于此, 绵延兴盛。白天木偶 秦腔, 夜晚皮影道情。其它马戏、 杂技、 电影也纷 至沓来, 光临助兴。四面八方的各路客商、 游人群 众, 络绎不绝。骡马牛羊、 皮毛甘草, 土产粮油、 百 货商品, 应有尽有。庙会摊前, 车水马龙, 热闹非 凡。它不但是当地农民群众利用庙会进行产品 交流, 余缺调济的大好时机, 而且也是活跃文化生 活, 传递新闻信息, 促进科技兴农, 推动农村改革, 加大开放力度的良好契机。据考证, 环县道情最 初就起源于兴隆山 ( 东老爷山 ) 的渔鼓道情。最 初乐器只有渔鼓和简板。 兴隆山庙宇、 道观和亭台楼阁的修建, 给一 些长住道士相互往来, 谈神论经, 祭祀敬神创造了 便利条件, 提供了场所, 至今兴盛不衰。每年农历 三月初三日为兴隆山道观洁神祭日, 祭祀活动绵 延三日, 过庙会, 唱神戏, 百里空前。同时在长期 的道情宣教过程中, 当地道情艺人为使道情故事 更加形象生动、 直观达意, 在兴隆山庙会期间逐渐 将同时流传的皮影引入道情。使皮影和道情二 者达到绝妙完美的结合。在庙会敬神祭祖唱神 戏之时, 当地民间艺人又捕捉道情曲牌曲调的特 点, 模仿阴阳、 法师诵经超度和祭祀神灵的部分动 作, 将道情说唱移植融入皮影。兴隆山过庙会唱 神戏, 久而久之形成传统。期间虽有大戏秦腔、 电 影助兴、 但敬神的 神戏 !非土生土长的环县道情 皮影戏莫属。当地流传 祖师爷从不看大戏, 只 爱道情皮影戏。 !长此以往, 用道情皮影戏敬神祭 祀逐渐形成气候, 这也是环县道情皮影戏兴盛的 原因之一。全县境内道情皮影戏蔚然成风, 流派 纷呈, 争奇斗艳。逐步形成了以兴隆山为圆心的 不规则扇面分布的道情普及地域。 由此可见, 环县兴隆山庙宇、 道观的修建不 仅是宣扬道家思想、 鼓动人民抵抗侵略, 行善戒恶 的圣地, 而且也成了环县道情皮影艺术诞生的 温床 !和成长的 摇篮 !。兴隆山上, 天作地合, 天时地利, 道情、 皮影两种素不相识的艺术终于完 成了飞跃般的结合。环县道情皮影戏就这样在 兴隆山上创造性的诞生了。
2009 年 11 月 第 20 卷 第 6期
பைடு நூலகம்
陇东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L ongdong U n iversity
N ov . 2009 V o.l 20 N o . 6
陇东道情音乐刍谈
马 登 峰
( 陇东学院 音乐系 ,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 要: 陇东道情音乐从孕育诞生, 成熟发展, 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 现仍然活跃在陇东大地。从而又 走向都市, 走向大学, 漂洋过海, 出访国外。一门古老的艺术能长期坚强的生息着, 有它的人文历 史, 自然 环境, 宗教信仰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自身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陇东道情是老百姓口传心授 的艺术, 它的音乐是老百姓集体创造的音乐语言。它的唱法是老百姓的心声, 是老百姓舒发情感的载体。陇 东道 情皮影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它的沿革与发展, 对于保护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很有价值。 关键词: 陇东道情, 道教与道情, 人文与道情, 陇剧与道情, 特点和价值 中图分类号: J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1730 ( 2009 ) 06 0046 04 收稿日期: 2009 03 13 作者简介: 马登峰 ( 1958 ) , 男, 甘肃华池人, 教授, 主要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工作。
记得童年时期, 同家乡的伙伴们在老家的高 窑上面, (庄子半崖上修的窑洞 ) 用白麻纸糊成亮 子, 点上煤油灯, 就唱起了 牛皮娃娃纸亮子, 过来 过去张趟子 !。当时年龄还小, 只是娱乐玩玩, 对 自己唱的是什么, 演的是什么一点都不懂。随着 时光的流逝, 转眼到了七十年代, 有幸参加了庆阳 地区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 在当时的庆阳地区文 工团学习, 正式接受了陇剧音乐, 演唱了郭效文先 生编写的陇剧 ∀红色娘子军 # 唱段感觉到优美、 亲 切, 现在对 打不死的吴清华还在人间 !等唱段记 忆犹新, 从这时候才知道陇东道情是怎么回事。 现在古老的道情已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项目。本人被聘为环县道情音乐名誉副会 长, 也多次参加了陇东道情音乐的研讨会, 对这门 古老的艺术有了较深的了解。 道情, 曲艺的类别, 属说唱音乐, 渊源于唐代 的 ∀承天 #∀ 九真 # 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 宣 扬出世思想。南宋时, 开始用渔鼓、 简板等乐器伴 奏, 故又称 道情渔鼓 !击节人。元代杂剧 ∀岳阳 楼 #等剧中有道情的穿插演唱。明代道情作品有 ∀蓝关记 #等。清代徐大樁、 郑燮、 金农等人曾采 用道情形式写过不少作品, 随着道教的衰落, 道情 故事渐为民间故事, 神话、 传奇, 小说可取代, 扩大 道情题材, 又同各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 形成同源 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陇东道情就是道情的一 个支流, 它的特点就是以唱为主, 以说为辅, 有坐
47
到了陇东 !。 1960年, 甘肃省依据环县道情创立 了 陇剧 !, 填补了甘肃无地方戏曲艺术的空白, 1987年, 中国甘肃民间皮影艺术团 !走出国门, 前往意大利, 先后在罗马, 威尼斯, 米兰等 13个城 市访问演出, 被誉为 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 !, 1992年, 西安电影制片厂在环县实地拍摄了反映 环县道情皮影艺人生活的电影 ∀何班主和他的情 人 #; 2002年 6月, 继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 中国皮影之乡 !后, 又成功举办了 首届中国环 县皮影艺术节 !。 2002年 10月, 应中国美院之邀, 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团赴京参加了全国首届高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 并在北大, 清华 等 8所高校巡回演出; 受到了广泛赞誉。 2003年 9月, 环县道情皮影团兵分两路, 在广州参加了 全狮怀 !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大赛获铜奖。在 北京的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情欢迎和媒体的 高度关注, 中央电视台 ∀ 东方时空 # 栏目中播出了 以史呈林艺人为主要人物的专题报道, 代表团成 员还受到了文化部领导的亲切接见, 文化部将环 县道情皮影列入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 首批十个试点之一。标志着党和政府对优秀民 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已提高了重要的地位。毫 无疑问, 道情皮影已成为环县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 陇剧的诞生发展了陇东道情
1958年, 原庆阳专区新声剧团, 用 旧瓶装新 酒 !的办法, 促使道情的唱腔音乐同秦腔的演出 剧本联姻, 并在极短的时间内, 搬演了道情戏 ∀铡 美案 ∃ 杀庙 # , 结果使这 五尺亮子 !的民间皮影 小戏, 一跃跨入由真人真演的舞台戏曲行列。 原庆阳专区新声剧团的这一举措, 很快轰动 兰州, 轰动全省, 各地纷纷效法, 以道情音乐创编 新戏、 移植旧剧。甘肃省秦剧团创演的现代戏 ∀六姑娘 # 、 ∀ 细水长流 #以及改编移植的传统戏 ∀二姐思春 # ( 又名 ∀ 二姐娃害病 # ) ∀反长安 #、 ∀吵 宫 #等, 一经上演, 即产生轰动效应; 而与庆阳毗邻 的平凉专区新陇剧团也不甘寂寞, 相继推出道情 现代戏 ∀新媳妇不见了 #等, 也大获好评, 这些剧 目之所以能够成功, 皆都得力于道情音乐为其 饧蜜 !的诱惑力量。 陇东道情的音乐是非常优美的、 动听的、 它 即含江南丝竹的清雅, 又具西北古调的雄劲, 尤其 是一领众和 麻簧 !帮腔, 起而复止, 止而复起, 很 有特色。音乐的魅力引动了音乐家和戏剧家们 责任感的萌发, 产生了强大的内聚力, 使得一大批 音乐工作者和戏曲工作者, 走到一起, 从此揭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