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道情皮影的生存现状和困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县道情皮影的生存现状和困境

作者:陈兴华脱建华

来源:《祖国》2017年第24期

摘要:环县道情皮影是作为一种地方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当地百姓中间,近年来逐渐退出了百姓生活。本文通过对环县道情皮影的生存现状调研,发现环县道情皮影生存中存在的皮影艺人缺失、观众减少、演出场地和道具简陋及演出经费困难等生存困境,通过分析出现导致困境的五类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环县道情皮影戏当前形势下通过采取培养皮影传承人、改变环县道情皮影传播方式和改革演出剧目及形成等三种途径来加大对环县道情皮影艺术的保护传承。

关键词:道情皮影生存现状

陇东民间文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道情皮影戏(也称“小戏”“灯影戏”)是陇东特有的地方剧种,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形成了明显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历经三百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几度辉煌,成为陇东民间文艺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土窑纸亮牛皮人,油灯熏染一生情。梦里字腔犹酣畅,黄沙飞逝影魂吟……”这是流传在西北民间赞颂皮影戏的诗歌。陇东地区俗称牛皮娃娃,因为在灯光照射下隔亮布而演,故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皮影戏是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为皮影。

陇东道情皮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今天看来,陇东道情皮影仍然承载和体现当地民间社会与精神、信仰、民俗、风土人情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它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首先,陇东道情皮影体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道教音乐的杰出价值;其次,陇东道情皮影有着珍贵的民间绘画和皮影工艺美术价值;陇东道情皮影具有宝贵的民间文学价值;再次,陇东道情皮影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历史见证;最后,陇东道情皮影与当地民众和中华民族具有相同的价值感。

2016年上半年,笔者走访了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和部分民间道情皮影艺术演出团体,分别从道情皮影表演艺人生存现状、演出状况、皮影道具保存现状和民间演出团体运行状态等方面对环县道情皮影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此次调研环县道情皮影目前生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素质道情皮影艺人的缺乏,根据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中心提供的2013年、2014年两届皮影戏擂台赛资料统计,环县现登记在册的道情皮影艺人中能够参与演出的艺人共有218人。这些艺人中65岁以上的艺人共36人占艺人总人数的17%;55岁以上的艺人共29人占总艺人数的13%;45岁以上的艺人共103人占艺人总人数的47%;35岁以上的艺人44人占总艺人数的20%;35岁以下的艺人共6人占艺人总数的3%。从这218名艺人的表演行当来分析,

前台艺人仍然是以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人为主;后台艺人主要以55-65岁的艺人为主,达到12人,35岁以后的只有一人;45岁以后的司鼓、四弦艺人的数量也降低,而由于三吹艺人除了参加皮影演出还可以参加民间婚丧嫁娶活动而人数比较多;目前为止由35岁以下的艺人组建皮影戏班已经不可能了。

第二、环县道情皮影艺术观众稀少并且不懂皮影艺术。笔者在和当地群众的随机交谈过程中发现,当地人们已经渐渐淡化对皮影艺术的依赖,笔者亲自看过一场由当地著名皮影艺术班史家班的皮影表演,演出刚开始时全场观众约50人,开场大概半小时后场内的小孩、年轻观众都楼续离场,坚持到最后的观众不到20人,其中大多数观众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少有年轻观众。史家班班主介绍说,我们道情皮影目前演出的观众主要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年轻观众一般很少。

第三、皮影道具简陋及雕刻僵化难以迎合当下时代风尚。环县道情皮影舞台从传统的窑洞已经搬到了室外,一般是在空地上打个帐篷,在帐篷前打一个亮子。环县道情皮影戏舞台比较小,一般为了方便携带和搭建,都没有话筒和音响,因此在表演时全靠嗓子吼,扩散范围较小。演出时往往由于小孩吵闹声、大人的说话声等杂嘈声大大影响了道情皮影的表演效果,很难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审美效果。另一方面,皮影造型沿袭传统的古老样式,改革创新不够,造型设计过于僵化,表演设计、动作设计及唱腔设计过于俗套,无法与现代年轻人共鸣。

第四、民间剧团演出场次少、费用低、运行经济困难。传统的环县道情皮影戏主要参与民间庙会、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其特点是演出条件简陋、演出费用较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庙会期间很少请皮影剧团演出,而替代其演出的是各地的秦腔剧团,婚丧嫁娶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品位,也由歌舞艺术团的艺术形式替代道情皮影的演出。据统计,环县目前拥有皮影戏箱的班主68人,比较2014、2015、2016年三年各家戏班的演出场次,其中2014年全年没有演出的有15个,演出10场以下的戏班有25个,演出10场到30场的戏班有15,演出30场到50场的戏班有6个,演出50场以上的有6个;2015年全年没有演出的戏班有16个,10以下演出的戏班有23个,演出10场到30场的戏班有17个,演出30场到50场的戏班有8个,演出50场一下的有4个;2016年全年没有演出的戏班有19个,10以下演出的戏班有25个,演出10场到30场的戏班有14个,演出30场到50场的戏班有6个,演出50场一下的有4个。加之皮影演出的演出费用较低,导致环县道情皮影民间剧团的收入难以满足人员的正常开支,出现民间剧团大范围的经济困难。

参考文献:

[1]王谦.道情皮影保护传承六点启示[J].人民论坛,2008,(14).

[2]钟贤权.当代皮影艺术的生存困境与现代创新[J].中国文化论坛,2013,(05).

[3]张天慧,李巧伟.浅谈祁剧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研究,201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